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lipstick中文名口紅
『壹』 Mac口紅怎麼讀
MAC中文名叫做魅可,英文名就讀大寫字母M.A.C就可以。
(1)關於MAC
M·A·C是雅詩蘭黛化妝品集團旗下第一個非由蘭黛夫人自創的品牌。
M·A·C的耀眼光芒,吸引了雅詩蘭黛集團慧眼拾得這塊熠熠生輝的美玉。而在雅詩蘭黛集團的協助與支持之下,M·A·C的優異特質才得以被發掘、散播,從北美地區遠揚至歐亞各國。
(2)品牌理念
不分年齡、種族、性別
M·A·C彩妝旨在實現所有人的美麗夢想,用色彩、色澤和妝容來展現美麗。M·A·C的品牌哲學:適合所有種族,不同性別,不分年齡,支持每一個人對色彩創意與自我個性的權利。
藝術與創造
「善於自我表達且技術精湛」的M·A·C專業彩妝師是M·A·C品牌文化精神的象徵和靈魂。他們的創作靈感來源於音樂、藝術、建築、自然以及時尚。他們創作的妝容將彩妝與藝術完美融合,走在時尚的前沿,以個性和專業,詮釋出M·A·C的卓然超群。
愛心事業
M·A·C艾滋病基金會成立於1994年,成立的宗旨是領導防禦HIV和艾滋病。我們在全球支持非盈利組織,為飽受這種疾病的人民,提供生活所需與悉心照顧。通過兒童互助卡和VIVA GLAM唇膏、唇彩系列產品的銷售,M·A·C艾滋病基金會已經籌得了超過1.3億美元的善款。每一分每一豪M·A·C VIVA GLAM的銷售所得都將全數捐贈予M·A·C艾滋病基金會。
『貳』 《Lipstick》歌詞中文翻譯
這個?I knew the lipstick won't fix it我知道我的唇膏不能粉飾它But I gotta put my game face on但是我要嚴肅一點I wish mascara could mask this我希望我的睫毛膏能夠遮蓋這些Until all the tears are gone直到所有眼淚煙消雲散I gotta paint the pain away我要把這些痛苦從臉上化解Make like I'm okay好像我一切都好Pretend I don't wanna stay佯稱我不想留下Act like this ain't killing me假裝我沒有受傷I've tried 1 2, 3 too many times我試著一次、兩次、三次。。不停重復I've heard 1 3, 3 too many lies我聽過一個、兩個、三個。。太多謊言So I gotta pretend that I'm not gonna miss you所以我只想裝出一副不想你的架勢Gotta pretend that this is what I wanna do好像一切都隨我心願I gotta pretend when I walk out the door我會一直演戲,即使我走出了門That I don't love you anymore台詞是——我不愛你了Gotta play the part, act like it ain't killing me一直演戲,好像我沒有受傷Gotta play the part, when you try stopping me一直演戲,當你試圖讓我留步Hide what's written on my face隱藏我臉上的表情Dig deep in the makeup case它們遮蓋在濃妝下面And cover it with lipstick被我的唇膏遮掩I'm sick of looking in the mirror我厭倦了對鏡梳妝Cause my mirror sees right through因為鏡子里的自己好像一切正常MAC ain't got enough concealer(MAC可能是蘋果電腦的意思)我的電腦掩飾得不夠To hide how much I miss you去隱藏我對你的思念I've gotta cover up my hurt我悄悄藏起自己的傷口No more getting burnt我的心再不會為你而覺得燒得慌I really need to let you go我真想讓你滾蛋Cause my heart can't take no more因為我的內心世界瀕臨崩潰I've tried 1 2, 3 too many times我試著一次、兩次、三次。。不停重復I've heard 1 3, 3 too many lies我聽過一個、兩個、三個。。太多謊言So I gotta pretend that I'm not gonna miss you所以我只想裝出一副不想你的架勢Gotta pretend that this is what I wanna do好像一切都隨我心願I gotta pretend when I walk out the door我會一直演戲,即使我走出了門That I don't love you anymore台詞是——我不愛你了Gotta play the part, act like it ain't killing me一直演戲,好像我沒有受傷Gotta play the part, when you try stopping me一直演戲,當你試圖讓我留步Hide what's written on my face隱藏我臉上的表情Dig deep in the makeup case它們遮蓋在濃妝下面And cover it with lipstick被我的唇膏遮掩It's the hardest role I'll ever have to play這可真是我演過最困難的角色It's the hardest lie I'll ever have to make這也是我最難維持的彌天大謊To look you in the eye and not break down and cry就這么看著你——忍著不哭不崩潰When I say goodbye——當我向你告別So I gotta pretend that I'm not gonna miss