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微電影家風內容介紹

微電影家風內容介紹

發布時間: 2022-10-23 20:53:33

A. 家風內容怎麼寫

家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准則。
良好的家風包括:
講究道德、誠實守信。
重視學習,崇尚知識。
勤儉持家、尊重勞動。
家庭和睦、合理教子。
尊老愛幼、鄰里互助。

壞的家風包括:
有些家長在外頭道貌頗是岸然,但是一進家門則馬上換了一個樣子,口無遮攔地臧否事物,滿嘴臟話,更甚至夫妻倆當著孩子的面謀劃損公肥私的勾當。有的孩子在學校值日,打掃教室衛生後將垃圾往窗外一倒了事,受到批評後還理直氣壯:在家裡媽媽都是這樣做的。

一事當頭,以自私為圓心,以自利為半徑,沒有「好處」便棄如敝履。倘若遇到批評,不僅半句也聽不進去,反而氣壯如牛地告訴你「少來這一套」。

B. 央視紀錄片家風觀後感

央視紀錄片家風的播出豐富了家風的內涵底蘊,又拓展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途徑。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央視紀錄片家風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央視紀錄片家風觀後感一

最近,紀錄片《家風》上下集在央視播出之後,引發了人們廣泛關注。這部紀錄片夾敘夾議,巧妙地將名物典故、風土人情和現代教育融為一體,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時代的公民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鑒。觀眾若悉心品味《家風》的文化內涵,逐步感受從「孕育」到「傳承」的生命氣息,反求諸己,躬身踐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講求修身之道,是活潑潑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虛無縹緲、莫可名狀的談玄說妙。 《家風》上集以「孕育」作為題目,向觀眾講述《曾國藩家書》中的平實道理,採用類似山水畫中的「平遠」透視法,突出儒家聖賢終身堅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務求平實,切忌好高騖遠。無論富足安康,還是顛沛流離,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離婁下》 )誠如片中陳述的那樣,曾國藩教育子侄家人,從不誘以功名利祿,而是告誡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礪意志,學以明理,報效國家。傳統社會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國藩在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里洞察到「萬物並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機,在鄉野村夫的生產活動中體會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深刻涵義。從孔子「多能鄙事」到漢儒躬耕自養,從吳與弼「手自簸谷」到顏元「甘艱苦勞動」 ,再到曾國藩寫信敦促家人種蔬養魚養豬,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實」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誠信經營,鑄就高尚情操。宋明以來, 「尊德性」與百姓日用緊密結合,產生了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求的民間儒學。民間儒者一方面能夠信守儒學的真精神和真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密切關注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況,不失時機地闡發儒家的道義進而滿足普通民眾的精神需求。民間儒學構成了增進民族心理認同和公共生活規則的基礎。由此產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當下呈現,自利利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聖人。時至今日,許多普通人依然記得「君子以成德為行」 、「聖人可學可至」 、 「人無信不立」等古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聖賢品格。《家風》下集中講述了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家葯鋪九齡堂」的職業操守,扶危濟困,施葯救人,誠信經營,惠及鄰里。方聯海是方家葯鋪第十二代傳人,身上擔荷著懸壺濟世、童叟無欺的家業。縱覽古今,無論是大宅門的「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還是川黔交界的禁售發水米的碑文,無不展示誠信經營的恆久魅力。

忠孝傳家久。 《家風》下集以「傳承」作為題目,通過采訪社會賢達、收集名人軼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片中的亮點之一就是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岩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為先」作為訓誡後人的格言警句,培養兒孫的規矩意識,從生活細節入手,做一個有「家德」的人。長輩撫養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捨。孝道,不僅要求奉養長輩,而且強調尊敬長輩。從個體的心靈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體的反省與自覺,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撐,而不能將孝行流於形式,即所謂「忠者,其孝之本與! 」 ( 《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古人將這里的「忠」解釋為「敬」 。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領譚正岩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的熏陶—— 「孝和義,於家表現為相親相愛,尊老愛幼,於國那就是報效祖國,國比天大」 。兩千多年來,士人君子「移孝為忠」 ,使得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戚與共,息息相關,開明的統治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將家庭倫理延伸到國家治理技藝,早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共識。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應當繼承其中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促進文化綜合創新。

