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大逃殺美國電影解說

大逃殺美國電影解說

發布時間: 2022-05-14 10:16:21

A. 求一篇大逃殺的影評啊

從任何一種視角和心態去看《大逃殺》BattleRoyale,這都是一部令人屏氣凝吸的電影。它是一部最殘忍的娛樂片,也是最血腥的動作片。這樣一部「暴力青春片」(當然是「不適合青少年觀賞的青春片」)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由年過七旬的老導演深作欣二執導,他給中國觀眾印象最深的卻是多年前優美的《莆田進行曲》。當然蘊涵影片中的冷靜的思索與成熟的技法,又理所當然的應該是出自一位有著獨立而深刻反思精神的殿堂級大導演之手。

影片的開端即點出故事的社會與道德現狀:新世紀到來後,日本失業率驟增,社會動盪面臨崩潰;青少年情緒失控,校園暴力不可收拾。在此背景下,成年人漸漸失去自信,並通過了駭人聽聞的《新世紀教育改革法》(BR法)。某中學初三42名學生,被隨機選中強行帶到一個孤島上,並被告知根據法案,他們必須在3天之內互相殘殺,最後一名倖存者獲准生存下去,如果超過時間還有2人以上活著,他們將全部死亡。當班主任北野在教室里殺死兩名學生後,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一場成長為成年人的必要洗禮,它告訴這些原本玩世不恭的年輕人:人生就是這樣一場殘酷的游戲,你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拼盡全力去互相廝殺--深作欣二將它看作現代社會道德淪喪之後的結果。

關於一部老電影《大逃殺》

大逃殺,是不是人類的終結方式?
深作欣二是我最喜歡的日本導演,如果你看過《虎!虎!虎!》你就該記得他,如果你看過《莆田進行曲》你就該知道,他是一個內心充滿著愛的男人,他今年已經72歲了,一個72歲的老人,拍了這部讓人看過之後內心隱約做痛的電影,這種痛是沒有來源的,陰冷而不可描述的,日本的電視台拒絕播放該片介紹,《大逃殺》和飯島愛的自傳電影一起被列在限制級影片當中。
大逃殺,你讓我們看到了什麼?
信任VS懷疑。如何去信任身邊的人呢?這是個問題又不是個問題,我們往往都在欺騙與被騙中活著,但很多人認為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無謂的,他們把真實看成表象,把懷疑當做必然。大逃殺的故事裡,你無法信任任何一個人,惠子是個幸運的孩子,幸運得有些不合時宜,她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關懷,包括那個面部肌肉全無動感的北野,她信任了她該信任的人,而又恰巧能夠逃過每個不該信任的人。而那群救了秋也的女孩子,因為其中一個想要殺害秋也為自己暗戀的男生報仇,而誤殺了一個女同學,幾個人在小小的廚房裡瘋狂了,槍聲響徹燈塔,唯一活下來是那個下毒的,看上去最老實和怯懦的女生,她哭著從燈塔上跳了下去。這個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誤會造成的生死,而那些所謂的信任實際上只是一擊即破的表象而已。
暴力VS愛情。非常喜歡大逃殺里的女殺手氣質的相馬光子,她和我深愛的安藤政信所飾演的桐山和雄是電影里最狂野的兩個分子,他們兩個人對峙的殺戲很出色,我想這兩個人站在一起的話從愛情的角度上講也是很登對的,但暴力破壞了我溫情的想像。沒有什麼人是能和你生死與共的,在川田章吾的愛情故事裡更為鮮明,那個女孩子臨死的微笑,是難於解釋的,如果你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你不會從中找到任何的安慰。而轉到惠子和秋也身上,暴力下的愛情又是最牢固的,當兩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兩雙手畢竟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 生存VS希望。有人希望靠殺戮來凈化這個世界,有人希望通過殺戮來改變些什麼。然而無論是誰,在殺戮到來的時候,所有的人唯一僅存的概念,只有生存而已。拋開大逃殺不談,生存依舊是個問題,如今的世界,晦暗中行進的殺戮者無數,又如何防範如何反擊?每個人都渴求一個充滿希望的新世界,然而更多的人無奈的頹敗下去,甚至付出了生命,就象秋也失業的父親狼狽得上吊而亡,他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秋也加油」是他唯一的遺言,可他卻不曾想到他的兒子面臨的是更加赤裸裸的殺戮游戲。北野那張讓人震撼的圖畫上,金色陽光下,是他斷頭殘手的學生們,而唯一微笑著的生存的是天使般的惠子,這才是讓北野心怡的柔順的女兒的形象,可很多事情是不能隨希望改變的,北野掙扎著用平靜的態度接了女兒打來的最後一個電話,死去了。
電影里我最喜歡的一個設計,是他們脖子上前衛的定位監測儀器,那個蘊藏著死亡的圈套,事實上,從我們生之為人開始,我們的脖子上,也有這樣一個圈,區別在於,那是無形的存在。