you所以我只想裝出一副不想你的架勢Gotta pretend that this is what I wanna do好像一切都隨我心願I gotta pretend when I walk out the door我會一直演戲,即使我走出了門That I don't love you anymore台詞是——我不愛你了Gotta play the part, act like it ain't killing me一直演戲,好像我沒有受傷Gotta play the part, when you try stopping me一直演戲,當你試圖讓我留步Hide what's written on my face隱藏我臉上的表情Dig deep in the makeup case它們遮蓋在濃妝下面And cover it with lipstick被我的唇膏遮掩So I gotta pretend that I'm not gonna miss you所以我只想裝出一副不想你的架勢Gotta pretend that this is what I wanna do好像一切都隨我心願I gotta pretend when I walk out the door我會一直演戲,即使我走出了門That I don't love you anymore台詞是——我不愛你了Gotta play the part, act like it ain't killing me一直演戲,好像我沒有受傷Gotta play the part, when you try stopping me一直演戲,當你試圖讓我留步Hide what's written on my face隱藏我臉上的表情Dig deep in the makeup case它們遮蓋在濃妝下面And cover it with lipstick被我的唇膏遮掩
『叄』 smart lipstick是什麼意思
這是義大利品牌 KIKO Milano Cosmetics 的一款唇膏,Smart 是這款唇膏的英文名,中文譯作「靈動口紅」。
『肆』 請問大佬有我罩袍下的口紅2016年上映的由 阿哈娜·卡姆拉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我罩袍下的口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7x1i_qYCOFvF0hYSm8HZg
本片圍繞四位女性的故事所展開。在印度的鄉村,一個從頭到腳裹著罩袍的女大學生有著與眾不同的信念,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流行歌手;一個年輕貌美的美容師想要逃離小鎮的「禁錮」,渴望自由;一個有著三個孩子的家庭主婦不願只是做一個生孩子的機器,她渴望過上別樣的生活;還有一個55歲的寡婦幻想能與英俊帥氣的男人有一段羅曼史。在這個守舊的社會中,四位女性渴望打破現實的枷鎖,為獨立自由而奮斗。
『伍』 波姬·小絲的主要作品
2011《惠特尼的綠蘋果》(The Greening Of Whitney Brown)主演之一
2010《復仇禍害》(Furry Vengeance)
2008《午夜食人列車》(The Midnight Mead Train)
2008《正義聯盟:新的邊際》(Justice League:The New Frontier)配音
2008《不確定的寓意:金發女孩和三隻熊》(Unstable Fables:Goldilocks & 3 Bears Show)配音
2007《好漢兩個半》(Two and a Half Men)第四季第14集客串
2007《口紅森林》(Lipstick Jungle)
2007《打包男孩》(Bag Boy)
2005《管家鮑勃》(Bob The Butler)
2004《丈夫出租》(Mariti In Affitto)
2004《理想的義大利情人》(Our Italian Husband)
2003《關於艾迪》(Regarding Ardy)
2002《寡婦特工》(Widows)
2000《性愛之後》(After Sex)
1999《周末》(The Weekend)
1999《億萬未婚夫》(The Bachelor)
1999《黑道當家》(Black And White)
1996《天堂之路》(Freeway)
1996《Grease》
1996《出乎意料的蘇珊 》(Suddenly Susan)
1995《六人行》(friends)
1995《世無定事》(又譯:《致命的審判》Nothing Lasts Forever)
1993《I Can Make You Love Me》
1993《怪人集團》(Freaked)
1990《Backstreet Dreams》
1989《橫沖直撞俏嬌娃》(又譯:天使神差Brenda Starr)
1985 出版《依靠你自己》
1984《木偶出征百老匯》(The Muppets Take Manhattan)
1983《撒哈拉》(Sahara)
1981《無盡的愛》(Endless Love)
1980《青春珊瑚島》(又譯:《藍沼》The Blue Lagoon)
1979《只是我和你,寶貝》(Just You And Me,Kid)
1979《大老千與小妖精》(Wanda Nevada)
1978《吉普賽之王》(King of Gypsies)
1978《漂亮寶貝》(又譯:艷娃傳Pretty Baby)
小絲仍住在紐約,繼續開拓自己在電影、電視和舞台表演方面的世界。在2008年2月8日播出的《口紅森林》中飾演一名成功的電影公司的著名製片人Wendy Healy。
至2013年,主要以演電視和電影為主。
『陸』 colorlipstick中文是什麼意思
colorlipstick
有色唇膏
Do you have the samecolorlipstickas in the gift package that I can try?
你們有和贈品中顏色一樣的唇膏可以讓我試用 嗎 ?
