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和尚春夏秋冬又一春
Ⅰ 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及其人的內心掙扎和解脫
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及其人的內心掙扎和解脫
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又譯《春去冬來》),以其優美的畫面,和諧的自然景色,簡練的語言,巧妙的情節,沉甸甸而又瘋狂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象徵的手法,寓意的刻畫,表達出了對人的存在、慾望、性、愛、壓抑、扭曲、惡、破壞力、順其或反自然、人與動物的關系、佛法和禪定的看法。以春夏秋冬四季,象徵人生的各個階段,以及在各階段上的掙扎和境界境遇。在絢爛、奔放、戀愛、縱欲、殺人之後,產生反思,重歸自然和重新昄依佛法,最後達到一種大徹大悟,達到一種人的再生,人天合一的精神境界。電影也有唯美主義的傾向。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地點是環山湖中寺廟,以四季變化來象徵人生中的不同階段,以三代僧人來代表每一代人在重復著幾乎是同樣的人生故事。描寫手法特別。四季的輪回說明著人生的苦樂善欲惡的交替重復。第二個春天,寓意了人生中的希望和對人可能重蹈復轍的擔憂。電影所蘊含的意義深刻。
電影開始在美麗得如同人間仙境般的煙波浩渺的湖水上,在一種空靈而又讓人感到有點絕望的氣氛中,故事開始發生。
在湖心的佛廟人生庵中生活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生活的范圍是從湖心廟宇到湖邊的山上挖葯草,小和尚同時在四周玩耍嬉戲。金基德本人在電影中扮演了一位智慧的老和尚。他看破了人間慾望和游戲,以寬厚、理解和放棄的態度,最後達到了自身的超度和圓寂。
第一部分《春》:人性在這里還原為最為原始的純真。小和尚尚為單純玩童,在自然的環境中,他吸收著自然的養育,接受著師傅的引導和智慧。他的身體和靈魂和草木一塊生長,與山水為伴。同時,人性的惡和破壞力已開始顯現。他在魚、蛤蟆、和蛇的身上,捆上石頭,導致魚和蛇的死亡。這時小和尚手舞足蹈,天真童趣,卻已表現了人類的性本惡。
小和尚殺了生,開了殺戒。正如他的師傅深刻的見解:小動物的死亡將會永遠地壓在小和尚的心裡。這套住小動物的'石頭,象徵預示著小和尚的心靈和人格被鎖住了,他已經免不了要在生活中永遠拖著一塊大石頭在心裡。這種重壓會毀了他。而最終,他會拖著一塊大石頭在懺悔中復活。
第二部分《夏》:約十多年後。小和尚已成年青小伙。夏季是熱烈的和充滿生命慾望的。在小和尚去接來治病的美麗姑娘和她母親的路上,他看見了兩條蛇的交媾,這預示了小和尚會開色戒。姑娘母親離去後,小和尚先是拒絕姑娘坐“佛像石凳”,但開了情懷以後,他又主動搬來“佛像石凳”給姑娘坐,表明心中先守護佛到佛的地位的瓦解,也體現出在特定情況下人為情和欲將佛法放棄。
小和尚偷看姑娘換衣服和多次對姑娘進行性搔擾,最終他佔有了姑娘並多次同她發生性關系。
兩位年輕人的情是執著的,執著得性慾到放任放盪。同時讓人感到一種隱隱約約的殺氣。倆人都無世俗經驗。倆人的精神世界又是如此地脆弱。姑娘的病,從心理上看,多半是因為太內向,又有年輕人的荷爾蒙刺激,有慾望又太壓抑自己導致的。帶著初生的愛情和放縱性慾後的滿足,已經治好了姑娘的病。老和尚看到了年輕人的這一切,他也知道:青年人的情和欲,擋是擋不住的。生活只有自己去經歷,才能真正大悟。於是,他送走了姑娘。戀愛中的小和尚當晚偷了那尊珍寶佛像,還俗走入紅塵,追他的愛人去了。
第三部分《秋》:約十多年後。老和尚已為垂暮老人。小和尚已人到中年。老和尚在一份包東西的舊報紙上讀到小和尚因妻子外遇已殺妻潛逃。這是世間悲劇。但老和尚有佛陀慧眼,他可能認為那也不過是人生平常的一幕。老和尚知道小和尚無親人,憑他的判斷,小和尚會回來找他。他平靜地等著他。
小和尚回來了,仍不慚愧。塵緣未了,殺心未滅。面對愛的背叛,在殺了妻子後,他仍然揮著帶血的匕首,他還冒著嫉妒的火焰。
電影在這里揭示出人性中赤裸裸的惡和毀滅性的力量。金基德眼中的愛情,藉助於慾望和暴力的原始發泄,最後以悲劇收場。
小和尚再次剔度出家。閱盡人間滄桑的老和尚,在廟堂前的木板地上寫滿了經文,讓小和尚一個字一個字的刻出來。警察追小和尚至湖中寺廟。老和尚鎮靜如山,讓警察等他刻完再帶走他,這樣可以收了他的憤怒和殺氣。小和尚早上醒來,如有頓悟,他被警察帶走。老和尚在秋葉綠波中,坐在船上,點火坐化。人生的大徹大悟,佛教的鳯凰涅磐,到此為止,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生活到這份上,也算是修成正果,人天合一了。
