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殘雪字幕版
A. 讀殘雪《蒼老的浮雲》
殘雪在國內名氣很小,鮮為人知,但在國外,名氣卻很大,甚至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在前幾年的諾獎評定中,甚至一度超過了日本的村上春樹,最後與諾獎失之交臂。聯系之前獲諾獎的莫言,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么一個問題:為什麼能得到國外認可的作家,在中國本土,卻知者寥寥呢?
這時就有人回答:文化語境不同嘛,文化差異太大,外國人不理解很正常。這仍舊不能觸碰到核心,比如卡夫卡,比如馬爾克斯,比如福樓拜,這些作家,同樣是外國人,為什麼可以得到我們國人的認可呢?對於外國人,莫言殘雪同樣是外國人,卻在國外備受歡迎。
在這里我想引入兩個概念:魔幻現實主義和蒙太奇手法。沒錯,正是這兩個被用爛了的概念。現在某些人,談起文學來開口蒙太奇,閉口魔幻現實主義。但這兩個概念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魔幻現實主義就是在現實的基礎上,讓那些本是僵化的、無生命的東西動起來。蒙太奇手法就是一群閑得蛋疼的人,把好好的故事線剪得七零八落,再隨意拼接起來,以期讓讀者/觀眾獲得拼圖的快感。
是這樣嗎?是,又不完全是。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海量的信息湧入下,個人的想像力得到了無與倫比的釋放。在此基礎上,傳統文學創作中以情節動人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作家所有能想像出來情節已經被開灶虧腔發得寸土不生,情節安排上的妙處盪然無存。
再者,傳統單線敘事的模式也迎來了審美疲勞。及時無數作家前仆後繼兢兢業業地開創出雙線、多線、明暗線、環形等等敘事模式,也無異於螺螄殼里做道場,難以取得根本性突破。突破傳統的線性敘事模式,已經迫在眉睫。
因此,魔幻現實主義和蒙太奇手法應運而生。它們是對傳統敘事模式、敘事手法的一次大膽的突破,一次勇敢的反叛。與之同類的還有意識流寫作、群像創作等概念。
但,僅僅只是反叛,我們似乎又回到了開頭的庸俗。反叛只是一種方式,通過反叛,我們能得到什麼,即反叛的目的,才是重中之重。
人能開口說話,能認識、思考、發現、創造、交流經驗,那麼動物呢?更近一點,植物呢?或者所有的我們認為無生命的物體,如石頭、杯子、水等等,它們也能做到上述的事嗎?
如果回答說不能,那麼你可曾想過,這只是在我們能理解的緯度里是不能的。就像溪流不理解山川的偉岸,山川不明白溪流的綿長。是否存在這樣的一個場所,使我們和萬事萬物的思維處在同一的頻道上,使我們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啟發呢?
