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抵抗觀後感
❶ 觀看電影,冰血長津湖,觀後感
篇一: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國慶節這天,我在老師的推薦和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高速時代廣場的星空影院觀賞長津湖。
觀看前我神情激動, -看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呢!半個小時過去了, 電影開始了,我看到並了解了長江湖戰爭的由來一-是因為朝鮮內斗美國幫助南朝鮮發起全面侵略北朝鮮的戰爭,由於事情緊急,而且還威脅到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我們不得不發起了抗美援朝的戰爭,由此打到了長江湖。
觀看中,我感覺渾身熱血沸騰。觀看完,我覺得裡面最有意義的一句話就是「一隻蛋如果從外面被敲開,註定只能被吃掉。如果從裡面啄開,說不定是只鷹。」是啊,看你是被老鷹吃掉的食物,還是吃食物的老鷹,完全是由你自己選擇的!
這一次抗美援朝戰爭給新中國的發展和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也給新中國的成長贏得了時間。
篇二: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完這部電影後,我心裡有很多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一一長津湖戰役。 故事的背景是在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當時,陸戰一師潛到長津湖西側,這里有連綿起伏的萬重山。志願軍們清楚地知道,前方的美軍有數十萬人,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一陸戰一 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陸軍第七師31團有4000人,陸戰-師的一團和五團共8000人,並且還有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但我方誌願軍,裝備不好,只能「硬打」。
長津湖這部影片,一部分是通過采訪當年作戰老兵的回憶還原出來的。志願軍當時沒有多少棉套,可能是老天爺也在作怪,夜晚最低的溫度竟低達零下40度,讓志願軍的戰斗雪上加霜。電影里有句話我印象深刻:這場戰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正是先輩們的無畏奉獻,才讓我們有了美好的今天,我們更要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為中華復興而讀書!
篇三: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長津湖》, 我深有感觸,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二次戰役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三個軍,在艱苦的條件下,與裝備先進的美軍作戰,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 迫使戰功顯赫的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確退」先烈們用生命保衛家園,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鏡頭,第一個是澤東之子毛岸英,為了拿地圖而犧牲。
我想到毛岸英為了來朝鮮與彭德懷說的話「 別人家的孩子-道命令就上戰場,我毛岸英憑什麼不去?"我從這句話感到毛岸英已經做好了以身殉國的准備,他為了國家,顧全大局,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第二個是影像是最後凍僵在戰壕里的戰士,他們就算犧牲,也絕不放棄任務。這種精神是美國人打不敗的,所以讓美軍輸的心服口服。
篇四:長津湖觀後感300字
國慶小長假,我看了一部愛國大片叫長津湖。這部電影講述了1950年抗美援朝的故事,當時美國人想利用朝鮮作為跳板來進攻。中國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派出了以彭德懷為總司令的志願軍來幫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國。雖然180分鍾的電影講述不了整個抗美援朝的故事,但還是展現了志願軍不屈不撓,
堅持不懈的赤子心,每位戰士的話都讓後人銘記在心中。電影重點講述了七連的戰士們。他們敢於戰斗不怕犧牲, 其中戰士們的行動讓我印象深刻,美國戰斗機扔下的炸彈是根據標識的引導,但他們不顧疼痛硬生生的用身體扛過去了。
美國人進攻長津湖等著他們的,不是危險的炮火,而是寧願凍死,也不願違抗命令的戰士,洋人們羞愧難當,我們有我們堅強的戰士,但是他們只有互相嫌棄,還等著開飯的兵。