金基德這里還暗示表達了一種思想:即世間俗不可耐之輩,陶醉於成天營營苟苟,專營謀利,色慾放縱,皆為蠅頭鼠輩之徒。實質上,人在天地山川湖海之間,渺小得如寄蜉蝣,也如秋風中之一葉。而在佛法面前,追求的物質,也會一切皆空。這里金基德把他對禪學的解釋與人生的思考,完美結合在一起了。
第四部分《冬》:數年以後。服刑期滿人已過中年的小和尚回到幾乎成廢墟的寺廟。他已頭發斑白。他從冰湖中掏出師傅的舍利,用冰給他雕了一座佛像,替老和尚圓了寂。他將在山中湖裡的孤寂中度過餘生。
蒙面女人在寺廟棄嬰,預示了下一代小僧人的生活和故事。一切都將在在自然界中循環和繼續。他收養了這個孩子。
他背拖一大石磨盤將佛像送到山頂,是對其童年殺生和中年殺妻的償還和超度。而佛像在高高的山頂,以清明平靜,慧眼超脫,俯瞰湖光山色,人世紅塵。一切都是那般渺小如過眼煙雲。比起很多追名逐利,妄自菲薄,懵懂到死也沒有明白這一切的人,他也祘幾乎近於功德圓滿了。
第五部分《又一春》:幾年以後。又是一個春暖花開,主人公老了,新收養的小和尚同樣重復著師傅當年的生活軌跡。無邪的小和尚把石頭塞入魚、青蛙、蛇的動物的口腔,看著它們掙扎喘息,手舞足蹈。預示了下一代人的生命軌跡,同時反映出第一代老和尚可能曾經有過的生活和經歷。老一代象徵著理性,並擔負著保護啟迪下一代的任務。三代人的生活,共同表現了代代相傳的人生軌跡,有精神的交接,更說明了人類生活代代的大同小異。
生命在循環,自然在延續。一代代人重復著前人的錯誤,重蹈覆轍,但最終在信仰中得以解脫。
金基德的這部電影也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孤獨,自我的贖罪和犧牲。以極端的感情和縱欲,表達了人在世俗的追求中的失敗和毀滅。在由男女之情所萌生的極強的佔有慾望和愛的極致中,結果就是放棄或毀滅。
同時,金基德的這部電影還表達了一種對生命質量的極度渴望和要求,而精神總是要在極端的環境中才能得到徹底解脫和得以凈化。
金基德的這部電影技巧是高超美妙的。沒有社會背景,即象徵著故事是穿越時空國界的。現實的生活環境,只有山水廟宇,即象徵著在生活本質上無非是這么簡單,同時表明人源於自然,也回歸自然。人物沒名字,即電影里的男女老少可以是象徵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最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對白,電影五幕里可能對話加起來不足百句。這世界無須更多的表白,人的存在本身和經歷,就說明了一切。電影同時通過畫面,強力表達出自然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人的內心沖突。
電影表達的愛是一種原始慾望,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類的本能。這種愛有它的美好與壯麗,並釋放慾望。但正是這種原始慾望,卻是惡和破壞力的根源。導演想要說明的是,要這種平衡人的原始慾望,只有靠佛的超度,只有靠回歸自然。
總而言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和導演金基德,以象徵和唯美主義的表現手法,向人們提出和展示了許多方面的人生問題和哲理思考。他的想法是深刻的,表達是寓意的,但答案卻是有局限的。
;Ⅱ 和尚和看病女子生小孩子外國電影什麼名字
和尚和看病女子生小孩子外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名字。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英民、吳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影片將。
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2003年9月19日於韓國上映。
Ⅲ 心門與佛門的際遇:震撼推薦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作為學建築學的我來說,其間的建築理念讓我甚為感嘆。影片的主要場景就是被一泓潭水圍困在中心的寺廟。夏季從廟門到達寺廟建築需要擺渡,冬季則可通過冰面到達。我理解為人生境遇的不同,需要到達彼岸的方式不同。寺廟的室內其實是通透的,只有門框限定人的行為卻不曾有門扇。我理解的是心中擁有的道德標准比「門扇」的封堵更加具有約束力。春夏秋冬的輪回,從老和尚到小和尚再到老和尚......無限的輪回下去。善惡是非也在不斷的上演輪回。電影大師用建築以及在四季輪回中的景觀在向他的觀眾訴說著一個樸素的人生觀。其間沒有說教卻在無形中教化了人們;其間沒有華麗的布景,唯一的建築卻讓人記憶猶新。建築創作需要的是用心的設計,而不是一時的喧囂。