焦裕祿微電影劇本
① 老戲骨李雪健:出道至今斬獲33次影帝,卻因沒錢看病曾經想放棄
文|微史解讀
編輯|微史解讀
1998年,一位老漢在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水滸傳》時,居然把電視給砸了。
一問原因,老漢解釋是因為 在看宋江招安那一集時,實在氣憤不過,就砸了電視機。
「老漢」怒砸電視機的事情被登上了報紙,中央電視台更是趕緊又給老漢送了一台新的電視機。
老漢得了新電視機,「宋江」的扮演者李雪健老師,日子卻沒有那麼好過了。
01
1954年出生於山東菏澤的李雪健,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長大。
出生的那天剛好下了雪,父母就給他起了「李雪見」這個名字,意為「雪中相見」。
同齡的孩子都健 健康 康地長大,個頭高高的,身子壯壯的。
李雪健卻瘦瘦小小的,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
為了讓孩子可以健 健康 康地長大,父母就把「雪見」改成了「雪健」。
慢慢地,李雪健也長大了,祖祖輩輩都待在山東老家,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很自在。
一直到1965年,因為父親工作調動,十一歲的李雪健就跟著父母去到了千里之外的貴州。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李雪健一家也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
因為是外地人,聽不懂當地的方言,李雪健一家就經常被欺負。
家裡條件不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李雪健放學的時候經常和幾個同伴遊過一條很寬的河,去對面的電廠撿煤渣賣錢補貼家用。
因為家裡窮,又是外地人, 撿煤渣的時候,就經常有大孩子欺負李雪健。
他們要麼搶走李雪健辛辛苦苦撿的煤渣,要麼就幾個人圍著李雪健打他。
就好像下等人一樣,李雪健天天都要被欺負。
不僅如此,這些大孩子還會說一些李雪健聽不懂的語言辱罵他,倘若李雪健還嘴了,就又會迎來一頓毒打。
盡管忍氣吞聲,但是當地人的輕蔑還是成為了李雪健心中的一根刺。
受欺負多了,也沒有幾個孩子願意和李雪健一起玩耍。
當時又沒有什麼 娛樂 活動,最能解悶兒的,就是看宣傳隊的演出了。
那個時候,宣傳隊來表演,成為了李雪健每天都盼望的事情。
只要有宣傳隊來,不管是唱歌還是跳舞,李雪健都會第一時間到場等待著觀看演出。
村子裡來了宣傳隊,村民們都會畢恭畢敬地招待,與對待李雪健一家的態度截然不同。
看著眼前的景象,年幼的李雪健心想:
是不是自己也進了宣傳隊,村子裡的人就不會再欺負自己家了呢?
這樣想著,李雪健也開始行動起來了。
那個時候,普通話還沒有普及。
在山東長大的李雪健比當地很多土生土長的孩子普通話講得要好很多。
憑著這個優勢,李雪健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學校的宣傳隊。
初進宣傳隊,李雪健什麼都不會。
雖然不是最有天賦的那個,但是李雪健一定是最下功夫的。
因為受慣了欺負的李雪健早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帶著父母走出這個處處受人刁難的小村子。
想要走出村子,那就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於是,每天天才微微亮,宣傳隊的排練室里就已經可以看到李雪健的身影了。
等到晚上隊里的人都回家休息了,李雪健依然是一個人在排練室琢磨表演的功夫。
李雪健的努力都被宣傳隊的老師看到了眼裡,平常訓練的時候,他也會多給李雪健提供一些指導。
在李雪健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下,李雪健的業務水平也是突飛猛進。
不過在宣傳隊學的這些東西,等到李雪健進入空政話劇團後,才發現都只是些皮毛而已。
1973年,十九歲的李雪健應征入伍。
四年後,機緣巧合之下,李雪健進入了空政話劇團。
進入話劇團的李雪健並沒有驕傲,相反,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當時與李雪健一起進入話劇團的,還有濮存昕和 王學圻。
