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五叔進城
㈠ 利箭行動里的老五叔是誰演的
《利箭行動》里的老五(陳啟)是由杜奕衡演的。
杜奕衡,生於四川成都,中國內地演員、歌手。
杜奕衡出道初期為演員劉德華替身。 2008年,參演電影《未來警察》。2010年,參演電影《讓子彈飛》、《龍門飛甲》。2011年,參演電影《鴻門宴》。2012年1月,參與錄制山東電視台春節聯合晚會;參演電視劇《利箭行動》,飾演角色陳啟;《隋唐演義》飾演角色徐茂公。2013年,參演古裝電影《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2015年,首次參演話劇《銀錠橋》 。2017年參演古裝劇《虎嘯龍吟》
㈡ 吾家有兒初長成
從十月懷胎開始,兒子的每一個瞬間都似乎就在昨天,歷歷在目。在我的眼裡,兒子一直都是個孩子。還沒忘記他在娘胎時被機器的吵鬧聲驚嚇得在我肚子里拳打腳踢的感覺,也沒忘記給他洗澡時被水燙得哇哇的哭聲,更不會忘記半夜背著他去找醫生的焦急,兒子卻陡然間長大了。兒子成長過程中給我們留下的記憶瞬間太多太多,它如長長的電影,始終在我的腦海里播放著,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
我們的兒子很黏人,這與我一直陪伴他成長有關。兒子剛出生那時,我不用上班,整天在家護著他。我們視兒子為掌中之寶,呵護疼愛得令鄰居嫉妒眼饞。那次,大齡未得子的鄰居在二樓望著樓下丈夫和兒子的親昵,痛罵到:「又不是什麼金寶卵,整天樂呵成這樣!」別的鄰居小報告我們,我和先生幸福的笑著,不置可否。我們就是捧著「金寶卵」呢!我們有兒子,怎麼不高興?又有誰能阻止我們高興?
兒子的嬰幼兒時期一直在我們身邊,那時我們住在學校宿舍,因為先生疼愛兒子,兒子一歲半了先生也不準我給他隔奶,說是要等兒子吃到兩歲。我就要上班,痛心的隔了兒子的奶,也和先生吵了幾天。學校有著寬廣的操場,可愛的小山,還有一片小樹林。兒子兩歲能走路了,就每天在操場上、學校里到處跑。那時他最好的玩伴是一樓的楊種種,兒子很喜歡和他玩,也能統領這個比他大兩歲的小哥哥。每天清晨一起床,兒子顧不上吃飯,就跑出家門,去樓下找小哥哥玩去了,一層樓對面和他同齡的何棟,和他總是合不來,他就喜歡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樂。
楊種種很樂意聽我們兒子的話,我家兒子也是那種仗義之人。在校園操場跑累了,兒子就會邀約著楊種種,跌跌撞撞的跑到先生上課的二樓教室,一腳踢開門。他不管他爸正在上課,也不羞於打擾了一室正聚精會神聽課的高中學子,開口就說:「爸,拿錢來。」他爸為了上課不受影響,急忙掏出一元紙幣遞給他,匆匆的想打發他出門去王二媽家的校園小賣部里買零食吃。兒子不走,接著說:「還有楊種種的。」他爸又掏出一元紙幣給了楊種種,才把這兩個初生牛犢打發下樓,繼續上課。那個時候的學校管不嚴,老師們經常帶著孩子去上課,有的甚至背著娃娃站講台。
兒子是三歲進城來到奶奶家的,那時我們不能隨他一起進城,就由他住在奶奶家。奶奶對兒子的影響很大,兒子之前在我們身邊養成的很多壞習慣,進城之後都扭轉過來了。奶奶教我們兒子認字,扶他寫字,送他進幼兒園,陪他一起做手工製品。心靈手巧的奶奶給我們兒子做了畫報紙衣服,用瓜子粘在紙上做花瓣拼花。兒子在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們的呵護下幸福滿滿,可是他最愛的還是媽媽,整天掰著小手指數天數。每逢從奶奶那裡得知當天是周五,兒子下午從幼兒園回家之後,就搬一個凳子坐在鋪子門口,一直等到在鄉下工作、周五才能進城的媽媽的到來。每次我回來之後,兒子總是開心得給我說他在幼兒園的各種趣事。
進城之後,兒子的玩伴幾乎只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和楊種種分開了。他總是和我們說起劉洋洋,因為是好朋友,他偷偷的帶了最喜歡的動畫碟片《人猿泰山》給劉洋洋看,把最好的小玩具拽在手心帶進中心幼兒園分給陳爾維玩。他在舞台上有模有樣的跳舞,他要我陪他過學校組織的兒童節,他有各種各樣的恐龍玩具,他會在貴陽三橋的街上哭鬧著要我給他追走遠了的氫氣球買一個玩,他會在職中的草叢里捉螞蟻一玩就是一個上午,他會和我一起追蝴蝶一起玩金箍棒一起在黔靈山逗猴子……
兒子長高了不少,也順利的進入二小課堂。他對小學啟蒙的楊老師印象不深,對幼兒園啟蒙的游老師卻深深的記著。游老師對這個虎頭虎腦,規規矩矩的幼兒園小夥伴似乎也記憶深刻。上周我在教育科技局組織的活動中遇到游老師,她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是羅縱橫媽媽哈?」這么多年了,游老師還記得他的這個小夥伴,清楚的說起他的名字。而我,卻只有「羅縱橫媽媽」這個稱謂,似乎沒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我是自豪的。兒子的老師愛著兒子,對兒子記憶那麼深刻,他要是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要老師記起他還是有一些困難的。
