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劇組職務出場順序
㈠ 一個影視劇組都有哪些職務
由導演,演員,燈光,劇務等組成的拍攝電影或電視劇的小組.
影視劇組職務詳解
製片人:一部影片里最高負責人(尋找資金,建立劇組)
製片主任:管理整個劇組
導演:創作組中最高負責人(調動全劇組的積極性,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拍片計劃)
監制:後期製作中的最高負責人(後期剪輯中做監督工作)
策劃人:對製片人負責(負責影片的除劇本以外的案頭工作)
編劇:對製片人和導演負責(創作劇本和在第一時間里修改劇本)
藝術指導:對導演負責(負責影片中整體的影調定位)
㈡ 拍攝一部電影的工作人員,及各自的職務都是什麼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2)微電影劇組職務出場順序擴展閱讀
電影發行是指電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動,是影片發行公司的業務。根據2004年6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的《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設立影片發行公司需要申報及批準的程序,當取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經營。根據該規定,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申報條件及程序如下:
(一)注冊資本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
(二)受電影出品單位委託代理發行過兩部電影片或受電視劇出品單位委託發行過兩部電視劇;
(三)提交申請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公司名稱預核准通知書、已代理發行影視片的委託證明等材料。
㈢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導演: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製片人: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監制:監制是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們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
編劇:編劇是劇本的作者。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
策劃 :影視策劃,就是策劃影視劇作,包括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
出品人: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接下來我們來排一下順序:出品人>製片人>監制>導演
可以兼職的有導演,策劃,監制,編劇,製片人。但是出品人是無法兼職的。
(3)微電影劇組職務出場順序擴展閱讀
電影製作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
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參考資料電影製作 網路
㈣ 一個電影劇組裡面都有那些職業
1.導演組:導演、副導演、執行導演、場記。
2.製片組:製片主任、現場製片、生活製片、外聯製片、監制、統籌、財務。
3.劇務組:劇務主任、劇務助理、劇務。
4.攝影組:攝影指導、攝影師、副攝影師、攝影助理、機械員、燈光師、燈光助理。
5.美工組:總美術師、副美術師、美術助理及服裝、道具、化妝等小組。
6.錄音組:設錄音師和錄音員。
(4)微電影劇組職務出場順序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劇組中,製片人主要負責參與核心創作組,隨時把握創作與拍攝進度,從人事、財務、法律等角度為攝制組工作出謀劃策。從宏觀上調控、保障攝制組的正常運轉,以保證在計劃周期、預算限額內優質安全地完成攝制工作。
與導演一起審核各崗位工作人員的思想素質與義務能力,決定獎懲,裁決人員的選用與去留,主持各種合同文本的擬訂與簽約、保管。
製片主任代表製片人行使影視作品生產期間的行政管理權利。他的職責主要是八個字督促、檢查、指導、協調。
劇組的合同都要由製片主任來簽。主管攝制計劃和攝制預算的編制,帶領製片組對攝制組的整體工作,除去藝術創作以外的所有涉及人、財、物的事項都要實施有效的管理,是製片人思想與意志的執行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劇組
㈤ 一個電影劇組需要哪些職務
電影劇組的主要工作人員和崗位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㈥ 一個標準的電影劇組包含哪些成員
1.導演組:導演、副導演、執行導演、場記。
2.製片組:製片主任、現場製片、生活製片、外聯製片、監制、統籌、財務。
3.劇務組:劇務主任、劇務助理、劇務。
4..攝影組:攝影指導、攝影師、副攝影師、攝影助理、機械員、燈光師、燈光助理。
5.美工組:總美術師、副美術師、美術助理及服裝、道具、化妝等小組。
6.錄音組:設錄音師和錄音員。
(6)微電影劇組職務出場順序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製片主任和製片人是僱傭關系,製片主任代表製片人行使影視作品生產期間的行政管理權利。他的職責主要是八個字督促、檢查、指導、協調。他要調動和安排好製片班子的工作,發揮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劇組
㈦ 一個劇組都有哪些職務來看看哪個職務適合你
劇組職務介紹
把一部影視作品從劇本到搬上銀幕需要大量的工作。
除了直接與演員一起工作的人,還需要有強
大的製作團隊將作品拍攝的元素結合在一起,那這個製作團隊包括哪些職務呢?
