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批判日本電影

批判日本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6-19 09:58:17

『壹』 電影《刺青》講的是什麼故事

[編輯本段]日本電影《刺青》 基本信息 片名:SI-SEI 譯名:刺青 導演:佐藤壽保 原著:谷崎潤一郎 編劇:夢野史郎 主演:吉井憐 弓削智久 類型:犯罪/情色 對白:日語 級別:18歲以上可以觀看 片長:72分鍾 發行:藝術埠 上映日期:2006年2月25日(日本) 觀眾評分:5.2/10 (132 votes) 劇情簡介 來棲精像一直努力要超越自己成為傳說的雕刻師「雕精」,他的夢想是能夠創造出一個能媲美「雕精」的藝術品刺青,有一天他遇見了女大學生雨宮美妙, 對於來棲精像來說雨宮美妙美麗的後背無疑是最好的一塊畫布。美妙在大學從事著彩畫的研究,有著天生的出色色彩感。 來棲精像將美妙誘拐,並監禁了起來,強迫要在她的背上刻印刺青。美妙卻如同被彩畫的和刺青的魔性所迷惑住一樣,主動要求精像在自己的背上刻出最美的刺青。為了創造出超越雕精的藝術一樣的刺青,精像的針在美妙的背上舞動著,最後在美妙的背上呈現的是如同環抱著美妙的背一樣的滝夜叉姫,在滝夜叉姫圖完成的那一剎那 ,精像和美妙之間的空氣突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強者(將美妙監禁起來的精像,在美妙身上刺青的精像)和弱者(被監禁的美妙,被雕刻的美妙)的立場相互換過來的同時,他們都面臨著對自己來說絕對不可能逃避的命運……有關美妙和精像對畫和色彩的才能,他們之間迷一般的相互的吸引,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沖擊? 關於影片 谷崎潤一郎與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人一起並稱為日本近代文學史3大文豪,谷崎潤一郎(1886-1965)出生於東京,24歲那年,他推出首部作品《刺青》,他的文風深受王爾德與愛倫坡的影響。他的作品多以女性為主題,並批判西方文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影響,就像三島的《潮騷》,川端的《伊豆舞女》曾數次被搬上銀幕一樣,這一部被評價為跨時代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也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作品,2006年上映的電影作品將是該作品的第三次被搬上銀幕。 前兩部《刺青》的女主演分別是若尾文子,伊藤笑子這兩位分別代表日本電影不同時代的女星。說起日本的大導演,人們可能不會想起這個增村保造。但作為階段性的日本新浪潮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絕對不容各位影迷忽視的一位導演。雖然他的影片一直套著情色的外套,但透過情色又能道出人性和鮮明世界觀的導演如今已經不多了。增村保造因為在義大利留學多年,吸收了歐洲電影的浪漫色彩影響。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異色華麗,甚至對性愛有超常大膽的描寫。日本學者小笠原隆夫曾在《日本電影被虐者譜系》一文中指出,日本電影的被虐構圖,實際上是非常日本化的一種感情構造。這種感情構造來源,是因為日本文化中的「性」與「死」之間的區別,一向顯得非常的曖昧。影片登場人物對於愛的感受有別於常人的自虐性行為,無法自拔的執著帶出一種妖艷美,這更能讓人感受情感的深層意義。這也是此片導演增村保造樂此不疲的主題。在增村保造執導的《刺青》版本中,片中的女主演阿艷對情感的態度都是自由奔放的,嚮往金錢世界,以肉體為誘餌屢次殺人之後, 最終也成了刀下魂。她從自我虐待中尋求虛無的快感。 關於主演 2006年的這部《刺青》將由吉井憐擔任女主演。吉井憐在這之前主要作為雜志上的平面偶像而活躍,因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休養,在經歷了兩年與病魔的斗爭後重新復出的她,舍棄了往日平面偶像的道路,選擇做一名演員。可以說正是這兩年的空白期成就了現在的演員吉井憐。《刺青》的女主人公被刺青的魔性所魅惑,並通過身負的刺青看到了死與生的間隙。對於曾經一度身患白血病的吉井憐來說這個角色就像是為她量身定做一樣。 《刺青》的男主角,數度被命運戲弄的雕刻師來棲精像將由弓削智久擔任,他曾主演過《假面rider龍騎》,《戀文日和》等作品,被評為日本新一代的演技派演員,他在本片中的表演也倍受各方期待。 