很高興第一時間為您解答,祝學習進步
如有問題請及時追問,謝謝~~O(∩_∩)O
『柒』 Dita von Teese
美國滑稽劇是綜藝節目的一種類型。
滑稽表演起源於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的滑稽表演(burlesque)、音樂廳(music hall)、吟遊詩人表演(minstrel shows)。
在1860年代左右,滑稽表演在美國變得特別流行。
最終演變(evolved to)出來以下流喜劇(ribald comedy),講下流笑話(lewd jokes)和女性脫衣舞(female striptease)為特色。
在20世紀初的時候,在美國,滑稽戲是諷刺(satire)、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音樂廳(music hall)、成人娛樂的平民主義(populist)融合(blend),
並且以脫衣舞(striptease)和廣泛的喜劇表演(broad comedy acts)為特色。
蒂塔最出名的是她的滑稽表演(burlesque routines),經常在媒體上被叫做「滑稽女王」。
蒂塔是從1992年開始表演滑稽戲的。那個時候她是20歲。
作為新滑稽戲(Neo-Burlesque)的支持者,她致力於推廣(popularize)新滑稽戲的復興(revival)。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她是用長時間精心製作(elaborate)的舞蹈、用道具(props)和角色把挑逗的元素(tease)放進脫衣舞(striptease)當中。
這些通常都受到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的音樂劇(musicals)和電影(films)的啟發(inspired)。
蒂塔有一些非常著名的舞蹈,包括在一個旋轉木馬上的(a carousel horse),
在一個巨大的粉盒中(a giant powder compact),
在一顆絲狀心形圖案中(a filigree heart),
在一個帶淋浴頭的羊蹄浴缸中(a clawfoot bathtub)。
她的簽名秀是以一個巨大的馬蹄尼酒玻璃杯(a giant martini glass)為特色的。
她的羽毛扇舞蹈(feather fan dance),受到了滑稽舞演員薩莉·蘭德(Sally Rand)的啟發。
現在在好萊塢的性博物館(Hollywood's Museum of Sex)展出。
她的滑稽戲表演生涯有一些相當難忘(memorable)的表演。
她曾經在紐約藝術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Art)的一次慈善晚會上露面,
當時的她什麼都沒有穿,只是帶了價值500萬美元的鑽石。
此外,她在2006年10月,成為巴黎瘋馬歌舞酒店俱樂部(Paris's Crazy Horse cabaret club)的第一位客座明星。
也是在2006年,蒂塔出現在全美超級模特兒新秀大賽第七季(America's Next Top Model (cycle 7))的一期中,
她在裡面是教參賽者(contestants)怎麼通過滑稽戲舞蹈和擺姿勢(posing)來表達性感(sexiness)。
下面這張圖是全美超級模特兒新秀大賽的LOGO:
在2007年的倫敦成人娛樂活動(the alt entertainment event )「情色07」(Erotica 07)當中,
蒂塔和義大利搖滾樂隊夢中情人顛茄(Belladonna)一起表演。
下面這張圖是義大利搖滾樂隊Belladonna:
蒂塔的第一本書是和布朗溫·加里蒂(Bronwyn Garrity)一起(collaboration)寫的。
在這本書中,她表達了一些她自己的想法。
有關於滑稽戲和戀物癖的歷史,滑稽戲,提斯藝術,戀物癖藝術,提斯藝術(the Art of the Teese)。
這本書是在2006年由哈伯柯林斯(harperCollins)公司出版的。
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五大英語出版公司之一。
由紐約的里根圖書公司(Regan Books)出版。
名利場(Vanity Fair)這本雜志把她稱為「滑稽戲的超級英雄」(Burlesque Superheroine)。
蒂塔在俄羅斯莫斯科參加了2009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9),
在德國參賽作品《吻吻劉海小姐》(Miss Kiss Kiss Bang)的舞台表演的一部分。
這個表演是要從25個參賽者(participants)當中選出來20個人,進入比賽(contest)的最後一輪(the final round)。
後來,蒂塔說她的乳溝(cleavage)在節目中受到了審查(censored)。
因為它太性感了(voluptuous)。
下面這張圖,是2009歐洲歌唱大賽的LOGO:
蒂塔演過主流電影(mainstream films),也演過成人電影(alt)。
在她早年的時候,出演過和戀物癖相關的,軟核的電影,
像《浪漫莎拉》(Romancing Sara),