兒子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我一直陪在他身邊。我教兒子學唐詩背童謠,現在每次聽到「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時,兒子咿呀學語的童音就縈繞在我耳畔。我教兒子背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時。」看到兒子認真的樣子,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三四歲的孩子,哪裡懂得這樣深奧的詩句?可是我給予兒子的童年還是有味道的。那時,兒子背得很多詩詞,時常隨口而出,對他的小學幫助很大。以至於兒子讀初中時 ,都還在吃小學積淀下來的詩詞老本。
兒子的小學生活是在乖巧與叛逆中度過來的。五六年級時,兒子就開始迷上了電腦游戲,那時一個台式破電腦,兒子整天都在搗鼓著,有時實在自己修不好了,他就想辦法請他五叔的朋友、懂電腦的杜叔叔幫忙。那次在二小門口剛好遇到杜叔叔,兒子喜出望外,為了討好杜叔叔幫忙,兒子居然把手搭在了高大的杜叔叔的肩膀上,邀約著他一起回家修電腦。為了玩游戲,兒子在手機里點游戲直播,害得他幺媽的手機額外費用超出幾百元,他偷偷的拿四叔鋪子里的錢去充Q幣,在我包里拿一百元的票子買游戲裝備,我以為是他爸拿的,結果大打出手。這些,都是初為人母的我最傷心最頭疼的教育問題。我實在無法管教,只得整天陪著他,跟看犯人一樣的守著他,卻還是一次次漏網。那晚我在卧室睡得正熟,嘁嘁喳喳的響聲驚醒了我。我以為是屋裡進了耗子,再一聽,是我淘氣的兒子正匍匐前進,進到卧室偷游戲碟。
有次我和他爸去貴陽辦事,兒子主動看家,為了以防萬一,我們把電腦房鎖著,以為這樣,兒子就玩不了電腦了。結果,兒子把門鎖撬開,在卧室里不知玩了多少個小時,他爸氣得差點拿啤酒瓶砸到他頭上去,用帶子假裝把他捆綁在椅子上。他不哭不鬧,時間太久我怕他被尿逼急,問他錯了沒,想給他個台階下,他還是不認錯,氣得我又踹了他兩腳。因為沉迷游戲,兒子誤了太多的學業,就連填報志願這樣的緊要關頭,他也漠不關心,不把自己的前途命運當回事。他爹氣得好多年破壇子破摔,幾乎不過問他,連基本的交流也是通過我去傳話完成。我也深感家庭教育的失敗,一次次的反思自責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在母愛方面我走錯了哪些路?實在無法,為了調節心態,緩解壓力,也為了尋得一些有效睿智的處理家庭關系的方法,我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學培訓學習,幾年的時間,我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學習提升不少。經過多方波折,我拿到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這要算我有生之年最艱難的一次考證吧!那段時間,除了照顧兒子讀書吃飯,我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花在了讀心理學書上了。那段時間的刻苦努力,也是我這輩子難以忘記的。半夜突然醒來,馬上就會進入學習狀態,任何一點的空閑都不會放過,都在學習。因為時間緊迫,因為年齡原因,我學得費力,可我始終相信勤能補拙。因為我一心投入學習,先生火了,他理解不了這么大年齡的我了還折騰什麼,他無法容忍每天回家看到的不是熱氣騰騰的飯菜,而是蓬頭垢面讀書的我,可是我卻一直堅持著。
面對我的執著,不理解的人的確很多。他們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去報考個心理咨詢師,可是我受用了啊!我總是這樣認為,治癒不了別人,起碼我能治癒自己,調整心態,與周圍人友好相處,與家人和睦生活。親子關系,親密關系是一個人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關系,稍不注意,我們就會陷入情感的漩渦幾敗俱傷。兒子逐漸長大了,又因為我懂得了一些親子關系的技巧,和兒子相處得非常融洽。我們似無話不說的朋友,他有什麼想法看法,總是會第一時間與我交流探討。即使現在大了,要是分開一段時間不見,他見到我時,還是會滔滔不絕的說著他的近況,他的朋友他的生活。到睡覺時還意欲未盡,我和他乾脆躺一張床上繼續神聊瞎侃著。他給我說著新聞、趣事,說著他的目標他的想法,我呢,總是耐心的聽著,時不時說點自己的看法意見。有朋友說我們兒子沒長大,像個「媽寶男」 ,我不這樣認為。我們兒子有自己的思想主見,他有他喜歡的朋友圈子,我們也很主張兒子交朋結友,怎麼孩子大了就一定要和父母保持距離呢?我不同樣他們的看法。
