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沉沒電影開始
⑴ 日本剛開始就沉了是哪部電影
電影是日本沉沒
⑵ 日本沉沒的作者.劇情的詳細介紹
片名:日本沉沒
中文名:日本沉沒
導演:樋口真嗣
原著:小松左京
編劇:加藤正人
音樂:岩代太郎
主演:草剪剛 柴崎幸 豐川悅司
大地真央 及川光博
類型:災難
片長:135分
發行:東芝
上映日期:2006年7月15日
劇情簡介
故事圍繞著日本列島展開。小笠原群島北部一個七十米高的小島一夜之間沉入海底。負責調查工作的深海潛水艇駕駛員小野寺俊夫潛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溝發現了大規模的異常現象。與此同時,日本列島上也發生了新干線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橋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動頻繁、地震不斷。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開了專家聽證會,會上發出了日本即將沉沒的警報。將信將疑的政府部門立即制定了應付緊急狀態的「D-1」計劃,展開了絕密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東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面臨沉沒的事實越來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計劃。當日本沉沒的消息公開時,國際社會立即展開了救援活動,同時,打探日本沉沒後遠東局勢的情報活動也開始了。因為大規模的地殼變動,日本列島不僅有沈沒到海中的危險,還有可能多次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在大地震中受災的小野寺和少女美咲,被救難隊員的阿部救出。最後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巨大的海嘯沖入陸地,日本列島沉沒了。未來在哪裡呢?新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下去呢?
關於影片
《日本沉沒》原是暢銷的預言式小說,1973年曾被搬上銀幕,多年來日本影壇數度想重拍,都因資金太龐大作罷,最後東寶電影公司和TBS電視台決定攜手合作,耗資超過20億日元製作費,重現銀幕奇觀。原著描述地質學家深海調查,發現日本將在300天內陸沉,新版的電影將陸沉時間縮短90天,更加危急震撼。片中出現8級大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等恐怖災難場面,拍動畫與計算機游戲出身的導演木通口真嗣,這次將面臨比前一部電影「魔女潛艦」更嚴苛的技術考驗。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日本沉沒」的拍攝,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甚至還邀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擔任顧問,讓影片出現的氣象、地殼變化等問題更真實。
該片改編自小松左京的著名暢銷書《日本沉沒》。小松左京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同時也是隨筆家、采訪記者兼劇作家;1962年他在《SF雜志》發表《易仙回鄉記》,從此走上創作道路。1966年發表的《在無盡長河的盡頭》,使小松左京一舉成名。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沒》,創下了上、下集400萬冊的銷售記錄,成為當年日本第一暢銷書(後又由東寶公司拍成電影),並於翌年榮獲第2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和第5屆日本科幻文學星雲獎。 1985年,他以小說《首都消失》獲第6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小松左京與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譽為日本SF界的「御三家」(三大名家),1993年日本群馬縣的業余天文愛好者發現的小行星便以小松左京的名字命名……
幕後花絮
由SMAP成員草剪剛和當紅女星柴崎幸聯合主演的電影《日本沉沒》,製作費方面投入了20億日元巨資,是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而只是試映式就耗資1億日元巨資,堪稱日本史上最豪華的試映式。草剪剛和柴崎幸等片中主要人員以及本片導演,出席了試映式。這個見面會通過衛星進行直播,成為日本電影史上首次的「橫跨日本列島的超大型試映式」。而在主會場武道館的演出超級豪華,現場不僅有巨大的銀幕播放令人心動的畫面,場外還會有這次全力協助拍攝影片的東京消防廳的幫忙,他們會出動各種消防車供觀眾進行參觀。會場上出現電影中那樣的火山,而演出人員和消防人員們就在這種盛大的氣氛中緩緩登場。
這次的影片是1973年觀眾總人數達到650萬人次的,同名電影的翻拍版。改編自講述日本因為大地震而處於毀滅狀態的,著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災難小說。這部電影更投入了日本電影史上最浩大的20億日元巨資製作費用,電影公司方面還意氣風發地發出豪語:「觀眾總人數一定能超過1000萬!」草剪剛在戲中飾演潛水艇員,柴崎幸則是救難隊員,而這也是兩人繼《黃泉路》後再次於電影中合作。草剪剛說他對柴崎幸的印象是眼睛很大,人很熱心很有活力。草剪剛也對新片有十足的信心,說新版超越33年前的《日本沉沒》,將會是一部超級巨作。
日本社會生活題材 華麗家族 人證 砂器 幸福的黃手帕 遠山的呼喚 鐵道員
⑶ 2006年日本拍《日本沉沒》的電影原來是一本暢銷寓言小說 1973年拍了一次 06年重拍,會不會是今天預言變現
給你個參考吧!在拍攝此部電影前,日本曾經拍過一個紀錄片在2005年8月,當時找了不少地震的專家,他們分析日本從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以及1854年的最嚴重的大地震,其地震周期通常在100-150年左右。當時專家預計日本在未來的5年內超過8級的地震的可能性在80%左右,所以日本這樣一個處於太平洋與印度洋版塊的國家,地震在所難免,只要超過8級以上基本都是大型的海嘯。
與其說《日本沉沒》是今天的寓言,倒不如說《後天》剛開始那段更像今天發生的情景,影片開始就說日本地震,然後海嘯,然後下大雪......這三樣日本的今天都遇到了,電影當時沒有預言到的就是核危機,這種危機的後果要比地震更可怕!
