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科技創新的微電影
㈠ 求微電影劇本
摘要: 地點:教室、肖瑞家 人物: 肖瑞:男,六年級(1)的學生,聰明、愛看書,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 李友:男,六年級(1)的學生,肖瑞的好朋友,但對肖瑞的想法也持反對意見。 高傲:男,六年級(1)的學生 ... 地點:教室、肖瑞家 人物: 肖瑞:男,六年級(1)的學生,聰明、愛看書,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 李友:男,六年級(1)的學生,肖瑞的好朋友,但對肖瑞的想法也持反對意見。 高傲:男,六年級(1)的學生,高傲、看不起人、對別人的一切不屑一顧。 隋波: - 男,六年級(1)的學生,淘氣,愛起鬨,知錯就改。 賈南:女,六年級(1)的學生,大大咧咧,像個假小子。 趙凡:女,六年級(1)的學生,善良,不善言詞。 媽媽:很疼愛肖瑞,雖然有些嘮叨,但是很開通,能支持孩子的想法、做法。 場景:六(1)班教室,肖瑞家裡。 道具:課桌椅六套、課本、帽子、食物。 第一幕 燈光暗旁白:2010年5月,世界博覽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行。這是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為世博會獻計獻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報國心願。一位名叫肖瑞的六年級(1)班學生,在一節科學課的啟發下,萌發了「設計一種綠色環保的發電方式,為世博會提供能源」的念頭。 音樂響起,下課鈴響,燈光漸亮。同學們從科學教室走出來,手裡拿著書,正在興高采烈地議論著,邊談邊走進教室 趙凡:今天這節科學課真有意思呀! 隋波:是呀是呀,原來機械能可以轉化為電能,真是神奇呢! 李友:(不屑地)切,這算什麼神奇呀?你沒聽過、見過的事多著呢,真是大驚小怪! 隋波:(滿不在乎地一笑,妥協地)得,得,我是井底之蛙還不行嗎? 賈南:(不耐煩地)好了好了,你們兩個,每次都是這樣,說不到兩句就拌嘴,真服了你們!(略帶得意)來吧,看看這是什麼?(拿出「海寶」) 李友:咦?這是什麼玩意兒?怎麼像個人呀! 隋波:嘿,嘿,這回可輪到你弱智了吧!(拍李友肩膀)李友小朋友仔細聽著:這可是明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就是從漢字「人」演化而來的。 賈南:隋波說得對,它就是海寶貼花紙,是舅舅送給我的。他就在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工作,(自豪地)聽說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博覽會呢! 李友:哦,(點頭,面對隋波,譏諷)你也只知道一個海寶呀! 賈南:瞧你們兩個真是冤家路窄。無聊!(搖頭)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隋波:(搞笑地)嘿嘿,這就叫做(搖頭晃腦)話不投機—— 李友:(接著說)半句多!(說完後笑) (其他同學聽完他們倆的對話,哈哈大笑,分別走向自己的座位,除了肖瑞沒有笑) 賈南:(停住笑,疑惑不解地推了推身旁的肖瑞)喂,肖瑞,想什麼呢?這么入神? 肖瑞:(猛然驚醒,一愣)啊? 李友:(來到肖瑞的身邊,坐在自己的桌角上,摟住肖瑞的肩膀)嗨,哥們,又在天馬行空了吧? 肖瑞:(沉思地)我剛才在想呀,上海世博會不是在徵集大家對辦好世博會的意見和建議嗎?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也許可以派上用場呢。 高傲:(嘲諷地側看著肖瑞)怎麼著?我們的天才又有什麼偉大的構想了 李友:(敲了高傲的頭一記,不平地)嘿,我說你小子,說話別總這么損行不行?(轉頭向著肖瑞)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嗎? 肖瑞:(喜悅地)每次看電視,我發現,在大型活動的現場,總會有許多的照明燈。如果能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其中,使某項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那豈不是既環保又節能? 隋波:(目瞪口呆狀)啊?你,你還真敢想呀? 高傲:(不屑一顧)切,我說天才,咱也靠點譜行嗎?那事是我們小學生解決得了的嗎?如果連這我們都能做,國家領導、世博會組委會官員不都要下崗了嗎? (隋波聽完後竊笑) 李友:哎,哎,話可不能這么說。辦好世博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為世博會獻計獻策」就是愛國的表現嘛,怎麼能說不關咱們的事呢?(假沉思,手摸下巴)嗯,不過,肖瑞,這想法確實不錯, (思……)可也太難了點。咱還是……嗯,算了吧! 賈南:(拍了拍肖瑞的肩膀)好了好了,知道你是我們班的鬼點子王,現在,做夢時間結束,走,上體育課去了!(率先下台) 李友:(拍了拍肖瑞的肩)走啦走啦!(跳下桌子,打了一下響指,一甩頭)let's go! 肖瑞:(著急地站了起來,對著他們離開的方向伸出手,大聲地)喂,喂,別走……(無奈地放下手) 隋波:(走到肖瑞的旁邊,嬉皮笑臉地)嘿嘿,肖瑞,想點兒現實的吧!(活蹦亂跳地下台) 趙凡:(為難地,想勸解又不知道說什麼)嗯……肖瑞……你……唉(跑走) 肖瑞:(由失落轉為堅強)不管怎麼說 ,我一定要試試!不成功……(堅定)便成仁!(堅定地下台) 燈光暗下 追光燈亮起,肖瑞在自己的房間里上網查資料,做筆記,媽媽在廚房裡忙碌 肖瑞:(離開電腦,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嗯……機械能……機械能……用什麼 - 好呢?……有啦,自行車!(激動地)我國是自行車的王國,用自行車提供能源,即環保又健康,還能體現中國特色(雙手擊拳)太棒了!(坐回電腦旁,自言自語)那麼該用哪種發電機呢?我應該到專業的網站上去好好查一查。(認真地在電腦上查閱資料。) (媽媽上場,全場燈亮。) 媽媽:肖瑞——肖瑞——出來吃點水果吧!(沒有回答)……這孩子,又入迷了!(推開門,在門口喊)肖瑞—— 肖瑞:(驚喜地)好,就是它了! 媽媽:(嚇一跳,捂著胸口出門,走到客廳,邊搖頭邊說)唉,這孩子呀,跟他爸一樣,做起事來,天塌下來都不知道!(嘆氣) 肖瑞:(站起身來)嗯,每輛健身自行車平均輸出電能功率202瓦特,那麼,只需要50名騎車人騎健身自行車發電,就能為1盞10千瓦的激光射燈提供電能…… (坐下繼續看電腦) 隋波:這肖瑞也真是的,好幾個禮拜都沒有找我們出去打球了。 李友:是呀,今天,我非把這小子揪出來不可! 高傲:說不定,人家現在正陶醉在自己的白日夢里,沒空理我們呢。 賈南:高傲,你就少說兩句好不好?再怎麼說,肖瑞也是我們的朋友啊。我這個拉拉隊的隊長,可不想看到你們起內訌! 隋波:是呀是呀。 趙凡:(拉了拉他的袖子) 高傲:哼(不語) 李友:哎,到了!(扯著嗓子喊)肖瑞! (大家七嘴八舌)肖瑞,肖瑞! 媽媽:哎喲,這是怎麼了?(來到肖瑞的房間,從窗戶往下看) (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兒子,你同學在樓下喊你呢。 肖瑞:(猛一驚)噢?喊我?在哪裡? (媽媽指了指窗外) (肖瑞來到窗旁,往下看) 李友:(揮了揮手中的帽子,喊)肖瑞!快下來,打籃球去! 肖瑞:不行呀,我不能去!我還沒有解決掉上次那個問題呢。 李友:別想了,先去輕松一下吧! 賈南:是呀肖瑞,放鬆一下才能做得更好嘛! 肖瑞:對不起啊,等我完成了我才能去。你們去吧,我要去找資料了,拜拜!(回到電腦旁) 李友:哎,等等! 李友:(生氣地)這小子,我去把他揪下來! 賈南:(拽住李友)讓他去吧。