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西安民俗文化微電影腳本

西安民俗文化微電影腳本

發布時間: 2022-11-03 01:37:17

㈠ 【五一去哪玩兒】最全的西安周邊民俗村介紹

五一小長假就要到了,還在為不知道去哪玩兒發愁嗎?

西安這么多好玩兒的地方,你,都去過嗎?

鍾樓?小寨?大雁塔?大唐芙蓉園?回民街?

No!No!No!

西安好玩兒的好吃的絕不僅限於此~

跟著Miracle一起領略一下西安周邊的民俗村吧,體驗地地道道的老陝風情。

提起民俗村,袁家村絕對最值得一提,也是西安人最津津樂道和欣而趨之的。

袁家村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腹地的禮泉縣,因其以關中民俗和農家樂為主,被人稱為「陝西麗江」。

曾榮獲"中國十大美麗鄉村"榮譽稱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村莊兩邊都是頗具關中風味的仿明清式建築,街上店鋪林立,作坊鱗次櫛比。

景區主要分為兩個區,一邊是關中民俗區,另一邊則是農家樂。

這里是吃貨的天堂,一路走一路吃,從東府吃到西府,從陝北吃到陝南, 稃子、乾縣鍋盔、箸頭面,白吉餅,泡泡油糕、金線油塔,西安涼皮,酸辣粉 等關中特色小吃絕對讓人慾罷不能。

袁家村的 老酸奶 也是姐姐每次去玩兒回來必定要帶給我的。

在陝西禮泉縣袁家村周邊,你還可以去的景區包括: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者——唐昭陵,和關中第一大峽谷——涇河大峽谷。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據說馬嵬驛就是當年玄宗與楊貴妃訣別之地,曾經見證了他們凄婉的愛情悲劇。

如今的馬嵬驛,不見君王,不見貴妃,卻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民俗景觀。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位於陝西咸陽興平馬嵬辦事處李家坡村。

馬嵬驛的建造獨特,溝溝峁峁,盡其所用,無需刻意的雕琢,一切自然天成。

這里有特色的茶樓、戲樓、農具展示館、城門樓觀景台、醋坊、酒坊和油坊。

醪糟大家肯定都吃過,可不是所有人都見過醪糟的釀制過程的。

在這里,你們不僅可以吃到正宗的醪糟蛋花湯,還可以親眼目睹江米變成醪糟的全過程。

傳聞醪糟也是當年貴妃的最愛哦^_^

你的好奇心有沒有和我一樣,正在不斷膨脹啊,哈哈~

鹵水豆腐、德鑫麻花、老油糧、民間豆腐湯、窯洞掛面、關中黑豬肉系列 等等,上百種傳統小吃匯聚在一起,堪稱囊括陝西傳統小吃的「滿漢全席」 。

對美食有著不懈追求的你,還在等什麼,快和小夥伴們約起來吧~~~~~

周至沙河濕地公園位於南依秦嶺,北瀕渭水的周至縣,是在原沙河基礎上改造的水景街,是一個集市民休閑、親水體驗、兒童娛樂、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類主題公園。

也是國內首家立體水景、互動式濱河生態主題公園。公園內的水街依託自然河流,有198處自然水景,202處人工水景、71處陸地水景、29處空中水景等總共500處水景點。

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水景元素最豐富的水街,因此成為西安周邊最具魅力的旅遊、文化和娛樂的地方。

也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最具生態特色、最具時尚魅力的生態水景旅遊地。

「洋槐林里看雲海、移民新村觀民俗、女媧湖邊來休閑、窯洞土炕拉話話、商業街里品美食」,這就是陝西省藍田縣洩湖鎮簸箕掌村旅遊景區的最大亮點。

簸箕掌村是繼禮泉袁家村、興平馬嵬驛、周至水街之後又一民俗文化村。集文化旅遊、民俗文化展示、休閑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是遠離喧囂都市、回歸自然,品味悠閑的好去處。

商業街展現藍田風俗、體驗藍田風情為定位,全方位展示藍田老村魅力。

那裡的 老豆腐、臭豆腐、菠菜面、麻花 備受遊客們青睞。

各位「吃貨」朋友還可以親身感受到這里的特色—— 藍田蕎面餄餎 。

岐山縣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是周文化的誕生之地。

而位於岐山縣城西北周公廟的西岐民俗村集中了周文化孕育的岐山民俗和地方飲食文化。

村內的農家院依次排列開來, 岐山臊子面、岐山烙麵皮、鍋盔 等地方美食味道純正、讓人垂涎三尺。

還有農具展示館帶你領略農村的田園生活,感受西岐的風土人情。

西岐民俗村文化積淀深厚,民俗風情濃郁,田園風光優美,名優小吃譽滿中華,被譽為「陝西民俗第一村」。

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因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部將李文忠第六營在此「屯兵」而得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六營民俗村深刻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

這座兩千餘人村子以製作千姿百態、造型逼真、色彩鮮艷的鳳翔泥塑而聞名全國。

其製作出的泥塑是至今西府保留最古老、最原始、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製品之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遠銷到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更成為贈予外國領導人的珍貴禮物。

黨家村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北方向,距城區九公里,西距108國道1.5公里,東距黃河3.5公里。

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餘人,建村距今約670年歷史。

黨族始祖黨恕軒由本省原朝邑縣逃荒播遷至此定居。

恕軒娶鄰村樊氏女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肅河洲「屯田」未歸外,長子君顯為長門,次子君仁為二門,三子君義為三門。他們都人丁興旺,綿延至今,已傳25世。

元末明初,賈族始祖賈伯通由山西洪洞遷居韓城,先棲居縣城、賈村等處。       其第五世賈連娶黨姓女,生子賈璋。

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賈璋以甥舅之親定居黨家村,興家立業,他們仍奉伯通為始祖,也子孫繁衍至今,已傳24世。

從「輩分」說,賈姓第六世相當黨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稱,直到現在保持不亂。

陳爐古鎮位於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交界處,是陝西省銅川市的一個鄉土小鎮,因「陶爐陳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

