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寫微電影論文題目
1. 求最新漢語言文學專業語言學論文題目
現代漢語方向
1 ,人怎樣學習普通話(例如:雲南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2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拼音教學問題
3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問題
4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問題
5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詞彙教學問題
6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詞彙教學問題
7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詞彙教學問題
8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問題
9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問題
10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教學問題
11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教學問題
12 ,試論顏色詞語的文化內涵
13 ,試論動物詞語的文化內涵
14 ,試論植物詞語的文化內涵
15 ,試論人名的文化內涵
16 ,試論地名的文化內涵
17 ,試論成語的構成
18 ,試論成語的意義
19 ,試論成語的文化特徵
20 ,試論慣用語的構成
21 ,試論慣用語的意義
22 ,試論慣用語的文化特徵
23 ,試論歇後語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24 ,試論歇後語的地方性特徵(以本地歇後語為例)
25 ,試論積極諺語的功能
26 ,消極諺語的成因及克服對策
27 ,試析句式(例如:試析" A 不 A , B 不 B "句式)
28 ,"把"字句的篇章功能
29 ,"被"字句的篇章功能
30 ,雙賓句的篇章功能
31 ,存現句的篇章功能
32 ,連動句的篇章功能
33 ,兼語句的篇章功能
34 ,試論比喻的文化性
35 ,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例如:文學作品《日出》的語言藝術)
36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妝品命名研究)
37 ,牌號命名研究(例如:店鋪命名研究)
38 ,網路語言研究
39 ,廣告語言研究
40 ,營銷語言研究
41 ,廣播語言研究
42 ,主持語言研究
43 ,叫賣語言研究
44 ,稱呼語言研究
45 ,教學語言研究
46 ,新聞語言研究
47 ,手機簡訊語言研究
48 ,流行段子語言研究
49 ,經濟類新詞語研究
50 ,外來新詞語研究
2.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該選什麼題目
題目內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長的。確定自己的題目方向,如:文藝學,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或者結合美學。
論文研究的點,也就是你的題目,一定要有研究價值。第一點和第三點很重要,直接關繫到論文的質量和能否順利通過答辯,第二點是基本要求。
舉個些例子:沈從文小說中的男性世界;淺論《儒林外史》對人性的扭曲等。
畢業寫作
選題要求:畢業寫作選題的確定須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應結合專業學習的實際,有利於對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寫作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指導要求:專業教師對學生的畢業寫作進行全程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在相互交流中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以保證畢業寫作質量。
3. 關於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精選
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我為大家精選了一些關於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篇1
1.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為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手法。
2.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鑒技巧: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後,她在美國辭世後,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3.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復繽紛,在她的作品裡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盪在凄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4.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並交指導老師評審。
2007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5.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張新穎,《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M】。北京:3聯書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吳戰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平,《影視藝術鑒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2、 李祥偉《“丑”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 2005年第6期第140頁。