⑷ 日本沉沒這電影收視率有多高
《日本沉沒》小說1973年轟動全世界,從那時起人們開始寫同類小說,這種題材也開始出現在電影里 ,1976年改編為電影當年很轟動,可以說是災難片的先驅者。2006年又拍了新版,再一次掀起熱潮,「日本沉沒說」被更多人熱捧。我看是76版 還是老版精彩。
在日本的票房為53億4000萬日元。
⑸ 電影《日本沉沒》觀後感,700字,
據8月30日《大河報》報道,9月14日,投資20億日元、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日本沉沒》開始在中國上映。這是1973年同名舊作的翻拍版,改編自著名作家小松左京20多年前的同名災難小說。故事的梗概是:幾位頭腦敏銳、有正義感的海岸地質學家發現日本列島將要沉沒的徵兆。消息傳出,全國嘩然,有的質疑,有的嘲笑。但越來越多的跡象無情地證明了他們的推斷,內閣首相不得不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處於一片惶恐和混亂之中。在接連不斷的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中,人們紛紛轉移財產,想方設法逃往國外,內閣策劃向世界各地輸出移民,又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響和不同態度、對策。小說最後以日本列島終於沉沒在萬頃波濤中而告終。
在我們看來,這部旨在喚醒或鞏固日本人憂患、預警意識的電影也太危言聳聽了,半個多世紀來生活在和平和富裕生活中的日本民眾能接受這樣的電影嗎?官方不加以干涉嗎?回答是肯定的。去過日本書店的人都能發現,這類書籍俯拾皆是,如《日本危機》、《日本面臨挑戰》、《日本的悲劇》、《日本即將崩潰》、《日本向何處去》等等。正如日本一家報紙在解釋這種現象時說,它准確地抓住了日本人的敏感神經。日本是個島國,四周是海洋,國家就像一頁小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加上地震、火山頻發,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大,這使他們總是缺乏安全感,這種感受很自然地孕育了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世界少見的憂患、預警意識。他們凡事總愛向前看,從最壞的方面去考慮,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叫喊「狼來了」的辦法刺激公眾的的這種意識。《日本沉沒》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日本人的憂患、預警意識使日本民族受益極大。只舉一個例子。20年多前的小說《日本沉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本官房長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不管怎樣,日本經濟不同海外聯系,就無法維持了。整個日本社會已經到了如果不飛向世界、不飛向海外,不到外面尋找為人類做些貢獻的新工作,就寸步難行的時候了。如果再陷在國內事務中不能自拔,那就只會自己害自己了。」(見《曖昧的日本人》一書)作者在書中還做出這樣的構想:日本壟斷資本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滲透,實行遷廠和對外投資,同美國、歐洲共同體競爭。」對照這些文字,看看日本本土出現的「企業空洞化」現象,想想目前遍布全世界的日本企業和馳名全球的眾多名牌,想想他們與美歐持續不斷的貿易摩擦和競爭勢頭,就不言而喻了!