我們要學習志願軍的愛國精神,執行命令的精神 ,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精神,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和平統一, 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
❷ 抵抗抵抗觀後感100字
我們一窮二白的時代,有鄰國質疑珠峰主權問題,為了保衛國家領土的完整,我們中國登山隊的成員在沒有氧氣的協助下完成了珠峰登頂。 吳京,希望每一個為祖國拼過命流過血的英雄的故事都應該被記住
❸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電影觀後感
1 《機器人總動員》
這里太陽照常升起
此時的地球如果能夠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便是滿目瘡痍了。在經歷了人類無限制的開發之後,這里已經沒有了綠色,海洋不再是生命的源頭,更像是生命的禁區。整個世界一片廢墟,垃圾滿盈,人類也早已脫離了此地——曾經的生命搖籃。地球上每日似乎只有一個活躍的身影,他就是瓦力。一個清理垃圾的機器人。他所做的便是日復一日的,用自己的身體把垃圾規矩成矩形,然後再一排一排的堆疊起來。這樣的工作縱使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起來仍是沒有盡頭,當然只要有電,瓦力就會不斷的幹下去,看上去故事就會沿著這樣的順序發展下去,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擁有轉機。就像在這個毫無生命力可言的星球上一樣,即使沒有綠色,即使不復海洋,但是,這里太陽照常升起。《機器人人總動員》講述的便是這樣一個故事。
瓦力就是這樣生存著他卑微的生活。他在垃圾堆里工作,他在垃圾堆里生活,彷彿一切都沒有結果,彷彿一切都不該擁有結果。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鐵箱子,更令人稱奇的是,鐵箱子的里頭竟有一抹鮮艷的綠色,他小心翼翼的把那一抹僅有的綠色保存了起來。綠色似乎預示著希望,綠色似乎意味著生機,總之這是一個好兆頭。
的確如此,在此之後沒過多久伊娃出現了——這個瓦力生命中最重要的指令。毫無疑問,伊娃也是一個機器人,與瓦力不同的是,伊娃來到地球是為了尋找生命的跡象。人類就像雲有海外的遊子,在外頭時間長了,總會想家的,一旦伊娃發現生命的跡象,遊子便會義無反顧的出現在曾經的故鄉。
伊娃像是一個敏感的女孩,對待一切陌生事務都會不覺得產生懷疑。直到遇見了瓦力。起初,瓦力只是小心翼翼的躲在遠方靜靜地望著著伊娃,就像詩經中訴說的那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後來瓦力像是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般,忍不住對伊娃表達了淺淺的愛意。只是這種表達比較特殊,他教伊娃跳舞,他讓伊娃玩魔方,他拿包裝袋的小泡泡讓伊娃戳透,他還為伊娃放了一段愛的錄像……似乎這些都激不起伊娃的興趣,最後,瓦力拿出了放在保險櫃中的那一抹綠色——一根插在破落靴子中的小草。伊娃看到綠色很好奇,但來不急好奇,她潛在的指令就立刻將綠色收藏在自己體內,她也瞬間失去了意識,然後便是等待將她下放至此的飛船把她回收。
等待總是漫長的,伊娃等待著飛船,瓦力等待著伊娃。等待又是美好的,誠如那句老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等待的日子中,瓦力天天陪伴在伊娃身旁,當然他也會悄悄地牽起她的手,他也曾為她而難過,縱使伊娃對這些都全然不知。影片中最動人的部分也出現在此,瓦力陪伊娃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日夜,期間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曾使瓦力離開,在下雨的時候他為伊娃稱傘,機器人都是鐵的,加上凸出的傘頭,瓦力沒少挨雷擊,在刮風的時候瓦力緊緊拉住伊娃的手,同進同退。機器人雖然是鐵的,但心卻是肉的;機器人似乎沒有思維,但卻擁有常人無法比擬的感情。這或許也是製片人對於理想愛情的一種美好嚮往吧。我想,只要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都會擁有一份這樣的希望。我們可能希望與自己心愛的姑娘(或是心愛的男子),天長地久的相守在一起,可能我們沒有多少錢,我們更沒有寶馬,我們更沒有豪宅,但我們的感情是無可比擬的,我們不為世俗所惑,我們不為歲月動容,但我們都擁有一份堅守,都擁有一顆不老的心,歲月變遷,韶華流逝都不曾改變曾經的初衷,每一天,彼此的感情都如第一天般新鮮,充滿活力,直至生命的盡頭。當然,希望無所謂有無,這樣的希望,在現實中雖不可存在,但仍可作為人們百無聊賴時的一抹鮮綠,窮困潦倒時的一個夢想,存在於人們的最心底。我想即使再現實的人也都會擁有某種形式的理想主義。瓦力就有,我相信,你也會有。
❹ 看戰爭影片觀後感五百~六百字
《鴉片戰爭》觀後感
電影《鴉片戰爭》開篇之語是: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和反思她曾經屈辱的歷史。一下子引人深思!
道光年間,英國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達一千八百噸,清政府每年流失白銀三千萬兩,而當時年財政收入僅四千萬兩。清王朝可以說是面臨致命威脅!