陳爐是宋元以後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舊址,它是陝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窯場,被譽為「東方古陶瓷生產活化石」。

陳爐古鎮里遍布古窯場的遺跡,隨處可見燒制好的陶器和瓷片路,整個古鎮充滿了陶瓷的色彩,一片五彩斑斕,艷麗炫目。

吸引著廣大學者、專家、藝術愛好者和遊客前來參觀,造就了一個陶瓷文化深厚的藝術之地。

最後要介紹給大家的是位於西安市中山門(小東門)內的永興坊 。

如果你實在懶得去那些遠一點的民俗村,還想要品嘗到地道的陝西特色小吃,那麼永興坊一定是堪比回民街的不二之選。

永興坊原地為唐朝魏徵府邸舊址,是西安市為了繼續完善順城巷歷史風貌,充分彰顯古城歷史底蘊,擴大西安知名度和影響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為古城再添了一個「坊」式的精品項目。

主要以關中牌坊和具有民間傳統的建築群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長安城的街坊式形態和歷史生活氣息,以及傳統民俗生活空間。

該美食街區有關中、西府、東府、陝北、陝南等美食匯集一體,分關中樓、陝北、陝南樓、民俗文化體驗區、文化牆等近二十個區位。

永興坊也是我最喜歡的美食街,好吃的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由外及里, 岐山臊子面,潼關肉夾饃,金線油塔,麻花,小土豆,洋芋糍粑,子長煎餅,寶雞擀麵皮,秦鎮米皮,石子饃,甑糕,biangbiang面,彬縣御面,羊肉泡饃 ,好了,這些只是我喜歡吃的和能記住名字的。其它的你們不妨親自去看看,品嘗品嘗。

此外,還有一些手工作坊,有現做辣椒面的,有做小磨香油的,還有陝西特色的手工藝術製品——皮影等。

西安周邊的民俗村基本上都在這篇文章里了,有時間約上親朋帶上好友一起去吧,沒時間的收藏了有機會一定要去啊!!!!

㈡ 西安的風俗特色有哪些

1、吃五豆。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2)西安民俗文化微電影腳本擴展閱讀:

西安歷史文化特色:

1、方言:

關中話,即西安方言為代表的的中原官話之一陝西話,雖然深受普通話影響,但還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詞用法。

2、戲劇: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於戶縣鍾馗故里的儺舞跳鍾馗,是中國戲曲舞蹈的活化石,儺是中醫的鼻祖。

3、繪畫:

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鍾馗故里鍾馗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㈢ 西安文化

誰說歷史不會再次光顧曾經輝煌過的城市?西安,這座以漢唐雄風聞名於世的千年古都,通過建立最切合自己的城市發展坐標系,找到了一條獨一無二的攀升之路,正在神奇地重拾輝煌。
人文西安:讓文化唱響世界

———古都西安的戰略定位

中國的根在西安。

正因為如此,柯林頓來華首站會選擇西安,連戰、宋楚瑜的尋根之旅要落腳西安。西安成為眾多國家政要的必訪之地。也是眾多中外遊客慕名而來的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城市。

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長河中,周、秦、漢、唐等13個封建王朝在西安建都,時間長達1100多年。西安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國際性大都市和燦爛輝煌的東方文化的集大成者。雖然「西安這座城市,不做帝都已久,但一磚一瓦,都是皇城記憶,一坊一塔,盡皆帝都氣象」。

然而,是根,就讓人想到深埋地下,可謂「西安無處不遺址」。它不如繁茂的枝葉、鮮艷的花朵、金燦燦的果實那麼惹人注目。地下的盤根錯節,也讓建設變得不易。

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西安經過踟躕,終於選擇了「堅守」,一種智慧的堅守———「把西安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城市」。科學的發展觀基於對歷史文化的深度理解與重新定位,歷史文化這個曾經的包袱就如點石成金,成為改變城市的巨大動力,使西安成為2006年國內外矚目的焦點。

2006年3月底,漢陽陵地下博物館甫一亮相,就使世人為西安震驚。不僅僅是因為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文物,更因為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和先進的文物保護理念。這座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遺址博物館,在國內首次採用了特殊玻璃全封閉的保護與展示手段,為遺址創造了一個盡可能接近發掘前的原始環境;而遊客則在展品和遺址沒有絲毫移動的原本狀態下「零距離」地欣賞這座巨大的文物寶庫,最先進的影視成像技術還可以讓人們感受當年的歷史事件。原來文物保護與展示還可以這樣做,人們贊嘆道。

2006年10月下旬,「人文奧運、盛典西安」在大明宮遺址上舉行,古老與現代,宮殿與廢墟,穿過時光的隧道,恍如昨天。大明宮遺址、西安、奧運,三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互相借勢。對於西安來說,奧運的影響力將西安獨特的文化魅力推向了一個高潮。

2006年6月初,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發起的首屆絲綢之路投資論壇在西安召開,300多名中外政要、專家和嘉賓與會,規模與規格都令主辦方始料未及。兩千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架起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橋梁,昔日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如今在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經貿文化發展的進程中,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為吸引投資的熱點。

論壇上,全國唯一在原址上重建的大型商業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大唐西市精彩亮相。這個將在絲路原點建設、重現唐時絲路商貿盛況的項目引起了與會中亞國家的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兩國政府部門及商會親臨現場考察,並當即與大唐西市簽訂了合作意向。

2006年底,作為絲路投資論壇的又一個具體成果,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絲綢之路文化研究中心在西安正式成立,眾多專家參加的絲路文化西安國際研討會,再度明確了西安在絲綢之路上不可動搖的起點地位。「隋唐絲綢之路的起始點就在唐長安西市」與會專家的論斷鏗鏘有力……

