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葯小電影冰雪兩重天
㈠ 喝了什麼農葯還有救
百草枯原本是一種用於農業的除草劑,因效果顯著、價格低廉,受到廣泛應用。然而,隨著誤服百草枯致人死亡的新聞逐漸增多,百草枯搖身一變,成為「死亡之水」。
圖源網路
一、百草枯:身邊的「隱形殺手」
2018年8月某晚,趙師傅(化名)與往常一樣,正品嘗家人做給他最愛的紅燒肉,但今天的紅燒肉味道總有點怪,嘗在口裡,味道有些發苦。
到了凌晨,吃了紅燒肉的趙師傅一家三口被被緊急送往浙江省人民醫院搶救。經醫生確診,為服用百草枯中毒。所幸,趙師傅19歲的兒子因為打工下班晚還沒吃飯,才躲過一劫。
原來,這瓶百草枯早在2015年就被趙師傅帶回來家,混在雞精、鹽等調料瓶中。恰巧那天醬油用完了,趙老父親翻櫃子,發現一瓶棕色包裝的東西。放之前,他還稍微嘗了一點,不咸不淡,有點像醋,想著也沒關系了,就一股腦都倒進菜里。
除了誤服中毒、致死,還有人將百草枯作為行凶的工具……
「我們醫院收治了一個病人,今天我們在他的尿液里檢測出有『百草枯』的成分!」
6月14日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劍青醫生走進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分局小營派出所報案。
王醫生的這名病人姓陳,今年50多歲。由於經常關節痛,他在一家衛生院配了中葯,沒想到吃了兩天就上吐下瀉。老陳轉去當地醫院看病,被檢查出尿毒症,醫生建議他到省會醫院醫治。
到省醫院時,老陳雖然神志還清醒,但喉嚨已經無法說話,經浙二醫院多項檢測顯示,老陳是腎功能衰竭,病情短暫穩定後又突然急轉直下。根據多年經驗,王醫生猜測老陳有可能是百草枯中毒,於是馬上進行尿檢,果然發現了百草枯成分!
「我們多次詢問過病人和家屬,都說沒有碰過農葯,症狀就是吃中葯引起的。我們也檢查了中葯葯方,並沒有發現有毒物質。」
一個人沒有刻意接觸過百草枯,怎麼就無故中毒呢?王醫生留意到老陳的妻子曠某態度有點反常。老陳的兄弟姐妹都很緊張老陳的病情,唯獨妻子曠某表現得十分冷靜。
「病危通知書發了好幾次,她依然神色平靜,還說搶救不回來,就拉回老家算了。」
報案後,曠某一口咬定對此並不知情。不過此時,警方卻找到了關鍵線索。民警在檢查曠某手機時發現,曠某經常通過手機在網上查找「農葯」、「百草枯」等相關信息,例如「什麼農葯能致死」、「吃了百草枯有什麼症狀」、「誤食百草枯病例」。
證據面前,曠某承認了投毒的犯罪事實。
二、再出禁令!不得在境內銷售
2020年9月21日,農業農村部下發《關於切實加強百草枯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來,百草枯專項整治效果顯著,但仍存在一些地區非法添加百草枯的現象。根據第269號公告,禁止在我國境內銷售僅限出口農葯產品,違者按照《農葯管理條例》未取得境內使用登記有關規定查處。
其實這並非國家第一次對百草枯實行禁令。早在2012年5月,相關部門就發布公告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
三、誤服百草枯,應該如何急救?