在兒子的心目中,媽媽是他的靠山他的神。「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話再說不假。兒子渴望幸福健全的家庭,還不太懂事那時,他只要聽說哪家父母離婚了,就會覺得不可思議,總是大驚小怪的回家和我說起。因為兒子這一心思,我們都細心的維護著夫妻感情,給兒子一個健全的家,給他最好的陪伴最好的教育,做父母能做的,做兒子最需要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大了,心智基本健全。雖然仍很幼稚,有些話說出來令人好笑,處理事情也不太有方法,可是他畢竟還是懂事了不少。他不聰明,卻有他媽媽一樣的勤勞。因為習慣的養成,兒子做事認真踏實,從不偷奸耍滑。我也一直鼓勵他認真做人,踏實做事。
昨天,兒子說他的一個同學這個周三結婚,那同學一直希望他能來參加她的婚禮,他有點為難,問我怎麼辦?我和兒子分析了不來的原因,他也覺得路途遙遠,學業繁重走不開。我叫他給同學解釋,以學業為重,後會有期。兒子得了主意,也算把事情處理好了。經歷了來與不來吃酒一事,兒子又有了新的感悟:
「一個人確實一生要經歷太多了,不僅要忙學業工作 ,還要處理好家庭關系和人情世故。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我借題發揮,順機教導兒子說:「對,生活就是這樣。要學習的東西的確很多很多,你能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你高興。你在慢慢的走進生活,也在慢慢的長大了。兒子,加油吧,人生就是一本書,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我們要用勁去讀,去品,讓自己的人生順暢一些為好。」
兒子的確長大了,他會做飯,做一些美食。每次我去貴陽和他小聚,我們除了敘說各種各樣的事,最開心的就是一起逛超市一起買菜一起做飯。做得好菜好飯了,兒子還會勸導我喝點小酒助助興。我們似最要好的朋友,最貼心的哥們,有時又是最可惡的對敵。觀點不和的時候,我們吵得很厲害。兒子最拿手的一招——離家出走。小時候有一次和他吵起來了,我說了一句:「滾!」兒子氣沖沖的背著書包,就要出門。我立即逮住他,才沒有出走成功。從那次起,我不再敢說「滾」字,遇到事情也耐心說理,可是兒子受到那次的影響,時常意見不合就要走。去年的一個寒假,兒子回老家和我們一起住,不知道是因為他玩游戲還是什麼,我們又鬧矛盾了,兒子拉著他的行李箱,直奔汽車站回貴陽,我電話他不接,他爸電話他也不接,說開車送他去也不理會。我們只得求助他三舅,得知他順利到達貴陽家裡,懸著的心才算放鬆下來。
都說「養兒才知父母心」,兒子漸漸長大,也會體貼媽媽了。我要是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他就不會說什麼,如果我偶爾發個心情不好的動態,兒子馬上就會問我怎麼了。同樣的道理,兒子要是有點負面情緒時,我也會和他好好聊,做他最堅實的後盾。正如兒子說的「要學的太多,人生的路太長。」希望我們的兒子時刻都有學習的習慣,用豐富的知識和不斷提升的能力為自己保駕護航,走得順暢平坦一些。
㈢ 巴金《家》每一個章節主要內容簡介
1章
呼嘯的北風挾裹著鵝毛般的雪片鋪天蓋地的飛舞著。天漸漸的黑了下來,路旁的燈火還沒有燃起來。在成都一條僻靜的街上吃力地走著兩個行人——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爺高覺民和三少爺高覺慧。他們剛從學校排完戲回家。他倆邊走邊興致高昂的談論著排演得情況。在一所門前上掛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的大公館面前,他們停了下來,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傘大步走了進去。
2章、3章
琴早已經在此等候多時,她是高家親戚裡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當她到聽二表哥覺民說「外專」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興。但一想到進入男學堂將要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來。覺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勵她。望著琴開朗活潑的亮麗面龐,覺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鳴鳳,一個自幼被賣到高公館,聰明溫順、善良美麗、毫不抱怨、毫不訴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樣,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連一點吼聲也沒有。這兩張臉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兩種命運,覺慧明白鳴鳳的命運在她出世的時候就已經安排好了,同時,也是想到了這個家的無數罪惡。
4章