我很自然地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國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但中國人為何從來不寫這樣的書?我想,這也與地理因素有關。中國不存在被海洋吞沒的危險,國土巨大,即使常常發生地震、暴風、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但畢竟迴旋餘地大。和日本相比,這是我們的優勢,但也因此培育了我們的短處——自古盲目自大、滿足現狀、不喜歡往前看、熱衷崇古、缺少憂患或預警意識等心理。這種心理目前仍然在延續著。比如,如果現在某個中國作家也寫一個類似的電影劇本,預示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某個重要城市將因地震、海嘯、火山、沙漠化、沙塵暴、洪水等輪番襲擊而徹底毀滅,這書能出版嗎?恐怕很玄,首先會被一批「聰明」人用「杞人憂天」的古訓加以嘲笑和譴責,接著會因「危言聳聽、製造恐慌、不利於穩定」等理由而不許出版,至於拍成可以造成更大傳播效應的電影電視劇,那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了。
對重大自然災難的預警,無非是將細微的、常人難以發現的災難預兆進行披露、放大甚至誇張,吸引公眾和媒體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可能的災難,促使學者、科學研究人員對其進行專業的考察和評估,提出避免災難發生及將災難的危害減到最小程度的種種方案;經反復討論論證,在全國上下左右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政府或立法部門出台必要的行政措施或法律法規,確保各類方案的落實。簡單地說,它和天氣預報的功能沒有差別,雖然有時會是虛驚一場,但不進行天氣預報將更加可怕。因此,我們不應一味害怕公眾經不起重大突發預警的打擊,要明白,公眾的這種脆弱正是源於他們對預警的長期陌生,如果能夠經常性地對公眾進行預警教育和演練,他們就會像日本公眾一樣,不但不會產生恐慌心理,反而會在災難面前表現得沉著和冷靜。
⑹ 《日本沉沒》這本電影為什麼有這么高的票房
日本沉沒(日語:日本沈沒;平假名:にほんちんぼつ;羅馬拼音:Nihon Chinbotsu;英語:Japan Sinks),是一本於1973年出版、由小松左京著作的日本科幻小說。為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第5回星雲賞日本長篇組的得獎作品。 同年東寶將之拍攝成電影,結果大大轟動了日本社會,也成為了災難電影熱潮的先驅者。東京廣播公司於2006年將電影翻拍。另外,本作品也被改編製作成特攝電視劇、漫畫和廣播劇。 [編輯本段]故事 注意: 下文記述作品情節,或會降低欣賞原作的興致。 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學家。他直覺地認為,根據地震的觀測數據,日本列島將會有災害發生,於是他便展開了調查。他與小野寺俊夫及助手幸長信彥助理教授一同乘坐潛水艇到達伊豆沖海底,發現海底出現異常的龜裂與亂泥流。田所繼續收集到的收據令他確信將會有災難發生,並得出唯一的一個結論。那就是「日本列島歷來最壞的情況——1年內的地殼變動導致大部分的陸地下沉到海中」了。 起初政府對這個結論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後來猶豫了一段時間之後,便計劃發動「D計畫」——一個將日本國民及資產轉移到海外的方案。然而事態的發展正在以大大超出當初田所所估計的速度進行中。 各地相繼發生巨大的地震。幾乎停止了活動的休眠火山開始活躍起來。在已經被撕裂成碎塊的日本列島中,D計劃被拚命地推展…… [編輯本段]小說概況 於1964年年開始執筆、歷時9年完成。起初預定以有數本書的長篇小說形式出版,但後來出版社希望把故事縮短,因此最後變成以上下卷的形式出版,也因而受到文摘的批評。 小說的上下兩卷於1973年由光文社カッパノベルス(光文社屬下專門推出新小說的品牌)同時出版。起初每卷發行3萬本,但後來隨著版數的增加,發行量也隨之而增加。發行的數量增加至上卷的204萬本及下卷的181萬本、合計385萬本,因而獲得了「空前的大暢銷書」的評價。小松也因此獲得了1億2千萬日元的收入,亦躋身世界文壇百萬富翁排名的頭5位。 在小說成為最暢銷書籍後,小松的知名度提升了,也直接地提高了科幻小說在日本的滲透程度。本作成為暢銷書的背景,是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日本戰後經濟奇跡)的告一段落、被稱為「1973年的狂亂物價」的通貨膨脹,以及石油危機等導致社會不安的環境。