電影從一八三八年開始。道光帝看著林則徐帶「不出十年,我大清朝將內無銀兩,外無兵防」等驚人之語的奏章,憤怒且恐慌地說:「大膽!」略微沉思後決定宣林則徐進京。當時外有海關受賄,內有權臣貪贓,林則徐主張內閣立法,邊關厲行即能將鴉片禁絕,領旨決心禁煙,而此時的廣州港口英國人顛地開著金槍魚號正帶著鴉片和收買廣州總兵的金銀准備進入廣州。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無一例外,整個大清朝儼然成了一個超大的煙管,令觀者心痛怨恨。林則徐成了欽差大臣,行程都受到眾人矚目,但林則徐故意出人意表,在一眾官員在岸邊迎接時,只看到手捧官印的隨從,而林則徐卻仍在暗處,其實在此之前,他就已經對那些官員旁敲側擊,敲山震虎,令他們坐立難安。不得不贊一下!當然,不是贊那有黑幕的超強官僚陣容。
中國的官員在怕欽差又不得不迎欽差的同時,英美等國的商人正在中國富商家吃喝玩樂,真真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此刻登場的一個歌妓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有動人的歌喉,年輕美麗的容顏,當然,這也成了她吸引陳家公子的資本,她還在宴席上吸引住了一個洋人—顛地。她也是有傲氣的,曾發誓賣藝不賣身,但她染了毒癮,這成了她的致命傷。由這個人也可見當時人們受鴉片傷害之深,即便是被騙染上毒癮,她也永陷泥潭,無法自拔了。因而被老鴇逼迫接客。
許多官僚對鴉片表面深惡痛絕,實則要麼是癮君子,要麼是靠著在海關給鴉片放行大撈一筆,同時還可上交一部分鴉片領取功勛。著實讓人痛恨的嘴臉。鴉片,權勢,謊言,利慾熏心編織了一張大網,將行將朽木的清王朝牢牢困住,掙不脫,擺不掉。
林則徐在廣州繳獲了所有洋商私藏的鴉片就以為清朝禁煙已取得成功,並立即上奏,並說洋人已頓首拜服。我們都知道那隻不過是表象,那些商人不過是暫時的、表面的臣服罷了。更可怕的風暴正在醞釀中。虎門銷煙共銷毀鴉片二百多萬斤,震驚國人,但一切都只是開始。銷煙的余煙還未散盡,戰爭卻即將爆發。為了利益,英國很快便制定了戰爭計劃,因為他們手上有中國的地圖,清楚中國的實力。道光帝在拜祭祖先,並告盡天下:「祖宗基業可守,可傳千秋萬代。」時,英國女皇正在和大臣說:要跟中國上自由貿易的課。英女王清楚地知道,若沒有自由貿易,英國會不復存在。顛地用青銅器、玉器、瓷器形容不同階段的中國,象徵著清王朝的瓷器粉碎的那一刻,許多議員動搖倒向贊成派,英艦開拔。廣州嚴陣以待,英艦北上盡管沿途遭遇抵抗,但仍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七日後病中的皇帝才得知定海失守,而當時英艦早快到清朝的心臟了。而道光決定罷免有功的林則徐,禮待洋人,讓人心寒。而堂堂大清朝只有極少數人清楚地知道中外差別,林則徐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痛苦。
道光在祖宗畫像面前失聲痛哭,一切都已無濟於事。
人們不得不深思堂堂天朝上國,怎會落入如此境地的呢?原因太多了!
