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戰電影血戰瓜島
『壹』 哪一部是說二戰時期日本跟美國搶占瓜島的電影 叫什麼名字謝謝
電影《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又名細細的紅線)是美國導演泰倫斯·馬力克所 電影海報
執導的電影,於1998年上映。劇情描述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紅色警戒》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並入圍7項奧斯卡獎
望採納
『貳』 求二戰中的經典戰役故事~!
晴天霹靂——波蘭閃擊戰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了代號為「白色」的侵略戰爭。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的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一個擁有3400萬人口,100多萬軍隊的國家,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滅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最後通牒,准備發動突然襲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
海爾半島上空的波蘭海軍旗
「波蘭永遠不會滅亡」
轟炸機群向波蘭境內呼嘯而去
英法兩國宣而不戰,袖手旁觀
戰爭,一場實力懸殊的屠殺
接下來不過是打一隻兔子
戰役視點:波蘭戰役時期的德國裝甲部隊
視點人物:「閃擊英雄」古德里安
鷹擊長空——不列顛之戰
1940年7月,進退兩難的德國軍隊決定對英國進行以空軍搶奪制空權為主的戰爭,為掩護海軍奪取制海權,最後實施登陸的三步作戰計劃,以圖徹底消滅不列顛這個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國武裝力量的頑強抗擊下,德國空軍以戰敗告終。
進退兩難,必早告須消滅英國這個障礙
密碼被破解,飛鷹計劃受挫
報復行動,英軍轟炸機夜襲柏林
大規模轟炸,空戰連著空戰
倫敦燒起來了
「颶風」與「噴火」的決戰
不列顛空戰日,「營業更加照常」
戰役視點:「海獅」計劃的失敗歷程
十面埋伏——基輔包圍戰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整個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大片領土上進行。蘇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斗爭,對打破德軍「閃擊戰」計劃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軍在向莫斯科方向的進攻上受到了阻礙。德軍贏得了在斯大林格勒發生的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了發生在莫斯科的戰爭史上最大戰爭的勝利。
開戰,必須使俄國屈服
蘇軍猝不及防,10萬餘人被俘
強大的古德里安兵團侍纖
蘇聯西南方面軍覆滅的開始
轉折點:盧布內城上空的煙幕彈
基輔合圍圈業已封閉
瓮中之鱉,困獸猶斗
蘇軍被迫全線撤退,但為時已晚
戰役視點:基輔會戰的戰略點評
狼行拂曉——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進行的一次空襲,擊毀了美國全部戰列艦。珍珠港戰役在戰術上非常成功,但在戰略上卻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它的不宣而戰激怒了美國人,從而使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國加入戰爭。
戰爭,開始就是一場賭博
山本向南雲發出了絕密作戰命令
日軍不宣而戰,偷襲得逞
封鎖港口,無恥的第二波攻擊
這將永遠是美國的國恥日
視點人物:日本海軍之花山本五十六
戰役視點: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密電是誰破譯的
戰役視點:珍珠港戰役中的兵力分布及傷亡情況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會戰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會戰之一,是蘇聯軍隊為了保衛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集團而實施的防禦戰役和反攻戰役。在德軍以多出0.7倍的軍隊、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飛機的情況下,讓蘇聯勝出。這次戰役勝利的結果是:蘇聯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掌握到戰爭結束。
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序幕:哈爾可夫之戰
希特勒再次改變了作戰計劃
「絕對不許後退一步!」
斯大林格勒一片火海
在街頭巷尾展開「老鼠戰爭」
「冬季風暴」反攻,試圖殺開一條血路
「請准允我們投降」
視點人物:崔可夫,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的英雄
視點人物:「蘇聯英雄」華西列夫斯基
潛艇時代——大西洋海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與德國圍繞著保衛與破壞海上交通線,展開了生死攸關的大西洋海戰。在這場戰役中,交戰雙方的英國和德國投入了他們的全部海上力量,動用了整個大西洋艦隊和其他國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個戰役動用了3000多艘作戰艦艇,飛機數千架。歷時5年半,是戰爭史上時間最長、斗爭最復雜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也使德國的潛艇一舉成名。