刪除
(選填) 圖片描述
以下是你在片場可能會看到的製作團隊成員:
出品人:這部影視劇的主要投資者,佔有股份較大。
聯合出品人:這部影視劇的投資者,佔有股份較小。
總製片人:一般是製片方的老大。
製作人:主要負責承製拍攝與製作,也是劇組老大。
監制:監督和協助影視劇拍攝的日常事物。
編劇:劇本的作者,負責修改劇本。
顧問:提供歷史、服裝等指導,保障劇情更還原。
導演:負責影視劇拍攝的最高執行人。
製片主任:協助拍攝進程的意圖,配合布置計劃。
執行導演:負責影視劇現場拍攝的主要執行人。
武術指導:負責給演員提供和創作各種武術套招。
演員統籌:負責劇組的拍攝安排計劃。
現場副導演:負責協調執行導演的現場拍攝工作。
演員副導演:負責聯系演員,安排演員拍攝計劃。
現場製片:負責劇組的器材搬運等後勤工作。
生活製片:負責劇組的生活等後勤工作。
生產製片:負責劇組的陳設場景等後勤工作。
外聯製片:負責劇組與拍攝場景聯系的工作。
場記:負責對每個鏡頭的順序等進行精確記錄。
攝影師:負責對攝像機進行操作的工作。
攝影助理:負責配合攝影師的工作。
燈光師:負責配合拍攝中調度燈光的工作。
錄音師:負責配合拍攝中錄制演員對話的工作。
特技師:負責影視劇中的特技造型。
刪除
(選填) 圖片描述
領銜主演:影視劇中的主人公角色。(20萬-100萬/集)
主演:影視劇中的主要角色。(5萬-20萬/集)
特別出演:名氣比較大,但出鏡率不高。(幾十萬/次)
友情出演:名氣比較大,以友誼為名出演。(一般不談錢)
聯合主演:就是配角演員,屬於專業稱呼。(2萬-10萬/集)
配角演員:配角的非專業稱呼。
大特演員:影視劇中的小角色,有台詞。(2000-3000/天)
中特演員:影視劇中多次演出的無名角色,有台詞。(500-1500/天)
小特演員:僅有一兩次演出的無名角色,有少台詞。(300-400元/天)
特型演員:長得像歷史人物或長相奇特的人。(幾百/天)
武行演員:武術套招的演員。(200-500/天)
替身演員:角色演員的替身等。(馬替、手替、光替、武替等在200-500元/天,裸替1500-2000/天,跟組替身與中上等跟組演員待遇相當)
前景演員:劇組臨時啟用條件較好的龍套演員。(150-250/天)
跟組演員:劇組長期拍戲的龍套演員。(4000-6000元/月)
群眾演員:劇組臨時啟用的群眾演員(不需要任何演技)。(90-120/天)
刪除
(選填) 圖片描述
怎麼才能進劇組工作?這個問題其實相當大;
劇組有演員、副導、場務、化妝、攝影。。。等N多種職業,不同職業進劇組的方式自然也會不同。不過因為平常主要接觸的是演員,所以主要回答一下想做演員怎麼進入劇組這方面的內容。
首先介紹一下劇組招募演員的幾種方式。
正規劇組新人進組的工作流程基本一樣:先是簡歷, 看演員形象、氣質是否符合該角色,再就是見組試戲,看演技表現,最後決定是否錄用,然後才簽訂合同進組。至於整個流程的時間,由於各個劇組情況不同,並沒有定數。
劇組找演員的方式大致是這幾種:
1
劇組自行公開招募。
除了公開招募,劇組選角團隊有條件也會去各大專業院校去挑選心儀的演員。
2
Casting機構。
外包給各個經紀公司、文化傳播公司、副導演工作室等相對專業的Casting機構(現在比較多的是這種)
3
去某些影視基地碰運氣
比如北影廠門口(北影廠已經搬遷懷柔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雖然成功可能性低,但因為王寶強的勵志故事,還是有不少堅稱自己有藝術理想和天分的人在這些地方碰運氣。
對於演員自身來說,畢竟每天副導會收到海量的演員資料,最好還是腿勤一點,多跑跑各大劇組籌備的聚集地,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比較大。
刪除
(選填) 圖片描述
一般特約以上的演員資料才會被副導提報到演導演那邊去,特約以上的演員,拍攝過程才會有獨立鏡頭和台詞,導演也就只關心能夠上鏡演員的質量。
一般來說,特約以上演員基本都是表演專業出身,或者童星出身,再或者累積過一定的作品的非科班演員。總之,無論副導演或者導演篩選查看演員簡歷資料時,往往需要看這個演員的教育背景,表演專業程度,拍攝作品經歷之類的。
一開始一般是從群眾演員--群特--特約--角色慢慢一步步走起來。群眾到群特容易,但是群特到特約,不僅需要個人參演過不少作品或者有一定拍攝經驗與經歷,還要有一定台詞功底,有一定形體表演功底,而要有一定表演專業度。
很多新人連群演都沒接觸跑過,就想要跟組或者要把自己推薦給導演當個角色,非常不現實。表面上演員是靠臉吃飯的,其實演員是靠演技吃飯的,靠作品吃飯,靠的是多才多藝。
刪除
(選填) 圖片描述
大家還要清楚一點,一般攝制組都是臨時成立的,劇組的工作人員很少對外招聘,比如攝影部燈光部和化妝部工作人員一般都是一個班底的,能進劇組的渠道很大程度上要通過人脈關系網介紹,這也就是進組難的主要原因了;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講,自己壓根就不認識什麼劇組的工作人員,所以進劇組工作只能成空談。
結語
沒有任何人脈怎樣才可以進劇組呢?這就要藉助平台的力量了,可以依靠專業老師的推薦達到其目的;因為學校的老師和工作人員都是在影視劇組工作過的,人脈關系網非常扎實,所以說選擇對的學習平台至關重要!想要從事電影電視行業的小夥伴歡迎來私信咨詢哦!
