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聲電影
A. 電影《無聲》解析是什麼
電影《無聲》解析:
影片在開始部分融入了喜劇片元素,消解了犯罪片嚴肅的氛圍。這主要體現在主角身份反轉的設定上。電影一開始,由劉在明飾演的昌福與劉亞仁飾演的泰仁在賣雞蛋,觀眾誤以為二人是雞蛋售賣者;其後,極具喜感的穿衣、吊繩與鋪地場景,讓人聯想兩人可能是動物屠宰者。
當被懸吊的受害者出現時,會懷疑二人是犯罪者;但黑道室長一夥出現並掩埋屍體場景出現後,觀眾才終於確認角色的真實身份。在短時間內,人物身份多次反轉與錯認,形成良好的喜劇效果。
自被綁架的11歲女孩楚熙進入泰仁的生活後,影片便朝向觀眾熟悉的韓式溫情片發展。導演用較多的鏡頭展示了泰仁、泰仁妹妹與楚熙的日常生活,特別是二人情感關系的變化。整理房間、等待哥哥(泰仁)一起吃飯、洗衣、讓泰仁陪同去衛生間、照相等極為細節化的生活場景,是典型的溫情片敘事元素。
後段部分融入了黑色電影元素,使犯罪片明確的結局變得晦澀。黑色電影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多以表現世界的荒誕、悲觀命運與絕望的人性為主題。室長殺人與被殺的命運突然轉變、昌福一貫的自信與手拿救贖金時慌亂的對比與突然死亡,凸顯了生命的無常與人生的荒誕;泰仁與楚熙情感關系的錯認,又指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
《無聲》劇情簡介
泰仁(劉亞仁飾)和昶福(劉在明飾)以幫犯罪組織處理屍體謀生。一天,老主顧勇石找到二人,委託他們照看被誘拐的11歲孩子裴初喜。
第二天,就在泰仁和昶福准備將初喜送還給勇石時,出現在二人面前要處理的屍體竟然是勇石,二人被迫捲入了一場未曾預料到的事件中。
B. 美國一部黑白無聲電影的名字
是這一部:《將軍號》The General (1926) ,主演是與卓別林齊名的Buster Keaton。
C. 好像是英國還是美國的有一部無聲電影,電影里頭有一個主人公,戴著一頂魔術帽穿著筆直的西裝,拄著一根拐
藝術家?
《藝術家》是一部2011年法國黑白浪漫愛情默片,由法國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執導,讓·杜雅爾丹和貝熱尼絲·貝喬主演。
故事發生在1927年到1932年的好萊塢,講述一位走下坡路的男演員和一位正在崛起的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
D. 美國驚悚電影,名字叫無聲什麼不記得了,女主是位聾啞作家
應該是無聲夜,導演是邁克·弗拉納根,劇情:在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寂靜所在,迷離中央的木屋中,居住著美麗的聾啞女作家麥蒂·楊。她的世界寂靜無聲,而在寫作時心底又會有個聲音充滿她那靜謐的內心世界。當此時的寫作陷入僵局時,麥蒂起身去廚房收拾餐具,就在此時不久前才剛見過的好友莎拉殘忍殺害。可惜任憑莎拉百般呼救,卻無法引起麥迪的注意。
一無所知的麥蒂回到電腦前繼續工作,而那個男人則悄悄潛入室內。這時麥蒂突然收到從自己的手機上發來的簡訊,裡面則是蒙面男子用手機拍下來的照片。當這個女子意識到危險降臨之際,她已成為任憑獵人玩弄的籠中之鳥,可以在工重號~電影天堂plus觀看,在菜單 輸影名 即可,免費,東西也挺全的,此外,還有寂林殺機、鬼遮眼、關燈後、我唾棄你的墳墓等都是不錯的,推薦看哦!感謝支持,望採納!
E. 創票房最高紀錄的無聲電影叫什麼
電影《戰地之花》(The Big Parade,美國)的票房收入達2200 萬美元(496 萬英鎊)。這一票房紀錄一直保持到電影《藝術家》(The Artist,法國,2011)上映,這部電影也保留了默片時代電影的傳統,到2016 年1 月份的總收入已經超過了1.33 億美元(9100 萬英鎊)。
F. 《摩登時代》作為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為何能成為他的經典之作
《摩登時代》是影史最偉大的喜劇片之一,同時也是公認的卓別林最有名的電影。
卓別林不僅僅是一個喜劇演員,他還曾成立過屬於自己的電影工作室聯美公司。如果仔細看他電影的序幕,會發現導演、編劇、演員,甚至剪輯和製片人都是卓別林。
我們經常贊賞的是他的喜劇表演天賦,卻忽略了他的創作和執導能力。
G. 求大神介紹一下默片(即無聲電影)的歷史。還有為什麼默片至今仍具有持久魅力
一、默片興起: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就是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默片年代,亦被稱為「銀幕年代」。
二、默片大師:
巴斯特·基頓創作出來的喜劇電影其實更符合銀幕美學,他完全靠動作挑動觀眾神經,不願以凄婉的故事博得同情;他在銀幕上做觀察者,引領觀眾的目光,觀察、等待、思索,在動作中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抗擊對手,脫離險境。而他永遠平靜,無表情的臉,好似一張空白的銀幕,觀眾可以根據主角的境遇,將自己的希望與害怕敷上去。這個小人物不斷向我們宣示著最簡單,也最有力量的道理:不論自己被如何巨大的困境圍攏,人們總應找准方向,看過去,抓住跳躍的時機,將自己投向風暴中心,靠智慧勇猛地穿越過去,最終迎接風平浪靜的勝利時刻。
代表作:《將軍號》
三、默片的衰落
起始於上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正值有聲電影興起,無聲電影開始衰落。進入30年代,有聲電影黃金時代漸入佳境,並於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達到最頂峰,從此,無聲電影只存在於人們的懷舊中。
四、恆久的魅力
卓別林的無聲電影雖然沒有對白,但是演員的肢體表演輔助每個情節發展時特有的一些字幕,形成流暢簡潔的無聲語言,一看就懂。他的影片的另一種重要的語言就是音樂,卓別林為自己的很多影片編制各種風格的音樂,音樂往往貫穿影片始終。而且,曲調、節奏、色彩與畫面反映的環境和情節、人物心理完美配合。卓別林的早期配樂節奏明快、逗趣,看似漫不經心的情節主題下卻搭建著復雜的結構。在他的早期電影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電影表現手法的不斷摸索。卓別林很早就注意到音樂在電影中的表現,並利用音樂來描繪場景,並進行時空的過渡。例如在影片《狗的生活》中,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而且每個情節高潮的連接都產生了內在的關聯性,片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有音樂的伴奏,不論是從兩名搶劫犯手中奪回錢包,還是眾人哄搶扭打成一團,甚至警察加入到混戰之中時的搞笑神態,以及流浪漢和歌女埃德娜、流浪狗「斯凱普」幸福生活在一起的輕快節奏,那種跳躍的音符穿插人物的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都在風格迥異的同時銜接流暢的音樂旋律,串聯在一起,整體上一氣呵成。
