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首部微電影覓
❶ 誰知道這是哪裡面的片段是一部東北搞笑微電影,想不起名字了
《四平青年》2012
出品時間
2012年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四平市
拍攝日期
2012年
導 演
李平
編 劇
李平
類 型
喜劇,友情,愛情
主 演
王琳,藍波,張浩,李野,王曉哲
片 長
75分鍾
上映時間
2012年11月11日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東北話
色 彩
彩色
❷ 勵志微電影《山那邊》介紹
勵志微電影《山那邊》介紹
每年的12月6日,是歐洲傳統的「聖·尼古拉斯日」(St. Nikolas day)。傳說每年的這一天,尼古拉斯都會給孩子們帶來糖果和小禮物。在2014年的這一天,中國首所免費大學——北京華夏管理學院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禮物——中國首所免費大學-北京華夏管理學院創始人姜嵐昕老師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山那邊》在京舉行首映式,這部影片被稱為中國首部紀錄式勵志微電影。
作為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農後代」,現在的姜嵐昕已經成為青年人心中勇於奮斗和承擔責任與使命的典範,而這部影片,則是獻給那些有大愛之心熱心公益人士的一劑強心針,是獻給天下老師、父母、孩子寶貴的精神勵志食糧。
電影放映前,北京華夏管理學院的學生獻上了自編自演的舞蹈《謝謝你》,以此來表達對觀眾和一直鼎力支持免費大學教育事業的愛心人士的由衷感謝。姜嵐昕老師認為:「人生最偉大的不是輝煌的成果,而是開始了別人認為不可能的草創」影片由此拉開序幕。隨著情節的跌宕起伏,現場觀眾隨之感嘆、感動,甚至有的泣不成聲。貧苦的生活、至愛的親情、淳樸的民風、堅強的鬥志,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著同樣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的人們。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姜嵐昕老師更樂於放下區別心,以拔別人的苦為去己苦,以予別人樂為己樂。這三年來,姜嵐昕老師對於不能享受高等教育的貧困學子一直抱有特別的關注,並以極強的使命感和大愛精神推動了免費大學這一公益慈善事業的成立和運轉。電影中,一個真實的鏡頭感人至深。2011年11月11日,姜嵐昕在「百家企業聯盟發起免費大學行動」現場深情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深山,能夠和城市的孩子一樣同處一片教育的藍天;夢想有一天少數民族孩子走進校園同鑄民族情誼;夢想有一天農民工後代的孩子同享免費的教育。請所有的世人見證:我要投入一生的心血、傾注一生的智慧、整合一生的資源、貢獻一生的財富將免費大學的事業進行下去,我將用我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
首映禮最後,姜嵐昕老師無比虔誠地感謝在座的觀眾和每一位在他的人生歷程中給予幫助、鼓勵和支持的`人們,並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說:「人的一生中最原始的力量是『感恩』的力量,因為感恩,我們找到了奮斗的動力,找到了奮斗的基因,找到了奮斗的源泉;而人生中更偉大的力量是『相信』,就如同我當初決定辦免費大學,我追隨了自己的內心,追隨自己的直覺,我越來越堅定,免費大學這份事業也許幾十年之後才會有所建樹,但是我相信,所以我會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最後,而且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傳承下去。」
現場觀眾紛紛表示看完這部微電影對姜嵐昕老師和免費大學又有了新的感受:「姜嵐昕院長雖然出生貧寒,但是他並沒有妥協,而是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他用自己一生的力量奉獻教育事業,這種大愛天下的善心讓人敬佩:希望姜院長的事業能長長久久,能一直把『免費』放在『大學』的前面。這份任重道遠的責任,不僅需要姜院長用自己的力量支持,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奉獻自己的力量,讓這個充滿大愛的事業能永遠持續下去。」