肖瑞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別上去了。 高傲:(嘲諷地)是呀,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主。都三個多星期了,真不知道他在堅持些什麼! 隋波:嘿嘿,肖瑞還真是有毅力呢。要是我,別說三個星期,三天我就放棄了。 趙凡:現在,我只想祝肖瑞早日成功。 李友:唉,是呀。要不,這些日子的付出不就白費了。 高傲(不屑地)哼,我倒想看看他因失敗而痛哭得樣子呢。 李友:(憤怒地)閉上你的烏鴉嘴! 高傲:哼。 賈南:走吧走吧,我們去打球吧。 隋波:(歡快地)噢,打球去嘍! (眾人下)(配樂,音樂漸小。) 媽媽:(進來,來到肖瑞的身旁)孩子,來吃點東西再寫吧! 肖瑞:(聽而不聞,雙手撳鍵盤)五百人可提供一百千瓦特的電能,完全可以滿足世博會燈光所需要的電力能源。耶!完成了!(猛地跳起來) 肖瑞:(發現媽媽在身旁,便親熱地雙手抓住媽媽的胳膊)媽媽,媽媽,我的研究設想終於完成了! 媽媽:(心疼又欣慰地摸了摸肖瑞的頭)傻孩子!看把你高興的,累了吧,快休息吧。) 燈光暗下,退場 第三幕 暗場 畫外音: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肖瑞大膽的設想得到了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專家、領導的肯定,被授予科技創新獎。(燈光亮起。) 肖瑞:(跳起來,高舉雙手沖進客廳,手裡拿著獎狀,又叫又笑)我成功了,媽媽,媽媽,我成功了!(媽媽上場,肖瑞打開獎狀),您看到了嗎?我的方案,我的方案終於獲得大獎了!噢耶。 媽媽:(高興地接過獎狀)這孩子! (此時,門鈴響起) 肖瑞:(興奮地)我去開門。 (同學們蜂擁而入) 李友:(第一個進入,狠狠地摟住肖瑞)好小子,真有你的!我們聽老師說你獲得大獎了。給我們看看(拿過獎狀,讀到)《健身自行車發電為世博會提供能源》獲「中國少年兒童科技」創新獎,全國少工委頒發!(肖瑞傻笑) 賈南:沒想到,真讓你研究出名堂來了! 恭喜你啊! 肖瑞:(調皮地)呵呵,人小鬼大嘛! 隋波:(搞笑地敬軍禮)對不起,長官!上次說你不現實是我不對,還請長官原諒! 肖瑞:(笑) 李友:(拍了一下隋波的頭)就你搞笑! 高傲:(慢慢走上前來,不好意思地)肖瑞,以前,我說的話很難聽,還請你別在意! 肖瑞:咦,你說什麼了嗎?我怎麼都不知道? (眾人鬨堂大笑,高傲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隋波:嘿,這回,你總有時間和我們一起打球去了吧? 肖瑞:(撓了撓頭)當然,明天我們一起去打球!哎,同學們,我有一個建議,我們組成一個創新團隊,共同研究發明創造,為社會、為祖國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怎麼樣? 眾:好,遵命,我們的大科學家!(笑) 媽媽:(走上前)孩子們,快去廚房吃西瓜嘍! 肖瑞:走,吃西瓜去! 眾齊:噢——,吃西瓜去嘍!(向台下觀眾揮手)拜拜! (歡蹦亂跳地下場。)
㈡ 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頒獎是怎麼回事
央廣網深圳2017年3月2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華影影業(深圳)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在深圳市民中心舉行頒獎典禮。來自118家企業的258部微電影作品參加了本次大賽,中建鋼構有限公司選送的《「時代工匠」陸建新》奪得特別獎。
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定海在致辭中,肯定了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主題鮮明、客觀公正、參與面廣等突出特點。他表示,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是我市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工程的一項創新舉措。大賽採用「微電影+互聯網+企業文化」的新形式,構建了一個以微電影展示當代深圳企業文化精神,推動企業文化創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型平台和城市文化新品牌。參賽作品集中展現了深圳企業文化蓬勃發展的最新成就,展示了深圳企業與企業家「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奉獻社會、勇於擔當」的光彩形象和昂揚精神。
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華影影業(深圳)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並由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華影影業(深圳)有限公司承辦。主辦方表示,將不斷積累經驗,通過全面實施文化創新發展2020工作,期待在下一屆大賽中,有更多企業更多的優秀微電影作品參與進來,以促進深圳企業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為深圳市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作出更大的貢獻。
㈢ 求助!!!一部電影
是《范海辛》嗎?
中文名: 范海辛
英文名: Van.Helsing
導演: 斯蒂芬·索莫斯 Stephen Sommers演員: 凱特·貝金塞爾 Kate Beckinsale
羅彼·考特拉尼 Robbie Coltrane Elena Anaya
艾倫·阿姆斯特朗 Alun Armstrong Kacie Borrowman Stephen Fisher
湯姆·菲舍爾 Tom Fisher
舒爾·亨斯利 Shuler Hensley地區: 美國
簡介:
導 演:斯蒂芬·索莫斯 Stephen Sommers
主 演:凱特·貝金塞爾 Kate Beckinsale 羅彼·考特拉尼 Robbie Coltrane Elena Anaya 艾倫·阿姆斯特朗 Alun Armstrong Kacie Borrowman Stephen Fisher 湯姆·菲舍爾 Tom Fisher 舒爾·亨斯利 Shuler Hensley
上 映:2004年05月03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美國 捷克 ( 拍攝地 )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專門抓捕鬼魅妖怪的范海辛博士,被召喚到到羅馬尼亞西部的一個神秘之都「德蘭斯斐尼亞」(Transylvania),那裡是傳說中的吸血鬼達庫拉伯爵的故鄉,當地人都希望能藉由范海辛的神勇消滅掉彌漫張狂的邪惡勢力。
范海辛是作家布拉姆·史托克筆下的傳奇人物,這個角色早在1931年在環球公司出品的經典恐怖片《吸血鬼》中出現,之後以「吸鬼鬼終結者」的形象陸續出現在數百部以小說《吸血鬼》一書為題材的電影中。這部最新版的《范海辛》將首次集結環球影史上最經典的怪物:吸血鬼、科學怪人和狼人,透過導演到巧妙創意和高科技手段,呈現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
一億五千萬美元的巨額拍攝預算,使得由《木乃伊》系列導演史蒂芬·索莫斯掌舵的《范海辛》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恐怖片。影片輾轉布拉格、洛杉磯等各地進行拍攝,憑借《X戰警》中的金剛狼而人氣日盛的休·傑克曼將靠此片的成功穩固其一線男星的地位。