鴉片戰爭前,中國實行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長期佔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點是土地為封建主所佔有,封建主將其租給或分給農民耕種,通過收取地租對農民進行經濟剝削和超經濟強制;農民沒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並且對地主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農民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的根源,
也是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和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直到解放後,經過土地改革運動,該制度
才被徹底廢除。「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自然經濟基礎決定了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農抑商」基本政策。而瓦特改良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的序幕,使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可以這么說,沒有工業革命,就沒有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的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在當時就是英國一個國家能夠對抗整個世界。工業革命還使英國走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這也就迫使著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的方向現代化方向前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錢乘旦教授)
自秦王嬴政滅六國,大一統,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以來,中國歷代君主不斷強化王權,專制制度已然成為傳統。並且,長期以來實行以父系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等級森嚴的宗法制度。以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族權與政權的絕對權威讓人民的行為受到高度限制,自由與民主更無從談起。而在英國,16世紀西歐的宗教改革已經將人民從教皇的權威中解放出來,新教產生。文藝復興運動更是讓人性之美充分展現,人權觀念深入人心。個人的自由平等與慾望被放大。競爭進取的精神和科學求知的理論極大地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中國歷史上有《詩經》,《離騷》等經典,也有《本草綱目》,《天工開物》,《齊名要術》等科學巨著,但大多數還是只關注人的內心,少有關注自然科學的。儒家思想經歷了一個從促進社會進步到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阻礙社會發展的作用。統治者只知重視文藝方面的成就,偏廢自然科學的發展,直接導致中國在這段歷史上沒有真正的自然科學。此外,正如經濟方面提到的乾隆遣回英國出使團的信中的話,歷代君主大臣大多認為中國地大物博,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壓根不需要向「外夷」學習。這種盲目自信也導致中國近代逐步落後於西方。
莎士比亞被贊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機,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英國人尊重人才,鼓勵創造。「所謂的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外延,在自己的國家內部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就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不是可持續的。」(英國諾丁漢大學鄭永年 教授)其實這里的內部力量,就是說的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文化思想體系,社會結構等。英國之所以在鴉片戰爭前積聚如此大的能量,除了外部因素,更得益於其政治體制,社會結構上的民主傳統與文化思想體系中的科學傳統。而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歷史一直是專制的歷史,是統治者的政治專制,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專制,沒有民主,也談不上科學。
以上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簡略的分析了一下當時清王朝敗給英國的原因。現在的中國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繁榮富強,但歷史永遠不能忘懷,更要不斷告誡自己:落後就要挨打!
望採納!!!!!!
❺ 《大國崛起之美國》觀後感200字左右
《大國崛起》是以介紹中、美等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過關鍵作用的九個大國為主題的紀錄片。美國,無疑是其中之翹楚。
《新國新夢》和《危局新政》分別是介紹美國的兩集的標題。該片以美洲大陸被發現作為開端,一直講述到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結束。縱觀美國建立的230餘年,不難發現,其霸主地位的得來實屬不易。有最初移民帶來的民主傳統和自由經濟制度促其發展,卻也有面對剝削壓迫時的奮勇抵抗。有面臨國家分裂時的殘酷內戰,更有經歷經濟危機時革命性的改革創新。最終,這個歷史並不悠久的國家,在勤勞、勇敢又富有創新精神的美國人民手中,成了地位不可動搖的霸主。
但是,在慨嘆這一成就之時,我又不禁沉思:在美國的發展過程中,改革和創新從未停止過,而其中又有哪些是正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我們應該學習的,而什麼是應被摒棄的。
一、民主政治。美國實行的是以三權分立為政體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基礎便是《五月花公約》。美洲大陸被發現後,大量移民湧入,這些移民多由被歐洲宗教迫害而逃難的清教徒、歐洲的冒險者和黑人奴隸組成。在一艘名為「五月花號」的客輪上載滿了逃難的清教徒,其中41名成年男子共同簽署了一份公約,這便是《五月花公約》。公約中規定了公民自治的權利以及法律法規的制定準則。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約文件。在起點上,美國便與延續了2000多年封建統治的中國大有不同。因此在發展民主政治的道路上,美國基本沒有受到封建勢力的阻礙。而後的獨立戰爭更是因為其宗主國——英國,在沒有北美殖民地代表出席的情況下,便決定了向殖民地徵收印花稅而引起的。獨立戰爭的勝利是美國發展民主政治的里程碑,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美國誕生了。最後,南北戰爭的勝利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更是為日後美國發展民主政治掃清了障礙。而此時的中國在剛剛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後,緊接著又是飽受戰火摧殘的一個世紀,經濟基礎極其薄弱,而在這期間一系列救亡圖存的運動也證實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也更加證實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帶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中國作為一個建立僅62年的國家,在經歷一系列的政治體制改革和創新後,已經在民主政治上實現了一個歷史性的飛躍。
