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雅禮微電影

雅禮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1-31 15:11:58

『壹』 古詩賞析(七下)

你只說是七年級下冊的,都沒說是哪個版本的,那我就發蘇教版的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 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 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 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歷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依常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則不然,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里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不獨想念,而且還拚命追尋,這真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曰:「『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間彷彿打開了一道閘門,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詩人所思念者恐不獨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彷彿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麼可談呢?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贊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它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安雖命薄卻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彷彿電影鏡頭似的表現那雲間雁影,真神來之筆。

(徐永端)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賞析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詩,寫蟬餐清風飲曉露,棲於梧桐樹上,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借、受制於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氣韻風度。這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好象下垂的冠纓,它品性高潔,棲高處飲清露。它那悅耳動聽的長鳴聲,就出自那棵遠處的高挺清拔的梧桐樹上。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由於棲息在高高的梧桐樹上,它的叫聲自然能傳得很遠很遠,並不像一般人以為的那樣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這一獨特的感受揭示了一個真理: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

這首詩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充分顯示出了詩人寓情於景的藝術才能。

作者:
虞世南,字伯施。(558——638),享年81歲。越州餘姚(今浙江)人。在隋,官秘書郎。入唐,為秦府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歷弘文館學士、秘書監。卒謚文懿。為人沉靜寡慾,志性剛烈,議論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他的三首詠物詩《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分別寫竹、蟬和風,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十分生動,神形兼備。集三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三十六)。
虞世南幼年學書於著名書法家僧智永,妙得「二王」及智永筆法,故其書筆致圓融豐腴,外柔內剛,血脈暢通。論者以為如裙帶飄揚,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號稱初唐四大書法家。

注釋:
垂綏,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①,
乾坤②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③關山北④,
憑軒⑤涕泗流。

【注釋】
①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
②乾坤:指日、月。
③戎馬:指戰爭。
④關山北:北方邊境。
⑤憑軒:靠著窗戶。

【簡析】
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

故鄉版權所有

http://www.ruiwen.com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2005-07-19

長沙市雅禮中學 徐昌才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鍾馨音。

這是一首即興寫景、詠佛抒懷之作,詩歌借山林寺觀清遠深靜的環境,抒寫曠遠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水林泉之樂的隱逸情懷,也不露痕跡地禮贊了禪院佛宇的聖潔光明。詩歌筆調古雅,描寫省凈,興象深微,意境渾融,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傳播萬口的名篇。

首聯總起全詩,點示了時間、環境和人物的去向,語言樸素、平易,畫成清新、優美,詩句極易引發人們的聯想。詩人清晨登破山,入古寺,旭日初升,普照山林,水汽蒸騰,山色空濛,如煙似霧,如夢似幻,好一派溢彩流光、燦爛輝煌的美麗景緻!詩人的欣悅陶醉之情溢於言表。「高林」一詞,語義雙關,一指勁健挺拔的茂林修竹,二是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此處「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贊佛宇之情。頷聯寫景,平中見奇,「幽處」生輝。詩人沿著竹林小徑蜿蜒前行,只見濃蔭蔽日,蒼苔滿地,於曲折幽深疑無路處,忽見花團錦簇禪院房。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這樣曲徑通幽的行程,使詩人驚嘆、陶醉。描繪小徑的幽深曲折和花木的扶疏掩映,實際上暗示出禪院遠離塵囂、深藏不露的特點,也烘托出詩人對唱經禮佛生活的心向神往。我們幾乎可以說,自從清晨登山,一路行來,對詩人來講,是一個欣賞幽美風光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禪佛的過程,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個不斷尋找、不斷追求、不斷發現的過程,也是一個讓生命得到安頓,讓靈魂找到歸宿的過程。詩人把「禪房」安置在小徑幽幽、花木成林的地方,與現實塵世保持一段距離,是不是在暗示人們尋找的過程就是一個艱辛而又美妙的過程呢?我看是有這種意味的。「竹徑」句有的版本寫作「曲徑」,一字之異,情味不同。竹有修直挺拔、節節高升、中通外直、清陰不改的特點,隱喻這些修禪禮佛之人的品性高潔,情趣高雅,心志淡泊。蘇東坡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王維有詩「竹喧歸綄女,蓮動下漁舟」,都寫到了清清翠竹,都含有隱喻頌揚之意,常詩若用「曲」在表現小徑幽深的環境特點上似無不可,但卻少了「竹」的那份脫俗,高雅。所以,我認為用「竹」為妙。

頸聯和尾聯在意念上緊承頷聯,頷聯寫詩人的發現之美,追尋之樂,這兩聯則通過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情有態的景物描寫來渲染佛門禪理滌盪人心、怡神悅志的作用,在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又把讀者帶進幽美絕世的佛門世界。詩人舉目四望,只見艷陽高照,天地生輝,翠竹幽林沐浴在陽光燦爛之中熠熠生輝,眩人眼目;活潑小鳥歡飛在茂林修竹之間自由自在,惹人羨慕。禪房前面 是一池清澈見底的水潭,藍天白雲、茂林修竹倒映其間,給人以潔凈空明、心曠神怡之感。「空人心」應對上句「悅鳥性」,點示如此空靈純潔的世界的確可以滌除塵念,凈化心靈;「悅鳥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鳥一樣,遠離凡塵,回歸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遙適世。頷聯寫山光物態,寫小鳥歡飛,寫潭影空明,無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禪味佛理感化人心,凈化靈魂的奇妙作用。尾聯兩句以聲襯靜,營造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鍾馨之音,遠遠超出了「晨鍾暮鼓」的報時功能,而被賦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徵意義,這是來自佛門聖地的世外之音,這是引領人們進入純凈怡悅世界的奇妙佛音,這是回盪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天籟之音,悠揚而宏亮,深邃而超脫。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與世隔絕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了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禮贊了佛門超拔脫俗的神秘境界。

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多有一種優閑適意的情調,但常建這首詩不一樣,在優游自得中寫詩人的心靈感悟,於禪宗佛音中凈化人的心靈,跟隨詩人一路行來,我們除了欣賞幽美絕世的自然風光,也時時沉浸在神與物游、情與景會的心靈世界當中,也許,這才是常建苦心孤詣要告訴我們的「另一個世界」吧。

長沙市雅禮中學徐昌才410007郵箱:[email protected]

鷓 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 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 花落黃陵廟里啼。
遊子乍聞征袖濕,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 苦竹叢深日向西。

晚唐詩人鄭谷,「嘗賦鷓鴣,警絕」(《唐才子傳》),被譽為「鄭鷓鴣」。可見這首鷓鴣詩是如何傳誦於當時了。

鷓鴣,產於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其鳴為「鉤輈格磔」,俗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思落墨的。

開篇寫鷓鴣的習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戲煙蕪錦翼齊」,開首著一「暖」字,便把鷓鴣的習性表現出來了。「錦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里,詩人並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其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想。

首聯詠其形,以下各聯詠其聲。然而詩人並不簡單地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由聲而產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韻。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從征,溺於湘江,後人遂立祠於水側,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境,已足以使人產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一層濃重傷感的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荒江、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消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反復吟詠,似又象遊子徵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徵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二句之妙,在於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並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對此,沈德潛贊嘆地說:「詠物詩刻露不如神韻,三四語勝於『鉤輈格磔』也。詩家稱鄭鷓鴣以此」(《唐詩別裁》),正道出這兩句詩的奧秘。

五、六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巧妙。「遊子乍聞征袖濕」,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凄苦之調。閨中少婦面對落花、暮雨,思念遠行不歸的丈夫,情思難遣,唱一曲《山鷓鴣》吧,可是才輕抒歌喉,便難以自持了。詩人選擇遊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節,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調,有力地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遊子斷腸歌了。在這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最後一聯:「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詩人筆墨更為渾成。「行不得也哥哥」聲聲在浩瀚的江面上回響,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遊子一「唱」一「聞」在呼應?這是頗富想像的。「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凄唳,景象也越發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於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遊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呢?終篇宕出遠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鄉思之愁。清代金聖嘆以為末句「深得比興之遺」(《聖嘆選批唐才子詩》),這是很有見地的。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思精妙縝密,難怪世人譽之為「警絕」了。

