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拿到獎學金不想去中國的微電影

拿到獎學金不想去中國的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30 23:37:57

Ⅰ 分享一些你拿獎學金的經驗吧

大學生活多姿多彩,能夠在大學就讀期間拿到獎學金何嘗不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獎學金就是對一個人在大學期間學習表現的肯定,作為一名獲得獎學金的人,我在這方面也可以說積累了一些經驗,那麼接下來就來和你們一起分享吧!

Ⅱ 想要去新加坡留學需要辦什麼手續,申請獎學金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國外去留學,如果想要去新加坡留學,新加坡的手續是怎樣的?留學期間每一個學校都是有獎學金的。新加坡申請獎學金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一定要符合的基本條件又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所有的申請文件與essay請用計算機打字呈現,並選擇適合閱讀的字型與字體大小。

寄出申請文件前,要再次仔細審核所有文件,查漏補缺。千萬不要申請文件寄出時,才發現少寄什麼重要表格。准時遞交是非常重要的,不論你是申請獎學金或是助學金,只要過了截止日期,校方是不會處理這些逾期文件的。

如申請南洋理工學院等五所專科院校的政府獎學金,學生畢業時高考成績須達到二本以上。學生不用參加SAT考試,但要參加申請學校組織的筆試和面試,所以在獲取獎學金時,要和學校好好溝通,以免資料不全。

Ⅲ 我想問一下全額獎學金去美國留學,還要不要留學保證金

你好
如果你拿到了全額獎學金,你可以只拿上一些生活費存款證明去簽證就可以了。本科生獎學金如果想拿全獎還是非常困難的,學校一般給國際學生的獎學金最多隻是半獎。除非你申請到常春藤名校,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學校每年有很多校友捐款,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機會也多,金額也大。錄取要求的話,除了考試成績要好,你還必須具備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在申請留學簽證時,你說「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請明確:是多少美元?因為「I—20」表上只會告訴你可以獲得多少美元的scholarship而沒有「全獎」這個概念。然而,簽證官所關心的是:你在美國就讀需要多少碩士留學費用?你的資金來源如何?是不是足夠?你是不是有可能不依賴打工完成你的學業?要是簽證官看不到他所關心的資金來源——也就是去美國留學保證金,那就很可能由於不理解而做出拒簽的結論。
國外大學、及相應使館需要的存款證明也就是保證金,所謂的全獎需不需要提供保證金這個問題還是看學校來定的,不是所有學校都不需要。因為你畢竟去美國,對於他們來說 有保證金對於不會給學校給美國人民帶來任何負擔,最好還是預備准好,一般50萬半年以上銀行存款就可以。
綜上所述,如果你拿到了美國碩士申請全額獎學金,那麼就不需要提供去美國留學保證金材料,因為全額獎學金已經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你碩士留學費用上的問題。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淺談日本留學生活的感想

到日本去生活,我們可以利用留學的那段時間去磨合。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淺談日本留學生活的感想,供大家參閱!

淺談日本留學生活的感想1

日本新華僑報網近日刊發對一名被日本多所著名大學錄取的中國留學生杜凌子的采訪。采訪中杜凌子談了自己在留學生活中的經歷與感受。文章稱,在日本考大學,如果迷茫了,要多問問前輩,收集情報加上分析和有針對性的努力,考上一個你期望值以上的大學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文章摘錄如下:

人物介紹:杜凌子,中國遼寧省大連人。高二的時候拿到日本某財團獎學金後,來到日本曉星高中留學,2010年參加了日本一般入試和留學生入試,考上了東京大學理科一類、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京都大學理工學科、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科。

記者:杜凌子同學,首先謝謝您願意接受我們這次采訪。首先,您能夠講述一下您到日本來的契機嗎?

杜凌子:好的。我是大連育民高中的學生,成績在班上也一直不錯。育民中學和日本有一個項目,可以拿財團的獎學金到日本的高中留學。學校問我是不是願意參加,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能增加在海外生活的經歷,比在中國國內考大學更能體現人生價值。於是我就參加了這個項目,通過了財團的面試,來到日本留學。

記者:原來如此。您大概是什麼時候來的日本?

杜凌子:2009年的1月份,當時,我已經在中國國內讀到高三,而且已經臨近開學,馬上就要進入高中最後半年的高考總復習階段了。於是,我在國內高中的最後半年就沒有上。

記者:普通高中的高三應該都是在准備高考,當時您也是么?

杜凌子:是的,我當時一直在准備高考,並且還參加了全國的物理競賽,當時已經過五關斬六將,晉級到最後一輪。但最終我還是決定到日本來留學,物理競賽的考試也放棄了。

記者:那時候您的日語水平如何呢?

杜凌子:我是學過一點日語的,高一那年暑假我參加了日本電視台的一次活動,在福岡呆了一周左右。當時雖然名目上說是見學,實際上旅遊的成分更多一點,因為這個機會我學了一點日語。另外,參加財團項目需要有一個面試,是日語的,雖然配有翻譯,但是也是要准備一下的。所以我在面試之前大概學了1個多月的日語,要說能力的話,估計4級水平左右吧。

記者:之前我采訪過曉星高中出身的一個東大生,是來自中國上海的復旦高中的,也是和您一樣的項目么?

