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逍遙微電影
『壹』 《可可西里》,風景如畫的自然保護區,悲壯萬分的影視劇情片
位於青海的可可西里,是目前中國已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同時也是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在這里是藏羚羊、野氂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的棲息地,2017年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藏語中稱為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的可可西里,因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一些不法之徒,甘冒生命風險實施盜獵行為。
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相生又相剋的,有惡就必然有善,有盜獵行徑,也自然就有保護措施。
日泰所帶領的巡山隊,正是對在可可西里實行盜獵等不法行徑團伙實施打擊的團隊。
影片由一場圍獵藏鈴羊開始,一群狩獵者手持獵槍,駕駛著 汽車 ,馳騁在草地上,遼闊的草地上是一群悠閑自得啃食植被的藏鈴羊,一聲槍響打破了草原的寧靜,
至此,獵殺開始,由白天到夜晚,無數的藏鈴羊倒在槍口之下,而這群狩獵者需要的僅僅是藏鈴羊的皮毛,畫面血腥、真實,一張張羊皮從藏鈴羊身體上剝落。對於狩獵者來講,這不是羊皮,是一張張的紙幣,是真金白銀,是手裡的槍,是槍里的子彈。
獵殺藏鈴羊是他們的目的,但是在達到目的的路上,隨手做的事情,也是殘忍至極,盜獵者抓住了一個日泰的巡山隊員,在即將結束盜獵之旅,盜獵者首領隨手一槍,直接殺死了這名巡山隊員,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瀟灑,那麼的無情,就好像那僅僅只是一隻動物,一株小草,隨意的折殺,幾秒鍾的戲,讓人不寒而慄,這幾秒鍾折射的是盜獵者對生命的漠視,對利益的貪婪,對謀殺的理所當然,對法律的踐踏。
由此段開頭引出了日泰巡山隊,也引出了兩伙人的對立,更引出了人們對善與惡的思考。
1985年之後,歐美對藏鈴羊絨的需求劇增,因此盜獵也日益昌盛,迅速讓藏鈴羊由一百萬只銳減到不足一萬只,巨大的利益市場衍生了罪惡的盜獵行徑,巡山隊也應運而生。
步入夜晚,有歡聲有笑語,一片祥和的景象,就像普通家庭里的一次晚宴。一頓急速的拉扯結束了這祥和的晚宴,來的就是這么突然,沒有多餘的話語,一個眼神,大家都心照不宣——盜獵者來了!
匆忙地收拾行裝之後,離別在即,對於巡山隊員來說,是那麼的坦然與自然,就像只是出門取件快遞一樣,可見這樣的突發情況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習以為常。出發之前,就是和家人匆忙的告別,對他們和家人來講,每一次的告別都有可能是生離死別,永遠都不知道這次離開之後回來的是身體還是屍體。
伴隨著家人「活著回來」的祝福, 汽車 離開了村落,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進入真槍實彈的戰場。
第一天, 路口設卡,很順利地就發現了幫盜獵者帶藏鈴羊絨的人,而這樣的人太多了,怎麼處理?放了唄。挺無奈的,但是又沒有權利抓他。最開始我不理解,抓住夾私的人,又把他放了,這有啥意義呢?再看這一段,想起一個故事才豁然開朗,在一片海灘上,因為剛剛漲潮的原因,海灘上擱淺了一些小魚,有一個小孩就一條一條地撿起,然後一一扔進海里,有個大人看見了,就問小孩,這樣做,有誰會在乎呢?小孩一邊撿魚扔進海里,一邊說:這條魚在乎,再撿一條扔進海里,然後重復說:這條也在乎。沒錯,每一隻被獵殺的藏鈴羊在乎,對於死去的藏鈴羊來說有意思。真正可惡的不是這帶貨的人,他們固然可恨,但是在這自然景區里,最可恨的還是盜獵者。
第二天, 進入不凍泉保護站,當大家見到留守的人員,那種開心溢於言表,
當 汽車 走遠,阿旺一個人站在土坡上,身旁陪伴他的唯有一縷炊煙,一盞國旗,一頂帳篷,再無他物,車隊已經成了黑點了,阿旺還在戀戀不舍的揮動雙手送別,
說實話,看到這個場景,我的眼淚悄悄的從眼睛裡跑了出來,孤獨的人,苦悶的工作,無處話凄涼的營地,我很慫的承認,我做不到。
第三天, 慘絕人寰的場面出現了,遍地的藏鈴羊屍骸,肉已經被禿鷲啃食殆盡,僅剩下骨架還殘余著血色,不忍直視,這是我除了紀錄片之後,第一次在電影中見到這么真實的屍骨,五百多具,內心的觸動不言而喻。之後他們舉行了簡易的火化儀式,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對死亡的敬畏,無關物種,無關地域!
第四天, 車隊在行駛的路上,遇襲,其中一個司機肩頭受傷,這個時候,杜琪峰電影《槍火》的站位就體現出來了,巡視、警戒、護衛、救治,各司其職,默契無比,沒有生與死的洗禮怎麼能磨煉出這樣的配合?
一番搜尋之後,無果,對方僅僅是一次襲擊,或許就是警告和威懾。勘驗過後,得出結論,「剛過去不超過半天」,追擊就開始了。
第七天, 在連續數日的追蹤之後,終於發現了一夥人,巡山隊激動了,我的內心也跟著亢奮起來,終於可以看看這伙盜獵者的嘴臉。
遺憾的是,這只是一夥負責扒皮子的人,真正的盜獵者還在獵殺。經過審訊,知道了藏皮子的地方,五百四十七張,
大多數是母羊,趕上這產羔期,那真是枯澤而漁,都不給繁衍的希望,還有比絕人子嗣更歹毒的手段嗎?有,那就是物種滅絕!