B. 電影《大逃殺>>到底要說明一個什麼問題

一個殘酷無情的生存斗爭之上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也就這樣,撇開劇情看游戲,你會發現冠軍是合理的利用朋友,他交友不是隨便交的,亂交朋友的結果就是一群女生那樣,或者一開始被那個酷似薛之謙殺死的人那樣,他交友的特點是沒什麼競爭力,但是人緣很好,那個薛之謙能活到這么後面,他代表的人物就是那種少說廢話多做實事的,相馬光子是不擇手段型,也活到很後面,但是她殺人的方法是從最親的人下手,男女主角純粹是被利用的,利用完了最後被冠軍殺死(游戲內),還有很多都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自己去悟吧,呵呵~

C. 大逃殺最後結局到底什麼意思

有人說《大逃殺》是人性的諷刺畫,似乎所有的一切是由所謂人性的惡所造成的,這是完全不對的。如果《大逃殺》的主旨是揭露所謂人性的惡,那麼電影的主角將完全是另一些人,而結局也將完全是另一個。《大逃殺》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諷刺畫,電影中的那個孤島難道不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極端的表現嗎?電影中是頸環的逼迫,而現實中則生存壓力的逼迫;電影中是互相殘殺,而現實中則是殘酷無情的競爭;電影中有人自殺,現實中難道迫於生存壓力而自殺的人還少嗎?電影中有桐山那樣殘酷無情的人,現實中不是也有人叫嚷什麼「狼性生存」嗎?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建立在殘酷無情的生存斗爭之上的社會,「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動物的自然狀態竟表現為人類發展的頂點,這就是《大逃殺》所表現的。

D. 恐怖片《大逃殺》是事實嗎

當然不是事實
《大逃殺》是一部充滿了暴力的電影,但不是所有的暴力電影都只是娛樂性的,影片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大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就在這個時候,一條新的法律(=游戲)出台了。那就是Battle Royale 法案,即定期一群學生在軍隊和政府所逼迫下,參與為期三天的「大逃殺」。他們獲派糧食和各式凶器,要互相殘殺、只准一人生還。

影片充分的描寫了一群孩子在殘酷殺戮中所表現出的人性。說道殺戮,那就是強者的勝利,弱者的死期,影片中的弱者有三種,第一種弱者希望也成為強者,他們採取任何可能的、合理的方法來達到淘汰別人的目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只是弱者只有等待被強者殺掉。第二種弱者選擇放棄,他們不想參與這個摧殘人性的游戲,老師、社會給予他們的的選擇只有一個——自殺。第三種弱者是最可愛的,他們想藉助一切美好的東西來忘記殺戮的現實,他們通過談戀愛、互相開導、尋歡作樂等方式享受那僅有的幾天,可最後現實還是把他們一個個殺掉。

《大逃殺》片首是以一個「大逃殺的優勝者」小女孩登場,血跡斑斑的臉,稚氣由邪氣取代,手中還拿著沾滿血的洋娃娃,小小年紀,猙獰的笑,因為她靠成功殺死所有同伴而生存下來,那種恐怖簡直令觀眾的背脊都涼了起來。人性的醜陋、軟弱、邪惡、自私、赤裸裸呈現。
由第一個同學的死亡開始,觀眾見證的是各種人的恐怖心態,有的因柔弱而死,有的乘機發泄平日壓抑的仇恨和獸性,有的消極退出尋死,有的積極對抗求生,一場場真面的揭露,比爛面噴血的不忍卒睹畫面還要震撼。
《大逃殺》赤裸暴露人性