杜凌子:曉星高中和中國國內的很多高中有交流,我參加的這個項目主要是和財團打交道,和學校關系並不大,只是偶爾把我安排在這個高中而已。所以曉星高中對我們也不是太在意,相對來說自由一些。

記者:雖然上次采訪過一個曉星高中畢業的東大留學生,但我還是想聽聽您眼中的曉星高中是個什麼樣的學校?

杜凌子:曉星高中在千葉的木曾根市,位置很偏僻,離學校最近的一個便利店都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平時我們想買生活用品的話要$2老師申請,然$2老師開車帶我們到最近的便利店或超市,一次性買好幾天的東西,可以說,除了看書、學習以外,沒有什麼別的事可以做了。因為太遠,學生們基本住校,吃住都在一起。

記者:剛剛您說了,您的日語並不好,去了能聽懂課么?

杜凌子:其實我覺得在曉星高中一年的時間里就沒有聽過課。曉星高中分成三個班:文科班、理科班,以及沖刺一流大學的高級班。由於在曉星高中的中國人水平普遍要比日本學生高一截,所以反倒是高級班裡中國人多一些,一開始是真的聽不懂課,數學、物理還好,但日語國語就很難了,上完課要向日本同學借筆記,每天多花好幾個小時補習日語。但是說老實話,日本高中的課程難度真的很淺,遠不如中國國內。所以到$2老師的課程已經跟不上我們學習的速度了,即使我們$2老師講的課,也都桌面上放著課本,下面放著自己的練習冊,偷偷做題。好在日本老師也不是太管。

記者:看來中國高中的應試教育確實要高過日本高中,那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准備日本的大學考試的呢?我記得日本高中是要參加中心考試的吧?感覺難度如何?

杜凌子:是的。我是從2009年10月份開始正式准備中心考試的,之前一直在適應日本的高中生活和學習日語。復習也和在中國國內准備高考的方法沒有什麼兩樣——買參考書、習題集來做題。其實日本的中心考試還是比較簡單的,畢竟是面向全國的統一考試,不會有太難的題目,和中國高考的不可同日而語。

記者:在我以前的采訪中也提到過日本的中心考試,我記得滿分900分,您考了多少分?

杜凌子:我考了800過一點。

記者:這個成績過東大一試可以說綽綽有餘了。除了東大以外,您還報考了哪幾所大學?

杜凌子:除了東大以外,我還報了東工大、早稻田、京都大學三所。

記者:沒有想過要報考慶應么?

杜凌子:因為我一心想學建築,而慶應的理工學部里沒有建築的專門學科,我就沒有去報考。

記者:那是比較遺憾。為什麼一定要學建築呢?

杜凌子:第一次來日本的時候,這個國家給我留下的感覺就是,環境很好,建築的風格也很獨特。特別是我看到過一棟樓,是階梯型的,樓頂是一個花園,把整個樓頂都染成了綠色。當時給我的視覺沖擊比較大,讓我覺得這樣的風格非常吸引人。所以我當時就決定以後要去學建築。

記者:原來如此。能說一下您考上這幾所大學的情況么?

杜凌子:好的,我只在考了東大的時候用了中心考試的成績,考的是東大的理科一類。東大理科一類的一般入學考試程序是要先考中心考試,然後把中心考試的成績折算成110分,再和二次考試的成績合並起來計算,看是否合格。因為沒有人數限制,又沒有面試和小論文的要求,只要成績合格都可以上,而且比留學生的入學考試還要簡單一些,這也是我考東大一般入學考試的原因。而且東大的理科一類還有一個對中國人比較有利的地方:外語考試可以選中文,而且佔120 分,相反,中國人最頭疼的是日本國語只佔80分的分值。國語裡面有漢文和古語,漢文倒不難,古語就很頭痛了,那個卷子連日本學生都沒幾個能做出來的。所以我很順利地考上了東大的理工一類。

記者:這個傳聞我也聽說過,如果用中文考東大的外國語考試,都會考什麼呢?

杜凌子:考試都是選擇題,有點類似於中國的HSK考試,都是選擇題,不過個別題目還是挺繞人的。

記者:再繞人,我想中國人也應該比日本人考得好。那麼您報考另外幾個學校的情況如何呢?

杜凌子:早稻田大學的一般入試不需要中心考試的成績,只有一次校內考,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英語。一般入試的英語有英翻日的題,但早大沒有。早大的英語全都是閱讀選擇題,比較類似於托福、托業的正規考試,我當時做的時候並不感覺有多難。另外,考東工大和京都大學的時候,我參加了面向留學生的考試。

記者:也就是說,您既准備了一般入試也准備了留學生入試?時間上忙得過來么?

杜凌子:還好,兩種題型有類似的地方,也都是選擇題,我不覺得要花多餘的精力。

記者:那您能比較一下中心考試和留學生考試,還有各個學校的校內考在難度上有什麼區別么?

杜凌子:我個人認為中心考試是最簡單的,其次就是留學生考試,最難的是東大的校內考,那些理科的筆試題目和中心考試完全是兩個級別,所以我覺得,不能因為中心考試簡單就斷言日本的大學很容易考,一流大學還是非常難考的。

記者:您留學生考試考了多少分?

