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拍攝是什麼格式
Ⅰ 拍微電影要多大像素,什麼格式
通常是2k解析度,重要的還是鏡頭,成像質量
Ⅱ 微電影劇本格式謝謝!
文學劇本是電視劇的基礎,由劇作者完成,是未來電視劇的框架,對未來電視劇的主題、人物、情節、結構以及風格等作出明確規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況下每集電視劇的長度加上片頭片尾播映時間大約五十分鍾,寫成劇本大約一萬五千字到兩萬字之間,包含的場景多則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則十幾個乃至幾個場景。也有較長的,如最近播映的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每集長度達九十分鍾以上。有些系列短劇,每集長度不過二十多分鍾,寫成劇本也不過六七千字左右。
在對劇本的要求上,劇作者與導演視角總是有所區別,劇作者往往有較強的表現慾望,希望劇本有更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導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劇本的情節和結構,講究視覺效果,其文學色彩在拍攝中往往會被剝離開去,劇作者與導演對劇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兩種文學劇本樣式,一種偏重文學性,另一種則偏重鏡頭感。
1、偏重文學性的劇本
特點:
(1)劇本不但是可供拍攝的(習慣上稱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語言的修辭和文采。它既為導演拍攝提供了基礎,又能成為一種普通讀者閱讀的文字讀物。
(2)往往以場景的時空變化來劃分劇本的文欄位落,但不在每次時空轉換的時候標明時間、地點之類,而是通過對情節的描述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
(3)不對拍攝技術作明確的規定(比如註明什麼「特寫」、「推」、「淡出」之類),而是通過對藝術形象的直接描寫把內容暗示出來。
[示例一
1921年1月的一天,午後。
倫敦,泰唔士河畔,碼頭上。
冬天的倫敦,細雨中,濃霧漸漸散開,但濕氣還是時時撲面而來。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著深灰色長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著禮帽,衣領也都翻立起來。他右手挎著一把長柄雨傘,左手捧著一束鮮花。一旁,站著劉叔和,也是一身禦寒的衣著。
一會兒,一輛黑色小車駛近,停下,陳西瀅從車窗內探出頭來,抬手向徐志摩打了個招呼: 「志摩,我先去把車停好。」說完,小車慢慢向停車場駛去。
停好了車,陳西瀅向著徐志摩、劉叔和走來。
徐志摩: 「來,來, 西瀅兄!叔和,這位就是陳西瀅先生,說好了今天介紹你們見面的。」
劉叔和走向陳西瀅:「久仰, 久仰! 志摩早就說了,
您是大名鼎鼎的吳稚老、吳稚暉老先生的外甥!」
陳西瀅: 「叔和兄的大名,我陳西瀅也早就如雷貫耳了。今日相識,十分榮幸。」
徐志摩: 「好了好了, 都那麼客氣做什麼?以後,大家還要互相關照才是。」
劉椒和: 「我們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淪落人』 了。
不,這話不對,志摩的家眷一會兒就到,他不算淪落人了,不與我們為伍了!」
2、偏重於鏡頭的劇本
特點:
(1)編劇把提供導演拍攝作為自己唯一的責任和目的,並不準備使自己的劇本成為一種文字讀物。因此,多採用對動作或畫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無可讀性。
(2)以場景(有時甚至細致到以鏡頭)來劃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專用一行文字標明場(或鏡)號,場面發生的地點、時間等等。
[示例二
(1)校園(外 日)
俯看,濃郁的樹木,古色古香的建築。
越過大片樹林,看見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楊柳依依。
湖畔的長椅上,相依相偎的戀人,埋頭讀書的學生。
對面,幾幢紅磚大樓,由遠而近。
(2)機房(內 日)
齊雪竹坐在電腦前,專注地看著著電腦屏幕。
細長的手指在鍵盤上熟練地跳動著。
屏幕上出現一行行英文字母。
齊雪竹看著屏幕低聲念著。
字幕:齊小姐:我們已於4月16日收到您寄的電子郵件,您在信中回絕了我校給您提供的入學機會及獎學金,對此我們深表遺憾並祝您好運……
齊雪竹獃獃地看著屏幕,抬起雙手,插進自己頭發里,搖著頭,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語:天啦,這到底怎麼回事……
聲音越來越大,在大樓里回響。
(3)教室(內 日)
蕭鋒站在講台上面對學生,侃侃而談:……在我看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包含了中國人全部的道德理念。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自己不想得到的,別人肯定也不想得到。譬如說……
呼機的響聲。蕭鋒住口,皺著眉頭往下看著。
台下, 學生們回頭看著, 目光集中一個學生身上。
學生滿臉通紅,低頭把呼機關上。
蕭鋒淡然一笑:譬如說,假如你是個老師,此刻站在講台上講課的是你, 那你肯定不希望聽到這種聲音。
教室里又響起了呼機聲。
蕭鋒停住嘴,皺起眉頭,看著底下的學生:誰的呼機?肯不能關掉?
學生相互看著,有人摸出呼機來看著。
蕭鋒神色嚴厲:把呼機都給我關掉!
有學生笑著:老師,是您的呼機!