這些文化事件的成功,也讓西安更加認識到,一個城市的復興必須緊緊抓住它最具特色的一點。對於西安來說,那就是歷史文化。因為在中國的眾多城市中,只有西安是與羅馬、開羅、雅典並稱的世界四大古都,只有西安擁有中華文明深深的根基,它是最有條件、最有資格成為一個用文化與歷史來定位的城市。這些成功的文化事件,使西安的影響力、號召力越來越大,所獲取的「注意力」也越來越多,這些都將成為這座城市的「無形資產」,勢必在今後結出碩果。

大唐西市:文化改變生活

———人文西安的生動寫照

當然,西安不會滿足於讓自己止步於一個古老城市的羈絆,成為過去時代輝煌的印記。怎樣才能讓歷史從深埋的黃土之下走進人們的生活,復活漢唐時代的精神、傳承歷史文化之精髓?怎樣才能利用深厚的文化積淀,協調好歷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發展文化產業?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城市發展路徑,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獨特範本?是西安的決策者們必須思考的首當其沖的問題。

在剛剛召開的黨代會上,西安再度明確了自己的戰略選擇,那就是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這也是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城市的重要內容和強力支撐。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的利用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它的造勢功能上,而是更充分地向產業轉化,成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今後五年,西安將建設一批集商貿旅遊會展功能為一體的旅遊、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大項目,形成與現代都市生活緊密銜接、與世界歷史文化名城配套相符的服務經濟體系。

大唐西市項目,正是西安的決策者們對城市復興的一次偉大嘗試。

西市是隋唐絲綢之路的起始點。史載,唐時的西市佔地1600畝,建築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匯聚了酒肆、衣行、葯店、古器、珠寶、鐵鋪、法燭、聲色藝伎等220行,商鋪上萬家,商業貿易西至羅馬,東到高麗(今韓國和朝鮮)。唐長安西市作為中國民族商業和世界各國商業相融合而生成的現代商貿形式的雛形,即使在今天,它也稱得上是佔地面積最大、建築面積最大、業態最發達、輻射面最廣的世界Shopping-mall的鼻祖。

千餘年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獨特的商業淵源,使大唐西市項目即使在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西安,也可以自豪地說,自己擁有的是具有唯一性的稀缺資源。它是西安乃至全國唯一在原址上重建的大型商業旅遊文化產業的項目,是西安乃至全國唯一全面反映盛唐九宮格局商業文化的項目,是西安乃至全國唯一可以用絲路起點命名的項目。

正是這些獨一無二的資源,使建設者們有信心利用國際化的視野、開放性的思維,讓歷史真正走進生活,把歷史的文化內涵和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西安形成一個直接拉動經濟增長的獨特的商業旅遊文化產業精品。

一方面,大唐西市充分利用絲路起點的特殊地位和巨大的號召力,積極參與各項與絲路有關的活動:通過贊助絲綢之路投資論壇推介自己也宣傳西安;與政府部門一道組織專家學者和策劃推廣人員幾度絲路尋蹤,東到日本,西到羅馬、雅典、開羅、伊斯坦布爾,召開國際研討會,與國外旅遊部門和商家洽談未來合作,宣傳西安,推介西市,吸引原絲路國家來大唐西市進行商業貿易,吸引外國朋友旅遊、參觀、購物、激發他們了解西安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大唐西市的決策和建設者們多次往返絲路沿線國家,積極倡導在大唐西市設立絲綢之路交易會永久場館,得到各國商會的積極響應。巴基斯坦貴賓關注西市尋求商機,土耳其演藝公司即將來洽談合作建設民俗館……

另一方面,大唐西市項目充分地發揮原真性遺址的魅力。他們不惜損失商業開發的面積和利益,花費大量心血建造大唐西市的遺跡保護展示廳和博物館,使之成為「西安客廳」。因為正是這些遺跡對項目的文化內涵和品位有大幅提升,成就了西市獨一無二的特質,也成為西市最具號召力的資源。那些依然留存西市的「東北十字街」的遺跡,由西北唯一有國家一級資質的西安文物保護中心精心保護,並將採用漢陽陵式的現代化手段加以展示。人們站在絲綢之路起點上,能夠看到隋唐時代商業繁盛的大街和橋涵;能夠感受到從未體驗過的唐代市井生活和商業氛圍;原真性地還原歷史、零距離地體驗歷史,讓人們在旅遊、購物的同時,體會盛唐豐富的、開放的文化內涵。

而最為獨特的是,大唐西市將通過弘揚大唐商業文化精髓,打造具有獨特競爭力的商業旅遊文化產業項目。

以絲綢之路為品牌的絲路風情一條街,不僅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絲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建築,買到當地客商經營的土特產品,更能夠度步穿梭於「絲綢之路」,領略時空流轉,體味異國風情……這里定期舉辦「絲綢之路交易會」,作為民間發起的一個國際盛會,將促進西市盡快形成巨大的國際商貿市場,成為絲路各國展示經濟發展成果的窗口和國際名牌及特色商品集散的平台,增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和傳統友誼。憑借絲路起點和古都西安的號召力,大唐西市還將建設一個大規模、上檔次的西安國際古玩市場,以便「既有利於政府對古玩市場的監管,又能充分體現古城的特色。」通過規范經營和健康快速的發展,成為與西安歷史文化名城地位相符的全國古玩藝術品交易和拍賣中心。還有餐飲一條街、酒吧娛樂一條街、地下一層的shoppingmall、國際旅遊紀念品集散地,還有充滿絲路特色、異域風情的胡樂舞表演廳……

大唐西市各具特色的功能街區,不僅延續了盛唐西市豐富的商業業態,為中外遊客和市民提供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及服務,而且演繹了金市萬商雲集的盛況,展示了千年絲綢之路的風情,成為尋古淘寶、購物休閑的必游之地和投資、經營的聚財之源。

據統計,外國遊客在西安的平均逗留期為2.9天,每一天的消費額為180美元。而大唐西市這樣的國際化商旅文化產業項目,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豐富獨特的觀光購物娛樂項目,提升西安旅遊文化的內涵,延長中外遊客的逗留期,增加觀光購物的興趣和消費額,推動西安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往昔,唐長安西市被譽為「金市」,它是都城的聚寶盆和世界的物流中心,它佐證著大唐的繁榮和鼎盛。

今天,大唐西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生動實踐,是城市文化復興的一個亮點,它傳承著歷史文化,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凝結著民族的自豪感。

大明宮,千年基座上「盛典西安」的輝煌演藝,已成為北京奧運的序曲唱遍神州……

大唐西市,絲路起點上構築的「西安客廳」,則是西安人民獻給零八奧運的又一份厚禮……

大唐西市在崛起,你感受到它那文化之旅漸行漸近的堅實腳步了嗎?
Who says history will once again patronize the glory of the city » Xian, famous for glory this to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he capital,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ost suited to their own urban development coordinates, found a unique way up, is magically regain glory.
Humanities Xi'an: singing the world culture

--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ancient city of Xi'an

China's roots in Xi'an.