《真相的來信》(Matter of Trust),
在《真相的來信》當中,她以希瑟·威斯特(Heather Sweet)的真名出演。
還出演過安德魯·布萊克(Andrew Blake)的兩部硬核戀物癖電影(hard-core fetish films)
這兩部的名字叫做《戀物癖2》(Pin Ups 2)和《頹廢》(Decadence)。
下面這張圖是Andrew Blake:
近年來,她更多出現在主流電影當中。
2005年德萊尼·畢肖普(Delaney Bishop)創作的短片《達利之死》(The Death of Salvador Dali)中。
該片在SXSW,雨舞影展(Raindance Film Festival),米爾谷電影節(Mill Valley Film Festival)上
獲得了最佳劇本(best screenplay)和最佳攝影獎(best cinematography)。
並且在貝弗利山電影節(Beverly Hills Film Festival)當中獲得了最佳女演員(Best Actress)。
她在2007年主演了故事片《聖弗朗西斯》(Saint Francis)。
此外,她出現在很多的音樂視頻當中。
年輕歲月(the Green Day)的《多餘》(Rendant)MV當中,
搖擺樂隊(swing band)Royal Crown Revue為歌曲《Zip Gun Bop》錄制的視頻。
大內密探公司(Agent Provocateur)的視頻,這個公司是一個內衣製造商。
這個視頻是為了歡樂分裂樂隊(Joy Division)的歌曲《她失去了控制》(She's Lost Control)拍攝的視頻。
瑪麗蓮·曼森的《暴走族》視頻,在視頻中她表演了她的馬蹄尼酒-玻璃杯滑稽動作(martini-glass burlesque routine)。
她在2008年喬治·邁克現場巡迴演出(George Michael's live tour 2008)中,
出現在歌曲《感覺很好》(Feelin' Good)當中的,表演脫衣舞和滑稽戲(striptease/burlesque)。
除此之外,她還在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9)的決賽
德國參賽作品亞歷克斯·斯溫(Alex Swings)的《吻吻劉海小姐》(Miss Kiss Kiss Bang)中出現,
這個歌曲是奧斯卡(Oscar)演唱的。
她還出現在2013年三十秒上火星樂隊(Thirty Seconds to Mars)的歌曲《空中樓閣》(Up in the Air)
的音樂視頻中。
在2007年,她說:
我不明白為什麼女人一出名就要去演戲,
但是我想如果這個事情在美學(aesthetically)上是正確的,
那麼也許我會考慮一下的。
2011年1月,蒂塔客串(guest-starred)了刑警電視劇(police proceral drama series)
《犯罪現場調查》(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這個電視劇是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出品的(CBS)。
她的朋友艾瑞克·茲曼達(Eric Szmanda)主演了這個電視劇。
蒂塔出現的這一集(episode)叫做《油炸之前的吻》(A Kiss Before Frying)。
在這一集當中,她扮演的角色名字叫做麗塔·馮·斯奎克(Rita von Squeeze),
這是一個妖婆(femme fatale )版的她自己的形象。
這個角色,由於受到了一個黑色電影(film noir)的情節(plot)的啟發,
誘惑(seces)了茲曼達的角色(Szmanda's character),雷格·桑德斯(Greg Sanders)。
【1】
蒂塔經常出現在最佳著裝(best-dressed)的名單上。
經常出現在時裝秀的前排(fashion shows)。
特別是她經常佩戴的品牌,諸如: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
維維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讓·保羅·戈爾蒂埃(Jean Paul Gaultier)
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
1.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
這是一個法國時裝設計師,也是世界頂級時裝公司的名字。
這個設計師是創始人。
不過現在這家公司歸阿爾諾集團(Groupe Arnault)所有。
經營奢侈品。
2. 維維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是英國的時裝設計師和女商人。
主要是將現代朋克和新浪潮時裝帶入主流。
3. 讓·保羅·戈爾蒂埃(Jean Paul Gaultier)
這是一個出生在1952年的法國高級時裝和成衣設計師。
4. 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
這是一個畜生在1963年的美國時裝設計師。
是個同性戀。