杜凌子:有點記不清了,好像是理科730分左右。

記者:這個成績也夠考東大的留學生入試了。

杜凌子:留學生入試高手太多了,我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我只是拿留學生入試的成績考了東京工業大學和京都大學。

記者:那就請您說一說參加東工大和京都大學入學考試的過程吧。

杜凌子:這兩個大學我考的都是建築學科,東工大的建築學科那年有16個人考,筆試合格了之後參加面試,一個年紀偏大的教授給我面試,也許是建築學科很少有女孩子來考吧,他對我也很客氣,提問題的時候也很隨和,就好像拉家常一樣。當時我就知道自己面試合格了。隨後,這個老教授還和我一起走出了教室。

記者:其實我看過東京工業大學去年的一試合格和最終合格名單。過建築學科一試的只有一個人,所以我估$2教授知道就你一個人參加面試,也就只剩你了,所以肯定讓你合格,面試也就是個形式而已。結果你還沒去東工大。

杜凌子:可能吧。

記者:那京都大學的面試情況如何呢?

杜凌子:我在京都大學面試的時候是面對一個很年輕的教授,和東工大的面試不同,這位教授一直很嚴肅,在面試的時候突然讓我舉一個中國傳統建築的例子。其實我當時對建築沒有深刻的認識,就舉了鳥巢體育館,說鳥巢體育館亮起燈來成為紅色,很有中國傳統建築的影子。教授又問我如果在國外看到紅色建築能分清哪些是中國傳統建築么?我一下子很緊張,卡住了,愣了一下才回答“我能”,一直很$2教授這才露出了笑容。最終結果——我合格了。

記者:面試其實不光是看你回答得如何,有時候也是看你是不是適合這個學校,在我看來,您這樣優秀的學生京大肯定會願意收的。現在您已經是大學生了,現在的學校生活如何呢?

杜凌子:因為在日本的高中有一年的體驗,所以也知道日本學生都是怎麼樣的了,進了東大,看到東大生們也是以課外活動為主、學習為輔,倒也就不覺得太奇怪了。只是最近自己比較喜歡看中國的古典文學類書籍,原本在中國上學的時候都是被迫去看,現在沒有這方面的壓力,反而會去看看了。

記者:你大學畢業以後有什麼夢想和抱負么?

杜凌子:現在我還沒有想好,但走建築這條路是肯定的,不是去建築相關企業就職,就應該去讀大學院,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建築師。

記者:我要提的問題問完了。您對准備考大學的留學生們有什麼話想說么?

杜凌子:我想說的是,在日本考大學,如果迷茫了,要多問問前輩,比如我就是從前輩那裡得知一般入試的情報的。參加東大入學考試,如果使用留學生考試的成績,每年每個學科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的人數都不超過10個,而且二試考小論文和面試,競爭非常激烈。但是與留學生考試相比,一般入學考試的競爭度就要小很多——有的學科每年合格人數甚至超過百人,理科一類的外國語一項還可以選擇參加中文的考試,這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應該是手到擒來的,分數自然會比考日本國語要高,而且一般入學考試也不存在面試這一環節——這樣比下來,靠近東大的難度就降低了。

如果想考好學校的話,建議大家一定要全方面收集情報,多虛心向前輩們請教。

記者:謝謝杜凌子同學的分享,相信您今後一定會積極幫助您的後輩們的。

淺談日本留學生活的感想2

日本留學恐怕是最親民的留學了,不僅打工退稅,而且許可時間也是全世界算是數一數二的了。因此很多人夢想來日本留學,用自己的雙手闖下一片天空。話雖然這么說,但畢竟物價在那,消費在那,你說你家完全沒錢來日本留學還是很困難的。所以決定留學之前,與其不停的回味那些道聽途說的理想方式,不如退一步考慮最壞打算。

留學並不值得你去拚命,最後連退路都沒那就真的失敗了。

大多數日本留學的第一步是選擇語言學校。這個究竟重要還是不重要呢,我可以說重要又不重要。只是偏重的點不一樣。首先要認清語言學校對你來說的意義。有人認為既然是學校當然以學習為重。的確是學習為重,但我個人更傾向於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學習。大多數語言學校不會去教你數學理科文科的知識,就連日語也不如國內日語班教的好。就算教了,也大多是一筆帶過。現在貌似可以學到更深的內容,只是條件是請交錢。這種情況下已經上升為補習班而不是一般性質的語言學校。

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語言學校都不是學校法人,簡單點說就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而是公司性質辦學。老師則不是正式聘請,也只是打工而已。因為不需要教很深的內容,所以只要儀表端正會說話都可以去當老師。有些敏感的學生會發現,有時候面對同義詞的時候,老師們也分不清使用條件,或者解釋後你覺得不如不解釋。這是正常的,畢竟他們不是日本語教育的專業人士。(作為中國人,和對外漢語專業的同學聊聊也感覺自己作為中國人很不專業)。當然,雖然如此,老師們還是很親切可愛的,日本人獨有的熱情,也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這時候又有人要說了:既然語言學校如此不專業為啥還要去,直接申請大學不就行了。