(徐定祥)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

『貳』 雅禮中學愛讓青春延續的觀後感5oo字百度搜索可以看

「我身邊雷鋒」校園微電影大賽 ——《愛讓青春延續》觀後感 愛讓雷鋒精神灑滿大地;愛讓青春得到無限的延續;愛讓樂於助人的品質散發人間。看完這一部微電影,我深受感動,內心深處有著無限的感慨。是什麼樣的情懷使周舟有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慢慢的,走進他的世界,尋找著愛讓青春延續的理由。 這一部微電影雖然只有十多分鍾,但是內容充實、飽滿豐富,講述著一個充滿愛心的真實故事。兩年前,一位名叫周舟的高中生被診斷為骨癌晚期,一位叫李文熙的高中生知道這消息後,組織班上同學為周舟募捐了1萬多元的治療費用。但周舟並沒有作為治療費,而是毅然捐給了婁霞小學。兩周後,周舟不幸去世了。後來,李文熙了解到他還資助了山區的兄弟倆完成學業。她下定決心准備把這一份愛心延續下去。假期中,她陪兄弟倆玩耍,教他們學習,並度過了一段溫暖而又充滿著非凡意義的日子,明白了人生中給予別人點滴的幫助,自己也能收獲快樂,讓希望的曙光照亮山區遠方孩子的心! 這一部微電影使人潸然淚下,回味無窮;周舟的愛心舉動如此之大,讓人不得不誇贊連連;李文熙為了幫助周舟把這一份愛心延續,付出了很多真情實意,溫暖人的心扉。是他們譜寫了一曲頌揚愛心的贊歌,也因此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導演從整體內容入手,讓觀眾覺得簡潔的電影內容,有著充實的情節,引起觀看者共鳴。 周舟,一位普通的高中生,他用自己的生命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送上了溫暖,資助他們學習,鼓勵他們上進,他偉大的舉動深深感化了每一位觀眾,他還把治療費捐給了貧困小學,讓孩子們學習,而自己卻離死亡更近了一步,生存的燈火漸漸消灰煙滅。他是雷鋒式的好少年,以樂人之心為樂,以高興之心為興,讓青春的延續直到永遠…… 人的一生是在追求著什麼呢?是金錢、名譽、地位?都不是,而是像周舟那樣的雷鋒精神和具有的愛心品質。每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都要有樂於助人的優良品質,助人為樂的崇高精神,一生才充滿意義。雷鋒精神不是口頭說說而已,而是要行動和努力。願愛心之花活在人們的心中,燦爛綻放。 愛心彌漫,撲鼻而來的濃香,滋潤著我的心扉,教會了我幫助他人,懂得了要以助人為樂……愛讓青春延續,愛讓生活更美好,愛讓雷鋒精神傳播每一個角落! 廖曉穎 2013.2.17

