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中國和美國電影對比的論文

中國和美國電影對比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6-14 11:42:35

『壹』 求800字作文 中國電影和外國電影的區別提示有拿兩部電影作對比,看區別,從文化和表達方面入手

在網路文庫里可以查到資料, 就搜」中國電影和外國電影的區別「就行了,第一個是課件,後面有電影的對比分析。(我下面的回答就是摘抄上面的)

中國電影的特點:以社會意識形態內涵為指向,注意教育觀念,具有濃重的本土文化色彩,旨意要求直接而明確。道德倫理傳統也是中國電影表述的重要方面,遵守人倫長情構築情感世界和藉助人倫常情來褒貶判斷,成為中國電影常見的感情支撐點。說到底就是三重,「重道德,重文化,重教育".這跟中國的傳統文化,國情和政府有直接關系。

歐美電影的特點:以個人意識形態內涵為指向,已娛樂性為主的敘事風格。電影的風格注重視覺刺激效果,場面豪華,故事精彩,對話幽默,有時再加上白日夢般的幸福結局或懲惡揚善的道德教育。以高科技,高投入的商業化運作方式,靠娛樂性方面的優勢爭取到了大部分觀眾。導致中國電影和歐美電影最大的根本區別在於中西方的思想常規和文化差異。

『貳』 歐美電影與中國電影的差異(詳細點,作業)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中國電影需要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熟練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實施產業化管理,投資、製片、發行、院線分工合作,責權利明確,並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以利於電影生產與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衍生品在中國電影工業流程上基本還是缺失的一環,市場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叄』 中外電影風格比較

老實說,這題目太大了,太寬泛!

『肆』 類型電影論文(2)

類型電影論文篇2
淺談中外災難類型電影比較

摘要:本文以好萊塢的類型電影為參照標准,結合國產電影創作實際,以近期的兩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和《2012》為例,分別從敘事、女性主義、植入式廣告及意識形態四個方面對國產類型電影和美國類型電影加以比較,提出類型電影尤其是國產類型電影以後的發展趨勢及需要改進之處。

關鍵詞:類型電影;敘事;女性主義;植入式廣告;意識形態

一、類型電影的特點

類型電影作為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其存在是一個客觀的電影現象。電影“類”的誕生較早,但電影類型的內涵如何界定,大師們的看法並不相同,美國學者羅伯特・考克爾認為:“電影一旦發展出一種敘事結構,從僅僅展示事物(如火車離開站台或兩個接吻的人)轉向講述故事,就開始形成類型。故事一旦被講述,它們就立刻進入了一定的類型:浪漫型、情節劇型、追捕型、西部型、喜劇型。”而澳大利亞學者理查德・麥特白則認為:“觀眾、製片人和批評家在討論電影的時候都在用類型的概念,但是他們每一個人使用這些概念的含義可能大不相同……就像安德魯・都鐸(Andrew Tudor)所說的,類型‘是我們共同相信的一些東西’。當看一部驚悚片的時候,我們知道什麼是驚悚片。事實上,在我們看之前就知道什麼是驚悚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不需知道影片的內容,就能認出這些有著廣泛的文化共同點的類型電影。”

災難電影作為類型電影的一種,除有其共性之外,還有其獨特之處。每一種類型電影都具有相對固定的題材和人物類型、特定的故事空間與造型語言、剪輯風格和音樂特色。如歌舞片中的舞台、歌舞明星,科幻片中虛擬的未來世界、外星人,戰爭片中的兩軍對抗、戰地英雄,警匪片中的強盜、警察、地下組織等。災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時常順應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更新而變化。《2012》是建立在瑪雅預言的基礎之上而創作的影片,該片上映時間是2009年,離2012年很近。與此相似,《唐山大地震》的拍攝也在汶川地震之後,群眾尚未從地震的陰影中恢復過來,汶川大地震讓人想起數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其次,類型電影一般都迎合觀眾的某些感官和情感的需要,以滿足觀眾內心深處的娛樂心理。每一種類型電影雖呈現娛樂的方式不同,但營造娛樂情景並最終希望實現娛樂功能上是相同的。類型電影的娛樂性,一方面是刺激和滿足人們的種種情感,另一方面是通過把奇觀融入情節,讓觀眾在賞心悅目中獲得審美的快感。災難電影尤其是好萊塢的災難片首先用宏大的災難場景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扣人心弦,觀眾的心情隨著影片情節的進展時而緊張時而放鬆,有如身臨其境一般,刺激而愉悅。中國的災難片場面明顯要遜色許多,敘事相對比較溫和,注重內容的情感部分,以情動人。