科幻小說的熱潮也因此躋身於諾查丹瑪斯熱潮、末日論熱潮、超能力熱潮等眾多熱潮中的其中一環。 在1976年,盡管小說被Michael Gallagher摘譯了大概三分之一,在美國以《JAPAN SINKS》為書名被出版了。 從前日本人還是一支游牧民族時,已經把主題布局好,而日本沉沒的舞台設定,有說是因為日本人對地球物理學的關心而暗地裡湧出來的。另外,本來第2部的構思(暫名為《日本漂流》),講述日本人成為難民並分散到世界各地。但在下卷最後之處標寫著「第1部完」、下卷出版後,作者已經長時間沒有再執筆了。 [編輯本段]小說第二部 《日本沉沒 第二部》,配合作品在2006年的再電影化,以與谷甲州共同著作的形式於2006年7月出版。 在一個電視節目的對談中,當被問及關於續集的構思時,小松左京回答時,說「曾考慮過『日本沉沒時,被大量噴發出來的火山灰使整個地球變得寒冷,世界每個角落的糧食都不夠。在如此情況下,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日本民族會變得怎麼樣呢?』這樣的構思,但從近期類似情況的火山爆發的現象來看,這樣的主題太過現實了,導致寫作之筆無法推展」。而在第2部中,「地球寒冷化」與「日本人的未來」這兩個主題同樣重要。 『日本沉沒』自執筆開始後,於『SF雜志』中連載。而比『日本沉沒』更早出版(1966年)、小松左京的另一個長篇小說作品『果しなき流れの果に』(有一譯名『無盡長河的盡頭』),觸及了當未來的日本人在未來失去自己的國土時的情況。 後來,以小松及仰慕他的年輕科幻小說作家(谷甲州及森下一仁等人)為首的作家展開了著作續集的計畫。參與有關計劃的人就「沉沒後殘存的日本人與地球,接下來的命運將會怎麼樣」這議題交換意見,由小松整理好後成為小說的基礎情節。然而身為本作作家的小松已屆高齡,實際上描述「在日本沉沒後,日本人視亞洲地區為自己活躍的舞台、長久生活下去的地方」的寫作工作由谷甲州負責。
麻煩採納,謝謝!
⑺ 《日本沉沒》這部電影怎麼樣呢
劇情介紹
億萬巨資打造繼《後天》後史上最震撼災難巨作。沒有時間、沒有救援,看日本即將沉入海底。
可能就發生在明天:日本列島將盪然無存。這一驚人的科學論證,被展示在日本政府內閣會議上的各位大臣眼前,並引來了一片唏噓聲。而這一論證卻得到了山本首相的重視,他下令立即成立特別災害對策本部。並任命部省大臣鷹森負責此項工作。在鷹森的領導下,東都大學地震研究所的田所雄介博士帶領他的研究小組,完成了一系列對地殼的變化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並拿出了一整套試圖將日本從即將沉沒中拯救出來的方案。而在此期間,日本列島各處的大地震不斷、火山接連噴發,整個日本列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大難當頭,日本全境開始撤離,但也不乏為拯救日本而默默做出貢獻的人們:東京消防救援隊的阿部玲子在危險時刻救助了像她一樣失去親人的小女孩美笑;田所博士手下二位年輕的潛艇操作員,小野寺俊夫和結誠慎司,在日本即將沉沒之前,毅然操作潛艇潛入海底7000米處去點燃那能使日本與斷裂的板塊脫離的N2炸葯,用他們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日本擺脫解難的安寧……
最後,日本人靠田所博士手下二位年輕的潛艇操作員,小野寺俊夫和結誠慎司,導致印度洋板塊移動的巨石被炸毀,在國外避難的日本人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⑻ 求電影《日本沉沒》的詳細資料~
劇情 地球科學博士田所乘坐潛水艇「海神6500」號進行了一次深海調查,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由於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日本列島將在1年內沉沒!其它科學工作者對田所的日本危機論根本不以為然。內閣總理大臣山本則對此十分重視,指派田所的前妻鷹森為應對危機的專門大臣。山本親自奔走各國,商討日本國民避難事宜,鷹森則找到了田所請教避免國土沉沒的對策。而滅頂之災來得比預料的更快。日本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大恐慌。在救災行動中,海神6500號的船員小野寺俊夫邂逅了救護隊員阿部玲子,兩人協力救出了因阪神大地震而成為孤兒的倉木,並在彼此之間擦出了愛情的火花。