外表上吃了大虧的李雪健並不像同行的濮存昕幾人一樣受領導重視。
旁人都忙著排練節目准備演出時,李雪健要麼是在幕後干一些雜活,要麼就是坐冷板凳。
有的時候運氣好了,領導也會給他安排一個跑龍套的角色。
不過即使是這樣,李雪健都沒有放棄自己的表演夢。
擔心被領導開除,李雪健在幕後干雜活時,都會十分賣力。
即使是一個很小的毫不起眼的角色,李雪健都會費盡心思地去琢磨人物性格與心理活動,與同事討論怎麼演好角色。
起初面對李雪健的請教,同事們都會厭煩。
在同事們眼裡,一個區區跑龍套的角色,根本就沒有必要浪費太多的時間。
後來,看到李雪健孜孜不倦的態度,同事們也會積極地與李雪健討論角色。
李雪健在一次次的請教和討論中磨煉自己,演技提升得越來越快。
與此同時,李雪健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就這樣努力著,機會終於來了。
02
1980年,空政話劇團打算拍《九一三事變》。
為了給自己爭取表演的機會,李雪健毛遂自薦演林彪。
磨了領導好久,李雪健才獲得了「林彪」這個角色,但是也 只是個替補。
即便如此,李雪健也沒有輕視這次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機會。
雖然只是個替身,但是李雪健還是廢寢忘食地鑽研著這個角色。
為了讓自己的表演出神入化,李雪健就在宿舍里貼滿了林彪的照片,每天都在研究林彪走路的姿勢。
功夫不負有心人。
李雪健將林彪演得出神入化,打動了領導。
領導當場拍板決定讓李雪健扮演林彪。
演出之後,許多觀眾都對李雪健所刻畫的「林彪」這個角色念念不忘。
憑借著「林彪」一角,李雪健獲得了中國戲劇含金量最高的「梅花獎」。
這次得獎過後,更是開拓了李雪健的演藝道路。
從那個時候起,李雪健的人生就突然峰迴路轉了。
憑借「林彪」一角得獎,也有越來越多的導演注意到了話劇團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
1987年,李雪健進入了中央實驗話劇院。
憑借「林彪」一角成名後,李雪健曾經接到過很多導演的邀約。
每個角色,李雪健都刻畫得淋漓盡致。
1989年,魯曉威的《渴望》開拍。
憑借著「 宋大成 」一角,李雪健名聲大噪。
當時正值導演魯曉威為電視劇《渴望》選取角色。
魯曉威的父親在看完劇本後,覺得李雪健與劇中「宋大成」一角無論是年齡還是經歷上都很相仿,便向兒子推薦了李雪健。
可是, 「宋大成」這個角色只是個配角,當時的李雪健獲得過「梅花獎」,他能看得上這個小角色嗎?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魯曉威敲開了李雪健的家門。
誰料想,在看完劇本後,李雪健就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想要參演的想法。
不僅如此, 李雪健還放話說,他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角色。
電視劇的收視率證明,李雪健沒有誇海口。
《渴望》播出後,李雪健所扮演的「宋大成」善良淳樸,打動了許多觀眾的心。
當時大街小巷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 嫁人要嫁宋大成 」了。
憑借著《宋大成》一角,李雪健徹底火了。
原本話劇團一個干雜活兒跑龍套的演員搖身一變,變成了走哪都有人拍合照,要簽名的大明星。
憑借著《渴望》中宋大成一角,李雪健還獲得了飛天獎「最佳男配角」的獎項。
電視劇《渴望》播出的時間是1990年,在那一年,李雪健參演的另一部 電影《焦裕祿》上映,創下了票房神話。
一億多的票房對於現在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在當時一張電影票才幾毛錢的時期,在電影界已經掀起很大的轟動了。
電影《焦裕祿》開拍前,李雪健不僅僅只是像以前一樣研究劇本這么簡單了。
因為這次要扮演的是一個現實中實實在在存在過的角色,為了更加生動地刻畫「焦裕祿」的人物形象,李雪健甚至專門去拜訪了焦裕祿的妻子。
見到李雪健的第一眼,焦裕祿的妻子就告訴李雪健,他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焦裕祿。
這可怎麼辦?
連焦裕祿最親近的人都不認可自己扮演的這個角色,這電影該怎麼拍下去呢?