魔幻現實主義,就是這么一個東西。
創作與閱讀,是同一個系統的兩個隱衫終端,創作模式的突破,必然帶來閱讀模式的轉變,即審美方向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也必然會反哺到創作模式的突破上。
殘雪也許正在做著這樣的事。
魯迅評價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談到娜拉出走,最後要麼墮落,要麼回來。張愛玲談娜拉,說讓她出走到樓上去。喚一聲開飯了,立刻又灰溜溜地下樓來。
緣何?無非是不明白出走的方向罷了。文學創作的突破也是一次出走,出走本身無意義,弄明白出走的方向才有意義。
殘雪說「偉大的作品都是內省的、自我批判的。在我的明星列表中,有這樣一些作家:荷馬、但丁、彌爾頓、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空侍德、卡夫卡、博爾赫斯、卡爾維諾、聖·德克旭貝里、托爾斯泰、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這個名單中的主流是西方人和具有西方觀念的作家,因為我認為文學的源頭就在西方,而中國,從一開始文學就不是作為獨立的精神產物而存在。」
姑且不論她話語的對錯,僅從此段中我們即可得見殘雪對於西方文化的追求。拋去狹隘的民族自戀情結,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文化在小說創作這一板塊的薄弱。
在過去幾千年的文化語境中,小說始終是不入流的存在。即使到了魯迅先生的時代,魯迅先生這樣的大文豪來做小說,也是屬於紆尊降貴的。盡管在近代以來,小說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起點低、底子薄、發展不深的問題仍舊不容忽視。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不少的作家,試圖從本不重視小說的文化積淀里提取小說創作的養料,其精神固然佩服,就成果而言,就我淺薄的學識而言,似乎也過於寥寥。另一種角度看來,成果或許很多,卻與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
由此,殘雪完全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轉而在審美和哲學上尋找小說創作的突破。這種做法,或許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她口中的「實驗小說」。
當一切傳統文化的養料都被拋棄,我們應該從何處取得小說創作的根基?答案是回歸文學創作本身。《詩.大序》中說: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就言明文學創作的意義—傳遞情感。情感由感覺生發,聽歡快的歌曲會高興,看苦情電影會流淚,即使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也會讓你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感慨高、真tm高啊。傳遞感覺,是所有文學創作的第一要務。
審美講究共情,以一物引起另一物情感共鳴,這是審美的基礎。或許正是基於此,殘雪才創作了作品—《蒼老的浮雲》。
縱觀全書,我們很難梳理出一個像模像樣的情節來。情節成為了作品主題的附庸,而非主要表現載體。要尋找這樣的載體,我們應當將目光投向那些充斥全篇的、陰暗的、潮濕的、粘稠的意象上去。
大量的意向交疊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隨時隨地被窺視著的、死氣沉沉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穿行,就成了讀者的閱讀過程。或許你可以在作品中找到部分現實世界的影子,但卻很難以現實的邏輯將其串聯起來。
有一定美術功底的人或許可以感受到,《蒼老的浮雲》這部作品中很濃重的油畫色彩。它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小說,甚至很難將其稱為文學作品 比較而言,或許藝術品的頭銜更加適合它。利用大片大團的的色彩而非具體可感的圖像來傳情達意,追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