二、技術。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葉南北戰爭的60餘年間,美國人口由300萬迅速增至3000萬,大量的移民是主要原因,移民的到來不僅為開墾荒地帶來了勞動力,更帶來了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就使得美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起步雖晚,但勢頭卻最強勁。而此時的中國人民則正沉浸在康乾盛世給他們帶來的喜悅和滿足中不可自拔。而十九世紀末包括電燈在內的許多發明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獨占鰲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時的中國卻因固守著天朝上國的夢,以及閉關鎖國而落後於世界,正遭受著列強的瓜分、戰火的摧殘。美國的發展史證實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不斷創新,才會有進步。據此,我推測,下一次國際格局的重新洗牌很可能會由新一次的技術革命帶來。而我國所應做的就是大力進行技術創新,發展自主品牌,使生產由勞動力指向為主的現狀向技術指向發展。
三、經濟。美國實行以自由的市場經濟為主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壓迫,卻也在經濟上失去了英國的扶持,此時的聯邦政府又處於及其鬆散的狀態,沒有統一的貨幣也沒有自由貿易,這一度使剛剛成立的美國陷入了混亂。所幸的是,隨後召開的制憲會議解決了這一問題,《1878年憲法》規定了個人、州政府、聯邦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並在金融、財政方面借鑒了歐洲機制,以自由經濟模式保障經濟的長久發展。南北戰爭的勝利則是代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戰勝了種植園經濟制度,統一的局面更是為日後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掃清了障礙,美國從此變得強大了起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雖然都是中途被迫參戰,卻因在戰爭中銷售軍火而大發戰爭財。一戰後的美國擁有世界40%的財富,從歐洲的債務國搖身一變,成為了債權國。如果說一戰後美國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建立起美元和美國在世界格局中的絕對霸主地位,那麼二戰的開始無疑是美國實現其霸權的最好機會。二戰重創了英法德等歐洲老牌強國,而唯一倖存的大國——蘇聯,也在與美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拉鋸戰中被拖垮而分裂。自此,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當然,美國的經濟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世紀初,由於私有經濟和自由競爭導致的壟斷性大集團、大財團的出現,極大地損害了工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平,並阻礙了中小企業發展,因此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兩極分化嚴重,各種犯罪滋生,暴亂一觸即發。當時的總統奧西多?羅斯福迫於壓力,針對壟斷以及勞資矛盾進行了進步運動,實施了一系列政府監管經濟的措施,矛頭直指壟斷性大集團,使很多壟斷性大集團因此而解散成數個小公司。國家干預也第一次被提出,但國家干預也隨著壟斷企業的消退而減弱。僅僅二十年後,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逐漸顯現,紐約股票市場的崩盤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爆發,隨後席捲全球。美國在這場經濟危機中損失了近一半財富。新上任的富蘭克林?羅斯福通過國家干預,實施了一系列新政,帶領美國逐漸走出了經濟危機。相比之下,中國由封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過渡到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再到後來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系列的探索改革以及幾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表明,只有將市場經濟同國家干預相結合,運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兩只手」,才能創造良好的經濟秩序,實現經濟持久長足發展,才能規避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傳染性危險。
二戰後,美國開始按照有益於自己的方式主導國際秩序,建立起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和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並成為一超多強世界格局中唯一的超級大國,國際霸主地位無人可撼。處在如此的國際氛圍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一超多強國際格局給我們帶來的穩定的發展環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科技創新為依託,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實現綜合國力的提升。
❻ 求一篇關於電影《抵抗抵抗》的觀後感800字,在線等,急
《抵抗!抵抗!》向觀眾展示了令人們為之震撼的一幅歷史畫面: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突襲北大營,國民黨東北軍全線撤退將沈陽城拱手讓出。面對如此危急時刻,時任遼寧省警務處長、沈陽市警察局長的黃顯聲毅然拉起抵抗大旗,下令2000餘名警察誓死保衛沈陽城,盡最大力量轉移國有資產,保護地方官員和百姓安全轉移。這是一場三天三夜的肉搏戰,場面十分慘烈。日軍在不抵抗的東北軍面前得了手,可是在沈陽警察的抵抗面前卻頻頻受挫。
❼ 關於戰爭的電影的讀後感
前幾天我在家裡看了一部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影片《地雷戰》,影片反映我英勇的戰士們和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抵抗外來的侵略,盡管我們的武器非常差,但是人民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同日本侵略者抗衡,並且取得了徹底的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民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們的國家雖然現在還不是很發達,科學技術水平還比較低,我們應該發揚抗日戰爭時期的精神,勇於戰勝困難,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努力發展自己,這樣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社會主義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目標就能夠取得勝利。
❽ 電影觀後感觀後感(什麼電影都行,最好是好萊塢和迪士尼的)
《南京!南京!》的行不?