3、 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04年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4年02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 —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 2004年第1期第204頁。
網路資料:
1、《恐怖情節心理分析》
2、《綻放在暗地裡幾個唯美的驚惶意象》
3、陳文珊《女性·月亮·鬼氣——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院(系)審查意見
院系(公章):
年 月 日
關於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篇2
一、“臨川四夢的”諷世內容
“臨川四夢”都本於小說,但比小說內容豐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部傳奇都增添了小說所沒有的具有諷刺意義的人物和情節。其諷世內容大致可分為官場社會、時事政治、禮教和人性三個方面。
(一)官場社會之刺
做官幾乎是古代所有讀書士子的夢想,因為出入官場就意味著擁有盛名、權勢和利益。然而湯顯祖對明代官場社會有清醒和深刻的認識,在“臨川四夢”中對官場社會進行了辛辣的嘲諷,總體上否定了明代官場社會並給予了深刻的鞭撻,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四夢”塑造了陰險毒辣的“權臣”系列形象。如《紫釵記》里的盧太尉、《南柯記》里的丞相段功和《邯鄲記》里的宰相宇文融。這些權臣位高權重,可都是老奸巨猾,品行卑劣,面目可憎。盧太尉將權力用來滿足私慾,書生李益中了狀元,只因未參拜他,就被貶為玉門外參軍;他豢養特務和刺客,誰讓他不滿就陷害誰。段功和宇文融都與盧太尉是一類的人物。“權臣系列”表現了高層官場之黑暗。第二,“臨川四夢”塑造了一批貪贓枉法的大小官吏。譬如《南柯記》中的府幕錄事官,他自言“為官只是賭身強,板障。文書批點不成行,混帳。權官掌印坐黃堂,旺相。勾他紙贖與錢糧,一搶。”(第二十一出)他與手下的小吏都不務正業,貪贓枉法,《大明律》的作用就是幫助他們撈銀子。《邯鄲記》中的崖州司戶則是枉法酷吏中的典型。湯顯祖生活的嘉靖、隆慶、萬曆年間,貪贓枉法成了普遍現象。“四夢”刻畫的貪官污吏,是對中下層官場社會的諷刺。第三,“臨川四夢”諷刺了科場弊端。在湯顯祖的年代,科場的不正之風相當嚴重,科場弊端也是“四夢”的諷刺矛頭所指。《邯鄲記》中盧生便是通過結拜高官和行賄而一舉獲得狀元的。《牡丹亭》中的識寶使臣苗舜賓不懂文字,卻因能辨珠寶,被任命為科舉考官。他判卷草率,如同兒戲,因與柳夢梅有舊而判他為狀元。科舉考試的嚴肅性輕易地被消除了。此外,“臨川四夢”還描摹了走裙帶關系、徇私舞弊等官場丑惡現象以及一些官場陋習。如《南柯記》里的淳於棼做的便是“老婆官”,憑其妻瑤芳公主的關系當上了南柯太守,二十年掌一方大權,地位顯赫。
(二)時事政治之刺
湯顯祖關心時政,在“臨川四夢”的創作中諷刺了當代時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諷刺明政府利用三娘子招降俺答事件。在《牡丹亭》中用了很大篇幅講述李全夫婦作亂和杜寶平亂之事,但李全作亂之事與《宋史》很少相符,多為虛構,劇中李全怕老婆楊氏,楊氏掌握軍政大權,杜寶通過賄賂楊氏才得以平亂並立下軍功。湯顯祖實乃藉此人物與情節譏諷首相張居正支持邊將王崇古、吳兌、方逢時等利用三娘子招降俺答事件。[1]明建國後北方邊地受到蒙古騷擾兩百餘年,隆慶四年(1570),邊將上疏主張對蒙古首領行安撫政策,大臣對此意見不一,張居正等支持安撫主張,對蒙古首領俺答賜封,對深受俺答寵愛和器重的三娘子封為“忠順夫人”。倡議此策的邊將此陞官,主戰官員受到處分。湯顯祖支持主戰,寫過多首詩明確表示對明與蒙古關系的關心及妥協政策的不滿。二是諷刺明政府對日本關繫上的無能。萬曆二十年(1592),日軍出征朝鮮,朝鮮向明朝請求援助,明朝派軍作戰,不能決勝,直至七年後日方豐臣秀吉病死戰爭才結束,明朝大臣對日和戰之爭不休。《牡丹亭》中科考試卷的題目是對金策略“和戰守三者孰便”,柳夢梅的回答名為主戰,實為主和,“生員也無偏主,天下大勢,能戰而後能守;能守而後能戰;可戰,可守,而後能和。如醫用葯,戰為表,守為里,和在表裡之間”(第四十一出),得到主考官苗舜賓的表揚。試答的內容乃借插科打諢嘲諷無能又虛偽的明政府。三是諷刺最高統治者之腐敗。明朝中後期的最高統治集團對內憂外患視若無睹,荒於政務,日益腐敗。如明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鈞皆貪財好貨登峰造極,《牡丹亭》以識寶大臣苗舜賓收集到奇異珠寶而受寵提拔為科舉典試官;明武宗朱厚照好色荒淫,多次到民間搶奪婦女,《邯鄲記》第十三出《望幸》編述唐玄宗東巡的情節對武宗南巡揚州擄掠民女之事進行諷刺,可以肯定,湯顯祖“絕非隨意點染,其矛頭分明是對准明代皇帝”。[2]
(三)禮教和人性之刺
明統治者尊崇孔子,加強禮教,推崇理學,均為鉗制思想,加強其專制統治。“臨川四夢”揭示了禮教和理學對人的危害性,這集中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女性的壓迫,它剝奪以杜麗娘為代表的女性正當的權利,通過婦女教育壓制其思想,在行動上則嚴密禁錮,使女性完全淪為男性的工具;二是對普通民眾尤其是讀書人的精神戕害,如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思想荒蕪,迂腐可笑,他言必稱教條,而其教條不出《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的范圍。“四夢”還有對假道學者的嘲弄。《邯鄲記》對假道學者的刻畫尤為入神。盧生既得高官,既要貪享淫盪生活,但嘴裡又要維護道學,他的下場是可憐的,縱欲淫樂使他一命嗚呼。關於“臨川四夢”禮教與理學之刺,學界論述較多,本文不多贅述。明代虛偽的禮教和理學統治,並未培育人性之善,反而彰顯了人情人性的庸俗與丑惡,明中後期社會風尚不象前期那樣樸厚,“人情以放盪為快,世風以侈迷相高”(張瀚《松窗夢語》卷之七《風俗記》)。“臨川四夢”對人情人性也多有思考和諷刺,如薄情負心者,這主要由《紫釵記》中的李益來表現。李益與霍小玉定下終身,但後來盧太尉挾持他並欲以女妻之時,他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後決計拋棄小玉而依附有權有勢的盧府,最後歷經變故卻仍然回到小玉身邊,李益的軟弱和薄情受到了感情和道德的雙重批判。再如卑劣勢利者,在《南柯記》和《邯鄲記》中,人們在主角淳於棼和盧生得意時畢恭畢敬趨之若騖,失意時則唯恐避之不及。“臨川四夢”還諷刺了人性的墮落。《南柯記》中的淳於棼、《邯鄲記》中的盧生都演述了人性墮落的過程。富貴之時他們都喪盡了善美之性與羞恥之心,淪為腐朽沒落的人,這既與黑暗齷齪的官場環境有很大關系,同時亦由本人的“惡”性所決定。
二、“臨川四夢”的諷世特徵