≡≡≡≡≡≡≡≡≡≡≡≡≡≡≡≡≡≡≡≡≡≡≡≡≡≡≡≡≡≡≡≡≡≡≡
《范海辛》——動機與選擇的雙重疑惑
這是環球公司繼《阿伯特和科斯特羅遭遇科學怪人之後》,再一次將旗下最著名的怪物三巨頭——德古拉、狼人和科學怪人網羅到一個故事中,不過與之不同的是,《范海辛》怎麼看都沒辦法與那部既搞笑又愚蠢、俗套到掉渣的喜劇聯繫到一起。范海辛是作家布拉姆·史托克筆下最為著名的傳奇人物,於1931年在環球公司的恐怖影片《吸血鬼》中第一次現身大銀幕上,是一名讓任何魔鬼都聞名喪膽的怪物獵人。憑借《X-Men》系列「金剛狼」迅速出位的澳洲男星休·傑克曼在影片中飾演范海辛,不管有沒有那對鋼爪,他的號召力都是一等一。傑克曼自己也承認,雖然已經參加過像《X-Men》這樣的大製作,但仍然震驚於《范海辛》龐大、復雜、昂貴的拍攝體系。這部恐怖影片最初只是被定位成1992年影片《吸血鬼》的續集,1994年就被提上了日程,並且決定由安東尼·霍普金斯繼續出演德古拉伯爵……然而事隔10年,不斷有新鮮的元素被吸納進來,最後也就演變成了如今這樣一部斥資1億5千萬的巨型製作。
當然,質疑的氣泡仍然無法避免地不斷在斯蒂芬·索莫斯身邊膨脹、爆裂,大多數人認為他追求的不過是再一次接受電腦特技所能帶來的金錢利益和名譽效應,就像他之前編導的《木乃伊》和《木乃伊歸來》那樣,甚至毫不客氣地將《范海辛》稱為《木乃伊3》——但事實遠不是這么簡單,索莫斯就曾說過如果有的選擇,他寧願去拍攝兩個人站在沙灘上吵嘴。這是一種有動機、有選擇的決定,就像德古拉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和科學怪人結成同盟的道理一樣——即使這可能意味著是他在自己不朽的一生中做出的最為恥辱的選擇……索莫斯將現實的困惑與質疑都集中體現在了德古拉身上,所以你會看到《范海辛》中,他完全不是那種因為嗜血而去殺人的怪物。
這里似乎有一個顯而意見的主旨問題被索莫斯刻意忽略了,那就是他聚首三大怪物的最主要目的其實不過是想抓住觀眾的眼珠子,而且,以吸血鬼、狼人、科學怪人為背景的故事最偉大之處就在於人們對這些有著最基本的常識:月圓之夜會發生什麼事情、如何殺死吸血鬼等等,完全不需要任何耗時耗力的口水浪費。當然,索莫斯還沒傻到在擺脫了「木乃伊」的疑惑後再走進「黑夜傳說」的怪圈中,他不會讓三個怪物進行種族沖突,於是,他迫切需要一股正義的力量來平衡那過於邪惡黑暗的勢力。
沒錯,范海辛就是索莫斯所需要的那個中堅人物,我們都知道他曾出現在小說和157部影片中,但從沒有人真正以他為焦點來展開一個故事、拍攝一部影片,於是,一個相較於原著中更年輕、更講究、更性感的范海辛就此應運而生,在這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狙魔時代,他會讓所有的鬼怪成為人們記憶中值得回憶的哥特式幻想。
≡≡≡≡≡≡≡≡≡≡≡≡≡≡≡≡≡≡≡≡≡≡≡≡≡≡≡≡≡≡≡≡≡≡≡
工業光魔的CGI創新
在以前傳統的吸血鬼影片中,「德古拉伯爵」最炫目的變化充其量不過是變成了一隻蝙蝠,在會飛的生物中,也許它確實象徵著黑暗與不詳,但現在還會有人因為一隻蝙蝠而戰栗不止嗎?索莫斯小的時候就住在一個閣樓上,因此深有感觸地發現蝙蝠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溫和的物種,所以他決定摒棄傳統而陳舊的觀念,為德古拉「配備」上一對足有15英尺長的展翼,所產生的視覺震撼就像是一架小型的轟炸機,而且,索莫斯還有意無意地透露出,這對翅膀可不僅僅只是電腦特技的產物……這里,工業光魔(ILM)參與影片製作的70名員工功不可沒,他們嘗試了許多從未曾用過的電影技巧,於是,你會看到這部影片里,吸血鬼即使在沒有變成蝙蝠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天際自由翱翔。
CGI特效小組似乎對德古拉和他的吸血鬼新娘如何變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人類的外形向怪獸過度時,她們應該穿些什麼呢?因為她們的翅膀會從背部伸出來,你總不能假裝沒看到她們那個時候還穿著衣服吧?所以,到底是應該在她們變身之前所穿衣服的基礎上做改動,還是讓她們完全脫掉衣服?這是CGI工作人員爭論的主要焦點。最後,她們選擇了一個比較「折中」的辦法:吸血鬼變身後,衣服隨即會融入成為她們身體的一部分,直到她們再次變回人形。
當狼人在月圓之夜擺脫他的人類外皮時,代表著CGI特效小組面臨著另一項艱巨的任務,他們最終決定用電腦生成一個看起來非常逼真的CGI替代物,專供狼人在變身時使用。小組成員盡力使這替代物看起來真實可信,哪怕只是一個非常微小的細節——微小到狼人身上毛的根數和粗硬程度。他們一直在觀察著自家的寵物狗或乾脆跑到動物園了解狼的生活習性,詳細紀錄了犬類行走時身體各個部分毛皮的運動情況,發現這類動物身上毛皮的堅硬程度和頭上毛皮的堅硬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並不似他們通常想像的那個樣子。除了皮毛,工作人員還詳查了順著獠牙滴下的大量唾液的具體概念——當然,這些過於微小的細節卻最能體現出狼更為真實的一面。
㈣ 《阿凡達2》片長達190分鍾,該系列對科幻電影有哪些開創性的貢獻
《阿凡達2》片長達190分鍾,該系列對科幻電影有如下開創性的貢獻。
一、《阿凡達》系列電影開啟了電影的3D時代
相比於第一部,《阿凡達2》的製作和特效要精細得多,一般的3D電影是30幀,而這部電影採用了48幀RGB激光投影系統,可以在高幀率下輸出高質量的影像,高幀率意味著更清晰,更有沖擊力。
四、更先進的水下拍攝技術
影片中的大多數場景都是在海底進行的,劇組專門設計了一個90萬加侖的容器來模擬各種洋流和海洋活動,這在電影工業的發展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世界特效行業中公認的三大難題是煙霧、水紋和毛發,卡梅隆對“水”特效的鑽研似乎有格外執念。
㈤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我家還有這個電影的珍藏碟哩!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明日世界
原片名
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更多中文片名
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
轟天戰士決戰明日世紀
空軍上校和未來世界
更多外文片名
The World of Tomorrow .....(USA) (working title)
影片類型
動作 / 驚悚 / 科幻 / 冒險 / 懸疑
片長
106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英國 義大利
對白語言
英語 德語 藏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Digital EX DTS-ES
評級
Rated PG for sequences of stylized sci-fi violence and brief mild language.
級別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Chile:TE Netherlands:12 Peru:PT UK:PG USA:PG France:U Hong Kong:I Canada:PG Finland:K-11 Norway:11 Germany:12 Brazil:12 Philippines:PG-13 Ireland:PG Czech Republic:U
製作成本
$40,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4 Brooklyn Films II and Filmauro S.R.L.