【2】
說到她對法國設計師讓·保羅·戈爾蒂埃的喜愛。
蒂塔說,讓·保羅·戈爾蒂埃,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薇薇安·韋斯特伍德
這些人是第一批真正對我產生影響的設計師。
讓保羅和我有很多相同的痴迷(obsessions)。
比如說:
1. 緊身胸衣(corsetry)
2. 芭蕾-桃色綢緞和絲綢(ballet-peach satin and silks)
3. 黑色絲綢天鵝絨(black silk velvet)
4. 子彈胸罩和腰帶(bullet bras and girdles)
當我還是一個青少年的時候,
我會找尋20世紀30年的一些桃色段子(peach satin lingerie pieces)
想要至少從打扮上靠近讓保羅的設計,
因為那個時候我是買不起他的東西的。
遇見他並且和他成為朋友是美夢成真的故事。
我第一次見到他,
是在我為《炫耀》(Flaunt)雜志拍攝時尚畫報(fashion pictorial)的時候。
我穿著來自他的高級時裝檔案(haute couture archives)當中最重要的東西,
那簡直像是一個夢。
【3】
蒂塔也做過時裝表演的(catwalk work)。
在2004年的春季洛杉磯時裝周期間,
她為前俱樂部小子(former club kids)里奇闊少(Richie Rich)的時尚品牌(label),希斯雷特(Heatherette)。
下面這張圖是里奇闊少的照片:
Club Kids是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
邁克爾·艾里格(Michael Alig)和詹姆斯·聖詹姆斯(James St. James)領導的一群年輕的
紐約舞蹈俱樂部成員(New York City dance club personalities)。
這個團體是以成員的炫耀行為(flamboyant behavior)和誇張服裝(outrageous costumes)而聞名的。
下面這張圖片是邁克爾·艾里格(Michael Alig),右邊的人物是他:
下面的這張圖是詹姆斯·聖詹姆斯(James St. James):
【4】
2005年,她在巴黎參加了詹巴·迪斯塔·瓦利(Giambattista Valli)的
秋冬成衣秀(Autumn/Winter Ready-to-Wear show)。
這個人士溫加羅(Ungaro)前設計師。
【5】
2006年的米蘭時裝周(2006 Milan Fashion Week)
蒂塔登上了莫斯奇諾的擴展品牌,
莫斯奇諾廉價時尚展(Moschino Cheap & Chic)
的2006/2007秋冬(autumn/winter 2006/7 show)開幕的舞台上。
【6】
2007年,她兩次出現在巴黎時裝周的(Paris Fashion Week)
讓·保羅·戈爾蒂埃高級時裝秀(Jean Paul Gaultier haute couture show)上。
2014年再次出現。
【7】
她在幾個廣告活動(ad campaigns)中也擔任主角。
【8】
她出現在薇薇安·韋斯特伍德2005春夏系列廣告中。
(Vivienne Westwood's spring/summer 2005 collection adverts)
並成為了澳大利亞服裝系列(Australian clothing range)
「車輪和娃娃」(Wheels and Dollbaby)
在2006/2007春夏(2006/7 Spring/Summer)廣告活動中的代言人。
【9】
當她被選中參加MAC化妝品的魅力六世萬歲活動(MAC Cosmetics' Viva Glam VI campaign)時候,
她是艾滋病意識(HIV/AIDS awareness)的大使(ambassador)和發言人(spokesmodel)。
這個活動是一個收藏唇膏(lipsticks)和唇彩(lipgloss)的活動。
其中100%的收益,都將用於全球艾滋病慈善機構(worldwide AIDS charities),並提高艾滋病的認識。
MAC化妝品是一家化妝品製造商。
這個公司總部在紐約市。
在1998年成為了雅詩蘭黛公司(Estée Lauder Companies)的一部分。
MAC是化妝藝術的化妝品(Make-up Art Cosmetics.)的縮寫。
她是和其他三個人,一起被選中的。
這三個人是:
1. 伊夫·韓吉·傑弗斯-庫珀(Eve Jihan Jeffers-Cooper)
是一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美國說唱歌手。
是格萊美獎最佳說唱歌手合作獎(Best Rap/Sung Collaboration)的首任得主。
2. 黛博拉·安·哈利(Deborah Ann Harry)
是美國新浪潮樂隊蒲隆地(Blondie)的主唱。
她最著名的歌曲是《狂喜》(Rapture)。
3. 麗莎·瑪麗·普雷斯利(Lisa Marie Presley)
她是美國的歌手。
是貓王(Elvis Presley)和演員普瑞希拉·普雷斯利(Priscilla Presley)的唯一孩子。
她結了四次婚。