首先,諷世意識貫穿於“臨川四夢”始終。“四夢”的創作時間從萬曆十五年(1587)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作《紫釵記》時作者三十七歲,作《邯鄲記》時五十二歲,前後十五年。四夢的創作正是作者思想從發展到成熟的過程。“臨川四夢”一以貫之的諷世意識反映出作者持久的否定態度和批判精神。作者感受到種種丑惡的現實,失望逐漸加深,有時乃至產生絕望和幻滅的情感,這在後“二夢”的佛道傾向中可見一斑。《南柯夢記題詞》中說到“世人妄以眷屬富貴影像執為吾想,不知虛空中一大穴也”(湯顯祖詩文集卷三十三《南柯夢記題詞》),將世人尋常追求的目標都視為空虛,實際否定了現實人生和傳統社會的價值觀。從這個角度說,湯顯祖是社會和時代的叛逆。但另一方面,湯顯祖畢竟是深受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熏陶浸染,古代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信念根深蒂固,他的社會地位和禮教的修養都限制他,使他不可能與舊觀念完全決裂從而擺脫其束縛。所以“四夢”中的諷世意識局部又是有所波動起伏的,有時是較為軟弱的。這些復雜情形反映出作為士大夫文人和思想者的湯顯祖心靈的痛苦和思想的矛盾。
第二,“臨川四夢”對仕宦人生和官場有最多的表現,其諷刺矛頭指向最多的也是仕宦人生和官場。做官原是湯顯祖青少年時期奮斗的目標,他中年以後大部分時光都在官場度過,但是仕途並沒有給他提供治國安邦、大展宏圖的機會,他在仕途上顛簸多年後出局。仕途經歷讓他見識了形形色色的貪官污吏,以及統治集團和國家機器的黑暗腐敗。相對於封建禮法和傳統文化,湯顯祖對仕宦人生和官場的批判和否定是最徹底的。這既由他正直的個性和高潔的操守決定,也與他對官場的清醒認識和深刻體察有關。當然這里也有一個逐漸轉變和深化的過程。在“臨川四夢”中,《紫釵記》對政治的嘲諷僅限於個別權貴,《牡丹亭》里有的高官如苗舜賓、杜寶並無十分可惡的表現,而到了後二夢里,貪官污吏都在官場中腐爛而不可自拔,本性並不很壞的人只要沉浸其中就被同化染黑喪失本性,《南柯記》里的淳於棼和《邯鄲記》里的盧生的經歷就說明了這一點,這是因為“症結不在個別官僚士夫的道德品質,而在整個統治集團的政治風氣。”[3]如果說“四夢”之首篇《紫釵記》的否定對象只是官場個別權奸的話,到了“四夢”之末篇《邯鄲記》的否定對象便是整個官場;《牡丹亭》對時政的譏刺中還夾雜了些許對功業的期待,《南柯記》和《邯鄲記》則完全否定了仕宦人生。湯顯祖罷官回臨川居家後,對官場人物往往不接待,“居家……中丞惠文,郡國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4]
第三,“臨川四夢”的諷刺是多指向的,不僅包括時事政治、官場科場,還有文化和人性,反映出湯顯祖思考的廣泛性。這顯示了他對其所生活的時代的深刻體察,也反映出他對更深遠的問題的積極探索。由於其思考的廣泛深入,湯顯祖被人們列為思想家。但“臨川四夢”是一組文學藝術作品,不是單純的哲學思考的演繹,而是對現實世界的描繪和人生感受的抒發,這其中包含、體現了作者的思想。因為“四夢”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它在某些某些方面反而超越了當時的哲學思考。譬如《牡丹亭》中杜麗娘“驚夢”“尋夢”的行為以及陳最良的形象,生動地展示出理學思想和禮教文化違背自然和戕害生命的真實面目,這比任何簡單的批評和蒼白的論證都要深刻。再如後二夢通過對社會丑惡現實和人性墮落過程的描摹以及夢醒成空的結果,揭示了人之存在的荒誕性和人生意義的虛無性。當然這里有佛道出世思想的影響。“臨川四夢”諷刺的多指向特徵反映出湯顯祖多方面的廣泛的思考。
三、結語
“臨川四夢”的諷世意識既是作者個性和思想的反映,也是戲劇傳統精神和時代革弊的強力表達。湯顯祖個性耿介,精神不欺,操守高潔。儒道釋思想的混合使他既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包括對政治、社會和人生的參與,又具有距離意識。因而“臨川四夢”雖然對社會現實集中描摹,敏銳地透視其中的丑惡人事並予以否定,但並不採取時事批判劇嚴肅寫實與激烈的風格,而是採用“怪怪奇奇,莫可名狀”(湯顯祖詩文集卷三十二《合奇序》)的寫夢手法,藉助夢境外殼和諷刺筆法表達了他對社會世態和人性特徵的感受與理解。從時代特徵來看,明代中期以後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社會丑惡情形,促使晚明作家較多地強烈否定客觀世界,暴露社會現實的陰暗面,譬如色情文學和公案文學就盛行一時。就戲曲來說,明代中後期戲曲一反明前期粉飾太平、道學氣濃的作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諷刺戲曲,內容豐富,諷刺的矛頭指向各個方面。諷刺成了時代主題之一。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作為一組傳奇作品,憑借藝術大師的高水準創作,唱出了時代最強音,其諷世意識正是時代主題的強力表達,部分內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
關於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篇3
課題名稱: 花開三生,情深緣淺--淺析網路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寫作藝術
學生姓名: 李南蘭
學 院: 中文學院
專 業: 漢語言文學
指導教師: 蔣曉城
xx年 2 月 26 日
課題名稱:花開三生,情深緣淺--淺析網路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寫作藝術
flowers of three lives ,deep love bute good luck is shallow-- research of the art of writing《the ten mile peach blossom of three life》
(1) 本選題研究現狀
隨著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平台越來越開放,網路也越來越普及,國內自20世紀末,興起一種文學新形勢--網路文學,從而一發不可收拾。眾多網路小說平台不斷發展擴大,網路小說的門檻越來越低,玄幻、武俠、仙俠、言情、都市、歷史、穿越等小說類型在網路小說中不斷創造數量極為龐大的文學文本,甚至有一部分成為新的文學經典。縱觀當今文學現象,網路文學的發展一日千里,而對於網路文學的研究還缺少系統而全面的論著,網路上也僅有文學愛好者進行簡單對網路小說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
網路文學在數十年的光景中逐漸呈新型之勢,發展成為巨大的產業。據不完全統計,網路文學覆蓋的讀者已達 2.74億人、注冊寫手200多萬人、市場年收入40多億元。並且男頻和女頻不相上下,男頻諸如起點中文網、幻劍書盟等,女頻諸如紅袖添香、錦江中文網等。本人所研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在言情小說中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也稱不上巨著。然而它獨有的寫作藝術與文學模式,開創了仙俠言情體裁的一個新境界,為眾多女性讀者為之痴迷,並稱之為“仙俠言情之紅樓”,在心中的地位沒有其他書可以比擬。因而選此為題。