拍攝日期
2003年3月14日 - 2003年4月8日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凱瑞·柯蘭 Kerry Conran
編劇
Kerry Conran .....(written by)
演員
格溫妮斯·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Polly Perkins
裘德·洛 Jude Law .....Joe "Sky Captain" Sullivan
吉奧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 .....Dex
邁克爾·剛本 Michael Gambon .....Editor Paley
白靈 Ling Bai .....Mysterious Woman (as Bai Ling)
歐米德·吉亞李利 Omid Djalili .....Kaji
勞倫斯·奧利弗 Laurence Olivier .....Dr. Totenkopf (archive footage) (as Sir Laurence Olivier)
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Franky
製作人
喬恩·阿維奈 Jon Avnet .....procer
Brooke Breton .....co-procer
Aurelio De Laurentiis .....executive procer
Raffaella De Laurentiis .....executive procer
Sadie Frost .....procer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攝影機
Sony HDW-F900, Fujinon Lenses
洗印廠
DeLuxe
攝制格式
Video (HDTV)
製作處理方法
HDTV (1080p
24)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Brooklyn Films II [美國]
Riff Raff Film Proctions [美國]
Blue Flower Proctions [英國]
Filmauro S.r.l. [義大利]
Natural Nylon Entertainment [英國]
發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2005) (Argentina) (DVD)
Bioscop [捷克] ..... (2004)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DeA Planeta S.L. [西班牙] ..... (2004) (Spain) (theatrical)
Filmauro Distribuzione [義大利] ..... (2005) (Italy) (all media)
GAGA Communications [日本] ..... (2004) (Japan) (theatrical)
Humax Pictures Inc. [日本] ..... (2004) (Japan) (theatrical)
Odeon S.A. [希臘] ..... (2004) (Greece) (theatrical)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 (2005) (Germany) (DVD)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美國] ..... (2004) (USA) (theatrical)
Pioneer Films [菲律賓] ..... (2004) (Philippines) (theatrical)
RCV Entertainment ..... (2004) (Belgium) (theatrical)
Shaw Organisation [新加坡] ..... (2004) (Singapore)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GmbH [德國]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法國] ..... (2005) (France)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英國] ..... (2006) (UK)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阿根廷] ..... (2004) (Argentin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巴西] ..... (2004) (Brazil) (theatrical)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2005) (Brazil) (DVD)
特技製作公司
CafeFX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igital Backlot [美國] ..... (additional matte paintings)
Gray Matter FX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Hybride Technologies [加拿大]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工業光魔公司 Instrial Light & Magic (ILM)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Luma Pictures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Pacific Title & Art Studio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Pixel Liberation Front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Ring of Fire Inc.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Riot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Rising Sun Pictures [澳大利亞]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SW Digital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Stan Winston Digital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The Orphanage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ARRI Media [英國]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Casting Collective [英國] ..... extras casting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 cranes and dollies
EFilm [美國] ..... digital intermediate
HD24 Limited [英國]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Kaleidoscope Films Group [美國] ..... titles
Sony Classical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ony Music Soundtrax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2004年9月17日
香港
Hong Kong
2004年9月29日
英國
UK
2004年10月1日
台灣
Taiwan
2004年10月2日
俄羅斯
Russia
2004年10月14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4年10月21日
瑞典
Sweden
2004年10月22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4年11月4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4年11月11日
義大利
Italy
2004年11月12日
德國
Germany
2004年11月18日
巴西
Brazil
2004年11月19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4年11月26日
西班牙
Spain
2004年12月22日
印度
India
2004年12月31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5年2月3日
法國
France
2005年3月16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5年8月18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世界又再度陷入危險之中
1939年,曼哈頓,紐約,陰霾的天空彷彿總顯現出不對勁的樣子。報社女記者波莉·帕金斯(格溫妮絲·帕特洛飾)發現世界上的著名科學家突然間都無緣無故失蹤了,她懷疑有邪惡勢力企圖用巨大的飛行器來毀滅世界。
帕金斯找到她的前任男友蘇利文(裘德·洛飾)-一位無所畏懼,英氣逼人的現任空軍上校,一起前往各個危險地區著手展開調查,希望在一切尚未晚之前,揪出幕後真凶,救回失蹤的科學家,並挽救地球於危難之中。
他們將對抗的是野心勃勃企圖顛覆世界的邪惡博士,一個無所不知的陰謀家兼科學家。危險是必然的!可天空上校有著老友-飛行指揮官弗蘭基·庫克(安吉麗娜·朱莉飾)和技術天才德克斯(喬萬尼.里比斯飾)的鼎力相助,他們或許是地球的最後一道曙光!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Join the Resistance
The world will tremble.
Who will save us?
Without Warning. Without Mercy.
The Battle for Tomorrow is About to Begin...
A級視覺甜品。
——CNN
《明日世界》的故事和人物比壯觀的特效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紐約時報》
一部令人驚艷的科幻電影。
——《紐約郵報》
它是噱頭不是電影。
——《滾石》
點評:秋季檔的最大賭注,經典之作
雖然通常來說秋季檔會缺少暑期檔那樣人所皆知的超級大片,然而卻總具有暑期檔所不具備的多樣性。而將《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放在這個檔期里,也實在是派拉蒙公司的不得已之舉。原本預定在暑期檔上映的本片,卻不得不面臨《蜘蛛俠2》等強手一絕高下的情景,想想如果放在持續火爆的冬季檔,恐怕又會與「奪奧」高手們產生不良碰撞。
派拉蒙思來想去,乾脆就圖個涼快,把影片放在秋季檔里,一則渲染誰與爭鋒之勢,二則借暑期檔尚存餘波之時。雖然影片投資不能像《哈里·波特》系列般動輒3億,但近億的投入與創意卻很具競爭力,所以影片還未上映,製作方就已有信心開拍續集。要真再次召集原班天王天後級人馬也許不容易,可一旦影片上映後成效非凡,恐怕再聚也並非難事,何況派拉蒙已承諾一定再加預算成本。
當屏幕上初現從源自人類最早思考的「仿生撲翼機」到身形奇特的機器人,那宛如三十年代的氛圍重現,你會不禁想到昔日萬人空巷的《星球大戰》那種栩栩如生的幻想空間。能取代日漸衰微的《星戰前傳》成為科幻迷的又一心頭愛,恐怕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吧!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影片採用全藍幕製作,幾乎是一部卡通科幻動作片。特技工程師出身、29歲的英國導演凱瑞?科蘭的銀幕處女作試圖用這樣的手法重現三十年代的氛圍,來給人以無限的幻想空間。凱瑞?科蘭利用自己的軟體,先繪制完成了一段壯觀的戰爭場面,以此打動了製片人的心,最終募集了7000萬美元,找來了裘德?洛、格溫妮斯?帕特洛、安吉莉娜?朱麗這三個大腕。作為一部商業片,雖然在情節上的漏洞多多,故事老套,但場景卻真的是天馬行空,具有高度視覺沖擊力,融合了大友克洋的《大都會》、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和邁克爾?貝的《珍珠港》。影片色彩刻意處理成黑白與彩色交替出現,以此營造奇異的復古氣氛,擺脫過於現代化的時髦感覺。至於片中人物造型,顯然參考了二戰時期的英軍和納粹軍官服裝。
1991年的科幻小說《差分機》里首次出現了「蒸汽朋克」(Steampunk)一詞,該書由威廉·吉布森和布魯斯·斯德林共同撰寫。小說中曾經把歷史上著名的學者巴貝奇當成假想對象,說他成功發明了計算機(真正的巴貝奇的計算機研究失敗了),於是一個奇怪的19世紀展現在我們面前,蒸汽驅動的計算機把維多利亞時代帶入了信息時代。如今「蒸汽朋克」被真正定義並廣泛使用,通指科技的進展沒有按真實世界的這個順序所發展成的樣子。《明日世界》里所展現的1939年的紐約,出現了巨大的鋼鐵機器人、飛鳥機器,這就是典型的蒸汽朋克科幻。
本片是導演凱瑞·康倫的電影處女作,他曾畢業於迪斯尼投資興建的加州藝術學院,該校以盛產著名動畫師而聞名於世。1994年,他在位於加州的公寓中建立了一個自己的工作室。接著,他用了4年的時間製作了一部名為「明日世界」的6分鍾短片,短片中,用CG技術製作出來的機器人雄赳赳的進入了紐約城,這個短片成為日後電影的雛形。製片人強·艾伍內特恰巧看到了這部短片,並被深深吸引,他開始煽動康倫將其拍攝成劇情長片。從此,6分鍾的短片開始踏上了107分鍾的進化之旅,到了2002年,艾伍內特居然憑借著這部6分鍾短片和劇本說服了諸多大腕欣然加盟。
看點:大牌雲集 創新風格,還有一個死而復生的前輩
雖然這是29歲的英國導演凱瑞·柯蘭的銀幕處女作,但以復古式科幻另闢蹊徑的本片,網羅了裘德·洛、格溫妮絲·帕特洛和安吉麗娜·朱莉三位大牌影星,被認為是開啟秋冬季的重磅影片。特技工程師出身的導演凱瑞,將它打造成第一部完全靠電腦製作完成的非動畫片,這部所有背景都用電腦合成的懷舊科幻影片,將充分展現出現代科技在電影中的獨特魅力。
當年《星戰前傳》超過70%的場景使用藍幕拍攝創了影史記錄,如今這個記錄已被《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打破,片中會涉及眾多巨大的場景以及鋼鐵機器人、大型飛艇、摩天大樓、戰斗機群等等。大膽出位的題材、風格與製作方式,顯出了無窮創意和魄力,極有可能像當年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開創新的電影製作形式,那些對科幻電影和日本動漫著迷的觀眾,已經給這個獻給未來的電影起了一個名字—蒸汽朋克式的科幻電影!