《刺青》中的魔性和狂氣的世界則由執導過《亂步地獄》、《芋蟲》的佐藤壽保導演和擔任劇本的夢野史郎共同描述,他們通過獨特的影象和對白將谷崎的文學作品升華為21世紀新的藝術。 榮譽 2007刺青--榮獲柏林影展泰迪熊將 羅馬影展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 [編輯本段]台灣電影《刺青》 刺青海報 刺青劇照 基本信息 ◎譯名 刺青 ◎片名 Spider Lilies ◎年代 2007 ◎地區 台灣 ◎類別 劇情/愛情/同志 ◎語言 國語 ◎字幕 無字幕 ◎IMDB評分 6.1/10 (45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91457 ◎文件格式 DVDSCR-RMVB ◎視頻尺寸 640 x 352 ◎文件大小 1CD ◎片長 1:36:07 ◎導演 周美玲 Zero Chou ◎主演 楊丞琳 Rainie Yang ... Jade 梁洛施 Isabella Leong ... Takeko 沈建宏 Jianhong Shen John Shen ... Ching (as Jian-hung Shen) 是元介 Jay Shih ... Adong (as Yuan-chieh Shih) 陳意涵 Ivy Chen ...Jen 謝秉翰 Ping-han Hsieh ◎製作公司 台灣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nc) ◎出品公司 三映電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Central Motion Pictures Corporation) (2007) (Taiwan) ◎官方網站 http://jeffwsb.myweb.hinet.net/ 劇情 視訊女郎小綠是一個外型如處子、作風大膽的高中女生。她與竹子相遇在一家刺青店,這是竹子為了紀念死去父親獨立謀生所開的店,也是兩位主角從各自過往破碎的記憶與創傷中,獲得最終依靠的避風港。 作為一位女刺青師傅,小綠被竹子高帥英挺、冷靜陰郁的性格所吸引,在每次由小綠刻意製造的相遇過程中,小綠漸漸發現竹子的弟弟是竹子傷痛記憶的源頭。而守在小綠心底十幾年的秘密與她愛唱的那首《小茉莉》,是否能成為打開竹子心房的救贖力量?一段歷經毀滅與重生的愛,將在兩人認定彼此的動人情感中,獲得最終甜美的祝福。一段歷經毀滅與重生的愛情,揭開隱藏在刺青下的神秘故事…… 獲獎情況:200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泰迪熊獎 2008年羅馬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幕後 【導演闡述:每個刺青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秘密】 人性很脆弱,常進行著種種「儀式」而不自知,這些儀式其實是人性必需品,以渡過生命、縫補傷痛與破損,得以繼續把生命延續下去。刺青這個儀式,貫穿了影片中所有人物,也指涉著人性深處脆弱的靈魂。 電影里,竹子的師父說:「做為刺青師,你必須了解每個刺青背後的秘密,卻不能說破它。」刺青師竹子以刺青痛楚,讓自己受創的心不那麼痛;網路情人小綠,藉由虛擬網路里的幻象與捏造,活在自己創造世界裡。 每7.7個年輕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刺青。我希望觀眾可以經由此片,感受一場美麗、緊張、震撼、感動歷程,然後心裡帶著微妙充實,喚起自身似曾相識的回憶。刺青絕對不只是年輕人流行的膚淺,表像下深藏著的秘密,正溫柔撫慰著人性的靈魂。 我撰寫《刺青》劇本的靈感,源自於過去我拍攝幾部紀錄片經驗。我對這些被社會視為「邊緣人」的拍攝對象,有著極深刻情感認同。因為在我的價值觀里,道德是非界限是模糊的,不該被武斷地分化。《刺青》主題其實跟我過去作品類似,它們都在探討邊緣人格和人性脆弱一面──我們的社會常把刺青視為叛逆、標新立異的象徵,但在片中刺青偏偏是處理傷痛的儀式,兩個主角各自替記憶里創傷找到出口,掩飾生命中脆弱本質。 導演簡介 1969年生於台灣基隆,1992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曾於電子媒體與報社擔任記者,其後轉向獨立製片創作。1994年首次使用DV拍攝劇情片《身體影片》。2002年她同時以《私角落》與《極端寶島》兩片,獲得「台灣獎──評審團特別獎」及「國際競賽類──評審團特別獎」,陸續受邀參加國際影展。2004年,周美玲完成第一部35MM電影劇情長片《艷光四射歌舞團》,繼續獲邀與入圍國際影展,並勇奪同年兩項金馬獎,成為台灣新秀導演中最具潛力的一位。《刺青》是她第二部長片新作。