很早我們就被灌輸了中心思想、主體大意的理念。一拿到文學作品,我們便急不可耐地去思考它想表達什麼、批判什麼、贊揚什麼,卻很少思考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麼、作者真正想分享給我們什麼。
就像爺爺奶奶輩的給我們講打仗,打仗是很難的。沒准兒他們只是想說,「我是打過仗的」,但說出來就是「打仗很難啊」。其實這么多年過去了,打仗再難都已經過去,真正真實的是打過仗這個事實。說打仗難,可以引起很多話題,還能讓你神話主題點明中心。如果說打過仗的話,換來的可能只是一個「哦」,或者長一點「真的嗎?」「哦」。
靜下心來思考,沒准兒無意義本身,就是最大的有意義。就像王小波在《白銀時代—2015》中寫的小舅一樣,一輩子都在畫著讓人看了會頭暈目眩卻又說不清楚的畫。即使被抓進了習藝所也死不悔改。原文摘抄如下:
畫家就不同了,給外行一些顏色,你都不知怎麼來弄。何況他們有自己的偶像:上上世紀末上世紀初的一幫法國印象派畫家。你說他是二流子,他就說:過去人們就是這樣說梵谷的!我國和法國還有邦交,不便把梵谷也批倒批臭。所里另有辦法治這些人:把他們在制圖課上的作品製成了幻燈片,拿到德育課上放,同時說道:某犯,你畫的是什麼?該犯答道:報告管教!這是貓。於是就放一張貓的照片。下一句話就能讓該犯羞愧得無地自容:大家都看看,貓是什麼樣子的!經過這樣的教育,那個人就會傲氣全消,好好地畫起機械圖來。但是這種方法對我舅舅沒有用。放到我舅舅的水墨荷葉,我舅舅就站起來說:報告管教!我也不知自己在畫什麼!教員只好問道:那這花里胡哨的是什麼?小舅答道:這是幹了的哈喇子。教員又問:哈喇子是這樣的嗎?小舅就說:請教管教!哈喇子應該是怎樣的?教員找不到干哈喇子的照片,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用橡皮膏把他的嘴再貼上了。
我們現在好多人,沒有畫不明不白的畫的膽氣,也沒有大聲回答:「報告管教!這是貓」的勇氣,更不用說像小舅那樣回答:「這是幹了的哈喇子」了。此外,更多的人,都在當著放幻燈片的管教。
殘雪在搞實驗小說,哲學和文學構成了她生活的主色調,其餘的一切,都被拋之腦後。正如她所言:「偉大的作品都是徹底個人化的。因為人只能在真正個人化的寫作中達到自由。」《蒼老的浮雲》正是這樣的一部小說,情節成了附庸而非必要,意向成了載體而非點綴。除此之外,她還大膽地取消了時間的概念,讓整部作品似乎沉淪在一個永恆死悶的世界裡。篇幅雖短,讀來卻仿若經歷了幾個世紀那樣漫長。
相對於國外,我們的現代文學創作起步始終太晚,雖有代代才人的艱苦奮斗,但仍不免落後。而長久以來的文化語境又在影響著大眾的審美需求、審美方向。這一方向推動著同時也制約著文學創作模式的轉變和相應的文學評價體系的變動。因此如莫言殘雪這類的作家始終只能游離於主流話語之外,即使莫言得了諾獎也依舊無補於事。
就我個人淺薄的才學,寫這篇文章不敢說是為了起到振聾發聵、洪鍾大呂的作用。而是希望大家,或者說僅僅只是希望自己,了解到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群人,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東西拼盡全力。
在可預見的未來,像《蒼老的浮雲》這樣的作品想必會越來越多,要求文學改革的呼聲也會越來越大。到了那時,人們或許會驚奇的發現,有這樣一群人,早早地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於孤獨和漆黑中蹣跚學步,為後人留下了羸弱的火把。
當最初雷劈在樹上燃起了一點星火時,有人惶恐有人漠視,但終究有人將它拾起,於是乎,世界就成了火焰的海洋。
B. 我找首日語歌「殘雪」
你要找鵝應該是這首吧,很好聽的,我也喜歡
http://www.songtaste.com/song/179251/
殘雪(なごり雪)
---德永英明
汽車を待つ君の橫で仆は
時計を気にしてる
季節はずれの雪が降ってる
東京で見る雪はこれが最後ねと
さみしそうに君はつぶやく
なごり雪も降るときを知り
ふざけすぎた季節の衡滾あとで
今 春が來て君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去年より ずっと きれいになった
君が去ったホ-ム殘り
落ちてはとける 雪を見ていた
今 春が來て君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去年より ずっと きれいになった
在等候火車的你凱嘩的身旁
我注視著時鍾