焦裕祿的妻子告訴李雪健,和焦裕祿比起來,李雪健太胖了。
胖?那就減肥。
每天盡量不吃東西,真的是餓到昏天黑地的地步了,就喝兩口白菜湯,磕幾顆瓜子。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李雪健就瘦了二十多斤。
不僅如此,李雪健還會跑到焦裕祿工作的地方體驗焦裕祿的生活,並不斷地向熟悉焦裕祿的人請教。
就這樣, 等到電影正式開拍的時候,站在鏡頭前的就已經不是李雪健,而是焦裕祿了。
就連焦裕祿的妻子看到李雪健時,也是滿含熱淚微微點頭,肯定了李雪健所塑造的角色。
憑借著這部電影,李雪健獲獎無數。
在參加頒獎典禮時,李雪健卻說, 真正的苦與累都是焦裕祿所承受的,而所有的名與利,都被一個叫做李雪健的傻小子拿走了。
即使在獲得了極大的榮譽之後,李雪健也依然是不忘初心。
之後,李雪健參演了很多部戲。
一直到1998年,李雪健受邀參演了電視劇《水滸傳》中「宋江」一角。
因為這個角色,總是扮演「老好人」的李雪健一夕之間就口碑逆轉,成為了人人唾棄的「反派」。
起初導演找到李雪健邀請他演這個角色時,李雪健是有些拒絕的。
李雪健心裡很清楚,宋江是個「投降派」,觀眾們一定會討厭這種角色的。
思考再三,李雪健還是接了這個角色。
1998年,《水滸傳》播出,收視率飆升。
意料之中,李雪健被觀眾罵慘了。
劇中李雪健把宋江的奸佞與狂妄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更是氣得觀眾牙癢癢。
有多生氣呢?
有位觀眾看到生氣之處,居然直接把自家的電視給砸了。
而在李雪健的老家山東,對於李雪健所扮演的「宋江」一角,村民們更是恨到骨子裡了。
要知道,一百零八好漢中有很多山東人。
李雪健演哪個角色不好,偏偏要演反派人物宋江。
同鄉的村民們氣急了,更是放出了「 你要是敢回村,我們就揍死你 」的狠話。
就連妻子於海丹都給李雪健打電話讓他在外面呆著不要回來了。
就這樣, 背負著「宋江」的名號,李雪健每次回家時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看見了。
膽戰心驚的日子過了兩年,鄉親們的氣消了,李雪健才敢光明正大地回家。
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熒幕形象的李雪健, 離不開的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就是妻子於海丹的支持了。
03
李雪健與妻子於海丹的愛情,也可以說是一段佳話了。
與李雪健不同,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於海丹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呱呱墜地的。
於海丹和李雪健的初次相識,是在空政話劇團。
當時,不被器重的李雪健為了獲得角色每天都會包攬許多雜活。
在別人眼裡,李雪健是個只會埋頭幹活的傻子,可是在於海丹的眼裡,李雪健卻是一個十分暖心的男子漢。
當時天氣炎熱,每次劇團排練時,李雪健都會幫同事們把風扇准備好。
劇團排練室有個保溫桶,裡面每天都裝著李雪健給大家准備的冰鎮綠豆沙。
別人眼中憨乎乎的傻小子就這樣走進了於海丹的心裡。
然而,因為家庭懸殊,兩個人的感情並不被人看好,就連李雪健他自己都覺得配不上於海丹,漸漸地,他就會有意地疏遠於海丹。
可是於海丹並不這么想,她就是喜歡李雪健的踏實暖心。
看著李雪健刻意疏遠自己了,於海丹乾脆就開始倒追李雪健了。
看著一個女孩子都比自己敢愛敢恨,李雪健也慢慢放下了心中的顧慮。
靠著一股蠻勁兒,兩個人終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1985年,李雪健和於海丹的兒子李亘出生了。
工作繁忙的兩人聚少離多,又有孩子要照顧。
於是, 於海丹索性放棄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一心一意地照顧家庭。
有了妻子的支持,李雪健就更能一心一意地琢磨表演了。
之後,隨著電視劇《渴望》的熱播和電影《焦裕祿》的上映,李雪健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命運居然給這個幸福的家庭開了個極大的玩笑。
2000年11月份,李雪健正在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
這天在家吃早飯時, 細心的於海丹注意到李雪健的脖子上起了個包。
趕著要拍戲,李雪健就拒絕了於海丹上醫院的要求,拿了瓶消炎葯就又匆匆趕去劇組了。
消炎葯吃了好幾天,李雪健還是不見好轉。
有天在拍戲時,李雪健忽然覺得嗓子一緊,居然還咳出了血。
晚上回家後,李雪健把白天咯血的事情告訴了於海丹,於海丹心裡著急,第二天一大早就拉著李雪健去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終於出來了,妻子於海丹猶如晴天霹靂一般。
報告單上顯示,李雪健患了鼻咽癌。
醫生建議李雪健立即住院治療,可是想著劇組里還在等著他的上百號工作人員,執拗的李雪健就拉著於海丹回家了。
戲不能不拍,病不能不看。
