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微電影
Ⅰ 《愛的奉獻》微電影有感450字以上
「生命的用途並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我們怎樣去利用它,許多人短暫的生命卻永久地銘刻在人們的心間。」是啊!蒙田說的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白芳禮老人就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了這句話。他是一位普普通通、其貌不揚的蹬三輪車拉活的老人。
生活在幾近乞丐,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能在十八年支教生涯中,捐資助學35萬元,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他就是人稱白爺爺的白芳禮。當我讀到「1994年,已經82歲高齡的他本應當安享晚年時卻自己規定每個月要給貧困的孩子捐款800元」的時候。我想:一個本來生活就不富裕的老人在自己晚年的時候,為自己立下了這樣一個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時,每個人都會為此而感到驚訝。可是這位老人又是如何掙夠這筆「巨款」的呢?「為了實現這個計劃,老人決定通過借錢、蹬三輪車也要完成的方式來掙錢。」當讀到「老人為了拉活方便就挨著亭子搭了3平米的小鐵棚子;睡在一張用磚頭搭起,上面鋪上一塊木板的床上;在這種房頂露著一道青天的環境下卻睡了整整五年。」的時候。我的眼淚就不由自主的落了下來。可想而知老人在這個不足3平方米的小鐵棚里度過了多少個嚴冬和酷暑啊!這種地方青年人都堅持不了,更何況是一位老人呢?盡管這樣,在生命快到盡頭時,老人硬是給人家帶病看了三個月的自行車,硬是把自己的一角、二角、一元、兩元湊夠了五百元全部捐出去的時候,老人卻無奈地說:「我干不動了以後再也不可能捐錢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的時候,在場的人無不熱淚盈眶「當看到這種情景時,我不爭氣的淚水又一次地流了下來。2005年9月23日清晨,93歲的白爺爺卻悄悄地離開了我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那顫抖的聲音;永遠不會忘記他曾經捐助的一筆不小的數目……文章寫完了,我的淚水早已使我的視線模糊。
可我還是不忘哼起了那首愛的奉獻「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首歌我永遠記住,因為它是白爺爺一生真實的寫照。夜已深了,可我卻無法入睡,我對白爺爺的懷念將永遠永遠永遠……
Ⅱ 肖戰主演《我和我的後背》上線,這部微電影主要講述了什麼
賀歲片《後背》雖然只是一部微電影,但是由大導演賈樟柯執導,港星趙文卓加盟,作為內地演員,肖戰此次能參與演出,演技自然是得到了各界的認可。肖戰代言的「倍輕松」上線了一部微電影《先導篇》,該微電影的主題是「反焦慮」,這也確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感同身受。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肖戰代言微電影《先導篇》的上線,品牌方還透露會有肖戰的驚喜視頻,這可讓粉絲們非常期待,也很滿足。
肖戰主演的《王牌部隊》顧一野這個角色的呈現收獲無數觀眾好評。隨著劇情的延伸,肖戰在這部劇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無論是爆燃的動作戲還是飽含深情的哭戲,他總能切換自如且將更為真實的情感傾注其中,從而引發觀眾共鳴。
《後背》能與國際大導演賈樟柯合作,是肖戰的一份幸運,相信經過這部影片背後的打磨,他將再次突破自我,呈現一個更有故事感的角色。
Ⅲ 勵志微電影《山那邊》介紹
勵志微電影《山那邊》介紹
每年的12月6日,是歐洲傳統的「聖·尼古拉斯日」(St. Nikolas day)。傳說每年的這一天,尼古拉斯都會給孩子們帶來糖果和小禮物。在2014年的這一天,中國首所免費大學——北京華夏管理學院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禮物——中國首所免費大學-北京華夏管理學院創始人姜嵐昕老師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山那邊》在京舉行首映式,這部影片被稱為中國首部紀錄式勵志微電影。