Because of this, Clinton will choose to China at the first stop of Xian, Lien Chan and James Soong's trip to Roots settled in Xi'an. Xi'an to become politicians in many countries will visit the place. Mu Ming also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s from the world-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brilliant Chinese nation, Zhou, Qin, Han, Tang and other 13 feudal dynasty in Xi'an Capital for up to 11 years. Xi'an is also the world's first population of over 1 millio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the brilliant oriental culture to the master. Although "the city of Xi'an, not Royal Park has been a long time, but a brick tile, are Imperial memory, a forum of a tower, Jinjie Royal Park weather."

However, the root, people thought buried deep underground, can be described as "ubiquitous site in Xi'an." It should lush foliage, bright flowers, Jincan Can the fruit so dramatic. The ground floor of intertwined, so that the building has become difficult.

History, 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Xian after Chi Chu, and finally select the "stick", a kind of wisdom of the stick - "the Xi'an into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rn international cit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pth of understanding and re-positioning, history and culture which was once a burden as Diandanchengjin, a change the city's tremendous driving force to Xi'an in 2006 to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By the end of March 2006, Han Yangling Museum parents, Anne and the ground floor appeared to shock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to Xi'an. Not only because those remarkable heritage, but also because the display of modern and advanced means of the concept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e world's best known as the site of the museum, the first time in the country-wide use of a special glass protection and closed the show means to create a sit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explore before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t sites in the exhibits and Do not have the slightest movement of the original state of "zero distance" to enjoy this great treasure trove of cultural relics, the most advanced video imaging technology also allows people to feel that the historic event. The origin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display can also do so, people praise Road.

In late October 2006, the "People's Olympics, Xi'an Festival" held in Daming Gong ruins, ancient and modern, and the palace ruins, through the tunnel of time, like yesterday. Daming Gong site, Xi'an, the Olympic Games, three cleverly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Jieshi. For Xi'an, the Olympics will be the influence of the Xi'an unique cultural charm to a climax.

Early June 2006, launc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and so the first Silk Road Investment Forum held in Xi'an, more than 300 Chinese and foreign dignitaries, experts and guests attending, size and specifications are to host surpris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in the ancient Silk Road served as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as a bridge, the old Silk Road from Chang'an, now in the areas along the Silk Road to promote trade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nce again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 To attract investment into the hot spots.

Forum, the only in-situ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commercial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ies in the project - the largest Tangxi brilliant appearance. The original point of the Silk Road will be in the building, when the Silk Road trade Tang reproce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ttending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enthusiastic response. Kyrgyzstan and Uzbekistan, the tw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rade associations in person to inspect and immediately with the Tangxi signed the cooperation intent.

The end of 2006, as the Silk Road Investment Forum, a further concrete results,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Committee on the Silk Roa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Xi'an, many exper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ilk Road culture of Xi'an, Xi'an in the clear again on the Silk Road The starting point of an unshakable status. "The starting point on the Silk Roa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Anxi city of Tang" The experts of the thesis sonorous strong……

The success of these cultural events, but also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Xi'an, a city must seize the rejuvenation of its most characteristic point. For Xi'an, that is, history and culture. Because of the many cities in China, Xi'an is only with Rome, Cairo, Athens said the four ancient capitals of the world, only in Xi'an has deep roo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t is the most qualified and most are eligible to become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use To target the city. The success of these cultural events, so that Xi'an's influence, more and more appeal, obtained by the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these will become the city's "intangible assets", it is bound to bear in the future Fruits.

Tangxi big city: cultural change in life

-- A vivid portrayal of humanity in Xi'an

Of course, Xian will not meet its own to stop in an ancient city in the yoke, as the imprint of the past era of glory. How can we let history from deep under the loess into people's lives, the revival of the spirit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era,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essence » How can we use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that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stries » How can we let our own path of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development as a unique model » Xi'an is the thinking of policy-makers must bear the brunt of the problem.

In the recently held the party congress, Xi'an again their clear strategic choice, that is, the humanities Xi'an, Xi'an dynamic, harmonious Xi'an, which is building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city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trong suppor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of using resources has not stop at its functions created, but more fully to the instrial transformation, becoming a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xt five years, Xi'an will build a number of tourism-trade exhibition features as one of tourism, cultural instries and modern services in large projects, with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urban life closely co-ordinated, and the worl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line with supporting the service economy.

Tangxi big city, Xi'an is the decision-makers in urban rejuvenation of a great try.

West City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ilk Roa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History set, when the Tang Dynasty City, an area of 1,600 acres of the West, the building area of more than 100 million square meters, brought together Jiusi, clothing line, a pharmacy, ancient, jewellery, Tiepu, France candle, Shengse Geisha, and other 220 firms, shops, 10000, Rome, business, trade west, east to Korea (South Korea and North Korea today). Tang long Anxi city as China's national business an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f business integ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mbryonic form of modern commerce, even today, it also be regarded as the largest area, building area of the largest, most developed Form, the most widely Fushe Mian Shopping-mall world of the originator.

More than 1,000 year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unique business sources, the Tangxi city projects even in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Xi'an, can also be proud to say that he has the unique nature of scarce resources. It is the only country in Xi'an and in-situ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commercial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ies, and Xi'an is China's only fully reflect the Tang Dynasty Jiugong pattern of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projects, and Xi'an is the only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ilk Road can be named Projects.