包括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和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
【10】
蒂塔經常出現在《名利場》(Vanity Fair)、《時尚》(Vogue)、《Elle》
等幾乎所有時尚雜志的國際期刊。
她競選代表了動物倫理對待的人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 )
並且出現在他們的廣告當中。
她參加了善待動物組織的「動物生育控制(Animal Birth Control)」活動(PETA's campaign)。
【11】
蒂塔說,她從來不使用造型師(stylist)。
她說:又一次我找了一個造型師,
他們拿起我20世紀40年代的一雙鞋說,
穿牛仔褲會顯得這雙鞋很可愛。
我立刻說,請你離開這里。
【12】
她自己化妝。
在家裡把她天生的金發染(dyes)成了黑色。
馮·緹絲的獨特風格是
「受到路易莎·卡薩蒂(Luisa Casati)、安娜·皮亞姬(Anna Piaggi)
和伊莎貝拉·布羅(Isabella Blow)等古怪女性(eccentric women)的啟發」
路易莎·卡薩蒂(Luisa Casati)
全名叫做:Luisa, Marchesa Casati Stampa di Soncino。
1881年1月23日到1957年6月1日。
是20世紀早期歐洲的義大利女繼承人(heiress),繆斯女神(muse),
藝術資助者(patroness of the arts)。
安娜·皮亞姬(Anna Piaggi)
全名叫做Anna Maria Piaggi 。
出生在1931年3月22日。
死亡於2012年8月7日。
是義大利時尚作家和時尚偶像(style icon)。
她以她明亮的藍色頭發。
近乎小丑般的濃妝艷抹,
以及融合了復古和現代時尚的時尚感
而聞名。
伊莎貝拉·布羅(Isabella Blow)
全名叫做Isabella "Issie" Blow
出生於1958年11月19日。
死亡於2007年5月7日。
是一名英語雜志編輯。
是英國人。
帽子設計師菲利普·崔西(Philip Treacy)把她視為繆斯女神。
她被認為發覺了三個時尚大腕。
1. 模特史蒂娜·坦娜特(Stella Tennant)
2. 模特蘇菲·達兒(Sophie Dahl)
3. 時裝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
【13】
她和神奇胸罩(Wonderbra)一起設計了一個新的內衣系列(lingerie range)。
蒂塔的標志性產品之一(trademark items )是
有六個襪帶(garter)的吊襪帶(the garter belt),
而不是通常的四個。
前面、側面、背部各有兩個。
【14】
在2012年5月,
蒂塔和德國化妝品品牌裝飾藝術(Art Deco)合作
推出了她的化妝品系列「經典」。
粉餅(Compact powder)
腮紅(blushers)
眼線(eye styler)
眼影(eye shadows)
睫毛膏(mascara )
口紅(lipstick)
都是為了重現滑稽戲演員的復古風格(retro look)。
【15】
2012年,蒂塔推出了自己的服裝系列(clothing line)
和內衣系列(underwear line)叫做馮·迪芙斯(Von Follies)。
【16】
在2013年,蒂塔是「蒂塔3D印花禮服」('Dita' 3D printed gown)的模特和MUSE。
這個禮服是由於邁克爾·施密特(Michael Schmidt)
和弗朗西斯·比頓蒂(Francis Bitonti)設計。
由Shapeways印刷進行3D列印的,正好適合她的身體。
這個3D列印公司,是由荷蘭創建,位於紐約的公司。
這件衣服是由3000個互鎖的3D列印組件
和
超過1萬2000個施華洛世奇水晶(Swarovski crystals)組成。
這是首批完全鉸接(articulated)的3D印花服裝(garments)之一。
將高級時裝(haute couture)的技術轉化為感性的織物形式(sensual fabric-like form)。
【17】
2014年,蒂塔開始和澳大利亞百貨公司(Australian department store)的Myer合作,
推出為澳大利亞模特斯蒂芬妮·費拉里奧(Stefania Ferrario)的內衣系列。
【18】
馮·提斯經常上普拉提(Pilates)和盛裝舞步課(dressage lessons)。
她的房子致力(dedicated)於20世紀早期的裝飾(décor),
包括一個完整的粉紅色廚房和老式電器(vintage appliances)。
她還有一個專門放帽子的房間(dedicated to hats)。
馮·提斯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
她是古董瓷器(vintage china)的收藏家。
尤其是蛋杯(egg cups)和茶具(tea sets)。
開著一輛1939年的帕卡德128(1939 Packard One Twenty Eight),
一輛1946年的福特超級豪華車(1946 Ford Super De Luxe),
寶馬Z4(BMW Z4)