據了解,北京華夏管理學院於2009年被姜嵐昕代表的世華智業投資集團收購,並於2011年11月11日起宣布實行免費辦學。學院嚴格按照「三特公益計劃」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優選,只有具備「特優、特長、特困」條件的學生通過學院組織的優選考核正式錄取後,就能享受免費教育。
;❸ 求一些東北農村微電影 例如四平青年 神馬四兄弟一二
類似的影片有《二龍湖浩哥》、《鬼馬狂想曲》、《阿獃與阿瓜》、《鄉村囧事》《小伙時代》、《屌絲男士》都屬於搞笑片子,祝你生活愉快
❹ 以前看的一部東北微電影說的是幾個傻子到城裡被騙錢現在又想看了但是忘記是什麼電影去了,大家知道嗎其
有部連續劇,叫(毛騙)也是演一群騙子團伙,你看看,很不錯的
❺ 東北搞笑微電影 菜刀 咋滴啦 模仿趙四網址
小時候,我們都特么喜歡吹氣球,有一次,在媽媽房間發現了一個TT,
就和弟弟裝水來玩,至今都忘不了鄰居大哥哥那驚奇的表情。
❻ 電影《耳朵大有福》中算命的女老闆是誰演的
梁爽
中文名:梁爽 英文名:cool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身高:172cm 體重:47kg 畢業院校:吉林藝術學院影視表演專業07級 出生地:遼寧省沈陽市 主要作品: 范偉主演《耳朵大有福》飾演:數碼女 劉鑒主演《雲上學堂》飾:成年小木香 東北首部手機電影《覓》飾演: 覓兒 話劇《大宅門》飾演:楊久紅 《男女關系》飾演:葉航 《家》飾演:梅表姐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飾演:然尼亞 《我在天堂等你》飾演:青年白雪梅 星姐選舉 前6強 全國平面模特大賽 冠軍和新秀獎 明日之星 搜狐美女 冠軍 馮德倫執導 露得清八方解碼美白產品廣告片女主角
❼ 吉視都市演的那個短片覓兒是什麼意思
《覓》:「高倉健」主演
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到了杭州。昨天,由新文化網站與吉林省悅影堂東北影視製作基地聯合打造、投資350萬的東北首部手機電影《覓》在長舉行開機儀式,該片就與這段史事有些淵源。
劇情:前世今生的傳奇
手機電影《覓》的長度只有10分鍾,卻講述了一個前世今生的傳奇故事。故事由一位算命老者口中的玄機展開,「今生前世皆有緣,緣……夢也……你信命嗎?」乾隆下江南,在總督府內,一位彈奏《又見覓兒笑》的撫琴女子,讓他一見鍾情,並將她帶回宮中,但覓兒心有所屬,最終離開了皇宮。乾隆與覓兒姑娘的故事,到此似乎結束了,但經過幾代輪回,在現代,一個與乾隆長得一模一樣的中年男人,整日想著一個叫覓兒的女孩,一個女孩此時恰好從身邊走過……兩人見面了嗎?他們是否會再續前緣?答案要等到2007年1月電影上映時見分曉。
男主角:外號「高倉健」
「高倉健,准備上場!」導演的大嗓門,讓混亂的現場立刻安靜下來。大家齊刷刷地向演員通道望去,以為會看到什麼「奇跡」,走過來的卻是一位50歲上下的中年男人,並非那個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不過他卻長著一張與高倉健十分相似的臉,瀟灑的舉止透著成熟男人的韻味。他就是該劇男一號、長春話劇團演員張珂。導演起的外號立刻在劇組流傳開來,張珂像是也習慣了這種叫法,只要有人喊高倉健,他就答應,如果喊張珂,他還得愣會兒神。有30餘年表演經驗的張珂,不僅外形與高倉健非常相似,對戲的認真程度也不亞於高倉健。由於張珂在古代飾演的是乾隆皇帝,為了突出真實感,拍清朝戲時需要剃掉頭發。為了前後呼應,現代戲的部分首先開拍,上午看到張老師還是一頭黑發,到了下午就剃成了光頭。面對自己的新形象,他毫不在乎:「沒什麼,再過三個月,新頭發就長出來了,為了戲這點犧牲算不了什麼。」這次拍攝手機電影,對於張珂來說還是頭一次,「手機電影是一個新生事物,我覺得挺新鮮。」
女主角:小試牛刀獲肯定
該片女主角覓兒的扮演者,是整部戲的靈魂人物,這個角色鎖定在了一位名叫梁爽的女孩身上。她曾在天娛傳媒、湖南娛樂頻道和遼寧青少頻道主辦的「星姐選舉」比賽中,獲得全國總決賽第6名。外形青春靚麗的梁爽與張珂年齡差距很大,由於初涉銀幕,梁爽自謙地表示:以學習為主。昨天的戲主要圍繞男主角展開,梁爽只是走過場地出現幾個鏡頭,但良好的悟性還是得到導演的肯定,張珂也稱贊她說:「再過個三五年,你可以幫我找戲了。」本報記者 李小卉
❽ 微電影之父何緯豐是誰啊!好像不出名啊!