廉潔奉公,警示後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維系家庭倫理。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中, 「熟人社會」勢必要求廣大成員廉潔奉公,更好地維護家族和國家的利益。毋庸諱言,古人遵循「學而優則仕」的教誨,認為躋身仕途可以光耀門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張「臨財毋苟得」 ,反對唯利是圖;主張「以義制利」 ,反對見利忘義;「以財發身」 ,反對為富不仁,賄賂營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潤屋,德潤身」的准則,當面對個體之利與個體之義發生沖突時,理應成全後者。正如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 《論語·述而》 )清末名臣曾國藩為教育後代,將其在雙峰荷葉堂所建的住宅命名為「八本堂」 ,教導子女「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

傳承家風,挺立道德主體,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片中列舉了吳越王錢鏐的後人如何在《錢氏家訓》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僅在宋朝就出現了三百五十名進士,近代以來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將近兩百位院士。家訓猶如祖宅珍寶,亘古彌珍。在傳統社會中,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傳承延續的美好風尚。它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尋中國歷史和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家風的孕育和傳承,不僅可以為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更能促成一個家庭、家族甚至地區的持續繁榮。家風不同於宗教誡命和國家法律。它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們更應正視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時代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證。 「家風」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雲: 「上所化曰風,下所習為俗」 。 「風俗」不是強制灌輸,而是引領時尚,開啟風氣。曾國藩有言: 「風俗之於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御者也。 」這也正是《家風》這部紀錄片引發強烈反響的根源所在。

央視紀錄片家風觀後感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弘揚中華文化首先要弘揚優秀的家風文化。如今「家風」那些事又被重新提起。中央電視台剛剛播出的紀錄片《家風》,應時、及時。

家風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紀錄片《家風》選取幾個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兩個成員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風教育的縮影。顏氏家族中,除了顏之推,主要通過講述觀眾熟悉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闡釋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的《顏氏家訓》;錢氏家族中,講述了人們熟知的錢穆、錢偉長的故事,回答了錢氏家族為什麼會出那麼多院士的疑問。通過聚焦譚氏家族中譚正岩的敬業,我們看到了從譚鑫培到譚正岩這個七代京劇世家德藝兼優的家風。當鏡頭把觀眾帶到重慶的新葉村時,原來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中,許多路面是由一塊塊石板連接而成,是為了讀書人「足不涉泥,雨不濕靴」而著意鋪設的。紀錄片自古至今,從城市到鄉村,令觀眾感受到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家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綿延不斷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風氣。紀錄片從清代曾國藩的家風講起,接著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國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記載的家訓——《顏氏家訓》。顏氏家族把「讀書做人」作為家風的核心,把先居家盡孝,才能為國盡忠作為家風的要義。接著講述的《錢氏家訓》《朱子家訓》一脈相承,「讀書報國」的家風成就了錢氏家族。「讀書修身」,成了新葉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我們的家風在一個共性家風文化的影響下,每個家族又有其鮮明的家風特徵。紀錄片上集開篇講述的是曾國藩的家風,其家風文化的核心是勤與儉,曾國藩家書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

紀錄片通過聚焦幾個有代表性的家族來詮釋家風文化和家風傳承,啟發我們思考:優良的家風傳下來了嗎?紀錄片不無憂慮地提示觀眾:家庭結構變了,如果家風在,精神就在,核心價值就能傳承。

片中介紹,按照家族傳統,錢氏家族每有新生兒誕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讀《錢氏家訓》。這在當下已基本見不到了,但今天的家風教育更強調的是父輩身教的傳遞。家風的傳承,如果只有家訓、包括非常正式的規則文字,還不足以保證家風得以完美的傳承。能讓家風傳承下去的是一輩傳一輩的身體力行。在講到京劇世家的家風故事時,年近90歲的譚元壽每天練嗓子,這是對孫子譚正岩最好的身教。家長的一次身教勝於百次說教,反之家長的一次謊言亦會粉碎對孩子百次的誠信教育。《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里講述的「曾子殺豬」的故事,是今天進行誠信教育最好的例子。從家庭到社會,從做父親到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從這個故事裡悟出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家風》的拍攝手法、鏡頭語言、敘事策略等固然重要,但故事內涵顯得更重要,該片從創意到講述,重溫家風歷史,呼喚當下家風建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央視紀錄片家風觀後感三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家風,是孟母三遷體現出的求知向上之志,是孔鯉過庭展現出的尊師重道之心,是岳母刺字表現出的精忠報國之情。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朱子《治家格言》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巍巍中華,良好家風一脈相承,燭照著每個人的心靈世界。