『貳』 電影《極惡非道3》主要講了什麼

鏈接: https://pan..com/s/1efjNHoy9RAhA8hxmziB17g

提取碼: acya

《極惡非道:最終章》延續了上一部的故事劇情,主要講述花菱組和山田組兩個幫派互相內外爭斗,其中山田組被以張會長為首的韓國黑幫集團控制,開篇的導火線因花菱組的花田而起,隨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黑吃黑事件、面癱大友機關槍橫掃會場、團滅花菱組。各路人馬相互背叛、算計,為各自的利益廝殺,就像片中花菱組的前會長野被迫退位時,向屬下中田發問:「你說,老大重要還是兄弟重要?」沒有一個角色是十足的好人,只要踏上這條路,就終不會有好下場。影片中幫派內外權力爭斗的戲碼其實就是導演對所處的現實社會的投射和縮影。


『叄』 找一部日本電影,一個老男人和一個年輕女人一起在露天溫泉洗澡,這個女人抱著男人,然後突然下雨了。

今村昌平《復仇在我》(1979)反思戰爭、剖析人性,嚴厲批判日本乃至整個東方文化。生在基督教家庭的檟津嚴,襲擊窮兵黷武徵收漁船的皇軍;為保護兒子,父親被迫屈服,「自願捐獻」漁船。童年創傷伴隨檟津嚴罪惡的一生:詐騙、連續兇殺。
影片沒有盲目贊美基督:駐日美軍企圖強奸民女;不倫之戀直白而又含蓄,公公把咬了媳婦的狗活活燙死,但至少狗咬人作惡在先。殘酷的鏡頭處處流露導演對日本文化的厭惡、諷刺和鄙視,如父親怒斥檟津嚴:你只能殺你不恨的人。
脫胎於儒家的日本儒家文化、武士道的症結就在於親者痛仇者快。無論是強征民船的愛國主義,還是武士道生死如一、忠君報國的鐵血、瘋狂,殺戮的都是親人、無辜。
極端寫實的電影,片尾來了個漂亮的超現實主義大反轉:檟津嚴的骨灰在空中凝固,赫然不肯落地。暗示腐朽的文化陰影還滯留在日本、亞洲上空,陰魂不散。

『肆』 日本關於二戰的電影有哪一些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伍』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版《深夜食堂》


這是對人生最直白的翻譯:

相對於如何過你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陸』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要聽神明的話

評價:

《誠如神之所說》獵奇的題材本身較為符合高中生等年輕人的好奇心理,從而在觀眾群體上定位明確。根據超人氣漫畫改編而來。這部影片中必不可少的便是三池崇史導演暴力血腥的風格。加上原著漫畫黨所積累的人氣,很難不讓觀眾為止期待。

其次,山崎紘菜的表演過於生硬,整個人在銀幕上太過臉譜化。盡管如此,該片依然有著十足的票房吸金力。

(6)批判日本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神木在某次采訪中闡述了自己對天谷武這一角色的理解,並且坦白在演出過程中將高畑瞬視為戀人一般的存在,不過他補充並不希望觀眾朝著這方面理解。