而影片中更引人矚目的焦點是在死去15年之後,代表了莎劇表演最高水平的傳奇影星勞倫斯·奧利弗竟然「死而復生」,在片中「扮演」大反派。特技師利用他過去的電影片段以及一些實拍素材在電腦中剪輯製作完成拍攝,實際效果介於《星球大戰》中出現的全息效果圖和《阿甘正傳》中的「無縫對接」技術之間。這位已故的奧斯卡影帝將在銀幕上復活,扮演統治紐約城的「邪惡博士」,不過他的出現只在電影的最後幾分鍾,要一瞻已故影帝風採的人可不能走神啊!
㈥ 求 電影《機器人9號》 影評
動畫開始,科學家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的世界已經毀滅,但是生命還需要延續。可惜,9醒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人類的。那什麼生命的延續?
我看了點宗教對靈魂的解釋,大概就說,我們活著就是肉身+靈魂,也就是生命的存在。當我們看到動畫的最後,也就知道1-9號都是博士的靈魂。
我們稍微注意點就會發現,1-9有著怎樣的意義。
1,易妥協,活著最重要,保守派。
2,探索者。
3、4,求知的雙胞胎。
5,懦弱、膽小。
6,精神家、思想家。
7,激進主義者。
8,強權主義,武力解決問題。
9,希望。
這個是鄙人的看法,可能總結得不怎麼好,當然這9個靈魂的主人始終是個人類,每個人都會有以上這些表現吧。
假如你基本認可這些,那麼我在這多YY下。這1-9代表著人類在那段時期的過程。
還記得最後博士回憶說的,剛開始發明那個「紅眼」是想造福人類的,可惜被戰爭狂熱分子所看中,用於戰爭,最後導致全人類的滅絕。
ok,我們再看看1-9的意義,想想看是不是他們出現的順序跟人類當時的想法有些相識?
1,博士的發明被惡意發現並打算用於戰爭。他選擇了妥協。
2,剛開始這些機器被探索性的用於戰爭,然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3、4,戰爭上的成就,人類對知識的好奇,使人類盲目的發展有缺陷的科技,應該說發展到了頂峰,完全讓機器代替人類來完成任務。
5,機器脫離了人類的控制,人類恐懼了,懦弱的本性讓人們躲避、逃離。
6,人類的思考。機器與人類有什麼區別?機器沒有靈魂,沒有人性。上帝給予了生命於人類,人類自己終結了。人類是不是應該讓生命繼續?
7、8,另一部分人站起來給與反抗,想奪回人類的領地活著說是生存權。
9,希望。影片說靈魂,我到認為是人性,這個是1-8沒有的,那就是hope
9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代表,完整的靈魂。或者說是人性的全部。
還有點,剛看的時候就在想,既然是機器,那動力在那?相信大家看應該也能想到了。靈魂。
博士給與了1/9的靈魂與1-9,而「紅眼」的啟動也是靠2的那部分靈魂的。
那剛開始的那部分的那個「機器狗」呢?放心影片沒有漏洞。因為後面1對9說了,我們等他們自己停下來,也就是說出了「紅眼」其他的都是有限的動力的,或許「紅眼」得到了那幾個靈魂就能永生了吧。
其實我看到後半的時候我就想,之前博士不是說機器致命的缺陷是沒有人性嘛,那假如1-9都被吸收了是不是「紅眼」就會有人性了?
可是影片沒有給出答案,只是知道吸收的靈魂變成了機器的動力罷了。
寫到最後,我還是說說我對這部影片主題的理解吧,不是拯救生命,而是保存那上帝賜予我們的靈魂,或者說是人性吧!
㈦ 工業題材的影視劇,你看過哪些
導讀 :我們細心留意一下,會發現工業題材的影視劇中好看的還真不少!
影視劇是一種專為在電視或互聯網上播映的演劇形式,包括電影、戲劇、 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等現代藝術諸元素的形式(網路內容)。影視劇是一種藝術形式,被認為是「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工業題材,是一個重要但容易被人忽視的題材,當我們充分關注商業大片時,只要我們細心留意,身邊已經有不少非常好看的工業題材影視劇作品。
說到工業題材,得先說一下工業,工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至關重要,工業基礎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准。工業革命讓機器代替了人力,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領導人認識到工業對於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一五和二五期間大力建設國家的工業體系,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知道工業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工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在人們生活中體現出來,所以很難讓人切身感受到它的重要性。這也讓工業題材的創作不被人們所關注,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感覺:這東西好像壓根沒在生活中看到過。正因為如此,紮根在工業領域的我們,應該多關注工業題材的藝術形式,多看看工業題材的優秀影視劇作品,這樣就可以做到「知己看己,百說不殆」(意思是:你張口就能說出領域內的東西,才會被人們看成專業人士)。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從幾個不同專題來講,本次咱們一起來了解工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簡稱影視劇),之後咱們繼續了解工業題材的文學創作和音樂話劇的創作等。
一、新世紀前的工業題材電視劇
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的藝術家們拍攝了很多工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據統計數量多達60多部,而這一時期拍攝的電影大約為640部左右。如此高的比例並不奇怪,電影和電視劇等都是反映社會發展趨勢的藝術創作,這一時期我國的主旋律就是大力發展工業以恢復和發展經濟,描寫這一趨勢的藝術創作自然會得到社會和人們的喜愛。如果把國人非常喜歡的韓劇放在那時播放,估計要歇菜,韓劇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現代國人對於浪漫愛情的訴求。
在當時,作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工人在人民群眾中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女孩都以嫁給工人和軍人為榮。這一時期涌現了很多優秀的工業題材電影,如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就講述解放戰爭時期鐵路工人克服困難按時完成橋梁建設的事跡;經典的黑白電影《六號門》、《青年魯班》、《火紅的年代》、《鋼鐵巨人》、《創業》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上進行大膽創新,拍攝了很多不錯的影片,《街上流行紅裙子》改變了人們的穿衣色調,使女人穿紅裙子成為一種潮流。體現工程師大膽改革創新的《二十年後再相會》,描述工人工作和愛情的《快樂單身漢》和《赤橙黃綠青藍紫》都是這個時期的經典作品。另外,《夕陽照》、《逆光》、《我們的八十年代》等諸多電影都從工人角度描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愛情等方方面面。
二、新時期的工業題材影視劇
隨著電影工業各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時期的電影擁有更豐富的展現形式,近幾年工業題材影視劇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
1. 工程科技的紀錄片
看過《國家地理》的朋友一定會很震撼,其實最近幾年中國一些紀錄片的手法和風格也獨樹一幟,出產了很多令人拍手稱贊的紀錄片。這里不得不說到國內近年來拍攝的工業題材的大型紀錄片《超級工程》和《大國重器》,當然也有國外拍攝的《終極工廠》和《偉大的工程巡禮》,這幾部紀錄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都非常高(都在9分左右,現在很多大片盡管票房高,但評分卻不到6分不到7分)。