夜黑了,黑暗統治著這所大公館。人們忙碌了一天,此時,卸下白天的面具,打開心靈,或悔恨,或悲泣,或得意,或竊喜,鳴鳳只有在此時才能安靜的想想自己的命運,為自己的命運而悲泣。 5章
琴的母親對她要投考男學堂感到驚訝,但是,仍舊答應替她想辦法。琴對母親十分的感激。
6、7、8章
覺新是覺民兄弟的大哥,也是這個大家庭里的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聰慧,在家裡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贊揚,中學畢業時成績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學畢業後到有名的大學深造,還想過去德國留學,和自己愛著的姑娘結婚。這時傳來父親為他訂婚的消息,但他性格懦弱,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為了爺爺早日抱重孫,為了父親的意願,他成了家,並幫助料理家務。
本來他深深地愛著錢家的梅表妹,倆人雖青梅竹馬,倆小無猜,但他不得不屈從於父命,於是一個父親用拈鬮兒的方法決定下來他和自己不認識的少女瑞珏結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斷送,他美麗的幻想也因此而破滅。不久,梅出嫁了,覺新也深深的沉溺於端莊美麗的妻子瑞珏的溫存與撫愛之中。
不久,父親亡故了,他的心裡充滿了悲哀,但卻不曾想到他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漸消去,父親的棺木入土以後,他似乎把父親完全忘記了。他不僅忘記了父親,同時他還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他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平靜地把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放在他的年輕的肩上。家族內部的矛盾向他射來的無數無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這個紳士家庭在愛與平和的面紗下隱藏著的仇恨和斗爭。雖然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燒著青春的火。他憤怒,他奮斗,最終他的奮斗毫無結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著只是為了挑起肩上的擔子;他活著只是為了維持父親遺留下的這個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負拿來在兒子的身上實現。兒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這樣想著他似乎得到了一點安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覺新的被忘卻了的青春,他貪婪的讀著《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上的文章。他從劉半農那裡學到了「作揖主義」,從托爾斯泰那裡學到了「不抵抗主義」,這些「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無沖突的結合了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於是他變成了一個具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家庭里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他既痛恨舊勢力,又在舊勢力面前唯唯諾諾;既真誠關心弟妹的幸福,又時時提防著他們的言行出軌。因此,他便受著兩方面的夾擊:一方面,長輩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責罵他;另一方面,覺民、覺慧也常表現出和對這位大哥的不滿。面對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著,掙扎著。他依舊繼續閱讀新思想的書報,繼續過舊式的生活。
9、10、11、12章
覺慧因為與同學們一道向督軍情願,被高老太爺訓斥了一頓,不許他再出門。覺慧覺得躺在他面前的並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個代表。他們談話不像祖父和孫兒,而像兩個敵人。這天,他在花園里遇到了鳴鳳,他真誠地告訴鳴鳳,將來一定要娶她。鳴鳳連忙打斷了覺慧的話,並凄然地說,她害怕夢做得太好了不會長久。