潛伏在大西洋的「海狼」
「俾斯麥」號葬身魚腹
德國潛艇的「蕭條時期」
「狼群」撤離北大西洋
視點人物:「海上之花」普里恩
視點人物:獵潛英豪沃克上校
航母號角——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發生在太平洋戰場的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美軍以2艘航母和9艘驅逐艦的兵力打敗了老睜仿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飛機母艦、13艘重型巡洋艦和其他各級近百艘艇(艦)。這次戰役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海軍的實力對比。從此,日本開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認為勝利在握
美軍誘騙截獲到一份日軍密電
日機秋毫無損,美機如同飛蛾撲火
敵艦似乎由 l 艘航空母艦墊後
日軍航空母艦成了巨大的火爐
南雲主力艦隊的徹底覆沒
山本五十六:「撤銷中途島作戰計劃。」
視點人物: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
火海拉鋸——瓜島爭奪戰
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一場空前殘酷而激烈的大搏殺,是二戰中最大的遭遇性戰役,也是美國海軍自1898年以來在太平洋戰場上第一次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從1942年8月7日美軍的悄然登陸到1943年1月4日日軍的撤離,雙方一共在這個小島上留下了兩萬多具屍體。
美軍在瓜島悄然登陸
圖拉吉島上的血戰
日軍對即將到來的海戰一無所知
薩沃島海戰,屢屢判斷失誤
東所羅門的誘敵戰術
從陸地激戰到海空大戰
視點人物:太平洋作戰的設計師——歐內斯特·金
鐵甲搏殺——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1943年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戰。雙方共投入了8000多輛坦克、4000多架飛機,全部參戰兵力300多萬。此次會戰的勝利是蘇聯戰勝德國的最重要階段。
希特勒聰明反被聰明誤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第3 反坦克旅首當其沖,但是全軍覆沒
一場空前規模的坦克大搏殺
是宿命還是必然
風馳電掣——諾曼底登陸戰
諾曼底登陸是盟軍的一場戰略性陸海空三棲登陸戰,完全不同於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間的島嶼登陸戰,只要登上灘頭就意味著勝利。盟軍為這場戰役一共投入了達288萬的總兵力、各種飛機15700餘架、各類船隻6000餘艘。盟軍高層人物為這場登陸戰構思了精妙和艱難的戰略欺騙,並最後獲得勝利。在歐洲成功開辟了第二戰場。
希特勒被撲朔迷離的戰略欺騙蒙蔽
詐攻:大規模空降軍出現在諾曼底後方陣地
暗藏殺機,6月6日平靜地度過
登陸部隊浩如潮水,德軍初次反擊失利
瑟堡之戰,歷史上最周密、最徹底的破壞
海陸空三軍長驅直入,盟軍勢如破竹
戰役視點:諾曼底戰場上的兵力對比
折戟沉沙——萊特灣海戰
萊特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海戰。在共計4天的戰斗中,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在此次戰役中,日本海軍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從此對美國海軍再構不成重大威脅。小澤在戰後受審時說:「在這一戰之後,日本的海面兵力就變成了絕對性的輔佐部隊,除了某些特種性質的船隻以外,對於海面軍艦已經是再無用場可派了。」
美軍在萊特島大登陸
激戰從錫布沿海開始
在聖貝納迪諾海峽上的攔截空戰
「屈從壓力,揮師南下」
戰役視點:萊特灣海戰戰略點評
摧枯拉朽——柏林會戰
1945年4月16~5月8日,在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了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以多出150萬的壓倒性的兵力優勢攻克了柏林。此戰加速了德國投降,並迫使希特勒自殺。徹底粉碎了納粹德國征服歐洲的陰謀野心。柏林戰役同時也是戰爭史上最大的對敵軍戰略集團實施合圍同時予以分割的一次方面軍群戰役。
為了蘇維埃,向柏林前進
強大的空中屏障
施放煙幕
整個目標區都在燃燒
殲滅法蘭克福—古本集團
柏林上空的激烈作戰
戰役視點:為什麼蘇軍先於盟軍佔領柏林
『叄』 求美國拍的二戰太平洋戰爭的片子,要好看的
太平洋戰爭全集高清完整版視頻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vHKA1btiaLZUe8i05jFzg
簡介:《太平洋戰爭》是由HBO公司出品,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製作的二戰題材電視劇。劇集是從萊基(詹姆斯·貝吉·戴爾飾)、斯萊治(約瑟夫·梅澤羅飾)和巴斯龍(喬恩·塞達飾)三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視角展現整個太平洋戰場。電視劇劇情中表現的戰爭情節,涵蓋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肆』 二戰期間美日奪島系列電影
1、《中途島戰役》1976年由傑克·斯米特執導,Donald S. Sanford編劇,查爾頓·赫斯登、亨利·方達、格倫·福特、三船敏郎等主演的一部電影。
該電影主要講述了中途島戰役的整個經過。