我的回答是:海外出願是很麻煩的,甚至有材料遞交不及時錯過機會的可能。而且很多學校也不接受海外報名。語言學校的主要作用也顯而易見了。那就是幫你提供長時間留在日本的簽證。有了簽證你就可以參加各個大學說明會幫你更好選擇,甚至直接去目標學校索取往年內考題目。日語好的去習慣生活,不好的可以在日語環境下更好的提高基礎。總而言之,就是很多方面變的更方便。

另外一點,有人覺得名校升學率高。其實這也是個笑話。很多所謂的名校牛逼的不是學校,而是學生。生源基本上決定了一個學校好壞。比如富士,當初招人很猖狂,非本科線不要。現在卻因為賺不到錢開始低頭。而張貼出來的那些考上名校的名單。我想說,那是那些學生考上的,不能說和學校完全沒關系,但主觀能力還是要大於客觀環境。希望大家把此記在心裡。學習靠自己。名校無非給自己心裡安慰。你不學,日經大都可能不要你。

還有一點,關於學校地理位置,這要關繫到生活的地方,也要好好考慮。具體一會會說。

好了,下了決心一定要去日本留學,於是開始選學校辦簽證,順便來貼吧qq群之類的地方去組隊了。我現在對於組隊真的只有用呵呵來形容了。

中國版圖很大,志同道合並互相能容忍的偶遇真的少之又少。而且網路太過於虛擬,你聽到的任何信息都是過於主觀化誇大的內容。參考價值有,但僅限於參考。區分辨別還是自己的事。有人在群里和一個人互耍嘴皮子,你一句我一句,就以為志同道合是好兄弟了。oh,太天真,太無邪。我更相信人性惡,當互相不能容忍的時候就會把丑惡的東西顯露出來。

網上能愉快的聊天是因為大家不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而現實中接觸更多,自己的言行必然對對方造成影響。我身邊太多例子了。網上好的以為是兄弟,見面接觸後各種吐槽。

強調下,我不是說不能交朋友,只是需要合理的距離和期待值。否則用情深傷的深。

各種組隊互問後都了解了一點日本的情況,在留下來也該決定住的地方了。大多數學校和一些寮合作,為學生提供住處。本來沒什麼,跟著學校的安排就可以了,但偏偏就有人很矯情,說要自己一個人住,或想自己租房子什麼的。

好於是乎就又有了組隊。然後出現我上述的一些關系問題。而且合租了的話更可怕。特別是對於簽約的人來說。搬走一個,自己也就住不起了,自己住不起也要搬家,搬家就要違約金(大多數剛來日本的人沒手機,沒地址,沒銀行的情況下民房是申請不了的,只有reo可以做手腳網開一面,但reo有規定住的時間)。然後大家又為錢鬧矛盾。

總的來說還是住學校方便,需要考慮的少。學校幫你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雖然價格不便宜,但別忘了,離學校近,而且地理位置不差。入寮首付也不貴。而且學校會提供接機サービス。

自己住就要考慮開通水電煤氣,網路交通,政府登錄登出等一系列問題。剛來日本太不方便了吧,環境的確好,但燒錢啊。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我,收了一個孩子合租,20000的房租,雖然遠,但就算加車費也30000不到。還提供很多サービス。(我個人只是為了減少個人負擔,而且沒收所謂的首付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人說你家遠,浪費時間。對,我家遠,但花你的那點時間壓根不值錢。題外話了這個,也算我個人一點小抱怨。

淺談日本留學生活的感想3

經過各種艱難,簽證到手。訂上飛機票,准備奔向日本。

說到機票,我個人覺得只要時間好,貴那麼一點點無可厚非,畢竟剛來日本,什麼事都穩著走比較好。我遇到過為了錢買了春秋航空去了茨城的朋友。其實加上來東京的路費或住旅館之類的錢,絕對比直達東京貴,而且人生地不熟,遇到事還不能解決,還拿不到在留卡,要登錄後才能寄送。

還有千萬別買晚上,就算是朋友也不願意深更半夜去機場接人。再晚點恐怕連回家的電車都沒了。別說打的,你有錢打的不如買個vip頭等艙!

住學校的被學校拉走,帶著辦各種手續(登錄住址銀行卡啥的),自己住外面的簽房子,然後和被朋友帶去辦各種手續。復雜的事我們慢慢羅列,一點一點的展開。

來到異國,首要的事是通訊,所以辦手機也成了大家首先需要的。日本主要通訊公司有三家,docomo,au,softbank,以前大家都辦softbank,現在其實感覺差不多了。我覺得根據自己需要選擇,現在也沒啥特別要說的。要提一下的是softbank是中國商人主要代理的運營商。

正常情況下,辦手機需要的是身份證件,銀行賬戶,未成年人需要成年人保證,大家父母都不在身邊,那該咋辦呢,有的學校學校擔保,有的學校不擔保你就找成年的朋友幫你。(有的直營店很嚴格,有的可以,擔保有法律義務,幫別人擔保請考慮)。

如果都不行怎麼辦。中國商人大顯神威。只要有在留卡,其他一切幫你搞定。

中國商人推薦你mnp(先辦一家公司,在轉到別的公司,換取補貼),因為這樣賺得錢比新規要多,價格便宜留學生也能接受。但這樣是會留下記錄的。現在很多商人會說,不是簽約,只是辦卡。沒有關系。的確,法律上是沒有關系,而這個記錄卻是個污點吧?一些人別和我爭執到底有沒有事。你隨便找個直營店去問問,她會拍手說你很聰明,沒事么?搞得日本人都傻子一樣。。。