電影中有無數的人生,以及無數的視角。從電影中也不免得到對於建築上的啟發。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師金基德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廟為背景,將人生中應該經歷的痛苦、煩惱、解脫、愛與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復雜的影片。 影片名為《春夏秋冬又一春》,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在這部表現人生思考與意義的影片里,具有濃郁的佛學色彩,導演將人生凝結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環不息,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
金基德的電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調與黑暗的社會現象為表現對象,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電影,滲透了黑暗的人生經歷和對世界的憎惡,同時又是對世界慢慢理解的過程。」同樣,本片與金基德以往作品的風格一脈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滲透著對佛的認可與肯定,影片處處體現了「人性本惡」的事實與只有佛才能洗脫與拯救靈魂,同時也體現了佛學的思想——輪回。從開始中小和尚所製造的罪惡,到最後他為此進行的救贖與罪惡的結束,處處體現了輪回與救贖的主題。只有通過修行才能進行救贖,人來到世間就是為了受苦贖罪,同時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將來也會和老和尚一樣,這正是佛學的思想。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背景是一格封閉的空間,可以看作是一格有所局限的世界或精神世界的隱喻。結尾金基德飾演的角色,腰間拴了一塊石頭,爬到山頂,將菩薩放在上面,既是為曾經心裡的那塊石頭贖罪,也是對人生執著的比喻。鏡頭從菩薩像的角度拍下去,貫穿全片的水中寺院終於成為小小一隅,比喻經過苦難和真誠的人生,終於超越極限,達到佛的,超然的視角。春夏秋冬,同時也是一個人的心路,童年時的不經事,青年時受誘惑,中年時徹悟,冬並不時結束,不是悲劇,而是奮發,振作,從頭來過。影片本來是描繪的以各幻滅的世界,最後張揚的卻是入世的,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是影片不僅只為宣揚某種哲理或禪意的作品的原因。老和尚的角色尤其精彩,代表著一種徹悟,達觀和悲憫的人生觀,懂得了影片中他對小和尚種種行為的態度,對待人的局限,罪惡的態度,你就可以理解金基德[空房子]為什麼要用被韓國人唾棄的李成延做女主角,那並不僅僅是英雄救美的孩子氣而已,更加使一種以最淡然地態度和寬容的方式來對待人生的境界。
春
1、門。寺廟的入口處有一扇門,門上有兩個讓人心生畏懼的護法,門外是欲界凡塵,門內是清凈佛土。在狹窄的小廟內,也有扇門,兩邊沒有牆,設這扇門似乎沒有意義,但老和尚每次都要從這扇門出入,這是戒律之門,用戒律來規范我們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青年和尚晚上欲偷情,想從這扇門出去,但打不開(戒律不允許),他於是從旁邊爬過去,守不住戒律肯定要出問題。
2、從門口到清凈佛土有一個湖泊,需要渡船才能過去。守住戒律,以戒為師,只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還需佛法來渡,善知識來接引。
3、站在佛像上眺望。影片中小和尚兩次站在佛像上眺望,一次小的時候,眺望山谷深處的家園,此時小和尚還比較單純;一次是成年後,春心萌動時,眺望山外的道路,這預示著他渴望體驗外面的世界。
4、相似的草,是葯,還是毒?如果我們不知道觸電危險,胡亂碰電,我們會被電死;如果不知道玩火危險,肆無忌憚,必將玩火自焚,害人害己;如果我們不知道有些東西有毒,懵懂無知,飲鴆止渴,撒手人寰,還不知所以然;如果我們不知道吸毒會上癮,會死人,強行體驗,苦果只能自己嘗;如果我們沒有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沒有聽取古聖先賢的敦敦教誨,沒有建立理性的判斷能力,明辨是非善惡,真假美醜,就會處處掉陷阱,時時碰牆壁,人生會很苦。
古語雲:「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智慧老人的聲音你聽到了嗎?