開傷疤有許多種方法,哭訴的、淡漠的、嘮叨的,官方的、民間的、第三國的,等等等等。陸川這一部,可以說是來自民間的聲音,在《南京,南京》中有著多個聲音在敘述。抵抗組織的、國際友人、普通民眾以及日本軍人,但並不嘈雜,但是殘酷、直接,寫實到讓人目不忍睹的地步。銘記南京大屠殺,不止是一個冰冷的數字,每個人都曾經是鮮活的生命。
《南京!南京!》相比很多同背景的電影有著很明顯的進步,那就是呈現出中國人的抵抗狀態,南京淪陷之後,中國人並非不抵抗,無論是武裝的戰士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或者用子彈來說話,或者同仇敵愾,即便是妓女想保持美貌和發型、貴婦們打麻將,分別也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堅持,那不是商女不知亡國恨而是苦中作樂更可哀,作為現代人要同情和理解他們的處境。
劉燁演出的地下抵抗成員們,在被俘之後,被日本人集體、批量、有秩序的屠殺,電影的前半段在觀眾的預料之中,但是陸川將斷壁殘垣之間的戰爭場面提高到中國電影前所未有的高度。電影細致表現了各種屠殺的方式,一批批的槍斃、關在倉庫里並火燒、驅趕到深坑裡被活埋,每一種死法都是極其反人道的。而高圓圓扮演的姜老師,擔任國家安全區的委員,則說明了中國人的不屈服。
更多一些亮色,更在於分明大家都看到日本人的強奸和殺戮之後,在日本人到安全區要求慰安婦之後,那些妓女和普通的中國女人為了其他人,紛紛主動申請。這樣的一幕幕,是具有血和淚的歷史碎片連綴而成的歷史記憶。
陸川並不希望將電影拍成受迫害的展示,幾乎在每一個段落中國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來尋找更好的可能性,當然范偉扮演的拉貝翻譯是個特殊的例外,他本希望苟活,於是在日本人和德國人之間周旋,為了家庭甚至不惜告密,然而良民證之類的文件也不能擔保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活摔死、小姨子也被擄走,最終他放棄了和拉貝到德國的機會,自己被槍斃,懷有身孕的妻子將在異國生下新的希望。戰爭使得日本軍人成為魔鬼,不遵守任何規則。
當在上海的淞滬會戰結束之後,日本政府和軍隊上層本希望休整,但是在中下層軍官的鼓噪和要挾之下,迅速向南京方向集結。殺紅了眼的日本軍隊,在破城而入之前,侵略軍上峰下令「獨斷專行」,於是低級士兵完全失去了道德感,陶醉在群體性的狂躁之中,完全不加區分中國軍人、戰俘、平民、難民、學生等等任何社會身份,南京於是成為人間地獄。
《南京!南京!》在相當程度上還原了南京的日常狀態,冷槍時而出現,脫下軍裝的士兵藏匿於民間,中國平民並非惶惶不可終日,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候也能夠想到別人,尤其是以認領親人那一場感天動地的大戲,無數的男人被並不相識的女人領走,哪怕被發現被槍斃。陸川安排劉燁和高圓圓死得其所,當觀眾對他們熟悉起來並產生深深的感情之後,劉燁被槍殺於戰俘營,高圓圓被單獨槍決,絲毫不留任何餘地,歷史就是如此,不要奢望他們能夠活下去。
能夠活下去的,相對來說,最普通的人反而機會更多一些。電影即安排對侵略有所反思的角川(演員本人的祖父便是在南京大屠殺之後回到日本自殺的),最終放了兩個貌似憨厚的抵抗軍人,其中童子軍小豆子至今依然活著。角川的自殺,說明了任何國家、制度都不是鐵板一塊。
電影完全沒有迴避強奸女人、無目的的殺害路人和慰安婦問題,陸川很好的處理了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件的難題。「中國不能亡」的呼喊穿過七十年的時空,於今是「中國不能忘」。攻下南京,殺戮南京,震懾中國人,則是日本人的構想,在今天則是「承認、道歉和反思」。在日本人尤其是右翼和政府很沒有認可並全面反思的今天,我們中國人是沒有資格來原諒日本人的。文明的沖突,是根深蒂固的基因,遺傳在深層次的血脈之中。所以,絕對不應該以「日本人/軍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來做泥菩薩狀,當獅子吼之時就喊出來吧。
