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唐詩微電影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詩微電影賦得古原草送別

發布時間: 2022-11-29 04:54:48

1.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是

唐代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為: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話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彌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

(1)唐詩微電影賦得古原草送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思想主題:

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 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白居易【唐代】,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注釋: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一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佔,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

作者開非為與古原而與古原,向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吞回,萬早千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麼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麼富於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結尾意味深長。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片,意境極渾成。

3.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的意思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首詩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也可以看作是生命的頌歌。

4. 賦得古園草送別古詩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唐詩三百首,小學古詩,送別,離別,詠物,寫草,早教,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相關翻譯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翻譯
翻譯: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折疊∧
相關賞析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朴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緻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麼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台」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麼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麼富於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麼意味深長的結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5. 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全文的意思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題材:五言律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求嚴格,一般限為五言排律,六韻或八韻。白居易此詩以"古原草送別"為題,故詩須扣住"古原"、"草"、"送別"等題意。
注釋:
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南朝梁元帝《賦得蘭澤多芳草》詩是現存較早的"賦得體"詩。而"賦得體"之大興是在唐代,以後歷代沿用。試帖詩比一般的賦得體要。
2.離離:青草繁茂的樣子。
3.遠芳:廣遠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5.王孫:公子王孫。此指所送之人。
6.萋萋:青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准,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於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6. 賦得古原草送別 這首詩的意思

1、意思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作者:唐 白居易

(6)唐詩微電影賦得古原草送別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二、賞析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草》選取的是該詩前四小句。

7.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原送別》是什麼意思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

1. 離離:繁盛的樣子。

2. 原:原野。

3. 榮:繁盛。

4. 遠芳侵古道:伸向遠方的一片野草,侵佔了古老的道路。遠芳:牽連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綠色連接著荒城。

6.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兩句借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孫:貴族。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樣子。

[簡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生生不已的規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歷的處所。最後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在「賦得體」中堪稱絕唱。

據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十六歲時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當翻開詩卷,讀到這首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時,不禁連聲贊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詩藝術造詣之高。

8.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原文及賞賞析

【作品簡介】

《草》(又名《賦得古原草送別》)由白居易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又名《 賦得古原草送別 》)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註解】

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唐以後成為科舉試士詩的一體。

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草木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年 。

枯:枯萎。

榮:茂盛。

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王孫:貴族,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茂盛的樣子。這兩句借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析】: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作法起源於「應制詩」,後來廣泛用於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准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又送」兩句詩意,本自《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此詩直觀是對自然演變的描寫,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進步的東西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傳說自居易十六歲時由江南到長安(即今天的西安)考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謁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看看他的姓名,開玩笑說:「長安米價正貴,在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閱白居易的詩,讀到這首《古原草》,不由得贊嘆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從此名聲大振(見張固《幽閑鼓吹》)。

唐人的詠物詩,往往僅在最後一句才能見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詩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對用隱喻的辦法。《古原草》這首詩題目標有「送別」二字,很顯然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篇。而通篇幾乎都在寫草,實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顯示友人之間依依惜別時的綿綿情誼。情深意切,所喻尤為巧妙,不愧為、白居易的成名作。

起句實賦草字,在一望無際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歲歲,一年年,枯榮交替,不知經歷了多少春夏秋冬。這兩句平平淡淡地如實寫來,看似無奇,實則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榮與枯敗的自然規律。而作者以「離離」二字冠於句首,則給我們造成一種春草繁茂的印象。《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離離」是用來描寫一種果實累累,枝繁葉茂的狀態。所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二句的重點在「榮」,而不在「枯」。這就為下面的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了鋪墊。據說此二句尤為顧況所賞識,原因在於它不僅展示了草木的頑強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觀規律,同時也象徵人在逆境中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極言春草的茂盛、原野的闊遠及春日的和煦。「古道」、「荒城」緊扣題中「古原」,用人事的代謝與自然界的光景常新作對照,以「侵」、「接」二字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傳神寫照,可謂善於體物.末句鹵草關合人事,遠送王孫。王孫借指作者韻朋友。用春草之繁茂借喻別離之情的傳統,由來已久。《楚辭·招隱士》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白居易則極盡描繪春草繁盛之能事,而結句用,「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將抽象的友人間依依惜別之情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語語如在目前,魂銷黷黯,不勝其苦。當初受到顧況的如此贊賞,也就不奇怪了。 原載:《白居易詩歌賞析》