面對這場巨大的災難,人們開始了背水一戰…… 製作費用高達20億日元,堪稱日本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災難片《日本沉沒》即將於9月21日在中國內地全面上映。影片虛構了整個日本列島沉入海底的過程,日本人氣偶像團體SMAP成員草剪剛和當紅女星柴崎幸擔綱男女主角。據悉。影片公映後成為日本年度票房冠軍,之後在韓國及中國香港上映時,都曾高居票房之首。 將有8級地震、海嘯等場面 《日本沉沒》改編自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作,1973年曾由東寶電影公司投資被搬上銀幕,並在中國上映。多年來日本影壇數度想重拍,都因資金太龐大而作罷,最後東寶電影公司和TBS電視台決定攜手合作,耗資超過20億日元,成為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故事講述了科學家在一次深海調查中發現了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由此預言日本列島將很快沉沒。之後接踵而來的事實也無情地證明了科學家的推斷: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據悉,原著描述地質學家深海調查,發現日本將在300天內陸沉,新版的電影將陸沉時間縮短90天,使情節更加緊湊。片中將出現8級大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等恐怖災難場面,堪稱一個「災難集中營」。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日本沉沒」的拍攝,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甚至還邀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擔任顧問,讓影片出現的氣象、地殼變化等問題更真實。 投放200個拷貝 《日本沉沒》於8月24日起率先在天津和長春上映,北京5家影院也於當天舉行了點映。據發行方介紹,影片在之前兩個城市投放的拷貝不到10個,但是票房成績非常理想,目前已近百萬。全國各大院線負責人在看片會後對影片反響也不錯,此次全面上映投放的拷貝量已達200個。
⑼ 日本沉沒演員
柴崎幸
藝名:柴崎幸(柴咲コウ) Shibasaki Kou
生日:81.8.5
星座:獅子
血型:B
出身:東京
身高:160
三圍:76,58,83
喜歡的食物:豆皮、蛋包飯、咖哩飯、奶油燉菜、漢堡、義大利面
討厭的食物:美奶滋、青椒、洋蔥
理想男生型:平井堅
得獎:01年日本奧斯卡最佳新人獎、女配角獎
出演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Crying Out Love,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鬼來電、黃泉路、Drive、Go、Soundtrack、化妝師
出演電視劇:五島醫生診療所特別篇、Orange Days 橘色歲月、五島醫生診療所、夢想起飛 GOOD LUCK、心理醫生恭介、戀愛偏差值、夢想加州、從天而降億萬顆星星、永田町、雙面情人、新聞最前線、另一個天堂、怪醫黑傑克、傳說中的教師、純愛學園、PS我很好俊平
唱片專輯:幾重天、月的點滴、只有回憶太難過、失眠的夜 不眠的夢、存在、甜蜜、Trust my feelings
個人寫真集:柴崎幸 / Single Clips DVD、KOU-柴崎幸 in GO 寫真集
大澤隆夫
1968年3月11日,大澤隆夫在日本東京都出生,從小在自由放任的家庭氣氛中長大,在學生時代曾是一個敏感任性而不合群的小學生;之後對搖滾音樂、吉他演奏與拳擊痴迷成狂。
1987年,大澤隆夫就讀於日本專修大學經濟系一年級,在這期間被新宿「第三倉庫」俱樂部被發掘,開始其模特生涯。之後成為各種流行時尚雜志的模特兒,並遠赴巴黎、香港等地為山本耀司所設計的服裝代言。1991年,大澤隆夫被日本石油公司邀請拍攝廣告,首次登上電視熒幕。
1993年,大澤辭去模特兒工作,正式進入演藝界。
1994年,在電影「新宿慾望偵探」中出任一個台灣黑道人物的角色,獲得好評。之後,陸續參加「青春無悔」、「說老婆的壞話」續集等電視劇演出。
1995年4月,大澤隆夫出任電視劇「白色之戀」的男主角,這是他第一次擔任男主角,獲得巨大成功,該電視劇成為收視率最高曾達27%的經典作品。「白色之戀」的成功,也正式揭開大澤隆夫往後演藝事業的第一頁。另外,受日本蜷川劇場之邀,大澤隆夫還遠赴英國倫敦第一次演出舞台劇「仲夏夜之夢」。同年12月,主演由知名創作歌手廣瀨香美演唱主題曲的電影「溶雪熱戀」,並與廣瀨香美相識相戀.