當晚,月光皎潔。三更過後,覺民、覺慧還在天井裡散步。遠處飄來了如凄如訴的簫聲。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對她不好,最近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覺新知道後心情非常悲痛,接連幾晚都吹這樣凄慘的調子。覺民擔心大哥和梅的悲劇會在自己和琴之間重演,覺慧安慰二哥說,你決不會走到大哥的路上去,因為時代不同了。
13章
舊歷新年,高公館里格外地熱鬧繁忙。堂屋裡面燈火輝煌,全家滿滿地坐了兩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長輩,下一桌坐的是覺新和他的弟妹們。高老太爺希望吃年飯時有四代人,所以叫覺新夫婦也把他們的兒子海臣帶上桌來。高老太爺面對這樣多的子孫,明白他「四世同堂」的願望已經實現,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微笑。公館門外,一個討飯的小孩在飢寒中輕聲的哭泣。慰。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覺新的被忘卻了的青春,他貪婪的讀著《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上的文章。他從劉半農那裡學到了「作揖主義」,從托爾斯泰那裡學到了「不抵抗主義」,這些「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無沖突的結合了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於是他變成了一個具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家庭里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他既痛恨舊勢力,又在舊勢力面前唯唯諾諾;既真誠關心弟妹的幸福,又時時提防著他們的言行出軌。因此,他便受著兩方面的夾擊:一方面,長輩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責罵他;另一方面,覺民、覺慧也常表現出和對這位大哥的不滿。面對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著,掙扎著。他依舊繼續閱讀新思想的書報,繼續過舊式的生活。
9、10、11、12章
覺慧因為與同學們一道向督軍情願,被高老太爺訓斥了一頓,不許他再出門。覺慧覺得躺在他面前的並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個代表。他們談話不像祖父和孫兒,而像兩個敵人。這天,他在花園里遇到了鳴鳳,他真誠地告訴鳴鳳,將來一定要娶她。鳴鳳連忙打斷了覺慧的話,並凄然地說,她害怕夢做得太好了不會長久。
當晚,月光皎潔。三更過後,覺民、覺慧還在天井裡散步。遠處飄來了如凄如訴的簫聲。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對她不好,最近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覺新知道後心情非常悲痛,接連幾晚都吹這樣凄慘的調子。覺民擔心大哥和梅的悲劇會在自己和琴之間重演,覺慧安慰二哥說,你決不會走到大哥的路上去,因為時代不同了。
13章
舊歷新年,高公館里格外地熱鬧繁忙。堂屋裡面燈火輝煌,全家滿滿地坐了兩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長輩,下一桌坐的是覺新和他的弟妹們。高老太爺希望吃年飯時有四代人,所以叫覺新夫婦也把他們的兒子海臣帶上桌來。高老太爺面對這樣多的子孫,明白他「四世同堂」的願望已經實現,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微笑。公館門外,一個討飯的小孩在飢寒中輕聲的哭泣。14章
在花園的樓房裡,覺新為了梅幾天前在商業場碰到他有意避開而傷心。樓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覺新加入了游戲之中,覺慧望著覺新的背影想:人原來是這樣健忘的,同樣的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變換了兩個面目。過後他又想,大概正因為這樣健忘,所以才能夠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罷。他這樣想著,對於剛剛掘開過去的墳墓而又馬上忘記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暫時的了解了。
15章
張家琴的房中,梅對著覺民、覺慧、琴訴說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她都只能依靠回憶來填補自己空虛的心靈。覺慧、覺民因為梅的悲劇而對舊勢力更加深惡痛絕。
16、17、18、19章
