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堂客微電影主題

堂客微電影主題

發布時間: 2022-12-22 10:45:15

Ⅰ 重慶話,瘋堂客的意思。

這是重慶本地言子,話的意思要看在什麼場合,什麼人和什麼事而得當,有開玩笑的意思,也有罵人的意思,堂客的話語意思:傻婆娘,傻老婆,傻女人,還有瘋女人。他們在開玩笑時會用此話,在生氣和讓某個女性惹火了的時候,這句話就會沖口而出。

Ⅱ 探戈就是探戈探戈走。 原話是什麼 就是趙麗蓉老師和鞏漢林老師的那個小品

探戈兒,就是趟著走。挺胸,收腹,把腿兒坉起來,啪嗒,探戈兒就是趟啊趟著走,三步一竄嘛兩啊兩回頭,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後你再趟啊趟著走,這叫探戈兒。

拓展資料:

《媽媽的今天》 是1992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是已故表演藝術家趙麗蓉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小品中的經典。表演者:趙麗蓉、鞏漢林、李文啟。這是趙麗蓉第一次搭檔鞏漢林、李文啟出演小品,時尚帶感的舞步與台詞,深深烙印在每個觀眾的記憶之中。

1962年,參加演出的評劇《花為媒》,被觀眾所識。1964年,在評劇《小二黑結婚》飾三仙姑。1980年,在評劇《楊三姐告狀》中飾楊母,後該片被拍攝成電影。1986年,在六小齡童、徐少華主演電視劇《西遊記》中飾車遲國王後。1991年,憑《過年》中的「母親」一角獲該年度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後,以及中國電影政府獎。

Ⅲ 唐克是什麼官職

你好。有4位叫【唐克】的名人,其官職如下:

【唐克】——紅軍烈士、紅八軍政治學校大隊長
1930年3月率軍校學員去龍州以西發動農民,開展分田斗爭;3月18日率學員返回龍州,參加同進犯的國民黨桂軍作戰,在突圍戰斗中負傷被俘;3月19日於龍州北門外英勇就義。

【唐克】——革命烈士、冀東軍區偵察科副科長
1945年5月在豐潤縣大松林戰斗中英勇犧牲。

【唐克】——原冶金工業部部長、石油工業部部長
曾任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副局長,石油工業部辦公廳副主任、地質勘探司司長、副部長,冶金工業部副部長、部長,石油工業部部長,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黨組書記、第一副董事長。是黨的第11、12屆中央委員。現仍健在。

【唐克】——電影導演、曾任汕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初期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電影導演,參加過《戰上海》、《岸邊激浪》等十餘部電影的拍攝。1992年調入汕頭軍分區任政治部主任,主要抓地方部隊建設和民兵工作。現仍健在。

Ⅳ 棄兒人格

下面就是正文:

一個被母親拋棄的孩子,如果他/她僥倖存活下來,他/她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的一個來訪者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的老祖母剛出生就被生父放到一隻舊洗腳盆里,留一張紙條,寫著生辰八字,漂到河裡,只因家裡人口太多,養不活了。那盆漂了不太遠的一段水面,在渡口被水草蘆葦挽留住。整整一天暴露在烈日和蚊蠅下,陸續有人渡河,但都不是有緣人。村裡知情人們承受著心理上的某種壓力,不敢去撈。後來艄公頂不住了,說服一個過路的年輕商人撈取了孩子。商人於路求村落里善心的女人施捨一點乳汁,支撐到家,用米湯喂養,這孩子就成了這商人家的童養媳。商人長期在外經商,一年一回,孩子交給堂客,三歲學洗衣,五歲學做飯,七歲開始侍候剛出生的未來老公,九歲就能下地種糧,至於挑水、砍柴、喂豬、舂米、針線,也都件件上手做去。為人性格溫良儉讓,沉默寡言,做事干凈利落,鄉鄰沒有一個人不誇贊,都說商人善心得好報,只說一樣不好,就是她打死也不肯裹腳。婆婆指望她幹活,再說風氣也在變化,也就由了她。二十三歲圓房之後勤儉持家,也過了十幾年恩愛平靜的日子,一生生育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存活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戰亂期間,男人遠赴千里之外接管父親的生意,杳無音訊,她竟然帶著最小的女兒千里尋夫。解放後,她成了祖母了,丈夫謝世後,她竟然只憑著當年公公在世的時候的只言片語,數度尋訪,找回了鄰省的老家去認親,找到了尚在人世的姐姐和弟弟,去生身父母墳前痛哭了一場。她活到百歲高齡去世,子孫滿堂,與老家的親族一直保持著來往。