沒有辦法,兩人就商量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一邊拍戲,一邊治療。
就這樣,拖著生病的身體,李雪健拍完了《中國軌道》。
戲拍完了,就該安心治療了。
想著自己得的是癌症,李雪健就跟妻子於海丹商量著放棄治療。
因為治療癌症需要花費一大筆錢, 當時的李雪健雖然很有名氣,但是片酬並不高。
治療癌症對於李雪健一家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花銷了。
還好有妻子於海丹的鼓勵,在於海丹和家人們的勸說下,李雪健放下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鼻咽癌的治療十分辛苦。
因為一次又一次地化療,李雪健的身體越來越消瘦。
不僅如此,李雪健的頭發也漸漸脫落,口裡也都是因為化療出的潰瘍。
看著飽受癌症折磨的丈夫,妻子於海丹也十分心疼。
為了安撫病痛中的李雪健,於海丹幾乎每天都會陪李雪健散心。
在於海丹的悉心照料下,李雪健的病情逐漸有了好轉。
後來,李雪健動了手術。
術後,雖然不能大聲說話,但是李雪健依然會兢兢業業地拍戲。
2022年3月11日,李雪健兒子李亘的處女作《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
電影首映禮上,李雪健的妻子於海丹朗讀了一封李雪健寫給兒子李亘的信。
信中,李雪健對於自己忙於拍戲,而無法參加電影首映禮的行為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電影《霸王別姬》里,有人用「 不瘋魔不成活」 來形容程蝶衣。
這句話也同樣可以用來評價李雪健的一生。
如今, 李雪健已經六十八歲了,歲月和病痛將李雪健折磨得十分消瘦。
可是盡管如此,李雪健依然活躍在他喜愛的大熒幕上。
低調做人,踏實演戲的李雪健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優秀的作品 !
② 紅色電影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1.《閃閃的紅星》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2.《小兵張嘎》講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張 嘎子在 老鍾叔, 羅金保, 錢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 八路軍戰士的過程。3.《上甘嶺》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 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4.《紅色娘子軍》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
③ 李雪健版焦裕祿珠玉在前,郭曉冬能否超越他用9.6分證明自己
1990年,李雪健老師飾演的焦裕祿紅遍大江南北,這部《焦裕祿》票房高達1.3億,在那個年代實屬不易。
今夏,郭曉冬再次演繹焦裕祿,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受到關注。
這部電影,沒有極高的流量,但有最真摯的感情,看過的人沒有不誇贊的。
李雪健老師的焦裕祿形象太過經典,郭曉冬能否超越,成了觀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郭曉冬在采訪中說過「他們來找我演焦裕祿,我覺得他們找對了,我是最適合演焦裕祿的」。
敢放出這樣的話,郭曉東哪來的底氣?
說實話,他是沒有太大底氣的,接了這個片子之後才感覺到壓力。
還好,最後郭曉冬不負眾望,完美地演繹了焦裕祿這一偉大形象,《我的父親焦裕祿》風評很好,拿下了9.6分的高分,這是非常難得的。
這部電影可以拿下這么高的評分,憑的是什麼?
一部電影好不好,和演員的演技和形象有很大的關系。
焦裕祿是令人民尊敬的好乾部,他的形象是高大的,演員去演這樣的角色要承擔很大的壓力。
另外,李雪健老師的經典演繹也給郭曉冬帶來了壓力。
1990年,李雪健憑借一部《焦裕祿》拿下兩個影帝的獎杯,30年後還能被觀眾津津樂道,可見李雪健老師這一版焦裕祿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郭曉冬出演焦裕祿,難免會被拿來比較。
郭曉冬在演這部電影之前去見了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一見面焦守雲就說郭曉冬和他父親的外形十分相似。
郭曉冬開玩笑說自己不是嬰兒肥,而是真的肥。
為了演好這一角色,郭曉冬減重30斤,看著體重往下減的時候他非常開心,覺得自己又靠近了焦書記一步。
其實,形象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演技合格比形象貼近更為重要。
郭曉冬認真揣摩角色,把細節把握得恰到好處,所以才能讓觀眾哭到紙巾不夠用。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我的父親焦裕祿》,為何要帶上「父親」二字?