配音人員:

每關游戲的「大鬼」都由娛樂圈知名人士擔任配音,不倒翁的是トミーズ雅、招財貓是前田敦子、小芥子是搞笑組合鴕鳥俱樂部的三人組、白熊是山崎努、殺人套娃是職業聲優水田山葵和小櫻悅子。

『柒』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的發展

日本電影起步萌芽時間歷程(1896年~1918年)1896年愛迪生發明的「電影鏡」傳入日本,而真正的電影是從1897年由稻勝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後引進了愛迪生的「維太放映機」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開始的,其時,小西六兵衛也購入攝影機。在這一兩年間輸入了放映機和影片,並在全國巡迴放映,稱為活動照相,並沿用這一名稱至1918年。

1899年日本本土攝制影片,以紀實短片為主。《閃電強盜》將當時社會上流傳廣泛的新聞話題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最早迎合時尚的故事片。橫山運平遂成為日本第一個電影演員

1903年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東京淺草的電氣館。最早的製片廠是1908年由吉澤商行在東京目黑創建的。《本能寺會戰》(1908年,牧野省三執導)為日本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用舞台腔敘述劇情的無聲影片。牧野省三因此被稱為「日本電影之父」,但這類影片只是連環畫式的電影。

1912年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簡稱日活公司)成立,拍攝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舊劇」電影。松之助原是巡迴演出的歌舞伎演員,1909年被牧野省三發現,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盤忠信》問世後,使他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武打演員,有「寶貝阿松」之稱。1914年,天然色活動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活)成立,最初以攝制彩色電影為目的,但因僅有兩種顏色,只能改拍普通的黑白電影,並且仍以拍攝「舊劇」影片與日活相抗衡。當時日活的向島製片廠已在拍攝現代題材的「新派劇」。

在日本電影黑暗的二十世紀40年代,青年導演黑澤明以處女作《姿三四郎》(1941年),木下惠介以處女作《熱鬧的碼頭》(1943年),沖破種種不利條件脫穎而出。

『捌』 求類似2011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日本二戰電影

1946-我對青春無悔
1956-二十四隻眼睛
1960-太平洋之嵐
1968-戰後殘酷物語
1968-山本五十六
1970-虎!虎!虎
1970-戰爭與人
1971-血戰沖繩島
1974-望鄉
1976-逝風殘夢
1977-人證
1981-聯合艦隊
1983-日本海大海戰
1984-燃燒的零式戰斗機
1992-落陽
2003-間諜佐爾格
2003-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
2004-暴風女神
2004-赤月
2005-男人們的大和號
2006-硫磺島家書
2006-沒有出口的海
2007-吾為君亡
2008-我想成為貝殼
2008-霧之火
2008-最後的早慶戰

日本視角的二戰影片14部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6:《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日本):4集電視電影,改編自溥傑夫婦的自傳。影片投資10億日元,製作期歷時三年,拍攝過程中獲得中國政府和溥傑之女的協助。影片在反映日軍對中國人的傷害上,遠比所謂的「謝罪大作」《赤月》來得直接。滿懷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遠嫁到中國後,卻發現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竟是滿腔憤恨,到處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去」,而日軍則形同強盜,搶掠中國百姓的財物,還屠殺抗日民眾。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批判了日軍,對國共兩黨則是述而不評,沒有偏袒誰,但有贊揚周總理。本片屬於想謝罪但對歷史研究不深入的類型,有些觀念很膚淺,這大概與日本人並不熟知二戰史有很大關系。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視了日軍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頻出的今天已屬難得。而劇組提倡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很有意義的。

№7:《廣島之戀》(黑白片;法國、日本):觀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不然很難理解當中的一些劇情。在日本從來不缺乏關於原子彈題材的作品,但大多會淪為論證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過這部與法國合作拍攝於1959年的影片卻是例外,當年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曾與德國軍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性會被剪掉頭發,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個德國人。影片劇情的不少台詞是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的,這種類型恐怕很容易引來兩面極端的評價。