我的另一位來訪者則講述了她自己的故事,她出生在七十年代貧困凋敝的山村,母親已經厭恨生育,而父親還在盼望生個男孩。因為不能承受計劃生育罰款,母親生下她,剪斷臍帶,就把她丟棄在冰冷的牆角,自己去做家務。想把她溺死在糞坑裡畢竟還是下不了手,就指望天寒地凍了結她的小命。大約將近半天,幹完農活回家的大姐發現了她,淚眼撲簌地把滿身凝血塊的她捂在貼心口暖活過來,再塞給母親,終於喚醒了麻木的母愛。這位來訪者在成長經歷中表現出極為強悍的生命力。她小學都沒有讀完,在無法忍受的貧困壓力下外出流浪、做工,逐漸得到賞識,作為勞務輸出去過南亞和中東地區,回國後通過自學獲得了專科學歷,現在改行成為記者,經常出差去各地采訪。她咨詢的困擾是個人感情問題一直難以解決,曾經更換過很多男朋友,總是以拋棄或被拋棄結束關系。她發現自己的愛情特點總是猛烈而短暫。她長得很美,個性善解人意並熱情洋溢,但另一方面她喜歡品味旅途的孤寂,陌生城市的氣息,帶著憂傷,也帶著期待和遐想。

用文字來復述這些故事,我眼睛脹疼,需要盡量讓自己保持冷靜理性。

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公司銷售副總前來咨詢,他因為性成癮難以自拔而自責、痛苦。他總是剋制不住自己到處尋花問柳,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在世界各地跟不同的女人的上床。細細探尋,在他嬰兒期吃奶不滿兩個月,作為工程師的母親就因為工作需要隨單位遷往青海艱苦地區,不得不把他託付給親戚撫養,直到十年後才團聚。

某高等學府的一位在讀女碩士平時嚴謹朴實,思路清晰,待人親和。但只要交了男朋友就會性格大變,變得依賴退縮和歇斯底里,讓男朋友終因忍受不了折磨而逃開。最後一任男友陪同(幾乎是押送)她前來咨詢。第一次咨詢中她表現出平時的樣子,聰明俊秀,非常正常,從不情願到很配合再到善解人意,確立了治療意願。第二次咨詢中她稍稍顯露出一些乖巧可愛的孩子氣和的女性溫婉。第三次我用沙盤,她的作品中代表男朋友的沙具出現在坤宮(代表母親影響的部位)。在探討她和男友關系的時候,我提到男友現在像母親一樣照料她,或許應該恢復男友自己的角色,她在專注思考中突然分裂般地失控退行,以嬰兒的怨憤腔調哭著要求我把「媽媽(指男友)」還給她。作為共時現象的是,最後一任男友姓名與她母親只差一個字,並且男友名字中的這個不同的字就是「坤」字。這一任男友也是歷任中最受折磨的一位。我在她退行宣洩的時候幫助她分辨出男朋友和母親不是同一個人。在隨後的咨詢中發現,在她剛出生的時候做過一個小手術,被放在無菌觀察室里隔離三天才回到母親身邊。

棄兒成年後的症狀表現,是否一定與早年被拋棄的經歷有關?

在咨詢實踐中,我接觸到了大量的「棄兒」案例。我認為對於嬰兒來說,在分娩離開子宮之時都會在無意識水平上形成被拋棄感。如果不及時回到母親懷抱中,及時聽到母親那熟悉的心跳聲,都會深深不安,這種被拋棄感就會被強化成為難以磨滅的刻印。新生兒在哺乳期間出現母子分離,也會重新喚起已經壓抑掉的被拋棄感並強化成為刻印。有觀點認為嬰兒出生半年之內都屬於母子共生期,提前的不適當的分離都可能造成終生創傷。有專家建議3個月之內的母子分離不宜超過24小時;1周歲內的母子分離不宜超過3天;如果母親缺位,代理母親不宜超過2人等等。我覺得要拿出一個精確的數據比較困難,嬰兒個體特質、母嬰關系裡的互動方式(基本上取決於母親)不同,都影響著具體個體對於分離(或虐待)創傷的耐受能力。嬰兒在不同階段形成的創傷,在成年後爆發的症狀也千變萬化。