It is these unique resources to enable builders to have confidence in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open way of thinking, let history into the real life, the history of moder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hilosophy of lif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Xi'an to form a direct boost economic growth and unique busines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ies boutique.

On the one hand, the Tangxi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ilk Road city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special status and enormous appeal,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Investment Forum, sponsored by himself to promote publicity of Xi'an, an organization wit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planning to promote several officers Pursuit Silk Road, east to Japan, west to Rome, Athens, Cairo, Istanbul, the convening of 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he tourism sector and with foreign businessmen discuss future cooperation, publicity Xian, in the West to promote and attract The original Silk Road countries to the Tangxi city commercial trade, tourism to attract foreign friends, visits, shopping, inspir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Xi'an great interest. The city of Tangxi and builders of their decision-making on many occasions and from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active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ity in the Silk Road Trade Fair Tangxi permanent venues, receive a positive response from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 Pakistan concerned about the VIP seek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West, Turkey is about performing arts companies to discuss cooperation Folk Museum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ngxi City project full play to the site of the charm of Authenticity. At the loss of their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spend a lot of eff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ngxi protection of the relics of the Exhibition Hall and Museum, to become the "Xi'an living room."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projects remains on the grade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 substantial upgrading o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 City, West City has become the most appeal resources. Those who still retained the West's "Northeast Cross Street," a relic from the Northwest at the national level only qualified heritage conservation center in Xi'an carefully protected and will use the Han Yangling-modern means to be displayed. People on the Silk Road starting point, be able to see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era busy commercial street and bridges and culverts; have never experienced the feel of the Tang Dynasty Town life and business climate; Authenticity to restore history, distance to experience history, Let people in the tourism, shopp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rich experience of the Tang Dynasty, opening up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most unique is that the city will promote the Tangxi Datang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essence, creating a unique competitive busines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y projects.

㈣ 西安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1、地理環境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峰。

2、歷史文化

西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西安的戲劇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陝西省西安秦腔劇院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長安畫派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鍾馗故里鍾馗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風土人情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西安人民好客大方,熱情迎接客人的到來。

(4)西安民俗文化微電影腳本擴展閱讀

西安特有的節日習俗

1、西安草莓音樂節。 每年的5月「草莓音樂節」是國內音樂廠牌摩登天空繼「摩登天空音樂節」之後,於2009年創辦的另一音樂節品牌,比之「摩登天空音樂節」,「草莓」的氣質更為多元,更具有春天、浪漫、愛的特質。

2、長安國際書法年會 。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中國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是由陝西省旅遊局主辦的一項大型的國際書法交流活動。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西安既是歷代書法名家輩出的地方,又是保存歷代書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譽為「書法之鄉」。

3、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每年9月中旬,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

4、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是西安市的一項大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從1990年開始,每年金秋9月舉辦。古文化藝術節薈萃了陝西民間藝術精華,內容豐富。

5、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友誼賽。每年11月第1個周日,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從1993年開始舉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3年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被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體育旅遊金牌賽事」。

6、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牆新春燈會每年新春期間,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牆新春燈會活動自1984年開始舉辦以來成功舉辦了30餘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已成為西安市新春期間的品牌文化旅遊活動之一,也是景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動。

㈤ 陝西民俗

十大陝西風俗習慣
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 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呼呼地直冒熱氣,吃時用筷子從貼碗的四周往嘴邊撥,邊撥邊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饃、熬湯、掰饃和煮饃。肉要煮得又酥又爛。饃要烙得又硬又黃,還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爛。湯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饃要掰得越碎越勻越好,然後將饃、肉、粉絲、蔥、鹽、味精等調料加入,在炒瓢內旺火爆煮。

由於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饃為煮饃和小炒。加湯的多少不同,分為干泡(湯少)和水圍城(湯多),吃得自有分寸。這種泡饃有干有湯,又熱又香,很叫人開胃口。所以泡饃館,便選用一種耀州(耀縣)產的大瓷碗來裝盛泡饃。

五、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六、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七、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八、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賄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麼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好極了)」。

㈥ 介紹一下西安的風俗習慣

1.吃五豆。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6)西安民俗文化微電影腳本擴展閱讀: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㈦ 什麼是民俗電影,給個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在電影創作中,以民俗文化作為電影故事的敘事主體和藝術創作的主題載體,通過電影的各種表現手法,將民俗美學的瑰麗與傳統文化的意韻融為一體,並明顯突出當地民間風俗,通過建築,服裝,生活習慣等元素強化的主題電影。
該類型的電影有《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等