《超級工程》在2012年和2016年分別推出第一和第二季,其拍攝與文案風格類似於《舌尖上的中國》,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朋友可以聯想這片應該是怎樣的場景。《超級工程》第一季講述了中國的五個世界級別的工程項目(如果不熱播會很對不起「超級」二字啊):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路、中國風能工程、LNG液化天然氣船,第二季中則不以具體工程為重點,反而從「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車、中國港」四大基建工程入手介紹了中國的工程科技。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鮮為人知、震撼無比的鏡頭,整個過程科技感十足,我們驚訝地發現我國很多科技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最關鍵的是,這些紀錄片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為人們普及了工程科技知識和提升了工程師的形象,許多鏡頭都體現了工程師的嚴謹、工匠精神、大膽創新、堅持不懈。那麼,覺得工程師是一群呆頭呆腦、只關心工程的女生們,會不會從此覺得工程師都好帥啊?說句冷笑話,也許你覺得工程師最帥的時刻,是他指著前面的大樓/跨海大橋說:這些都我設計的。
《大國重器》是記錄中國裝備製造業振興發展歷程的大型紀錄片,片中展示了中國多個企業的先進裝備和高尖端技術,顯示中國製造業正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逐漸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與《超級工程》一樣,鏡頭中出現了很多工人和工程師的身影,這些場景都是實地取景,更讓人們感覺真實。有所不同的是,《大國重器》的很多采訪鏡頭是從工人和工程師的角度來真實紀錄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塑造深刻講述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讀過新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重工業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因此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聽到很多濃厚的北方口音,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國外工業紀錄片的典型代表是《終極工廠》,這是國家地理的一個系列,應該說:國家地理製作,國家免檢產品。這個系列的紀錄片不像《超級工廠》和《大國重器》那樣焦點集中,其所涉及的工業范圍很廣,從軍用到民用、從奢侈品到日常用品、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其中很多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品牌和企業,哈雷摩托、寶馬、賓士、法拉利、保時捷、阿帕奇直升機、卡特彼勒重卡、宜家家居、可口可樂等。紀錄片真實紀錄了世界頂尖工廠的生產製造過程,我們還可以真切感受到很多知名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終級工廠》帶給人們一種工程科技的嚴謹,快節奏的方式又不會帶來壓抑感,整體文案和拍攝角度非常不錯,值得大家一看,很多人都通宵看完《終級工廠》,有種看了就停不下來的感覺。
更早的一部紀錄片《偉大的工程巡禮》,也出自「免檢產品」國家地理之手,從工程角度介紹了世界范圍內很多知名的工程項目(多達一百多個,即使你一看就停不下來也得好幾個通宵才能看完),這里也提到了中國的多個工程項目,包括上海的超級塔、中國橋梁、中國的終極港口、水立方等。這里也可以和《超級工程》作一個對比,無論從拍攝技巧、文案風格等都是大家討論的重點,但其中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看看中國的工人/工程師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工人/工程師在工作中的對比,是不是中國的工人/工程師是最帥的呢?
當然,像我國拍攝的《最後的鑄造廠》、《國貨的前世今生》、《國微》等都是工業題材中非常不錯的紀錄片,其中《國微》是中國的首部採用3D拍攝的工業題材的電影。
2. 描寫人物為主的影視劇
前面的幾部紀錄巨片都耗資巨大,且拍攝周期很長。以人物故事為主的影視劇相比較耗資更小一些,其產量也更多。這類題材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也很容易被人們所喜歡。這里有名人和普通人兩條主線,像鐵人王進喜、吳運鐸等就是名人主線;更多的則是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故事為題材的影視劇。
《吳運鐸》這部影片就是以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兵工事業開拓者之一吳運鐸的事跡為主線的影片;電視劇《煮海》則呈現了中國「化工之父」范旭東的事跡;《鐵人王進喜》是一部真實表達鐵人王進喜工作、生活的故事影片,展現了新中國建設過程中為我國石油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鐵人精神。
普通人為主線的影視劇則充分展現了普通工人和工程師工作、生活和夢想,近年來有不少優秀作品,《師傅》被稱為裝備工業領域的《亮劍》版,《鋼的琴》以90年代鋼廠工人陳桂林下崗之後的生活起伏為主線,刻畫了主人公與鋼琴之間發生的各種故事。一個講述深圳工廠老闆故事的影片《打工老闆》值得我們深思,影片深刻突出早期外貿加工業與企業轉型發展的矛盾,這個電影別名叫《中國. 製造》。改革開放初期拍攝的《血,總是熱的》是一部讓人非常稱贊的電影,改革成為該片的主題,既契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也真實表達了當時工人們內心的矛盾沖突(嚴格來說這部作品是早期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個國外非常懷舊的經典影片,這里必須拿出來點贊一下。《摩登時代》是電影大師卓別林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卓別林在最後咖啡館里哼了一首小曲:nonsense song,中文叫「胡唱之歌」),盡管是1936年的無聲電影,豆瓣評分卻高達9.1分(近7萬人評價,想想這陣勢,不好好介紹介紹都不行啊)。影片以上世紀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蕭條作為背景,講述失業工人與流浪女的苦命愛情故事(現實中卓別林的的確確和女主角寶蓮高黛有美好的愛情故事),淋漓盡致刻畫了工人與機器之間、企業利潤最大化與人類幸福之間的矛盾沖突。作為卓別林的經典作品,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甚至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才是電影藝術啊,跟這比起來,現代很多電影簡直就是一堆垃圾。當然,不討論電影藝術是否有倒退,盡管電影技術和手法越發先進,但卻缺少了一種刻畫社會真實的特質。現在部分商業大片經常被人詬病,原因就是缺少真實的社會與生活元素,一些演員並沒有豐富的社會與生活閱歷,自然無法在影片中流露這種真實的情感。
㈧ 《獨行月球》是麻花電影和工業電影的第一次嫁接為什麼會這么說呢
獨行月球是暑期檔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在暑假期間這部電影收視率是比較高的,這部電影是跟工業電影的第一次嫁接之所以會這樣做,因為題材會有所轉變。
通過這部電影,能夠看到一些特徵,將科幻用特殊的形式呈現出來,這部電影講述了往返於月球之間的一些事情,也是打造出不同的中國式的浪漫電影。在任何場合,這個影片都會強調故事特徵和喜劇特徵,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認為,這部喜劇片跟開心麻花以前的電影是不同的,因為除了在喜劇的基礎之上,還加入了一些科幻的元素,這是非常難得的一種題材,更是創新的一種題材。
㈨ 《海爾首席執行官》觀後感
《首席執行官》 這是一部以海爾集團及張瑞敏等人的創業故事為素材的、弘揚民族精神的工業題材電影,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海爾首席執行官》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海爾首席執行官》觀後感篇1:
一個偶然的機會,本人有幸觀看了反映海爾集團輝煌業績的影片《首席執行官》,說實話,向來對這類說教題材的影片沒有什麼興趣,但是那天在兩個多小時的播放中,我一直被影片里的故事觸動著,驚嘆於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影片所帶來的「餘震」至今仍震撼著我,它讓我記住了為實現理想執著奮斗永不放棄的首席執行官凌敏,也讓我記住了海爾人的創新與敬業。
影片以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為創作原型,講述了一群胸懷振興民族工業大志的優秀人士,十七年如一日奮力拚搏,歷經風雨百折不回,從欠債百萬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銷售額600多億人民幣的大型跨國企業的真實故事.