作為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農後代」,現在的姜嵐昕已經成為青年人心中勇於奮斗和承擔責任與使命的典範,而這部影片,則是獻給那些有大愛之心熱心公益人士的一劑強心針,是獻給天下老師、父母、孩子寶貴的精神勵志食糧。
電影放映前,北京華夏管理學院的學生獻上了自編自演的舞蹈《謝謝你》,以此來表達對觀眾和一直鼎力支持免費大學教育事業的愛心人士的由衷感謝。姜嵐昕老師認為:「人生最偉大的不是輝煌的成果,而是開始了別人認為不可能的草創」影片由此拉開序幕。隨著情節的跌宕起伏,現場觀眾隨之感嘆、感動,甚至有的泣不成聲。貧苦的生活、至愛的親情、淳樸的民風、堅強的鬥志,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著同樣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的人們。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姜嵐昕老師更樂於放下區別心,以拔別人的苦為去己苦,以予別人樂為己樂。這三年來,姜嵐昕老師對於不能享受高等教育的貧困學子一直抱有特別的關注,並以極強的使命感和大愛精神推動了免費大學這一公益慈善事業的成立和運轉。電影中,一個真實的鏡頭感人至深。2011年11月11日,姜嵐昕在「百家企業聯盟發起免費大學行動」現場深情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深山,能夠和城市的孩子一樣同處一片教育的藍天;夢想有一天少數民族孩子走進校園同鑄民族情誼;夢想有一天農民工後代的孩子同享免費的教育。請所有的世人見證:我要投入一生的心血、傾注一生的智慧、整合一生的資源、貢獻一生的財富將免費大學的事業進行下去,我將用我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
首映禮最後,姜嵐昕老師無比虔誠地感謝在座的觀眾和每一位在他的人生歷程中給予幫助、鼓勵和支持的`人們,並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說:「人的一生中最原始的力量是『感恩』的力量,因為感恩,我們找到了奮斗的動力,找到了奮斗的基因,找到了奮斗的源泉;而人生中更偉大的力量是『相信』,就如同我當初決定辦免費大學,我追隨了自己的內心,追隨自己的直覺,我越來越堅定,免費大學這份事業也許幾十年之後才會有所建樹,但是我相信,所以我會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最後,而且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傳承下去。」
現場觀眾紛紛表示看完這部微電影對姜嵐昕老師和免費大學又有了新的感受:「姜嵐昕院長雖然出生貧寒,但是他並沒有妥協,而是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他用自己一生的力量奉獻教育事業,這種大愛天下的善心讓人敬佩:希望姜院長的事業能長長久久,能一直把『免費』放在『大學』的前面。這份任重道遠的責任,不僅需要姜院長用自己的力量支持,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奉獻自己的力量,讓這個充滿大愛的事業能永遠持續下去。」
據了解,北京華夏管理學院於2009年被姜嵐昕代表的世華智業投資集團收購,並於2011年11月11日起宣布實行免費辦學。學院嚴格按照「三特公益計劃」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優選,只有具備「特優、特長、特困」條件的學生通過學院組織的優選考核正式錄取後,就能享受免費教育。
;Ⅳ 急求微電影《回家過年清單》的影評
張元的名字知道很久了,但他的電影從來沒看過,因為他一直在拍的都是「地下電影」,我在的這個城市裡,能看到這樣的電影的機會並不多。昨天,終於第一次看了他的電影,而且是有幸在央視看的,《過年回家》,也算是轉到地上的標志吧。
就我所看到的有限的國產影片來說,《過年回家》的確不俗,一開始就非常從容簡潔,沒有多餘的鏡頭,灰暗的色調,封閉的構圖,分隔的畫框,節制的鏡頭運動和適度的距離,將一個七十年代普通的工人家庭託了出來,就像那個時代我身邊的每個家庭一樣。特殊家庭環境所塑造的富於心計的乖張女孩,也是那樣熟悉。我一下子就感到了張元鏡頭的力量,他的簡練、直接。這是我喜歡的風格。在接下來監獄的部分中,他直接表現的雖然不多,但那種紀錄片風格的敘述,仍然是可以讓人領略到一些個中氣氛的。比如一牆之隔,一邊是城市的公車站,一邊是女囚們排隊上操,整齊地喊著「認罪伏法,重新做人」。直到陶蘭被獎勵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我的觀影過程一直充滿了期待,我想,我或許會看到一個與世隔絕十七年的囚徒跨出這道高牆後,將怎樣期待,怎樣彷徨,怎樣接續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或者怎樣心碎,怎樣徹底地絕望。