【講解】

詩題一作《草》。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是古人學習作詩,或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詩題前一般冠以「賦得」,類似詠物詩的「詠」。

這首詩是白居易第一次赴長安應考的習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白居易一到長安,就帶著詩作去拜謁顧況,以求賞識。顧況是當時享有盛名的詩人,宰相李泌的摯友,當時任著作郎,掌撰碑誌、祝文、祭文。拜訪他的人極多,能得到他贊譽的卻很少。起初,顧況對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很不以為然,見他姓名中有「居易」二字,便調侃說:「長安米貴,居住不易呀!」 但等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前兩聯時,不禁大為贊賞,隨即改口說:「有才如此,居亦容易!」這是一則廣為流傳的逸話,未必鑿然屬實,但此詩在當時即為人們傳誦,則可以想見。

句解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古原上的草啊,一叢接著一叢,一年有一度枯萎也有一度繁榮。開篇破題面「古原草」三字。「離離」,茂密繁盛的樣子,這里形容草遍地都是。「一歲一枯榮」,道出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不已的生長規律。作者不說「榮枯」,而說「枯榮」,強調了草的強大的生命力。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野火燎原,枯草成灰,卻怎麼也燒不盡;春風吹拂,小草復生,大地又是一片綠色。清代田雯《古歡堂集》卷十八說:「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復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豈出自劉歟?白樂天詠原上草送客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之意,分為兩句,風致亦自不減。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 白詩此聯一寫枯,一寫榮,語意簡潔流暢,對仗自然巧妙,蘊含著發人深省的哲理,所以成為了卓絕千古、過目難忘的名句。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這首詩的接受史證明:這一看法的是沒有眼光的。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春風習習,蔓延的芳草,掩沒了通向遠方的古道;晴日照耀,翠色一片,連接著荒蕪的城池。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的對,妙在精工。「古道」、「荒城」緊扣題面「古原」,與命題作詩要求極恰切。這兩個詞蘊含著時間與空間的概念,有靜止、凝重的氣氛;「遠芳」、「睛翠」與之形成對照,生存競爭力之強由此可見。一個「侵」字,一個「接」字,以鋪敘的手法,進一步渲染了春草的無限生機。

充滿詩情畫意的、富有生命力的春草,與「古道」、「荒城」結合起來,不僅意境別致,而且為尾聯的送別提供了環境。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又要送你遠去,繁盛的青草彷彿也充滿了離情別意。尾聯關合全篇,結清題意,點出送別之意。「王孫」,公子王孫,此指所送之人。「萋萋」,指青草繁盛紛亂的樣子。《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遊子。這里變其意而用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平添送別的愁情。

評解

這是一曲野草頌,更是一麴生命頌。「草」,作為中心詞,構成全詩意境的主體意象。全詩借景寫情,蘊含深刻,刻畫形象生動,用語自然流暢,意境渾然完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一定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情,語語有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在「賦得體」中,為千古絕唱。按「賦得體」的標准,此詩的結構也堪稱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佳處,遠不止於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即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有人說此詩別有寓意,是喻小人去之不盡,或者是喻世道治亂循環等。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附會。這首詩正如清代屈復編選的《唐詩成法》所雲:「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陳才智)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於「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五、六年。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系於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中英對照翻譯】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GRASSES

Bai Juyi

Boundless grasses over the plain

Come and go with every season;

Wildfire never quite consumes them --

They are tall once more in the spring wind.

Sweet they press on the old high- road

And reach the crumbling city-gate....

O Prince of Friends, you are gone again....

I hear them sighing after you.

9. 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賞析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准,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於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恆。然而永恆的生命並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徵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徵,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後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

前人於此詩好評甚多。《古歡堂集雜著》: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復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豈出自劉歟?……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唐詩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

但亦有說此詩別有寓意者。《唐詩三百首》:詩以喻小人也。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干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最易感人。《詩境淺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確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2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300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3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6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