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剪輯
『壹』 大家推薦幾個厲害的電影剪輯師,最好是國外的,要把他們的資料作品也放上來。
希區柯克,作品有驚魂記;阿拉伯勞倫斯,作品有諜影重重、羅拉快跑、爆裂鼓手。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
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貳』 PR電影視頻剪輯常用技巧有哪些
1、對比2、平行3、象徵4、交叉剪輯5、主題
有目的的運用剪輯,可以引導觀眾的情緒反應。所以編劇和剪輯師都應該掌握剪輯技巧,因為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成為「觀眾的心理導師」。
1、 對比的手法是在剪輯中經常使用的。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假設我們的片子是要講述一個忍飢挨餓者的悲慘處境,如果我們把一個富人愚蠢的暴食連接起來,那麼這個故事將會變得更加的生動。對比剪輯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簡單對比關系基礎之上。對比的使用不光如此,我們還可以把單獨的場景甚至場景中的鏡頭,與其他場景或場景中的鏡頭連接起來,這樣,就等於間接強迫觀眾對兩個情節進行比較,使得兩方相互強化。對比剪輯是最有效的剪輯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標準的方法之一。
2、 平行剪輯的手法和對比剪輯有些相似,但更加廣泛。現在,我們虛構一個場景:一個工人,罷工的領導者之一,被判決在早上5點執行死刑。這個段落就可以這么剪:工廠主,被判死刑工人的老闆,喝的醉醺醺的離開飯店,他看了看手錶,4點鍾。然後是被判死刑的工人——已被帶出囚室。工廠主按響門鈴,問了下時間:4點30分,囚車在重兵押解下前行。開門的傭人——死刑工人的妻子——突如其來的殘忍攻擊,酩酊大醉的工廠主,他腿上的褲腳泛起,手臂下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時間慢慢的指向5點。工人被執行絞刑。在這個例子中,兩個不想乾的事例,通過執行死刑迫近的手錶時間,平行發展。冷酷廠長手腕上的手錶,將會一直出現在觀眾的意識之中,因為它將工廠主與即將面對悲慘命運的工人聯系在了一起。平行剪輯無疑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剪輯手法,具有相當大的發展前景。
3、 象徵剪輯手法。在影片《罷工》的最後,槍殺工人的鏡頭中,穿插了屠宰場宰牛的鏡頭。成功的說明了,對工人的槍殺就像在屠宰場宰牛一樣。冷血,殘酷。這種剪輯手法,可在不使用字幕的情況下,給觀眾意識中輸入了抽象的概念。
4、 在美國電影中,交叉剪輯使用十分常見。最後段落常由同事發生並快速發展的兩個情節構成。其中一個情節的發展,依賴於另一個結果。這種方法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疑問的持續強化,給觀眾最大的刺激張力。讓觀眾不停的問:「他們還來得及嗎?他們還來得及嗎?」
5、 主題的重復,在想要強調情節的基本主題時特別有用。
『叄』 推薦剪輯得很好的電影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剪輯大量的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推薦一個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04r-359905357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要學好學精,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王氏教育。
在視頻剪輯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04r-359905357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肆』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剪輯提名的有哪些影片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剪輯提名的有:《極速車王》、《愛爾蘭人》、《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小丑》、《寄生蟲》。最終獲獎的是《極速車王》。
