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微電影符號評價
1. 如何評價微電影《初見》
微電影《初見》評價:註定是一部屬於80後的電影,著名演員趙陽拍攝的這部都市情感大戲中,他在演活這個在愛情游戲里游刃有餘的浪子時,眼睛裡還時而流露出一隻「候鳥」對溫暖歸宿的渴求。
都說人生若只如初見,而愛情最美好的階段就是最開始兩情相悅的時候,那時候大多數我們看到的都是對方最好的一面。所以當女主角把趙陽送給她的指環帶在胸前,刷白過去,重新出發的時候,男生也帶著全新的自我回到了她的身邊。
電影簡介:
生活在如今城市裡的每一個少年,把自己的經歷講一遍,大約都要路過這樣一個故事。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歐陽回到成都,很快發現工作,和夢想不僅不是一個有邏輯的聯系,很多時候,更像是勢不兩立的選擇。
堅守夢想陣營的企圖在現實的逼迫下節節敗退,就連相依為命的母親也無法承受他不切實際的執拗。於是他開始投奔現實,放棄夢想,卻依然無法在自我束縛中獲得解放。
2. 求介紹國外獲獎微電影!
人性 莫里斯·萊斯莫先生的神奇飛書 還有多少天
票 梁亮亮和謝小星的簡單故事 我願意
《流浪》、《還》、《我們畢業了》、《小潔》、《只有你聽到·香》、《微博有鬼之私信》、《無聲的愛》、《微博有鬼之@誰誰》、《相機》、《山城六月》 《一部佳作的誕生》
戛納獲獎微電影《符號》微電影大賽獲獎作品《下一站,遇見
3. 如何評價微電影《豬肉與月亮》
有一種藝術就是把一些美好的東西摧毀給人看,這種藝術叫做「悲劇藝術」。而這部電影雖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悲劇電影,但在電影的最後,月月和楊紅玉之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良好關系就被破壞掉了,兩人不得不去面對分別。
4. 如何給微電影師評價
給微電影師評價的話其實很簡單,就看他評價的視角是從導演維度,劇情維度,燈光維度,或者演員維度去評價哪個維度評價的好,就是給他做客觀的評價就可以了。
5. 如何評價微電影
感覺微電影還是無法做到大的影響力,目前也越來越少了,現在有很多的微電影確實是拍的很不錯,我覺得微電影的存在很有意義。
6. 《這就是街舞5》李承鉉的微電影令人動容,網友們是如何評價他的微電影的
《這就是街舞第五季》這檔節目這段時間也在熱播之中,在最新的節目中,也是發布了平行世界的你為主題的微電影創作,而這一次李承鉉選擇了小丑這個角色進行微電影的打造,網友們對這次李承鉉的微電影也是有著一個很高的評價,他這一次的微電影確實不錯,評價也是很好的,而且這一次也有很多網友對李承鉉的微電影進行誇贊,這一次李承鉉的嘗試確實很成功,確實是一部很精彩的微電影。李承鉉這一次的微電影確實很不錯,他確實非常適合這一次微電影的扮相,這一次的微電影也很有感染力,很多網友都給予了這部微電影一個很高的評價,這一次的微電影確實讓人非常滿意。
7. 符號的介紹
10月15日下午兩點,由山東理工大學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拍的電影《符號》在淄博影院上映後,該影片在理工大校園中引起了廣泛影響。此部電影是理工大在校大學生原創的首部大型動作懸疑片,歷時7個多月,由30餘人的主力團隊共同傾力打造,演員有20餘人,覆蓋5個學院。影片避開男女戀情,圍繞兄弟情,以良知、夢想和友情為核心思想,並摻雜大量懸疑元素創作而成,吸引了近千觀眾。
首映式結束後,劇組導演兼製片人兼主演陳曦同學講述了《符號》幕後的故事。
陳曦介紹說:《符號》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去年的國慶期間。那時,我與劇組成員(攝影師之一)劉情情在淄博瘋狂英語訓練營一起當助教。劉情情主要負責瘋狂英語訓練營的攝像,在一次聊天中,我請劉情情幫拍一些生活記錄,留作紀念,而劉情情則提到他們正要參加淄博市DV短片大賽,缺少好的劇本,於是達成合作。
去年十一過後,我創作了一部簡短的懸疑劇本,只是一個比較吸引人的小故事。後來劉情情將我引薦給了當時大學生DV聯盟會長閔志龍和卓振東,他們都這個劇本表示很感興趣。但後來由於社團工作及手中未完成的片子讓他們無暇全神投入《符號》的製作,我忙碌雙學位的課程,《符號》就此擱置。
2009年初,我又將舍友的一些創意加入《符號》,並按照一般劇本的形式將劇本的小說形式改寫。開學之後再次找到卓振東一起商議《符號》的製作。開始了對劇本的不斷完善。期間王博也參與進來,不斷分析、挖掘內容,並且同時翻閱專業書籍、分析經典影片。通過不斷對《符號》的結構、邏輯性、人物特徵、中心思想等進行完善。幾個月後,在我們都覺得劇本已經比較成熟,便決定開機!
