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醫院微電影評論

醫院微電影評論

發布時間: 2022-12-09 10:39:21

⑴ 看過《中國醫生》的網友們都對電影作何評價

看過《中國醫生》,有網友在影評區寫起了小作文,表示:「主旨並不僅僅在於誇贊我們的醫生,讓我看到了在困苦時候人們的大義大愛,人物的形象也極其鮮活躍然於銀幕,他們就是你,就是我。歲月和經歷會一直被銘記,致敬所有堅守在崗位的可愛人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繼續生活。」

還有一位觀眾化用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說:「我的眼眶始終飽含熱淚,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也有觀眾說:「《中國醫生》用電影藝術的形式真實的展現了全國各地醫生支援武漢抗疫第一線勇士們的英雄事跡。張涵予等幾位演員在裡面表現的也很到位,電影整個過程讓觀眾充滿了震撼與感動。有這樣的中國醫生,有這樣的中國人民。相信我們最後定能取得抗疫戰爭的徹底勝利。」

張文宏點評《中國醫生》

即將於7月9日全國獻映的電影《中國醫生》,7月7日在上海進行了首映。影片導演劉偉強,領銜主演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特別出演歐豪,以及共同出演馮文娟一起出席了首映禮,與在場千名觀眾分享了拍攝感受。

首映現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影片表達了高度認可,不僅表示影片超乎預期,更稱贊《中國醫生》抓住了醫務人員身上的精髓,他提到:「我經常跟張定宇通電話,所以本來很擔心影片對他的呈現,但張涵予把他的精神都演出來了。」

⑵ 如何評價電影《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影評:因為真實,所以感人;因為感人,所以深刻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能夠被載入史冊的一年!正因為不平凡才會被我們銘記於心。

新冠疫情是中國人集體的痛,每個人從疫情中走來,直接或者間接的承受了不同程度的痛苦。一路風風雨雨,幾多不易。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的真實事件改編,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看完這部影片首映,感觸良多,無論是劇情、演技還是人物細節的刻畫可以說都可圈可點。

張定宇院長評價《中國醫生》:捨生忘死,生命至上,這個電影很好詮釋了中國醫生對職業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

又是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廣大高考生面臨著專業的選擇。學醫很苦,醫生很累,但醫學事業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事業。作為醫生的我們仍時時牢記著希波克拉底誓言,作為新生代的年輕人,該如何做一個堅定的愛國者?立志學醫的年輕人看過影片之後一定會有深深的觸動,並甘願為醫學事業奮斗終生。

因為真實,所以感人,因為感人,所以深刻

出處:搜狐新聞,健康養生我先行

⑶ 張文宏評《中國醫生》基本沒bug,你覺得這部電影質量怎麼樣

和閨蜜一起看的,過程中幾次淚目。

演員絕大部分都是OK的,最打動我的是張子楓小妹妹的那段,最讓我出戲的是谷嘉誠那段。

大概因為我們才經歷了疫情,看過太多恐懼的,感動的,悲慘的,激奮的真人真事,所以再看這部影片,總覺得哪哪都不夠。不過對張涵予袁泉他們這些優秀演員的演技,是服的。

⑷ 林妙可在醫院微電影,跟眾小孩合影開心比V,你怎麼看

童星賈雲哲發了一張與林妙可的合影,兩人還從這位童星那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過去,賈雲哲經常在社交平台上為林妙可辯護,兩人經常在一起,顯示出他們深厚的友誼。必須說明的是,雖然兩人都是二十齣頭,但她們的神色和氣場仍然象孩子一樣,還談不上成熟;然而,林妙可已經當了這么多年的孩子了。即使穿成人的衣服也掩蓋不了孩子的身影,這和她的同齡人真的有點不同。

盡管林妙可早有名氣,但由於形象問題,她還沒有出現在電視劇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拍微電影。每次她和她的同學分享一個盒子,她的外表得到了很多熱量;畢竟,她是唯一一個似乎還保持貞潔的人,而其他人都是曬得黝黑的臉和美麗的臉;在顏面依然重要的娛樂圈,林妙可並不怎麼受歡迎。

現在21歲的林妙可仍然離不開她的母親。她60歲的母親照顧她生活中幾乎所有的衣服。看來她的生活能力還沒有完全掌握。看到這張照片後,其他網友也嘲笑她的生活能力很差,並建議她最好找一些團隊和造型師,因為人總是要長大的。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你看到林妙可的現狀了嗎?你覺得林妙可看起來像不會演戲嗎?請留言討論!