不合時節的雪 紛飛而降
這是最後一次在東京看雪了呢
有些傷感地盯攔行 你低語著
殘雪也知道飄落的時節
在愛郁的季節後
如今 春天來到
你變得更加美麗
相較昨年 更為美麗
留在你離去的站台
看著飄落後即融化的雪
如今 春天來到
你變得更加美麗
相較昨年 更為美麗
C. 殘雪日文版歌詞
汽車【きしゃ】を待つ【まつ瞎友伍】君 【きみ】の橫【よこ】で仆【ぼく】 は
ki shu o ma tsu ki mi no yo ko de bo ku wa
站在等車的你身邊
時計【とけい】を気【け】にしてる
我卻只留心著時間
to ke i o / ke ni shi te ru
季節【きせつ】はずれの雪【ゆき】が降ってる 天空飄著不合時宜的雪
ki se tsu ha zu re no yu ki ga / fu te ru
東京【とうきょう】で見【み】る雪【ゆき】はこれが最後【さいご】ねと
東京的雪 或許這是最後一次看見
to u k yo u de mi ru yu ki wa ko re ga / sa i go ne to
さみしそうに君【きみ】がつぶやく
滿臉落寞的你 自言自語
sa mi shi so u ni/ ki mi ga/ tsu bu ya ku
副歌部分
なごり雪【ゆき】も降るときを知り
才知道 已是殘雪紛飛的時節
na go ri/ yu ki mo /fu ru do ki /o chi ri
ふざけすぎた季節【きせつ】のあとで
欺人太甚的季候已過
fu za ke /su gi da /ki se tsu no/ a to de
今【いま】春【はる】が來【く】て君【きみ】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此刻春意闌珊 你卻愈發迷人
i ma ha ru ga ku de/ ki mi wa /ki re i ni na da
去年【きょねん】よりずっときれいになった 遠比往年 清澈無暇
kyo nen yo ri /zu to /ki re i ni na da
動き【うごき】始め【はじめ】た汽車【きしゃ】の窓【まど】に顏【かお】をつけて
緩緩開動的車 你的面容透過車窗
u go ki ha ji me ta ki sha no ma do ni / ka o tsu ke te
君【きみ】は何【なあに】か言おうとしている
欲言無聲
ki mi wa na ni ga/ yu o o do shi te i ru
君【きみ】のくちびるがさようならと動く【うごく】ことが
「再見」浮動在唇際
ki mi no ku chi bi ru ga sa yo u na ra do/ u go ku ko to ga
こわくて下[した] をむいてた
我卻不知所措俯下首
ko wa ku te /shi da o /mu i te ta
時【とけ】がゆけは幼【おさ】ない君【きみ】も
時光荏苒 都不曾留意到
to ke ga /yu ke wa/ o sa na i /ki mi mo
大人【おとな】になると気【け】づかないまま
稚氣的你已然成長
o to na ni /na ru do/ ke tsu ka na/ i ma ma
今【いま】春【はる】が來【らい】て君【きみ】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而今春意闌珊 你卻越發迷人
i ma ha ru ga ku de/ ki mi wa /ki re i ni na da
I去年【きょねん】よりずっときれいになった
遠比往年 清澈無暇
kyo nen yo ri /zu to /ki re i ni na da
が去ったホームにのこり
回首沒有了你身影的站台
ke mi ga/ sa a da/ ho o mu ni no go ri
落ち【おち】てはとける雪【ゆき】を見【み】ていた
依舊遺留著落落融融的殘雪
o chi de wa/ to ke ru/ yu ki o mi/ te i da
今【いま】春【告跡はる】が來【ら磨或い】て君【きみ】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而今春意闌珊 你卻越發迷人
i ma ha ru ga ku de/ ki mi wa /ki re i ni na da
去年【きょねん】よりずっときれいになった
遠比往年 清澈無暇
kyo nen yo ri /zu to /ki re i ni na da
D. 日本有沒有專門提供下字幕的網站
應該是沒有的...
只有翻譯日本外的片子的日文字幕罷了..