今年暑假,大家約定在8月初集體返校集中進行拍攝工作。《符號》是一部以兄弟情義為主要內容的作品,而我們的演員也都是平日里的舍友、好兄弟,我們為了共同的電影夢而一起堅持。8月初劇組主要成員集齊,但學校在假期期間對宿舍樓內部進行了全麵粉刷,為了避免串幫,我們不得不進行重拍。為了追求好的拍攝效果,一個鏡頭經常要拍攝十遍以上,並且嘗試不同的調度,全片下來共拍攝了近2000個鏡頭。由於疲勞、炎熱,演員難免會產生情緒。因為牽扯個人隱私,所以在進行某些宿舍樓內拍攝時遇到了不少阻力,但通過向團總支申請,開出證明信後拍攝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9月初,學校正式開學時,影片拍攝了約80%。因為演員來自不同的學院、專業和班級,拍攝的組織工作更加艱難。但經過了一個月的緊張拍攝後,劇組終於克服重重難題,順利殺青,開始後期製作。
劇組分工為兩大板塊,分別由卓振東主管影片後期製作,由我負責宣傳、聯系贊助商等推廣事宜。大量的朋友也加入其中,參與門票設計(許烈)、網頁製作(付冠輝)、聯系學校報告廳(柏存志)、宣傳材料印刷(柏存志)等事宜。期間,現任「大學生DV聯盟」會長柏存志、王博在各方面給予了大量幫助。
由於時間極其緊張,製作過程中,卓振東、閔志龍等負責剪輯的同學5個夜晚通宵加班製作。而贊助商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我們決定通過《符號》的放映,將此次活動拓展為理工大學首屆電影節,首映後開展以「影視藝術賞析」、「攝影技巧」、「劇本解析」為主題的電影放映活動。整個活動將首次採用「網路直播」的形式對整個活動進行同步直播,覆蓋全校每個宿舍及博大花園全部網路,活動規模、形式都堪稱山東理工大之首例。
我們分別與淄博全球通電影城、淄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金色之韻KTV等商家洽談。「全球通電影城」給予了很大幫助,將場地租借費降為1500元。劇組方面,經過7個多月的製作,劇組成員幾乎每人都欠了朋友一些資金,所以場地費用及宣傳費用都成為大問題。某公司表示了很好的意向,但卻在距首映式還有3天時,提出苛刻合作條件,這一變故對整個活動都帶來了巨大沖擊。為了讓剪輯順利進行,我們只得對此事輕描淡寫,然後頂著壓力再想辦法。我不斷對卓振東說:你放心剪片子,資金和組織運作我來保證。然後我們來到另一家公司洽談,經過兩次交涉經理表示非常感興趣,但就在海報將要交由印刷廠印製時,該商家提出由於經費不足暫不合作。離活動開始還有不到兩天,劇組卻存在3000元經費的虧空。最後「淄博李陽瘋狂英語」的王校長決定幫助我們,為我們印刷宣傳材料及提供部分資金,幫我們實現這個夢想!這又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成功的信念。
劇組主要成員在後期製作、宣傳的過程中,歷時僅一周多時間,平均每天睡眠5個小時,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海報設計、製作及印刷,宣傳網頁的製作,贊助商的合作商談,系列活動組織。