我的母親在我三個月大的時候離開我去父親身邊工作,把我留給祖母,先找一個乳娘,沒有什麼奶水,據說我也強烈拒絕,中間也曾輾轉有好心人代乳,後來穩定下來,被寄養到鄰村乳母家有半年。我被接回家的時候,堂爺爺用擔子挑我,另一頭簸箕里壓一塊土,不足五寸見方。我成年後換過好幾個工作,在一個環境里時間久了就彷彿喪失活力,喜歡新鮮環境,喜歡旅行,喜歡創造性的工作,喜歡獨處,婚姻生活也曾經多變。在成為咨詢師的過程中經歷了痛苦的自我成長心路,才讓自己的生活穩定下來。

棄兒,往往是生命中最早的創傷,對於後續的人生發展影響巨大。

治療中的個體差異性非常明顯,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早年有過被拋棄創傷的個體也確實有一些具有共性的特點,比如生活領域更廣闊或者多變,人際關系中緊密連接更少而鬆散連接更多、穩定性差,相對於世俗主流價值觀念而言更多地傾向於邊緣化等,無論在心理層面還是現實層面都很像一個旅途中的人。反過來也一樣,具有強烈的人生旅途感的人士,其早年常常都能找到足以喚起被拋棄感的非正常的母子分離事件。

作為心理原型的自體(SELF)在現實世界的對應就是自我(EGO)。自我是自體的象徵。自體就好像一個小宇宙,像大宇宙一樣要膨脹發展。在現實世界裡就是每個人要成長,要實現自我。每個人自我形成在早期只能運用現實可能提供的資源,尚不能去探索和開發新資源,這就不得不依賴母親和環境。這個階段的母嬰關系就會成為最早的經驗,為自我的成長在安全感和幸福感兩個方面建立了最早的界限和標准。這個界限和標准沉潛在無意識里,指導著後續的自我發展,使得人生不斷發生著與早年相似的情境。如果一個偏頗的界限或標准不被揭示和改變,即使人已經成長到可以探索開發新資源來塑造自我的時候,依然會受困而難以正常舒展。受困的表現也是陰陽兩分和一體兩面的:比如被拋棄感強烈的孩子,不僅自身一再重復被拋棄的境況,還把探索開發新資源的機遇變成了認同並自居為拋棄者的機遇,去拋棄舊的環境和人際關系。比如不斷更換職業、更換居所、更換伴侶。這樣的人生狀態對個體來說,利弊禍福需要辯證地、發展地、系統地分析,往往資源和問題並存。

談到這里,也許敏銳的讀者已經發現,上面一段的描述幾乎適用於大多數人。特別是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變遷頻繁,是不是可以說人們都有過「被拋棄」的心理經歷?

無論神話還是現實,我們都可以看到,行人作為棄兒命運的演繹,使人生既呈現積極陽面,是高尚和幸福的,以及有價值的,也呈現消極陰面,是低俗和苦難的,或者無意義的。有的行人以棄兒為資源積極發展,有的行人以棄兒為包袱飽受折磨,資源和問題攪和在一起,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具有傾向性。棄兒和行人也因此成為個體的個性特點。

我認為人的發展說到底就是內在棄兒的成長和獨立,成為一個自我擔當的行人。

我認為基本上誰都有棄兒情結,這是棄兒原型的現實背景。但那些早年母嬰關系良好的個體,其棄兒情結會自動潛伏成為自我最早的適應良好的界限,成為生命歷程的原始背景,基本上不足以成為後來讓他感受到困擾的問題。這樣的早年經驗使得個體有自信,有良好的人際信心和信任,自然而良好的合作性,不感到寂寞的獨處時光及穩定的而又有活力的性關系等等。他可能個性並不鮮明,但很溫暖可靠,他傾向於滿足和安寧。 另外一些出生時有明顯的被拋棄經驗的個體,其棄兒情結不能自動地潛伏,需要靠壓抑來維持自我界限的穩定。其棄兒情結的不斷壓抑和不斷表達將成為終身成長的任務之一,只要現實生活有相關信息刺激(比如注意到一隻流浪的小動物),就可能會激起與這個情結相關的夢境,進行自我體驗、撫慰、修復或補償、轉移。內在的棄兒情結以象徵性的表達來部分地釋放自己,在夢境里會以嬰兒、幼童、小生命的形象出現。 當他在現實生活中再次陷入被拋棄情境的時候,他若失控,可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情緒和行為,可能造成新的問題。借用巫術的說法,此時他就是被 「棄兒原型」附體了。在民間,可能會用村裡某個死去的棄嬰來代表。