E. 殘雪作品 殘雪的簡介
1、殘雪作品
(1)文集
《殘雪文集》(四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
《殘雪自選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
(2)長篇小說
《突圍表演》,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
《單身女人瑣事記實》,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年
《最後的情人》,花城出版社,2005年
《邊疆》,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
《呂芳詩小姐》,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
《五香街》,作家出版社,2011年(即《突圍表演》)
《新世紀愛情故事》,作家出版社,2013年
《黑暗地母的禮物(上)》,湖南文藝出版社,2015年
《黑暗地母的禮物(下)》,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
《赤腳醫生》,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
(3)中短篇小說
《天堂里的對話》,作家出版社,1988年
《種在走廊上的蘋果樹》,台灣遠景出版社,1990年
《思想匯報》,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
《輝煌的日子》,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奇異的木板房》,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黃泥街》,台灣圓神出版社,2000年
《美麗南方之夏日》,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蚊子與山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1年
《長發的遭遇》,華文出版社,2001年
《松明老師》,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
《愛情魔方》,民族出版社,2004年
《從未描述過的夢境》,作家出版社,2004年
《雙重的生活》,台灣木馬文化,2005年
《傳說中的寶藏》,春風文藝出版社,2006年
《暗夜》,華文出版社,2006年
《末世愛情》,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侵蝕》,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
《情侶手記》,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
《垂直的閱讀》,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
《紫晶月季花》,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
《神秘列車之旅》,灕江出版社,2016年
《一株柳樹的自白》,中國工人出版社,2019年
《茶園》,山東文藝出版社,2020年
(4)散文及評論
《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解讀博爾赫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殘雪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地獄的獨行者》,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藝術復仇》,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
《殘雪訪談錄》,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
《置身絕境的操練》,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年
《溫柔的編織工:殘雪讀卡爾維諾與波赫士》,台灣邊城出版社,2005年
《殘雪文學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趨光運動:回溯童年的精神圖景》,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
《黑暗靈魂的舞蹈:殘雪美文自選集》,文匯出版社,2009年
《於天上看見深淵》(與哲學家鄧曉芒合作),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
《旋轉與升騰》(與鄧曉芒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
《建構新型宇宙》,作家出版社,2019年
譯作
《斯大林晚年離奇事件》(與鄧曉芒合譯),新華出版社,2005年
(5)外國譯本
《天堂里的對話》,美國西北大學出版社,1989年
《蒼老的浮雲》,日本河出書房新社,1989年
《布穀鳥叫的那一瞬間》,日本河出書房新社,1990年
《殘雪小說集》,義大利理論出版社,1991年
《綉花鞋》,美國霍特出版社,1997年
《天空里的藍光》,美國新方向出版社,2006年
2、殘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鄧小華,原名鄧則梅,女,湖南耒陽人,生於長沙,中國當代作家,被譽為先鋒派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國外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女作家。她也是是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鄧曉芒的妹妹。
她在201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並上榜諾獎賠率榜第三位。2020年再度獲得提名。殘雪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灣地區出版後被譯介到日本、法國、義大利、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她的部分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作品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被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稱她為「中國的卡夫卡」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說:「殘雪是是中國最好的作家。
F. 殘雪歌詞 急
殘雪
詞曲:蔣蔣
演唱:蔣蔣
編曲:王柏鴻
混音:殤小謹
出品:KingStar Music
時光它荏苒了所有
它蹉跎了回眸 它和我撒了潑
它揭開我的傷 渾然不知的痛
眼淚滑過所有的夢
繞過你眼神的洶涌
你內心的躁動 你為誰發了瘋
我百般的包容 你什麼都不懂
卻把承諾千穿百孔
你曾說過陪我去看一場雪
我在漫漫黑夜靜候你的約
可誰又知道 寒冬守不住枯葉
被風分裂留下一個缺
你說愛情就像纏綿的蝴蝶