《大逃殺》 《大逃殺》中飾演殘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師」北野武。

日本導演深作欣二新作《大逃殺》,在暴力方面毫不手軟,它的血腥是手段,反血腥則是目的。該影片因涉及校園,在日本一度引起國會要禁映的風波。

人生70古來稀,性格或許已磨得淡淡的,但,吳宇森最敬重的日本殿堂級導演深作欣二,依然火氣十足。

見純肉體搏殺暴力意識

自1978年的《柳生一族之陰謀》後,深作欣二已拍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但20年後,他老人家突然拍了一部《大逃殺》(Battle Royale),盡管《大逃殺》並非他《仁義之墓場》、《黑社會之墓場》和《縣警對組織暴力》等時期的黑幫暴力片,但,那種純肉體搏殺的暴力意識,依稀可見。

深作欣二比今村昌平稍遲出道,與山田洋次、大島渚、熊井啟等導演同輩。在千禧年的決算中,他1973年的作品《無仁義的戰爭》成功突圍,打入日本知名的《電影旬報》選百年最佳100部日本電影的十大之列,在同輩導演中排眾而出,其定位顯然是被肯定了。其實,深作欣二在70年代替黑澤明拍美日合作的國際片《偷襲珍珠港》時,就開始有名氣。

引起日本國會欲禁風波

《大逃殺》 《大逃殺》充斥著黑色幽默,班主任要同學們自相殘殺的同時,還關心同學不要著涼。

《大逃殺》今天正式在本地推出,但由於影片暴力,而且涉及校園,所以它在日本還引起日本國會欲禁映的風波,所以沒有多少人看好它能在本地推出。但是經本地電檢局的明智之「剪」(因剪得不影響劇情),觀眾最終有眼福看到此片。

其實有暴力劇情不一定是沒有意義的影片,深導演在日本電影界中,被喻為是借黑幫片的暴力仇殺來反映出戰後社會低下層的觀點;以暴力宣洩於戰後虛妄的民主主義下,低下層失去方向感的無助與孤立。

「暴力宗師」北野武主演

《大逃殺》以新世紀的一個未知世界為背景,說國家面臨崩潰,社會動盪,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生。日本軍政府索性與這些問題學生玩一個野外戰爭的游戲,來一個互相殘殺。故事描述一群42個學生,在班主任的設計下被騙到荒島。他給同學各種不同的武器,且下令只有一個人能生存。為了活命,平時要好的同學不得不露出獸性,使出最殘酷的方式來殺死好友。飾演該殘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師」北野武主演。

《大逃殺》片首是以一個「大逃殺的優勝者」小女孩登場,血跡斑斑的臉,稚氣由邪氣取代,手中還拿著沾滿血的洋娃娃,小小年紀,猙獰的笑,因為她靠成功殺死所有同伴而生存下來,那種恐怖簡直令觀眾的背脊都涼了起來。人性的醜陋、軟弱、邪惡、自私、赤裸裸呈現。

由第一個同學的死亡開始,觀眾見證的是各種人的恐怖心態,有的因柔弱而死,有的乘機發泄平日壓抑的仇恨和獸性,有的消極退出尋死,有的積極對抗求生,一場場真面的揭露,比爛面噴血的不忍卒睹畫面還要震撼。

驚嚇之餘有黑色幽默

為了增加諷刺意味,導演也加入了荒謬的幽默,例如垂死的同學臨終遺言是:你是我見過最有型的男孩;殺人老師北野武雨中出現,竟神奇的關心起學生不要著涼生病,看官這時不知是該笑還是哭。總之影片在驚嚇之餘,還充斥著黑色幽默。

如果說上周四在本地推出的韓國片《漂流欲室》對人性的暴露還有留力的話,《大逃殺》在這方面絕不手軟,血腥是手段,反血腥是目的。不論導演手法、內容及啟發的思考反射教育意義,本片絕對是2001年不可錯過之選。

西洋「大逃殺」同樣撼人心

電影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大喊創意荒、創作旱災,困獸斗格局類型的影片早被好萊塢玩到爛。大家以為困獸斗真的被徹底榨竭殆盡之際,海外票房超勁的《大逃殺》又為困獸斗片打開天空,再證江湖地位。

若說不久前在本地上映,由王晶執導,謝霆鋒主演的《我的野蠻同學》沒有《大逃殺》的影子,任誰都不會相信。據查詢,本地片商已購入西洋版的大逃殺「Series 7」(暫譯《大逃殺生還者》),相信觀眾很快就看得到這部同樣震撼人心的影片。