№8:《逝風殘夢》(《風雪黃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實影片只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一個愛情悲劇而已,對戰爭本身沒有直接的描繪或批判,當然片子對戰爭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開頭就有一段對話說道:「我們和敵人無怨無仇,但卻要殺死他們,可他們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嗎?……這場戰爭是錯誤的」。PS:影片的音樂很不錯~

№9:《二十四隻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簡直拍成了偶像劇,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癢)。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嬌小玲瓏的女教師大石擁有「大石」這樣大氣甚至宏偉的姓。大石老師認真教學,關愛她的十二位學生。大石老師面對班上看著她的二十四隻眼睛,發誓要讓它們「永遠閃亮」,但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亞洲的罪惡戰爭徹底斷送。漁村小學男生被徵召入伍,大部分死於戰爭,活著的也成了瞎眼殘疾者。大石老師的丈夫也命喪戰場。該片改編自日本左翼女作家榮井壺同名長篇小說,人道主義傾向非常鮮明。」

№10:《我對青春無悔》(《無愧於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澤明的作品,拍攝於二戰結束後不久,改編自左翼作家久板榮二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京都大學教授龍川事件和德國紅色間諜佐爾格事件為原型,講述女主角幸枝嫁給反戰作家野毛後的種種遭遇,野毛因發表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言論被檢察官逮捕結果屈死獄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從此被視為「賣國賊」,不但成天遭受眾人的白眼,幾經辛苦種植的田地也被「愛國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終於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對曾經受到的種種不白之冤,幸枝並不感到後悔,因為附近的墳墓里躺著野毛……

№11:《動盪的昭和史·軍閥》(日本):東京英機的漂亮話與戰場的慘烈形成強烈的對比,新井記者決意告訴國民戰爭的真相,正當人們為新井的義舉所感動時,卻有人跑出來這樣斥責他:「新聞記者,戰爭初期你們講過些什麼?!什麼『皇軍無敵』啊,什麼『聖戰』啊、『萬歲』啊,什麼消滅美英鬼子……說這些話的是哪些傢伙?促使日本好戰正是你們這幫傢伙!打了勝仗,你們就歌頌東條,又吹又捧;打了敗仗,就把罪責都往東條身上推,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嗎?!你們在報上寫:『打不勝的仗就應該停下來』,看你們說得多好聽哪!那麼,打得勝的仗,就應該打嗎?你們號召『聖戰,聖戰……』把日本搞得支離破碎……所有認為戰爭該打的人,全都該處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12:《沒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帶明顯的政治傾向,屬於「述而不評」的類型,導演只不過用平靜的鏡頭說明了那個時代發生了那些事,而沒去論辯論其中的是非,對日軍的行為既不鼓吹,也不辯護,正如主人公父親所問的:「國家是什麼?」。士兵們出征前常唱為國效力的歌曲,出征後卻常唱想念故鄉的歌曲,而熱愛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後所說的那段話富有反思色彩:「你見到過敵人的樣子嗎?我們老說『敵人、敵人』,可是,就算是美國的水兵也是喜歡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戀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敵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啊……」主人公臨終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謂的「為國盡忠」,而是大自然的美麗……

№1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國、日本):中國對日本總是要比對國民黨來得寬容,80年代初,正當中國許多影視作品對國民黨的塑造還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時,對日本人則已經開始日趨客觀化。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兩國人民的「歷史教科書」,雙方都可以用它來自我反思。本片導演佐藤純彌還執導過宣傳中國文化的《敦煌》、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戰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證》等,但左藤也曾跑去執導過「招魂片」《大和號》,日本有不少導演和演員既參與過反思片,同時也參與過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機會,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14:《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美國、日本):很多人認為《父輩的旗幟》不如本片來得「好看」,對此我不以為然,論反思性,《家書》不如《旗幟》。正如導演所說,他拍《家書》並非為了討好日本人,而是嘗試著從日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導演始終不是日本人,看待問題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廂情願。我很反感影片為了突出日軍的「人性化」,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一些事實,栗林忠道曾在中國進行掃盪,壞事干盡,但影片只是展現了栗林作為軍人「英勇」的一面。《家書》終究只是一部視野狹隘的商業片而已,要說沒有一點反思倒也冤枉,但遠遠不如同一類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和《血戰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輩的旗幟》,更不如《細細的紅線》。