和1965捷豹S型(1965 Jaguar S-Type)。
從1997年到2010年12月,
她還擁有一輛1939年的克萊斯勒紐約客(1939 Chrysler New Yorker)。
【19】
與瑪麗蓮·曼森的婚姻
瑪麗蓮·曼森一直是她的粉絲,也是她的網站成員(a member of her website)。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他邀請她在他的一個音樂視頻中跳舞時,雖然她不能,但兩人保持著聯系。
2001年曼森32歲生日那天,她帶著一瓶苦艾酒(absinthe)來到這里,他們成了一對。
曼森於2004年3月22日求婚(proposed),
並送給她一枚20世紀30年代的7克拉(1.4克)歐洲圓形鑽石訂婚戒指。
(a 1930s, 7-carat (1.4 g), European round-cut diamond engagement ring)
2005年11月28日,他們在家中舉行了一場私人的非教派儀式(non-denominational ceremony)。
12月3日,
一個更大的儀式(ceremony)
在愛爾蘭基爾希蘭(蒂珀雷里郡)的古爾丁德拉波爾城堡舉行,
(Castle Gurteen de la Poer in Kilsheelan (County Tipperary), Ireland)
那裡是他們朋友加特佛列德·郝文的家。
(Gottfried Helnwein)
婚禮由超現實主義電影導演(surrealist film director)
兼
漫畫作家
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主持。
演員艾瑞克·茲曼達(Eric Szmanda)出席了會議,
麗莎·瑪麗·普雷斯利(Lisa Marie Presley),
滑稽演員凱瑟琳·德麗斯(Catherine D'Lish),
藝術家Jessicka,
設計師貝托尼·弗農(Betony Vernon),
製片人克里斯蒂安·赫納爾(Christian Hejnal),
曼森的樂隊搭檔麥當娜·韋恩·加西(Madonna Wayne Gacy)。
這項活動在《時尚》(Vogue)雜志上有特寫。
2006年12月29日,
馮·提塞以「不可調和的分歧」(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為由,
向曼森提出離婚。
馮·緹絲在平安夜空手離開了他們的房子,
無法與曼森取得聯系,
告知他她打算與曼森離婚。
在接受《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采訪時,
馮·提斯說,「我不支持他的聚會或者他和另一個女孩的關系。
盡管我愛他,但我不會參與其中。」
馮·緹絲還表示,她給曼森下了最後通牒(ultimatum),
並說「它不管用」。相反,它讓我成了敵人。」
Von Teese沒有尋求配偶(spousal)的支持,
也沒有對他的資產(assets)表示興趣。
2007年1月5日曼森生日那天,
當他收到離婚文件時,
這個消息公之於眾。
『捌』 kissmelipstick中文是什麼意思
kiss me ,lipstick
親吻我吧,口紅。
如果是kiss my lipstick,就是:親吻我的口紅。
『玖』 有聽電影里罵"死兔子"是什麼意思
一、因為《木蘭辭》中有「雙兔傍地走,安能辯我是雌雄?」之說,即不分公母,所以同志也被稱為兔子。
二、因為中國沒有"同性戀"一說(更不會有"BL"...),書中便以"兔"作為代稱。那時封建的社會思想是不容許同性XX的(會被認為是侮辱門第),所以也是一種隱諱作用性:雄的兔子可以和雄兔交配,也可以和雌兔交配,只是和雄兔交配不會受精。每一個兔子都是這樣。說白了一點,就是只要是雄兔看到另一隻或幾只兔,不管是公母,都會去做就是了。所以在古代,人們不知道同性戀這個詞,就用兔子來代替。
所謂「餘桃」、「斷袖」、「安陵」、「龍陽」等等,皆屬文人雅士之語,至於古代的民間對同性戀還有不少俚俗之稱,例如「相公」、「兔子」、「兔兒爺」、「像姑」、「小唱」、「香火兄弟」、「契兄弟」、「契父子」、「旱路姻緣」、「寡獨書生」等等,而「契若金蘭」、「菜戶對食」等則是專指女同性戀的。
下面是一些相關的
1)同志:同性戀的代稱。 1991年香港人林奕華首先使用,成為同性戀者的代稱。
2)玻璃;是英語縮寫BL。
3)GAY;同性戀者。通常用來指男同性戀者。
4)LESBIAN(蕾絲邊)/拉拉;女同性戀者,也叫拉子。
5)兔子;台灣對男同性戀者的代稱。
6)公司;同性戀者聚集的公園或露天的公共場合。
7)MB;即MONEYBOY,男同性圈內提供有償服務者,有地方稱鵝。
8)1號和0號;在男同性戀者的性生活中,1號是指丈夫,0號指妻子。在國外喜歡稱TOM(上面)。與BOTTOM)(下面)
9)BF(BOYFRIEND);男同志稱自己的情人。
10)T吧;女同志酒吧。
11)419(有時候流行ONS);也稱一夜情,FOR ONE NIGHTY英文的漢語簡稱。
12)GAY 吧;男同志吧
13)熊族;胖胖的男同志
14)哥哥;男同志族中,外表較有傳統異性戀男子氣概者 15)弟弟;男同志中外表剛健,卻兼具陰柔特質者
16)CC;又稱妹子,指氣質陰柔,男拌女裝的男同志
17)直人(STRAIGHT);指異性戀或非同性戀者