奧斯卡最佳剪輯獎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一個專門針對電影剪輯技術的年度獎項。該獎項在1935年第7屆學院獎頒獎典禮上首次頒發。
提名流程
奧斯卡的評選第一步是提名。學院下屬的各個分會列出本專業有資格參與評選的影片片目表,交由各製片廠核對,同時各分會制定本專業獎項的評選細則並上報學院理事會審批。然後,各分會名下的會員以記名投票的方式,評選出得票數最多的五部影片或者個人,該名單一般在頒獎禮的前一個月對外公布。
最早的奧斯卡並未限定提名數量,致使有好幾屆提名最佳影片的影片總數超過了十部。從1944年開始,學院限定了各獎項最多隻能有五個提名,而對於個人類獎項則根據參與拍攝的影片數量來定,不受限制。所以基於這種規則,對很多電影人來說,獲得奧斯卡提名就是獲得本專業同仁認可的至高榮譽。
(4)美國電影剪輯擴展閱讀
奧斯卡的評選規則
學院名下的會員每位只能投兩票,除了評選最佳影片的固定一票之外,另外一票則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獎項(比如導演委員會成員只能評選最佳導演獎,而四類表演獎則只能由演員評選產生)。整個投票過程類似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全程採用不公開投票的方式。
開票和統計工作由學院指派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來執行(70多年來一直由普華永道負責),最終的結果作為最扣心弦的懸念,在公證員的公證下封入一個個信封,留待頒獎典禮揭曉。
『伍』 電影中的剪輯手法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國導演發展出來的理論,是由普多夫金根據美國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輯手法延伸出來,然後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關性的看法。普氏認為兩個鏡頭的並列意義大於單個鏡頭的的意義,甚至將電影認為鏡頭與鏡頭構築並列的藝術。至少用遠景而用大量特寫的連接造成心理, 情緒, 與抽象意念的結果。艾森斯坦則受俄國辯證性哲學思維的影響,認為鏡頭間的並列甚至激烈沖突將造成第三種新的意義。當我們在描述一個主題時,我們可以將一連串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放在一起,以產生暗喻的作用,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甚至父親在看報等鏡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 蒙太奇廣義的來說是指剪接,以前的電影是沒有剪接的 一卷十分鍾拍到完才換另一卷,第一個把剪接用在電影上的是《波坦金戰艦》,其中嬰兒車由樓梯摔下、四周人在開槍、母親緊張失措、這些畫面交互剪接 產生緊張緊湊、隱喻的效果,成為電影史上空前的發明造就的經典。如果不甚了解,可參考普多夫金的「母親」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戰艦」中的「奧德賽台階」,不過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種導演操縱鏡頭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絕對的知性思維與表現意義,觀眾只等著被灌輸,與具有詩的表現形式的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曖昧性與開放性完全不同,後者如塔可夫斯基,、溫德斯、費里尼。 事實上不應只說是剪輯的手法,因還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簡而言之即是中國文字中的「會意」 字,可以靠著剪輯將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後排序,讓你以為彼此有關聯,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門,隨後人進屋內,事時上屋內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陸』 電影史上有哪些剪輯驚為天人的電影
戈達爾《筋疲力盡》,這部片子出來以後電影界震驚了,原來電影還可以這么剪!因為戈達爾創造了跳切,這個以往在流暢剪輯中被認為是錯誤的剪輯手法。
『柒』 電影 美國往事的剪輯特點是什麼
特點是大幅度刪減,如下:在粗剪完成後,塞吉·里昂洗印好的電影片長10個小時。導演賽爾喬·萊昂內最初打算將影片剪輯成上下兩部公映,每部3小時。