㈧ 微電影拍攝中負責借東西的人職務名稱
實驗微電影劇組各職務分工:
出品人(1人):影片總負責,由平台組長擔任,其不得再兼任該片的其他職務。
出品人最終確定製片、導演人選。
關於導演人選的幾點說明。導演必須具備的條件:1,已參加平台實驗微電影拍攝活動,並擔任過執行導演。2,能完成影片的分鏡頭劇本。3,能帶領演員排練;4,對於影片的初剪有一定把握。
導演人選優先順序標准:
編導組3位組長每年各有一次優先擔任導演的權利。
具備導演條件,本年度尚未擔任過導演或擔任次數少者優先擔任。
劇本創作者,同樣具備導演條件者優先擔任。
具備能力且對自身有一定要求,有志於長期投入微電影等新媒體創作者優先。
影片開拍前,確保能從平台各庫資源庫中調配相應資源到劇組。統一發布相關招募、募集公告等。
影片完成後,收集相關信息及資源入庫。並為影片安排展映。
製片人(1人):搭建並管理整個製作組。製作組:美術指導、服裝、化妝、道具、劇務。
製作組職能:前期籌劃、場景落實、服裝准備、化妝准備、道具准備、後勤保障,共六個。
製片人重點負責,前期籌劃及場景落實;兼顧協調其他。
影片開拍前,根據拍攝要求向平台製片組長提出拍攝場地聯系申請。「製片庫」中不能解決的,通過自有渠道解決。若依然無法解決,則通知出品人發公告募集。
影片拍攝時,現場調度整個製作團隊。
拍攝完成後,收集相關場地信息及資源入庫;負責將平台所提供的相關設備、物品回收入庫。並將這些情況告知出品人。
美術指導(1人):影片開拍前,組織服裝、化妝、道具等人員。統一收集整理「服裝清單」、 「化妝清單」、「道具清單」,並向平台美術組長提出服化道用品使用申請。「美 術庫」中不能解決的,通過自有渠道解決。若依然無法解決,則通知出品人發 公告募集。
影片拍攝時,現場調度服裝、化妝、道具等人員。
拍攝完成後,回收、收集相關服化道用品,交給製片人。
服裝(根據需要):此職位根據拍攝需求,由製片人及美術指導設立。
影片開拍前,根據劇本要求填寫《服裝清單》並交給美術指導。
影片拍攝時,管理服裝、協助演員更換。
拍攝完成後,回收、收集相關服裝,交給美術指導。
化妝(根據需要):此職位根據拍攝需求,由製片人及美術指導設立。
影片開拍前,根據劇本要求填寫《化妝品清單》並交給美術指導。
影片拍攝時,管理化妝品、為演員化妝。
拍攝完成後,回收、收集相關化妝品,交給美術指導。
道具(根據需要):此職位根據拍攝需求,由製片人及美術指導設立。
影片開拍前,根據劇本要求填寫《道具清單》並交給美術指導。
影片拍攝時,管理道具、協助演員使用。
拍攝完成後,回收、收集相關道具,交給美術指導。
劇務(根據需要):此職位根據拍攝需求,由製片人及美術指導設立。
影片拍攝時,協助製片及美術指導完成相關工作,後勤保障。
拍攝完成後,協助製片及美術指導完成回收、收集、整理物品等工作。
總導演(1人):搭建並管理整個創作組。創作組:編劇、監制、執行導演、副導演、攝像、 錄音、燈光、場記、演員。
創作組職能:劇本創作、現場拍攝、現場錄音、燈光布置、角色飾演、後期剪輯,共六個。
總導演重點負責,同編劇溝通後完成影片分鏡頭劇本;挑選確定演員人選,並帶領演員排練;能完成影片的基本初剪。
影片開拍前,瀏覽演員劇劇照,根據已完成的分鏡頭劇本向平台演員組長提出演員聯系申請。「演員庫」中不能解決的,通過自有渠道解決。若依然無法解決,則通知出品人發公告招募。選擇演員時,要適當多給新人演員鍛煉與展示的機會。
影片拍攝時,現場調度整個創作團隊。
拍攝完成後,收集相關演員信息、作品資料,交給出品人。
編劇(1人):完成電影劇本,協助導演完成分鏡頭劇本。
監制(1人):由平台導演組長及有經驗的導演擔任。為導演提供必要支持,保障能夠最後 成片。
執行導演(1人):影片開拍前,協助或帶領演員排練。
影片拍攝時,協助導演完成拍攝。根據導演要求,獨立完成某些鏡頭的拍攝。