《大逃殺生還者》由丹尼爾米納漢(Daniel Minahan)執導,波姬史密斯(Brooke Smith)等人主演,以電視節目為出發點。話說「大逃殺」是美國其中一個高收視的電視節目,節目以人性和血腥場面作賣點。節目從政府簽發的身分證號碼中抽出參賽者,被抽出的人可分獲一支槍和一個攝影師,然後逐一將所有參賽者殺死,成為唯一的生存者。雖然大家以為只是在看一個電視節目,然而大家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險境,影片恐怖程度不遜日本版。
《大逃殺》:不僅僅是暴力那麼簡單

□ 雲飛揚2046

未來,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大人們開始威脅待成年正青春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受到學生的暴力攻擊,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整個未來社會是一團亂糟糟,隔閡和仇視橫亘在他們之間。如何是好,如何解決,就在這個時候,一條新的法律(GAME)出台了。那就是B.R.法(Battle Royale法案),即定期組織一群學生在軍隊和政府當局的逼迫下,參與為期三天的「大逃殺」。他們獲派糧食和各式凶器,要互相殘殺、只准一人生還。如果在結束前有兩人以上生存,那麼他們脖子上的項環將爆炸。這規則是殘酷陰險和不懷好意的,每年消滅一個班級自然不是單純為減少就業壓力。從開始介紹游戲規則的鏡頭可以看到官方網站的運作,但是又沒有全程攝影跟隨,自然不是「真人秀」那麼嬉皮和輕松。
這個班級原來的班主任是北野武,他在學校里被學生整蠱,回到家又沒有溫情,是個失敗的中年人。當他們去畢業旅遊時,他再度出現了,告訴他的學生們,你們被選中了,沒有退出的可能,並且有兩個轉來的學生,一個是瘋狂的游戲愛好者,一個是前年的幸運兒,後者之所以重新參與是因為當局的逼迫,當然他自己也要尋找一個謎底。北野武為確立游戲的權威和真實,殺雞給猴看他殺死了兩個人--第一個是說悄悄話的女生,他一飛刀就結果了,似乎比傳說中的李尋歡還要抽風。第二個是曾經刺傷他屁股的男生,他啟動了按鈕,血肉模糊當即氣斷。接下來分配整備,除基本物品一致外,武器是不同的,也是不可知的。再以後,殺戮就開始了。
四十個人,只能有一個活口,其實這活口註定還要參加以後的游戲,也就是說最終解釋權和絕對權完全在當局手裡,參加游戲的少年將沒有任何機會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沒有機會成為大人。人的生命終結只有四種方式:自殺、他殺、意外、自然死亡。在這個游戲中,他們的機會就是他人的死亡。既然這規則是對民主的藐視,既然這現狀是存在主義的,既然這條通往生的路是狹隘的,那麼他們只能有自己的選擇,完全個人的、自我的、利己的選擇,於是有六人自殺,三十二人他殺,噢,還剩下兩個。對,就是兩個,他們逃脫了,成為成人世界的無身份的人,被現實秩序通緝。
還是讓我們回到這充滿血腥的孤島中來吧,任何規則都可以被遵守,可以消極對抗,同時也會有漏洞。他們獲得的武器千差萬別,有摺扇,有望遠鏡,有沖鋒槍,有衛星定位儀,有鍋蓋,有鐮刀,有手槍,有弓箭,等等等等。這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正如每個人的人生起點、轉折點都不會相同,有些是命運捉弄造化弄人,有些則是自己的選擇,未來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最基本的他們在開始的時候都有可以選擇的餘地,是團結一致尋求解決、是爭取那最後的名額。他們是同學,那麼還有友誼、愛情、信任。我想如果我在場的話,我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會怎麼做?「其實我不想殺人,只是不願意坐以待斃。」那麼,我會去殺人。「我愛你,我想我們應該一起。」我會去嘗試。