後來在影片發行之時,萊昂內本打算剪成4個小時的版本,然而電影公司對此不甚滿意,又請人把電影縮減到更短一些,最終影片被削減至139分鍾的版本。
139分鍾的劇場版剪去了大量男主人公「面條」回憶往事的段落,片中所有閃回段落幾乎全盤遭刪減,影片普魯斯特式的結構被剪成了「美國」猶在而「往事」難尋的單線直敘。
影片視角獨特
《美國往事》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導演賽爾喬·萊昂內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頗有氣勢,暴力的描繪有一種詩意。
時間跨越40年,從經濟大蕭條、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重大事件均作為背景。影片只選取原作中的幾個人物和幾件事件,採用典型的好萊塢敘事結構。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時空結構處理頗有特色,通過主人公面條的回憶將故事逐漸展開,故事始終在面條和麥克斯之間一種理還亂的債務糾葛中進行。
影片主人公面條並不像一個傳統黑幫電影中黑幫人物,他更像一個屈從於環境和直覺的平凡之人,同時也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價來尋求最終的救贖。《美國往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部純粹的作者電影。
它所承載的是導演賽爾喬·萊翁內所有的「美國情結」,他所要講述的並非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傳統故事,而是他本人對他一生所鍾愛的美國歷史、文化與精神的一次純粹自我的表達。
因為他對於大洋彼岸的理解並非像科波拉這樣在街邊成長起來的意裔美國人,而是通過銀幕上的美國電影所獲得和積累的,所以他才會拍攝出這樣一部帶著非美國氣質的美國題材的電影。
『捌』 好萊塢電影剪輯師分享剪輯六大法則
觀眾情緒
觀眾情緒並不是指非常激烈的情緒,而是我們想讓觀眾產生的情緒。觀眾是否情緒不足,甚至於分神?如果觀眾在看電影時,能不斷推進情緒,就說明這是一部好電影。默奇認為,情感是你該不惜一切代價去保留的東西。“你想讓觀眾感知到什麼?在觀影時,如果觀眾從頭到尾都能感覺到你所想表達的感覺,你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他們最終記住的不是剪輯手法,也不是攝影技巧,也不是表演,甚至沒有故事,而是是他們的感受。”
故事
剪輯是否推動了故事有意義地發展?很多人分不清故事和情節之間的區別,將他們混為一談,其實並不是的。故事的范疇更廣,意味著電影的題材;而情節指的是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默奇認為,每一次的剪切都需要推動你的故事發展。不要讓剪輯成為情節發展的阻礙,所有的次要情節都盡可能的減少,如果這個場景沒有推動故事的發展就應該削減它。
節奏
剪輯是否打亂了原來的電影節奏?這一條是對第一條原則的補充。節奏從來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它適應於你的故事基調。剪輯天衣無縫看不出痕跡,符合影片的感覺,那就是成功的剪輯。如果你想要更誇張或扭曲的感覺,節奏感非常快,想使觀眾產生奇怪的感覺,那麼這種剪輯方法也未嘗不可。
視線追蹤
我們是否清楚觀眾的視線位置?他們在看向銀幕的何處?聚焦於誰?在剪輯時,我們注意到這一點了嗎?或者是否給了觀眾適應機會?觀眾的注意力像一隻盛滿水的水杯,在跳接鏡頭時,觀眾的注意焦點也會隨之改變。如果改變過大, 水杯便會傾翻。了解觀眾正在看向哪裡有助於隱藏瑕疵,或者你可以根據畫面運動規律確定剪輯點。
軸線原則
現在許多電影里的很多鏡頭都越過了180度軸線,例如立體環繞拍攝,和跳接到某個可能的角度。在這樣不得不越過180度軸線的情況下,如果你是有動機的、不違背觀眾情緒,那麼盡可以這樣做。而如果這個做法不能支撐影片的整體感覺,那就不要這樣做,盡管它本身並沒有錯。
三維空間
這一條和上一條很相似,我們是否營造了環境?例如手風琴式剪輯法,剛開始是全景鏡頭,可以看清楚所有人和物的位置,然後推近,觀眾這樣就會基本明白場景里的人和物的位置,如果你想向觀眾揭曉,就這樣做。如果你不想這樣做,但是這樣做與影片基調相符,那也可以告知觀眾,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支撐第一條原則。
關於好萊塢電影剪輯師分享剪輯六大法則,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好萊塢電影剪輯師分享剪輯六大法則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玖』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首先,剪輯就是通過鏡頭的組合,進行場面構建的過程。早在1920年,普多夫金確立了五個剪輯技巧,直到今天,仍是剪輯的基石。