元宵節剛剛過,新舊軍閥展開了激烈的混戰。處於市區的高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戰火的煩擾。從東門逃進城的張太太帶著琴和正在張家玩的梅來到高公館避難。梅看見高家花園里草木依然,然而人事已非,感到格外悲泣。這時瑞珏帶著海臣過來,交談之後,瑞珏忽然覺得自己很喜歡梅。
20、21、22章
第二天,覺新在花園里與梅再次相遇。梅轉過身默默地走了。覺新追了上去,請求梅寬恕。梅忍不住低聲哭泣。覺新看見梅這樣難過,一種追悔、同情和愛戀交織著的感情猛然襲擊著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為她擦淚。二人相對而泣,互訴著幾年來的相思之情。
23、24章
幾天來,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覺新和梅過去的關系以及覺新為什麼特別喜歡梅花的原因。她主動找梅交談,表示對他們兩個當初感情的理解。梅為她的大度與善良所感動,坦率地向她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內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訴說沉重地壓著瑞珏溫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誠的同情與對命運的相互理解,使兩個女人變成了親如手足的姊妹。 25章
戰爭結束後,覺慧瞞著家人參加《黎明周報》的工作,撰文介紹新文化運動,攻擊舊制度舊思想。他幹得如火如荼,逐漸地進到新的園地里去,而同時他跟家庭離得更遠了。雖然他知道在這個家裡還有一個人在無私的愛著自己,他每一次看見那一對被純潔的愛燃燒著的眼睛,他覺得一種慾望在他的心裡生長起來。然而,進入新的環境,跟新的朋友接觸,他的眼界又變寬了。他覺得在他的前面還有一個廣大的世界,在那裡他的青年的熱血可以找到發泄的地方,在那裡才有值得他獻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義並不是那麼簡單,那個少女的一對眼睛跟廣大的世界比起來,卻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夠單單為著那一對眼睛就放棄一切。
琴想像同學倩如學習把頭發剪掉,受到她母親的堅決反對。家庭濃重的封建思想使琴的眼前似乎立刻出現了一條幾千年前修好的很長很長的路,上面躺滿了年輕女子的屍體。然而,她決心要走一條新的路。
26章
孔教會的頭面人物60多歲的馮樂山看高家的丫頭長的漂亮,向高老太爺要求討一個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爺決定讓17歲的鳴鳳嫁給他。鳴鳳深深愛著覺慧,雖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頭決不會成為高家的少奶奶,但卻希望留在覺慧身邊,伺候他一輩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濃密的黑暗,那一線被純潔的愛情所帶來的光明也給人家摧殘了。鳴鳳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將她嫁人,但高老太爺的決定誰也不敢反對。無望的鳴鳳只好向覺慧求救。覺慧正趕著為刊物寫文章。看到忙著寫文章的覺慧,鳴鳳不忍打擾他。鳴鳳出嫁的事,覺慧一點也不知道。
出嫁前的一個晚上鳴鳳懷著最後的希望去找覺慧,那一天對於覺慧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對於鳴鳳卻是她一生的最後一天了。覺慧由於趕著寫稿的緣故,他沒有聽完鳴鳳的衷訴就把她遣走了。鳴鳳含淚離開了覺慧的住處。鳴鳳剛離開,覺民來告訴了事情的真相,覺慧急得幾乎發瘋,他四處尋找鳴鳳,但是已經太遲了。鳴鳳懷著絕望的心情,懷著對三少爺覺慧深深的愛,投進了晶瑩的湖水中。
27、28、29章
鳴鳳投水自殺後,狠心的高老太爺又逼丫鬟婉兒去給馮樂山做妾。鳴鳳的悲劇使覺慧無限悲哀,深深自責,同時也加深了他對祖父為帶代表的舊勢力的無比仇恨。現在,他更清楚的認清了自己所在地這個家庭、這個社會的本來面目。
30章
高老太爺66歲的壽辰到了。高家大擺宴、唱戲,加以慶祝。梅參加壽禮後回家便病倒了。覺新為不能去看望她而感到極端痛苦。馮樂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親事——要把自己的侄孫女許配給覺民,高老太爺一口應允。正在與琴處於熱戀中的覺民當即表示反對。大哥覺新感到左右為難,三弟覺慧支持二哥覺民進行反抗。覺新把覺民的意見向祖父解釋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氣地駁斥道:「我說是對的,那個敢說不對?我要怎樣做,就要怎樣做!」在緊急關頭,覺慧幫助覺民逃婚。
31章
