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經濟大蕭條
1.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作為經濟中心的紐約時代廣場什麼樣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作為經濟中心的紐約時代廣場都在放映電影。
到1990年代中期,市長Rudy Giuliani正在對該地區進行清理,包括關閉色情場所,加強法律和秩序以及為遊客開放更多的旅遊景點。當地政府已發布行政命令,驅逐第42街附近的色情商店。許多機構被迫關閉,或搬到布魯克林或皇後區等工業區,並被更高級的商業活動所取代。百老匯的劇院,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霓虹燈廣告和電視式宣傳片已成為紐約的深層象徵,反映了曼哈頓的強烈都市氣質。時代廣場是城市中唯一一個要求業主在規劃法令中必須懸掛明亮的宣傳板的區域,時代廣場促銷版的密度可與拉斯維加斯媲美。
2. 1929年經濟危機相關的影片有哪些
《狂瀾春醒》,也有譯《狂野之河》,本名《WILD RIVER》,是美國電影大師伊利亞·卡贊 Elia Kazan的(美國)三部曲之一,知名度不如《SPLENDOR IN THE GRASS》(《天涯何處無芳草》(1961))和《AMERICA,AMERICA》(《美國,美國》(1963)),但都是傑出的現實主義之作。1960年拍峻。
電影瞄準1930年代,1929年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以及羅斯福針對經濟危機的NEW DEAL計劃都是關鍵詞。田納西州的田納西河,由於時時泛濫成災,並經歷了一次慘絕人寰的大洪水,因此建設水電站大壩,既是解決失業、發展經濟的現實之需,也希望就此擺脫洪水的惡夢,當然也是我們異常親切熟悉的手法。國會因此成立TVA(田納西谷管理局?),專門負責該流域的整治事宜,及建設水電站壩,力圖促進地區發展。但由於水位抬升需要淹沒河流中心的一個小島,拒絕搬遷的美國地主老太太和從華盛頓來的TVA工程師協調員,以及其餘粉墨登場的各色人物,出演了一出出既冷漠又煽情的劇目。
3. 一部講述美國1938經濟大蕭條電影叫什麼
憤怒的葡萄
是美國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一部史詩。主人公約德刑滿被釋回家,發現家鄉一片荒蕪,只得攜家乘坐一輛破舊的汽車到西部謀生,在那裡的一個農場做工。一家人拚命幹活,只能勉強糊口,農場主還不斷地壓低工資。農工們奮起反抗,舉行罷工,警察前來鎮壓,牧師凱綏同情農工,被武裝流氓打死。約德將兇手擊斃,只得再次背井離鄉。這部作品,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現存社會的日益不滿和叛逆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為此,斯坦貝克成了「被壓迫者的代言人」。在藝術上,再現了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生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強調外部特徵,而不是探究微妙的心理,因而他筆下的人物是類型化的而不是個性化的。象徵手法和諷刺手法在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4. 郎咸平:為什麼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編者按:新進大片「魔獸」在北美市場表現平平,在中國市場卻異常火爆,成為該片盈利的絕對主力。據估計,到2017年中國的票房總收入將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那麼,這是否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出低迷,一片向好呢?錯了!郎咸平教授在《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一書中論證,根據歷史經驗,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一、為什麼偉大的電影都出現在大蕭條時期?