㈧ 請問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 小吃 歷史

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 由於中國陝西西安的戶縣石井鎮鍾馗故里歡樂穀人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的生日是石榴花盛開的五月五日,人們將端午節稱為鍾馗文化端午節,鍾馗被稱為石榴花神,鍾馗故里陝西西安市將石榴花確定為「市花」.
西安的名小吃很多,獨具特色,一些最久負盛名的小吃如下: ·西安特色麵食 biángbiang面
關中人最基本最普通的麵食,除了蒸饃,恐怕就是「油潑辣子[比昂][比昂]面」。關於「biángbiang面」的得名,有著這樣一個順口溜---「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zhang)西一長,中間加個馬大(dai)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多少年來就一直聽老人言傳下來。因為這個字筆畫繁多,所有字典都找不到,書面上極少見到,都是一邊念順口溜一邊寫才能寫出這個字。很有趣的吧。北方人大都覺得這種麵食很好吃。 ·西安餃子宴 西安市著名小吃宴席,是在發掘研究唐代和我國傳統餃子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餃子宴選料考究、工藝獨特,制出的餃子造型生動,一餃一格,一餃一形,觀之賞心悅目,食之回味無窮。西安餃子宴的得名,主要因這種宴賓筵席由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 ·秦鎮涼皮 秦鎮涼皮已有2000餘年歷史,秦鎮本地傳說在秦始皇時期已經開始有涼皮,為皇朝供物。乃為全國各種涼皮之祖。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主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成糊狀, 平鋪在多層竹籠內,旺為蒸熟,做出的涼皮筋、薄、細、軟,具有獨特風味。吃時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透香,在西安深受歡迎。 ·牛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市著名小吃。 用優質牛羊肉加佐料入鍋煮爛,湯汁備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饃,掰成碎塊,加輔料煮制而成。其特點是:肉爛湯濃、香醇味美、粘綿韌滑。食後再飲一小碗高湯,更覺余香滿口,回味悠長,吃的時候配一疊特製的糖蒜,口感更好。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庄從一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竟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一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一日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一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並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 ·老童家臘羊肉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逃難來西安,品嘗了老童家臘羊肉後大加贊賞。並由兵部尚書趙福橋之師邢庭維手書「輦止坡」三字,製成匾額懸掛門口,從此老童家臘羊肉名聞遐邇,近百年來長盛不衰。 臘羊肉選料精細,工藝講究,輔料齊全,火功得當。鹵煮出的肉,色澤紅潤,質地酥爛,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菜, ·鍋盔 鍋盔(英文:guokwei),又叫鍋魁、鍋盔饃、干饃,是陝西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相傳為武則天派兵在乾州【乾縣】打仗,戰士在作戰過程當中有人無意間將面置於頭盔里用火烘烤,然後發現其味香脆可口,隨即流傳而開)。鍋盔形似鍋蓋,邊薄中厚,表面有輪輻狀花紋,硬實筋韌,酥香可口,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肉夾饃 陝西(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區)著名小吃,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 在西安,老樊家幾乎成了臘汁肉的代名詞。 樊記臘汁肉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多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 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醬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吃時切臘汁肉少量,夾人剛出爐的白吉饃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吉饃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葫蘆頭 葫蘆頭是西安特有的風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饃有相似的地方,即同為掰饃,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豬腸。其主料由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去腥臊後加佐料煮成湯,再用湯煮饃而成。其湯釅味濃、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食品。具有濃郁味醇,鮮香滑嫩,肥而不膩,老幼皆宜的特點。 葫蘆頭相傳源於唐代,起初名為「雜糕」。名醫孫思邈到長安一家專賣豬腸的小店吃飯覺得腥味大,油膩多,得知製法不得當,便傳授竅道,並留葯葫蘆讓店主調味,店主為感激孫思邈,特將葯葫蘆高懸門口,「雜糕」也改稱「葫蘆頭」了。 ·肉丸胡辣湯 肉丸胡辣湯,是西安回族人的清真食品。西安回族人想在漢民聚集的地方想要從事飲食業又要出眾,就只能在調料上下功夫,故此屏棄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適應的鹹味來映襯羊肉湯、牛肉湯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減輕,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氣的牛肉丸子(牛肉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實在。輔料增多,加白菜、土豆塊、菜花、胡蘿卜塊、木耳、黃花、腐竹、冬瓜等,下輔料的時間次序也不同,務必使每種菜軟硬得當,看起來也有賣相、頗有點晶瑩剔透的感覺,現在的西安人把肉丸胡辣湯也作為一種早餐。每天,早晨人們起床後洗漱完畢,走上街頭要一碗肉丸胡辣湯一咥【die】(陝西方言是吃的意思)各奔東西,展開一天新的工作。 ·蜜棗甑糕 做甑糕在四關:一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一晌,米心泡開,淘洗數遍,去浮沫,瀝水分。二裝甑,先棗子,後米,一層鋪一層,一層比一層多,最後以棗收頂。三火功,大火煮半晌,慢火煮晌。四加水,一為甑內的棗米加溫水,使棗米交融,二為從放氣口給大口鍋加涼水,使鍋內產生熱氣沖入甑內。」
近年來,西安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重振漢唐雄風」,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就要以史為鑒,樹立高瞻遠矚的眼光,樹立開放包容的心態,以先進的制度為保證,在全球化格局中重新審視和制定城市的發展定位。國務院把經濟區的核心和龍頭城市西安的戰略定位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站在新的戰略高度上,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必將肩負起歷史的使命。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要重點突破、有序推進,到「十二五」末,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打下堅實的基礎。到2020年,西安要建成國際化大都市的雛形;到2030年,西安要建成有特色的專業性國際化大都市;到2050年,西安要建成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國際化大都市;到22世紀初,將西安全面建設成為高度發達、高度文明,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

㈨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小吃、歷史各是什麼

西安節日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

時間: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

中國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是由陝西省旅遊局主辦的一項大型的國際書法交流活動。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長安(今西安)既是歷代書法名家輩出的地方,又是保存歷代書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譽為「書法之鄉」。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於1986年舉辦第一屆,每年吸引眾多的海內外書法名流前來參加獻藝,在國內外有重要的影響。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為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舉辦。屆時,海內外的書法名家和書法愛好者將雲集古城,切磋技藝,交流經驗。年會主要內容有:大型仿唐代雁塔題名儀式;歷代名人墨跡展覽;中外書法家筆會;優質文房四寶展銷;書法理論研討會,參觀碑林、石門十三品活動等。

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時間:每年9月中旬

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

兵馬俑石榴節為每年9月中旬在臨潼舉行,為期一星期。其主要活動為參觀兵馬俑、華清池貴妃浴旅遊、萬畝石榴園觀賞及品嘗、傳統石榴節慶、驪山古烽火台點火儀式等。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

時間: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是西安市的一項大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從1990年開始,每年金秋9月舉辦。古文化藝術節薈萃了陝西民間藝術精華,內容豐富。主要活動項目有:

