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唐詩微電影月夜

唐詩微電影月夜

發布時間: 2022-11-01 11:51:32

① 《月夜》 古詩全文是什麼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② 杜甫《月夜》

月夜
作者: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語 譯

今夜在鄜州的妻子,大概正孤零零的望著月亮吧。我在離鄜州如此遙遠的地方,忍不住心疼起我的孩子們,他們的年紀小得還不知道該思念長安的我呢。久久望著月,妻子的如雲鬢鬟大概也被夜裡的露水沾濕了吧,在皎潔的月光下,她手臂上白玉般的肌膚,或許也感到一絲寒意了。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並肩倚在門帷旁,而我們今夜所流的淚,在那時的月光下應該都已經乾了吧。

賞 析

杜甫的詩一向以社會寫實著稱,但從此詩看來,他也是一個深情愛家的好男人呢。這首詩是杜甫被叛軍俘虜時的作品,首聯是杜甫心中對遠方妻子的想像圖,他拋棄了傳統寫作方式,不說自己的思念,反說妻子對他的牽掛,更能突顯杜甫思鄉心情之真之切。

頷聯「遙憐小兒女」其實就是一種對孩子的心疼,稚齡兒女連父親遭逢了什麼樣的劫難都還不能理解,當然也無從思念了。杜甫想著孩子不知思念為何物的純真,也對自己無法立即回家的困境感到心急如焚。

頸聯的詩意再度轉回妻子望月的想像圖上,體貼的記掛著妻子是否被深夜露重所襲,擔心她頭發沾濕了會受涼,而她白皙的雙臂會不會也感受了寒意?杜甫對於發妻的萬般愛憐在此表露無遺。

結聯則更巧妙地將原本相距迢遙的兩人在想像世界中重逢,期盼著他日相會之際,兩人在今夜所流的淚都已成過去,所有的劫難都能夠結束。 這首<月夜>使用想像的手法,不僅成功的將長安與鄜州兩地迅速的連接起來,更利用時空相隔的悲涼,為未來作一個光明的想望,堪稱杜詩中的傑作。

③ 古詩《月夜》賞析

《月夜》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月夜》注釋

闌干:這里指橫斜的樣子。

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南。

偏知:才知。

新:初。

《月夜》的詩意/《月夜》的意思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

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

今夜格外地感到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裡來了。

《月夜》賞析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於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託,於字面無證,不好去穿鑿。

《月夜》的作者簡介

劉方平 (生卒年不詳),河南洛陽人。唐天寶年間詩人,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未考取,從此隱居穎水、汝河之濱,終身未仕。與皇甫冉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景於情,意蘊無窮。其《月夜》《春怨》《采蓮曲》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作。

④ 《月夜》劉方平唐詩鑒賞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下面是我整理的《月夜》劉方平唐詩鑒賞,一起來看看吧。

《月夜》劉方平唐詩鑒賞 篇1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詩鑒賞

《月夜》又題《夜月》,寫的是詩人劉方平在一個初春之夜的感受,堪稱一幅美好恬靜的春夜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這開篇二句,是從視覺角度描寫初春的月夜之美,而兩句的著眼點又各自不同。首句為近景,是從空間的下方落筆,寫出早春夜深時分皓月普照的景色。夜深人靜,皓月西斜,將如水的清輝灑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邊庭院。一個「半」字,用得精確傳神,使畫面明暗相間,錯落有致。次句則寫的是遠景,是從宇宙空間的上端摹景的。在這迷人的夜晚,天空月朗星稀,只有北斗、南斗等晶瑩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與明月交輝,令人感到宇廟廣袤,視野開闊。這一句是寫景,同時也透露出月斜星橫,夜闌更深時詩人難寐的信息,為下文作了鋪墊。

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是用倒敘手法從心靈和聽覺感受的側面描寫春夜的靜謐風光。夜深更闌,詩人卻毫無睡意,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只知道—— 驚蟄後的'蟲聲突然在庭院的牆根下鳴起,奏響這一年的第一首春曲,將春的信息帶到人間,使詩人驀地因季節物候的變遷而驚心。在這春夜裡,對春意有特殊敏感的小蟲,成了報春的使者,從而使人感到「蟲聲」的可親,可愛,悅耳,動聽,而無聲無形的「春氣」也在「蟲聲」鳴唱中變得可觸,可感,牽人情愫!「偏知」二字說明詩人平素對自然界物候變化不注意,只有今夜才感覺頗深的典型感受。

「新透」二字顯示了蟲聲的巨大魅力,狀出了「春氣」不可阻御的偉力,將融融春意、盎然生機,一下子融「透」到讀者心中。

這首詩,景中仍然深寓著詩人深沉的情思。特別是後兩句,詩人見月色難寐,聞蟲聲更是輾轉反側,正所謂「春色惱人眠不得」,「偏知」二字也向我們提供了一些的信息—— 不知,還罷;一知,就深深撥動了詩人的心弦。至於這「情」的內涵,可能是詩人懷人傷春的戀情,也可能是感世傷時的積郁;可能是思念故鄉的鄉愁,也可能是感嘆時光飛逝。這些都無確指,寫得極其含蘊,而其惆悵的情緒,卻溢於言表。