呵呵,微電影之父何緯豐在微電影是很出名的。
何緯豐是微電影導演和製片的先鋒,在國內更獲稱[香港微電影之父],是亞洲首部微電影《求愛123》的導演和監制。新媒體發展基金會和3GTV的創辦人,以及第一位華人為微軟和網上行星光網路合作製作互聯直播節目。
2013年8月Vincent的《愛.豆腐西施》成功擊敗美國、澳洲、台灣以及內地多個團隊,榮獲中國中央電視台微電影頻道之[極拍48小時]最佳影片獎及最佳視覺效果獎。於微電影界享負盛名。
個人成就
· 全國48小時極拍微電影最佳電影獎《愛.西施豆腐》導演及監制
· 亞洲首部手機微電影《求愛123》導演及監制
· 新媒體發展基金會和3GTV創辦人
· 第一位華人為微軟和網上行/星光網路合作製作互聯直播節目
· 2010年他與中國傳媒大學共同創辦金花獎,擔任主席,旨在鼓勵中國年輕人發展拍攝微電影的技能,同時為中國微電影對接香港國際流動影片大獎進行競賽。
社會職務
· 中國優秀創新企業家
·香港廣西總商會常務理事
·香港電台節目發展顧問
·香港數碼港企業中心基金評委
·香港職業訓練局評審委員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金花獎微電影獎創辦人
·政治及公共行政委員會委員
·新媒體發展基金主席
·香港影評人協會榮譽會長
·創意和諧委員會主席
❾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
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財富自由,拓展人際圈。下面和大家分享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希望能帶給你正能量!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一)
葛曉鵬的先知傳媒已小有規模,正醞釀進軍原創動漫與微電影
很多大學生腦海中都閃過「創業」的想法,但真正頂住壓力堅持下來的並不多。8月9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濰坊「80後」小伙葛曉鵬就是憑借一股韌勁和創新能力,在濰坊的影視製作行業嶄露頭角,去年一年就製作了60多部企業宣傳片。目前他的公司小有規模,不安於現狀的他正醞釀著向原創動漫製作和微電影拍攝方向轉型,立志打造濰坊原創動漫王國。
創業夢想 大三時已有打算
8月9日,記者在勝利東街與新華路交叉口附近的濰坊大學生孵化中心19樓見到了葛曉鵬。此時,他正在忙著接待來自國外的參觀團體。通過翻譯,葛曉鵬得知對方對自己的創業項目很看好。
在隨後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出生於1987年的葛曉鵬是濰坊人,2010年畢業於西南大學廣播影視編導專業,大三時他就有了創業打算。他跟舍友陳林天天討論公司以後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公司雛形也是在那時形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很多同學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我則想憑借自己的能力闖一闖。」葛曉鵬說。畢業後,葛曉鵬拉上幾個小夥伴成立了 「先知傳媒」,目前已擁有固定的房產和設備車輛,近百萬元的影視器材設備,已經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在這份成功背後,葛曉鵬和他的公司也經歷了不少坎坷。
北京取經 歷經艱難變成熟
葛曉鵬的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在他們的觀念中,孩子應該好好學習,畢業後從事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當公務員或是進電視台做記者。所以,他深知能否創業關鍵在於能否勸服父母。2009年除夕,葛曉鵬與爸爸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徹夜長談。剛聽到兒子說想創業時,葛爸爸堅決反對,不過聽了葛曉鵬的分析後,覺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並非一時的沖動,只好同意。
當時,作為一名尚未畢業的大學生,在公司運營方面,葛曉鵬是個門外漢,於是,他和陳林決定用一年時間去北京的影視傳媒公司學習。
工作難找,是葛曉鵬走出校門的第一關。他和陳林到北京後投了很多簡歷均石沉大海。一個多月後,他和陳林才分別找到工作。那一年,葛曉鵬白天工作、補充專業知識,更留心公司的管理模式,晚上便與陳林構思自己公司的發展。
運營之困 成立半年沒訂單
2010年底,懷揣創業夢想的葛曉鵬終於成立了濰坊先知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本以為可以把在北京學到的運營模式照搬到濰坊,沒想到事與願違,公司成立的最初半年,他們沒有接到一個訂單。
「北京的傳媒公司有明確分工,比如拍攝公司、後期製作公司、攝影器材租賃公司,形成一個產業鏈,可以找到任何一個你需要的公司,節省成本又節省時間。但濰坊當時的情況不是這樣,首先,企業不知道有專門做企業宣傳片和紀錄片的公司,一般都找電視台;其次,沒有一家傳媒公司願意把後期製作讓給別的公司做,哪怕自己做得不怎麼好。」葛曉鵬告訴記者,他們規劃的是做專業後期製作團隊,公司的4個核心成員都是技術型的,以為只要把後期做好,就會有很多傳媒公司找上門來,但看到濰坊現狀後,他們只能轉變思路。
轉型之機 擅長的活都去干
迫於濰坊影視製作行業的現狀,葛曉鵬決定從只做影視後期轉變為只要是他們擅長的活都干。葛曉鵬告訴記者,公司的第一個訂單是一本宣傳冊,為了把第一單業務做好,他們4個人用了近1個月的時間,從設計到印刷全程參與,最後純賺600元。
「掙600元忙1個月對很多人來說不值,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這是公司邁出的第一步。」葛曉鵬說。
從創立之初半年無一單業務,到現在企業拍宣傳片要規劃檔期,公司實現了質的飛躍。葛曉鵬總結說,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成立之初他們不計付出、不計時間成本的做法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其次就是他們核心主力都是技術型人才,創新性強,能夠提供更多的選擇方案。
未來之機 正籌備原創動漫
從一個對公司經營懵懂無知的毛頭小子,到現在成為擁有百萬元固定資產、攝錄設備以及14名員工的「領導者」,葛曉鵬完成了創業的第一次蛻變,未來他如何規劃?