(2)本選題的意義、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意義:自網路文學興起以來,雖然大部分讀者都為之喜愛,進行書評或者在貼吧論壇抒發意見看法,但是鮮少有人對新興的網路小說文本進行具體的解讀分析論述。因為這些小說沒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也沒有諸多作家學者的關注與認可,甚至在茫茫網路文學中一逝而過,但不能否認在數年之後,網路文學也能歷經沉澱,出現耀眼的珍珠。因而算是較新的論文選題。
重點:本選題重在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語言寫作藝術特色,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題目意義和在文中的體現,以及小說寫作模式與敘述方式的獨特性三個方面。
難點:怎樣在沒有任何研究資料的情況下,依據文學語言分析模式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全面而有意義的研究。
創新點:能夠脫離傳統論文對於文學著作的研究僅限於經典傳統或者大眾認可的文學文本,關注網路文學,關注新型小說構成。
(3)論文的結構及簡要說明
引言(研究背景及原因)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學意義
2.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寫作藝術研究
2.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語言藝術特色
2.1.1以詼諧寫悲涼2.1.2以無情襯有情
2.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結構藝術特色
2.2.1錯雜但合理的倒敘
2.2.2繁復但合情的插敘
2.2.3三生三世的布局結構
2.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塑造特色
2.3.1有情卻無情的白淺
2.3.2無情卻有情的夜華
2.3.3形象生動的其他角色
3.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亮點與瑕疵
3.1創新點與亮點
3.2瑕疵與局限
4.總結
(4)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寫作藝術剖析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折射出的內涵及意義
(5) 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課題研究步驟:
(a)查閱並研讀相關資料及參考文獻;
(b)撰寫開題報告及上交審核;
(c)撰寫本課題論文;
(d)修改提交審核。
2、課題研究方法措施:
(1)資料收集方法
除了圖書外,數據資料的研究成果和結論對本課題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資料收集的方法主要為上網查尋、借閱圖書、查閱報刊雜志等。
(2)資料研究方法
結合圖書館圖書與數字資源,搜集。
4.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題目參考
論文的題目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它對論文的質量具有影響力。下面我將為你推薦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題目參考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題目參考(一)
1. 語音和語義的靜態概括性和動態具體性問題
2. 漢語普通話音位歸納的寬嚴和漢語拼音方案問題
3. 漢語方言的描寫和特殊現象
4. 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統性
5. 廣告語言藝術
6. 日常交際語言藝術
7. 語言文字信息處理中的問題
8. 復句關系的邏輯系統性
9. 辭書編排,檢索和選題設計問題
10. 中文英文短語簡縮比較
11. 語素字和音素字的優點和缺點
12. 現代漢語詞的雙音化和書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對策
13. 同音詞和同音語素及同音詞的分化
14. 現代漢語拼音分詞連寫的規則
15. 語言文字中的計量統計問題
16. 新詞語的產生和使用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題目參考(二)
1. 轉換生成語法在漢語中的運用
2. 語言中的普遍結構規律探索
3. 修辭格關系的區別特徵和系統性研究
4. 漢語和英語標點符號的對比研究
5. 漢語縮略詞語的方法,特點和發展
6. 試論漢語動詞的小類
7. "五四"以來的漢語中的外來成分
8. 從語言的分化與統一規律談推廣普通話
9. 語言融合的內部規律
10. 語義學中的哲學問題
11. 心理語言學與兒童語言教學
12. 漢外語言(就某一具體課題)的對比研究
13. 語言,文字和其他符號之間的關系特性
14. 口語和書面語的一致性和分離性
15. 非動作句的主語,賓語(英漢語對比)的特殊性
16. 對外(外國人,少數民族人)漢語教學問題
17. 幼兒語言習得的規律
18. 漢語語法規律(與英語對比)的靈活原則和經濟原則
19. 語言文字政策(外語教育,語文規劃等)問題
20. 語音特徵,語義特徵,語形(文字)特徵及其區別性特徵
21. 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推廣普通話,社會用字規范)
22. 字根(末級部件),詞,詞素(構成語素)研究
23. 語言運用中的常規突破及其語境制約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題目參考(三)
1.論熟語詞
2.論某類詞的修辭作用(如代詞.量詞等)
3.各種語法圖解的比較研究
4.書評(評論某一語言學著作或某一語言學家的系列論著)
5.近年來出現的某些新詞及其發展研究
6.論全句的修飾語
7.歧義現象和語境研究
8.確定語法病句的標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則
9.詞類的虛實標准和系統性
10.詞的兼類和活用
11.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區別
12.實詞的重疊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現句的結構和用途
14.非主謂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況
15.句子分類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構詞語素和成詞語素的比較
17.復句與單句的區別
18.句子是怎樣長起來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變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結構的殘缺