百草枯中毒在臨床上最為常見且凶險。哈爾濱市傳染醫院解洪明醫生表示,若經皮膚中毒者應該立即將患者的衣物脫除,先後用肥皂水清水進行徹底清洗,轉往醫院就醫;經口中毒者應該給予肥皂水催吐,有條件者可以立即喝泥漿水中和毒素,同時盡快送醫給予洗胃等相關救治。
只要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急救,就能大大增加搶救回來的機會。
百草枯本無罪,但被「有心人」加以利用,就成了奪命的「毒葯」。雖然百草枯水劑離開了中國市場,但避免中毒悲劇發生,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㈡ 我國綠色食品標準是怎樣的
我國綠色食品標準是國家行業標准,是強制性標准,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執行。我國目前所制定的綠色食品標准體系包括環境要求、生產操作、生產資料、產品包裝、貯藏運輸及其他相關標准。這些綠色食品標准體系,是借鑒國內外相關標准、結合必須依據的技術性要求而建立起來的,是綠色食品生產者的生產技術規范,也是綠色食品質量認證的基礎與准則。
(一)《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該標准編號為NY/T391—2000,於2000年4月1日由農業部頒布實施。該標准強調綠色食品產地的環境包括水、土壤、大氣必須良好,目的是確保最終產品不受污染。農田灌溉用水評價採用國家標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92和地面水質標准,其限值定在地表水標准Ⅲ類至Ⅳ類之間;養殖用水評價採用國家《漁業水質標准》GB11607—89;加工食品用水採用《生活飲用水質標准》GB5749—85;畜禽飲用水評價用國家《地面水質標准》GB3838—88中所列三類標准或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GB5749—85。
AA級綠色食品的大氣環境質量評價,採用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准》GB3095—1996中所列的新國標一級標准,主要評價因子為:大氣中的總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水中的重金屬及類重金屬(Hg、Cd、Pb、As、Cr、F)、有機污染物(BOD5)、pH、溶解氧、有機氯和細菌學指標(大腸桿菌、細菌);要求周圍沒有金屬或非金屬礦山,沒有農葯殘留污染,土壤肥力較高,土壤質量符合綠色食品土壤質量標准。土壤的評價因子主要包括重金屬及類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六六六、DDT)。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因子概括如下: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因子
(四)《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標准》該標准對綠色食品的貯藏、運輸條件、方法、時間等作了具體規定,這利於保證綠色食品在貯運過程免遭污染、保持品質,利於環保和節能。
(五)《綠色食品包裝材料標准》該標准正在制定中。從保護環境出發,未來綠色包裝材料應達到減量化、重復使用、再循環和再降解的要求,以便能實現節省資源、避免廢棄物產生等效果。
綠色食品自誕生10年來,我國除了制定頒發了以上標准,還出台了《綠色食品推薦肥料標准》、《綠色食品推薦農葯標准》、《綠色食品推薦食品添加劑標准》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標准》等等。這些標准不是綠色食品生產與質量控制所必需的標准,只是作為一項促進質量控制與管理工作的輔助性標准,生產實踐中採用這些輔助標准對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產品質量有積極的效果。
國際產業界推崇ISO9000,其側重於產品質量和管理;最近國際標准化委員會(ISO)又推出了環境管理標准ISO14000系列,它涉及企業的環境管理、審核、環境影響、產品標志、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等。二者將一起作為世界貿易的標准,是世界貿易市場目前經過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的「綠色」通行證。可見,發展無污染綠色食品不僅是我國國計民生的需要,也是國際貿易中必須通過的重要屏障。
㈢ 農葯打完幾小時後就下雨了,還有葯效嗎
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對農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打葯也是最為基礎的工作了,但是有時候由於天氣多變,剛給農作物打完農葯之後,就下起了雨,這還是讓農民朋友挺郁悶的一件事,多數農民朋友會認為這一遍葯又白搭了,浪費了農葯錢,還浪費了人力不說,對農作物殺蟲防病沒了效果,或者是打了除草劑沒有了除草的作用。
㈣ 小白菜噴了阿維菌素農葯3天能吃嗎
不建議食用
國內生產的甲維鹽制劑,在蔬菜上一般安全間隔期為3天,可以適當延後兩天再吃,但同一季蔬菜使用不超過2次。