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單元,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都是治家方面的典範,他們創造的治家經驗和良好家風,不但為傳統的治家文化賦予新的生機,也為新時期黨員幹部完善自我修養樹立了榜樣。周恩來一生兢兢業業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無私伴隨了他的一生,對親戚晚輩具體約定了十條家規。十條家規是周恩來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也展示了共產黨人處理家事與國事關系的崇高境界。陳毅同志經常以談心的方式讓子女了解革命前輩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從而溝通兩代人的心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人生萬事,起於幼學。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學識和涵養的啟蒙時期,也是品德修習的奠基階段。精神和品格的塑造,遠比灌輸知識、培養能力更為關鍵。好家風能夠幫助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從而為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提供綿延不絕的養分。

為人父母者,必須身端影正、以身作則,教育子女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敬畏之心對待權,方是治家之良方,養育子女之正道。只有教育子孫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里,懂得明辨是非,識別真偽,積善養德,務實勤懇,才是智慧之選。父母清正廉潔、以身作則,培養並形成良好的家風,才是人才輩出、家族興旺的正道。

良好的家風,能使人積極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家風,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人生之所以朝秦暮楚,往往是因為不能「知止」,既無定向,又無堅守,不懂得人生目標,不知道內心歸宿。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問:幸福是什麼?到底在哪裡?也許,經歷不同,感懷不同,給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可是,歷經眾多的風雨泥濘之後,絕大多數人,都會深切地體味到,幸福其實只是內心的一種感覺,它深深地根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好不好不是讓人看的,是自己活出來的。心裡裝著福,活著才知福。心淡如菊,才會馨香滿園;心寬如海,才會揚帆遠航;心靜如水,才會神清目明。只有讓心變成幸福的根,我們的人生才會幸福!

接人待物的禮貌規范,做人處事的德行操守,敬畏法紀的規則意識,這些基本素養的形成,要靠祖輩傳承下來的家風、家長的言傳身教等一件件小事做起。反觀當下,家長的一些不良習慣,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往往成為少年兒童成長的反面教材。不可否認,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資源緊張、競爭加劇的時代,「不輸在起跑線上」左右著許多家長的理念,而人生起跑線前最重要的一項素質便是品德修養。

正如哲人所言:「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不管一個人多麼偉大或渺小,一生中總要接受許多人的教誨,首先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意即所謂的家風。記得孩提時,父母都在縣城上班,爺爺奶奶生活在離縣城幾十里外的農村,我家與爺爺奶奶居住的農村老家中間還隔著黃河。記憶中,每到周日休息,父母就騎著自行車,載著我們兄妹四人,去鄉下探望爺爺奶奶,來回中間還要乘坐羊皮筏子。隨著我們逐漸長大,學會了騎自行車,黃河大橋也已修通,我們開始和父母各自騎一輛自行車,一同去鄉下看望爺爺奶奶,成為公路旁一道獨特的自行車隊伍。由於路途較遠,中間騎累了,我們還會下來休息片刻繼續前行。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父母教導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收獲豐碩果實。父母的教誨深深印在我們子女心中,四個子女全部憑自己的刻苦鑽研,考上了理想的學校,走上了工作崗位。父母在治家、孝敬長輩方面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我們做子女的傳授了家庭美德。他們奉行「互敬、互愛、互讓、互諒」,風雨兼程,攜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去年六月,母親因病離開了我們,沒有了老伴的父親在子女家由兒女輪流照顧。雖說是照顧,可八十歲的老父親心裡仍然牽掛著每個子女,閑不住的他,考慮到子女工作忙,還在盡力為子女分擔,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天沒等我們回去,他就早早承擔了買菜、燜米飯之類的活計。子女閑暇之餘,父親還問問大家工作上的事,臨走不忘再叮囑幾句:他現在有吃有喝,各方面都挺好的,讓我們都好好安心工作。由於小時候受父母的熏陶,做子女的我們也早已都為人父母,深深懂得父輩所傳承的孝道,只要大家一有空,就會自然而然去看看父親,陪父親嘮嘮嗑、聊聊天,幫父親剪指甲、洗衣服。

在這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今天,作為一名國稅幹部,我用心感受著父輩所傳承的家風。我十分感慨,因為父母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感激於父母伴我一起成長;我十分快樂,因為我生活在和睦融洽的家庭里,快樂於兄弟姊妹的團結勤奮、頑強進取。