在卓別林的每一部經典影片中,都會有一個主題旋律,要麼詼諧,要麼歡暢,要麼舒緩到悲傷或者是激情到悲壯,每一個場景每一段音樂每一個音符都如同釘子,把電影的主題緊緊地連接在一起。那些主題旋律常常在影片一開始就出現並貫穿始終,或結合許多散落在影片其他地方的不同音樂段落,或改變配器,生動表現出畫面中的人物肢體語言和情緒變化。如《發薪日》中的主題曲由兩組管樂輪奏,在逐漸變調上升的行進中匯聚到一起,呈現出工地里忙碌的節奏。忽然,曲風在飄忽委婉的弦樂中發生改變,手執鮮花扭捏躲閃的夏爾洛登場了——這是一個卑微但富有生氣的建築工人。旋律繼而在工頭由困惑不解變為嚴厲呼喝的神情中回到主題,為人們展現出夏爾洛和工人們如雜技般緊湊而有序的工作場景。漂亮女人的出現,使得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開始交替更迭,並通過建築工地中的道具,描繪了一段令人驚奇而又忍俊不禁的午餐休息時光。
聲明:以上資料大多來源於網路搜索
H. 關於無聲電影的知識
1927年,美國著名的華納製片公司推出了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給世界電影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這之前,電影(1895年12月28日為世界電影發明日)全是無聲電影,電影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默片時代」。
無聲電影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3個方面。喜劇片的佳作首推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H.勞埃德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C.B.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R.英格蘭姆的《啟示錄四騎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少歐洲導演陸續來到好萊塢,他們和美國導演一道,拍攝出無聲電影的最後一批重要影片,如F.鮑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與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維多的《大檢閱》(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1922)則為紀錄電影奠定了基礎。
而中國電影默片的黃金時代如果從1913年的《難兄難弟》開始算起,到1934年的《神女》、《上海24小時》等為止,幾乎延續了整整20餘年。
但是,應該說,電影從來都不是無聲的。因為在聲音進入電影之前,人們藉助樂師給電影配樂;在日本,甚至有專門的說唱演員,當影片放映時,他們以說唱形式講解影片的內容。所配樂曲一般是由樂師根據銀幕展示的劇情即興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國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則由著名的作曲家聖-桑專門為它作曲。放映時,樂師根據作曲家提供的總譜演奏。不用說,演奏的規模視條件而定:大多數是由一位樂師獨奏(鋼琴或小提琴),有時由幾位樂師合奏,偶爾則出動交響樂隊。
到3O年代,聲音已成為電影藝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默片時代已經出現的類型片,由於聲音的出現而更趨成熟,更多樣化;至於音樂喜劇片、警匪片,如果沒有聲音就無法出現和發展。聲音也為電影表現提供了更具寫實效果的條件。
I. 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是什麼
《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於1936年上映。
本片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卓別林飾)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面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
(9)美國無聲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這部影片是卓別林導演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因為他認為,用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要遠勝於對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樂和少許音響。
《摩登時代》中出現了一些關於監獄中使用到毒品的場景,但根據當時美國的電影審查制度,這樣的表現是十分冒險的。
據說他原先已經拍完的一個結尾是:查理最終神經失常被送進精神病醫院,而前來看望的她的那個姑娘變成了一個修女。卓別林後來覺得這個結局「過於痛苦」,而走了一條慣常路線。
J. 《摩登時代》一部無聲電影,為何能成為經典之作
《摩登時代》是影史最偉大的喜劇片之一,同時也是公認的卓別林最有名的電影。卓別林不僅僅是一個喜劇演員,他還曾成立過屬於自己的電影工作室聯美公司。如果仔細看他電影的序幕,會發現導演、編劇、演員,甚至剪輯和製片人都是卓別林。我們經常贊賞的是他的喜劇表演天賦,卻忽略了他的創作和執導能力。
《摩登時代》是讓人絕望的諷世喜劇,卓別林喜歡隔段時間就放慢自己創作的節奏,這才有了笑點經過精心打磨,每一個鏡頭都不浪費的《摩登時代》。該片保留並發展了卓別林式“搞笑”為主要特徵的喜劇電影的表現手法。 在卓別林的堅持下《摩登時代》正如傳統無聲電影一樣屏蔽了對白,只留下少許音響和背景人聲,而它也證明,經典不會因為形式而失去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