這個「棄兒」與他「母親」的關系裡蓄積著復雜的情感。「母親」在這里並不特指媽媽,而是指嬰兒早年的重要客體、成年後的生活環境和重要他人。也許我們可以運用統計學方法來深入研究棄兒與母親關系中的不同情形導致未來人生的不同走向,其內在的邏輯聯系,得到一些數據,來指導人們育嬰和早期教育。但我不認為這種科研會很有價值,因為實際情形非常復雜,統計數據對於個體生活而言永遠是別人的,個體的感受往往是非理性的、多變的和獨特的。我們可以通過個體的象徵性表達來了解每個人即時的、當下的但同時也是歷史邏輯的、獨特的、整體的和可預期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現實。個體的表情、軀體、言談、夢、作品、生活事件等等,總是在不斷地發射出信號,綜合起來呈現出一個全息的他自己。這種方法就是梅花心易的心象分析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所謂的阻抗也成為了解個體的橋梁。而統計分析法在做樣本採集的過程中會因為被訪個體的阻抗、即時心境的變化、非理性沖動等而採集到大量的偽數據。

心理治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或步驟),第一部分是面向個體過去生活經歷和心理經驗的、第二部分是面向當下的社會人際關系和互動模式的、第三部分是面向未來的人生發展和心理預期的。第一部分工作的目標是探尋創傷,達成凝結情緒的哀傷宣洩,放下未滿足期待,接納和理解早年生活,修通與早年重要他人的情感與心理連接;第二部分工作的目標是幫助個體在社會人際關系中感到自如,能駕馭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而不受困,促進人格成熟和適應社會;第三部分工作的目標是幫助個體找到其生命潛能指向的最能舒展自己的發展道路,創造未來幸福。對「棄兒」的治療也是這樣,會經歷創傷修復、生存適應、資源轉化三個階段。對「棄兒」的治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陪伴,才能充分展開上述三部分的工作。陪伴性的咨訪關系是治療的最重要的資源,這是直接針對棄兒的孤獨感、被拋棄感的良葯。但同時,「棄兒」由於自身在人際關系裡的習慣,也是比較容易在咨訪關系裡脫落的。

有個啃老族青年,每天在虛擬世界成為「行人」,沉溺在網路游戲里縱橫萬里做大英雄。他不想談戀愛,不想工作,沒有辦法在現實中成為「行人」,是因為父母對早年「拋棄」他進行了過度的補償和覆蓋式的成長指導,引誘和迫使他放棄獨立成長,他只能在虛擬世界裡舒展自己的生命能量和發展沖動。這樣的事例在今天並不鮮見。有個在北京生活的36歲的女性來訪者在一年多里不斷在我的網站論壇發帖,表達她受困於父母的安排不能出去工作,不能成家的苦惱,最後的問題總是: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不論怎樣回復她,她依然故我地發帖詢問該怎麼辦。她連走出家門來見我都做不到,她的個人生活似乎完全被剝奪了。後來我通過誘導和鼓勵,幫助她能夠走出家門去商場,去職業介紹所,逐漸延長外出時間,有意地「犯一些小錯誤」失信於母親的叮囑自主做事等等,有了一些變化。棄兒如果不能成為行人,人生必然失敗。

如果我們不能避免曾經被拋棄,我們可以避免在人生道路上的相互背離。棄兒需要獨立,行人需要結伴。

「行人」如果沒有穩定、良好的人際關系肯定就是不健康的、不幸的,他沒有從最初的「棄兒」角色中成長起來。這里穩定並不完全指現實中的穩固持續,還包括即使現實中不穩定和臨時的但心理上的不拋棄不背叛,良好指關系對雙方都有益,有利於雙方的人生幸福。穩定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這樣一些內容:在相處的時候充滿善意忠誠和適度的親密、在分開之後有掛念而不糾結不影響獨立的生活、在重逢之日感到喜悅並擁有舒適的自我開放感、在關系之內不妨礙其它人際關系的建立(但性愛關系有排他性)、在關系不再適合存續的時候感到遺憾而不是憎恨和厭惡、總是給對方保留可以回來重建或發展新型關系的機會。