記得採納啊

『叄』 近代史問答題:西方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解答:
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的現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天主教應改為加特力教或羅馬公教)」對我國文化侵略的手段及途徑主要有那些?
現將約16000字的「近代以來西方對華文化侵略的歷史演變」一文的有關部分內容,摘要如下,以作答之。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在華辦的刊物和學校,很快就結束了其在華歷史。其後雖然他們從未放棄文化侵略與「和平演變」社會主義中國的戰略目標,但因上世紀 50 至 70 年代整個世界大環境,尤其是中國自身環境的限制,使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沒有找到一種可實施的最有效的對華文化侵略的途徑。自上世紀 80 年代始,特別是經濟全球化浪潮湧起之後,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又找到了可實施的最有效的對華文化侵略的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第一輪.大規模文化侵略的目的是美化西方對華侵略,用宗教「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殖民主義思想奴化中國人民,使中國人民對西方列強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壓迫不反抗、不鬥爭,極力維持中國永遠處於貧窮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而達到他們企圖永遠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奴役中華民族的總目的。當歷史進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或接受日益和平崛起的社會主義中國,因此,新一輪.大規模文化侵略的目的就演變為極力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顏色,使中國放棄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轉而走資本主義道路。為此,文化侵略就以美化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極力宣揚所謂「人權」、「民主」、「自由」、「多黨輪流執政」、「議會制」、「多元化」、「普世價值」等為其內容,旨在轉變中國人民的世界觀、價值觀,最終以「西化」、「分化」中國的形式實現「和平演變」中國。從而在 21 世紀又可以達到他們早在19 世紀就企圖永遠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奴役中華民族的總目的。可見,第一輪文化侵略是要極力維護舊中國那個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第二輪文化侵略是要極力改變新中國這個社會性質(社會主義),一個維護,一個改變,都是為實現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永遠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奴役中華民族的總目的。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華文化侵略的手段和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利用互聯網及其它傳媒、文化交流、高層論壇、電影電視、學術研討等途徑進行文化侵略。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網路微博推.特、外交渠道、報刊雜志、廣告、電影、電視、藝術表演、名人演講、學術研討會、美.國.之.音廣播、組織基金會等各種途徑等,對中國大量宣傳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詆毀和批判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民族文化。尤其是美國的意識形態及其價值觀不斷地滲透到我們的思想文化宣傳陣地,他們想用這種軟性攻擊形式進行西方思想文化的強制性灌輸,達到徹底顛覆我們民族原有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是非觀的目的。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一書中曾說,應該制訂一個在鐵幕裡面同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競賽的戰略」,即在軍事遏制的基礎上,發揮美國的經濟優勢,以經濟援助和技術轉讓等條件,誘使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開展「意識形態競爭」,打「攻心戰」,擴散「自由和民主價值觀」,打開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變革之門」。
美國通過各種文化表現形態實施的這種旨在改變我們民族原有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是非觀的文化侵略,也是美國進行和實現「和平演變」、顏色革命成功的必要過程。沒有這個「洗.腦」過程,美國企圖實施對華的「和平演變」是根本不可能的。
事實上,網路已是美國對中國輸出美國價值觀的主要途徑,目前中國的網民數量迅速增長,尤其是發達地區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會上網,而美國是互聯網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最近幾年,美國無論是在東歐、中亞的顏色革命,還是在北非、中東的政局巨變中能夠屢屢得手,主要是通過「推.特」和「臉譜」等網路工具來傳遞消息和煽動群眾。可見,互聯網已成為美國對華實施「和平演變」和對其他國家發動顏色革命的有力武器。
為了更好地集中優勢用好這一有力武器,美國政府決定從 2011 年10 月1 日起,美.國.之.音將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衛星電視廣播,全面取消粵語廣播。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對中國進行廣播政治宣傳的時代將結束。不過,美.國.之.音的中文網站將被保留。其普通話節目將轉入互聯網。美國廣播理事會戰略與預算委員會主.席恩德斯·溫布希是該計劃的支持者。他說,在中國收聽短波廣播的人數過去幾年一直微不足道,而中國現在是世界上使用互聯網人數最多的國家。
2011 年 2 月 15 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喬治大學發表網路自由講演。她表示,美國國.務.院在使用阿拉伯語及波斯語發送「推.特」信息後,還准備推出中文及俄文的「推.特」賬戶。並且,美國今年將花費 2500 萬美元,用來保護網路作者,幫助他們突破網路限制。美.國.之.音停播華語與「推.特」被美國政府熱捧,此消彼長之間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內部宣傳資源的一種調整。從中不難看出,美國政府正日益重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文化侵略影響力,希望藉此加強對中國的宣傳攻勢。
2010 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會見各大網路公司的負責人時公開表示,美國會利用網路推行「民主化進程」。美國政府希望利用網路達到政府目的。目前,控制國際互聯網的 13 台域名根伺服器全部被美國所把持。美國不顧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和多次要求,拒不交出根伺服器的管理權,宣布美國商務部將無限期保留對13 台域名根伺服器的監控權,這樣美國就在事實上把持著國際互聯網的生殺大權,隨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別國斷網。2009 年 5 月微軟公司根據美國政府禁令,切斷了古巴、朝.鮮、敘利亞、蘇丹和伊朗等 5 國用戶的 MSN 接入服務,這表明美國利用互聯網這一有力武器不僅用於文化侵略也是對其它國家最大的潛在威脅。
從本質上來說,利用互聯網這一新式戰略武器是延續了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在意識形態領域對華進行文化侵略的網路翻版。撇開漂在表層的信息技術的浮沫,美國推進使用互聯網這一滲透手段,與近代西方列強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在華大力發展傳媒事業辦各類報刊雜志從事欺騙宣傳活動,並無本質區別。無非是文化侵略的載體發生了變化——從傳統傳媒(紙制)到網路(無紙化)。至於其它途徑,如報刊雜志、廣告、電影、電視、藝術表演、名人演講、學術研討會等也都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仍然緊抓不放地對華文化侵略的手段和形式。
其二,仍然緊緊抓.住宗教「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作為對華文化侵略的有效手段。
「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滲透曾是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對華文化侵略的主要載體,「傳播福音」是他們披的華麗外衣。由於「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是一種具有歷史延續性的傳統模式和具有現實滲透力的社會意識形態。因此,西方資本帝國主義才極力藉助「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把西方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價值理念傳播滲透到中國,以達到從精神世界統治、奴役中華民族。對於我國現階段來說,「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滲透作為西方文化侵略的一個方面,主要表現為以宗教交流、傳播為掩護,以宗教信仰自由為借口,使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從西方社會滲進來,浸透到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土壤中並將其逐步社會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佔領和控制社會主義思想陣地,消融和瓦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和同化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人民,干涉宗教事務,破壞祖國統一,顛覆社會主義制度。
「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滲透是政治活動而非宗教活動,政治惡意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徵。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利用「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對抗和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以此實現向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是他們的慣用伎倆。蘇東巨變中,受西方支配的羅馬教皇攜帶西方的陰謀計劃,親自到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傳道布施,推銷資本主義的「政治多元化」理論。
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明確說過:從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動只有一小步距離。所以西方某些國家一直利用宗教尤其是「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反.華,如支持達.賴喇.嘛謀求西.藏.獨立,鼓動法.輪.功邪.教分子鬧.事,並出巨資160 億美元要「把中國基督教化」等等。美國《時代周刊》前駐北京記者艾克曼在他所寫《耶穌在北京》一書中指出:「根植於西方的大陸基督教會,崇尚美國的宗教自由和民主價值,傾向支持中國走向民主。」[11]「在中國,上至政治學術精英,下至農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數占人口比例雖極少,但還是可利用的一個力量」[12]「未來30年,中國經濟在實現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基督徒的人數要達到中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這條東方的巨龍,或許會被基督的羔羊所馴服。」[13]
特別是一些打著學術交流、研討、傳授宗教文化普及人文知識的旗號,進行著較為隱性的「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滲透更值得警惕。
2005 年以來,在英國某基金會的資助下,中國國內一些著名大學連續舉辦「科學與宗教」系列講座,「面向那些關注基督教信念和科學理論相聯系的大學讀者」,[14] 描繪了一幅科學與宗教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壯美圖景。
以北美某基督教學會為例,2001 年以來,該學會已經連續舉辦數屆「美國宗教與文化暑期高級研討班」,每屆研討班都有10 位左右的中國學者組成,其中不少都是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宗教學及相關學科系、研究所的領導人和學科帶頭人。比如,在 2002 年的第二屆研討班上,共安排了八次講座,分別由波士頓大學神學院、聖公會神學院、環球聖經公會和大使命中心等機構的中美神學教授和牧師主講。此外,研討班還組織了一系列考察和體驗活動,包括參觀早期歐洲清教徒到達美洲乘坐的五月花號船和居住的普利茅斯等歷史遺跡,探訪美國東西兩岸的近 20 家中美教會,與教牧人員進行深入的對話和交流,其間還參加了四次儀式各異的基督教.主日崇拜、七次團契和查經活動、一次佈道會,親身體驗了基督教豐富多彩的敬拜活動和宗教生活。在隨後的幾屆研討班上,又漸次增加了拜訪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接觸美國國會和政府人士,參觀各種類型的華人教會和家庭、感受華人同胞在美國社會的真實處境等內容。