『玖』 日本電影《情書》影評

日本電影《情書》影評範文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日本電影《情書》影評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近年來,被日本電影評論界稱為「日本新電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矚目。特別是1995年他的愛情影片《情書》,不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而且獲得了東南亞乃至歐美的好評。在同年的橫濱電影節上,一舉奪得了年度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兩項大獎。

影片《情書》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說他只不過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許多個人化的東西。所謂「個人化」,我以為既是他的個人藝術風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東方式的電影藝術構思。本文擬從《情書》的結構方式、情感表達和人生感情三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一、 細密的蒙太奇結構

在世界各國的許許多多愛情影片中,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故事早已司空見慣,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傾情,有的明爭暗鬥,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奪人所愛,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故事盡管千差萬別,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點是:鋪陳人物情感發展變化的歷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書》卻獨辟蹊徑,在眾多愛情影片中脫穎而出。其實,嚴格地說,《情書》算不上愛情片,因為影片中三個男女主人公都沒有真正相愛過,所謂「情書」也不是其中一對男女主人公互訴衷腸的書信,而是通過兩個女孩之間的通信喚起回憶的媒介。那麼,《情書》用什麼打動了不同國界的千百萬觀眾呢?這正是岩井俊二東方式電影構思的秘密所在。

《情書》的敘事文本很簡單:處於青春萌動期的男中學生藤井樹深深地暗戀著與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樹。盡管他這種純真的感情很強烈、很執著,但卻始終不曾向她表白過,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以惡作劇的形式透露出一絲絲內心的隱秘。而女藤井樹全然未覺,根本感受不到他的愛戀。中學未畢業,男藤井樹內心埋藏著那種青春的暗戀情愫轉學來到了另一座城市,認識了另一個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氣質與女藤井樹幾乎一模一樣,於是,男藤井樹便把對女藤井樹的愛戀傾注在博子身上。後來,男藤井樹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墜山身亡。

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如果採用一般的結構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動但毫無特色的愛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獨特而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特意舍棄了三個男女主人公之間愛情的是是非非、悲歡離合,而把筆墨集中在對往事的追尋和回憶上,形成了《情書》錯綜復雜的電影結構文本。

影片情節發展以博子探尋男友藤井樹的愛情真相作為推動力,引發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樹的回憶;再以女藤井樹的回憶作為次動力,不斷推進博子的情感轉變,從而共同完成兩個女孩子情感蛻變的過程。

時空層面。在現實時空中的情節採用外視角的形式,按照編導者的理性思維和情緒變化,表現兩個女主人公在共同尋找「情書」之謎的答案過程中,由於某些外在因素的聯結,致使兩者或貼近,或遠離,或若即若離。在回憶時空中的敘事則採用內視角形式,情節的進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邏輯和行為規律。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情書》結構中的現實與回憶兩個層面里至少有四組不同時空的人物行動線,編導者能使它們互為因果、互作經緯、交錯遞進,細針密線地編織起來,做到了天衣無縫,精妙之至。這正是日本人細致入微的思維方式在電影結構中的體現。由此,我不禁聯想到中國戲劇家李漁所說的話:「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可見,中國戲劇結構的美學原則與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在電影蒙太奇結構中的美學實踐相映成趣,異曲同工,是純粹東方式的審美意識。