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什麼?我想借用美國一位著名導演的話,美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前一陣子講過一句話,他說當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這些輕松的電影就像是治病解憂的阿司匹林,讓我們再一次感覺良好。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想起來,做父母的是有義務教養自己的子女的,所以才會在早上6點鍾全家起床,7點半出發帶你的寶貝兒女去動物園。人只有到了大蕭條時期,無事可做的時候,才會考慮人生存的目的是什麼,人的責任是什麼,平時是不會想的。這種改變就形成了市場的需求,當物質條件全面惡化的時候,只有尋求心靈的安慰,因此這個時候整個社會對於能夠給予心靈和精神安慰的產品的需求突然上升。那麼,到底什麼東西能夠滿足你心靈和精神上的需求呢?那就是娛樂,就是電影。
為什麼這個時候能夠孕育出一些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呢?你想想看。在經濟蕭條、物質極度匱乏、資金鏈斷裂的時期,當這些投資人要把錢投入一部電影時,你想他們會有多麼的謹慎?在經濟蕭條時期,投資人選擇投資電影的時候會小心再小心,只有他能夠看上的片子、能夠賺錢的片子他才會投資。再看這些導演,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要找到一筆資金來投資有多難?所以逼得這些人不得不窮畢生之精力,做出一部最好的片子,才有可能得到資金,才有可能賣錢,才有可能賺錢。
所以你看,需求是什麼?經濟蕭條,我們渴望心靈和精神方面的安慰,於是需求上升。供給呢?投資人投資特別謹慎,只投資好片子,導演和製片人為了吸引投資人的投資,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好片子。因此就供給面來說,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孕育出最偉大的電影。正因為這樣,美國偉大的電影幾乎毫無例外都是在大蕭條時期產生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從1929年到1939年期間出現過哪些電影?《金剛》是經濟大恐慌的時候拍的;美國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飄》,又叫《亂世佳人》,也是那個時候拍的;《小婦人》、《蝴蝶夢》、《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還有全世界第一部《白雪公主》——當時花了200萬美元,這些都是經濟大蕭條時期拍的。那個時代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明星?卓別林、秀蘭·鄧波兒、克拉克·蓋博、費雯麗、英格麗·褒曼、葛麗泰·嘉寶、凱瑟琳·赫本……
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就是在1929年5月16日舉行的。各位再想一下,1927年有聲電影出現了,當時米高梅公司說我們的電影會說話、會唱歌,很有意思。就在那個時候,1929年之後,由於經濟大恐慌,為了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因此發明了彩色電影。連電影的拍攝技術都在經濟大恐慌時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也就是從1929年到1939年之間的10年,在這期間羅斯福總統曾經推出一個救市計劃,叫做羅斯福新政。我可以很明確地說,他的新政完全失敗了。從1929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失業率由15%上升到17%,而私人投資的比例從16%跌到14%。美國經濟到了1938年、1939年幾乎陷入全線崩潰,1938年竟然被稱為羅斯福蕭條,這10年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期。美國經濟是什麼時候復甦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才得以復甦。
各位讀者請看一組數字,1939年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候,全美國只有1.5萬家電影院,你知道當時的票房是多少嗎?票房收入是7億美元。那個時候7億美元是什麼概念?當時美國股市總市值還不到200億美元,這可是全世界最龐大的股票市場。而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就高達7億美元,你就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數字了。當時每個家庭花在看電影上的錢是多少?平均25美元。在1939年,美國的家庭平均花25美元去看電影。各位知不知道當時一張電影票多少錢?一毛錢到一毛五分錢。也就是說,美國每個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場到250場電影。
美國人很有意思,一面排隊領取麵包、救濟金,靠失業救濟金過日子,一面拿著兜里僅剩的銅板去電影院看電影。就是因為美國有這種需求,所以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能達到破歷史紀錄的7億美元。同時,孕育出一大批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
二、娛樂業發展與經濟景氣負相關
娛樂業從經濟衰退中獲利似乎已經成了一個規律。據美國影業聯合會統計,過去幾十年裡美國曾遭遇七次經濟不景氣,其中五次電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後,全球經濟一片叫苦不迭,而娛樂業卻一枝獨秀。當時美國的個人儲蓄率下跌至63年來的最低點2.1%,娛樂支出卻升到了一個占總支出8.4%的高百分比。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各行業都顯示出低迷的態勢,但美國本土票房總收入達到了93.3億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總收入為171億美元,也增長了近5%,兩項數字均創下新高。