寒來暑往,花謝花開。我深深感受到了一個個小家庭的和睦和幸福所帶來的整個社會大家庭的繁榮和昌盛,感受到了傳承好家風的良好風氣,所帶來的弘揚正能量的社會效應,感受到了那種搶抓機遇、敢為人先的膽識和魄力,感受到了那種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使得中衛國稅人都抱著一股韌勁,一股拼勁,集中智慧,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工作的首戰告捷。

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C. 家風的相關內容

2005年11月15日,由王慶祥、王馥荔主演的電視劇《家風》舉行了開播發布會,該劇改編自作家彭名燕的小說《楊門家風》,在2005年11月20日登陸央視一套。
《家風》講述的是一個老幹部在即將退休之時與家人之間發生的種種故事,本劇製片人俞勝利對記者表示,中國有著最龐大的幹部群體,所以百姓會非常想了解他們的生活。王馥荔在劇中扮演王慶祥的老伴,一個家裡的「受氣包」。
在剛剛結束的金雞百花頒獎典禮上,由於「中國電影百年百名優秀演員」的名單中沒有葛存壯而有章子怡,引發了現場觀眾的一些爭議,對此,作為「百佳演員」之一的王馥荔表示,演員在現場聽到這個結果也很驚訝,「我們確實也沒有想到是這樣,但是他們好像有一個比例,老中青的演員各有多少入選,但確實是有很多該入選的優秀演員沒有選上。」另外,製片人俞勝利和演員王慶祥還將第三次牽手,在合作過《天下糧倉》和《家風》之後拍攝《大宋提刑官2》。王慶祥將主演中老年宋慈。
22集電視劇《家風》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引起人們對家風、國風和黨風的討論。日前,一些影視文藝專家聚在一起,就《家風》的得失進行研討和點評。
《家風》以某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正民的家事為主線,講述其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人員的人生際遇和在復雜社會環境下的心理沖突,展示當代每個人所面臨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愛情觀的嚴峻挑戰。
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說,《家風》以家事為主塑造高級幹部形象,具有一定的開創性,有很強的現實沖擊力和感染力。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許柏林認為,《家風》實際反映的是整個社會風氣,靠好人還是靠制度?人性大還是黨性大?很多社會問題都埋在劇情里。
在肯定電視劇主題意義的同時,很多專家表示,人物塑造也是電視劇的成功之處。文藝評論家李碩儒說,楊正民這個人物塑造很成功,盡管他不完美,但他的確是一類的典型。楊正民的女兒楊錦萍看起來有點令人討厭,這也說明塑造得比較成功。
此外,專家們也不諱言,《家風》在情節上還存有一些缺陷。文藝評論家丁振海說,作為國家公務員的楊正民,那批價值不菲的國畫是從哪裡來的?劇中沒有交代清楚。中國視協理論研究部主任張德祥認為,情節主要是靠主人公身邊發生的事情連接起來,缺乏內在的矛盾沖突,看起來不是很引人入神,不是環環相扣的狀態。

D. 家風的內容概括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准則。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

家風,如同一個人有氣質、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一個家庭在長期的延續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習和風貌。這樣一種看不見的精神風貌,摸不著的風尚習氣,以一種隱性的形態,存在於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員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出這樣一種習性,這就是家風。可以將家風理解為家庭的風氣,將它看作是一個家庭的傳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

E. 家風傳承的內容怎麼寫

寫家風傳承的內容要先點明主題,然後舉例說明,最後總結一下。

例文

常聽人說「校有校規,家有家風」。那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一家子的風氣,也就是家規,幫我們把那些不正確的習慣改掉,形成良好的習慣。

自從我懂事起,媽媽就一直教導我要「勤儉節約」,讓我要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可我卻一直沒有把它當回事,直到這件事情發生,才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節儉的重要。那天,媽媽叫我到超市買一包鹽。到了超市,我把錢遞給了售貨員阿姨,阿姨把鹽和找回的一角錢遞給我。回到家,我把鹽遞給媽媽,順手便把那找回來的一角錢扔進了垃圾桶。媽媽看見了,說:「你為什麼把錢給扔了?」我說:「現在的一角錢留著有什麼用,什麼都買不了,扔掉算了。」媽媽說:「那可不行,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積少成多,就會是一大筆錢。」我嘴上答應,可心裡還是在想:等一角錢攢到大錢,那要等到鼠年馬月呢?