主辦者很明確地說出了舉辦這個研討班的目的,就是「為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提供一次親身考察、理解、感受和認識美國宗教文化與社會的機會」[15] ,這「對於他們認識美國的宗教文化,反省中華民族的歷史、現狀以及更加全面地把握未來發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啟迪」。[16] 參加研討班的一些中國學者也真「受益非淺」,一方面表示「現在對美國的基督教有了更具體、更切身的認識和體會」,[17] 從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信仰如何使他們的生命變得喜樂與豐盛、更有意義」;[18] 另一方面認為「這種美國經驗,對當下中國大陸,可鑒之處甚多」,「把基督教中有益於社會、個人的文化精髓發揚廣大是有必要的,對於中國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也是有價值的」,「這對於重構中國當代社會的信仰體系和價值坐標不無啟示意義」。[19]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外的神學教授、神職人員己經在中國的一些高校內或開課程,或做講座,有的甚至被聘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如,新加坡某神學院院長、英國倫敦大學榮譽神學士 M 就到北京某大學哲學系開設「基督教思想史」,並被聘為客座教授。此後,M 多次到該系任教,給研究生開設「現代基督教神學著作選讀」,給本科生開設「《聖經》神學及其現代意義」。不僅如此,M 還經常應國內一些著名高校的邀請,舉辦諸如「聖經導論」、「基督教的人文精神」、「基督教思想與西方文化的關系」等專題講座。1992 年,M 又被上海某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更有甚者,2004 年12 月 26 日至 2005 年1月12 日,北美某基督教學會竟來中國舉辦了跨數省長時間的基督教「學術講座」。北美某基督教學會會長帶領兩位美國基督徒學者──舊金山大學生物系某教授和波士頓大學神學院某教授,三人的首站選在北京,然後是哈爾濱、長春、南京、杭州。18 天時間在五座城市的八所大學中作了十場講座和座談,舉辦者稱,「為中國知識分子了解科學與宗教的全新關系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這到底是一扇什麼樣的窗口?看主辦者的身份和以宗教為主題的講座就不言自明了。[20]
2004年以來,受美國某基金會的資助,北京某大學連續六年舉辦「宗教學高級研討班」。研討內容涉及歐洲和北美洲基督教的現狀、當代流行的宗教社會科學理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宗教傳統對公眾生活和利益的影響與貢獻等。雖然不能說這些講座都是宣教,但其掩蓋了宗教所具有的文化以外的其他功能,這對於消解中國宗教研究的無神論本色、擴大宗教的意識和觀念在知識分子和大學生中的影響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樣的研討班不僅免收學費,而且依據學員出勤、學習態度和成績等情況,評選傑出學員和優秀學員。傑出學員每人獎金 2000 元,優秀學員每人獎金 1000 元。另從傑出學員中推薦最優秀者,赴美國某大學做訪問學者,費用由研討班提供。2009 年,該研討班進一步推出一項研究和培訓項目,項目分為「研究中心課題」和「個人課題」。「研究中心課題」主要面向中國大陸大學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每項資助金額在 5 萬到 10 萬美元之間;「個人課題」主要資助由1 或 2 位研究者進行的研究課題,每項資助金額在 1 萬到 3 萬美元之間。與課題申請配套,該項目還將舉辦三期培訓工作坊。第一期將於 2010 年暑期在中國舉辦,邀請第一階段入圍的 30 位申請者參加,為期大約兩周,由該項目提供食宿費用和旅費補貼。第二期及第三期將分別於 2011 年及 2012 年暑期在美國舉辦,每期一個月,由獲獎的 12—15 位研究者參加,費用同樣由該項目提供。面對如此研究和培訓計劃,我們實在有些匪夷所思。研討班何以如此慷慨?又是在慷誰之慨?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警覺。[21]
由此可見,西方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對社會主義實施文化侵略,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作為了「西化」「分化」中國的突破口。上述事實充分表明,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滲透活動,從本質上說是為顛覆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政治目的服務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宗教意義上的活動,也遠遠超出了「學術交流」之本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宗教滲透活動的手段和范圍也會擴大。因此,我們中華炎黃子孫必須將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等之宗教滲透活動予以高度警惕,採取有效措施抵禦西方帝國主義旨在「西化」「分化」「和平演變」中國的任何形式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滲透活動。
其三,通過資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實現「和平演變」中國。
前文所述,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第一輪對華文化侵略中,辦教會大學有一現實目的即在華培養聽命於他們的「領袖人才」。那麼,當前西方帝國主義正在實施的第二輪文化侵略,則是通過某些基金會資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來實現他們「和平演變」中國之目的。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曾經闡述過,控制中國不能主要依靠武力,要通過控制中國精英來影響中國決策,輔之以控制戰略威懾,使中國更加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如美國福特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與中國的關系可分為兩個部分:前期以資助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對中國的研究和了解為主,後期即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直接與中國建立聯系,資助有關項目和機構。該基金會最早介入中國的項目是 1949 年調查從大陸流到香港的大批知識分子「難民」情況,並協助對他們的安置。根據基金會駐京辦事處的最新資料,自1988 年1月在中國建立辦事處起至 2001 年 9 月,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總額為 1.28 億美元,項目包括人權與社會公正、治理和公共政策、教育與文化、國際事務、項目支持等。在這些資助中即培養了某些西方國家需要的「西化精英」。洛克菲勒基金會早在 1916 年就開始在華資助美國教會辦的協和醫學院。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年來,該基金會更是與中國很多領域科研機構合作。正如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所言,要通過控制中國精英來影響中國決策。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美國通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控制中國的某些社會活動家和法學家,在中國製造政治動盪和分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又譯為「國家民主捐贈基金會」,簡稱 NED)下屬四大機構,即共和黨的國際共和研究所、民主黨的全國民主研究所、美國商會國際私營企業中心及勞聯·產聯的國際勞工團結美國中心。此外,還有許多所謂非政府組織受其資助,包括《民主雜志》、世界民主運動、國際民主研究論壇、國際媒體援助中心等等。它雖屬非政府組織,但和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署、中央情報局有密切的聯系,被認為是中情局的「另一塊招牌」。因為 NED 有非政府組織(NGO)的招牌,不易引起注意,甚至連西方的研究報告都說,「在向非政府組織提供戰略資金方面,美國外交政策精英們認為 NED 比秘密支援更可靠」。這個 20 世紀 80 年代初成立、主要靠美國政府撥款從事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過特殊的政治角色。如在拉美、獨聯體、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影響非同小可,主要是受到其顛覆活動或推動「顏色革命」的影響。NED 還頻頻資助中國的「民.運」、「藏.獨」、「東.突」等各種反.華勢力,直接.干涉中國內政。NED 撥款大多來自美國國會,服務於美國的國家利益。二戰後,一些美國志願者組織被發現暗中接受中情局的秘密資金,在國際上引起了激烈爭論。1982 年,美國總統里根在一次重大外交政策演講中提出促進「民主基本建設」的計劃,在全球「推廣民主」。1983 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務.院授權法》,撥款 3130 萬美元成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並讓其享受美國稅法 501(C)3 條款免稅待遇。有統計顯示,美國財政對該組織的撥款 2006 財年為 7404 萬美元、2007 財年約為 5000 萬美元、2008 財年為 8000 萬美元。此外,國會還有專項的旨在顛覆他國的所謂民主項目。[22]
為了扶持他們的「西化精英」,2010 年10 月 8 日,諾貝爾委員會接受希拉里·柯林頓的建議,把諾貝爾和.平.獎公然授予了曾無恥地、赤.裸裸地說 「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中國人有什麼?中國只有一堆非驢非馬的大雜燴。」「全盤西化就是人化、現代化,選擇西化就是要過人的生活,西化與中國制度的區別就是人與非人的區別,換言之,要過人的生活就要選擇全盤西化,沒有和稀泥及調和的餘地。」「我無所謂愛國、叛.國,你要說我叛.國,我就叛.國!就承認自己是挖祖墳的不孝子孫,且以此為榮。」[23] 並早在 19⑧9 年製造動.亂的、顛覆國家政權的犯罪分子劉.曉.波,這不是西方帝國主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實現「和平演變」中國的明證嗎?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政治系從事研究一年,並在日本東京大學攻讀國際政治學的某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內高級學者,因觸犯泄漏國家機密罪而於 2009 年被捕,2011 年2 月被法院處14 年有期徒刑。這一事例也告訴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西方帝國主義扶持的這些中國「西化精英」,他們是西方帝國主義對華文化侵略和實現「和平演變」中國的馬前卒、急先鋒。[24]
總之,由於近代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在對華政治、經濟、軍事侵略的同時,可以採取公開的對華文化侵略的途徑如辦教會辦報刊辦學校等,而當前的對華文化侵略己不可能再採取己往公開的途徑了,他們必需採取非常隱蔽的途徑進行。通過互聯網、廣告、電影電視、報刊雜志、高層論壇、學術交流研討、講座培訓、基金會資助等表面正常的各種文化形態暗中輸入他們的價值觀念。歷史上採取公開的文化侵略,目的是使中國人民接受「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殖民奴化思想,使中國社會永遠處於被西方殖民主義者統治壓迫的境遇。而現在採取非常隱蔽的途徑進行文化侵略,目的是使中國人民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和資產階級的那套政治理念,從而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平演變」成資本主義。而無論是過去要維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還是今天想要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為資本主義,其總目的都是一個,即夢想永遠控制、奴役中華民族。但是歷史終將會雄辯地證明,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這一戰略企圖必將會伴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遭到可恥的失敗。
(參考資料來源於大學網,文作者:鄭言雨)
二、中華炎黃子孫應該這么辦?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不擇手段對我中華民族的文化侵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目前,它們更是不擇手段,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載體,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機會,尤其是利用互聯網、地下教會組織,大肆傳播「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荒謬邪說,大肆發展「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教徒,大肆推行它們的價值觀、政治理念、文化理念,企圖加速「毀滅.中華文化」,妄圖實現所謂「中華歸主」之美夢。對此,我們中華炎黃子孫是絕不會袖手旁觀的!一定會堅決抵制、予以痛擊!