因為該片的劇本根據焦裕祿女兒焦守雲的口述回憶改編創作,以家人的視角回顧焦裕祿工作足跡,講述生活點滴。
以家人的視角講述故事,讓觀眾覺得更為真實親切,拉近了觀眾與焦書記之間的距離。
焦裕祿成為蘭考百姓心中的英雄,能成為廣大人民心中的英雄,是因為他真實,他沒有架子。
焦裕祿不僅是書記,還是一個父親,一個丈夫。
影片講述了很多焦裕祿和家人之間的事情,讓這一形象更為飽滿。
電影是不是真的感人,劇本還是最關鍵的因素。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焦裕祿幫女兒賣鹹菜那一段。
焦裕祿的女兒初中畢業後沒有考上高中,家中弟妹比較多,她准備參加工作補貼家用。
正好趕上縣委辦公室缺一名打字員,縣委辦公室去找焦裕祿,說是可以安排焦裕祿的女兒過來,結果被焦裕祿一口回絕了,他說他焦裕祿的孩子不能搞特殊化。
焦裕祿帶女兒去了醬菜廠,叮囑廠長不能讓自己的女兒搞特殊,從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起。
身為縣委書記的女兒,卻在街上賣鹹菜,她覺得很沒有面子。
焦裕祿悉心教女兒如何吆喝,如何挑擔子,如何把鹹菜賣出去。
焦裕祿對子女言傳身教,他不僅僅是一個好乾部,更是一名好父親。
如此棒的影片,真的值得一看!
④ 求一部老電影,大概是8、90年代國企改革的,主角在廠里作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演講,血仍未冷。
呵呵,您記得的電影名字很接近了
是老片了:血,總是熱的
1979年春,中國經濟體制急需變革。羅心剛新任江南市鳳凰印染廠廠長在「廣交會」上看到年年得獎的鳳凰廠產品卻無人問津,同時發現市場上暢銷的進口手工印花絲巾圖案是「文革」中受批判的本廠設計師申華設計的,羅心剛受到啟發,決心從恢復手工印花絲巾入手,打開新的生產局面。經過努力,羅心剛與愛國華僑絲綢商安凱簽訂了供貨合同,但當他著手改革生產現狀時卻遇到重重阻力。
羅心剛千方百計找到「文革」時被迫離廠以賣冰棍謀生的申華,並邀他回來共同發展印花絲巾的生產,但勞動局卻遲遲不給指標。羅心剛因改革招來了上級的責難與壓力,更有人造謠中傷,迫使羅心剛下台。但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羅心剛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勇敢面對嚴酷的現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終於贏得了全廠職工的信任和支持,開創出新的局面。
⑤ 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代表作品包括以下這些:
1、建國60周年巨作:《建國大業》。
2、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聚焦於中共的革命斗爭史、勝利史和領袖人物的傳記比如《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開國大典》、《毛澤東的故事》、《周恩來》等等。
3、現實題材:反應當下社會主義思想在民間傳承,比如《焦裕祿》、《國歌》、《離開雷鋒的日子》。《鐵人》、《唐山大地震》 現在比較多的是集中在革命戰爭,優秀共產黨員等主題。
4、國學題材:聚焦於傳統國學的傳承,比如《孔子》、《趙氏孤兒》、《赤壁之戰》等。
(5)焦裕祿微電影劇本擴展閱讀
主旋律題材將是富礦
2014年底,紅色經典題材《智取威虎山》被成功改編搬上大銀幕,席捲了近9億元票房,是近年來主旋律電影最為成功的例子之一。「我希望能把感情、感性的東西拿來拍這個戲,也希望把新一代的人帶回我第一次看到《智取威虎山》的感覺。」徐克說。
2015年4月,由吳京自導自演的主旋律軍事動作片《戰狼》一經上映便以黑馬之姿占據排片優勢,最終取得了5.45億元票房。《戰狼》堪稱「中國版敢死隊」,題材獨特,還原了真實戰場,也讓堪稱「東方之狼」的特種兵戰隊及高能戰士首次登陸大銀幕,由此贏得了票房成功。
在導演徐克看來:「很多導演常常說沒有好劇本、缺乏好故事,其實處處都有好劇本,看你能不能挖掘。」在徐克看來,嚴肅內容和可看性並非是相對立的。「一般的主旋律影片中都有著正邪對立的痛快淋漓,以及堅定的理想信念。國內電影人可以嘗試用商業元素的包裝來傳達主流價值觀,用新意和創意來保證主旋律電影的叫好又叫座。」
⑥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6)焦裕祿微電影劇本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⑦ 王冀邢的基本資料
1949年10月生,山西武鄉人,中國電影編劇、導演。
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編劇進修班,畢業後到峨嵋電影製片廠,歷任編劇、導演、副廠長。