2、《硫磺島家書》由夢工廠出品的歷史戰爭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渡邊謙、二宮和也、伊原剛志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栗林忠道中將指揮日軍堅守在硫磺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戰役。戰役結束前,栗林寫下了他最後的家書。
3、《太平洋之嵐》是1960年由松林宗惠執導的日本歷史戰爭電影,由夏木陽介、佐藤允主演。
影片講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成功,繼而在戰爭初期,一度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為了打開美軍的石油封鎖線。
日本進攻太平洋上的美軍大型基地中途島,此次由於情報失誤,日本海軍損失慘重,並從此在太平洋戰場走下坡路,從而導致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失敗的命運。
4、《太平洋的奇跡》改編自唐·瓊斯《大場榮,最後的武士:塞班島1944-1945》實錄小說為藍本,由日本導演平山秀幸執導戰爭片,竹野內豐、井上真央、山田孝之、唐澤壽明、尚恩麥高文等主演。
影片講述1944年6月15日,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激戰地區——塞班島上,只有47人的日軍面對著擁有4萬5000兵力的美軍,有一名被美國大兵稱作「狐狸」日本陸軍大尉大場榮處於絕望狀態下的日本士兵生存到最後一刻的身影。
5、《父輩的旗幟》是由美國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制的戰爭電影,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撰寫的同名暢銷書。
影片講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背景始末。
『伍』 二戰中的瓜島爭奪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
圍繞著瓜島的爭奪,日美雙方在六個月的時間里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分別是薩沃島海戰、東所羅門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聖克魯斯大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塔薩法隆戈海戰。雙方損失的驅逐艦以上的艦只各24艘,美國海軍沉沒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4艘,陣亡約3300人,傷約2500人;日本海軍沉沒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1艘和潛艇6艘。傷亡2.5萬人。
在瓜島的地面作戰中,美軍參戰兵力最多時達到6萬人,陣亡1592人,負傷4200餘人,日軍投入瓜島的陸軍兵力約3.6萬,戰斗中陣亡約1.4萬人,因傷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餘人,合計死亡近2.38萬人,還有1000餘人被俘。
為爭奪瓜島制空權而進行的空戰中,美軍僅駐瓜島的「仙人掌航空隊」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先後就有六個戰斗機中隊參戰,涌現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尤其第121戰斗機中隊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間共擊落日機26架,成為二戰中美軍戰斗機飛行員第一個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頭號王牌瑞肯巴克的戰績,榮獲國會勛章,並回到美國本土巡迴演講。他的26架戰績在所有海軍陸戰隊航空兵戰斗機飛行員中排名第二。在六個月的空戰中,日機被擊落427架,美軍損失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擊落的,日軍共損失飛機892架,飛行員2362人。美軍共損失飛機約250架。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中,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也有資料說600架)。日軍不僅海軍、航空兵損失慘重,甚至開戰以來從未失利的陸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日軍的大型軍艦、飛機和技術熟練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日軍所難以彌補的,戰役結束時日軍兵力上的優勢已盪然無存,雙方的戰略態勢也隨之改變,——中途島海洞前戰日軍的失敗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戰局開始向著不利於日本而有利於美國方面發展,日軍戰略主動權逐步喪失;而瓜島戰役,日軍不僅沒有實現重新奪回戰略主動的作戰企圖,反而其軍事實力進一步受到削弱,最終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陷入了被動的局面。納盯清從此後,日則頃軍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處處設防,步步被動,直至戰敗。而美國則通過瓜島戰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戰略態勢,贏得了動員人力、物力的時間,為太平洋戰場上即將開始的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戰役開始之初,日美雙方在艦艇、飛機、兵力上相差無幾,日軍在航母、戰列艦等大型軍艦方面還稍占優勢,但戰役的最後結局,日軍遭到了巨大失敗,原因何在?