宮廷儀仗鑼鼓;高蹺、旱船、竹馬、耍獅、舞龍等表演;大型宮廷焰火;街頭社火表演;大型文藝節目,如大型音樂歌舞《長安瑰寶》、《絲路風情》、《長安神韻》、《秦俑魂》、《鳳鳴長安》等;深受海內外賓客歡迎的仿唐樂舞;陝西地方戲秦腔、眉戶、碗碗腔、木偶、皮影等;古城牆藝苑,舉行別開生面古城牆夜景夜市入城式,來賓通過南門吊橋,魚貫而入,進入瓮城,然後登上古城牆,盡情觀賞文藝、武術、氣功和仿唐斗雞表演等,參與各種游樂項目;民間工藝品和紀念品展銷。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友誼賽

時間:每年11月第1個周日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從1993年開始舉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3年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被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體育旅遊金牌賽事」。比賽期間,會在西安古城牆上舉行男、女組5公里、10公里及半程馬拉松賽。

西安歷史文化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11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與羅馬齊名的古都。從西漢起,西安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城市。「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西至羅馬古城。「長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的主幹。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安是全國最早響應的省會城市之一。1936年12月12日,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後,設在這里的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為延安革命根據地輸送了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和軍需物資。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都在這里領導過革命斗爭。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建國後,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員會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轄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計劃單列市;1992年被批准為內陸開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西安已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和城市服務體系,成為我國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輻射北方中西部地區的金融、科技、教育、旅遊、商貿中心。

西安的文化氣息濃厚,不論是文學創作、舞蹈藝術、器樂演奏、書畫風格,還是傳統戲劇、民間表演藝術、古文物收藏,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影響。

西安民俗文化概覽

吹糖人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准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製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握起拳頭,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後就可以吹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圖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剪紙

在中華民族的搖籃里,孕育發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紙俗稱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內容之一。剪紙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形式,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喜愛,其中陝北剪紙猶為引人注目。陝北剪紙包含秦、漢之風,風格既纖細秀美,又粗獷大方,粗中見巧工,土中觀美感,曾連續數年分別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獲得好評。

鳳翔木版年畫

據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歷史。按從事其業的一個家族一幅祖宗檔案記載,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戶從事年畫副業生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開辦早期年畫「畫局」,以後一直延續六代人190多年。鳳翔木版年畫從小到大,由粗到精,經過了多次起落、興衰,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民間年畫勝地。邰氏《世興畫局》在近兩個世紀的進程中,立足鳳翔,面向全國,打向國外,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鳳翔泥塑

陝西鳳翔縣六營的彩繪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彩繪泥塑有戲劇人物、神話人物、飛禽走獸一百多個品種。這些泥塑,色彩絢麗明快,造型誇張、簡練、質朴大方,妙趣橫生。最受人歡迎的是卧牛、立虎、掛虎、胖娃娃等。這些彩繪泥塑,多被西北各省農村視為逢年過節的佳品,或是給孩子做滿月的紀念品、家庭日常擺設的裝飾品、饋贈親友的禮品。近幾年,鳳翔彩繪泥塑已被陝西省列為旅遊紀念品,對外大量供應。

安塞腰鼓

腰鼓為民間舞蹈中常見的活動,古往今來一直不絕於世。至今,陝西民問,特別是陝北一帶,青少年男女一有空暇,他們腰間斜跨帶子,繫上腰鼓,兩手各執小木棍,於前後左右擊打,並有鑼、釵相敲配合,「嘣一嚓嚓」之聲清脆響亮,格外入耳悅目。陝西各地學校、團體,每遇節日,青少年組織演出腰鼓,是最引觀眾賞目的,而陝北安塞腰鼓,則是獨樹一幟的佼佼者。

洛川蹩鼓

陝北洛川民間舞蹈中的蹩鼓,別具一格。相傳,由秦、漢時軍士操練發展而來的。這種邊蹦邊跳邊打鼓的活動,已紮根民間,代代相傳。表演時,鼓手頭戴武士巾,上扎英雄花,身穿戰服,背插靠旗,腿系雲紋戰裙,扎綁腿帶,腳蹬戰靴,胸前橫掛二尺面寬的圓鼓,邊蹦邊擊,激烈猛狠,隊伍變化多端,時分時合,整齊有序。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遊日」慶祝活動在西安舉行開幕式,洛川蹩鼓的精彩表演,受到中外觀眾的熱烈歡迎。

牛拉鼓

陝西咸陽市的「牛拉鼓」,為民間鼓舞中的獨特項目。「牛拉鼓」表演時,兩只牛身披紅彩,各拉一車,上置大鼓,鼓手背向前方,面向後面數百名鑼鼓手,邊敲邊作指揮鼓,落音鏗鏘,迴音相配的鑼鼓聲響徹雲空,鼓手個個身著彩裝,頭戴白巾,腰系綵帶,前後呼應,配合默契。每逢大型慶典或節日,「牛拉鼓」為必演的節目,使觀眾一飽眼福。

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是陝西民間民俗活動的獨特項目。它流行於乾縣王村鄉一帶,以其粗獷豪放、完整優美的色彩和表演,成為享名省內外的民間打擊樂藝術活動。據傳,明代大王村一個叫梁梅的宦官,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告老還鄉,曾組織過多種娛樂活動,其中「蛟龍轉鼓」就是他親自教習的。數百年來,這個傳統節目,紮根於民間,完善於民間,歷久不衰。每年到正月十三日,大王村各鑼鼓隊,從各條街道邊打邊行,最後匯集於村東「三義廟」前,對陣擂打,熱鬧非凡。

跑鼓

流行於陝西麟游縣的「跑鼓」,是漢族傳統的鼓舞之一。表演時,場內架大鼓兩面,兩個鼓手身著武士衣褲,頭戴包巾或武士帽,邊舞邊到鼓前打鼓,打鼓的鼓點,要和鑼、鐃、釵配合默契,渾然一體。鼓手擊鼓時,由慢到快,由緩到緊,都按一定的節拍進行;到激烈處,不但鐃釵拍打變化多端,鑼聲插空相配,而且出現號子喊聲,一陣接連一陣,聲聲互相呼應,氣氛濃烈而不亂調。