(註:「zhyhzsNYW」在「網路」所刊登的全部內容,歡迎廣大網友共享使用!)

『肆』 井岡山大學 青原色人文記錄中心 簡藝創辦

我是井岡山大學的一名學生,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吧。

簡藝

●吉安市吉州區人,35歲

●導演、獨立製作人。

●曾就讀於吉安詩專(井岡山大學前身)。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ofNotreDame)國際和平專業碩士(1998年)。

●美國耶魯大學2009年度「耶魯世界學人」,美國紐約新校大學(TheNewSchool)中印研究所研究員(2008-2010年)。

●2010年,井岡山大學特聘傳授。

2008年秋季,藝術家簡藝在留學美國之後,回到家鄉吉安市,並於2009年6月創立青原社井岡山大學人文記錄中心。在美國兩年,他受當地民間慈善組織「食物銀行」的啟發,決定創辦「一勺米」捐助公益活動,讓「慈心家庭」以每周「一勺米」的形式來幫助貧苦家庭。

青原社井岡山大學人文紀錄中心介紹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故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故事。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故事。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故事。一個人從小到大聽到的故事的總和構成了他對世界的理解。當一個人離開世界,他留下的和帶走的,是關於他的故事。

青原社井岡山大學人文紀錄中心創立於2009年6月,位於中國江西省吉安市,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全方位紀錄和講述一座城市和居住在這座城市裡的社區、家庭和個人的故事的公益性藝術文化機構。

我們的影片、攝影、口述歷史和劇場作品,全方位紀錄了中國一個最普通的小城市的歷史與現狀,由此所構建的民間記憶將通過建立國內第一家「記憶博物館」來進行分享、傳播與教育。

同時,我們的藝文項目在全球化的時代探索真正屬於本地的文化。我們以最普通的小城市及其周邊的農村為標本,通過真正具有本地精神的建築景觀設計、壁畫、時尚、音樂和公共藝術等藝文項目,力圖探索本地文化最本初的動力。我們的義倉「一勺米」、「試驗田」等項目探索著和諧社會的未來方向。

我們的探索將為中國乃至世界其他社區和社會提供藝術文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動力。

我們的一些特點:

全國獨一無二的立足小城市尋找藝術文化發展動力的一家非盈利性機構

不是藝術家做藝術,是普通居民參與藝術

在藝術文化領域的探索走在國內的前列

在吉安乃至江西最有意思的一些藝術文化活動在這里發生

眾多國外藝術家、大學生自費來到中心進行藝術創作或做義工

2010年資助機構:

中國北京簡單藝術工作室(ARTiSIMPLEStudio,Beijing)

荷蘭王國PrinceClausFond(克勞斯親王基金會)

美國紐約AsianCulturalCouncil(亞洲文化協會)

國際顧問(第一期):

AliHakanAltinay(全球頂尖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HollyChang(張虹琳,慈善金橋機構首席執行官)

ZhiwuChen(陳志武,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著名金融學家)

KarinChien(錢盈,紐約dGenerate電影機構總裁,製片人)

JaneNolan(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家)

AlanPlattus(耶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城市設計室主任)

KerryRobinson(美國著名慈善家族Rascob基金會家族成員)