第一在戰略上,日軍的作戰企圖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戰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擴張野心,其基本國策就是侵略擴張,在軍事上的表現就是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每當佔領一地後,為了守住佔領的地域,就要進一步去佔領附近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擊,也不願主動放棄,這就違反了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所說的「進攻力量會逐步削弱」的規律,說得淺顯一點,就是進攻方隨著戰線的推進,需要防禦的佔領地區和至關重要的後方交通線越來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來越多,而用於第一線的部隊逐漸減少,相反防禦方隨著戰線的縮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線的部隊越來越多,於是隨著雙方前線兵力的對比轉變,防禦方一旦兵力大於進攻方就可以發動反擊,從而使戰局發生轉變。也就是說,進攻方的攻擊行動,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極限,就將遭受失敗。
日軍在戰爭初期,戰略進攻的第一階段,日軍佔領了拉包爾和新幾內亞東北部,企圖在俾斯麥群島建立起第一道防線,這一地區對於日軍而言,已經是進攻力量的極限了,但是在戰爭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勝利,使得日軍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決定將戰線繼續向東南太平洋方向推進,因此在瓜島修建機場。原本瓜島被日軍視為無足輕重的小島,當美軍在1942年8月7日在瓜島登陸後,如果日軍乾脆撤出瓜島,就不會開始一場對其不利的決戰了,但日軍認為不奪回瓜島,美軍使用瓜島機場的話將對整個索羅門群島形成巨大威脅,那麼,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基地拉包爾就將失去屏障,進而威脅到俾斯麥群島一線,所以,決心全力奪回瓜島。
然而日軍這種戰略決策,與其軍事實力、工業潛力是極不相稱的,戰爭前,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就相當於日本的9倍,1940年美國鋼鐵產量為6076.5萬噸,日本則僅為685.6萬噸,只相當於美國的11%;開戰後,美國全民動員,其工業能力的提升也比日本高得多,如果以1940年的工業產值指數為100,至1942年美國已達到136,而日本僅為102,差距進一步拉大。1942年底,美國的軍事工業就相當於德、意、日三國的總和。在爭奪瓜島期間,美國的造艦能力是日本的3.7倍,飛機生產是日本的6倍,這就是瓜島戰役的後期,美軍不斷得到修復和新建艦艇、飛機的補充,軍事力量不斷增強,而日本在作戰中損失的艦艇、飛機卻無法及時補充,軍事力量不斷削弱的根本原因。
美國運輸船的數量由於大量新造船隻的加入,不僅彌補了戰爭中的損失總數還上升了30%,日本卻由於新造船隻的數量還無法彌補在戰爭中的損失總數還有所下降。瓜島是個海島,需要大量的運輸船來運送部隊、裝備和補給,日軍瓜島地面部隊兵力、重裝備的不足,補給的極度匱乏,和日本運輸船舶的數量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戰役後期,日本軍方強烈要求政府增加徵用民船的數量,但這是關繫到日本這個島國的國力與戰爭全局的重大問題,日本政府企劃院認為,民船的數量有限,如果軍方擴大徵用的數量,必將影響到日本國內生產原料的運輸,進而影響到軍事工業生產,也就必將對整個戰局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在這個問題上,軍方和政府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甚至負責民船徵用調撥的政府代表陸軍省軍務局長佐藤賢了少將和軍方代表大本營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中將,曾為此大打出手,最終仍未能滿足軍方的需求。
瓜島距離日本本土3000海里,無論是從艦艇部隊和航空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是從後勤運輸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從心的。自中途島戰役失利後,日軍未及時收縮戰線,轉入戰略防禦,仍然繼續向索羅門群島發動進攻,顯然是不自量力的蠻干,所以說,日軍戰略企圖與軍事實力之間的不可解決的矛盾,是導致日軍瓜島戰役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思想准備上,日軍狂妄自大,對美軍的戰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備,並因此主觀武斷地作出了錯誤判斷,日軍統帥部一直有著根深蒂固的想法,即美軍的反攻是在1943年後,正是基於這種想法,日軍才力圖搶在美軍反攻之前盡量將戰線前推,而不願過早轉入戰略防禦。日軍認為既然美軍的戰略反攻尚未准備就緒,那麼繼續向索羅門群島的推進,就不會遇到什麼阻撓,這才敢於一舉越過數百海里,在瓜島修建機場。這種做法,根本沒有意識到所面臨的威脅,從拉包爾到瓜島數百海里間,沒有可以居中策應的前進基地,在瓜島上也只顧突擊修建機場,忽視必要的防禦准備,使島上的日軍對美軍的突然進攻無論精神上還是物質都毫無准備,在美軍的進攻下一觸即潰。