5. 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
漢語言文學論文的題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篇1:現代漢語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語言運作特色的研究
2.諷刺語言中的文化底蘊
3.語法中的語義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語用與語法的關系
6.新興詞綴研究
7.祈非主謂句的修辭作用
8.論動詞重疊式的使用條件
9.論句群納入中學語文教學的實用意義
10.新興辭格研究
11.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12.××方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
13.××方言現象專題報告
14.代詞的語用研究
15.語言副詞的語用研究
16.助動詞的語用研究
17.時下新詞描寫
18.句型的語用研究
19.語氣詞的語用研究
20.言語行為在句子里的表現
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篇2: 寫作部分
1.論小說的敘述視角
2.論小說的誤樂性
3.心態小說的 藝術魅力
4.論現代小說性情節結構類型
5.論小說的新典型觀
6.論小說語言的創新
7.論小說的寫作技巧
8.論廣告辭的審美特性
9.從報告文學的轟動效應探視讀者的審美要求
10.試論新時期女性散文的藝術特色
11.試論畢淑敏小說的創作特色
12.試論詩歌中意象的類型與特徵
13.論魯迅小說對人物靈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試論當今散文的 發展走向
15.論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
16.試論新時期散文創作的藝術特色
17.論新聞文體的審美特質
18.試論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19.論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功用
20.試談散文筆法的多元化趨勢
21.論新時期散文的藝術嬗變
22.任選當今一個散文作家的作品進行評論
23.任選當今一個小說作家的作品進行論述
24.論散文的“自敘體”色彩
25. 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性
26.試論王蒙小說的藝術特色
27.試論王安憶小說的藝術特色
28.論文學人物性格的立體結構
29.意識流寫法的魅力
30.任選當今一個詩人的作品進行論述
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篇3:文學理論部分
1. 論 藝術真實
2. 論文藝欣賞中的心理距離
3.文藝欣賞中的共鳴與溝通
4.論藝術直覺
5. 論藝術虛構
6.論典型
7.文學流派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8.簡論文學作品形式的獨立審美特徵
9.新時期文學 發展與典型內涵的新變化
10.新時期詩歌審美特點的新變化
11. 論當代 中國的大眾文化
12.論藝術創作的通感與錯位
13.論審美變形
14.論藝術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價值
15.論文藝作品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6.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一)文化
1、「一帶一路」視閾下實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徑研究
2、商丘市紅色典籍整理與開發利用研究
3、「互聯網+」行動計劃與網路文化建設研究
4、「十三五」時期商丘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研究
5、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保護研究
6、傳統美學精神的當代價值研究
7、傳統文化與「文明商丘」建設研究
8、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商丘市的發展機遇研究
9、商丘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研究
10、河南文脈傳承與城市特色構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產業化與中原經濟區建設
12、「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傳播研究
13、「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原文化傳播與交流
14、河南省紅色典籍整理與開發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時期河南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研究
16、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研究
17、商丘文脈傳承與城市特色構建研究
(二)文藝學
1、淺論審美與文化的關系
2、略論大眾審美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3、論宗白華美學思想
4、論審美現代性
5、廣告的審美特徵論析
6、論詩歌語言
7、論馬克思主義的悲劇觀
8、論文藝的娛樂作用
9、論意境的美學特徵
10、論文學語言的多義性
11、文學審美特徵論
12、「話語蘊藉說」評說
13、淺析「典型論」
14、淺論「意象」
15、淺論「敘事學」
16、文學消費心理研究
17、關於文學話語「陌生化」 問題
18、淺論「結構」與「解構」
19、論藝術真實
20、論文藝欣賞中的心理距離
21、淺論文藝欣賞中的共鳴與溝通
22、論藝術直覺
23、論藝術虛構
24、淺論美育與社會的文明進步
25、淺論文學流派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26、簡論文學作品形式的獨立審美特徵
27、淺論新時期文學發展與典型內涵的新變化
28、淺論新時期詩歌審美特點的新變化
29、論當代 中國 的大眾文化
30、論藝術創作的通感與錯位
31、論審美變形
32、論藝術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價值
33、論文藝作品可能產生的負面 影響
34、論本世紀中國文論的 現代 性主題
35、淺論儒家美學在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36、淺論莊子美學思想對中國藝術精神的影響