他們是:
1、對比
2、平行
3、象徵
4、交叉剪輯
5、主題
有目的的運用剪輯,可以引導觀眾的情緒反應。所以編劇和剪輯師都應該掌握剪輯技巧,因為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成為「觀眾的心理導師」。
1、 對比的手法是在剪輯中經常使用的。
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假設我們的片子是要講述一個忍飢挨餓者的悲慘處境,如果我們把一個富人愚蠢的暴食連接起來,那麼這個故事將會變得更加的生動。
對比剪輯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簡單對比關系基礎之上。對比的使用不光如此,我們還可以把單獨的場景甚至場景中的鏡頭,與其他場景或場景中的鏡頭連接起來,這樣,就等於間接強迫觀眾對兩個情節進行比較,使得兩方相互強化。
對比剪輯是最有效的剪輯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標準的方法之一。
2、 平行剪輯的手法和對比剪輯有些相似,但更加廣泛。
現在,我們虛構一個場景:一個工人,罷工的領導者之一,被判決在早上5點執行死刑。
這個段落就可以這么剪:工廠主,被判死刑工人的老闆,喝的醉醺醺的離開飯店,他看了看手錶,4點鍾。然後是被判死刑的工人——已被帶出囚室。工廠主按響門鈴,問了下時間:4點30分,囚車在重兵押解下前行。開門的傭人——死刑工人的妻子——突如其來的殘忍攻擊,酩酊大醉的工廠主,他腿上的褲腳泛起,手臂下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時間慢慢的指向5點。工人被執行絞刑。
在這個例子中,兩個不想乾的事例,通過執行死刑迫近的手錶時間,平行發展。冷酷廠長手腕上的手錶,將會一直出現在觀眾的意識之中,因為它將工廠主與即將面對悲慘命運的工人聯系在了一起。
平行剪輯無疑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剪輯手法,具有相當大的發展前景。
3、 象徵剪輯手法。
在影片《罷工》的最後,槍殺工人的鏡頭中,穿插了屠宰場宰牛的鏡頭。成功的說明了,對工人的槍殺就像在屠宰場宰牛一樣。冷血,殘酷。
這種剪輯手法,可在不使用字幕的情況下,給觀眾意識中輸入了抽象的概念。
4、 在美國電影中,交叉剪輯使用十分常見。
最後段落常由同事發生並快速發展的兩個情節構成。其中一個情節的發展,依賴於另一個結果。
這種方法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疑問的持續強化,給觀眾最大的刺激張力。讓觀眾不停的問:「他們還來得及嗎?他們還來得及嗎?」
5、 主題的重復,在想要強調情節的基本主題時特別有用。
例如:在一個意圖揭露沙皇政權御用教會的殘忍和虛偽的反宗教情節中,同樣的鏡頭重復了若干次:教堂的鍾聲悠揚的想起來,同時出現字幕:「教堂的鍾聲給整個世界發出忍耐和博愛的信息」重復出現,強調教會鼓吹的忍耐之愚蠢、博愛之偽善!
『拾』 世界著名的電影剪輯大師是誰代表作是什麼
沃爾特 · 默奇與電影剪輯藝術
一、沃爾特 · 默奇(Walter Murch )其人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導演恐怕能舉出一打,但最偉大的電影剪輯師只有一個,那就是沃爾特 · 默奇。
默奇的名字不為大眾所知,這是由其工作 的性質決定的:剪輯。一部上佳影片能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運之中,而完全看不見剪輯的痕跡,這是剪輯師的至上功夫,而剪輯,正是電影區別於攝影、戲劇、表演、文學,最終宣告自己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的標志。作為剪輯大師,沃爾特 · 默奇在黑暗的剪輯室內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在好萊塢被尊為「 教父」 ,當然不光因為他為科波拉締造了《教父》三部曲的傳奇,更因為他為電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剪輯師作為「 看不見的藝術家」 普遍不為外人知的情況下,沃爾特 · 默奇是全世界唯一頻頻出現在人們文化視野中的剪輯大師。