5、無明。小和尚把小石頭綁在小動物的身上,笑的咯咯響,非常開心,他自己不知道,這種行為會對小生命帶來怎樣的痛苦。老和尚沒有制止他的行為,苦心婆心的當面教誨他而是在小和尚身上綁了一塊石頭,讓他感受生命的痛,當他看到由於自己的過失,致使魚兒和蛇死亡,他哇哇大哭。我們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自認為很開心的事,已經給別的生命,造成傷害,帶來難以彌補的悔恨。
我們傷害動物,動物會不會痛?我們傷害他人,生命會不會痛?我們若不明白世間的道理,渾然不覺間,已經給別的生命帶來了傷害,正如影片中的小和尚戲虐動物,中年時殺妻一樣。
6、老和尚當時為什麼沒有制止,當面教誨?小和尚要下山,老和尚為什麼沒有阻攔?很多道理不是我們親身體驗到,覺到,悟到,別人給不了你,假使給你,你也沒有震撼靈魂的感觸。
夏
1、春心萌動。成年和尚看到兩只蛇在交配,即有所感,春心盪漾,見了前來養病的女子後,即魂不守舍,情難自持,不能自控。性慾、習氣來了,擋都擋不住。我們若沒有理性的節制,自主自控,任憑慾望、本能的驅使,於是強奸、亂倫、縱欲、一夜情等接踵而至,與禽獸何異?節制慾望,用理性掌控自己。
2、兩只在臭鞋裡面游泳的魚。影片中成年和尚和女子依偎在岩石上,臭鞋裡有兩只彷彿很自由、很快樂的魚。鞋子,臭氣所在,空間狹小,兩只魚在這種環境上游泳,寓意不言而喻。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一具臭皮囊,有什風流戲」。成年和尚自言自語:「我到底怎麼了?」
3、雞。雞是一種非常警覺的動物,在夏天這幕劇中,出現很多次「雞」的鏡頭。一次是成年和尚給女子蓋毯子,後來想摸她,師傅進來責問,鏡頭中出現一隻雞,「要警覺啊,萬事慎於始啊」;一次是他們二人偷情回來,老和尚在喂雞,「要警覺啊」;一次是兩人困倒在船上,老和尚用一隻雞把船拉過來,希望能喚醒「警覺」,但是沒有用,一旦成為慾望的奴隸,貪戀快感,即身不由己;後來成年和尚受不了慾望的折磨,下山去了,走時帶了佛像和一隻雞,出門後把雞放了,他希望藉助佛像能夠控制住自己,但把「警覺」給丟了,沒有了警覺,佛像無益,成年和尚依然會憤怒的殺死妻子,滿懷怨恨歸來。寺廟沒有了佛像,老和尚依然穩坐修行,他心中有佛,小和尚心中沒有。
秋
1、轉眼間,夏去秋來,老和尚看到徒弟殺妻在逃後即找出徒弟曾經的衣服,縫好,等他回來。他知道,他會回來的。身體病了,自會找醫生;心病了,自會找法葯。
2、老和尚:「告訴我,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吧」,「俗世對你而言已經變得痛苦不堪了,是吧」,「難道你先前就不知道俗世間的情形嗎?有時候我們必須放棄一些我們喜歡的東西,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也喜歡的東西」。塵世十年,小和尚帶回來的只有憤怒的火焰,恐懼不安的心,當夜幕降臨,老和尚坦然入睡,徒弟卻蒙頭藏面,戰戰兢兢。正應一句老話:「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3、對別人造成傷害,心中就背了一個大石頭。觸犯了世間法,逃都逃不掉,必須付出代價;觸犯了佛法,逃也逃不掉,如是因必生如是果。你傷害一個小動物,偷一根針,罵人,起惡念,世間法裡面你可能不需要坐牢,但因果規律卻不會放過你。意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影響,當你對別人造成嚴重傷害的時候,世間法才會找你麻煩,而因果規律是從起心動念就開始記賬了,它的網眼更密。