然而當廣播中同學的名字一再被宣告,我知道,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的。對規則厭倦對愛報有真誠的戀人可以去殉情;本來有信任的人,可以因為誤會而慘殺;因為嫉妒、誘惑、缺乏溝通,可以殺--這過程中,有多少美麗的容顏清脆的笑語消失了,尚未收拾好心情的倖存者很快又成為廣播中的名字。導演將這細節展現地清清楚楚細致入微,迸裂的鮮血、抖動的軀體、蒼茫的大海、空盪的藍天、茫然的眼神、靜寂的空間、陰森的樹林、困惑的武器、乏力的北野,都在寓示這個一個墜落的游戲,結束的時候沒有勝利者。當還剩下八個人的時候,電影即將收工,獸性能否戰勝人性?愛情、友誼和信任有無答案?規則本身能否被攻克?代表惡制度的老師能否被消滅?殺人如麻的光子被業務能力更強的暴徒殺死,說明靠殺死比自己弱的人的途徑走不通。搞定控制系統的電腦天才也被意外出現的暴徒幹掉,說明忽視外界勢力單純靠文雅地與系統較勁也行不通。這暴徒又被最後的三人小組擊斃,他們卻違反了不使用暴力的約定。這三人是中川典子、七原秋也、川田--他是醫生、廚師和漁民的兒子。使他們堅持到底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極端環境中相互信任、坦誠相待、無私交流。
這時候,他們面對的是北野老師,他是一個寂寞、麻木、頹唐、無望的人,既定製度的執行人和剛毅的監督者。雖然他也曾經越過了規則幫助了中川典子,其實在演員親自手繪的卡通畫上只有她生存下來,她是那麼的高潔,周圍卻遍是殘肢流血的同學。他的心早已經冷寂成灰,只等待某一個時刻,死去。於是他會用噴水槍誘導他們殺死自己,他倒是瀟灑異常的完蛋了。不過在死後,他又令人難以置信地爬起來接聽了一個電話,槍斃了手機,再從容地留下一條規則外的生路。這個鏡頭是超現實的,也許是象徵他把些許希望給予了他們,他們畢竟是未來。
「因為從小父母教我要為國捐軀,但沒有人告訴為何15歲的我要這樣做。」導演對構思本片的動機作如是說。這解釋有力度,直指問題的要害。威權體制總是不解釋,不互動,政策往往是就像天上的烏雲一樣難以琢磨。他在影片中使用了許多經典名曲,在《藍色多瑙河》里宣布死亡,在《運動員進行曲》進行屠殺,這應該是日本島國心理的糅合變奏,日本人因為國土的狹小和人口的眾多,民族生存危機感特別強烈,於是他們近似瘋狂的學習外來優秀文化,中世紀是學習大唐,近代是學習西方,現代是侵略擴張,當代再退回來,折磨幻想式的競爭壓力和民族自欺的空間局促,日趨精緻和細化的生活,高強度和密節奏的工作,他們的思維愈加地傾向於極端,行事也迅速地實施,盲從的大眾心理,趣味的一致性,於是菊花、櫻花、茶道、劍與酒是一代人的娛樂,染發、快舞、反叛、暴力、不在乎、無目的的享樂是新一代人的嗜好,代溝不可避免的出現。這電影當然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我們沒有必要和日本的國民劣根性較真,張力十足的暴力和殘酷只是導演思考的一種方式,我們知道他是親身參加過二戰的,大約這是他到73歲(多麼有說法的年齡!)拍攝如此電影的原因之一。他的電影,促使我們思考人性在極端環境下、在苛刻規則下的生存可能,唉,明朝的大臣趴在午門前被廷杖是多麼的幸福啊!也許,能夠追問為什麼也是一種勇敢!!希望我們都能夠有這份勇氣!!!

E. 關於大逃殺.....求解析

個人覺得這是一部暴力美學的經典電影,不單純只是一場變態的殺人游戲,它在故事的最後滲透出了一種讓人不忍直視的絢爛的青春和人性光芒。 導演力求通過此片對人性和道德的缺陷進行審判,片中的40多個學生在面對BR法案時展現出了人性的各個層面,有最黑暗的暴力一面,也有正義和積極的一面。個人認為老師這個角色只是執行BR法案的一個傀儡,BR法案在現實中是不可理喻的,你可以認為老師是一個變態,你也可以認為老師其實也擁有人性善良的一面,但導演的真正目則是通過法案的設置間接反映出了他對年輕一代價值信念崩塌、理想喪失、迷失自我的深切的憂慮,也從側面體現了他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擔憂個人還是覺得《大逃殺》是剖析人性不可多得的經典電影之一