最後,類型電影還具有商業性特徵。不同的類型電影滿足各類不同愛好的觀眾的消費需求。如果市場對某種類型電影有良好的反應,有觀眾捧場,片廠便會繼續製作這類電影,否則,便會停止生產。《2012》上映後反響比較激烈,票房收入也相當可觀,之後不久國產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上映,許多觀眾是因為對《2012》的意猶未盡而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所謂國產災難片的。《唐山大地震》被作為災難片宣傳也是商業運作的一個手段。

二、敘事及其手法

《2012》講述一個關於世界末日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災難發生時極致視覺特效,這種強大的沖擊力讓觀眾震驚。但看完電影之後,腦海里只存留了片中各種不可思議的災難元素:地球板塊移動、火山、地震、海嘯、洪水集體肆虐,全球各種標志性建築全被毀滅,給人一種恐怖震撼的末日來臨之感。但這容易讓觀眾忽視其劇情,也難以啟人深思。此外,《2012》還被一些記者稱為寫給中國的情書,裡面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或許是導演被汶川地震發生時中國人民的精神所感動,故把中國描寫成人類的救贖之地,片尾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也是中國製造的。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比較有爭議的災難類型電影。准確的說,它應是一部典型的中國親情劇。片中的災難場景被一筆帶過,更多的是敘述一個四口之家悲歡離合的故事,而把影片命名為《唐山大地震》只是一種炒作手段。影片宣揚了超越一切的親情,正像馮導所期望的那樣“內容大於形式”:“災難片元素是《唐山大地震》的基礎,而倫理片元素則是影片的靈魂。”

三、女性主義的折射體現

好萊塢類型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多處於被動和附屬的地位,或是作為家庭生活的象徵。西蒙・波伏娃說:“所有男人寫的關於女人的書都應加以懷疑,因為男人的身份就如訴訟案中,既是法官又是訴訟人。”《2012》中有一個細節,傑克遜開車來接孩子們去度假的時候,妻子給丈夫一包尿不濕,告訴丈夫七歲的女兒到現在還在尿床,每天晚上睡覺前要穿這個,丈夫看到這個東西後滿懷質疑:還穿?顯然丈夫之前並不知道女兒還尿床的事情,這一細節充分體現了其“大男子主義”,女人才是這個家生活的主宰。在災難類型電影中,女性多處於危險境地,需要被保護。當海嘯和地震發生時,鏡頭會立即轉向女性們的反應:尖叫、恐慌、無助地四處逃竄。

而男性在遇到災難時則會思考:“what the hell was that?”同時,在西方電影中,女性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她們之於男性的附屬地位是相對的。《2012》中的勞拉是一個聰明而有智慧的女孩兒,是獨立女性的代表。面對災難的時候,勞拉表現出來的沉穩、堅強、鎮定完全不遜色於男性。當地球將要毀滅,傑克遜帶著全家逃亡的時候,他似乎是全家命運的主宰,妻子和兒女都必須在其保護之下才能逃生。但如果妻子完全依靠丈夫的保護而喪失了自我,她和兒女們同樣不能自保。輪船幾乎要沉入大海,全家人都被困入浸滿海水的船中,他們被迫與傑克遜走散,這時,阿曼達飾演的妻子就不得不承擔起保護孩子生命的責任。導演在此處對情節的描寫集中體現了在災難中女性也有不可阻擋的堅強,與前面的表現女性面對災難時的恐慌形成鮮明對比。

《唐山大地震》對女性主義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與《2012》相似,影片對母愛的描寫顯然更為深刻。但相比西方類型電影中的女性主義,國產電影仍有傳統的保守主義傾向。片中元妮喪夫後,面對另一個男人的追求毫不動容,堅持一個人度過餘生,因為她知道,丈夫是為保護自己在地震中死去,沒有哪個男人會像丈夫那樣用生命來愛自己。但細想一下,元妮的這種做法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馮小剛在影片以女性形象為中心塑造了一部催人淚下的親情劇。元妮喪夫之後,一個人撫養兒子的艱辛,也體現了丈夫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性,男人是家的頂樑柱,如果活著,她的生活就不會這么苦,顯然這並沒脫離中國家庭以男性為主的傳統觀念。從社會角度看,女性是滄桑時代的見證,是命運多舛的個體:災難留下的痛苦只有在脆弱的女性身上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並讓人同情。

四、植入式廣告在影片中的運用

隨著廣告業的發展,植入式廣告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告 主的重視。“植入式廣告,又叫急性廣告,是指廣告傳播一改往日單純依靠說教和推銷的營銷策略,將產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視覺性符號甚至服務性內容策略性地帶入電影、電視劇或其他電視節目及其他傳播內容中(隱藏於載體並與載體融為一體),使觀眾在接受傳播內容的同時,不自覺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繼而達到廣告主所期望的傳播目的。”上述兩片的植入性廣告分以下類型:

1、置景道具植入型:這是最傳統的植入式廣告形式,主要指品牌視覺符號或商品本身作為影視作品的置景道具出現。“視覺形式的形象性對於以說服為目的的傳播具有特殊意義。”如在影片《2012》中男主人公開的汽車標志便是其中之一。《唐山大地震》中,元妮在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飯桌上擺的劍南春酒是最明顯的植入性廣告標志,此外還有汽車、電視、銀行、運動品牌等。

2、對白植入型:就是在電影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巧妙地將產品、品牌、服務植入其中,成為電影中的台詞,以此來達到廣告效應。如《2012》中,男主人公匆匆忙忙地開車回家帶兒女們去度假,在給愛人打電話的過程中,就提到“黃石公園”這個名字,這也是植入式廣告的形式。《唐山大地震》中中國人壽保險的廣告方式也屬於此類:方達作為旅遊公司的老總,當員工過來詢問這次旅遊保險用哪家時,方達說:“就選中國人壽吧,踏實。”

3、場景植入型:即是把品牌信息嵌入到影視作品的環境中去,品牌視覺符號或商品本身作為故事發生的場景或場景的一部分出現。如{2012}拍攝的場景中出現的海灘樓房以及主人公帶孩子們度假的公園等,都注入了一定的廣告元素。

國產類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在植入式廣告方面相差甚遠,好萊塢電影可不動聲色地把廣告植入其中,既能有效地為廣告主服務,又不影響觀眾對影片的欣賞。但國產電影在這方面做得有點兒欠妥。植入式廣告要尊重影片的故事情節,使其顯得順其自然,不影響影片的觀賞效果。《2012》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但看過《唐山大地震》之後,觀眾對片中的植入式廣告批評聲不斷。植入式廣告應有效地給觀眾一種暗示效應,遵循內容第一,廣告第二的原則,避免片中突兀地出現廣告詞和任何不合理的廣告場景,不能盲目的把任何廣告都嵌入影片中。在進行植入式廣告之前,要分析產品及其品牌適不適合在該影片中表現,能不能達到廣告主想要的宣傳效果等因素。

五、結語

中西災難類型電影的差異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異,體現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們不能苛求中國的災難片完全符合西方的審美需要,但成功的作品肯定是把深邃的思想內涵,巧妙的藝術處理與大眾的觀賞熱點結合起來。首先,中西方類型電影最大的交集就是商業性,它們未來努力的方向也離不開使其更具有商業價值,觀眾花錢去電影院看電影,買的大多是娛樂享受,所以,電影的商業性和娛樂性是分不開的。

其次,中西方電影還要努力提高其講故事的水平。好萊塢電影重在場面的製作,掩蓋其情節的跌宕起伏,觀眾震撼之後難免會感覺少了點兒什麼。但中國電影講故事的過程多有漏洞,故事出來之後多有批評之聲。好萊塢類型電影在講述故事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再次,電影應該注重宣傳,激發觀眾的類型期待。從某種程度上講,類型電影是預先出售給觀眾,在開發每一部類型電影時,往往就有相對的觀眾定位。如果一部影片能得到適當的宣傳,從片名、廣告宣傳等每個運作環節將類型固著於觀眾的心靈,那麼,電影的春天就不會遠了。

最後,類型電影還應該注重整合生產和發行兩個環節。類型電影是在吸引更多消費者和賺取更多利潤的動機推動下向前發展的。好萊塢電影業總是力圖復制它最近的商業成功。在市場開發中,有意識地遮蓋其他方面來有選擇地突出某些方面,使觀眾更加註意那些製作商想要強調的方面。然而中國電影市場目前還處在半市場化狀態,院線體系雖已經逐步形成,但還要繼續完善院線發展模式。

注釋:

[1]唐晉先:《(唐山大地震):動人因親情,感人緣母親》,《電影文學》2011年第3期.

[2]任拯廷:《淺議植入式廣告》,《今傳媒》2006年第4期.

[3]梅薩里:《視覺說服――形象在廣告中的作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頁.