話說大木商事(日本留學吧背後boss之一)最近投資拍了一個關於mnp詐騙的微電影。我看了下,一開始覺得不錯,除了大量植入廣告讓人嫌煩以外。但後來回味了一下,有問題。

首先說下這個故事說了些啥第一:一張在留卡能辦n多手機,不能隨便給別人,不然會欠費很可怕。

第二:日語學校老師靠不住。

第一條我贊成,第二條我就呵呵了。明擺著是把客人從學校拉到自己的店裡。

樓主語言學校的時候,學校直接和softbank的一家分店談,店員專門帶了一大堆功能手機來學校介紹。真懷念。功能手機,各種優惠加一起一個月不超過500。。。不過那是當初了。學校生活老師干騙人的活那真是作死。一般學校也不會那樣做。不過也很難說會不會有。利益畢竟已經是為人之本了。所以啥事皆有可能。

樓主覺得,最安心的方法就是,直接去直營店,或大型商場的營銷點去辦理。話費都是一樣的,偶爾也送送東西。頂多手機貴了那麼點。(中國商人手機便宜的原因是他們拿自己賺到的錢補貼了一點。)但也頂多小幾千而已。小幾千可買不到放心。

每個運營公司年年出活動,但學割只有一次,所以先用一家,兩年後mnp到別的公司,再用別的公司學割是最劃算的。也沒啥後顧之憂。

Ⅳ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書和遠方……

適逢一位朋友生日,我們幾位大學同學借著這相聚慶生。三杯兩盞茶水,飯余蛋糕之際往事暢懷,閑聊近況,朋友C微含幾分自哂道:畢業一年多,好像一直徘徊在生存線上,連生活二字也成為了奢侈。我頑笑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書和遠方呢。」朋友C突然拿出一本正經的語氣問我:「記得我在大學時就問過你為什麼這么喜歡看書,直到現在都還沒改變呢?」

我一愣閑扯兩句翻過了這個話題,然而這個晚上我卻失眠了。我避開這個話題的緣故是,有些事情倘若不親身經歷,有種環境倘若不身處其中,即便你解釋,成長在不同階層的朋友也未必能體會。

在場的四人除了我,最然談不上富幾代卻都是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中產階級的孩子。而我卻是地地道道的生長於農村,按照設定好的大多數寒門子女的套路,從小刻苦懂事,品學兼優,18歲考入大學,畢業後匍匐掙扎著立足於這所城市。我的人生走到現在沒有意外也沒有驚喜,相比於理想的飄渺,生存問題更來得真實與直接。

我想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我在初三的時候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書店,15歲才開始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安琪兒》《人魚公主》等,在此之前「書」這個字在我的世界裡僅限於下發的教材以及老師批量代為采購的各類考卷和真題集。因為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離家15公里的小鎮,那裡具備了能滿足我們一家生活的所有物品但,不包括書。

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地方,書作為精神滋養品則更顯得奢侈,然而對於一個求知慾與探索欲剛剛開啟的孩童,對書的渴求卻絲毫不亞於溫飽。那時的我在沒有業余書的日子裡竟能分毫不差背誦教材上的課本,將老師講過一遍的童話《一串紫葡萄》一字不漏地復述出來,並非有意記誦,只因為那是是我能接觸到的全部,僅此而已。

你也許不相信,但那是倒退十幾年的中國農村。中國大多數農村父母的形象是不需要推測和想像的:勤勞善良、艱苦樸素、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他們如他們的祖輩、父輩一樣不曾讀書,卻都崇拜「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並以此寄希望於他們的的下一代。這種根本上價值觀的扭曲使得他們關注孩子的物質需求甚於精神需求。我見過無數陪讀的家長,他們中真的有人砸鍋賣鐵供孩子念書,恨不能買盡營養品給備考的孩子補充腦力體力,卻對他們的早戀、青春期叛逆、人生理想等問題束手無策,在文理分科、自主招生、高考志願申報等重大人生關口也只能訥訥地重復著:你要努力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在一個狂熱崇拜「大學改變命運」的村莊,讀書的意義僅僅是方便日後賺錢,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光耀門楣。

看到一句話:人會為其少年渴求而不得之物困擾終生。

我與書的關系大概就是如此吧。

高中我考入市重點高中,幼年因為貧窮缺乏資源,所以當我開始有機會讀到大量優秀書籍時我便陷入狂熱的迷戀之中。學校旁邊小吃街上的書店成了我每周休假的必去場所,在那裡我紅樓讀三國,讀張愛玲的《茉莉香片》《傾城之戀》,讀曹禺的《雷雨》《日出》,讀六一小小的《王貴與安娜》《蝸居》,讀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讀川端康成的《雪國》《古都》,讀《茶花女》《簡愛》等各大世界名著,讀莫泊桑、羅曼羅蘭,巴爾扎克,那時的我也讀饒雪漫的《左耳》《校服的裙擺》,韓寒的《零下一度》是那時讀了開頭即放棄的一本書。