追擊的路上,難得停留了一下,幾個人坐在水邊,面朝夕陽,面朝晚霞,破舊的大衣穿在身上,沒有多餘的話語,就那麼無聲的扔著石頭,
誰不是青年郎,誰不想鮮衣怒馬?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巡山隊員面對的威脅,不僅僅來自於盜獵者,同時也來自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對盜獵者,巡山隊那是主動硬碰硬,可是面對自然環境,卻有著無可奈何,挑戰著身體極限!
第十天, 清晨,有四名犯人逃跑,循著蹤跡,終於趕上了他們,在徒步追捕的過程中,一人累到吐血,其中一名巡山隊員也因奮力奔跑和高原反應,引發肺水腫,命懸一線,如果不是隨身攜帶的葯品,極有可能魂歸故里。
追捕面臨的另外的問題也開始顯現,食品和汽油,沒有食物,人就沒法活著,沒有汽油, 汽車 就沒法發動,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這兩樣就是死神的鐮刀。
面對當下的環境,日泰不得不放了剝羊皮的犯人,集中精力追擊真正的惡人——盜獵者,面對曾經的敵人,面對此刻的狀況,日泰不得不對他們說一句保重,沒有人敢百分之百的保證能活著出去。人性在這里展現出來,你我昔日為敵,今日分別,唯有祝福!沒有了敵對,有的只是生而為人,掙扎於世的共情!我祝你重生,你揮淚送別!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機器也是一樣,車隊其中一輛車子爆了,無法修理。進退維谷之際,日泰果斷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留守,等待,一路繼續追擊。其實大家都明白,等待,在荒漠里等待,最終會等來什麼,只是大家都默默無言,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或許這就是男人之間的默契吧,有人要斷臂求生,有人甘願做那斷臂!
下雪了,最終還是下雪了,這在荒漠里,就意味著判官筆已經落在了生死簿上。那幫犯人,有人倒下了,同伴都沒有停留一下,生命如草芥,在極端的環境下這是最好的註解!留守的巡山隊員同樣面臨這個問題,這是對生命的考驗!
環境惡劣也罷了,還要有制度的惡劣,因為他們不是編制人員,已經一年沒發工資了,所有的費用都是自己解決,甚至違法去售賣收繳的皮子,日泰說「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手和臉臟的很,可他們的心特別干凈」,
法律是無情的,但是道德有情,良心有情。捨身取大義,日泰也只能在法與義中稍微平衡。
荒漠另一面的可怕也開始凶光畢現,流沙,吞噬生命於無聲無息之間,巡山隊一員在送傷員回醫院之後,滿載物資支援巡山隊,卻在流沙處,被掩埋,非戰斗減員,應該是巡山隊最不該有的損失了。
第十七天, 不期而遇,尋覓多日的盜獵者終於遇見了,可惜這次的遇見成了盜獵者的狂歡。
至此,此次追捕告一段落。
本片沒有圓滿的大結局,巡山隊以隊長和一名隊員犧牲,一名隊員重傷,而盜獵者逍遙法外落幕,這令人心碎又遺憾的結局真的發人深思。
本片除了悲壯的劇情之外,它所傳導的人性也是耐人尋味!
1. 保重 ,本片中「保重」是最常見的祝福,與家人分別,與隊友分別,與對人分別,無不以一句「保重」祝願,可能在和平的時代里,我們很難想像,只是短暫的分別,幹嘛搞的那麼隆重,可是在那特定的環境中,沒有比活下來更重要的事情,動物如此,人也一樣。
2. 理想 ,巡山隊的成立就是為了保護自然景區,保護景區里的動物、植物,為了這個理想,有人甘願觸犯法律,有人苦守蠻荒之地三年,有人捨身忘死,有人摒棄優渥的工作環境。中國自古以來不乏為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 現在也依然如此。
3. 取義 ,在如今法律普及的年代,大家都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人心中,除了法律、道德之外,還有大義,劉棟為救隊員,去找女友要錢,最終落得對方離開的結局,日泰知道賣皮子犯法,為了團隊的經費,依然選擇販賣,他們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不合法、不符合道德的,但是為了大義,毅然決然!
『貳』 《桃花庵歌》全文及賞析
《桃花庵歌》
——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伯虎詩詞 桃花庵歌賞析
這首詩的賞析還是與唐伯虎的個人背景相關。在中國世俗社會中,唐伯虎這個名字稱得上是家喻戶曉。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風流倜儻和瀟灑不羈為其標準的民間定式,各種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現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戲人間的才子本色,無論是明人馮夢龍的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緣》,還是當代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其間一脈相傳的無不是唐才子對傳統道德的藐視和對世俗規范的顛覆,他的'所作所為既與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念大相徑庭,而他的風流韻事卻又為一般大眾所艷羨和津津樂道,其微妙之處的確耐人尋味。
唐伯虎雖然在詩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現出一副安貧樂道的曠達胸懷和一種詩酒逍遙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終還是將時間看做了衡量人類一切希望和慾望的尺度,其結局也仍然不免要歸結到虛無,歸結到一個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唐伯虎資料介紹 :
唐寅,唐伯虎,才氣放,武夷游,洞庭盪;稱才子,風流樣,隱蘇州,裝顛狂。傳畫藝,名聲響,孤驁圖,意清朗;松聲圖,雄偉壯,松與泉,合聲唱。
明代的著名畫家,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世稱「吳門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