37、論樸素美
38、蔡儀美學思想述評
39、淺論朱光潛在當代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評李澤厚美學思想
41、淺論中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42、淺論禪宗對中國美學發展的影響
43、試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徵
44、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差異
45、淺論人類審美態度的演進歷程
46、論悲劇審美的道德內涵
47、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情趣考察
48、論形式美的美育效應
49、淺論美育與社會人文精神的轉化與重建
(三)古代文學
1、試論楊萬里詩歌的俗與雅
2、唐傳奇的文學價值
3、薛濤的文學創作
4、魚玄機的創作
5、浙西詞派及其詞人簡述
6、小紅低唱我吹蕭――姜夔的詞與音樂略探
7、黃庭堅的文學思想
8、李清照詞創作的社會蘊含與價值
9、宋代女性創作的「悲愁」本色
10、試論宋詩中杭州民俗的描寫及其表現
11、論張先的慢詞
12、「表面滑稽而骨子裡沉痛」――蘇軾「以游戲文字為詩」淺論
13、從潘金蓮看《水滸傳》的婚姻和愛情
14、論《鏡花緣》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論彈詞小說《再生緣》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對比關系
16、淺論凌鞽酢抖拍》之盜賊觀
17、淺論李漁的人生觀在戲劇、小說中的體現
18、從《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賣油郎獨占花魁》看擬話本的愛情婚姻觀
19、試論張岱《西湖夢尋》、《陶庵夢憶》中的禪趣
20、淺析《牡丹亭》中知識分子的性格特徵
21、《水滸傳》中綽號問題淺析
22、論香菱形象的文化命義
23、「二尤」悲劇在《紅樓夢》大悲劇中的原型意義
24、劉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蘊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蘊
26、兩對位勢懸然卻下場略等的母女一一趙姨娘探春及鳳姐巧姐漫議
27、度人與救世一一瘋僧與劉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蘊
28、賈寶玉同性戀傾向詮釋
29、《聊齋志異》中的悍婦心理構件
30、論《聊齋志異》的傳奇藝術
31、《世說新語》的語言風格
32、《世說新語》的語言技巧
33、《世說新語》的寫人技巧
34、《世說新語》與中國古代小說
35、王梵志詩歌的獨特內涵
36、試論李商隱愛情詩的意象
37、論李賀詩的多種風格
38、論《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寫
39、論《儒林外史》對八股制藝弊端的反思
40、論《紅樓夢》中詩歌之功能
41、對生命的漠視――試論《水滸傳》敘述的暴力化傾向
42、白居易《長恨歌》多重意蘊淺探
43、論《史記》中下層人物的描寫
44、淺論《史記》的游俠精神
45、論蘇軾的出世和入世
46、試探陸游的「梅」情結
47、論李白的詠俠詩
48、《三國演義》中的擇主思想比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淺論《儒林外史》對人性的扭曲
(四)現當代文學
1、論李健吾的短篇小說(或者:論李健吾小說的平民化)
2、論「後浪漫派」小說的藝術特質
3、《風蕭蕭》中的.意象
4、張愛玲小說的影視改編
5、《小團圓》中的母親形象
6、《小團圓》中的女性形象
7、《小團圓》的敘事特色(或者:《小團圓》的復調敘事)
8、老舍小說的影視改編
9、老舍小說的愛情敘事(或:老舍的女性觀)
10、老舍、鄧友梅、王朔的「京味兒」小說
11、老舍、鄧友梅筆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類小說
13、論錢鍾書的短篇小說
14、沈從文小說中的男性世界
15、張恨水小說中的女性世界
16、淺析現代人文主義思潮
17、論新寫實文學中日常生活的詩性消解
18、沈從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懷
19、早期鄉土小說的民俗價值
20、鄉土文學與鄉土小說
(五)外國文學、比較文學
1.《美狄亞》的女權主義重讀
2. 中國、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形象比較
3.《十日談》的狂歡化民俗特徵
4. 《堂吉訶德》的想像性虛構與寫作策略
5. 《奧賽羅》的後殖民重構
6. 試論莫里哀性格喜劇的類型化特徵
7. 從後殖民主義批評角度解讀《魯濱遜飄流記》
8. 《巴黎聖(原文來自:wWW.csPENgbo.com 蓬 勃範文 網: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選 )母院》人物設置的圓形結構
9. 從原型批評角度看於連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結」
11.論《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的集體無意識
12. 魯迅《葯》中的基督受難形象分析
13. 《邊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較研究(最好再加副標題,突出論點)
14. 《雪國》中 「雪」與「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爾的《沉船》與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較
16. 論海明威小說創作中的「硬漢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義和勞倫斯的小說《兒子與情人》
18.論流浪漢小說的藝術特徵
19.中國武俠小說和其實文學的比較研究
20.《奧瑟羅》的悲劇沖突藝術
21.《呼嘯山莊》與《金鎖記》情感世界之比較
22.果戈理《死魂靈》的諷刺藝術
23.論《百年孤獨》的孤獨意識
24.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主題探析
25.哥特式小說的原理和發展
26.《浮士德》的善惡沖突論
27.試論《巴黎聖母院》的美醜對照原則
28.茶花女與杜十娘比較
29.哈姆萊特形象的接受和誤讀
30.重評巴洛克風格
(六)美學
1、美在文心:劉勰文學觀探微
2、宗白華意境理論的詩學意義
3、論鍾嶸《詩品》對詩之本質及詩美境界的闡釋
4、王國維與中國美學的現代轉型
5、李安華語作品文化解讀
6、沈從文的湘西小說與道家藝術精神
7、鴻雁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審美意蘊
8、略論王國維的文藝思想體系及其現代意義