1996年,大澤隆夫在電視劇「愛的真諦」、「深夜特急`96」與電影「小流氓」中均有出色表現。無論是輕度智能障礙的純真男孩、孤寒獨自旅行的旅人或街頭小混混,都能掌握得恰到好處,並逐漸擺脫偶像的框框,朝著演技派演員的目標前進,其演技在不斷成熟。
1997年,由其主演的「深夜特急」第二部獲得極大好評與注目,大澤隆夫在艱難的拍攝過程中數度引發脫水症狀及胃痙攣,最終還是出色的完成了拍攝任務。7月,在電視劇「一切為你」中飾演一位纖細敏感又背負著罪惡十字架的日本畫家,淋漓盡致的刻畫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受到專業人事的好評。
1998年對大澤隆夫來說可稱得上其演藝事業的一個高峰,首先他出任蜷川劇場舞台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男主角,成功地演繹出十餘歲青春年少的熱戀輓歌。其次大澤隆夫還過了一把歌手癮,在7月推出第一張單曲「Rain」,一圓歌手之夢。再次12月,客串演出電視劇「世紀末之詩」,出演一位否定人類一切情感的預言家nostradamus,在該片中大澤隆夫展現了駕馭長篇拗口艱澀的台詞的能力。之後年底,在香港導演關錦鵬所執導的電影「有時跳舞」(The Island Tales)中練就了一口流利英語。
1999年,對大澤隆夫來講不僅是充滿收獲的一年,而且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年初,在北海道札幌電視台為慶祝開播40周年而攝制的特別劇集「不再呼喚,海!」中飾演在友情與名利中掙扎的青年畫家。之後其歌唱事業也小有成就,發行了自己的第二張單曲「If...」與第一張專輯「Kiss」。1999年3月23日,同歌手廣瀨香美在美國洛杉磯結婚,邁入人生另一個重要階段。5月,與「深夜特急」製作劇組再度合作,赴越南拍攝劇集「光輝的瞬間」。10月,演出電視劇「美人」里的反派角色,將一個毆妻的刑警從野獸般的偏執到入獄後覺悟前非的歷程,發揮得深具層次並極有說服力。11月,由其主演的電影「千年旅人」公開放映,深獲好評。12月15日,「光輝的瞬間」在朝日電視台播出,大澤隆夫將戰地記者看盡死亡破壞的心理轉變和夫妻間的深厚依戀表達得至為動人。
2000年2月,大澤隆夫隨「有時跳舞」工作人員遠赴德國參加柏林影展。4月20日,擔綱由著名驚悚作家飯田讓治所編導的電視劇「另一個天堂~月蝕」主人翁皆月悟郎一角,這是個詼諧又嚴肅、可深情、可奔放、既精明也粗枝大葉、身處現實而又被虛幻空間所圍繞的奇人角色,大澤隆夫的表演「在充滿幻想的虛幻與現實交錯中縱橫無盡」,充分顯示了其深厚的演藝功底。8月29日,在日本TBS電視台製作的年度大戲「百年物語」中飾演一位日裔美籍軍官,獲得極大回響;同時與導演岩井俊二合作電影「關於Lily Chuo-chuo的一切」,該片計劃於2001年夏天上映。
出演電影:
演員作品
縣廳之星 Yuji Oda Kou Shibasaki (2006)
彩虹老人院 Mezon do Himiko (2005)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 Crying Out Of Love,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2004)
鬼來電 You've Got a Call (2004)
黃泉路 Yomigaeri (2003)
駕駛 Drive (2002)
大暴走 Go (2001)
案山子 Kakashi (2001)
Soundtrack (2001)
大逃殺 Batoru rowaiaru (2000)
東京垃圾女郎 Tokyo gomi onna (2000)
出演電視劇:星之金幣2
主演日劇
2006 秋 五島醫生診所2006 吉岡秀隆(五島健助 36) 柴咲コウ(星野彩佳 28)
2004 春 Orange Days 妻夫木聰(結城棹〔かい〕 22) 柴崎幸(萩尾沙絵 22)
2003 冬 Good Luck 木村拓哉(新海元 29) 柴崎幸(緒川歩実 24)
2003 夏 五島醫生診所 吉岡秀隆(コトー=五島健助 33) 柴崎幸(星野彩佳 25)
2002 春 夢想加洲 堂本剛(山崎終 21) 柴崎幸(大場琴美 21)
出演日劇
2002 夏 戀愛偏差值
2002 春 從天而降的一億顆星星
2001 冬 雙面情人
2000 春 另一個天堂
一部《 Go!大暴走》讓大家認識了知性的柴崎幸,自此星途一帆風順,歌、影、視全面發展。柴崎幸算是冷艷而線條又比較硬朗的女性,她的出現,掀起了現在日本女星的新風潮,一掃以往溫柔美女或性感尤物充斥的局面。
藝名:柴崎幸
英名:Shibasaki Kou
本名:未公開
生日:1981/08/05
星座:獅子座
血型:B型
出身:東京都
身高:160cm
三圍:B76 . W58 . H83
喜歡的食物:豆皮、蛋包飯、咖哩飯、奶油燉菜、漢堡、義大利面
討厭的食物:美奶滋、青椒、洋蔥
得獎紀錄:2001年日本奧斯卡《最佳新人獎。女配角獎》
理想男生類型:平井 堅
作品集-著作:
《Orange Days》(2004)
作品集-廣告:
《Pocky 系列》
《旁氏化妝品》
《山多利美麗茶》
《高絲Fasio》