圍繞在一個人周圍的諸多人際關系,親密伴侶、親人、親戚、師生、同學、朋友、同事、社團同道、熟人、服務和被服務者,其實都會在個體的內心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這些印記可能會影響和改變個體的個性。與之諧調的是,個體自我實現過程中運用現實材料塑造自我所發生的種種際遇正好就是上述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中他人的出現和被選擇是呼應心理結構中潛在的需求的。任何變化發展都來自內外交感互動。這是《易經》的觀點。但這種內外諧調只發生在象徵意義的水平上,它未必是精確和最佳的。當個體能量充盈豐沛,這種諧調比較容易帶來精確和有序的匹配,反之,則帶來貌似而神非的際遇。不過,往往後者蘊含著後續發展變化的種子。舉個例子,當一個人健康開朗積極,處於高能量態,他帶著某種目的與人交往,比較容易找到最適合他的交往對象,順利展開人生新篇章。如果這個人悲觀病態消沉,處於低能量態,他帶著同樣的目的與人交往,比較容易進一步失落,碰到貌似吻合目標而實際上益處不大的對象。不過,這個再次受挫的人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作出重大的改變。——重新審視他的選擇,從「神非」中去探尋自己的真正方向。

個體一生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會帶有最初、較早和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的痕跡和影響。據國外的科學實驗,人的短期記憶轉化為真正穩定的長期記憶,自然狀態下一般需要在大腦迴路中不斷觸碰大約三年,才能在皮層上穩定存儲下來。這可以解釋大多數人對於三歲以前的事情都記不得。除非有特別強烈的刺激,比如被拋棄的傷害,因為持續的觸及而留下印記。但只要活下來的「棄兒」都得到了「母親」的照料,新的被保護和喂養的經驗與被拋棄經驗是如此地不同,並且每一天都在被肯定,以至於幼兒無法將它們並存(原始思維是非黑即白、陰陽兩分的),那「被拋棄」的印記就被屏蔽和分離了出去,形成一個創傷包。當最初的客體關系與較早的客體關系統一,但嬰兒的感受完全不同,就會產生心理沖突,這方面梅蘭妮·克萊因[注2]等前輩做過深入研究,不重復,我們換個角度來解讀。

一般情況下,對於每個「棄兒」來說,最初的客體關系是殘酷的、無法接受的,而較早的重要人際關系可能是溫和甚至溫暖的。這給他今後的生存發展在人際層面上創立了惡與善的第一個維度(拋棄和接納,恨與愛)和界限。如果在成年早期沒有出現其他的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的影響,這惡與善的邊界基本上就趨於穩定並影響一生。例如本文首第一個個案,那個百歲老人,她的生身父母代表了至惡,年輕商人夫婦則代表了至善,脾氣大任性的丈夫成為後來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在這個格局裡她自己選擇做一個至善的人,甚至超越了公婆,但在晚年臨終前發生退行,與兒孫產生矛盾,變得多疑、任性和充滿憤慨,在觀念和行為上認同五十多歲去世的丈夫,出現幻聽和幻視,逢人就哭訴要到千里之外去見丈夫但兒孫們阻攔。但這些退行行為並不能掩蓋抹煞她一生的美德,她依然是鄉里的楷模。

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可以成為治療的因子,因為它可以被更換、被改寫。弗洛伊德成為榮格一生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對榮格的影響就像精神父親。當個體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局限在早年經驗中的最初和較早客體,他的發展性就堪憂。一個成人如果告訴你他心裡只有媽媽,媽媽是他唯一敬重和親愛的人,如果不是特定情境下非理性的表達,而是他日常生活的信念,你就要小心了,你在跟一個擁有成人體魄的沒有長大的孩子交流。他的生活可能是失敗的,他就像埋設在母親大地深處的一枚默默無聞的地雷。另一個成人講述他與恩師或者密友之間的故事,他總體來說諒必是獲得足夠成長的。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一定是觸及個體內心深處情感的,這樣才有機會使得個體早年形成的人際界限得到干預、豐富和發展。在俄狄浦斯期,父親作為新加入母子關系的角色就是一種特別重要人際關系。在人生道路上,還會有一些陸續出現的關系。個體會依照早年經驗來吸引、接近、接納或試圖改變新出現的人際關系中的對方,但那人畢竟帶來了些許不同甚至沖擊,這些不同因素打開了個體的視界,帶來成長的新資源和新問題。心理治療師必須成為來訪者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才能發揮作用。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中,心理上的陪伴將使得影響持續,並最有效地幫助個體克服孤獨感。心理治療師要成為來訪者最具有積極意義的密友,他要永遠在那裡,總能找得到,隨時可分開,接觸恆有益。他要作為「行人」的伴侶,促進「棄兒」的獨立。

在本文的最後,我想起上個世紀的日本電影《人性的證明》,其中主題曲《草帽歌》改寫引用了詩人西條八十的童謠詩《麥秸草帽》,我找到原詩的譯作如下:

媽媽,我的那頂草帽不知怎麼樣了?