高老太爺聞訊勃然大怒。無論三叔可明和覺新怎樣勸說,覺慧都堅決地說,如不取消馮家的親事,他絕不說出覺民的地址。看到覺新在這件事上又採取不抵抗主義,覺慧忍不住罵覺新是懦夫。覺民寫信給覺新,表示決不讓琴做第二個梅的角色。覺新不斷受到良心的譴責,覺得無論如何應該給覺民幫忙,否則會造成一件抱恨終身的事。他壯著膽子到祖父面前為覺民說情,卻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責。祖父最後說,馮家的親事決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覺民還不回家就叫覺慧頂替。覺新不得已回頭又要三弟勸二弟屈服,覺慧十分氣憤,想:「如果犧牲是必需的話,做犧牲品的決不是我。」
32章
這時傳來了梅去世的消息,覺新受到極大的刺激,他懷著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後事。在向靈柩告別時,覺慧沒有哭,也沒有悲哀,他有的是滿腹的憤怒。他的話是用一種交織著愛和恨的聲音說出來的:「一些哭聲,一些話,一些眼淚,就把這個可愛的年輕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從棺材裡拉出來,讓你睜開眼睛看個明白:你是怎樣給人殺死的!」
33、34、35章
覺新的四叔克安、五叔克定瞞著高老太爺偷偷在外面租小公館,嫖女人,打著高老太爺的招牌到處借債,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不久,醜行被揭穿,高老太爺責罰他們後,感到無比失望,從此一病不起。陳姨先請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鬧的家宅不寧。留過學的克明、讀過進步書報的覺新都不敢出來反對,只有覺慧挺身而出痛罵陳姨太和眾人。高老太爺在彌留之際答應解除與馮家的婚約,他想在臨死之前見見覺民,覺民抗婚行動取得了勝利。 36章
瑞珏臨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高家長一輩人認為高老爺的靈柩停在家裡,如果有人在家生孩子,會有有血光之災。他們要求瑞珏到城外生育。他們說祖父的利益超過一切。覺新和平地接受了,他沒有說一句反抗的話。他一生就沒有對誰說過一句反抗的話。無論他受到怎樣不公道的待遇,他寧可哭在心裡,氣在心裡,苦在心裡,在人前他絕不反抗。他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慮這樣的忍受是否會損害別人的幸福。這樣,覺新又一次毫無抵抗的接受了這個荒唐的主張。瑞珏也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她只是哭。她的哭聲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這也沒有用,因為她沒有力量保護自己,覺新也沒有力量保護她。
37章
瑞珏因難產死去。這使得覺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都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么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兩個女人。他現在開始覺得這個擔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掙扎。然而同時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夠抵抗這一切的,他是一個無力的、懦弱的人。他絕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門前,他傷心地哭著。這個時候他不是在哭瑞珏,他是在哭自己。
38、39章
三弟覺慧感到再也不能夠在這個吃人的家裡住下去了,他要做這個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決心遠走高飛。覺新感到無限地悲哀,但他知道是強留不住覺慧的,猶豫再三,終於答應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動。他想:「我們這個家需要一個叛徒。我一定要幫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氣。」便忍不住自語道:「你們看著吧。家裡頭並不全是像我這樣服從的人!」而他自己將留在家裡過著更凄涼、更孤寂的生活……
40章
黎明,覺慧瞞著高家的其他人,告別大哥覺新、二哥覺民和《黎明周報》社的朋友們,乘船離家到上海去了。
㈣ 為什麼叔表親。普遍不親關系差 爸爸哥五個。爸爸是老二。 大叔入贅北京了。五叔入贅上海了。
你爸的姊妹真的多,但是你們不經常來往,所以越來越生疏了,所以親戚必須要有來往的,常聯系才會覺得越來越親,如果經常不聯系就變成陌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