先後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叛國者》、《漂泊奇遇》、《燃燒的心》、《南行記》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1986年涉入導演工作,處女作為《魔窟中的幻想》。本片的藝術結構,兼有以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造型化為中心的意識結構和以直接抒發創作者強烈感受與情緒為最高任務的情緒結構的藝術特徵。強調造型的直觀性和視覺的感受性;強調結構形式的多層次、多空間、多信息和藝術表現手段的多樣化;強調以劇作意義上的蒙太奇結構為基礎,構成作品總體藝術風格;強調對環境造型和人物性格處理的象徵性手法,追求人的精神和情感經驗的真實性表現,強調著重表現和反映人與空間環境的關系。影片濃於抒情、淡於敘事,情緒飽滿,處理冷峻,悲憤不溢言表,為觀眾留下思索的空白,是一部充滿濃郁的抒情意境和明快的音樂色彩的電影詩。導演總體把握未出現大的偏差,導演總體構思已變為全攝制組的整體藝術追求。
1990年王冀邢擔任影片《焦裕祿》的導演。影片用現實主義的藝術方法塑造了一個人民公僕的形象,很有中國電影特色,很朴實,充滿了感情。影片具有真實感和歲月感,反映出現實主義扎實的力量和魅力,很生活化,也很沉重。影片造型的沖擊力很強,不僅提出了重大的社會主題,在藝術上也有可探討的成功經驗。影片上映後,在全國引起轟動,創建國以來國產新片首輪發行拷貝訂數的最高記錄。在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的評選中均獲得最佳故事片獎。
⑧ 《紅色氣質》主要講了些什麼
《紅色氣質》是指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由新華社精心打造的微電影形態可視化全媒體產品。2016年6月20日上午9時50分陸續在各類新媒體終端和戶外大屏發布。
《紅色氣質》再現了紅色歷史、演繹了紅色經典、詮釋了紅色精神,展示了中國氣派。我們每一名中國人特別是共產黨人,要從《紅色氣質》中汲取紅色力量,不斷朝著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的目標而奮勇前進。
⑨ 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講是什麼
金基德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這種聰明絕對不是指他天生多麼多麼的對鏡頭敏感或者直接說他生而就是做導演的料。我指的是他更深層次的,他對人與人關系的思考上的,或許還有對社會與人性的沖突。乃至自己對更深層次的宗教以至於上升到哲學方面的思考上來。
我對他最迷戀的一部戲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其實吸引我的還是他思想中對「輪回」的認識而具體的表現出來。
故事是直接展開的,老和尚與小和尚相依為命的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中,看得出來,老和尚也是曾經有故事的人。但從未提及過發生了什麼能讓他六根清凈的獨居世俗之外。小和尚卻是小,無憂無慮。與師傅服侍佛祖於孤燈之下。倒也是樂的快活。師傅不是多話的人,只是時常看著小和尚,默默不語。臉上盡是一片惋惜。直到又一次,小和尚獨自玩耍的時候。給魚、蛇、青蛙各自綁了一塊石頭,樂呵呵的看著他們拖著一塊累贅蹣跚前行。臉上一副天真的笑臉。老和尚看見之後重重責罰了小和尚。但是為時已晚了。蛇與青蛙都已經被石頭拖的累死了。小和尚拿著青蛙與蛇的屍體只是一個勁的哭。老和尚嘆了口氣,說道「你給他們綁的石頭,未嘗也不是你自己心靈的石頭」。故事就在這句禪機中埋下了伏筆。
日子看著一天天平平淡淡的接著度過了。小和尚長大,老和尚更老。但是平靜總會被打破,該來的總會來。一位進廟還願的都市女子最終吸引了小和尚,很輕而易舉的他們發生了關系。一切對於都市女子來說或許只是人生中一次旅途的邂逅。但是對於小和尚來說,確實打開了另一個天地。從此他也不甘於寂寞了。想要從此逃離出去。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明鏡台既然染了塵埃,就不再如以往般清澈透亮。終於有一天他走了出去,與其說是走更不如說是逃,逃離這個「世外桃源」。老和尚什麼都知道,卻只做不知道,不聞不問。只是嘆息一聲。也許一切的一切,早都有了預兆。報是終究要是還的。只是老和尚在佛前的時間更多了,彷彿除了佛,世間再無一切了。
小和尚最終還是回來了,彼時的他已經不再是一名和尚,他殺了那位當初與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他覺得世間再大卻彷彿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他回來了。老和尚什麼也沒說,望著小和尚,就像當初看著他用石頭綁在那些小動物身上。一切其實都是報應,心靈的石頭最終也拖垮了小和尚。