整部影片中,有幾個片段讓我記憶猶新。
首先一個是因為電冰箱質量不過關,凌敏忍痛把價值二十多萬的76台冰箱砸了。從他的言語中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為了讓員工把品質意識烙在心中,他還是拿起了手中的鐵錘。特別是他說的那 「今天不砸這些冰箱,明天別人就要來砸我們的工廠」震撼著我,那一錘一錘的榔頭砸毀的不僅僅是有質量缺陷的冰箱,也砸毀了企業「不行、能湊活」的舊觀念,也正是這一砸,將重視質量,重視細節的觀念深深印在了每個海爾人的心中,也印在了我的心中。影片後面在海爾步入正軌後的「找螺絲」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爾人的這一一絲不苟嚴謹的工作作風。
第二個是海爾所倡導的管理模式「日清日畢,日清日高」和站在6S腳印上做反省的習慣。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夠堅持做到每天幹完當天的任務,並比昨天有所提高,長時間的積累後,個人的工作就會比初時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有了錯誤,及時糾正,及時反省,這樣就會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堅持,並養成長期對待工作的認真和精細的態度。反思自己的工作,要以認真的態度做好自己崗位上的每件小事,以強烈的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第三個是凌敏的助理離開後,他自己從需要翻譯到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個也就短短幾年時間。一方面要管理那麼龐大的一個集團,第二方面又要抽出時間學習英語,自己當時年紀也不輕了,相信他是付出了幾倍於常人的努力。還有一畢業就被派去歐洲完成三千萬美金營業額的楊陽,她的鍥而不舍就像一面鏡子映射著我,我看到了自己的N多缺點。
上面的三個片段,作為我個人來講,可以指引我以後的道路,當想放棄的時候我會想到裡面的細節,然後繼續朝著目標前進.
通過海爾的成功,我們看到,從砸冰箱到找螺絲,正是海爾將細節貫穿於全部的經營管理中,才能使海爾的產品得到廣大客戶的認同;通過科學的人才機制,海爾的人才隊伍去劣存優,永遠保持活力和競爭力,也正是這支戰鬥力強大的隊伍,成為海爾叱吒商壇,傲視群雄的最重要的資本;凌敏抓住了南巡講話中透露的中國國策的大勢走向,超前的建成了海爾科技工業園,第一次擴大了企業的規模,抓住了發展機遇;通過對歷史上經濟規律的研究,凌敏在以冰箱為單一產品的模式下,超前的建成了家電產品多元化發展的格局,並為應對WTO和網路時代的到來,進軍海外市場,為海爾的全球化發展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些,海爾的事業得以穩定快速的發展,用14年的時間趕上並超過了科龍集團,成為第一個中國的世界品牌。
作為一個企業而言,細節,以人為本,善於把握機會,創新,是企業戰無不勝的根本。
最後引用海爾總裁的一句話:什麼叫做不簡單?能夠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讓我們以此共勉。
《海爾首席執行官》觀後感篇2:
年年尾,在公司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影片《首席執行官》,影片主要講述了海爾集團如何從瀕臨破產到成為「世界的海爾」的'過程,及發展過程中幾次重大的生死抉擇。影片中許多地方都發人深省,現在用心回味起來,就好像一杯甘露澆在了乾渴的心靈上,感觸頗多。
片中凌敏說的一句話:「人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賺再多的錢都帶不走,但為什麼還要奮斗呢?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人生的價值。」夢想是成就事業的指南針和風帆。一個心存大志,有理想、有夢想的人不會因為眼前的困難及「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斤斤計較,對他們來說這些只是磨練意志的工具,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是呀,人在世上也就匆匆幾十年,為了自己的夢想和價值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和創新。
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凌敏帶頭砸有質量問題的冰箱,所謂的有質量問題就是不是這里少裝了一個螺絲,就是那裡的零部件有些松動;在生產線上發現多了一個螺絲冒,為查找原因,車間質檢科長組織員工把當天生產的800多台冰箱全部拆包、檢查,直到查清楚是發料員多發了的緣故來。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細節,才成就了今天的海爾。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思路決定出路。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就是我們對待任何事情的精神和態度,其實,人生就是由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構成的。對於敬業者來說,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你每天就會盡自己能力求完美。從妥善處理點滴小事的過程中,你會很快的提高你的能力,同時感染你周圍的人,成功來源於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難怪人們常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通過觀看<<首席執行官>>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企業員工應該:一,努力進取、渴望成功;二,正直誠信、言行一致;三,充滿自信、勇於挑戰,四,追求科技、敢於創新. 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人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但醒來定有卓越的成就。盡管困難是暫時的,然而克服它也需要努力。記得片中凌敏的父親曾說過:「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一句簡單的話語,卻讓凌敏克服了資金不足的難題,將工業園建了起來。成功是深理於地下的礦產,要將它挖掘出來,人們缺少的往往是堅持。始終懷著一顆堅持的心,坦然面對一切,將勇氣化為戰鬥力,通過努力將汗水變為碩果,你定會成功。
作為mingle的一員,要把公司當著自己的家,把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要有強烈的歸屬感,把公司的恥辱當著自己的恥辱,把公司的榮譽當著自己的榮譽;對於公司的需要和要求要把自己的100%投入進去,不能 「盡力」、「可能」、「或許」、我們要做的是一定完成。努力的去做了,才能贏的更多的發展,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遇,使自己的價值更加的能體現出來。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機遇與競爭並存的時代,如何使我們mingle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我想這正是我們老總的目標吧?實現我們的遠景目標,就需要我們全體員工的激情付出,將個人的工作融入到公司的發展中去。年輕的mingle人已經做好了應對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准備,因為我們有勇氣,也因為我們的同心同德,更因為我們時刻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
《海爾首席執行官》觀後感篇3:
《首席執行官》這部影片講述在改革開放初期,海爾集團在其總裁張瑞敏的帶領下由青島的一個小冰箱生產廠,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國際知名家電企業。張瑞敏先生在國內冰箱生產水平嚴重落後的情況下,果斷地選擇了走出去,到德國去引進其先進的生產線,而其間他們又克服了資金不足以及德國人對其工人素質地檢驗,最終成功引進了先進技術,為之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百廢待興,而作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電器,自然是供不應求。在我看來,這對於當時的民族工業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原理中的供求關系來講無疑是一個發展的良機。而張瑞敏的海爾在這時,更是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搶佔了中國家電行業的先機。電影中,張瑞敏說「搞企業哪有不冒風險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窩蜂上來了,機會就沒了」。也正是早在海爾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這種洞悉時代趨勢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動力。帶著對當初德國企業質量要求的承諾,張瑞明在海爾冰箱供不應求的利好局面下,由於對工人在生產細節上的不嚴謹的不滿,他一怒之下帶領工人將60多台略帶瑕疵的不合格冰箱當眾砸毀並焚燒。他說,從今以後,海爾生產的產品沒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廢品之分。對於質量的要求,從此深入了每個海爾員工的意識當中。在打造出質量第一的這一企業文化後,張瑞敏繼而開始尋求企業更長遠的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海爾始終抵制著外資的巨大誘惑,堅持著資產的本土化。而這其中也和我國改革開放後的資本市場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在海爾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中國有了證券市場,從而在政府的幫助下,海爾成功上市,並融得資金5000萬,有效的解決了其資金問題,幫助海爾建立了科技園,為海爾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礎。
隨著海爾科技園的建立,科技、人才、產業三者間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海爾強調的高效也逐漸成為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現代的企業想要立足於世界,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樣重要,張瑞敏在意識到中國如果加入wto,他們所面臨的國際競爭的殘酷性之後,果斷將海爾挺進了歐洲市場,並且採用的先難後易的營銷策略,先對法國這個最難進入的市場進行了公關,並且我們看到,張在企業用人上,敢用新人,重用新人,這一點使海爾顯得年輕有活力,也是其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海爾快速穩健的發展中,而張始終能作出正確和順應時勢的應對,並在一次次磨礪中是海爾不斷壯大,最終使海爾從一個小冰箱廠成為了世界家電界的知名品牌,並獲得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認同,這無疑是我國民族工業的一個驕傲。
作為CEO張瑞敏能洞悉時勢,把握機遇,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利用國內良好的政策氛圍迅速崛起,以國家民族復興為己任,注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不貪圖一時的私利,努力發展壯大自己。影片中所表現出的,張瑞敏果斷的決策力,敏銳的洞察力,優秀的管理才能,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而我們同時也看到,張的這些才能有很多也是來源於他不斷的學習。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既要以國家民族復興為己任,又要努力學好知識,只有這樣,將來進入社會才能大有可為。
《海爾首席執行官》觀後感篇4:
一個偶然的機會,本人有幸觀看了反映海爾集團輝煌業績的影片《首席執行官》,說實話,向來對這類說教題材的影片沒有什麼興趣,但是那天在兩個多小時的播放中,我一直被影片里的故事觸動著,驚嘆於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影片所帶來的「餘震」至今仍震撼著我,它讓我記住了為實現理想執著奮斗永不放棄的首席執行官凌敏,也讓我記住了海爾人的創新與敬業.