「之前我們的盈利主體是企業宣傳片,之後要走的路子是自己投資拍攝微電影和原創動漫。我們已經不惜重金從上海挖來《懶貓淘氣三千問》的美術總監跟我們合作。」據葛曉鵬介紹,單純為企業拍攝宣傳片的市場和發展空間有限,他計劃著在保證原始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向著原創動漫業發展。據了解,目前公司正在籌備製作一部有關濰坊傳統文化題材的二維動漫。
除了發展原創動漫,葛曉鵬還打算投資微電影。葛曉鵬說,巴西世界盃期間,由他們製作的兩部有關世界盃吐槽的視頻總點擊量超過了一百萬,這讓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投資拍攝系列搞笑劇,趁機搭建自媒體宣傳平台,讓先知傳媒的名氣更響。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二)
這個清明假期,劉林青和他的「小夥伴」們異常忙碌:距離大學畢業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即將離校的同學們忙著在校園里每一處印刻著記憶的景觀前留影,而劉林青他們的「覓&me工作室」的成員則拿著相機、攝錄機每天穿行在校園里、教室里、紫藤花架下、圖書館的.走廊里……為同學們留下最美的青春記憶的同時,也記錄著自己的青春。
「覓&me工作室」的主創有四人:楊曉菁、劉林青、張慕然和蘇曉萌,均是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專業的大四畢業生。
談起最初成立創業團隊,劉林青介紹說,2012年9月的時候,當時正讀大二的他們因為要完成製作微電影作業而聚在一起。為期兩個月的合作使他們對彼此增進了了解,明確了分工,就這樣,「覓」團隊應運而生。
剛開始,團隊的拍攝多是義務的。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就業,一個新的想法誕生在他們腦海中。「如果可以把愛好和工作結合,那就太幸運了。」蘇曉萌說。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們迅速擬出方案,分析利弊。最終,確認工作室經營方向,盈利模式正式開啟。
有了前期視頻拍攝的經驗,加之人脈的積累,「覓」工作室的創業初期頗為順利。「當時在一段時間內接下了好幾單,party記錄,生日記錄,婚禮微電影等等,由於我們的價格較市場價更低,而成片質量卻很好,製作非常用心,所以客戶覺得性價比高,普遍反響還不錯。」張慕然說。
然而好景不長,和所有創業初期的團隊一樣,工作室很快迎來了新的問題。「記錄類及婚禮微電影市場飽和度高且受眾需求相對較小,如果我們只是單一地做這一部分,恐怕不能維持工作室長期、穩定的盈利。」劉林青說。
面對現實的壓力和對夢想的堅持,「覓」團隊最終選擇了以企業的宣傳片、微電影廣告為主,兼顧「記錄生活」的發展方向。去年10月份,「覓」工作室為一家生物公司拍攝製作的用於參加創新中國大賽的企業宣傳片,幫助這家公司成功入圍並獲得首輪融資;11月,「覓」工作室獨立拍攝製作的微電影《看見》入圍光線傳媒微視頻大賽前20名。
記錄著同學們的「畢業故事」,「覓」團隊的小夥伴們也面臨著畢業分離。「兩位同學去英國深造,專業都是媒體製作、公關推廣之類的專業;我和另外一名同學現在一家從事電子出版的企業實習,負責視頻後期。」劉林青說,盡管難以避免要分開,但「覓」團隊不會解散,會堅持青春夢想,「我們會有聚在一起繼續奮斗的那一天。」劉林青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