二、細膩而哀婉的情感表達

影片《情書》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在優美抒情中蘊含的淡淡哀傷,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情感表達。這種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在世界各國中,日本無疑是種族構成純粹、文化同質性高的民族之一。它獨特的歷史和地理環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種心理敏感細膩的內傾型性格。環海的地緣,狹窄的國土,曲折的海岸線,形成了日本濕潤的氣候。因此,有學者稱日本文化為「濕氣文化」。它與內傾型性格相結合,使日本人更傾慕清凈、素雅,從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執著和堅韌。這種民族情感在岩井俊二的《情書》中格外濃郁綿長。影片一開始,博子掃墓對男藤井樹寄託無限哀思,歸來後偶然發現藤井樹的地址,潛意識中恍惚覺得男藤井樹並沒有死,於是萌生寫信的念頭。信發出去了,她本無意收到回信,然而,意外的回信來了。原來,身處異地的女藤井樹患感冒在家休息,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出於好奇便回了信。從此,兩個女主人公頻繁地書信往來,喚起了雙方一連串的回憶。博子在對秋葉的戀情中時時感到愧疚於男藤井樹,這種心理的羈絆,感情的不自由,使她陷入矛盾痛苦中。於是,促使她探尋回信「真相」的願望更加強烈、更加執著。與此同時,女藤井樹在醫院等候就診時,腦海里竟然閃現出中學時代男藤井樹倚窗讀書時的模樣。這表明,在她的內心深處仍然珍藏著美好純真的往事。特別是在博子決意前往女藤樹處了解真相時,不巧沒有見到。當汽車司機無意中道出博子與女藤井樹長得非常相像時,博子才恍然大悟,情節也隨之發生突轉,過渡到博子重新探尋男藤井樹愛情真相的階段。這里,編導精心設計了一個景深鏡頭,景深處是騎著單車的女藤井樹緩緩前行,處於動勢,成為畫面中引人注目的活躍因素;而前景是佇足沉思的博子,處於靜勢,一動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把雙方尋找和期待的心情突現出來。當女藤井樹擦肩而過時,博子脫口叫出她的'名字,畫面定格在女藤井樹回頭張望尋找的情景上。但轉瞬間,她專注尋找的目光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所遮掩,淹沒在茫茫人海中。兩個痴情而執著的女孩遺憾地失之交臂。從而她們又開始了難忘而又略帶哀傷的回憶。女藤井樹在回憶中,把開學、選舉、值日、男藤井樹在書卡上寫名字、用自行車發電對考卷、運動會上為男藤井樹拍照等等點點滴滴的往事串聯起來,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樹對她純真的愛戀,她也逐漸意識到這種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將是她彌足珍貴的財富,並使她從對父親死亡的恐懼中掙脫出來。而博子則從回憶中真正地清醒過來:自己竟是男藤井樹初戀對象的替代品。於是,她從痛苦的緬懷和思考中掙脫出來,勇敢地面對現實,接受了秋葉的愛。但她對男藤井樹的那一段摯愛仍然難以割捨,於是在秋葉的鼓勵下,當太陽冉冉升起時,博子面對皚皚無垠的茫茫雪原一遍又一遍地哭喊著:「你好嗎?」以此來傾吐對男藤井樹的思戀和哀傷。此時,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樹也一遍又一遍地自語似回答:「我很好。你好嗎?」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兩個女孩共同的心聲。呼喚著男藤井樹呼喚著彼此,也深切地呼喚著自我。至此,她們完成了漫長而艱辛的感情蛻變和升華,由「過去」的我過渡到「現在」的我,並預示著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恆」。

之所以較具體地復述影片中的這些情節、細節,意在說明岩井俊二如此這般地表現人物心靈的敏銳和情感的細膩,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實則動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這在西方的影片中是難以見到的。

博子不惜一切地頑強追溯,探尋男藤井樹的愛情真相,女藤井樹對昔日暗戀情人的淡淡回憶,不正是追求感情的「純」與「真」?不正是表現了嚮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的執著精神嗎?不正是日本民族格外崇尚的「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形象表達嗎?如果把追求真情的執著精神置於當今商品社會的大背景下,不難發現編導者努力尋找和贊揚一種超越物質利益誘惑、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真誠感情。因此,可以說《情書》中細膩的哀婉的情感是對今天金錢物慾的間接否定和批判。

;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8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6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44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63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8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30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43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70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7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