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和中國電影
㈠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區別
一、特效不同:
1、中國的特效水平並不差,然而由於演員的片酬占據了大頭,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國的特效看起來什麼的出戲。
2、國外的電影資金有著合理的安排,特效一點也含糊,看起來就相當順暢。
二、劇本不同:
1、國外劇本有著相當成熟的分工,各種類型都有,劇本也比較精良,雖然現在好萊塢劇本也不怎樣,但至少中規中矩。
2、而我國的限制比較大,劇本大多都是歷史宮斗片或者抗日戰爭片,類型比較少。而且,由於我國沒有成熟的編劇體系,所有經常出現爛劇本,完全不把觀眾當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萊塢有著成熟完善的道具製作組,比如《指環王》里的部分場景都是道具製作出來的,效果逼真。以及《權力的游戲》中,角色路人的服裝都是專門製作,符合實際。
2、而我國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道具組,服裝上面也都是光鮮亮麗,完全不符合實際,容易讓人看了出戲。
電影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㈡ 中國電影和外國電影有什麼不同之處
說到國產電影,我認為演員不足以代表一個時代(除了張國榮這樣的),恰恰不同的是,導演才可以。讓我最先想到的是陳凱歌。《霸王別姬》沒真正靜心看過的人至少聽過。身為一個95後,身邊的人聊起這部電影,總是歸結為:講同性戀的嘛。我無話可說,這不能算是他們的錯,因為不知者的確無罪。從導演到演員,每一個都盡其所能,從哥哥的努力付出就能感受到了。曾經看到一篇分析菊仙的,論其為何能成為熒屏上令人痴狂的妓女,我深深贊同。首先是這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和演技,當然與導演有莫大的關系。其中的走位等等,可能觀影時無法感受到,但是待你慢慢分析就會發現,這里的每個細節都造就了鏡頭的流暢和你的舒適感。人們往往評價陳凱歌江郎才盡,繼《霸王別姬》之後,再無掀起一層浪的佳作,我以為他的能力以及水準一直都在,唯一遺憾的是他挑劇本的眼光而已。這世界上,《霸王別姬》只有一部。再談王家衛。作為一個文藝片深度中毒者,王家衛一直是無法割捨的心頭好。王家衛的電影,對於走位和具體的布局我覺得並不是最大的特色。重點是他拍戲的風格,人物的情緒和心理,是從眉宇和每一塊肌肉中溢出來的,畫面的色調等等,都太棒了。沒失戀過,你看完了之後,總也會有失戀的感覺。
㈢ 中國電影已經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格局了嗎
票房再創新高,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
2018年春節長假期間,全國電影票房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總票房達5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9%。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
如果說票房只是衡量產業發展的一個數字指標,還不足以說明整個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那麼,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數據則可以看出,2018年春節檔期滿意度得分為83.4分,是迄今為止春節檔調查中的最高分。不僅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影的科學綜合評價體系已經建立,並且日益豐滿,進而為新的電影創作提供指引。
2017年全國559.11億元票房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中國電影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國產電影可以在本土市場占據主要份額的國家,可以說,中國電影已經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格局。
㈣ 中國的電影在世界范圍是什麼水平
我覺得中國電影在世界范圍就是出於一個上升期,沒有特別大的地位。這五部最高水平的中國電影,在全世界影史上也是頂尖的。
霸王別姬,93年戛納金棕櫚讓陳大導演的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雖然有人說這是他父親指導的。但是這又有什麼關系那?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經典佳片。而金棕櫚也是實至名歸。從影片里我們能看到愛恨情仇,更能看到整個社會的變遷。歷史總是這樣,帶走了時間,把滄桑和思索留給我們。就如程蝶衣的那句「說好一輩子就一輩子,少一天,一分,一秒,都不叫一輩子。」
㈤ 歐美電影與中國電影的差異(詳細點,作業)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中國電影需要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熟練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實施產業化管理,投資、製片、發行、院線分工合作,責權利明確,並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以利於電影生產與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衍生品在中國電影工業流程上基本還是缺失的一環,市場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㈥ 中國電影在世界有影響嗎