可是自打陶蘭的腳落在了十七年不曾踩過的地上,特別是當那個漂亮的女警察出現,主動提出送她回家後,後面的故事忽然全都變味了。這個一臉稚氣和正氣的漂亮女警察還有一顆更善良的心,她的善意關懷、先人後己和在大街上「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一番說教,讓我以為這會是一部關於愛心和奉獻的電影。應該說,張元的鏡頭仍然很有表現力,余華設計的細節也是非常的感人甚至煽情,但正因為這樣的力量和感情,我的觀看才變得越來越難受:他們為什麼就不能看到陶蘭的痛處呢?上公共車時,陶蘭竟然因為不敢擠人而始終上不了車,下車後站在馬路中央,身前身後是飛馳的車流,背景是時髦內衣的巨幅廣告牌,陶蘭的無助和失措,讓我多麼心焦和難過,不自禁地擔心著她將在新的家裡、新的世界如何自處、如何生活。可是這些鏡頭很快便被煽情的小伎倆代替了:女警察給媽媽打電話,要把年夜無私地奉獻給一個找家的犯人(是「學員」而非「犯人」);在小吃攤上,女警察說她也有父母、妹妹,她和父親的感情也有不諧,這和陶蘭多麼相像呀,可是她的敘述讓我們和陶蘭知道,親情原本是多麼溫暖感人;還有那個開三輪車給丈母娘送年貨的好心小伙,他本不為丈母娘所容的婚姻已慢慢地被認可、接納了。這樣,當終於回到了陶蘭的家,雖然氣氛異常壓抑,幾個演員內斂而有張力的出色表演會搞得我鼻子不由得有些發酸,但我知道,這必將是個關於親情、愛和寬恕的電影了,陶蘭一定會找到家的,用不著我瞎操心,只要和電視機前的人一起等著被煽就行了。
但我這顆固執的木頭腦袋仍禁不住要問自己:在我的周圍,這個人們看到的冷漠多於愛情的世界上,這樣的愛、奉獻、寬恕真的就那麼容易嗎?因為張元告訴我們的並不是有血緣關系的父女間的小芥蒂,並不是平常日子的女警察的一段輕松家訪。在我的生活中,故事會這么簡單?陶蘭真的能回家嗎?她真能接續上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嗎?我忘不了馬路中央陶蘭張惶的臉。我寧願相信陶蘭並沒有回家,她不過回的是張元的家;甚至我還希望,那也不是張元真正要回的,那不是他的本意,只不過是他的妥協——可是有一富典型藝術家相的張元應該知道,藝術決不是妥協的產物,妥協是政客的游戲,而如果要討好的話,那他真的就淪為可憐的戲子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看完電影,郁悶睡去,一夜無話,城市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早晨在雪中去上班,看見鐵路售票廳里熙熙攘攘,擠滿了等著買票的人,又到回家過年的時候了。有家可回真是一種幸福。我知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和我一樣,其實並沒有這種欣喜,僅僅離家數年,物異人非,家鄉早已只是記憶中的家鄉了。而在這個落腳的城市,卻始終得不到他者和自己的認同,直把他鄉作故鄉,末了,到底是一個無根的漂泊者。年關的時候,只是遠望著城市的煙火,獨對自己的寂寞。
希望採納!謝謝
Ⅳ 2013年父親節:關於父愛的經典微電影《父親和我》介紹個
《父親和我》微電影,故事發展從80年代末跨越至今,從兒子小時候到長大成人,父親埋藏的秘密與父愛的無私奉獻長達二十幾年。影片展現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樸素艱苦的時代背景,父親與兒子如何相依為命,再到現在兒子成功後對父親感恩的感人故事。中國知名影視明星周浩東飾演的父親,精彩地演繹了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形象,將父親無私堅韌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是2013年父親節特別打造的微電影,值得一看!
Ⅵ 《我和我的後背》上線,這部微電影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肖戰有一個微電影即將上線,這也是肖戰作為代言品牌方發起的,這個微電影叫做《我和我的後背》,校長和導演合作了一部微電影,這部微電影的名字叫做《後背》,所以還是非常期待肖戰的演出。同時這部微電影還有實力派的演員趙文卓也會參演,雖然這個微電影的劇情還沒有透露,但是這個微電影它的發布時間已經公布了,會在10號進行全網公映,所以引起了很多肖戰的粉絲的關注,而我也特別期待肖戰的精彩的表現。
而這雖然是京東電器宣傳的微電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一些在我們身後默默付出的人,他們是英雄。
Ⅶ 一部軍人微電影
這個??