JasonB.Subler(簡森,路透社上海分社社長)

NancyM.Yao(姚南薰,美國雅禮協會會長)

AngelaZito(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宗教與媒體研究中心主任)

中心創辦人、主任是簡藝先生。簡先生是井岡山大學兼職教授、亞洲協會21世紀亞洲青年領袖(2010)、耶魯大學「耶魯世界學人」(2009)、紐約新校大學中印學人(2008-2010)、亞洲文化協會授獎藝術家(2008)、劍橋大學訪問學人(2007)。他的影片曾經獲得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銅天極獎(2007)、巴塞羅那亞洲電影節數字電影獎(2008)、入選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2009)紀錄片雙周展、英國劍橋電影節(2007)、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首映(2009),並且在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紐約大學在內的各地高校進行了專場放映。簡先生是美國聖母大學國際和平專業碩士(1998)、北京廣播學院國際新聞碩士(1999),並且曾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執教5年,在多個歐盟項目工作3年。他的攝影作品曾經在歐盟歐洲委員會總部、歐洲議會總部、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巡迴展出(2005)。

一、記憶類

通過「記憶」項目的探索,我們試圖在飛速發展的中國社會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為什麼需要了解歷史?歷史對於個人、家庭、社群、社會乃至族群有何意義?歷史有多少種敘述的形式?個人歷史有沒有必要紀錄、保存和分享?紀錄片對於社群有何意義?紀錄片如何讓社群了解自身?

紀錄電影單元

用影片作為媒介,紀錄當下吉安發生的變遷。

項目1.1.1社群作者項目:將攝像機交給普通的吉安農村及城市居民,舉辦社群紀錄片工作坊培訓,幫助他們用攝像機紀錄自己每一年的生活。從每個個體微小的角度去紀錄一個社群、一座城市、一個社會的變遷。

項目1.1.2青年導演項目:招募生活在吉安的青年人(主要是井岡山大學學生),舉辦青年紀錄片工作坊培訓,指導和協助他們完成關注吉安本地生活、文化的紀錄影片。通過影片去提出一些問題或者去解答另外一些問題。

紀錄攝影單元

用照相機作為媒介,紀錄變化中的城市、社區、家庭與個人。

項目1.2.1:青少年攝影項目:在吉安的中小學建立青少年影像基地,將照相機交給中小學生,舉辦培訓工作坊,「小小攝影師」用鏡頭和筆紀錄自己的學校、家庭生活,以及他們對於生活的思考。

項目1.2.2:青年攝影項目:招募在吉安生活的年輕人(主要是井大學生),舉辦工作坊培訓,指導和協助他們完成關注吉安本地生活、文化的攝影作品。通過攝影去提出一些問題或者去解答另外一些問題。

口述歷史單元

人們講述自己一生的經歷——從最微小的個體出發,紀錄個人、社區、城市的成長。

項目1.3.1:年代口述歷史項目:以年代為劃分進行紀錄。

項目1.3.2:主題口述歷史項目:以主題為劃分進行紀錄。

紀錄劇場單元

用身體來表現人們生活的經歷和體驗。

項目1.4.1:青年劇場項目:以青年人(主要是井大的學子)為主體的劇場表演活動。

項目1.4.2:社群劇場項目:以城市和農村居民為主體的劇場表演活動。

記憶博物館單元:

國內首家。所有記憶類項目的產出都將在記憶博物館得到保存、分享和傳播。博物館將致力於青少年的教育,讓年輕的一代了解並且熱愛自己的家鄉。

二、文化類

通過「文化」項目,青原社試圖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尋找文化是什麼?文化的最初的動因是什麼?社群能否離開文化而存在?文化如何才能社群的紐帶?

1、建築空間單元(青原社空間工作室):

我們去農村,幫助農民建房子,也幫助農村地區設計公共空間,建設新農村。江西是中國惟一一個與最發達的三個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灣海峽都毗鄰的內陸省份,因此也是中國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輸出地之一。而在歷史上,江西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傳統,是理學、道家和禪宗最重要的陣地之一。

我們繼承和發揚廬陵文化,幫助農村建設低成本的、本地材料的、環保節能低碳的、有文化的房子。

項目2.1.1農村私宅項目:幫農民建自住房

項目2.1.2農村公共空間項目:幫農村設計公共建築和空間

2、義倉單元

義倉繼承廬陵傳統文化美德,為吉安的城市和農村社區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互愛的紐帶,提升社會善的力量和信念,建設和諧社會。

項目2.2.1「一勺米」計劃:「慈心家庭」加入「一勺米」,承諾每周捐贈一勺米。義倉的義工負責把這些米和其它糧食交給受助家庭。幫助經濟上有需要的家庭的同時,幫助自己,幫助建設和諧社區、和諧城市和和諧社會。「慈心家庭」也可以捐贈時間,每周帶著孩子去看望孤寡老人、為老人做簡單的家務或者陪老人聊天。

項目2.2.2「試驗田」計劃(籌建中):讓學生、市民參與到試驗田的有機種植、和提倡蔬食、低碳生活,培養公民意識和參與精神,建設環保節能社會。

3、公共藝術單元:

藝術家為社群服務,把藝術作為聯系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創造和諧社會。我們的藝術家在城市和農村社區帶領社區成員創作屬於自己社區的獨特的壁畫。在敬老院為老人義務演出等。

項目2.3.1「快樂屋子」項目:藝術家和市民在敬老院、醫院、特殊學校、留守兒童學校等地方為居住在裡面的人繪制壁畫,為他們營造快樂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加強社區的紐帶。

項目2.3.2「社群壁畫」項目(籌建中):藝術家帶領居民在自己的生活空間里創作壁畫。

項目2.3.3「愛樂」項目(籌建中):音樂家去敬老院、孤兒院、兒童病房、留守兒童學校等地方為老人和孩子演奏音樂作品,用音樂陪伴他們,同時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4、公共設計單元(籌建中)

通過服裝設計、家居設計等,結合廬陵傳統文化和當地特色,創作屬於本地的設計。

音樂單元(籌建中)

『伍』 湖南衛視女主持有哪些

湖南衛視女主持有:

1、沈夢辰,湖南吉首人,畢業於湖南大學。2009年進入湖南娛樂頻道,並客串參演湖南衛視《醜女無敵》第二季。先後主持《好女人》、《百姓春晚》、《全力以赴》等節目。2013年在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一季中擔任歌手林志炫的經紀人。

6、吳昕,1983年1月29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水瓶座女孩,Kitty控,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大學。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主持人,有自己的歌曲《白日夢》,以及微電影《手信》等等。

『陸』 在雅禮中學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老師很負責。他們的確注重學術,可是我覺得老師更注重學生心理健康道德為人等方面的培養...我的很多任課老師(尤其是兩個班主任)經常花課堂上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時間和我們分享「人生哲學」。只要同學有困難,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老師都很真誠的給予最大的幫助。

同學很優秀。雅禮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雲集的地方,大多數學生來自平凡的家庭,但是各有各的特長...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充滿活力互相尊重。我有同學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也有同學體育特招進清北;有同學文科極爛但是酷愛各種發明,也有同學對中國古詩詞的研究另老師都嘆為觀止;有同學下課經常盯著某個地方一動不動十分鍾 也有同學喜歡用方言很誇張的背誦...我們不會因為他們不同尋常的舉動就嘲笑 我們不會因為自己優異的成績就驕傲 在和同學相處的時候 絕大多數人都很尊重別人 都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和滿滿的正能量。

社團很豐富。雅禮的社團不能說多高大上,但是在高中這個階段,我認為是很有包容性也很自由的平台。社團種類很多,想加入哪個都可以,每個社團有自己很豐富的資源。學校對社團的支持力度也很大,社團活動所需要的很多幫助都會提供。你喜歡cos可以去動漫社,喜歡魔術有魔術社,喜歡時尚模特可以去服裝設計社,為了宣傳你還可以把整個場地的地面都鋪滿煙霧,也可以自編自導自演Mv微電影小視頻,可以借用學校幾百萬的設備去實現你之前沒條件實現的idea......只要你的想法是積極的,學校 老師 同學 都會給予最大的支持。雅禮鼓勵同學在社團這個平台上彰顯自己的個性,去實踐。

至於很牛逼的校友學長學姐就不多說了,一本率清北率也不想多言,對於雅禮人,我覺得真正令我們驕傲的不是學校給了我們多高的分數,而是讓我們在這里成長為了一個怎樣的人。

『柒』 中國近代歷史,不僅是資本-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史,也是中國人民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斗爭史,結合你對

你說得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確是一部血淚史,更是一部反侵略史。
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來自於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的侵略,而中國人民的反抗也來自於這些方面。
這是論文式的解答,下面來點實在的。
也許你做過實驗,當你去壓彈簧的時候,你壓得力量越大,反彈的力量也就越大。同理,你將中國人民比作一個彈簧的話,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侵略就如同你的力量,在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侵略下,中國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慾望和國家人格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就會發生反抗。
具幾個例子:遼金爆發戰爭的原因,太平天國反抗運動,義和團運動這些都是反抗的著名例子。
不知道我說的你明白了么?