中國2009年的情況也是一樣,《變形金剛2》在中國熱播,電影院不但沒降價,反而漲價。仍然有大量觀眾湧入電影院,早、午、晚和夜場,場場爆滿。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電影院看《變形金剛2》,票價竟然是100元一張,比香港還要貴,這就是蕭條經濟學的背景。
這些都說明,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人們用娛樂來換取撫慰和滿足,造就了空前繁榮的娛樂業。
卓別林是一位喜劇明星,在他之前,或者說在美國大蕭條之前,好萊塢流行的是音樂劇,大蕭條之後喜劇電影忽然流行起來了。卓別林最著名的兩部無聲電影是《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講的是什麼內容?《城市之光》是對當時失業現象的諷刺,正是這一點才能打動老百姓的心,就像小沈陽打動我們的心一樣,只有我們平常接觸到的鄉土文化、民俗才最能打動我們的心,美國也是一樣。《摩登時代》是在1936年拍攝的,卓別林一生的經典之作,通過他飾演的一個工人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醫院的故事,把當時人們心中的痛苦表達出來。還有秀蘭·鄧波兒,她10歲走紅,到了1939年她的片酬創了歷史紀錄的天價,當時是12萬美元的片酬再加上20萬美元的紅利。美國總統羅斯福把秀蘭·鄧波兒叫做微笑天使。當時的影迷都說,秀蘭·鄧波兒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國人的憂愁。
到了1970年,石油危機再度造成美國經濟的蕭條。再請各位想一想,你那個時候看的是什麼電影?《大白鯊》、《教父》,還有第一部《星球大戰》等很多著名的電影。請各位讀者想一想,這些電影跟1929年大蕭條時期出品的那些有什麼不同?1929年大蕭條時期大部分是以喜劇片發泄心中的痛苦與不滿,而這個時期出品的都是恐怖片。
從1929年大蕭條時期的喜劇片療傷變成20世紀70年代通過恐怖片的感官刺激來抒發心中的痛苦,這很有意思。這個時期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導演?你們都聽說過,希區柯克、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三、電影投資:由產業資本到金融資本
我前面提到過,從1929年開始,美國有很多大的電影公司成立,有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等。當時叫做產業資本時代,什麼叫做產業資本?資本家建立了電影公司,自己投資,自己拍電影,這叫做產業資本,所有事情都是由這種資本家來做的。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電影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產業資本變成了金融資本。什麼叫金融資本?那就是不再像過去一樣,由資本家自己拿錢來拍電影,而是通過上市融資來讓全美國參與。比如在股票市場上市,把股權賣給社會大眾,通過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是向資本家,而是向社會大眾籌集大量的資金來支持這些偉大電影的拍攝。
也就是說,美國的電影界從1929年的產業資本變成了20世紀70年代以金融資本為主導,這是很有意思的。2000年發生了什麼事?美國科網股泡沫破滅,再次進入蕭條時期,於是又孕育出一系列偉大的電影,包括《哈利·波特》、《指環王》、《蜘蛛俠》,還有《星球大戰》第二部。這個時期的《指環王》第三集票房紀錄是11億美元,《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票房是9億美元。難以想像,又是在經濟蕭條時期,再一次孕育出一系列的偉大電影。
5. 大蕭條是如何影響電影院的
1929年,當全球經濟跌入谷底,數百萬人破產,導致大規模失業,多年的艱難生活,甚至自殺,好萊塢進入了某種黃金時代。有聲電影的出現為電影媒介重新注入活力,人們無疑迫切需要娛樂消遣,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數量湧向電影院。」
「即使是在大蕭條時期,也有6000萬到8000萬美國人每周去電影院看一次或更多的電影,在那些日子裡,他們確實物有所值。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一張美國電影票可以買到一部卡通片、一部新聞短片、一部b級故事片和一部主要電影,相當於4個小時的娛樂時間,而現在5美分相當於4個小時的娛樂時間,這在當時相當於一加侖汽油或一包香煙的價格。」
換句話說,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在崩潰之際,好萊塢成功地蓬勃發展,部分是因為公眾迫切需要娛樂消遣,部分是因為它自身的創造力。但這只是一段有限的時期,因為從大蕭條中得到的另一個重要教訓是,如果經濟衰退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一切都會受到影響。盡管電影公司安然度過了大蕭條的前幾年,但到了1933年,他們的巨額債務終於來了。所有這些公司都大舉借債,為大規模購買電影院和將其轉換成有聲電影提供資金,導致它們總共負債超過4億美元(2.85億歐元)。」
到了1933年,隨著大規模失業席捲美國,電影觀眾人數開始下降——那一年的降幅高達40%。直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電影的上座率才有所回升,那時好萊塢不得不應對新成立的正派聯盟(League of Decency)的種種限制,該聯盟組建了強大的政治游說團體,抨擊電影的不道德內容。從那一刻起,好萊塢將不得不開始推銷美國,而不是攻擊它。」
6. 美國電影 好像是經濟大蕭條時期,因為大批司機失業,而且一處油田起火,需要硫酸來炸。大批司機見收入
恐懼的代價 Le salaire de la peur (1953)
導演: 亨利-喬治·克魯佐
編劇: 亨利-喬治·克魯佐 / Jérôme Géronimi
主演: 伊夫·蒙當 / 查爾斯·文恩 / 彼得·范·埃克 / Folco Lulli / 薇拉·克勞佐