反觀美軍,早在1942年3月,就開始為此次戰役進行准備,向南太平洋調集兵力兵器,建造艦艇、飛機,儲備裝備和補給品,在新喀里多尼亞和新赫布里底修建海空基地。因此,8月7日的瓜島登陸,是美軍一次預有準備,計劃周密的戰略反攻行動。日軍完全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只是美軍為破壞機場而發動的騷擾性質的行動,直到10月底,第2師團的總攻失敗後,才逐漸認識到這是美軍的反攻,並可能發展為雙方的戰略決戰,但為時已晚,日軍被迫在瓜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極為不利的決戰。
美軍當得知日軍進駐瓜島後,就有人指出,這未曾不是好事,因為,從地理上講,瓜島遠離日本本土,而靠近同盟國的澳大利亞等地,地理上對日本是極為不利的,孫子兵法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既然地形不利,就應當避免不利形勢下的決戰。但被戰爭初期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日軍統帥部,並未能從順利中看到初露端倪的危機,更未能預見到戰局可能出現的逆轉,從而未能及時轉入防禦,當遭到美軍的反擊後,又未能果斷撤出,直到戰役後期,才在極其不利的局勢下作出撤離瓜島的決定,此時戰役中的巨大消耗,使其艦艇部隊和航空力量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美軍爭奪戰略主動權。
第三作戰指揮上,從1893年起,日本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就是兩個完全獨立平等的統帥機關,分別指揮陸軍和海軍。雖然後來設立了大本營,作為最高統帥機關,但因為陸、海軍之間各種矛盾根深蒂固,所以還是難以實施統一指揮。最高統帥名義上是天皇,實際上天皇能夠直接指揮的機會並不多,很難起到統一指揮的作用,而別人根本無法同時統帥陸海兩軍,當陸、海軍對某個問題爭執不下時,大本營只好採取協調雙方妥協通過一個折衷方案,而即使是這種方案也並不能真正起作用,到了戰役進行中,往往陸、海軍各行其是。為了避免陸海軍之間不必要的摩擦,大本營將某些地區分別指定陸軍或海軍負責,各司其責,但這樣做的缺點使陸海軍之間互不通氣。如在瓜島,是劃歸海軍負責,最初就沒有一名陸軍,陸軍對於海軍在瓜島建機場,就全然不知。後來為了協調陸海軍的行動,大本營於8月13日制定了關於索羅門群島作戰的《陸海軍中央協定》,但也只不過是一紙空文,並不起作用。
因此,在瓜島爭奪戰中,陸軍、海軍都存在著嚴重的本位主義,各行其是,絲毫談不上協同配合。陸軍在島上的總攻,未能與海軍協調行動;而海軍艦隊的出擊,也不與陸軍的進攻相配合,也就發揮不出陸海軍協同作戰的威力。特別是在10月下旬的總攻中,陸軍與美軍地面部隊相差無幾,海軍則佔有幾乎一倍的優勢,如果陸海軍密切配合,奪回機場不是沒有可能,而實際上,陸軍在島上發動第二次總攻,海軍則在海上組織聖克魯斯海戰,結果,由於力量分散,陸地上既未能奪回機場,海上也沒有消滅美軍的艦隊。在整個瓜島戰役過程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始終沒有很好解決,因此說,日軍沒有統一的指揮,是瓜島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陸』 二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瓜島戰役美日雙方損失慘重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
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世寬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繼中途島戰役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在整場瓜島戰役中,美軍地面部隊總參戰兵力為6萬人,其中陣亡約7000人,傷7789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共約廳鎮615架,其中420名飛行員死亡。日軍投入瓜島的地面部隊總兵力約3.6萬,陸軍31400人、海兵隊4800人。日本陸軍在瓜島陸戰中實際只有約8500人陣亡,而日本海軍則有3543人陣亡,總死亡人數大約為19200人,其他則死於瘧疾、腹瀉、腳氣病和飢餓。另外日軍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共約892架,其搜伏亮中1200名飛行員死亡(另有資料指出日軍實際只損失683架飛機