拍攝完成後,協助導演完成初剪。
副導演(1人):影片拍攝時,管理非拍攝狀態下的演員;調度群演完成相關鏡頭拍攝;收 集演員信息、資料,為所有演員拍攝劇照(須拍有一張正面、全身、平拍); 根據導演要求拍攝花絮。
拍攝完成後,將相關演員信息、資料、劇照整理後交給總導演。
攝像(根據需要):人數及人選由導演確定,一般為1到3人。
影片開拍前,同導演討論拍攝方案,並確定拍攝器材。實在無法解決拍攝器材,通知出品人。
影片拍攝時,完成現場拍攝,並和錄音、燈光等人員溝通配合。
拍攝完成後,將拍攝素材交給總導演或上傳雲盤,將借用的設備交給製片人。
錄音(根據需要):人數及人選由導演確定,一般為1到2人。
影片開拍前,同導演討論錄音方案,並確定錄音器材。實在無法解決拍攝器材,通知出品人。
影片拍攝時,完成現場錄音。
拍攝完成後,將拍攝錄音交給導演或上傳雲盤,將借用的設備交給製片人。
燈光(根據需要):人數及人選由導演確定,一般為1到2人。
影片開拍前,同導演討論布燈方案,並確定燈光器材。實在無法解決拍攝器材,通知出品人。
影片拍攝時,完成現場布光。
拍攝完成後,將借用的設備交給製片人。
場記(1人):影片開拍前,可參加排練。
影片拍攝時,負責打板並做好相關場記表,如:視頻編號、音頻編號等。拍攝間歇給演員對詞;觀察並記錄拍攝機位及道具位置等,避免穿幫鏡頭出現。
拍攝完成後,整理場記表並交給總導演。
演員(根據需要):人數及人選由導演確定。
影片開拍前,讀劇本、背台詞、排練等。
影片拍攝時,完成表演等。
三類演員:主演,有一定表演經歷或參加過以往實驗微電影拍攝。
配角,有一點表演基礎,但第一次參加實驗微電影拍攝。
群演,無任何錶演基礎。
㈨ 大學生,拍一個微電影,劇本已有,具體都需要什麼人員都需要哪些職務望指點。謝謝
ps.帶有【】的是重要職務
A.【導演】,主要負責整個影片的方向的把握;
B.【攝影】;
C.【場記】,負責打板和記錄場記單(很重要的兩樣東西,對後期剪輯和現場調度有很強的作用);
D.【製片】,介於是微電影,所以主要是現場製片這一塊兒,主要職責有和導演一起商定場景、道具籌備、資金監督、處理突發事件等;
E.道具組,准備道具(特效製作,如槍戰、爆炸也可歸道具組管,也可以獨立設立);
F.場工,微電影的劇組嘛,當然可以兼職咯,主要是扛器材、布景等;
G.演員;
H.動作指導,如果沒有動作戲則沒有這個職務,主要和道具、製片、導演、攝影一起商討機位運動和演員動作、現場調度;
I.演員指導,指導演員的表演,一般由導演兼任;
J.燈光組,和導演、攝影一起制定機位及打光等問題(也可以並入道具組,微電影嘛,燈光估計很難搞到,不過如果有夜戲那麼一定要准備好兩樣東西:手電筒、反光板,勉強打光吧);
K.剪輯師,一般由導演或者攝影來做,不過導演來做的話很可能捨不得剪,導致片長過長,在影片思維和導演意識上你們好好把握吧~
另:附上場記板內容和場記單格式,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場記板】
大致有以下內容
片名、卷號、鏡號、次數、導演、攝影、日期
在機器開機後、表演開始前錄入素材中。主要作用有記錄素材編號、錄音測試設備、全場靜音、調節白平衡(白板背面的功能)
【場記單格式】
片名《微電影名字》 日期: 年 月 日 編號:
導演: 攝像師: 場記:
集號 (素材在攝像機里的數碼編號或者膠片的編號)
場號 (拍攝場地)
鏡號 (第幾個鏡頭)
景別 (遠全中近特)
拍法 (推拉搖移跟固定)
內容 (這一條鏡頭的內容)
時碼 (時間長短)
次數 (這個鏡頭的第幾次拍攝)
帶號 (存儲卡的卡號)
備注 (比如只有聲音可以保留、穿幫部分等)
新浪微博@一百八十度軸線正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