過了幾天,家裡要交電費,媽媽帶著我拿了兩百元錢去銀行交電費。我問櫃台阿姨我家電費多少,阿姨用卡一刷說:「兩百元零一角。」我就把兩百元遞給她。阿姨說不夠,我便理直氣壯地說:「不就少一角嘛!算了!」阿姨和我說:「不要小看一角錢,要是一人少一角,一天有那麼多人,那一年下來要少多少錢?」我摸摸腦袋,想想也對啊。回到家,我便把那一角錢撿起來,放進了一個小抽屜里。從此,我便把一些零錢都放到了那個抽屜里,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節儉,是我們家祖輩傳下來的家風,它就像一盞指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我一定要把這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

F. 家風內容有哪些

家風包括:家德、家規、家訓、家譜。

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加強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特別是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家風建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一心為公,孩子也會擔當有為,父母勤奮進取,孩子也就積極向上。父母不耍特權,不頤指氣使,孩子也就不會驕奢淫逸,不放縱無制,父母不蠅營狗苟,不鑽營戀權,孩子才會堂堂正正,大仁大義。所以領導幹部要注意在家裡的言談舉止。

同時要將子女視為普通公民,教育子女摒棄衙內思想,斷絕子女有靠山,有背景,有指望的念想,讓其自食其力,自強不息。只有保持尋常人家質朴、勤勉、謙遜的家風家教,家庭才能興旺發達、生生不息。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習近平談家風建設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建設好家風要過「六道關」

G. 什麼是家風家風有哪些內容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准則。

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家風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成員,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展。

(7)微電影家風內容介紹擴展閱讀

傳統家風特點

1、榜樣性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或家族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它的提出必須具有權威性和典範作用,亦即「榜樣性」。中國古代傳統家庭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存在於宗族之中,日常行為受到族約的限制。

2、社會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的存在必須是與社會風潮相適應的。

3、傳承性

「世代相傳」和「生活作風」是家風的兩個重要標簽,家風的傳承性很大程度體現在生活作風上。

家風往往是作風的某種反映。對於領導幹部的子女來說有權勢的父輩並不足以依賴,惟有靠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毛家「家風」:低調做人、清廉。習家「家風」:勤儉節約 講情義。陳雲家風:身教重於言教。

H. 家風家訓內容簡短有哪些

家風家訓內容:

1、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2、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

3、提倡勤儉持家,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4、修身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5、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知讀書遲。

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7、親賢者、遠小人;重禮儀、講誠信。

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9、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10、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家風家訓的作用:

一、牢固樹立愛國思想。家風與家訓里,很早之前就確定了家與國的關系。我們將家國文化這個優秀文化內容代代傳承下去,對於維護和捍衛國家之尊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凈化社會風氣。家風與家訓主要通過軟硬兩種手段,加強鄰里族人的規范意識。目前也有部分姓氏雖然成立宗親會組織,但本身並未起到勸誡、互助等作用,這都是與家族傳承的宗旨是違背的。從這點出發,加強國家對姓氏文化組織的引導,規范地方家文化,加強其發揮作用也是亟需進行的。

三、有力推進文化建設。家風與家訓,有的伴隨一個家族延承了千年之久。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他對當前的家族建設、國家建設都有著極大或者相當大的參考意義,對於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I. 《紅色家風》的主要內容及意義是什麼

《紅色家風》是一部立足於革命歷史,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優秀品質和良好家風的作品。本書分為領袖家書、英烈留聲、遺物故事、革命家庭四個部分,採用史料再現、文物展示、故事講述等方式,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與道德風貌,特別是對他們的紅色家風的傳承做了很好的詮釋。

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戰爭與建設時期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老一輩革命家將中國傳統家風思想與革命時期的特殊背景相結合的產物,是對傳統家風思想的繼承性發展。

影響

其中,領袖家書選取領袖人物的家信,展示領袖人物風采;英烈留聲則選取*代表的革命英烈的家書,展現革命烈士的革命信仰;

遺物故事對革命先輩遺留下來的具有傳承意義的物品進行展示,並簡要講述遺物背後的故事與意義;革命家庭則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家庭家風的全面詮釋。本書深入貫徹*總書記關於繼承和弘揚紅色家風的重要論述,以期對社會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J. 家風家規家訓主要內容是什麼

家風的主要內容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世方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孝,恭,善,勤,儉。

家規的主要內容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

家訓的主要內容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舉止行為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此四語,當終身服膺。舉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緩;言語要誠實,毋欺妄躁率。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7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