註定躲不過曇花殘謝的夜
你賭的誓約 還可以改寫
繞來繞去的結敗給了訣別
時光它荏苒了所有
它蹉跎了回眸 它和我撒了潑
它揭開我的傷 渾然不知的痛
眼淚滑過所有的夢
繞過你眼神的洶涌
你內心的躁動 你為誰發了瘋
我百般的包容 你什麼都不懂
卻把承諾千穿百孔
你曾說過陪我去看一場雪
我在漫漫黑夜靜候你的約
可誰又知道 寒冬守不住枯葉
被風分裂留下一個缺
你說愛情就像纏綿的蝴蝶
註定躲不過曇花殘謝的夜
你賭的誓約 還可以改寫
繞來繞去的結敗給了訣別
你曾說過陪我去看一場雪
我在漫漫黑夜靜候你的約
可誰又知道 寒冬守不住枯葉
被風分裂留下一個缺
你說愛情就像纏綿的蝴蝶
註定躲不過曇花殘謝的夜
你賭的誓約 還可以改寫
繞來繞去的結敗給了訣別
RAP
你曾說過陪我去看去看一場雪
我在漫漫黑夜靜候靜候你的誓約
可誰又知道呢 這寒冬守不住枯葉
我被風分裂留下一個缺缺缺缺缺
你說愛情就像纏纏纏纏綿的蝴蝶
註定躲不過曇花謝了又謝的黑 夜
你賭的誓約呢 還怎麼能改寫
繞來繞去的結敗給了訣別
G. 斷橋是哪裡的一座橋
斷橋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杭州西湖,有四大愛情橋「西泠橋」、「長橋」、「斷橋」、「跨虹橋」,盛名經久不衰。泠橋、長橋、斷橋是古代的愛情橋,跨虹橋是現代愛情橋,是眾多情侶約會相游的地方,而最符盛名的卻是斷橋,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系在一起。
在斷橋上,流傳的那許仙和白娘子動人的愛情故事,讓斷橋成為西湖上眾多橋中最著名的橋。傳說,白娘子原本是山野中修煉的一條小白蛇,有一天,小白蛇被一個捕蛇老人抓住了,差一點遭遇殺身之禍,幸虧被一個小牧童所救。
經過一千七百年的修煉,白娘子終於化做人形,經觀音大士指點,來到杭州西湖尋找前世救命恩人小牧童。
清明佳節,煙雨蒙蒙,觀音菩薩說過「有緣千里來相會,須往西湖高處尋」。而在西湖的斷橋的橋面上,由傘傳情,白娘子終於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許仙,以身相許,結為夫妻。在昌鄭經歷水漫金山之後,又是在斷橋邂逅重逢,再續前緣。
明末《警世通言》記載,宋代時,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貞,與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的斷橋上遇書生許仙,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後經歷諸多是非,許仙乃知白素貞、小青俱是異類,並受白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
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許仙看破紅塵情願出家,禮拜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修行數年,一夕坐化去了。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臨去世時,亦有詩八句,留以警世,詩曰:
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宏迅歲花始見春。
化化輪回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越劇《白蛇傳》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這發至肺腑的話語,實實的催人淚下。撫摸橋欄,追古思今,每個性情中人都會生出無限的感慨,每個到此的天涯遊客人都會產生無盡的追思。
(7)日本電影殘雪字幕版擴展閱讀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
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國內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法國漢學家儒蓮也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由於《白蛇傳》的故事早期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齣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
而這出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崑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崑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蔽睜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台灣大陸合拍戲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內容,風靡整個中國。此外,還有京劇、越劇、川劇等戲曲《白蛇傳》,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借鑒了白蛇傳的故事,而後經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不過只是借用了白蛇傳的人物名,故事則和傳統《白蛇傳》沒有多大的聯系)。
台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台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製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
另外,本作也被日本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本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斷橋殘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蛇傳
H. 日本和美國,殘雪的作品被許多大學當作教材,為啥國內很多人沒讀過
在和美國都非常推崇殘雪的作品,但是在國人心目中卻很少讀到殘雪的作品,主要原因有三點——影響力不夠大,魯迅等人的影響,沒有媒體曝光!
國人受魯迅等人的影響。
國人之所以對殘血印象不深刻,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文學作者,主要原因是國人太過於推崇魯迅,李大釗以及胡適的文學作品,因此忽視了產品的存在,而殘雪確實從大陸到台灣再到香港,有了很深一代的影響,甚至殘血相當一段時間內被稱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大熱門,很有可能會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匹黑馬!
缺乏媒體曝光
應該這樣說,國人對殘雪知道的較少或者根本就不清楚,殘雪這個人主要還源於殘雪的作品和殘雪為人極其低調,沒有任何的媒體和任何的新聞機構曾經對他進行過稍微正經一點的宣傳或報道,當然這也絲毫不影響他文學作品的受歡迎度,因為美國和日本的很多大學和中學都曾刊載過殘血的相關文章,比如說殘雪著名的山上的小屋以及黃泥街……
I. 殘雪日語歌曲原唱
《殘雪》是日本歌手柴咲コウ原唱的歌曲,發行於200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