蕭鋒伸手往腰間一摸,把呼機拿出來看了看,尷尬地笑了笑:哦,對不起!
學生們看著蕭鋒,鬨笑。
(3)經常明確地從技術上規定拍攝的方法,甚至詳細地對攝制組的其他創作人員(導、演、攝、錄、美——)也作出許多的較為具體的指示。
[示例三
(1)外景。泰晤士河口,日落。風在尖聲呼嘯,宛如鬼嘯。遠景。小男孩匹普沿著河口岸邊跑來,他沿著彎曲的小道跑向攝影機,攝影機用跟搖鏡頭拍攝。小道旁邊豎著一個把犯人屍體示眾的絞架,匹普經過絞架時抬頭看了一眼。漸化。
(2)外景。教堂墓地,匹普的中景。他拿著一束冬青枝,爬過倒塌的石牆。當他從墓地和老墳旁邊走過時,攝影機跟著他搖向右方。他走向其中一塊墓碑,在它面前跪下,攝影機繼續搖拍——現在是他的中景。
(3)中景。匹普跪在墳前,風還在呼嘯。匹普拔掉一棵凋謝的薔薇丟在一旁,又重新拍好土,然後把那束冬青枝放在墳頂工靠近有字的墓碑旁。樹枝的折裂聲。
(二)分鏡頭劇本寫作格式
亦稱導演劇本或導演台本,是導演案頭工作的集中表現,是將電視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的一種劇本。
導演對文學劇本進行分析、研究以後,將未來電視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訴諸文字,就成為分鏡頭劇本。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台詞、音樂、音響效果、鏡頭長度等項目。分鏡頭劇本是導演對電視劇全面設計和構思的籃圖,是攝制組統一創作思想,開展工作的主要依據,它有利於保證攝制工作的計劃性。
我們把[示例二改寫成分鏡頭劇本,從中體驗一下兩種劇本的不同差異,也可看出編劇與導演不同的視角。
(三)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被稱為鏡頭紀錄本。是在整部影片拍完後,由場記完成的工作。任務是把拍成並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術、藝術內容,原原本本地紀錄下來,並詳細寫明每個鏡頭的英尺數。它的格式與分鏡頭劇本基本相同,但對場景只作簡略提示
Ⅲ PAL格式和NTSC格式有什麼區別。我想拍微電影。單反上不知道該用什麼制式!
PAL和NTSC是標清格式的制式。
中國用的是PAL,美國、日本等國家用的是N。
如果拍微電影的話,建議使用高清,1920*1080 50P格式。
高清就沒有P和N的選擇了。
關於影視拍攝方面的資料,你可以參考我的網路空間。
Ⅳ 微電影劇本的劇本格式
基本格式如下:
1、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小說的對象是讀者,但劇本的對象並不是觀眾,劇本是寫給編導、導演及演員看的,所以編劇寫劇本時都會用上些術語,這主要是為了讓導演及演員易於理解編劇所聯想的圖畫,提供拍攝畫面的影象意念讓編導及導演參考。
劇本分類
隨著微電影不斷的發展,微電影劇本的分類也越來越成熟,從單一的電影劇本創作轉向微電影劇本的分化,比較時尚的分類有愛情微電影劇本,勵志微電影劇本,感人微電影劇本,現實微電影劇本,廣告微視頻劇本,到越來越細化的單個分化,微電影劇本的不斷分化,也正是說明了微電影的發展越來越走向市場化,正規化。
微電影是指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時」(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規模投資(1萬到數萬元/部)」的視頻短片,內容可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由於這類短片較之電影作品,門檻低、參與度高、傳播效率高,在京滬領一時風氣之先,得到市場廣泛認可。
以著名導演賈樟柯為例,其團隊沒有拍攝進入電影院線的大片,而拍攝了50多部微電影,但是此種藝術形式在京滬廣之外的城市尚屬少見,在人人都是導演、人人都是主角的網路互動的時代,微電影的特質導致其在網路時代勢必興盛,也成為文化市場新的業務增長點。
Ⅳ 單反拍攝微電影,用pr3剪輯怎麼設置各種參數,比如制式,解析度,縱橫比什麼的
一般是PAL制式(在電腦上觀看,對制式沒有什麼要求),解析度根據你單反拍攝時候的設置,一般是1920x1080或(1080P),或者1280x720(720P),單反拍攝都是16:9,(現在的高清都是16:9),在PRE中根據單反文件的格式來設置,OK?