日軍不僅海軍、航空兵損失慘重,甚至開戰以來從未失利的陸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日軍的大型軍艦、飛機和技術熟練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日軍所難以彌補的,戰役結束時日軍兵力上的優勢已盪然無存,雙方的戰略態勢也隨之改變,——中途島海戰日軍的失敗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戰局開始向著不利於日本而有利於美國方面發展,日軍戰略主動權逐步喪失;而瓜島戰役,日軍不僅沒有實現重新奪回戰略主動的作戰企圖,反而其軍事實力進一步受到削弱,最終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從此後,日軍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處處設防,步步被動,直至戰敗。
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是在太平洋一場長時間的戰役,緊隨著相關和同時發生的索羅門群島戰役。這2場戰役,令參與戰斗的國家之後勤能力變得緊張。對美國來說,這需要促使第1時間盡快發展有效的戰斗航空運輸力量。不能取得空中優勢以迫使日軍依靠躉船、驅逐艦和潛艇增援,是非常不平衡的結果。早在戰役中,美軍受到缺乏資源的阻礙,因為他們的巡洋艦和航空母艦遭受重大損失,但補充造船計劃仍然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美國海軍在戰役期間遭受如此高的人員損失,它拒絕公開發布總體傷亡數字多年。然而,由於戰役仍在繼續,而美國公眾越來越意識到在瓜達爾卡納爾的美軍之困境與因英雄主義而知覺,派遣更多的部隊前往該地區。這說明日本的軍工業無法與美國工業和人力相匹配。因此,當該戰役令日本正在失去不可替代的單位時,美國人正在迅速取代,甚至增強其部隊。
日本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於戰略上和物質損失和人力上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大約25,000名經驗豐富的地面部隊在戰役期間戰死。如此龐大的資源流失,直接導致日本未能實現其在新幾內亞戰役中的目標,同時日本也失去了索羅門群島南部的控制權和未能有力制止盟軍到澳大利亞的航運。日本的主要基地拉包爾,更加受到盟軍空中部隊的直接威脅。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地面部隊稀缺,空、海軍部隊已永遠在瓜達爾卡納爾的叢林和周邊海域消失。日本的飛機和船隻被毀,在這場戰役中沉沒以及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飛行隊員,尤其是海軍機組人員補充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同盟國。
日軍撤出後,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圖拉吉島被發展為主要基地,支持盟軍在所羅門群群島鏈的進一步行動。除了亨德森機場,另外2條戰斗機跑道分別建於倫加點和1個轟炸機機場被建於科里角。廣泛的海軍港口及物流設施建立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圖拉吉和佛羅里達島。圖拉吉附近錨地成為1個重要的前進基地以供盟軍軍艦和運輸船支援索羅門群島戰役。此外,主要地面部隊在索羅門群島前進前通過大型營地和兵營被部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
經過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後日軍在太平洋顯然處於守勢。向瓜達爾卡納爾島不斷增援的壓力削弱了日軍在其他戰場的力量,促成了澳大利亞軍和美軍在新幾內亞的反攻,最終導致1943年初攻佔在布納和哥納的主要基地。盟軍已經贏得了戰略主動權,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這年6月,盟軍發動馬車輪行動,其中,在1943年8月作出修改,正式確立孤立拉包爾和切斷海上交通線的戰略。隨後,成功瓦解了拉包爾和在這里的部隊被分成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戰區和由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的中太平洋戰區,這2個方向的部隊成功地向日本推進。隨著戰爭發展,日軍在南太平洋地區其餘的防線隨後被摧毀或被盟軍繞過直至最終目標。