這首詩在造境方面,清麗淡雅,靜中有動,以動顯靜,意韻流長。

《月夜》劉方平唐詩鑒賞 篇2

《月夜 / 夜月》

唐代: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月夜 / 夜月》譯文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邊庭院,北斗星橫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覺到了初春暖意,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窗紗。

《月夜 / 夜月》注釋

更深:古時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暗裡。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顆亮星。

闌干:這里指橫斜的樣子。

南斗:有星六顆。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稱「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新透:第一次透過。

《月夜 / 夜月》鑒賞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人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

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於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託,於字面無證,不好去穿鑿。

《月夜 / 夜月》作者介紹

劉方平(758年前後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⑤ 唐詩杜甫《月夜》解析

《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是一首五言律詩,是作者禁於長安時望月思鄉之作。

⑥ 怎樣賞析《唐詩三百首》中杜甫寫給妻子的經典情詩《月夜》

杜甫寫給妻子的經典情詩《月夜》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理解為父親生死離別之情,也是不為過的。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是詩人想像妻子在院中佇立的時間過長,更深露重,霧靄打濕了衣裳,寒氣逼人。詩人不再妻子身邊,擔心妻子沒有好好顧惜自己的身體,恨不得現在有騰雲駕霧之術,拿上一件衣裳,給心愛的妻子披上,滿滿的愛意,羨煞旁人。“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想念未散,擔憂未消,淚水模糊了杜甫的眼睛,他質問自己何時才能陪伴著妻子,讓她不再擔驚受怕地生活。我們經常看到杜甫憂國憂民的民族大義,想不到他也是一個心思細膩的有情郎。

⑦ 《月夜》這首詩是誰寫的 (最好有簡介)

詩名:《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詩人:劉方平

詩人簡介: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今河南洛陽人,邢襄公政會之後.天寶時名士,卻不樂仕進,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詩風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幾筆鋪陳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場景,手法甚是高妙。代表作有《采蓮曲》、《望夫石》、《京兆眉》、《夜月》、《寄嚴八判官》、《代宛轉歌二首》、《烏棲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采蓮曲》、《夜月》和《春怨》為最著名。(出處:唐詩宋詞網)

《月夜》賞析:
第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可以解作"夜深時斜斜的月亮照著一半的房屋"。但"半人家"也可以暗示分離了的夫妻。這叫"預設"。
第三句就是詩中主體忽然驚覺。再以第二句的"北斗、南斗"為前提,更加強它的感染力。
從"文本互涉"的角度來看,"北斗"句從漢樂府《善哉行》衍出。下面是其中六句:
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親交在門,飢不及餐。歡日苦少,戚日苦多。
這幾句說明了家中少婦的苦況,如果我們像聞一多那樣把"飢、餐"解作"性愛"的缺乏與滿足的話,我們更明白她的處境。在家的妻子既要奉侍夫家的人,而丈夫又不在身旁,自然難免有"歡日苦少,戚日苦多"之感了。
第四句的"蟲聲"出自《詩經》中《雞鳴》的"蟲飛薨",甘與子同夢。它說明女方盼望枕邊人早日回歸。"新透綠窗紗"的"新"是女方驚覺孤單的訊號。同時,蟲聲擾人,難以入夢,回應第一、二句。夜深不寐,加上第三、四句對性與愛的暗示,使人想起《關雎》"求之不得,輾轉反側"這兩句詩。"蟲聲"句又令我們聯想到六朝《讀曲歌》的"春風不知著,好來動羅裙"。

⑧ 怎樣賞析《唐詩三百首》中杜甫的《月夜》呢

杜甫的《月夜》其實寫的是他們夫妻別離後對方的思想,借月思人,其實也也是思念遠方的家人。那麼杜甫當時為什麼不和他妻子在同一個地方呢,這首詩又表達了他對妻子什麼樣的情感呢?為什麼要以《月夜》為題呢?我將從這三個方面對這首古詩進行剖析:

一、古詩寫作背景

根據資料記載,當時生活在中唐時期,而這首古詩寫作的時間正是公元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六月長安淪陷,杜甫攜家眷逃回老家鄜州,但是七月的時候,肅宗在靈武登基,杜甫就從老家跑到鄜州,但是在途中被安祿山軍隊抓獲,押解到長安。這首詩為八月份在長安押禁望月思念遠方的親人所做。這就是古詩里第一句和第二句所表達的意思。

⑨ 月夜 古詩賞析

劉方平《月夜》賞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1]。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賞析】

劉方平,開元、天寶時人,隱居穎陽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傳》稱他「神意淡泊,善畫山水」,「工詩,多悠遠之思;陶寫性靈,默會風雅。故能脫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十六首。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

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

至於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託,於字面無征,不好去穿鑿。

[1]闌干;橫斜不整,與落腳的「斜」字互訓成義。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7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