影片以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為創作原型,講述了一群胸懷振興民族工業大志的優秀人士,十七年如一日奮力拚搏,歷經風雨百折不回,從欠債百萬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銷售額600多億人民幣的大型跨國企業的真實故事.
整部影片中,有幾個片段讓我記憶猶新。
首先一個是因為電冰箱質量不過關,凌敏忍痛把價值二十多萬的76台冰箱砸了。從他的言語中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為了讓員工把品質意識烙在心中,他還是拿起了手中的鐵錘。特別是他說的那 「今天不砸這些冰箱,明天別人就要來砸我們的工廠」震撼著我,那一錘一錘的榔頭砸毀的不僅僅是有質量缺陷的冰箱,也砸毀了企業「不行、能湊活」的舊觀念,也正是這一砸,將重視質量,重視細節的觀念深深印在了每個海爾人的心中,也印在了我的心中。影片後面在海爾步入正軌後的「找螺絲」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爾人的這一一絲不苟嚴謹的工作作風。
第二個是海爾所倡導的管理模式「日清日畢,日清日高」和站在6S腳印上做反省的習慣。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夠堅持做到每天幹完當天的任務,並比昨天有所提高,長時間的積累後,個人的工作就會比初時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有了錯誤,及時糾正,及時反省,這樣就會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堅持,並養成長期對待工作的認真和精細的態度。反思自己的工作,要以認真的態度做好自己崗位上的每件小事,以強烈的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第三個是凌敏的助理離開後,他自己從需要翻譯到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個也就短短幾年時間。一方面要管理那麼龐大的一個集團,第二方面又要抽出時間學習英語,自己當時年紀也不輕了,相信他是付出了幾倍於常人的努力。還有一畢業就被派去歐洲完成三千萬美金營業額的楊陽,她的鍥而不舍就像一面鏡子映射著我,我看到了自己的N多缺點。
上面的三個片段,作為我個人來講,可以指引我以後的道路,當想放棄的時候我會想到裡面的細節,然後繼續朝著目標前進.
通過海爾的成功,我們看到,從砸冰箱到找螺絲,正是海爾將細節貫穿於全部的經營管理中,才能使海爾的產品得到廣大客戶的認同;通過科學的人才機制,海爾的人才隊伍去劣存優,永遠保持活力和競爭力,也正是這支戰鬥力強大的隊伍,成為海爾叱吒商壇,傲視群雄的最重要的資本;凌敏抓住了南巡講話中透露的中國國策的大勢走向,超前的建成了海爾科技工業園,第一次擴大了企業的規模,抓住了發展機遇;通過對歷史上經濟規律的研究,凌敏在以冰箱為單一產品的模式下,超前的建成了家電產品多元化發展的格局,並為應對WTO和網路時代的到來,進軍海外市場,為海爾的全球化發展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些,海爾的事業得以穩定快速的發展,用14年的時間趕上並超過了科龍集團,成為第一個中國的世界品牌。
作為一個企業而言,細節,以人為本,善於把握機會,創新,是企業戰無不勝的根本。
最後引用海爾總裁的一句話:什麼叫做不簡單?能夠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讓我們以此共勉。
《海爾首席執行官》觀後感篇5:
觀看了電影《首席執行官》,百感交集,內心洶涌澎湃。電影開頭,執行官面對空空的廠房,臨危受命,去跟外商談判,說服其購買冰箱生產流水線。在外方工程師來工廠考察時,幾百名員工站滿了廠區,幾百雙眼睛中迸射出渴求的目光,震撼了外方人員。如果領導人沒有號召力和人格魅力,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砸冰箱這種場面,非常壯觀。在那種物資奇缺的時代,一切都是買方市場。可是,企業家卻站在了非常高的位置,洞穿了五、十年後的市場經濟,把產品定位在優質產品,不惜犧牲眼前利益,去交換寶貴的客戶利益。用這種壯士斷腕的氣概,給全體員工上了一堂成就個人終生,揚名企業名聲的課。事實上,就是這種氣概成就了海爾,從此,海爾跳上了更高的舞台。
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和當年的海爾也極其相似。從天康到韶華,我們完成了驚人一跳。這一跳是硬體和膽量的大飛躍,但我們的人員和軟體還沒有跟上這種飛躍,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天康打工時的狀態,沒有把工作當事業干。藉助合眾公司的培訓,我們希望能讓員工完成這次思想的跳躍。
當海爾小有錢時,CEO再次高瞻遠矚,決定建八百畝地的海爾工業園。總裁想不通,要求開公司會議商議,這時CEO卻力排眾議,發誓要大幹快上,機遇不等人。銀行不支持,他們就自己想辦法,硬是靠每年5000萬元利潤建成了需要15億元的現代工業園。這時,外國公司想通過收購、控股,使其度過困難時期。但他們沒有被誘惑,放棄控股權,認準的事堅持做下去,靠毅力和倔強,終於達到目標,建成了工業園。這點是值得我學習的,企業在關鍵時刻的戰略決策,可以討論,但機會不容錯過,該出手時一定要出手,要緊抓機會。
在新產品的研發上,海爾做的很出色。歐洲要三年,日韓要一年,海爾竟然承諾90天就可以完成,實際上只用了45天就做出來了。幹事業的勁頭令我們汗顏。與海爾相比,我們更像一頭烏龜,行動緩慢。如果我們不立即改正,快速反應提高效率的話,遲早會被曬死在火辣辣的太陽之下的。市場如戰場,你不主動出擊,沒有人會主動把利益送給你。
在產品的銷售方面,海爾也不愧是一個戰略家,精心挑選了一批精英,經過培訓派向全球。他們有膽有識,有勇有謀。靠頑強作風終於敲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人才,是法寶,要選好人,培訓好人。要放手,讓他們去干,給他們一片藍天,讓他們勇敢的去飛翔。怕了,給他們鼓勵、大氣;困了,給他們一片寧靜。我堅信,只要你用心去應對,沒有達不到的高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