9、《人間詞話》境界說與中國傳統詩說之關系
10、論「悲秋」的母題及其文化意蘊
11、梁啟超美學思想及其價值啟思
12、「陌生化」理論在文學創作中的運用
13、網路時代的大眾文化
14、王國維詩學的創化之道
15、論網路詩歌生產與消費的快餐化
16、亞里士多德的「陶冶」說與孔子的興觀群怨
17、柏拉圖的音樂美學與中國先秦時代的樂論
18、浪漫主義詩論與中國的「人民性」的當代意義
19、以新歷史主義批評的視點看莫言的「紅高粱」小說系列
20、詩論喜劇語言的美學特徵
21、試論「童心」與藝術創作的關系
22、論文學創作的審美理想
23、由宗白華《美學散步》看「人生藝術化」
24、莊子「無為」美學思想初探
25、《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電視改編研究
26、成功的復合式改編:《羅生門》
27、從《霸王別姬》看導演陳凱歌的美學觀念
28、論孔子的美學思想
29、論莊子的美學思想
30、論中國古代美學的特點
7.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擬題方向
學術堂整理二十個好寫的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題目,供大家參考:
1、以《墨子》為例分析古代漢語中的"所"字結構
2、《馬氏文通》中韻律影響句法現象研究
3、"道"的文化闡釋
4、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的類型及規律--以《論語》為例
5、關於古代漢語緒論的幾個問題
6、主觀化與古代漢語"N所V"結構的雙重身份
7、從拉丁語到古漢語--漢譯《幾何原本》卷一"界說"的翻譯分析
8、詩語、框架與海外經驗--張斯桂《使東詩錄》淺論
9、評王力《古代漢語》常用詞的編排
10、當代文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
11、《世說新語》中程度補語的句法和詞性研究
12、淺析第三人稱代詞在漢魏以來的發展
13、成語、俗語--學習文言文的新途徑
14、淺析《馬氏文通》對"先置"現象的研究
15、淺談漢語言文學的全球化發展
16、如何培養我校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興趣
17、古代漢語"遠+N"和"N+遠"構式的語義與句法歷時對比研究
18、《論語》同義詞辨析
19、古詩文吟誦的歷史傳統與規則要領
20、古代漢語字間關系考察--以"薄"與"迫""箔""簿"三字關系為例
8. 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寫什麼標題好
以下題目作為參考:
1、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性形象 (或其他形象)
2、 試析《詩經》中的婚戀詩(或選「戰爭詩」、「農事詩」)
3、 建安文學研究(需選定一個角度)
4、 論宮體詩的審美情趣與文化心理
5、 唐代宮廷詩研究(需選定一個角度)
6、 淺談唐代邊塞詩的演變
7、 唐詩中的女性形象
8、 唐傳奇中的俠客形象
9、 唐五代曲子詞研究(需選定一個角度)
10、 宋詞的跨文化傳播(需選定一個角度)
漢語言文學呢,我一向建議從三個方向去寫,一個是文學,一個是語言學,一個是民俗學。
對於文學呢,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明清小說居多。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問題,明清小說其實研究得很多很多了,再難翻出新意了。真的。如果老師沒有特別的要求,而你也沒有什麼好的方向呢,我建議幾個題目,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比如明代宦官專權對文人文風的影響,比如正德文壇的大佬,李夢陽啊,王陽明啊。
比如你可以寫才子佳人小說,將其中的媒介,媒約的敘事功能做一個演變對比。
比如你可以寫詩歌,如果選唐詩我建議你寫李賀和白居易,一個詩歌辭賦化,一個詩歌通俗化。
如果你寫人,那麼有很多比如袁枚,他的翻案詩值得研究研究。
如果你寫當代文學,我建議寫金庸或者網路玄幻,金庸呢其實有一個點,關於對傳統俠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在引申出一個點,如何處理情和義的關系。至於網路玄幻小說呢,我建議和先秦神話聯系起來,比如山海經裡面神話形象的重構。
至於選擇語言學呢,這個一般不建議寫,很麻煩的。比如你要寫語言暴力現象,可以從語義—語用角度分析,可以集中在動畫動漫上。還有的寫網路新興詞綴,要是從模因理論還行。至於民俗學呢,寫的一般偏少,但是真心好寫。
9. 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題目
要做好論文,首先要注重論文的選題。論文題目不僅要體現專業性,而且要體現新意 ,要既有原則性,又有技巧性。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題目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題目(一)
1.論小說的敘述視角
2.論小說的誤樂性
3.心態小說的 藝術 魅力
4.論現代小說性情節結構類型
5.論小說的新典型觀
6.論小說語言的創新
7.論小說的寫作技巧
8.論廣告辭的審美特性
9.從報告文學的轟動效應探視讀者的審美要求
10.試論新時期女性散文的藝術特色
11.試論畢淑敏小說的創作特色
12.試論詩歌中意象的類型與特徵
13.論魯迅小說對人物靈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試論當今散文的 發展 走向
15.論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
16.試論新時期散文創作的藝術特色
17.論新聞文體的審美特質
18.試論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19.論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功用
20.試談散文筆法的多元化趨勢
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題目(二)
1.著名作家作品語言運作特色的 研究
2.諷刺語言中的 文化底蘊
3.語法中的語義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語用與語法的關系
6.新興詞綴研究
7.祈非主謂句的修辭作用
8.論動詞重疊式的使用條件
9.論句群納入中學語文教學的實用意義
10.新興辭格研究
11.語言 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12.××方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
13.××方言現象 專題 報告
14.代詞的語用研究
15.語言副詞的語用研究
16.助動詞的語用研究
17.時下新詞描寫
18.句型的語用研究
19.語氣詞的語用研究