青春不留白
由長汀消防大隊邀請福建師范大學大二學生趙睿,耗時7天共同拍攝完成的,以此致敬將青春奉獻給消防事業的全體消防官兵。片中演員均為福建師范大學在校學生及長汀消防官兵。
這部長達41分鍾的微電影講述的是大二男生杜焱為圓軍營夢應征入伍,在龍岩長汀消防大隊當了一名消防兵。女友小陌則留校學習等他歸來。一次次的救援讓杜焱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決定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將青春奉獻給消防事業,從而與小陌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Ⅷ 關於父愛的微電影
你說是應該是潘婷洗發水的那個小提琴曲的微電影吧。。。。那個小女孩貌似是聾啞人吧,很不錯的微電影,你一搜索就能出來了。。。那首曲子很好聽
Ⅸ 兒童公益勵志微電影:金色蒲公英
《金色蒲公英》講述了宿州市供電公司通過建立全省首個“光明驛站”幫助留守兒童的故事。故事從本公司一位失戀女職工文郁巧遇可憐的留守兒童英子開始,她通過了解英子的家庭情況,下定決心要幫助英子,並號召同事和朋友為英子尋找因精神病而走失的母親。文郁作為當代的青年人,用自己那份真誠、熱情、善良的愛心感染了公司所有的人。在一群年青人的倡導下,宿州供電公司率先成立了幫助留守兒童的公益組織——光明驛站。從此,公司的職工積極參與到幫助留守兒童的志願者活動中來,他們聯系的那所偏僻的邱寨小學中,百分之六十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看到那些渴望被關愛的孩子們,供電公司的職工用無私的大愛溫暖了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幼小心靈。他們不僅經常看望他們,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而且還為他們送去了能和父母常聯系的電腦,當孩子通過視頻與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對話的那一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內心涌動的絕不僅僅只是感動,更多的是留守兒童內心那種需要家庭關愛、社會關注、學校關心的迫切!影片最後,邱寨小學的留守兒童在大家的幫助下幸福地成長,文郁也收獲了真正的愛情。影片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播撒愛和希望力量的青春畫卷!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而今,留守兒童帶來的社會問題是愈來愈多。他們需要被大家去關注、理解和愛護。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正確對待這些留守兒童呢?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我們欣喜:有政府的“留守兒童之家”,有社會的公益組織,有無私奉獻的志願者……諸多弘揚正能量的愛心人士,讓我們看到了這些留守兒童並不孤單,因為有像“光明驛站”里這樣一群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年青人手拉手、心貼心的幫助!
《金色的蒲公英》帶給我們的是永遠的溫暖與向上。最美麗的“金色蒲公英”代表的是人生向社會播撒無私奉獻的燦爛時刻!青春並不短暫,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如果每個青年人都能用自己的一份愛心、一份責任、一份真誠、一份執著去描繪人生,在人生的旅程中,用大愛去詮釋青春的意義,那麼,每個人的青春該是多麼的美麗、多彩!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相信這群有著“金色蒲公英”夢想的年青人定會譜寫出動人的青春篇章!
Ⅹ 中國國際微電影大賽決賽作品是什麼
新華網南京12月17日專電(楊紹功)16日晚,首屆「金微獎·中國國際微電影節」頒獎典禮在江蘇南京舉行,現場揭曉13個獎項。
「筷子兄弟」創作的《父親》因展現了平凡而偉大的父愛,斬獲首屆「金微獎」最佳微電影獎。標志著王學兵向導演轉型的微電影《堅定的錫兵》,因表現方式的創新獲得了最佳創意獎。受到眾多大陸年輕觀眾歡迎的台灣演員汪東城主演的微電影《看·見》榮獲最佳勵志題材獎。展現義務支教教師奉獻精神的微電影《希望樹》獲得最佳公益題材獎。
首屆「金微獎」最令現場觀眾意外的是最佳女演員獎的空缺。雖有3部影片的3位女主角入圍提名,但是評委最終選擇了以空缺來鼓勵女演員們更好的表現。香港演員譚耀文憑借在微電影《Mr.Right》中的精彩演繹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此次「金微獎」頒獎典禮還加入了特別頒獎環節「2012華語影視動作、特技星光盛典」,以嘉獎為華語動作、特技電影作出貢獻的電影人。香港演員惠英紅憑借豐富的動作電影經歷獲得了華語影視動作特技傑出表演獎。
據了解,金微獎·中國國際微電影節是目前國內規格較高、體系較完整的高端微電影節,該電影節從今年起正式落戶江蘇南京,每年舉辦一屆,旨在推動中國微電影在新媒體平台上的應用與傳播,打造國際第一大微電影交流、展示、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