於是,一切彷彿都順理成章的。入獄,又出獄。彼時小和尚已過不惑之年。再次回到早已空置多年的廟里。老和尚早已坐化多年。他突然明白了老和尚當年的苦衷,老和尚對著佛祖默默誦經時候那種悲愴。於是,他彷彿化為了當年的老和尚。
一切都彷彿輪回,深冬,一位女子將自己的孩子送來了廟里,什麼也沒說,老和尚接受了。他彷彿就一直在等這個孩子一樣。
故事最後的時候,小和尚獨自玩耍,將一塊小石頭塞進了魚、蛇、青蛙的嘴裡,笑嘻嘻的看著他們在艱難的跑開了。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而他的身後,老和尚默默的看著他做完了這一切,什麼也沒有說。思緒或已回到以前。
佛教中有輪回的說法,所謂種業因得業果。金基德在本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輪回的哲學,在本片最為顯著。而在《收件人不詳》中也有略微的穿插其中。但也只是一掃而過,《收件人不詳》更著重講的是關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矛盾。這里不表,而在《悲夢》之中,金基德彷彿將自己的宗教哲學一股腦的甩了出來,內容漸漸的有些失控了,短短的一百分鍾內要組織好講完即使金基德也覺得力不從心了。越來越有點「形而上學」。不過其中很多元素是我很喜歡的,不過這部電影真的沒懂,看到了一些小細節,覺得很有意思。整個故事卻沉悶而乏味。
金基德之於韓國,我認為是拔尖的一撥導演之一了。他對人性的思考,深刻嚴肅而發人深省。不止適用於韓國,在吾等國民身上也能發現那種病態,方能防範於未然。
拓展資料
金基德
編輯
1960年12月20日
慶尚北道奉化郡
韓國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1996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 。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 。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 。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 。
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⑩ 最近有什麼電影
1、《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執導,全勇先、張藝謀編劇,張譯、於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倪大紅、李乃文領銜主演,余皚磊、飛凡主演,雷佳音、沙溢、芮丹尼特邀主演的諜戰電影,於2021年4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為電視劇《懸崖》的前傳,講述了特工們在嚴峻考驗下與敵人鬥智斗勇,執行秘密行動的故事。
2、《我的父親焦裕祿》
《我的父親焦裕祿》以焦裕祿女兒焦守雲的視角,回顧了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兒子焦裕祿從河南洛陽礦山機械廠帶領工人攻堅克難、到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治理風沙鹽鹼澇災「三害」,直至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的感人故事。
3、《盛夏未來》
21年7月23日電影《盛夏未來》官微發文,宣布提檔兩周至7月30日上映,並同時開啟預售。《盛夏未來》由陳正道執導,張子楓、吳磊、郝蕾、祖峰等主演,聚焦00後成長,講述即將高考的陳辰與校園紅人鄭宇星因為一個謊言意外相識,兩人在青春中共同面對成長中的種種難題的故事。
4、《商聖范蠡之雄圖霸業》
定檔於21年7月30日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春秋末年,五國爭霸,奇人范蠡懷有報國興民之志,因不滿楚國政治黑暗,遂於越國危難之際,與好友文種同入越國,輔佐越王勾踐,在夫椒之戰後,說服勾踐向吳王議和,同時定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可滅吳國的「滅吳七計」。
5、《有一點動心》
由陳嘉上執導,言承旭,任素汐主演的電影。該片講述了周啟文和相親APP老闆陳然發生的愛情故事。該片於2021年6月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