F. 介紹點美國血腥電影

LZ說的這個有好幾個哦,電鋸驚魂也有這個情節,九人禁閉室、大逃殺、人皮客棧都有,可以去看看
下面再說點我看過的恐怖片吧,覺得都還可以
孤兒
非禮勿視
血色月亮
我的血腥情人節
死亡湖
致命彎道系列
致命ID
死神魔菇
分裂
撕裂人
安息
眩暈
狼溪
血肉叢林
死亡之舞
獸餐
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做了什麼系列
你說我做
九死一生
女生恐怖聯誼宿舍
殘虐你、娛樂我
雪山驚魂
短柄斧
死亡之雪
新版喪屍出籠
活死人黎明
十三號星期五
黑暗清晰1、2
極度深寒
格蕾絲
死神來了系列
其實還有很多,迅雷里都有,可以去看下

G. 《大逃殺2》還是沒看懂什麼意思。領導人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在談論這部片子之前,我們必須接受一些不可能的假設,包括:一群平均年齡不超過15歲的未成年人就能向全世界的成年人發出挑戰,並且占據了一座小島,幾年都沒有被剿滅;一群中學生,只是摸了幾個小時的槍,就能像老兵一樣自如地使用那些武器了;大批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居然被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打得屁滾尿流、潰不成軍;兩個小屁孩,一人一桿槍,就能在地面部隊重重包圍、空中打擊地毯式轟炸中殺出一條血路,並能很快衣著光鮮地開著車與同樣奇跡般生還的同伴會合……如果接受這些假設,那麼下面的談論還有些意義;如果不接受,那這部影片基本上就不剩什麼了。

與第一部深挖人性的出發點不同,這一部的立意似乎更為高遠,鉚著勁兒往世界和平上靠。還提到了阿富汗,拍了很多飽受戰爭之苦的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意思是,成年人不負責任地把世界搞亂,讓未成年人受苦,最後還得靠未成年人來收拾爛攤子。想法是好的,但是著力點似乎有問題。在第一部里僅作為背景設定出現的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矛盾,在這一部里成了大力渲染的東西,導演似乎想從這里發力,但是讓人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兒。掌握權利的成年人怕成長起來的未成年人搶班奪權,自己則死無葬身之地;未成年人則看不慣成年人的保守和墮落,希望盡快進行權力交接,這種矛盾古已有之,並且一直在不停地循環著。但是把這種矛盾放大到這種程度,還是令人瞠目,並且難以接受。並且,既然這么強調兩代人的矛盾,又該如何處理親情呢?於是,在兩代人水火不容的矛盾的大背景下,老師對女兒的愛和北野對死去父親的愧疚就顯得有點兒尷尬了。

本片還有強烈的反美傾向,對總理親美、懼美的丑態的刻畫,以及多處出現的顯然是影射美國911的爆炸摩天樓畫面,無不顯示出這一心態。再結合關於阿富汗的情節,可以看出本片所謂的反戰其實就是反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矛盾不過是個寓言,成年人就是美國,而未成年人就是日本。歸根結底,創作人員的意圖還是想表達希望日本掙脫美國的束縛,成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

人物設定也遠不如第一部豐富而細膩。主角不是沉著臉作苦大仇深狀,就是瞪著眼睛亂喊一通、亂射一通,或者乾脆打扮成本·拉登的樣子朗誦些探索人生意義的句子。配角們更是失敗,除了一開始寧死不屈的慎太郎之外,沒有一個讓人留下稍微深刻一點的印象的,所以他們死的時候,音樂再煽情、主角再悲痛,觀眾也感覺很麻木。這一部里的老師更是莫名其妙,一開始擺出一副便秘了幾個月的表情,後來又不知所以地與BR2法決裂,穿上運動服去跟學生們敘舊,最後很壯烈也很無聊地犧牲了,總之就是一個很不靠譜的傢伙,遠不如第一部中北野武本色出演的寂寞中年人能打動人。