『捌』 毛概演講,想拿文化侵略作主題,關於著手點哪位高手友好的意見,各位幫幫忙,在下,感激不盡。

資料解答:
現將「xyzjzycyb」未提供完的「近代以來西方對華文化侵略的歷史演變」一文的第二部分,復制如下,以繼作答。
近代以來西方對華文化侵略的歷史演變
( 二 )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帝國主義在華辦的刊物和學校,很快就結束了其在華歷史。其後雖然他們從未放棄文化侵略與「和平演變」社會主義中國的戰略目標,但因上世紀 50 至 70 年代整個世界大環境,尤其是中國自身環境的限制,使西方帝國主義沒有找到一種可實施的最有效的對華文化侵略的途徑。自上世紀 80 年代始,特別是經濟全球化浪潮湧起之後,西方帝國主義又找到了可實施的最有效的對華文化侵略的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第一輪.大規模文化侵略的目的是美化西方對華侵略,用披著宗教外衣的殖民主義思想奴化中國人民,使中國人民對西方列強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壓迫不反抗、不鬥爭,極力維持中國永遠處於貧窮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而達到他們企圖永遠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奴役中華民族的總目的。當歷史進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或接受日益和平崛起的社會主義中國,因此,新一輪.大規模文化侵略的目的就演變為極力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顏色,使中國放棄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轉而走資本主義道路。為此,文化侵略就以美化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極力宣揚所謂「人權」、「民主」、「自由」、「多黨輪流執政」、「議會制」、「多元化」、「普世價值」等為其內容,旨在轉變中國人民的世界觀、價值觀,最終以「西化」、「分化」中國的形式實現「和平演變」中國。從而在 21 世紀又可以達到他們早在19 世紀就企圖永遠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奴役中華民族的總目的。可見,第一輪文化侵略是要極力維護舊中國那個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第二輪文化侵略是要極力改變新中國這個社會性質(社會主義),一個維護,一個改變,都是為實現西方帝國主義永遠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奴役中華民族的總目的。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西方帝國主義對華文化侵略的手段和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利用互聯網及其它傳媒、文化交流、高層論壇、電影電視、學術研討等途徑進行文化侵略。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網路微博推.特、外交渠道、報刊雜志、廣告、電影、電視、藝術表演、名人演講、學術研討會、美.國.之.音廣播、組織基金會等各種途徑等,對中國大量宣傳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詆毀和批判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民族文化。尤其是美國的意識形態及其價值觀不斷地滲透到我們的思想文化宣傳陣地,他們想用這種軟性攻擊形式進行西方思想文化的強制性灌輸,達到徹底顛覆我們民族原有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是非觀的目的。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一書中曾說,應該制訂一個在鐵幕裡面同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競賽的戰略」,即在軍事遏制的基礎上,發揮美國的經濟優勢,以經濟援助和技術轉讓等條件,誘使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開展「意識形態競爭」,打「攻心戰」,擴散「自由和民主價值觀」,打開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變革之門」。
美國通過各種文化表現形態實施的這種旨在改變我們民族原有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是非觀的文化侵略,也是美國進行和實現「和平演變」、顏色革命成功的必要過程。沒有這個「洗.腦」過程,美國企圖實施對華的「和平演變」是根本不可能的。
事實上,網路已是美國對中國輸出美國價值觀的主要途徑,目前中國的網民數量迅速增長,尤其是發達地區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會上網,而美國是互聯網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最近幾年,美國無論是在東歐、中亞的顏色革命,還是在北非、中東的政局巨變中能夠屢屢得手,主要是通過「推.特」和「臉譜」等網路工具來傳遞消息和煽動群眾。可見,互聯網已成為美國對華實施「和平演變」和對其他國家發動顏色革命的有力武器。
為了更好地集中優勢用好這一有力武器,美國政府決定從 2011 年10 月1 日起,美.國.之.音將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衛星電視廣播,全面取消粵語廣播。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對中國進行廣播政治宣傳的時代將結束。不過,美.國.之.音的中文網站將被保留。其普通話節目將轉入互聯網。美國廣播理事會戰略與預算委員會主.席恩德斯·溫布希是該計劃的支持者。他說,在中國收聽短波廣播的人數過去幾年一直微不足道,而中國現在是世界上使用互聯網人數最多的國家。
2011 年 2 月 15 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喬治大學發表網路自由講演。她表示,美國國.務.院在使用阿拉伯語及波斯語發送「推.特」信息後,還准備推出中文及俄文的「推.特」賬戶。並且,美國今年將花費 2500 萬美元,用來保護網路作者,幫助他們突破網路限制。美.國.之.音停播華語與「推.特」被美國政府熱捧,此消彼長之間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內部宣傳資源的一種調整。從中不難看出,美國政府正日益重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文化侵略影響力,希望藉此加強對中國的宣傳攻勢。
2010 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會見各大網路公司的負責人時公開表示,美國會利用網路推行「民主化進程」。美國政府希望利用網路達到政府目的。目前,控制國際互聯網的 13 台域名根伺服器全部被美國所把持。美國不顧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和多次要求,拒不交出根伺服器的管理權,宣布美國商務部將無限期保留對13 台域名根伺服器的監控權,這樣美國就在事實上把持著國際互聯網的生殺大權,隨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別國斷網。2009 年 5 月微軟公司根據美國政府禁令,切斷了古巴、朝.鮮、敘利亞、蘇丹和伊朗等 5 國用戶的 MSN 接入服務,這表明美國利用互聯網這一有力武器不僅用於文化侵略也是對其它國家最大的潛在威脅。
從本質上來說,利用互聯網這一新式戰略武器是延續了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對華進行文化侵略的網路翻版。撇開漂在表層的信息技術的浮沫,美國推進使用互聯網這一滲透手段,與近代西方列強在華大力發展傳媒事業辦各類報刊雜志從事欺騙宣傳活動,並無本質區別。無非是文化侵略的載體發生了變化——從傳統傳媒(紙制)到網路(無紙化)。至於其它途徑,如報刊雜志、廣告、電影、電視、藝術表演、名人演講、學術研討會等也都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仍然緊抓不放地對華文化侵略的手段和形式。
其二,仍然緊緊抓.住宗教作為對華文化侵略的有效手段。
宗教滲透曾是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對華文化侵略的主要載體,「傳播福音」是他們披的華麗外衣。由於宗教是一種具有歷史延續性的傳統文化模式和具有現實滲透力的社會意識形態。因此,西方資本帝國主義才極力藉助宗教把西方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價值理念傳播滲透到中國,以達到從精神世界統治、奴役中華民族。對於我國現階段來說,宗教滲透作為西方文化侵略的一個方面,主要表現為以宗教交流、傳播為掩護,以宗教信仰自由為借口,使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從西方社會滲進來,浸透到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土壤中並將其逐步社會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佔領和控制社會主義思想陣地,消融和瓦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和同化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人民,干涉宗教事務,破壞祖國統一,顛覆社會主義制度。
宗教滲透是政治活動而非宗教活動,政治惡意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徵。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利用宗教對抗和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以此實現向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是他們的慣用伎倆。蘇東巨變中,受西方支配的羅馬教皇攜帶西方的陰謀計劃,親自到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傳道布施,推銷資本主義的「政治多元化」理論。
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明確說過:從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動只有一小步距離。所以西方某些國家一直利用宗教反.華,如支持達.賴喇.嘛謀求西.藏.獨立,鼓動法.輪.功邪.教分子鬧.事,並出巨資160 億美元要「把中國基督教化」等等。美國《時代周刊》前駐北京記者艾克曼在他所寫《耶穌在北京》一書中指出:「根植於西方的大陸基督教會,崇尚美國的宗教自由和民主價值,傾向支持中國走向民主。」[11]「在中國,上至政治學術精英,下至農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數占人口比例雖極少,但還是可利用的一個力量」[12]「未來30年,中國經濟在實現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基督徒的人數要達到中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這條東方的巨龍,或許會被基督的羔羊所馴服。」[13]
尤其是一些打著學術交流、研討、傳授宗教文化普及人文知識的旗號,進行著較為隱性的宗教滲透更值得警惕。
2005 年以來,在英國某基金會的資助下,中國國內一些著名大學連續舉辦「科學與宗教」系列講座,「面向那些關注基督教信念和科學理論相聯系的大學讀者」,[14] 描繪了一幅科學與宗教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壯美圖景。
以北美某基督教學會為例,2001 年以來,該學會已經連續舉辦數屆「美國宗教與文化暑期高級研討班」,每屆研討班都有10 位左右的中國學者組成,其中不少都是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宗教學及相關學科系、研究所的領導人和學科帶頭人。比如,在 2002 年的第二屆研討班上,共安排了八次講座,分別由波士頓大學神學院、聖公會神學院、環球聖經公會和大使命中心等機構的中美神學教授和牧師主講。此外,研討班還組織了一系列考察和體驗活動,包括參觀早期歐洲清教徒到達美洲乘坐的五月花號船和居住的普利茅斯等歷史遺跡,探訪美國東西兩岸的近 20 家中美教會,與教牧人員進行深入的對話和交流,其間還參加了四次儀式各異的基督教.主日崇拜、七次團契和查經活動、一次佈道會,親身體驗了基督教豐富多彩的敬拜活動和宗教生活。在隨後的幾屆研討班上,又漸次增加了拜訪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接觸美國國會和政府人士,參觀各種類型的華人教會和家庭、感受華人同胞在美國社會的真實處境等內容。
主辦者很明確地說出了舉辦這個研討班的目的,就是「為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提供一次親身考察、理解、感受和認識美國宗教文化與社會的機會」[15] ,這「對於他們認識美國的宗教文化,反省中華民族的歷史、現狀以及更加全面地把握未來發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啟迪」。[16] 參加研討班的一些中國學者也真「受益非淺」,一方面表示「現在對美國的基督教有了更具體、更切身的認識和體會」,[17] 從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信仰如何使他們的生命變得喜樂與豐盛、更有意義」;[18] 另一方面認為「這種美國經驗,對當下中國大陸,可鑒之處甚多」,「把基督教中有益於社會、個人的文化精髓發揚廣大是有必要的,對於中國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也是有價值的」,「這對於重構中國當代社會的信仰體系和價值坐標不無啟示意義」。[19]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外的神學教授、神職人員己經在中國的一些高校內或開課程,或做講座,有的甚至被聘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如,新加坡某神學院院長、英國倫敦大學榮譽神學士 M 就到北京某大學哲學系開設「基督教思想史」,並被聘為客座教授。此後,M 多次到該系任教,給研究生開設「現代基督教神學著作選讀」,給本科生開設「《聖經》神學及其現代意義」。不僅如此,M 還經常應國內一些著名高校的邀請,舉辦諸如「聖經導論」、「基督教的人文精神」、「基督教思想與西方文化的關系」等專題講座。1992 年,M 又被上海某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更有甚者,2004 年12 月 26 日至 2005 年1月12 日,北美某基督教學會竟來中國舉辦了跨數省長時間的基督教「學術講座」。北美某基督教學會會長帶領兩位美國基督徒學者──舊金山大學生物系某教授和波士頓大學神學院某教授,三人的首站選在北京,然後是哈爾濱、長春、南京、杭州。18 天時間在五座城市的八所大學中作了十場講座和座談,舉辦者稱,「為中國知識分子了解科學與宗教的全新關系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這到底是一扇什麼樣的窗口?看主辦者的身份和以宗教為主題的講座就不言自明了。[20]
2004年以來,受美國某基金會的資助,北京某大學連續六年舉辦「宗教學高級研討班」。研討內容涉及歐洲和北美洲基督教的現狀、當代流行的宗教社會科學理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宗教傳統對公眾生活和利益的影響與貢獻等。雖然不能說這些講座都是宣教,但其掩蓋了宗教所具有的文化以外的其他功能,這對於消解中國宗教研究的無神論本色、擴大宗教的意識和觀念在知識分子和大學生中的影響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樣的研討班不僅免收學費,而且依據學員出勤、學習態度和成績等情況,評選傑出學員和優秀學員。傑出學員每人獎金 2000 元,優秀學員每人獎金 1000 元。另從傑出學員中推薦最優秀者,赴美國某大學做訪問學者,費用由研討班提供。2009 年,該研討班進一步推出一項研究和培訓項目,項目分為「研究中心課題」和「個人課題」。「研究中心課題」主要面向中國大陸大學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每項資助金額在 5 萬到 10 萬美元之間;「個人課題」主要資助由1或2位研究者進行的研究課題,每項資助金額在 1 萬到 3 萬美元之間。與課題申請配套,該項目還將舉辦三期培訓工作坊。第一期將於 2010 年暑期在中國舉辦,邀請第一階段入圍的30位申請者參加,為期大約兩周,由該項目提供食宿費用和旅費補貼。第二期及第三期將分別於 2011 年及 2012 年暑期在美國舉辦,每期一個月,由獲獎的 12—15 位研究者參加,費用同樣由該項目提供。面對如此研究和培訓計劃,我們實在有些匪夷所思。研討班何以如此慷慨?又是在慷誰之慨?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警覺。[21]
由此可見,西方帝國主義利用宗教對社會主義實施文化侵略,把宗教作為了「西化」「分化」中國的突破口。上述事實充分表明,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滲透活動從本質上說是為顛覆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政治目的服務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宗教意義上的活動,也遠遠超出了「學術交流」之本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宗教滲透活動的手段和范圍也會擴大。因此,我們必須將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宗教滲透與正常的宗教交流、宗教傳播區分開來,採取有效措施抵禦西方帝國主義旨在「西化」「分化」「和平演變」中國的任何形式的宗教滲透活動。
其三,通過資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實現「和平演變」中國。
前文所述,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第一輪對華文化侵略中,辦教會大學有一現實目的即在華培養聽命於他們的「領袖人才」。那麼,當前西方帝國主義正在實施的第二輪文化侵略則是通過某些基金會資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 來實現他們「和平演變」中國的目的。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曾經闡述過,控制中國不能主要依靠武力,要通過控制中國精英來影響中國決策,輔之以控制戰略威懾,使中國更加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如美國福特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與中國的關系可分為兩個部分:前期以資助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對中國的研究和了解為主,後期即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直接與中國建立聯系,資助有關項目和機構。該基金會最早介入中國的項目是 1949 年調查從大陸流到香港的大批知識分子「難民」情況,並協助對他們的安置。根據基金會駐京辦事處的最新資料,自1988 年1月在中國建立辦事處起至 2001 年 9 月,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總額為 1.28 億美元,項目包括人權與社會公正、治理和公共政策、教育與文化、國際事務、項目支持等。在這些資助中即培養了某些西方國家需要的「西化精英」。洛克菲勒基金會早在 1916 年就開始在華資助美國教會辦的協和醫學院。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年來,該基金會更是與中國很多領域科研機構合作。正如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所言,要通過控制中國精英來影響中國決策。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美國通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控制中國的某些社會活動家和法學家,在中國製造政治動盪和分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又譯為「國家民主捐贈基金會」,簡稱 NED)下屬四大機構,即共和黨的國際共和研究所、民主黨的全國民主研究所、美國商會國際私營企業中心及勞聯·產聯的國際勞工團結美國中心。此外,還有許多所謂非政府組織受其資助,包括《民主雜志》、世界民主運動、國際民主研究論壇、國際媒體援助中心等等。它雖屬非政府組織,但和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署、中央情報局有密切的聯系,被認為是中情局的「另一塊招牌」。因為 NED 有非政府組織(NGO)的招牌,不易引起注意,甚至連西方的研究報告都說,「在向非政府組織提供戰略資金方面,美國外交政策精英們認為 NED 比秘密支援更可靠」。這個 20 世紀 80 年代初成立、主要靠美國政府撥款從事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過特殊的政治角色。如在拉美、獨聯體、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影響非同小可,主要是受到其顛覆活動或推動「顏色革命」的影響。NED 還頻頻資助中國的「民.運」、「藏.獨」、「東.突」等各種反.華勢力,直接.干涉中國內政。NED 撥款大多來自美國國會,服務於美國的國家利益。二戰後,一些美國志願者組織被發現暗中接受中情局的秘密資金,在國際上引起了激烈爭論。1982 年,美國總統里根在一次重大外交政策演講中提出促進「民主基本建設」的計劃,在全球「推廣民主」。1983 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務.院授權法》,撥款 3130 萬美元成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並讓其享受美國稅法 501(C)3 條款免稅待遇。有統計顯示,美國財政對該組織的撥款 2006 財年為 7404 萬美元、2007 財年約為 5000 萬美元、2008 財年為 8000 萬美元。此外,國會還有專項的旨在顛覆他國的所謂民主項目。[22]
為了扶持他們的「西化精英」,2010 年10 月 8 日,諾貝爾委員會接受希拉里·柯林頓的建議,把諾貝爾和.平.獎公然授予了曾無恥地、赤.裸裸地說 「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中國人有什麼?中國只有一堆非驢非馬的大雜燴。」「全盤西化就是人化、現代化,選擇西化就是要過人的生活,西化與中國制度的區別就是人與非人的區別,換言之,要過人的生活就要選擇全盤西化,沒有和稀泥及調和的餘地。」「我無所謂愛國、叛.國,你要說我叛.國,我就叛.國!就承認自己是挖祖墳的不孝子孫,且以此為榮。」[23] 並早在 19⑧9 年製造動.亂的、顛覆國家政權的犯罪分子劉.曉.波,這不是西方帝國主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實現「和平演變」中國的明證嗎?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政治系從事研究一年,並在日本東京大學攻讀國際政治學的某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內高級學者,因觸犯泄漏國家機密罪而於 2009 年被捕,2011 年2 月被法院處14 年有期徒刑。這一事例也告訴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西方帝國主義扶持的這些中國「西化精英」,他們是西方帝國主義對華文化侵略和實現「和平演變」中國的馬前卒、急先鋒。[24]
總之,由於近代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對華政治、經濟、軍事侵略的同時,可以採取公開的對華文化侵略的途徑如辦報刊辦學校等,而當前的西方對華文化侵略己不可能再採取己往公開的途徑了,他們必需採取非常隱蔽的途徑進行。通過互聯網、廣告、電影電視、報刊雜志、高層論壇、學術交流研討、講座培訓、基金會資助等表面正常的各種文化形態暗中輸入西方的價值觀念。歷史上採取公開的文化侵略,目的是使中國人民接受殖民奴化思想,使中國社會永遠處於被西方殖民主義者統治壓迫的境遇。而現在採取非常隱蔽的途徑進行文化侵略,目的是使中國人民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和資產階級的那套政治理念,從而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平演變」成資本主義。而無論是過去要維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還是今天想要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為資本主義,其總目的都是一個,即夢想永遠控制、奴役中華民族。但是歷史終將會雄辯地證明,西方帝國主義的這一戰略企圖必將會伴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遭到可恥的失敗。
(參考資料來源於大學網,作者:鄭言雨)
(註:「zhyhzsNYW」在「網路」所刊登的全部內容,歡迎廣大網友共享使用!)