雖然盟軍在中太平洋的中途島海戰中取得了他們的第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亦削弱了日本的戰略主動權和進攻能力,這本身在意義上如同薩拉米斯或對馬海峽一樣並沒有改變戰爭的方向。中途島戰役後,日本仍然是一個海軍強國,繼續入侵南太平洋。但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結束了日本的擴張企圖,令同盟國獲得明確的優勢。因此,可以說,這是盟軍一連串勝利的第一步,最終導致了日本投降和佔領日本本土。
在「歐洲第一」政策下,美國最初只能進行防禦,對付日本的擴張,以便集中資源擊敗德國。然而,金將軍為瓜達爾卡納爾入侵的爭請,以及它的成功實施,令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相信,在太平洋戰區可以採取進攻。到1942年底,很明顯,日本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戰敗,嚴重打擊日本帝國的戰略防禦計劃和意外地輸給了美國人。
或許對盟軍來說,心理上的勝利如同軍事上的勝利同樣重要。在一個雙方對等的戰場環境下,盟軍擊敗了日本最好的地面、空中和軍艦部隊。瓜達爾卡納爾後,盟軍面對日本的軍事人員沒有原先的恐懼和敬畏。此外,盟軍對太平洋戰爭最終的結果,大大地樂觀起來。
幾位日本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包括星野直樹、永野修身和河邊虎四郎,戰爭結束後不久即表示即瓜達爾卡納爾島是戰爭決定性的轉折點。河邊說:「至於轉折點[戰爭],當積極行動停止,甚至變成被動時,我覺得,就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
『柒』 關於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瓜島戰役
雷達和偵察機啊,美軍搶灘登陸順利,那是因為日軍當時大勢已去,已經得不到國內的任何支援,沒有軍艦重炮憑什麼守開闊的海灘呢;其次日軍指揮官當時決定已經抱著戰死的決心,將兵力打散,靠游擊死戰打算能拼多少就拼多少,沒有葯品,沒有補給,已知要敗,種種因素導致了很多病死的,正是這種打發,導致美軍後來逐島爭奪死傷巨大,這也是後來使用原子彈的一個重要因素。
『捌』 求中央台播過的一部二戰電影
中央電視台演過,叫《英雄們》,原名叫The Highest Honor。(至高榮譽)。不過找不到
『玖』 反映二戰太平洋瓜島的戰爭影片
細細的紅線 The Thin Red Line (1998)
導演:
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主演:
西恩·潘 Sean Penn
約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類型:動作 / 劇情 / 戰爭
更多中文片名:
細紅線 / 紅色警戒 / 狂林戰曲
更多外文片名:
Mince ligne rouge, La
片長:170 min
國家/地區:加拿大 /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上映日期:1998年12月25日 美國
官方網站:Fox
劇情:本片是一部描述美國在1942年到1943年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期間一個名為「查理斯火炮連」的戰爭故事。在這次大規模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中,查爾斯連隊因設法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回名為210號的陣地,全連從登陸開始到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廝殺與流血,從叢林中巡邏偵察到...
『拾』 求二戰經典戰役
最經典的坑爹要包括
細細的紅線 The Thin Red Line (1998)
導演:
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主演:
西恩·潘 Sean Penn
約迅如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類型:動作 / 劇情 / 戰爭
更多中文片名:
細紅線 / 紅色警戒 / 狂林戰曲
更多外文片名:
Mince ligne rouge, La
片長:170 min
國家/地區:加拿大 /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20世紀福克斯阿頌昌散根廷分公司
上映日期:1998年12月25日 美國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經典的-- 《細細的紅線》 。野氏
本片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電影,講述的是太平洋戰場上美軍與日軍殊死搏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