《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可以相互參照,彼此提供了他者的目光,無論如何角川的例子是非常罕見的,即使是歷史上真實存在,也不能代替其他百萬以上的侵略軍,更何況他本人在電影中也是優秀的戰士。他越優秀,殺害中國人就越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津安二郎,這位日本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在戰爭期間是戰績卓越的毒氣戰專家,他從未進行反思,在他的日記中保留大量的戰爭細節。
我們更不能以「反日」、「憤青」、「簡單的愛國熱情」來形容這部電影的努力,也不應該以可能的外交糾紛而不發出自己的聲音,日本人善於化妝歷史,在當下國際形勢下,中國尤其要站出來,《南京!南京!》中日本軍人的單兵作戰能力如此之強,是在當年他們的強大國力、艱苦卓絕的訓練和堅定如一的武士道精神為基礎的,在電影的最後,日本人的祭祀儀式充滿著足夠的神道教風格,對於日本軍人來說絕對是靈魂上的洗禮,將鼓舞他們繼續戰斗下去。
中國要超越日本,必然需要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的建立,當然我們不需要躁狂和迫害其他民族、國家。揭開那段充滿傷疤的歷史,為的是提醒國人不要忘記歷史,特別是要銘刻歷史的細節只有細節才能夠讓後世明白怎樣到了今天。《南京!南京!》中唯一活下來的小豆子,吹著蒲公英的花絮,走向明天。
絕對好的!我自己寫的,老師當範文收錄了呢!
❾ 電影(抗擊)觀後感100。200字即可
《抗擊》觀後感
昨天我看了電影《抗擊》,片子講述了農民在侵略下成長的故事。主角栓子和銅鎖是深山裡的農戶,家園被日軍佔領後加入八路軍,兩人在與日本狙擊手的殘酷較量中不斷成長,最終從農戶成長為八路軍的神槍手。
片子看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日本鬼子對我們中國的侵略和對中國人的迫害是那麼的可恨,被侵略、奴役的中國人只有站起來奮起反抗,才能打敗和趕走侵略者,才能保衛國家主權,不被欺負。
我一定不會忘記歷史的慘痛教訓,國家要強大、人民要團結才能戰勝任何敵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建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讓我可愛的祖國永遠強大。
望採納~
❿ 電影2012觀後感3000字,急急急急!!!
好萊塢的災難大片實在是好看,其中的天翻地覆的災難場景震撼人心,當那一排排的高樓轟然倒塌,當一座座山峰瞬時被海水吞沒,真的禁不住尖叫!這是視覺的震撼,但更讓更讓人回味無窮的是電影表達出的思想內涵。其中人們在災難面前的團結一致的情景,父親在災難中不顧一切的去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不顧自己的性命去救一個陌生人甚至是一個情敵的情景,真的讓人好感動,也讓人感到人間好溫暖。在災難面前,人類是那樣的不可一擊,但當億萬雙手緊握在一起的時候,人類不再弱小,災難不再可怕。人類團結一致抵抗災難的幾乎是災難片千篇一律的主題,但是《2012》是一個新的突破,當我看完《2012》後最大的感觸是人的生命在災難面前是不是等價的。
首先,其實美國政府早已預料到2012年地球會出現大的災難,所以各國政府聯合在研製秘密計劃,也就是諾言方舟計劃,但是這一切民眾還都蒙在鼓裡。當災難真正來臨時,美國政府官員首先想到的是怎樣將政府官員轉移走,完全置公眾的知情權不顧,置三億美國民眾的生命於不顧。好在美國首席科學家強烈要求把真相告訴民眾,但總統顧問極力反對。他的理由是如果告訴了民眾就會引起暴動,這樣會影響到他們安全撤離。這難道就是大家信賴的政府?在危難之際利用公共資源獨自逃生!不過令人感動的是總統堅持留了下來,並且決定把真相告訴民眾。他說:「應該告訴民眾真相,至少可以讓親友們有時間彼此告別一下,父親在臨死之前有時間請求女兒的寬恕」。也許把真相告訴大家也無能無力,但是至少給大家一些時間了卻一下心願。有仇恨的可以化解下,有愛意的可以向對方傾訴下,讓大家聚在一起默默的面對死亡。這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政府的責任,同時也是人道主義的體現。