20.言語行為在句子里的表現
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題目(三)
1.儒家美學在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2.莊子美學思想對中國藝術精神的影響
3.論樸素美
4.蔡儀美學思想述評
5.朱光潛在當代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評李澤厚美學思想
7.中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8.禪宗對中國美學發展的影響
9.試論文學 語言的審美特徵
10.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差異
11.人類審美態度的演進歷程
12.論悲劇審美的道德內涵
13.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情趣考察
14.論形式美的美育效應
15.美育與 社會 人文精神的轉化與重建
16.美育與社會的文明進步
17.審美與文化的關系
18.略論大眾審美文化的 歷史 與現狀
19.論宗白華美學思想
20.論審美現代性
10. 求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
題目:翻譯活動中須注意的英漢語言差異摘要:翻譯活動是人們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的論文不會寫咱就找【星論文網】交際過程。翻譯的實質是譯者用譯語傳達原作的文化信息,翻譯的主旨是文化移植和文化交流。在制約翻譯活動的諸多因素中,譯語文化語境因素的影響是比語言學上的差異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之一。關鍵詞:語言差異思維方式句子形態句子重心一、英漢思維方式差異英語屬印歐語系(Indo-Europeanfamily),漢語屬漢藏語系(Sino-Tibetanfamily),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由於歷史淵源、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的不同,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在語法結構、思維表達以及深層文化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中國人具有較強的綜合思維、具象思維和順向思維定式,而西方人具有明顯的分析思維、抽象思維和逆向思維定式。英美等國是「低語境」(lowcontext)國家,一切都要靠用語言講清,而中國、日本等國則是「高語境」(highcontext)國家,語境隱含語意,無需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中國人的綜合思維模式源於傳統的中國哲學思想。中國人已習慣於在整體中尋求天與人、陰與陽、精神與物質的對立統一,在社會生活中通過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自行調節而達到社會關系的平衡穩定。這種綜合思維模式著眼於事物各部分間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將各部分視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西方人的分析思維方式則與西方哲學有密切關系。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分析能力不斷加強。這種把自然置於人的對立面的哲學思維,使得西方的邏輯學特別發展,從而形成了分析型、外傾型的思維方式。二、句子形態差異漢語句子多取線性結構,即各分句平行並列,不分主次;英語句子多取分層結構,即各分句環環相扣,主次分明。英語句子講究形式美,結構繁復,以長句居多;漢語則注重內在語意連貫,以意統形,以短句為主。例如,「那狗黃毛,黑眼圈,長身材,細高腿,特別地兇猛,要是咬住人,不見點血腥味兒,決不撒嘴。」顯而易見,其主語是「那狗」,後面的部分都是謂語,前四部分描寫狗的身體特徵,「兇猛」一詞形容狗的脾性,其後的假設用來形容狗之兇猛。全句各部分呈線性結構,平行並列,不分主次,可謂結構明快,言簡意賅。而英語句子則不然。「.」該句主語為behaviorists,謂語為suggest,賓語為一個從句。殊不料,在這個賓語從句中,又包含了由where,which等引導的多個定語從句,可謂枝節從生,結構繁復,大大迥異於漢語的行文方式。三、句子重心差異英語多傾向於鬆散句,漢語則多傾向於圓周句。.(鬆散句),.(圓周句),.——JaneAusten這是《傲慢與偏見》的第一句話。它明顯是個圓周句,因為它的結構和意思在最後一個詞之前都不完整。這種結構形成意思上的高潮,最後一個詞是最重要的詞,同時由於在這之前堆積了很多詞,高潮因而很強烈。漢語句子重心在後,「往往把最需要說的東西放在句子的最後邊」;英語句子重心在前,「往往把最需要表達的東西放在一個句子的最前面」。漢語句子修飾語位置比較固定,常喜前置,只要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有邏輯上的關系,便可以小句表情達意。英語句子則不然,修飾語前置後置,相對靈活自如,猶多後置,十分有利於句子擴展。比如「.」(我們進來時,他正舒適地坐在爐火前的扶手椅里。)本句重心是「Hewassitting」,看到這三個字便知全句所雲,而其後所剩的則都是次要信息。據此,我們可以在sitting,comfortably,armchair和fire這四處自由拆開或停頓,而不影響句子意思和文法結構的相對完整性。再看其漢語譯文,原句中的時間狀語從句when-clause漢譯時被置於句首,介詞短語before-phrase也被靈活地處理成「armchair」的前置定語。縱觀全句,譯文句子重心後移,而次要信息前移,這一方面有助於對句子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另一方面,也使得句子結構緊湊,語氣貫通,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由此,與重心在前的原文之區別可見一斑。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它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感情、風格等真實地以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但是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兩種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這些文化差異,直接影響著對英、漢語的翻譯。因此,譯者必須加強對不同語言文化差異的理解和研究,提高雙語的文化修養,使翻譯真正成為不同文化間交流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