據中國農葯毒性分級標准,阿維菌素屬高毒殺蟲劑。原葯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l0毫克/千克,小鼠急性經口LD50為13毫克/千克,兔急性經皮LD50大於2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經皮LD50大於38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大於5.7毫克/升。
對皮膚無刺激作用,對眼晴有輕微刺激作用。
在試驗劑量內對動物無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
大鼠三代繁殖試驗,無作用劑量為0.12毫克/千克/天。大鼠兩年無作用劑量為2毫克/千克/天。對水生生物高毒,鱒魚96小時LC50為3.6微克/升,藍鰓翻車魚96小時LC509.6微克/升。
對蜜蜂高毒,經口LD50為0.009微克/頭,接觸LD50為0.002微克/頭,但殘留在葉面的LT50為4小時,4小時以後殘留在葉面的葯劑對蜜蜂低毒。
對鳥類低毒,鵪鶉急性經口LD50大於2000毫克/千克,野鴨急性經口LD50為86.4毫克/千克。制劑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650毫克/千克,兔急性經皮LD50大於2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為1.1毫克/升。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作用。
(4)農葯小電影冰雪兩重天擴展閱讀:
阿維菌素對蟎類和昆蟲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不能殺卵。作用機制與一般殺蟲劑不同的是干擾神經生理活動,刺激釋放γ-氨基丁酸,而氨基丁酸對節肢動物的神經傳導有抑製作用。
蟎類成蟲、若蟲和昆蟲幼蟲與阿維菌素接觸後即出現麻痹症狀,不活動、不取食,2~4天後死亡。因不引起昆蟲迅速脫水,所以阿維菌素致死作用較緩慢。
阿維菌素對捕食性昆蟲和寄生天敵雖有直接觸殺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殘留少,因此對益蟲的損傷很小。
阿維菌素在土內被土壤吸附不會移動,並且被微生物分解,因而在環境中無累積作用,可以作為綜合防治的一個組成部分。調制容易,將制劑倒入水中稍加攪拌即可使用,對作物亦較安全。
㈤ 小白菜種植管理小白菜用什麼農葯好
小白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得較多的一種蔬菜,在我們鄉下廣泛種植,要想種的好,農葯少不了。
小白菜生長周期有早中晚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中,容易滋生的蟲害,稍有點不同。早期的小白菜,葉片幼嫩,容易遭受跳甲這種蟲子啃食,這時我們就可噴施20%的啶蟲脒.噠蟎靈懸浮劑。
在生長中期,又易滋生鼻涕蟲,蝸牛,青蟲害,若是滋生這類蟲害的話,可把四聚乙醛顆粒劑撒到地里。
除此之外,白菜還容易滋生蚜蟲,灰霉病,白粉病,疫病。除了使用以上幾類葯外,在管理上也要做到拔除雜草,杜絕重茬種植。還有就是要注意防旱防澇。
㈥ 小麥赤霉病可以使用什麼農葯進行病蟲防治
多菌靈,烯唑醇,咪醯胺,克百菌等農葯品種防治。
小麥赤霉病還可以施加磷酸二氫鉀溶液,腐殖微酸肥等元素葯劑同時防治伴生病症,對於病害較為嚴重的地段,需要施加兩次葯劑,當然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施加多少農葯。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病害,它流行不流行關鍵要看四月份的小麥抽穗揚花期是否有降雨,如果在小麥的抽穗揚花期遇到三天以上的連續陰雨天氣,氣溫在十五度以上,就會導致小麥赤霉病流行,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治療。
小麥赤霉病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使用農葯預防小麥被病蟲害所侵害。
㈦ 防蔬菜病害,要如何正確使用農葯
化學防治便是運用化學農葯開展病蟲防治的一種方式。這類辦法有其優勢,即化學農葯可規模地生產,大規模應用推廣,防治覆蓋面廣、成效快,已變成農業中防治病蟲不能缺失的技術措施。可是,化學防治又有缺陷,即長期單純的應用化學農葯,造成了許多不良反應。
比如害蟲、病原菌造成了抗葯性,結果防治效果愈來愈差;在破壞力病原菌、害蟲同時,也破壞了害蟲的剋星和有利動物,毀壞了生物的多樣性,使一些主次害蟲升高為關鍵害蟲,危害變重;同時還環境污染了自然環境、環境污染了蔬菜水果,立即威脅人們健康,因此要合理使用化學農葯。
看天、看苗用葯噴葯液一般應選大晴天、沒有風進入(風大不大)的氣溫。溫度高時,濃度要合理減少,以防產生葯害(尤其是保護區蔬菜)。有的農葯(如有一些甲基對硫磷)溫度高時應用葯效提升。苗小時,噴葯水率應降低,並且濃度不適合高,因小苗嫩易造成葯害。有的菜對某類葯比較敏感,如50%滴涕農葯,在絲瓜上應用,300倍液有葯害,500倍液沒有葯害,但500倍液在大白菜上應用就造成葯害。因而,大白菜上應用濃度就需要減少,規定800倍以上。
不可以盲目混合農葯應用農戶為了節約勞動力,和考慮到防治多種多樣病蟲害,或又預防疾病又防蛀,經常把幾類農葯混在一起噴撒,結果有的造成葯害,有的無效(酸鹼中和),有的毒副作用提升,導致工作人員中毒了,乃至身亡。因此,應科學研究用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