『玖』 核專家能寬逝世

陳能寬(1923.4.28--2016.5.27 ) 著名金屬物理學家。湖南省慈利縣人,男,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能寬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實驗部主任、副院長、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副主任等職。曾任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5月27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1923年5月,陳能寬出生於湖南省慈利縣江埡鎮一個山溝里。
1942年,陳能寬從雅禮中學畢業,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1946年畢業。
1947年,考上了由政府資助的自費留學,赴美國耶魯大學。
1949年,獲碩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學位。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西屋電氣)研究員。
1955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研究員,二機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等職。[3]
1964年起,先後任第3、4屆全國人大代表,第5、6、7、8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
1982 年,陳能寬領導進行的「聚合爆轟波人工熱核反應研究」,獲得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4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同年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85年,獲三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6 年,同鄧稼先一起作為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領獎代表登上主席台,接受國家的最高獎勵。
1986年,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
1987年2月,任國家863-410主題專家組首席科學家。
1988年,兼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進步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
1999 年,被授予研製「兩彈一星」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並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金屬物理學
陳能寬(右二)在實驗室
陳能寬在早期科學研究中,曾與3位美國學者發表多篇論文,他們觀察到室溫下體心立方金屬鉬變形後的亞結構,有別於鋁、銅、鎳等面心立方晶系的結果。陳能寬與R.B.Pond合作共同發表了「鋁中滑移帶的動態形成」;與K.T.Aust共同發表了「取向差對鋁雙晶體范性形變的影響」。他與R.B.Pond合作發表的金屬晶體中滑移線傳播的微觀電影顯示是金屬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創舉。
回國後,為適應經濟建設急需,陳能寬的大部分研究內容偏重於能較快得到應用者,他與合作者周邦新等研究人員進行了硅鋼片的加工結構與再結晶結構的研究,並在鐵硅合金中獲得立方結構的形成,發表了「鐵硅合金中立方結構的形成」等論文。1959 年,陳能寬和金屬所李薰、龍期威等曾提出「建立晶體缺陷和金屬鍵統一的金屬強度理論」的建議。1960年3月,陳能寬和陶祖聰受中科院委派赴前蘇聯學術考察2個月,就金屬強度等方面的問題與蘇聯同行進行詳細有益的交流。[4]

爆轟物理
陳能寬經過多年的科學積累和刻苦鑽研,很快進入了爆轟物理的前沿,並逐步開拓了中國的爆轟物理專業。陳能寬率領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攻關隊伍,在化工技術、聚合爆轟設計技術、「增壓」技術、材料狀態方程和相應實驗測試技術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963年,陳能寬相繼取得為進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試驗所必不可少的成果。

兩彈攻關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他立即又投身於原子彈的武器和氫彈的攻關工作。在中國兩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製工作中,主要領導組織了核裝置爆轟物理、炸葯和裝葯物理化學、特殊材料及冶金、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
隨著原子彈、氫彈相繼研製成功,陳能寬把注意力集中在核武器的進一步安全、可靠、小型、輕量等方向上。他通過調研分析,力主開展中國新一代起爆方式;支持不同相態特種材料的充分利用;參與「外套」與「內容物」適配性和相容性研究。他也不放過看似細小卻很關鍵的技術細節,例如金屬與炸葯的粘結,武器化工程因素對核武器動作的可能影響等。

冷態核爆
1981年陳能寬等人在金屬所
冷態核爆就是不用真正的核爆炸,但又能嚴格考核核裝置在飛行環境下的各項性能。早在設計中國第一個原子彈初期,王淦昌、陳能寬等人就有一項「聚合爆轟波人工熱核反應研究」的物理成果。這一成果也包括一種可能途徑,即通過非活性材料的爆轟,來判定換上活性材料後能否實施正常的核爆炸。
然而,要把這一思想應用於體積嚴格受到限制的彈頭上,需要設計特殊的遙測系統,這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工程。陳能寬是主管武器研製的副院長,他與龍文光、俞大光等帶領一批工程師和電子學家,組成攻關隊伍,歷經十餘春秋,完成研製工作。70~80年代,中國核導彈從近程、中程一直延伸到洲際,都改用這種新方法來獲取定型數據。陳能寬頻領摸索出的一整套冷試驗的物理思想、方法、技術途徑直至工作制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實驗方法。[5]

強激光研究
20世紀80年代初,陳能寬開始參加「863」高科技研究的前期論證,之後擔任國家「863」-410主題專家組首席科學家。陳能寬從零起步,制定並實施強激光研究發展計劃,組織全國各優勢單位的科技力量協同攻關,為中國強激光技術在15年內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礎。[6]

培養人才
陳能寬(右)
陳能寬一直主張老一輩科學工作者必須注意既抓科研也培育人才,他很注意深入淺出,能用通俗的語言把難懂的原理表述清楚。他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經常提攜、鼓勵自己身邊的青年學者,一貫重視青年人提出的想法和建議,支持他們進行新方向、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探索。作為院士,雖然陳能寬有著各種各樣的榮譽和學術成就,但他往往記得最多的是與人協作攀登高峰的愉悅、看到中青年成長成才的愉悅。在他的師友、集體中間常傳的一句話是:「我們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寫篇大論文!」
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57183.htm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83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57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3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5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7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2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4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6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7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