[4]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78頁.
猜你喜歡:
1. 關於電影論文範文

2. 電影鑒賞論文

3. 關於電影論文參考

4. 有關於電影論文

5. 關於電影的論文

『伍』 求關於中外電影風格研究的論文,急

從發展來看,中國電影事業比西方電影事業起步要晚幾十年。西方電影尤其是美國電影常常有一些不經意的幽默,不是刻意去營造的而是往往在不經意間一個細節讓你忍俊不禁。相比較而言,中國香港電影界的奇跡「無厘頭」電影可謂從頭到尾讓人樂翻天,這不僅僅體現在情節設計上,在人物形象和塑造上,環境的布置以及音樂配置上都是做足功夫的。以我個人的淺薄認識,美國電影是「幽默」,香港電影里有的只是「滑稽」、「搞笑」而已,我無法評斷孰優孰劣。電影只是文化的一個縮影,不同風格必然有其文化大背景。另外從影片的題材上來看,西方電影的藝術片、西部片、歌舞片和動畫片也是別具一格,常常讓人感慨:啊!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而中國電影在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含蓄內斂的韻味與風格,在國際電影界的地位逐步上升,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上升。通過音樂與電影的比較,中西方文化的特點差異在我們腦海中都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接下來,我們又探討了中西方文化的具體典型及其深層原因。在做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查閱了相關書籍並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一 內陸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 :中華民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三面連陸一面靠海的地理環境使中國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從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強的穩定性和歷史延續性。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心理。誕生於半封閉大陸自然環境的儒家倫理,教誨人們重土輕遷,安貧樂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們在久遠的傳統中沉澱了一種封閉的惰性心理和慣性思維方法,保守,缺乏開放的意識;眷戀家園故土,提倡清靜無為;安於現狀,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風險意識和競爭精神不強,時間觀念和進取意識淡漠。所謂的「山性使人塞,

『陸』 中西方恐怖片差異 1500字論文

自有人類文明後,恐怖文化就產生了,但文化終究會因地域不同而產生差異。東西方的鬼文化完全是背道而馳的。西方的鬼,多是惡心兇殘的,是有形的,再甚也無非如此,僵屍,木乃伊、吸血鬼等等,看上去很討厭,但你能看見它,就能有心理准備。在好萊塢電影中,鬼怪的形象往往只是兩種形態,一種是腐爛變質的僵屍,一種是以異形為代表的外太空生物。就算半夜鬼敲門,下床迎接時充其量是嚇了一跳而已:但東方的鬼卻截然不同,它是無形和飄忽不定的,沒有人知道它會在什麼地方出現,沒有人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來到你的身後。東方文化背景下的鬼,一般來說都是死者的虛影,和生前的模樣相比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很少有像好萊塢電影中血腥四溢、滿身都是惡心粘液的形象。
西方的鬼文化是視覺化的,講究視覺上的沖擊力;而東方(中、日、泰等國尤甚)則是意念化的,講究精神上的聯想。不一樣的恐怖文化帶給我們一個驚喜,這讓我們在霸氣十足的好萊塢電影之外,還能看到另外一種別有意趣的恐怖面孔。
因此西方的恐怖片往往炫耀特技,通過各種血腥,暴力的場面來刺激觀眾的眼球。比如好萊塢恐怖片多採用高科技電腦合成的怪物形象,這只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恐怖感。最明顯的例子,當然要數經典的《群屍玩過界》《電鋸驚魂》《閃靈》等。
相比之下,中國的恐怖片則收斂得多,東方的恐怖多是以恐怖的氣氛,讓觀眾自己嚇自己,刺激往往源於視覺又超乎視覺,在那些貌似平靜的敘述下卻潛藏著陰森暗流,恐怖感一點點地滲透出來,充滿整個影院。恐怖根植於觀眾的腦海之中,久久揮之不去.

『柒』 求中國電影與美國電影的區別。急!!!!!!!!!!!!

1、起源不同

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美國電影:1893年,發明電影視鏡愛迪生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伏櫻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大眾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2、特點不同

中國電影: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缺咐叢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

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美國電影:美國電影是按照國家分類的電影類型,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3、表現形式不同簡仿

中國電影:中國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現手法多為平鋪直敘、中規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書式的權威口吻進行敘述,觀眾能夠獲得歷史的厚重感,卻無法產生深刻的代入感。

領袖、英模題材影片雖然已經逐步脫離了教科書式的書寫,在人物深度的刻畫、體現人性色彩、選取角度的靈活性等方面有所進步,但總體而言,此類影片仍然存在較強的教導、感化的痕跡

美國電影:美國主流電影的表現手法則更為豐富、細膩和深入,它能將國家形象和價值訴求投射到具體、真實的人物身上——這些人物可以是歷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眾,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有接受這種國家形象和價值訴求的能力。