秦腔

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角色可分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須生、小生、大凈、毛凈,丑角等十幾種。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明末清初盛行於南北各地,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桑.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唱腔、道白、板路、臉譜、身段、角色門類自成體系。秦腔所保留的劇目達700多個,為各劇種之首。

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據民問口碑傳說,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榆林一帶就有活動。當時把「琵琶」叫「蠍子」(樂器像一個大蠍子),二片木板叫「楞子」,不少藝人或盲藝人靠彈琵琶、敲板說書謀生,唱腔多以「雙音調」連帶敲竹板唱「蓮花落」;後來,在晉北、陝北一帶漸漸形成雙音、單音、落子調、慢板、竹板等調子。陝北說書各地有「九脛十八調」之多,琵琶在延安、甘泉、延長、吳旗一帶流行;三弦在綏德、神木、府谷、內蒙、黃河畔、甘肅省一些鄰縣流行,說書是單音調;佳縣、吳堡是東路調;定邊、志丹、靖邊是西涼調、梅花調。雙音調有慢板、武調、快板三種調子,長短書均用。

陝西皮影戲

皮影戲又名「燈影子」,是我國民間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戲曲藝術,在關中地區很為流行。皮影戲演出簡便,表演領域廣闊,演技細膩,活躍於廣大農村,深受農民的歡迎。皮影的製作十分精細,影子的材料選料講究,用上好的驢皮或 牛皮在水中泡軟後,經過泡製,使其光滑透明,然後精心雕刻,塗上 艷麗的色彩。人物、動物等均刻成側影,干透後刷上桐油。四肢、頭 部可動,用細長很支掉牽製表演。演出時,用一塊白紗布作屏幕(屏 幕大小根據場地而定,基本像小電影的銀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 幕下,把皮影貼到屏幕上,燈光從背後打出,觀眾坐在相對燈光方 向觀看。皮影戲以秦腔為主,演唱者和操縱者配合默契。表演技術 嫻熟的,關中人稱其為「把式」,一手拿兩個甚至三個皮影,廝殺、對 打,套路不亂,令人眼花綠亂。

正月十五鬧元宵

鬧元宵,也稱過小年,過十五。從正月初五(也有從初六)起,舅舅給外甥、干父給干兒、奶媽給奶兒開始送燈,一般一個孩子多送一對燈,每個燈十根蠟燭,每增加一個孩子多送一隻燈,外帶一捆麻花、一包糕點。連送十二年。父母也給出嫁的女兒第一年送一對大紅碌碡燈(宮燈)或玻璃燈和一對花燈,叫追燈,有了外孫加送小燈籠。孩子接到燈後每晚打(挑)燈,成群結隊玩耍嬉鬧直到十五。十五晚家家門前彩燈高掛,屋裡院內旮旯拐角燃燭照明,意為鬼邪無處躲藏。新婚媳婦於十四晚回嫁家「躲燈」、十六返回。十五晚上吃元宵、十六晚上稱過「把把年」(意為過年之尾),孩子們可以繼續打燈玩耍、嬉鬧,燈籠繼續懸掛,到十七就全部收了。

陝西十大怪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也有說「陝西八大怪」的。灞橋地區農村過去在此方面表現的也尤為突出。

一、面條像褲帶面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兩三寸,長度則在1米左右,厚度厚時與銅元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

二、鍋盔像鍋蓋

鍋盔即大餅。傳說在秦朝,秦軍一統六國,四處征戰之際,由於軍中士兵所攜帶的干糧容易發霉變質。於是,軍中的伙夫就發明了今天的鍋盔。又有一說,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不論怎麼講,鍋盔饃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了。

三、辣子一道菜

辣子在陝西「油潑辣子」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門前也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故俗語雲:「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陝西人怕不辣!"

四、碗盆難分開

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中農村,每至吃飯時,村莊、門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邊聊,此即有名的「老碗會」。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關中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汗擦手包東西。

六、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在關中農村,卻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據說是因為陝西乾旱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七、姑娘不對外

關中地區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好出門不如呆在家」之俗語和「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之民諺。久而久的,不僅男人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也不遠嫁他鄉,現如今同時隔壁對門成親的也見怪不怪,一些村還為不願出嫁離鄉的姑娘修建起「姑娘樓」,築巢引鳳,既為建設新農村吸引更多的外來人才,也了結姑娘們的心願。

八、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開「老碗會」,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下棋「丟方」,於是關中就養成了「蹲」的習慣。

九、睡覺枕石塊

陝西人不喜歡柔軟的枕頭,而選擇木製的枕頭和石制的枕頭。這是和陝西人憨直的秉性分不開的。在陝西,當夏季酷熱難耐的時候,莊稼漢晚上睡覺的時候,更願意枕著一塊磚頭或者石頭當作枕頭,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而且,陝西人親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換」,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換的寶貝,足以見得陝西人對於這個頭下石塊和木塊做的枕頭,其依戀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是指唱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桑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不解其中味,開玩笑說:「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要身體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要膽子大,以免嚇死了」。

㈩ 西安的風俗特色有哪些

西安春節時的風俗如下:

1、西安春節穿紅色的羽絨服,也可以穿大衣。

2、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為除掉一年的晦氣,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3、西安城牆賞燈會。西安城牆燈會是具有西安特色,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中國春節民間文化盛會,廣大市民和中外遊客不但能夠欣賞到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觀賞體驗盛大的節慶活動,還能參與妙趣橫生的互動游戲。

4、游都城隍廟會。西安都城隍廟會期間,都城隍廟的古樂隊會在大殿前的戲台上表演長安古樂,有來自西安城各個地區的鑼鼓隊前來「斗鼓」。廟會上各種小商小販更是讓這里成為西安人最鍾愛的「原汁原味」廟會。

5、大唐不夜城新春民俗文化廟會。春節前夕,兔子、鯉魚、彩燈、財神等新春元素將大唐不夜城裝扮一新,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大年初一至初七,戲曲巡遊、社火表演、舞龍舞獅、迎財神、民間絕技展示等精彩活動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奉上最純粹最熱鬧的文化體驗。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7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