總之,這就是一部狗尾續貂之作——在找到更具變異的詞之前只能先用這個了。喜歡第一部的,實在不必看這第二部,或者說看了第二部,才知道第一部有多麼優秀。

H. 關於電影《大逃殺1》的一些細節,誰能給我講講

1那是之前的勝利者 大逃殺舉行多次 女孩只是其中一屆的
2畫想說明北野武喜歡典子 想讓典子活 別人都殺了 典子是他心中的聖女 頭上有光環
3七原和典子反抗國家的br法 從大逃殺營逃跑還把軍隊和那老師幹掉了 估計想懲罰他們也畏懼他們的戰鬥力吧 以為都是他們乾地
典子拿刀就估計是想表面典子決心要對抗國家要去戰鬥了
你看看二 二地前面接著介紹了一的背景講了一點

I. 大逃殺這部電影的簡介

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新世紀伊始,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遭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就在這個時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
BR法案是《新世紀教育改革法》的通稱。所謂BR法案,就是為了解消公民對學校的崩潰、對卑劣少年的惡性犯罪引起的憤恨;為了培養青少年們在逆境中排除各種困難,並由此獲得堅韌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們從大人們手裡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權利。
國信、七原、中川 從全國的初中3年級中,每年隨機地選出一個班級,並把學生們送往受行動范圍限制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只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在此期間的學生殺人、致人傷害、持帶槍械等違法行為都不受法律限制。
城岩學園3年級B班被選中了,給每一個人發放了各種各樣的凶器,同時發放的還有會自行引起爆炸的項圈。在與世隔絕的無人島上,42名中學生在拋灑鮮血的三天時間里,突然間,不合情理的一幕出現了……
42個國中生乘坐大巴假期旅遊時,被人迷昏在車里,深夜,當他們陸續在一個小島上的一間房子里醒來後,發現頸上都套有一個頸環,大家驚慌不安時,屋外響起了直升飛機的聲音,接著他們看到班主任北野從軍用飛機上下來。北野帶領一隊軍人進入了房間,開始給同學們介紹兩位新同學川田和桐山,接著用錄象帶向他們介紹「BR大逃殺」法案,法案中要求他們在這個小島上相互殘殺,殺到只剩最後一人勝出,他們的頸環是用無線電控制跟蹤他們的,誰要想逃跑不到指定區域參加游戲,頸環中的炸彈就會爆炸,錄象帶講解過程中,有兩位同學反抗,結果被北野當場殺死,剩下的40為同學被迫拿上軍隊為他們准備的各種武器後,點名陸續離開。
川田、中川和七原剛到屋外,幾位同學就開始了殘殺,男同學秋也帶著女生典子逃到了一個山洞裡,不想參加殘殺的兩人的武器是一個鍋蓋和一個望遠鏡,山洞外面的同學有幾個被桐山殺死,有的跳海自殺,女生光子也殺死三個。
清晨,音樂響起,在音樂聲中,北野在廣播里念出了死亡同學的名單,一共死了12人,北野又把游戲范圍縮小到了另一個區。秋也帶著典子趕往指定區域時,誤殺了一個同學,又見到另一同學被殺死,這時,不願殘殺的兩位女生在山頭呼喊同學們停止殘殺時,不想,卻成為了桐山的目標。中午,音樂聲中,北野把范圍再次縮小。三位男生意外的在一間房子里找到了一台電腦,他們想利用病毒破壞北野總部的系統後逃跑。在野外,同學們繼續他們的游戲,音樂響起時,又有三位同學死去,范圍再次縮小。川田救了生病的典子和秋也後,向他們說出了以前他曾參加過這個游戲,當只剩下他和女友慶子時,慶子先開了槍,最後微笑著死在他懷里,川田還告訴他們,他知道逃跑的辦法。
第二天,北野的統計再次報出,剩下的同學只有10人了,野外的殘殺仍在繼續。到了第三天,只剩下了7個人,找到電腦的三位同學成功破壞了總部的電腦系統後,卻被趕來的桐山殺死,受傷的桐山又被川田殺死。剩下的三人來到海邊,這時,川田用槍對准了秋也和典子。
軍隊離開不久,川田找到了獨自一人的北野,隨後趕到的秋也為了保護典子,開槍打死了北野,身受重傷的川田也死在返家的船上。
生還的秋也和典子也成了全國的通緝對象,兩人隨身帶著武器,開始了流亡生活。
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新世紀伊始,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遭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就在這個時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