18)直同志;就是直人與同志的組合,是指認同同志,對同志友善,顛覆性別霸權位置的異性戀者
19)IN THE CLOSET(在衣櫃里);這是一個比喻,指同性戀或雙性戀者像家人,朋友,認識的人以及社會隱藏其性向。相對的,當同志向他人表明同志身份時,稱為走出衣櫃(COME OUT OF THE CLOSET),簡稱出櫃
20)現身(COME OUT);也叫亮相,由出櫃一詞延伸而來,也是指採取行動對周圍人對社會表明自己同志身份
21)T是TOMBOY一詞的縮寫,TOMBOY本意指男性化的女孩。
P來源於lipstick(意為「口紅」。)
22)Bisexual(雙性戀):愛戀與慾望的對象,有可能是同性,也有可能是異性。
23)T(Butch):是英文Tomboy的簡稱,指裝扮、行為、氣質男性化,在女同志中扮演「丈夫」角色的女同志;台灣女同志文化中「湯包」一詞,就是對女同志的俗稱。
24)婆(Femme):裝扮、行為、氣質比較陰柔,心理上認同女性,在女同志中扮演「妻子」角色的女同志(又指P)。台灣女同志文化中的T/婆之分,相當於西方的Butch/Femme.「婆」這個詞在最早是相對於T而來,指「T的老婆」。但近年來,婆的主體性已經逐漸浮現,所以泛指氣質較陰柔者。
25)不分:從字面上,可以解釋為「不被分類」或「難以被分類」,這是近年來在女同志文化中出現的新名詞,指裝扮、為、氣質較難以被界定,呈現跨性別曖昧狀況的女同志。
26)Uncle:年長的T。這個詞源起於60年代,是女同志用來尊稱長輩的稱謂
27)歐蕾(O-Le):是老蕾絲邊(Old Lesbian)的簡稱,泛指年過30歲的女同志。至於為什麼會譯成「歐蕾」呢?有女同志戲稱:因為過了這個年紀,就該用歐蕾保養了。
彩虹旗:同志平權運動常使用的象徵標志。上頭有紅、橙、黃、綠、藍、紫六種顏色,分別代表「生命」、「復原」、「太陽」、「自然與寧靜」、「和諧」、「靈魂」,象徵著同性戀社群的多彩多姿。
『拾』 Robert Buckley的資料
羅伯特·伯克利
(Robert
Buckley)
在美劇《口紅森林》(Lipstick
Jungle)
中飾演攝影師Kirby
Atwood,英俊的面容、健美的身材,將新性感男人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羅伯特·伯克利
(Robert
Buckley)
是典型的肌肉型男,他每周都要去健身房5、6次。羅伯特·伯克利
(Robert
Buckley)
從不吝惜展示他的肌肉,他說在健身房中當著很多陌生人的面赤裸上身是對自己保持身材的最好提醒。
羅伯特·伯克利
(Robert
Buckley)
還出演過MyNetwork
電視頻道黃金時段的電視劇《Fashion
House》中的攝影師Michael
Bauer,《American
Heiress》中的Matthew
Wakefield。另外他也出演過多部電影,例如《When
a
Killer
Calls》、《Teenage
Drama》、《Petrified》以及《Robot
Battle》。
羅伯特·伯克利
(Robert
Buckley)
基本資料:
英文名:Robert
Buckley
中文名:羅伯特·伯克利
生日:1981年5月2日
出生地: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身高:188cm
頭發顏色:淺棕色
眼睛顏色:藍色
國籍:美國
這位26歲的演員登上銀屏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他最初飾演的兩個角色是在MyNetwork電視台的黃金時間電視劇里:在2006年的《Fashion
house》扮演攝影師Michael
Bauer以及在2007年的《American
Heiress》當中飾演Matthew
Wakefield。
同時他也在一些獨立電影中出演角色,包括了《When
a
Killer
Calls》,
《Teenage
Drama》,《Petrified》。在2008年,Buckley將出演一部在只以DVD形式發行的電影《Robot
Battle》,並與在《8
Simple
Rules》中成名的Kaley
cuoco聯袂主演故事片《Killer
Movie》。
Buckley並非演員科班出身,而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經濟學學士畢業。在他接到試鏡電話並搬來洛杉磯之前,他曾經做過一年半的經濟學顧問。
對於經濟學顧問這份工作,他去年對《That's
So
Hollywood
(TSH)》的主持人說:「我不喜歡那個工作。那個工作就好像《Office
Space》(上班一條蟲)里演的一樣,但是並不有趣。」
但是就像其他的男演員一樣,Buckley也必須為了得到一個主要電視角色而突破重重阻礙。他告訴TSH,他的第一次試鏡是為一些,額…有趣的泳裝。
「那應該是你從見過的最無厘頭的泳裝了」他說。「那真的就只是一些透明的泳褲和漁網狀的男士短褲,還有我人生中最為難熬的30分鍾。」
他胡亂試演了一下之後便從試鏡處狂奔而出。否則他現在可能會在一些脫衣舞酒吧工作而不是在《口紅森林》中與Nico「沉淪墮落」了。事情也就不會朝著我們想要看到的方向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