類型: 劇情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義大利
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 / 義大利語 / 西班牙語 / 俄語
上映日期: 1953-04-22
片長: 131 分鍾
7. 請推薦幾部跟20世紀美國大蕭條有關的電影
《奔騰年代》是由加里·羅斯執導, 托比·馬奎爾、傑夫·布里吉斯、 克里斯·庫柏等主演的勵志電影。影片講述三個生活和事業上的失敗者偶然相聚,訓練一匹看上去也很失敗的矮個跛腿小馬參加賽馬比賽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上世紀30年代,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查爾斯·霍華德原本經營著一
家自行車修理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向美國西部銷售汽車而斂集了一筆財富,並迅速成為一名稱霸美國汽車業的百萬富翁。可不幸的是,他的兒子卻在交通事
故中喪生,陷入巨大的悲痛和絕望之中的妻子堅持和他離婚。
查爾斯·霍華德擁有一匹體形小巧、關節粗碩的馬——「海餅干」,它雖然是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純種馬之一,但卻因為瘦小難看的外形而不被人重視和看好。霍華德與半瞎的瑞德·波拉德以及湯姆·史密斯一起組成一個三人小組,對「海餅
干」進行訓練。自此,「海餅干」和它的三人小組開始了一段傳奇的旅程,而三個人的人生路也從此發生了巨變。
瑞德·波拉德曾是一名著名的拳擊手,職業生涯里獲獎無數,但在一次意外重傷之後,他不得不改行做起了騎師。瑞德·波拉德雖然身材瘦小,視力很差,卻天生一副倔強脾氣,而且波拉德從小就愛好騎馬,於是訓練中他成為「海餅干」的騎師。
令人驚奇的是,看似羸弱的「海餅干」雖然非常暴躁,卻被同樣瘦小的瑞德馴服,而且忽然間變得活力十足,像一隻從山上沖下來的野馬。瑞德騎著「海餅干」在樹林里飛馳,從它身上找到了獨特的交流方式,那種息息相通的默契感覺,瑞德從未有過。
湯姆·史密斯是個牛仔,因為終年到處浪盪,無所歸依而被人稱為「孤獨的平原之子」,他曾在美國的西部狂野專門表演「訓服野馬」的節目,號稱「黑馬剋星」。在這次訓練中,他自然成為馴馬師。
事實上,他們的馬「海餅干」也和主人的命運相仿,是賽馬中的失敗者,不僅
個子比尋常賽馬小,看上去腿也有問題,因此,全國人民都開始饒有興趣地關注著「海餅干」的故事。在馴馬師湯姆的幫助下,瑞德·波拉德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在
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們終於在一次比賽中脫穎而出,瘦小半盲的蹩腳騎師瑞德·波拉德騎著這匹脾氣暴躁,四腿彎曲的瘦馬「海餅干」贏得了比賽,也贏得了全場
觀眾的歡呼.....
8. 尋找一個講美國大蕭條時期的電影
《美國女孩的秘密》
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小鎮,住著10歲女孩姬特·吉特里奇(阿比蓋爾·布蕾斯琳)。這位古靈精怪又貼心的小甜心,有一對樂於助人的父母,有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有間閑人免入的樹屋,還絕不放棄「騷擾」當地報社主編--雖然姬特一幅小屁孩的模樣,老被報社主編不屑一顧,可這個酷愛寫作的小傢伙,篤信自己一定能成為出色的報社記者! 時值美國經濟大蕭條初顯端倪,小甜心姬特的生活,很快就變了樣。相熟的鄰居們紛紛搬離;爸爸要去芝加哥找工作;而媽媽不得不把空閑的房間租出去;新搬來的房客們五花八門--圖書管理員邦德小姐(瓊·庫薩克)、魔術師伯克先生(斯坦利·圖奇)、亂放電的舞蹈老師多莉,還有古板的銀行家一家。生活不免艱難,可對於樂觀的小姬特,擁擠的家裡依然其樂融融。她不但和新來的房客們關系融洽,還和兩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孩交上了朋友。更讓她興奮不已的是,自己身為記者的頭號主題也有了:大蕭條之我見!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寧靜的辛辛那提各地,驟發了多起盜賊案件,吉特里奇一家,也沒能逃過厄運。家裡僅剩的錢財一夜間無蹤無影,這對本就不富裕的他們,簡直就是當頭一擊!倘若不能找回丟失的錢財,房屋會被銀行收回,家裡的所有人都將被迫流落街頭!難道真如謠言所說,鎮外搭營的流浪漢們正是當仁不讓的嫌疑人?小姬特決定親自出馬,運用自己敏感的「職業」直覺,發動好朋友斯特林和魯西,在流浪孩和寵物狗的傾力幫助下,破獲大案!
9. 美國電影,講的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一個過氣拳擊手為了生活繼續比賽的事。 這部電影叫什麼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鐵拳男人》。
10.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究竟是反映的哪一個時代
美國20世紀30年代。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時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高峰期,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掙扎。
查理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發瘋般地工作,以期能夠獲得填飽肚子的可憐工資。
美國大蕭條:
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
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在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在美國各城巿,排隊領救濟食品的窮人長達幾個街區。英國則有500—700萬人失業,不得不排著更長的隊伍等候在勞務交易巿場內。
這次美國經濟大蕭條造成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所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