BR法案是《新世紀教育改革法》的通稱。所謂BR法案,就是為了解消公民對學校的崩潰、對卑劣少年的惡性犯罪引起的憤恨;為了培養青少年們在逆境中排除各種困難,並由此獲得堅韌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們從大人們手裡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權利。
國信、七原、中川 從全國的初中3年級中,每年隨機地選出一個班級,並把學生們送往受行動范圍限制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只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在此期間的學生殺人、致人傷害、持帶槍械等違法行為都不受法律限制。
城岩學園3年級B班被選中了,給每一個人發放了各種各樣的凶器,同時發放的還有會自行引起爆炸的項圈。在與世隔絕的無人島上,42名中學生在拋灑鮮血的三天時間里,突然間,不合情理的一幕出現了……
42個國中生乘坐大巴假期旅遊時,被人迷昏在車里,深夜,當他們陸續在一個小島上的一間房子里醒來後,發現頸上都套有一個頸環,大家驚慌不安時,屋外響起了直升飛機的聲音,接著他們看到班主任北野從軍用飛機上下來。北野帶領一隊軍人進入了房間,開始給同學們介紹兩位新同學川田和桐山,接著用錄象帶向他們介紹「BR大逃殺」法案,法案中要求他們在這個小島上相互殘殺,殺到只剩最後一人勝出,他們的頸環是用無線電控制跟蹤他們的,誰要想逃跑不到指定區域參加游戲,頸環中的炸彈就會爆炸,錄象帶講解過程中,有兩位同學反抗,結果被北野當場殺死,剩下的40為同學被迫拿上軍隊為他們准備的各種武器後,點名陸續離開。
川田、中川和七原剛到屋外,幾位同學就開始了殘殺,男同學秋也帶著女生典子逃到了一個山洞裡,不想參加殘殺的兩人的武器是一個鍋蓋和一個望遠鏡,山洞外面的同學有幾個被桐山殺死,有的跳海自殺,女生光子也殺死三個。
清晨,音樂響起,在音樂聲中,北野在廣播里念出了死亡同學的名單,一共死了12人,北野又把游戲范圍縮小到了另一個區。秋也帶著典子趕往指定區域時,誤殺了一個同學,又見到另一同學被殺死,這時,不願殘殺的兩位女生在山頭呼喊同學們停止殘殺時,不想,卻成為了桐山的目標。中午,音樂聲中,北野把范圍再次縮小。三位男生意外的在一間房子里找到了一台電腦,他們想利用病毒破壞北野總部的系統後逃跑。在野外,同學們繼續他們的游戲,音樂響起時,又有三位同學死去,范圍再次縮小。川田救了生病的典子和秋也後,向他們說出了以前他曾參加過這個游戲,當只剩下他和女友慶子時,慶子先開了槍,最後微笑著死在他懷里,川田還告訴他們,他知道逃跑的辦法。
第二天,北野的統計再次報出,剩下的同學只有10人了,野外的殘殺仍在繼續。到了第三天,只剩下了7個人,找到電腦的三位同學成功破壞了總部的電腦系統後,卻被趕來的桐山殺死,受傷的桐山又被川田殺死。剩下的三人來到海邊,這時,川田用槍對准了秋也和典子。
軍隊離開不久,川田找到了獨自一人的北野,隨後趕到的秋也為了保護典子,開槍打死了北野,身受重傷的川田也死在返家的船上。
生還的秋也和典子也成了全國的通緝對象,兩人隨身帶著武器,開始了流亡生活。
有人說《大逃殺》是人性的諷刺畫,似乎所有的一切是由所謂人性的惡所造成的,這是完全不對的。如果《大逃殺》的主旨是揭露所謂人性的惡,那麼電影的主角將完全是另一些人,而結局也將完全是另一個。《大逃殺》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諷刺畫,電影中的那個孤島難道不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極端的表現嗎?電影中是頸環的逼迫,而現實中則生存壓力的逼迫;電影中是互相殘殺,而現實中則是殘酷無情的競爭;電影中有人自殺,現實中難道迫於生存壓力而自殺的人還少嗎?電影中有桐山那樣殘酷無情的人,現實中不是也有人叫嚷什麼「狼性生存」嗎?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建立在殘酷無情的生存斗爭之上的社會,「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動物的自然狀態竟表現為人類發展的頂點,這就是《大逃殺》所表現的。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0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6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7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9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45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76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