《EPSON計算機列印機》
《快餐義大利面》
《味之素》
作品集-電影:
《在世界中心呼喊愛》(2004)
《鬼來電》(2004)
《黃泉路》(2003)
《Drive》(2002)
《Go》(2001)
《Soundtrack》(2001)
《化妝師》(2001)
作品集-電視:
《五島醫生診療所特別篇》(2004)
《Orange Days 橘色歲月》(2004)
《五島醫生診療所》(2003)
《夢想起飛 GOOD LUCK》(2003)
《心理醫生恭介》(2002)
《戀愛偏差值》(2002)
《夢想加州》(2002)
《從天而降億萬顆星星》(2002)
《永田町》(2001)
《雙面情人》(2001)
《新聞最前線》(2000)
《另一個天堂》(2000)
《怪醫黑傑克》(2000)
《傳說中的教師》(2000)
《純愛學園》(1999)
《PS我很好俊平》(1999)
作品集-唱片:
《存在》(2004)
《甜蜜》(2004)
作品集-寫真集:
《柴崎幸 / Single Clips DVD》(2004)
《KOU-柴崎幸 in GO 寫真集》(2004)
作品集-單曲:
《幾重天》(2004)
《月的點滴》(2003)
《只有回憶太難過》(2003)
《失眠的夜 不眠的夢》(2003)
《Trust my feelings》(2002
⑽ 日本沉沒作文兩百字
《日本沉沒》觀後感
這篇隨筆算是第一篇發自內心的觀後感了,
日本沉沒時的場景讀後感
。以前小學里的那種觀後感、讀後感都是湊數的,做不得真。
不是說這部電影多感人,情節多吸引人(主線都被我猜到了),或是教育意義多深刻,而是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了人生雅詩蘭黛與生死。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死生算是人生第一等的重要事了(不是說最重要)。我捫心自問,如果我是那個男主人公我會不會去引爆炸葯。我的理智和思想告訴我,我還不夠成熟,我不一定會去做的(有做的可能)。
我一直在探求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我覺得有二:別人與自己。狹義的別人是自己認識的蘇紫紫博客人,家人朋友等。廣義的是指全世界的人。或許我的認識層次還不夠高,無法包容這世上的其他生物(否則我就做佛門高僧了)。低層次的人生目標是讓自己的家人活的幸福,同時自己得到身心愉悅。高層次的就是讓全世界的人,再低些,讓你力所能及的人們活的好,讓一切好人都歡樂,當然自己也要快樂。
我覺得佛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但有一點我無法理解,就是眾生平等。自然的法則是弱肉強食(當然是指不同種類間的)。這世界本就存在強與弱。人要做的是維持平衡。人是管理者,同樣也是消費者,要依靠別的生物活下去。如果生死無差別(佛門說的輪回),眾生無差別,人豈非壓根不能生存?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有點偏激。但我認為大部分是對的(除了應用於特殊場合,特殊人物)。你很難反駁這句話。而我卻可以輕易驗證這句話的正確性。所以自己應高於任意一個他人(略高於),但又應低於許多人的總和。這樣,我們才有原則才有根本,才能依照它去享受生活,同時也能為別人犧牲,為人民、祖國、世界犧牲。
生死只隔一步路,但這一步路卻可長可短。在自私的人看來,這步路異常艱難。我們不該輕生,也不該過重的看重生。這行動起來很難的。因為生命結束,我們就長眠在地下,就消失於黑暗,就什麼也不知道也。這是我們恐懼的來源。人人都知道生命寶貴(除了瘋子與特殊的人)。我們雖念叨著"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心理卻不以為然,認為肉體的活才是真正的活,精神的活是虛的空的。是啊,幾乎沒人能看透。我不能,也不願,因為看透後生命就太明白,太清楚了,看透後恐懼就消失了。我覺得恐懼也是一種珍貴的感覺,是種值得回味的感覺。
我很推崇古龍的一句話:"有勇氣死的人並不可貴,可貴的是帶著微笑而死。"我不了解那些烈士與自殺人的感受。我只能猜。我猜他們都是出於極濃烈的感情才選擇死的。如果讓他們重來一次,將他們的人生重想一遍,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再次選擇死的(包括部分烈士)。感情很能左右人的行為。真正理智的人選擇死後是不會後悔的。他們的死一定是有意義與價值的。畢竟死只有一次。
我的理想是嘗遍人生的感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你可以把這文章忘了,可以把它罵一頓,可以干任何你喜歡乾的事。畢竟我們還活著。
看了日本沉默是的場景之後,我的感觸很多。
日本的地震沒死多少人,因為日本是多地震的國家。日本已經預測到海嘯的來臨,他們運用各種方法來告訴人民海嘯的消息,
讀後感
《日本沉沒時的場景讀後感》(http://www.unjs.com)。
日本人的很堅強,從不在攝影前流淚。而且他們的素質也很高,他們知道他們的食物不夠時,他們不搶,而是先給老人和小孩吃,可見素質多高啊!