默奇是美國七〇年代崛起的「 學院一代」 電影人之一,這群人都是各大學電影學院畢業生,包括弗蘭西斯 · 科波拉、喬治 · 盧卡斯、史蒂芬 · 斯皮爾伯格、馬丁 · 斯克西斯等一班復興好萊塢、創造了一大批現代電影經典的大師們,而沃爾特 · 默奇正是他們背後那雙「 看不見的大手」 ,贏得了英國電影學院和美國電影學院的多項嘉獎。他於1960 年代末與科波拉和盧卡斯在舊金山共同創造了北加州的電影工業從而為洛杉磯的好萊塢帶去新的風氣。從1969 年為科波拉的《造雨人》(The Rain People )作音效剪輯開始,默奇先後創造了《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 ,1973) 和《教父》(II 、III) 的音效和《教父I 》的畫面剪輯, 1974 年為科波拉的個人最愛之作《竊聽大陰謀》(The Conversation )做音效設計贏得奧斯卡提名並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因在科波拉1979 年版《現代啟示錄》中傑出的音效設計而獲得奧斯卡獎。1996 年,因為沃爾特 · 默奇為《英國病人》的畫面和聲音的詩一般的剪輯塑造,而史無前例地一人獨得兩項奧斯卡獎。四十年來,經沃爾特 · 默奇之手而呈現銀幕的著名電影,除了《教父》三部曲和新、舊版《現代啟示錄》,還有《五百年後》(THX 1138), 《朱麗亞》(Julia, 1977 ), 《人鬼情未了》(Ghost, 1990), 《布拉格之戀》(又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8 ),《天才的雷普里》(The Talented Ripley,1999 )以及最近的《冷山》(Cold Mountain, 2005), 《鍋蓋頭》(Jarhead, 2006 )。經他編劇導演的《回到奧茲國》(《綠野仙蹤》續集,1985 )雖票房不佳但業內人士相當推崇。1998 年,他按照奧森 · 威爾斯遺留的筆記而主持重構/ 復原威爾斯1958 年的經典之作《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又譯《狂野生死戀》) 被稱為權威的「 導演版」 ,2002 年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委託修復愛迪生1894 年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迪克森的小提琴》,這是對他作為電影技術- 藝術大師地位的首肯,無疑是一種特殊榮譽。在《現代啟示錄》的剪輯過程中,沃爾特 · 默奇創造了sound design( 音效設計) 這一概念,將電影音響從一種從屬的、配合性的地位提升到了獨具藝術表現力量的高度。
默奇學識淵博,被稱為好萊塢稀有的文藝復興式全才。他學藝術史出身,熟悉音樂,建築,甚至物理學,在電影剪輯的間隙,默奇喜歡翻譯義大利詩歌,並對人的知覺系統、宇宙學、以及科學史的研究深感興趣,1995 年以來他根據「 旅行者號」 空間探測器和哈勃望遠鏡發回的數據重新闡釋古代的行星定律和恆星圖。默奇現居舊金山鄉下,面對一片湖泊,沒有電視,自釀蜂蜜。
二、沃爾特 · 默奇的書
《眨眼之間:透視電影剪輯》由默奇1988 年在澳大利亞國家電影委員會的演講記錄稿修訂而成,部分內容也曾包括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戲劇影視學院1990 年2 月的高級剪輯課程內。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剪輯的技術手冊,而是關於剪輯的思考和對電影與人性關系的獨特洞見,其中最容易為人所記住的,莫過於作者將剪輯跟人眨眼的內在心理- 情感機制進行觀察比較所得出的「 一個剪切就是一次眨眼」 的結論。該書自1995 年出版以來,立即成為英美各大學電影專業學生的必讀教科書,更成為一般人文學生從電影內部來認識和了解電影的難得的入門參考。默契以生動而淺易的文字,將電影剪輯的多層面的問題寫得極富啟發性,從最最基本的為什麼剪輯是有效的談起,默奇帶領讀者一口氣把電影剪輯的美學與實際問題都一一檢討,並就連續、非連續、夢與現實的關系,好的剪輯的標准,眨眼的情感意義及其與剪切點的關系,數碼剪輯等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更重要的是,默奇在書中與讀者分享了他在剪輯那些著名的電影時的思考與體會,他用不同的比喻來解說電影剪輯的深意,把古典音樂,夢的解析,攝影,甚至遺傳學、天文學、郵政服務等都跟電影關聯起來無所不談,非常具有啟發性。默奇從《冷山》開始使用蘋果公司被視為低成本、「 業余」 的電影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不但將該軟體介紹進好萊塢,更直接影響、推動了全世界低成本獨立電影的製作。有趣的是,默奇至今保持使用舊式剪輯機那樣的站立工作姿勢,因為他認為電影剪輯是一種全身的舞蹈,坐著是無法跳舞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