⑸ 霍思燕看電影《中國醫生》哭了,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劇情

只要是經歷過的事情,哪怕是過了很久也還是會記得。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已,地震的時候有消防人員,警察,武警等等進行搜救,發生火災,消防人員救火,2020年發生新冠疫情,是醫護人員沖在最前線,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卻都干著不平凡的事情。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還是覺得中國醫生真的很棒,那段時間真的太不容易了,醫護人員非常偉大。

⑹ 微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⑺ 驚悚片《良心護士》上線網飛口碑爆棚,該片為何受到網友一致好評

首先看到《良心護士》這部影片的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是一部講述救人的故事,而其實這部劇最主打的則是驚悚片,在這部劇上映之後,整個網上觀眾的評論,可謂是口碑爆棚,而這部影片為什麼會受到網友們的一致好評,主要是由於劇中一些豪華的布景和驚悚的場景,能夠一下子打入到觀眾的內心,讓他們從現實生活中,切身處地的進入虛擬的環境。

故事的最後,是查理在被警察抓獲之後,對他審問時,查理雲淡風輕地說出了自己殺害的對象和人數,居然高達400多人,而他卻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讓整個故事的驚悚環節達到了最高。在審訊的過程中,男主查理並沒有說出自己做這些事情的動機,以及他的過往,乃至他在對被害人施加傷害時,自己的心理路程。這部劇,小編非常推薦大家值得一看。

⑻ 電影《中國醫生》大火,對於這部電影該如何評價

電影《中國醫生》大火,對於這部電影應該從金銀潭醫院在疫情中的表現、小賣部的老闆來評價。

類是社會性群居動物,解決問題需要集體的力量,共度難關,需要齊心協力,請再給鄭州一點時間,相信他一定可以挺過這段黑暗。

⑼ 如何評價電影《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是由博納影業集團、珠江電影集團、湖北長江電影集團領銜出品,由劉偉強執導,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邀出演,歐豪特別出演的災難抗疫醫療片  。
本片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這場浩大戰役中紛紛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浴血奮戰在武漢前線,不顧自身安危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眾星雲集賣座片,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等等,其中,各個演員都不負所望,展示了在重大疫情戰役面前,大無畏的堅定以及小人物等特性。
醫者仁心!在疫情來勢洶洶的初期,面對著一波又一波前來就診的病人,面對著床位緊張、防護物資稀缺的窘迫局面,張涵予飾演的張院長沒有說過一個「不」字,而是竭盡所能、照單全收,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病人都送過來!他對全院黨員說:「你們入黨的時候是怎麼說的,現在就怎麼做!你也可以走,但是走了就別回來!」
臨危不亂!袁泉飾演的醫生,在病人們蜂擁而至、秩序混亂的危機時刻,勇敢的站出來大喊一聲:你們還想不想活?你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活,我們也想要救!請相信我們,給我們機會!你們誰敢亂來,我救你,但也會找你算賬!這段擲地有聲的勸誡,讓人想起了袁泉在《中國機長》中的精彩表演,同樣都是在危機關頭,一語驚世、震懾全場!
影片展現了中國醫生的社會職業擔當,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個個溫暖堅定的眼神。面對患者一視同仁的情感沖突、對醫生的誤解展現的淋漓盡致。當然除了醫生之外還展現了奔赴在一線的志願者們的默默付出。這不僅僅是一部敘述疫情事態的故事,更是一部表達中國人民在面對困難時團結一心的中國傳統集體主義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種致敬一種感謝,生活需要這種正能量。讓我們一起向白衣天使致敬!

⑽ 如何評價電影《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3VO41fDNFY1-SZhs29Kfvg

紀錄片]" data_size="" data_filelogo="htt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3VO41fDNFY1-SZhs29Kfvg" data_code="zjhu">

提取碼: zjhu

電影《中國醫生》評價如下:

影片中塑造的以張競予、文婷、陶峻等為代表的醫護人員群像,凸顯了中國主流價值觀中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而每個醫生身上的英雄主義氣質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現。《中國醫生》刻畫了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這其中,張涵予飾演的張競予原型是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而包括文婷、陶峻在內的其他醫生,雖然沒有明確的人物原型,但他們的事跡都讓人似曾相識。相比之下,易烊千璽飾演的年輕醫生楊小羊,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從他的身上,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好學、樂觀和樂於助人的年輕人形象。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2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3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6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