在災難面前,在逃生的機會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嗎?諾亞方舟計劃本身就是利用了公共資源,是民眾的財富,而不是政府官員的獨享。但為何有機會逃生的是各國政府首腦?還有是支付了10億歐元的富豪?我們普通民眾就沒有活著的權利?造諾亞方舟的目的是在災難過後能保證人類不至於滅絕,但我想問一下,那些老態龍鍾的各國首腦和滿腦肥腸的富豪生育的能力比我們強嗎?他們難道比科學家們更有價值嗎?顯然他們是利用手中的特權排擠我們生存的權利。更可悲的是當美國首席科學家走進諾亞方舟,發現給他安排的是豪華的單間,他憤怒的說這樣的房間可以多讓10個人活命。當億萬民眾沒有求生的機會的時候,那些各國首腦竟然在活命的方舟上享受豪華單間,真是可悲啊!不過可以理解,因為方舟是中國政府造的。還有一個鏡頭讓人很寒心,英國女王上方舟還帶著一群寵物狗,悠閑地帶著狗兒們散步,我們老百姓的生命還不如皇家的一條狗,狗都有機會逃生,我們只能死亡。當傑克遜他們的飛機迫降在喜馬拉雅山的雪地里,正當無奈的面對皚皚白雪時,迎面來了幾架直升飛機,但從飛機上下來的軍人要他們出示諾亞方舟通行卡才能就他們走,最後只有花了十億歐元買到票的富翁一家被救,而拋棄下了傑克遜一家。在逃生面前,金錢決定著獲救的機會,不得不說是人類的悲哀。說起那個富翁,當災難即將發生時,他們一家准備坐飛機逃生,傑克遜司機送他那兩個公子哥到機場,那兩個公子哥嘲笑傑克遜:「我們家花錢買了諾亞方舟船票,你沒錢就去死吧!」並且傑克遜哀求老闆帶上他們家,被老闆拒絕。這是富人對窮人的嘲諷,對普通人生命的藐視。我注意到,上諾亞方舟的人大多是各國政要和富豪,而製造它的工人卻沒有求生的機會,自己造的方舟,當卻沒有自己的立足的空間,完全不把工人當成人對待。
影片最後,海嘯馬上就要來了,在大家面前諾亞方舟成了唯一的逃生工具。當總統顧問等官員登上方舟後,也就是他們生命得到保障時,他們關閉了艙門。面對船外黑壓壓求生的人群,他們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哪怕給他們一個站足的空間,就可以救千千萬萬的生命,但他們沒有,何況保護公民是政府的責任。對生命的漠視達到如此地步,真的令人發指。但令人欣慰的是,首席科學家發表了發自肺腑的一段話,呼籲大家尊重生命,感動了麻木的官員,這才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在災難面前,人類終於團結了起來,大家齊心合力終於戰勝了災難,人類才可以存續。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有很多中國元素。造諾亞方舟的正是中國,好像是中國拯救了世界,這讓很多中國人很自豪。但仔細回味下影片,當美國總統顧問剛來到諾亞方舟時不禁感嘆一句只有中國人才能造的出。總統顧問在這部影片中是反面人物,一句從反面人物中說出的贊賞的話,到底是諷刺還是誇獎呢?在前面一個情節在傑克遜他們逃亡時在機場面對一個超級大的飛機感嘆時,一個人說了句這是蘇聯時造的。把中國和蘇聯前後呼應,彷彿在諷刺些什麼?還有諾亞方舟有很多豪華單間,首席科學家也批評一間可以多載十多人,本來是救命用的,卻建的奢華,是不是由中國的風格呢?其中對中國也有貶低,當中國軍方直升機發現雪地求救傑克遜他們時,我們救走了富豪,卻拋下了傑克遜一家,難道我們軍人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嗎?還有我們工人辛辛苦苦造出來諾亞方舟,但他們沒有機會乘坐逃生。還有在傑克遜向中國西藏工人請求進舟時,有很多刪節,不知原版電影中我們工人說了些什麼,但肯定的是絕不是什麼有利於樹立中國人形象的話。所以美國佬應該沒安好心,我們對他們還是要提防的。
《2012》這部影片不但場面氣勢宏偉,其要表達的深意也令我們反思。假如是把美國政府替換成中國政府,登上諾亞方舟會是什麼人呢?在災難面前我們普通百姓有沒有逃生的機會呢?地位可以不平等,財富分配可以不平等,但是至少每個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政府應該平等對待每個公民,同時嚴禁官員利用公共資源為自己謀私利。不要漠視他人的生命,在災難面前需要的是互幫互助,而不是一己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