最大的問題在於,場地約定之後,我們的後期製作時間已經不到十天,這時預告片都沒思路。直到去電影院放映的前一天晚上,我們的片子只是完成了鏡頭的排序,沒有字幕、沒有片頭和片尾,沒有配樂,剪輯也是漏洞百出……最後一晚,卓振東、王晨、閔志龍、劉情情和我一起通宵加班。王晨並不是開始就加入我們的團隊的,他的各方面技術都非常棒。由於儀器使用缺少經驗,所以前期同步錄音雜音極多,很難達到好的效果,王晨專門對所有音頻進行降噪。劉情情負責調色,而我與閔志龍負責編輯字幕,同時我來選擇背景音樂。製作期間我不斷與影城協商首映細節,但出於擔心對方不予合作,我一直都說片子已經剪完,而我又不能催促卓振東給他施壓,單方頂著巨大的壓力。直到首映那天的中午,片子的字幕依然沒有完成合成,而片尾也沒有完成。在最後導出片子時,三台機器紛紛崩潰,這時,我在電影城的會場接待媒體、嘉賓。眼看兩點開始的時間已到,而片子還在學校沒有完成,我還不能讓此消息透露,面對影城經理、嘉賓、媒體和在場的500名觀眾,壓力真的好大,還要做到不動聲色……兩點半了,負責技術的成員將實驗室電腦的硬碟卸下來,拿到放映廳,卸下電腦的光碟機,安裝硬碟,直接拿編輯軟體做播放器,播放了那部零散而殘缺的片子……坐在影院看到最終的效果離預期相差如此之遠,真的好失落,不知如何面對在場的朋友、嘉賓和媒體們。放映結束,雖然專家給出了很好的評價,大家也表示很精彩,但影片的真實情況我心中自然有數。然後是各種媒體的采訪,我作為發言人,強帶著微笑介紹我們的片子,推廣我們的片子,回答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在回來的公交車上,山哥和其他主演都勸我:咱能走到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已經盡力了就別太傷心了,但我還是幾乎沒說一句話。回來後還強顏歡笑地接受了淄博廣播電台的電話采訪,此時,我已40多個小時沒合眼,期間只吃了兩小口餅……但是想到活動已經宣傳開來,會場也已經申請好,明天還要在學校最大的報告廳之一「三號報告廳」做理工大專場首映式,而目前手中只有那份在我看來垃圾一樣的未完成片子時,壓力可想而之。但有一個信念就是:這次活動是我一手策劃的,我必須給大家一個交代,絕不能拉著兄弟們一起丟人!
中午,我和卓振東繼續不停的修整未完成的影片。晚上,當看到這部精剪之後的片子成功播完之後,看到大家的贊許和專家的認可時,看到大家受到的震撼,我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了,然後與身邊的所有兄弟一一擁抱!電視台的一位專家對我說:能以導演、編劇、主演的身份來完成一部如此的作品,我真的很崇敬你!
舍友濱爺激動地眼睛都含著淚水……因為再體會過昨天的巨大失落後,我們沒有一點放棄,繼續完成片子,而其他成員依然面帶微笑的在校園里堅持宣傳,這份經歷是每一個旁人所不能體會的……
采訪結束後,陳曦開玩笑的說,他的臉上有很多的痘痘,生平第一次起這么多,對不住各位觀眾。同時,疲憊的臉上卻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符號>>我們經常在各種雜志上讀到世界各大城市的評比,誰是最舒適的城市,誰是最適合居住的城市,等等。我記憶中被選中的城市有美國的匹茲堡, 加拿大的溫哥華,瑞士的蘇黎世……這些入選的城市的確有他們各自的魅力,但總難免讓人感覺單調、乏味。與之相比,人們還是嚮往到那些偉大的城市去,去紐約、去巴黎、去倫敦。<!--
潘石屹 張欣 等
8. 你如何評價《橋》這部微電影
橋對於人們是有特殊的意義,是一座有情感象徵的建築,所以他們拍攝該劇時是希望把橋與人的情感聯系起來,去講述一段橋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這部劇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真摯的情感。
9. 一部微電影作為評委要怎樣評價
恩,很好,很不錯,很有內涵,很有現實意義,很有正能量。都是屁話
10. 微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