你對中國電影在國際上影響力不清楚的原因是,除了一些功夫片,比如卧虎藏龍。在外國很有影響力的電影,在中國都沒有什麼名氣。
主要以低成本電影和非商業片為主(因為這些電影本身就都指著國外電影節拿錢,或者根本不在內地展映。)
比如賈樟柯導演的《三峽好人》(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2007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第28屆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2007年挪威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以及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
是因為呀,這些電影,和一些大片相比,很難上檯面,也就是上院線。一個是因為審查;還有一個是因為本身劇情並不商業,很難吸引觀眾;還有就是咱們大片導演的打壓,比如我這個片子好不容易要到了全國100塊屏幕,一個大片出來,人家要1000塊屏幕,要最佳時段播放,就給你壓下去了,而上院線就意味著要製作拷貝,而拷貝的成本是僅僅幾天的放映收不回成本的。所以一些有深度的電影,在電影院是看不到的。
下面來說一下外國流行的咱們國家的商業片。
舉個例子《赤壁》吧。
我看的時候覺得這是什嗎玩意。後來想一想,其實這東西拍出來,本身就不是給咱們中國人看的。因為它的沒有劇情,沒有邏輯,只有打鬥和一些所謂的中國元素,但它在美國是受歡迎的,它在前期拉投資的時候就會和投錢的人說,你看我在中國內地市場收回多少多少錢,但我在北美能收回比中國多好幾倍的錢,然後在亞洲市場又能收回多少多少錢。所以投資決定劇情,北美票房高,那我就往美國電影上寫,往美國文化上靠。 說難聽點,《赤壁》就是一個披著中國殼子的美國大片。
哎。一提到中國電影這個問題,就有一點無奈。
㈦ 中國有哪些經典電影,可以在國際上排名
一定有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那部電影是由張國榮主演的,非常的經典。在國際上也有影響力,很多人都看過這部經典的中國電影。張國榮版的程蝶衣,深深的留在了我們心中,盡管他已經逝去,但是作品依然留在這世上,讓大家欣賞。這部電影展現了人性的錯亂,電影中,兩個男的和一個女的發生了情感糾紛,讓大家都非常的感動和糾結。
整部電影都在展現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非常的激奮人心。張藝謀也因為這部作品成為了中國電影界的著名導演,有了更好的發展和資源。這些電影都非常的經典,盡管時間會流逝,但是經典永遠不會被忘記。
㈧ 簡述世界電影和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要不是百度的 別一大段一大段的 字數少點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產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從此之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當然,19世紀末電影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在電影誕生之前,許多發明家已經為電影的誕生做過艱苦的工作和基礎性的貢獻。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學發明家外,還有許多,如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而斯坦福與科恩的打賭事件如同使這些科學技術糅合在一起發生巨變的催化劑,迅速導致了電影綜合技術的出現和產生,使電影這門偉大的藝術叩響了20世紀的大門。
傳入中國的過程
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志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僱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制影片。
中國電影百年歷史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㈨ 中國電影史為什麼與世界電影史同步
一樣一
㈩ 世界著名的電影(包括中國)有哪些
《星球大戰》
《黑客帝國》
《現代啟示錄》
《教父》
《辛德勒名單》
《空中監獄》
《兵臨城下》
《泰坦尼克號》
《指環王》
《華爾街》
《紅磨坊》
《沉默的羔羊》
《羅馬假日》
《魂斷藍橋》
《2012》
《七年之癢》
《無主之地》
《無頭騎士》
《女巫布萊爾》
《人猿大戰》
《終結者》
《電鋸驚魂》
《本能》
《奪寶奇兵》
《加勒比海盜》
《這個殺手不太冷》
《拯救大兵瑞恩》
《指環王》
《保鏢》
《哈利波特》
《我為情狂》
《侏羅紀公園》
《阿甘正傳》
《楚門的世界》
《戀戀筆記本》
《人鬼情未了》
《霸王別姬》(中國)
《黃土地》(中國)
《活著》(中國)
《泥鰍也是魚》(中國)
《卧虎藏龍》(中國香港)
《英雄》(中國)
《頤和園》(中國)
《天空之城》(動漫)
《千與千尋》(動漫)
《幽靈公主》(動漫)
《妖獸都市》(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