Ⅵ 拍攝一部微電影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拍攝一部微電影的流程,微電影現在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藝術作品形式,那麼應該如何拍攝一部微電影呢,優秀的創作團隊方法/步驟,應該組建團隊,團隊成員應該包括主創,導演、製片人、攝像、錄音等。場記、化妝、茶水等工種可以在劇本確定好後尋找。其次,應該擁有優秀的劇本,劇本可以徵集、可以尋找、可以原創。一個優秀的劇本是一部優秀的微電影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劇本分為文學劇本和電影劇本,如果是文學劇本的話需要修改成電影劇本,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分鏡頭劇本哦。籌集資金,籌集資金一般是製片人要做的事情,製片人可運用自己的人際關系和團隊資料進行招商。
當然,如果是學生群體進行微電影創作的話,一般都是自己平攤費用哦。不過目前很多微電影是比較商業的,一般都是有贊助商的然後,做好相關的工作,如果需要尋找監制,監制主要是為影片提供方便。然後就是開始拍攝,開始拍攝需要注意導演、攝影、錄音、化妝的全程配合,才能產生一部優秀的作品。此時,拍攝完畢後就是後期製作階段,在這個階段,應該是先整理素材然後開始剪輯,然後精剪,最後配音和調色。就是微電影的宣傳階段,可以利用互聯網或電影論壇等方式進行宣傳推廣。一部微電影的創作就是這些階段。
Ⅶ 用單反拍攝的1080p的微電影,用pr導出什麼格式比較合適
一個是看你的用的PR的版本了,另外就看你希望佔多少內存了!一般情況下效果好點導出AVI,但是占空間很大,你要是PR版本高的話,可以導出MOV,MPEG,MP4等!看自己需要!不過1080P的導出來,差別不是很大,你也開始以導出AVI,再用視頻軟體轉換其它的格式!
Ⅷ 用單反D600拍攝高清的微電影,是MOV格式,視頻處理起來很痛苦,請問轉化成什麼格式用會聲會影處理比較好。
1.編輯前,在設置--參數選擇--性能里勾選「啟用智能代理」(設置一下解析度),這樣,軟體會自動降低碼率等等進行預覽編輯,使編輯順暢一些,不至於這么痛苦,對低配置的電腦尤為重要。編輯完成後,輸出保存的視頻仍然按照你項目設置或輸出視頻設置輸出視頻文件,不會影響輸出視頻的質量。
2.AVI格式並非都是無損編碼,有多種編碼方式可以選擇:
其中紅色注釋的是安裝插件後增加的編碼方式。選擇這兩個編碼,輸出的視頻既清晰,文件又小,是比較流行的編碼方式之一,絕對比DVD要清晰的多。如需要插件,可留下郵箱。
Ⅸ 拍攝微電影的大概流程
1.視頻設備:尼康D7000,鏡頭是18-105的套頭,以及50 1.8G的標定。外接麥克是飛利浦的SHM1000,70塊錢,隨便接一個效果都會好很多。
2.准備階段:verycd上面可以下個vegas,然後破解。破解程序需要用管理員身份運行,否則報錯。准備一個三腳架,如果是視頻用三腳架最好,攝影三腳架其次。雲台不好用,不容易找平衡。為了找平衡方便,最好是能只左右擺動、只上下擺動的腳架,最好帶水平儀。
寫好劇本,主線一定要准備好,有哪些主要場景,如何保證銜接、呼應。台詞設計好。如果有時間最好有分鏡頭劇本,提前想好每個場景有哪些鏡頭,機位如何擺放、人物的基本動作。
做好動員,安排好拍攝順序。雖然視頻可以補拍,但是天氣、光線、衣服、演員心情等的變換,讓後期補拍難度較大,基本補就是補一個場景。所以盡量多拍幾遍,爭取減少補拍可能。
3.拍攝階段:盡量使用三腳架,保證視頻穩定。如果是需要加強緊湊感,可以手持,讓鏡頭有呼吸感,比較容易營造緊張氣氛。
使用手動對焦,或者乾脆避免二次對焦。D7000雖然是有自動對焦功能,但基本是廢柴功能,會不停產生拉風箱情況,對焦緩慢。所以盡量少拍攝物距的變化,用分鏡頭來代替。
4.注意景深。拍對話的時候,如果使用正反打,定焦頭的淺景深是必須的,注意不要跳軸。單機位拍正反打,只能是拍兩遍再做後期,有條件的話盡量雙機位吧。
注意麥克風離演員的距離。同期聲是比較省事的做法,後期配音實在麻煩,所以盡量選擇指向性較好的麥克風,同時保證麥克風離演員的距離相差不大,而且對於說話聲音小的演員,要適當將麥克風放的近一些,或讓演員適當提高音量。
預演也記得要拍下來,很可能第一遍反而是最好的。NG也不必早早停掉錄像,後期拿來做花絮也是很有意思的。
5.後期階段:拍攝記得選好格式。我用的是高清1280*720的,最後壓縮一次要花一個小時,如果是高清1080的,後期壓縮會很痛苦。如果沒有特別的高清需求,720的足夠用了。
vegas剪輯的教程、視頻不少。記得用好「跟隨」功能和「忽略分組」功能。作為微電影,為了追求比較快的節奏,除非大場景切換,可以盡量少的使用轉場特效。前期多拍,後期多剪,凡是不好的鏡頭或者情節,就大刀闊斧的刪,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最初劇本來做。
微電影一般不需要太多音樂,否則會顯得雜亂。選用一首曲子,不斷重復、強化,效果反而更好。用好包絡線很關鍵,好的音效就是要重復重復再重復的去調試。
vegas壓縮出來的avi會非常的大,4分鍾就有20G了,然後可以用格式工廠壓縮。生成視頻以及格式壓縮各需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