書僅僅是一個橫切面,卻也可以窺見80、90後農村孩子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古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農村的孩子在他們在最應該汲取養分、茁壯成長的年齡,因為資源的匱乏無法從書中去包羅這個萬千世界,又因為經濟的尷尬無法走出家門,更因為父母的過高期許擔負一生的沉重包袱,而一旦他們有幸走進城市、走進大學,他們會發現這個世界原來是以另一種方式運轉著:有一群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他們穿著得體,組社團當學生會幹部在各式人物中游刃有餘,辦Party玩Cosplay,徒步去西藏攝影,參加美國暑期的夏令營,去各大機構實習,儼然可見他們走入社會的精英模樣。而農村孩子除了極少部分能較快適應跟上節奏的,除了埋頭學習、拿獎學金和考研卻似乎什麼也做不了。

在傳播學裡面這種現象稱之為「知溝理論」,探討的是城鄉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對應的知識鴻溝的情況。我理解成知識的斷層,即農村孩子在他們成長的各個階段,知識的汲取和腦力的開發都是斷層化的,這種差異性在他們有一天進入和城市孩子共生的大環境時會被生活的方方面面放大顯現。進入城市後的他們必須以10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去補足所有缺失的部分,因為當他們4年後踏入社會會發現,現實不會講究先來後到,沒有人有義務給你時間去學習,薪水支出與你當下的能力(未來的潛力)永遠成正比。

進入大學後除去打工,圖書館依然是我駐足最久的地方。在最初黯淡的大學歲月里,會絕望會自卑,表面淡定堅強,內心自尊敏感,告誡自己要非常非常努力,偶爾累得撐不下去的時候會打電話給家人。在那段孤獨而彷徨的時期,我開始讀心理學,讀廣告學,讀編輯學,讀傳播學,讀《維多利亞傳》,讀《菊與刀》、《日本簡史》《文藝復興》,也開始關注南海爭端等時事問題。而當我終於也能拍出自己的微電影,站上講台高談闊論,策劃一場活動,和老師下鄉采新聞,我才發現讀書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和人生百態的體味,而是成熟自信的價值觀、豁達的心胸、開放包容的姿態與坦然直面人生的勇氣。

進入社會後一個人習得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值的累加往往有跡可循,但大多數人在面對清零的自己,面對眼前的苟且,遠方卻似乎變得晦暗不明了。如果你不想一直迷茫與等待,讀書則是安穩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樟腦香,甜而穩妥,指引你撥開一層一層迷霧,通往嚮往的那個遠方。

讀書絕不是為了一張通往富裕階層的通行證,而是書所延伸出的豐富世界能夠給予人們包容萬千的遠見卓識、征服未知的底氣以及一顆強大堅韌的心,這些才是一個人從書中獲益終生的財富。也許在這之前,我會為貧窮而自卑怨懟,但4年後我才明白:窮,本質上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教養,眼光和心態的落後,是無期限延期的學有所成。而無論哪個階段,讀書都是踏出這個圈套的第一步。

Ⅵ 如何看待大學獎學金

Ⅶ 廖叢宇的成長經歷

湖北省地市州最大型的報刊傳媒公司:宜昌市黨報、中共宜昌市委機關報《三峽日報》傳媒集團在2013年11月24日《根在宜昌》版塊對他進行了專版特別報道。

廖叢宇:從宜昌走出的鋼琴家!(本報記者 楊靖) 廖叢宇,90後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曾出訪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和肖邦一樣,被稱為當今古典音樂界里「草叢中的大炮」。
多年來,廖叢宇一再迴避公眾視線,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一線,如今的他已走遍全國50餘座大中城市,幫助有需要的人學習鋼琴。年輕的他早已被譽為音樂界冉冉升起的一枚「巨星」! 1990年8月,廖叢宇出生於宜昌一個藝術世家,唱京劇的叔叔、跳舞的阿姨、演戲的姐姐……更重要的是,有一個教音樂的媽媽。「剛開始學琴不是因為興趣,但我還算比較自覺,至少沒覺得很痛苦。」廖叢宇笑著告訴記者,學音樂的孩子大多沒有童年,自從3歲時家裡就多了一個龐然大物——鋼琴後,鋼琴就成了唯一的夥伴。