『捌』 英美電影與中國電影的區別,在影評,音樂,演員,角色,導演,類型等方面,進行分析。

美國從1776年建立迄今為止不過236年的時間,歷史很短,所以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美國人沒有歷史,只能拍科幻片;中國人沒有未來,所以只能拍宮廷劇。當然,這僅僅是網友的一個吐槽。但這無疑從側面印證由於科技的高超,美國在科幻類新的電影中拔得頭籌並長青不老。其實英美電影和中國電影在任何方面的區別都是歷史文化背景不同所導致的。
類型方面:由於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美國有獨特的西部片;雖然倆國都有關於戰爭的電影,但是由於美國經常是侵略者而中國是受害者,所以美國的戰爭片經常是以戰爭給美國人帶來心靈和精神上的創傷為切入點來展開的,比如《全金屬外殼》,而中國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上來展現中國人民在抵抗外來侵略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的;由於中國城市化的時間還不行,所以文藝片大多都是鄉土文學,滿含泥土的氣息,而美國城市化則非常先進,所以文藝片大多都從現代物質繁榮帶給大家的精神、感情上的困惑來敘述的。
導演方面:我沒認為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有區別,可能是導演個性方面,但敘述手法和方式幾乎都萬變不離其宗。每個導演都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所以各個精彩的電影的背後是有著各個有精彩故事的導演,導演敘述故事的能力強不強,導致了電影好不好看。商業片和文藝片或者紀錄片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存在哪國的導演更商業化,哪國的導演更理想化,人生存的理由不同,也就造就了導演的不同。
角色方面:因為中國更強調集體主義、尊老愛幼、相互幫助這類的傳統美德,所以中國的電影在塑造角色方面出了復雜的人性外,還有道德的約束;因為美國是一個法制國家,市場化也高速發達,所以在塑造角色方面更側重於自我以及在「美國夢」下的美國人的生生不息、頑強拼搏。比如拿勵志電影來說事兒,中國的《奮斗》中的陸濤就是激勵起同事的對事業和生活的熱愛和激情並和這些同事合作才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輝煌,而美國的《肖申克的救贖》中的ANDY則是通過自己淵博的專業知識和在監獄里對於自己愛好的執著為自己的越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員方面:這個方面的區別和導演的區別差不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人更會演戲。因為美國是最早普及電影技術的,而夢工廠好萊塢也紮根在美國,所以有一個實在的環境和硬體在那放著。但是中國也不缺乏好的電影演員,比如:梁朝偉、劉德華、黃秋生、曾志偉、周潤發、張國榮。其實不難看到,中國的好演員大多在港台,這也和文化環境有關。美國演員我則更喜歡馬龍。白蘭度和史泰龍,都是硬漢和寫實表演特別出色的演員。
音樂方面:我對這方面沒有太多的了解。
影評方面:美國電影的商業化色彩太濃重了,所以評論家的關注點還在票房上,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家的電影沒有藝術內涵,我就不覺得美國的電影沒有深刻挖掘人性、普世的價值觀以及人類在生活中的常態。中國的影評家可能更帶有知識分子的情節,總是站在他的角度來用自己的喜愛厭惡來評價電影,所以我們總是在影評中看到各種專業的詞彙、各種和文化掛鉤的名詞(人文底蘊,厚重感,)以及各種本來電影沒有傳達出但是卻因為他們自己的對社會的不滿和控訴而表達出來的憤懣。所以我經常說,你不是不看美國大片么?那你還經常掛在嘴邊:YOU JUMP, I JUMP!(泰坦尼克號的經典台詞)。
仁者見山,智者樂水,希望自己的一點看法能幫到你。 (因為我看美國電影比較多,所以回答未免有失偏薄了)

『玖』 1,與美國電影相比,中國電影的劣勢與不足

我個人認為與美國電影相比,中國電影的質量不高,而且曾經有藍皮書指出,中國電影目前的現狀是:電影生產的許多硬體都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人才、創意等軟體水平卻完全不匹配;中國電影因為缺乏海外營銷推廣人才而很難真正「走出去」。
中國電影主要是質量問題,不細致、不人文。大量電影存在「不真」的問題,主要是對人的生存狀態表現得不真切。而且在藝術表現上不細致。同時由於不可忽視的文化差異的存在,很難引起異域觀眾的認同。
比如,有很多宏大的主題、很多歷史標志性的會議,還有一些機構中的矛盾交織,而這並非所有人的普通生活,不是人類共同關注的東西。有的是適應一個時期的形勢和政治需求,沒有對人類共同的文化情感的焦慮等的共性的考慮,不具備全球化地域的對人類、人性的認知和思考,沒有異域文化的人群可以共同感受的東西。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9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6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44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63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8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3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44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70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7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