就是那年夏天在從碓冰去霧積的路上,

掉進峽谷的那頂麥秸草帽喲!

媽媽,那是我喜愛的帽子喲!

可是,突然刮來一陣風,

那時,叫我多麼懊惱。

媽媽,那時從對面走來個賣葯的青年,

他腳纏藏青的綁腿手戴保護套,

千方百計想幫我拾回那帽子,

但終於沒有拾到手。

因為那是很深的峽谷,

而且長滿了人高的草。

媽媽,那頂帽子真的怎麼樣了?

當時盛開在路旁的小百合花,

也許早已全都枯凋?

秋天,在那灰霧籠罩的山底,

那帽下,也許每晚都有蟋蟀在鳴叫。

媽媽,現在一定是——

在那峽谷里,象今晚一樣,

靜靜地落滿了秋霜,

要把那曾經油光閃亮的義大利草帽,

和我寫在那上面的 「Y.S」字母一起埋掉,

悄悄地、凄凄地埋掉!

在原型的意義上,詩歌中的草帽就象徵在母子關系中被拋棄的心理內容或者分裂的子體,詩歌表達了棄兒主體對於分裂子體的牽掛和惦記。子體以象徵的方式承載了主體被拋棄的心理經驗,分裂(Y)和扭曲(S),深深沉潛在灰霧籠罩的峽谷(無意識深處),被悄悄地、凄凄地埋掉。那蟋蟀的鳴叫,彷彿分裂子體的呼喚,想要回歸主體,就如同棄兒想要回歸母親的懷抱,永遠不被拋棄。

我們心理治療師能做的,就像那個途中邂逅的賣葯的青年(行人)[注3],「腳纏藏青的綁腿手戴保護套」(自己先收拾整齊了,保護好),去嘗試為棄兒盡力撿回他的「麥秸草帽」。我們也許可以改善他早年被拋棄的心理感受,修復他和母親的情感連接,卻永遠無法改變基礎事實,就像不可能釋放分娩創傷包里的凝血一樣——那頂草帽註定撿不回來了,它已經成為棄兒人生的起點。但只要我們去做,就是一個陪伴棄兒成長的過程,就是他特別重要的人際關系,一定能幫到他。我們的行為能讓他明白,他沒有被人類拋棄,他的一生將得到很多的眷顧和幫助。他的生命,依然是上蒼的恩賜。

Ⅳ 成都有什麼好吃的

1、串串香:

起源於四川成都,不僅是四川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串串香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

2、鴛鴦火鍋:

是以傳統毛肚火鍋的紅湯鹵和宴席菊花火鍋的清湯鹵,兩者合並改制而成的四川創新火鍋。此品原名「雙味火鍋」。為1983年重慶隊參加全國第一屆烹飪大賽的參賽菜品,由閻文俊取名設計、特級廚師陳志剛製作。這種火鍋用銅片隔成兩半,造成一個太極圖形,一邊放清湯鹵,一邊放紅湯鹵,入鍋燙涮。

3、擔擔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

用麵粉擀製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擔擔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擔擔面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

4、龍抄手:

創始於本世紀40年代。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伙計商量合資開一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之意,定名為「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抄手皮用的是特級麵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擀製成「薄如紙、細如綢」的半透明狀。

5、夫妻肺片:

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一款風味名菜。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制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

(5)堂客微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成都位於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和北緯30°05 ′~31°26′之間,全市東西長192公里,南北寬166公里,總面積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8萬畝。

東北與德陽、東南與資陽毗鄰,南面與眉山相連,西南與雅安、西北與阿壩州接壤。距東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屬內陸地帶

參考資料:成都-網路

Ⅵ 探戈就是趟啊趟著走,三步一寸兩呀兩回頭是什麼歌

一、「探戈就是趟啊趟著走,三步一寸兩呀兩回頭」是小品的台詞,並不是一首歌的歌詞。該小品名稱是《媽媽的今天》。《媽媽的今天》 是1992春晚的小品,是表演藝術家趙麗蓉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小品中的經典。表演者主要有:趙麗蓉、鞏漢林、李文啟。

二、原文台詞如下:

趙麗蓉:探戈兒,就是趟著走。挺胸,收腹,把腿兒坉起來,啪嗒,探戈兒就是趟啊趟著走,三步一寸兩呀兩回頭,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後你再趟啊趟著走,這叫探戈兒。

如下圖影視截圖: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8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4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