或許是因為天分,沒學多久,廖叢宇就脫穎而出,成了當地的小明星、小榜樣。但讓廖叢宇不解的是,90%的人在聽過他彈琴後都會問一句,「你的鋼琴幾級啦?」但實際上,那時的廖叢宇從來沒參加過任何鋼琴考試。「即使你考到了十級,也只是專業鋼琴學生的起點而已。真的要走鋼琴專業道路,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廖叢宇說,那時候他都不太懂,所以常常問媽媽,為什麼別人有級別,自己卻沒有。
背負著各種疑問和壓力,8歲時廖叢宇參加了鋼琴考級,輕而易舉地拿到了十級證書,並獲得最高檔「優秀」的考評結果。不僅如此,11歲時,廖叢宇在全國「星海杯」鋼琴大賽中一舉奪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
音樂成績驕人,文化課成績也一直保持班級前三,以後到底要走哪條路呢?「學藝術當然是越早越好,你的成績不錯,應該去首都北京考專業的音樂學院。」啟蒙老師黃露提醒了廖叢宇。稍作猶豫,廖叢宇和家人就決定按老師的想法,去試一試。
這個決定可讓廖叢宇吃了不少苦。在考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之前,年僅12歲的廖叢宇幾乎每周五放學後都要和媽媽坐一夜火車到北京,找鋼琴教授補課、練琴,周六晚上坐火車回宜昌後,還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考試前夕,媽媽甚至為了兒子辭職,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旁邊租了一個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心備考。「有時候也會忽然覺得很心酸、很痛苦,但媽媽讓我堅持下去,我也不想讓父母失望,於是拚命地調整情緒,讓自己集中精力學習。」廖叢宇是個幸運兒,沒多久,他的鋼琴演奏水平就有了質的飛躍,並且如願進入心儀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十二三歲還是一個可以撒嬌、不懂事的年紀,但那時的廖叢宇卻已經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自己住校、自己洗衣服、自己練琴、自己找老師補課、自己規劃每個月的生活費如何使用。
廖叢宇笑著說,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他很小就出去當鋼琴家教,在北京走南闖北掙了不少錢,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積累了豐富的鋼琴基礎教學經驗,為日後從事音樂教育打下了基礎。
16歲時,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伯明翰音樂學院、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等都到北京招生,還在讀高二的廖叢宇也湊了回熱鬧。意外的是,他不僅通過了考試,還拿到其中一個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可能是捨不得父母,可能是對中央音樂學院的嚮往,可能是離不開培養了自己的祖國,考慮再三後,廖叢宇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17歲正式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本科就讀。
進入大學的廖叢宇一點也不「安分」。每每鋼琴大師或鍾愛的交響樂團舉行音樂會,他一定會到現場觀看;任何國外知名音樂學院的大師班、進修班,他也會踴躍報名。不僅如此,廖叢宇還把握每一個國外音樂學院招收進修生的機會,出國游學。「鋼琴藝術從西方流傳到中國,想得到更多的提高,就必須到國外走一走、看一看。」廖叢宇如是說。
國外是另一個天地。那裡幾乎家家有鋼琴,人人會彈琴,他們有良好的樂感和音樂相關素養、他們善於欣賞每一場音樂會,但不一定會走專業音樂的道路。廖叢宇坦言,剛到國外時,他常常害怕學得不夠,而不敢登台。
直到一次學術交流會,廖叢宇受德國主辦方邀請,演奏了《彩雲追月》、《黃河》、《百鳥朝鳳》等中國鋼琴作品,一舉震驚了從小「泡」在古典音樂里的外國藝術家們。
那次以後,廖叢宇嘗到了「甜頭」,無論到哪裡演奏,都會以他那音色細膩、熱情瀟灑、技巧嫻熟演奏特點,向西方人展示中國新鋼琴作品的魅力,他自己也因此榮登歐洲多國媒體頭條,被稱為「來自東方的星光閃耀般鋼琴家」。 就在大家期待下一個郎朗、李雲迪橫空出世時,廖叢宇卻出人意料地回到國內,投身到「冷門」的鋼琴教育。「人們對鋼琴演奏明星的消化是有限的,中國已經出現了郎朗、李雲迪這樣的優秀鋼琴家,這已經夠了。」廖叢宇認為,相比之下,國內的鋼琴教學更令人堪憂。
16歲就開始進行鋼琴教學工作,如今的廖叢宇已經有七八年「教齡」了。他有資格說這句話。
鋼琴藝術是古典音樂,它需要長時間地沉澱和積累。而現在,隨著家庭條件的寬松、鋼琴明星的問世,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惜花大價錢給孩子們買鋼琴、學鋼琴。可能是看準了這一商機,很多沒有受過專業鋼琴教育的人,甚至有些半路出家的教師,也開始辦培訓班、教鋼琴。「接觸這個行業越深,越為一些孩子感到惋惜。」廖叢宇告訴記者,剛開始教鋼琴是為了賺學費,但後來他發現,很多天賦很高的學生由於在童年時期,沒有經過專業老師的正確引導,導致彈琴方法的錯誤,錯過了最佳訓練時期,淹沒了該有的才華。
為了讓更多學生受益,上大學後,廖叢宇開始改變思路,結束了比較「耗時」的家教時代,利用周末進行專業的鋼琴一對一教學,或受邀在各個藝術中心舉辦公開課,「培訓」基層鋼琴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開始,廖叢宇也會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後來他嘗試著與中央音樂學院的導師溝通,試著把專業音樂高校的鋼琴教學理念,以及在國外吸取的鋼琴教學經驗,糅合到平時的鋼琴教學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更有資料顯示,2011年,由廖叢宇親自執筆的《鋼琴幻想》作為一部專門為學生手指技巧而設計的練習曲集創作出版;2012年,廖叢宇帶領5名少年學生參加英國威廉·史密斯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獲得一個金獎、一個銀獎、三個優秀獎,創造了教學以來的最好成績。「哪裡最需要我,我就去哪裡!」廖叢宇說,他從不後悔放棄名、放棄利,只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所學,教授給那些需要提高的教師和學生們,培養更多優質的鋼琴新星。 今年,廖叢宇在歐洲舉辦了巡迴演出,走過了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法國、比利時、英國、荷蘭8個國家。「由於時間比較緊張,身心壓力也比較大,但是,當我看到觀眾如痴如醉地聆聽時,我就會放鬆很多。」廖叢宇還滿臉自豪地告訴記者,每次返場的時候他都會獻上幾首中國樂曲,外國人也很喜歡。
走過世界各地,廖叢宇始終忘不了中國,改不了在宜昌養成的習慣。
他習慣早餐吃一碗紅油小面、喝一杯喜旺酸奶;他享受在炎熱的夏季來一杯解渴的涼蝦;他喜歡在寒冷的冬天捧著一個熱乎乎的蘿卜餃子……這都是廖叢宇在宜昌養成的習慣,無論走到哪裡,都忘不了那個味道!
采訪中,廖叢宇還告訴記者,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將宜昌的著名小吃匯集成一個連鎖店,讓宜昌小吃在北京或者世界各地開花。「我多麼希望,當宜昌人到遙遠的異鄉,看到一個店裡賣的不是漢堡薯條可樂,而是紅油小面蘿卜餃子和涼蝦!」
除了鋼琴,廖叢宇也因為多才多藝、外形出眾等原因,參與過肯德基宣傳廣告拍攝、錄制過浙江衛視《轉身遇到TA》、拍攝過系列微電影《音樂家成長故事》等。「高考那一年,我曾在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考試後,參加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考試,結果也通過了。」廖叢宇笑著說,如果不是媽媽一再堅持,讓他好好彈琴,做好古典音樂,他也去當藝人了。後來因為工作關系,廖叢宇認識了很多圈內的朋友,如著名音樂人歐陽永亮、知名經紀人雅嵐姐等,他們也勸廖叢宇改行拍電視劇或當歌手。「我也動心過,但一旦走了這條路,我的鋼琴教學計劃將被全部打亂,這不是我想要的。」
對廖叢宇來說,「正經事」永遠是鋼琴。2012年,廖叢宇在德國發行了一張音樂專輯,專輯以中國鋼琴音樂作品、肖邦鋼琴作品以及鋼琴協奏曲為主。「這張音樂專輯是開音樂會的時候,對音頻進行收錄,不能暫停、修改或重錄,難度較大。」廖叢宇說,他當時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但沒想到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采訪的最後,廖叢宇還向記者透露,國內的鋼琴專業學歷最高到碩士,他准備明年赴美國備考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博士學位,最近正在緊張地復習,「我希望到美國學習幾年後,再回到中國繼續鋼琴教育事業」。