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災難小說《日本沉沒》的電影劇情,從科學家在深海研究開始,他們發現日本附近海溝出現了異常活動,經過系統分析,得出的結果是:日本附近海溝發生了地殼變化,日本列島將會在一年內沉沒。科學家全力以赴,用超級強勁炸彈炸斷4000多米海底的一段地殼層,希望可以阻止日本沉沒,日本政府採取緊急措施,將國民運送到其他國家,部分政客在危機前面麻木不仁,消防員勇敢地拯救受災的難民…
首先,日本只有三十七萬平方公里,但卻有一億二千萬人口,單靠本國政府的努力,是遠遠不足夠的,而面臨人類有史以來的巨大災難,日本陸沉就不單止是日本人的事,是全世界人民的事,國際社會伸出援手,是很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日本政府的外交努力下,在聯合國"援救日本特別委員會"的統籌下,各國共同拯救日本人,有序地將日本人撤出日本列島,這是一場大規模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其次,電影著重表現災難的鏡頭,對島國人的心態表現出來的卻是不冷靜,不理智。電影還重點提到了對經濟的打擊,各個國家在拋售日元。試想一下,拋售日元的行為在這個滅頂之災到來的時候是必然的事!如何去救國民或自救才是重點。我們知道日本由於常常地震,所以憂患意識特別強,應付危機也應當非常冷靜。而小說重視刻畫,當日本首相向國民宣布,日本列島將於一年(電影說是五年)內沉向海底時,小說是這樣描寫國民心態的:"全世界為之震驚的同時,日本國內卻出乎意料的平靜…,"回家去",是人們的腦子里共同轉著的唯一念頭。當每個人都面臨著對自己作出安排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必須與家人團聚,然後從長計議。"電影表現出來的卻是爭先恐後逃命,離開災難之地。當然也有愛國行為的出現,我不知道是否導演刻意去做對比,還是其它原因。這一點讓人看得有點摸不著頭腦。
很多時候,我們都一直把那個不太友愛的鄰國稱作"小日本",可是這個領土狹小的國家拍出來《日本沉沒》電影,可以很好印證他們的憂患意識。日本這種憂患意識的渲染、灌輸由來已久,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經常向國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機,諸如列島沉沒論、資源匱乏論、生存危機論等,以激勵國民奮發圖強不甘落後的憂患意識。日本的憂患意識中存在不必要的過度抑鬱及排外情結,有的甚至成為日本當年走上戰爭道路的間接誘因,這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日本在"崛起"--經濟發展"又好又快"時,往往少見熱火朝天的宣傳陣仗和大張旗鼓的自我頌揚,反而是愈加冷靜、謹慎的自省與憂患。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可能這就是日本經濟不斷克服種種困難,在歷經"日元貶值"、"泡沫破滅"、"平成蕭條"等之後,仍能保持自身優勢的原因之一。
日本國民是具有著強烈憂患意識的民族。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扎進了每一個日本人的心,留在他們的血液里。是日本崛起的源動力。當日本"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時,民眾反而冷靜自省和謹慎憂患,毫無崛起之聲,無疑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上世紀70年代,正是日本戰後崛起、第一次超過所有西歐列強,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之時,日本舉國卻並無"崛起"言論,反而大談"沉沒"。
日本的憂患意識主要是來自文化傳統的憂患意識。日本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大量吸收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例如孔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教誨等,使日本人受益極多,非常推崇,即使在環境好轉時也不會輕易丟棄。
憂患意識這本是我們文化的精髓,卻可以深深的紮根於他們的文化之中。可我們確漠視他。這可是要吃苦頭的。
實事求是,冷靜自省,埋頭苦幹時,這個民族就會有起色、有出路、有發展。日本近在我們身邊,是中國發展最好的一面鏡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意識是一種清醒的預見意識和防範意識,是一種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這種意識源於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的規律性。憂患意識的可貴就在於,能夠從承平中預見危機,從有利中發現不利,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古往今來,多有哀兵勝利之師,也不乏驕兵慘敗之旅;多有負重奮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國。歷史的經驗表明,越是形勢好的時候、越是發展順利的時候,越要增強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