Ⅷ 剛開始是兩個學武術的女孩拿到獎學金和老師一塊去旅遊老師被抓這是什麼電影

暴走狂花 (2018)
導演: 毛溦
編劇: 張鵬
主演: 趙奕歡、包文婧
類型: 劇情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2018-06-01
片長: 85分鍾
又名: RAGING FLOWER
暴走狂花 (2018)
導演: 毛溦
編劇: 張鵬
主演: 趙奕歡、包文婧
類型: 劇情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2018-06-01
片長: 85分鍾
又名: RAGING FLOWER

Ⅸ 大學不參加社團活動對拿獎學金,考研有影響嗎

大學不參加社團活動對拿獎學金,考研沒有影響。

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參加學生會、社團,其實並不一定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有的大學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學業上,認為參加學生會或者是社團其實是浪費時間的事情,而這部分的學生畢業以後也能夠取得不錯的發展。

當然有的大學生參加學生會和社團能夠結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且也能夠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另外還可以磨練自己,有參加過學生會或者社團的相關經歷,畢業以後求職就業,其實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比如有的大學生參加擔任過學生會主席,或者是大學社團的社長,有這樣的經歷就能夠給自己加分。

(9)拿到獎學金不想去中國的微電影擴展閱讀:

大學社團形式多種多樣,如學術問題、社會問題的討論研究會,文學藝術、體育、音樂、美術、影視等方面組成的活動小組,有文藝社、棋藝社、攝影社、美術社、歌唱隊、話劇團、籃球隊、足球隊、數學社、物理社、化學社、微電影社團等。

大學社團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每年各社團以其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社團生活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Ⅹ 綠山牆的安妮中安妮放棄那份獎學金,決定不去上大學的原因是什麼

馬修突發心臟病去世,瑪麗拉的眼疾越來越嚴重,綠山牆農舍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安妮憑借努力,一步步考上女王學校,拿到艾弗里獎學金,未來彷彿在閃閃發光,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世事難料,馬修突發心臟病去世了,他們的所有存款也因為銀行倒閉化為了泡影,瑪麗拉的眼疾也越來越嚴重,綠山牆農舍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長大成人的安妮在這一刻成為了綠山牆的依靠,自願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回家鄉任教,就近照顧瑪麗拉。



綠山牆的安妮主題:

《綠山牆的安妮》是一部成長小說,從主人公安妮的成長經歷中可以窺知作者超越所處時代的生態女性主義意識: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共同體,人是自然的一個部分,與萬物構成密不可分的生命之網,人應當平等地對待其他生物,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相互幫助。

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擺脫面臨的各種危機,獲得幸福的人生,並建設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社會,一種「可以調節人與自然關系的自由社會」。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21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9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1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4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