4、做了惡事,我們可以偽裝的非常好,可以欺騙全世界,卻無法欺騙自己的本心。
5、降伏其心。寺廟裡面有毛筆,老和尚為什麼要抓住貓的尾巴蘸墨寫心經呢?貓是一種白天很懶散,夜晚很警敏的動物。禪坐時,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佛門有「靈貓捕鼠」的比喻。此處抓住貓的尾巴,就是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使其收攝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上。
6、豁然頓悟,以心印心。當初升的太陽照耀著沉睡中的徒弟,師傅輕輕地把他喚醒,他看到昨晚刻的心經文字塗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他霍然一震,我猜測他此刻已經豁然頓悟,證到「真如自性」,自心本清凈,只是被幻相、顏色障住罷了。徒弟坐在寺廟的門口,鏡頭中的景物在動,然後慢慢靜止,這是影射徒弟的內心從動至靜的變化,然後徒弟規規矩矩的給師傅磕頭跪拜。老和尚已經知曉徒弟的變化,走前示現神通,使船不動,然後揮手與徒弟告別,千言萬語只在揮手之間,大有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以心印心」之感。
冬
1、歸來。冬天來了,當中年和尚再次推開寺廟的門,內心只有平靜和虔誠。他開始修行,一切似乎恢復了平靜,直到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孩子來到這里,他才知道「沒消的業障」自己會找上門來。於是他開始用師傅從小教給他的辦法,懺悔贖罪。
2、冬季的最後,鏡頭對准靜坐在山頭的菩薩像,她悲憫地看著世人在「以苦為樂,認假為真,飲鴆止渴,苦海火宅里嬉戲玩耍」。
又一春
1、縱使有老和尚這樣的得道高僧也沒辦法阻止小和尚戲虐動物,深陷情慾,犯下殺業,眾生皆受各自業力因緣牽引,擋都擋不住,但佛法葯在這里,苦不堪言了自會來求。
2、世間的一些規律和道理,是我們自己覺到,悟到,沒有人能給我們,給了也拿不走,縱使釋迦牟尼佛也不能替代他的弟子覺悟成佛。
3、生命來了,無明也來了,不是很多人能幸運地像影片中的小和尚一樣走到覺悟的冬季,大多數人只是停留在不能自控的夏季或者苦不堪言的秋季而已。
影片主旨
這是關於一個和尚的人生歲月,鏡頭後的金基德寧靜而又形象地述說著生活的流逝。他始終保持著故事的趣味和曲折,不是灌輸給觀眾空洞的理論,而是依仗物化的鏡頭和佛學的概念,抽取出人與自然的共性,把人的本性與動物的本能穿插交融的隱性描繪。他對主人公生命過程的展示,有意地掐頭去尾而予以他人的生活代替:片尾的嬰孩,正是主人公幼年寄居佛門的謎底。主人公還俗時老僧對徒弟命運的先知和點化,暗示了老僧曾和他有著相仿的人生經歷。秋季老僧的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脫的自焚死去,也將是主人公晚年的最終命運。
三個人的生活共同來搭建一段完整的人生軌跡,不僅有對靈魂交接的喻意,更足以說明人類生活的大同小異。
影片的基調整體上比較灰暗,僅存的溫馨希望之處,是金基德對佛的肯定。抵消人類罪惡凈化靈魂的唯一途徑,便是來自佛的救贖。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脫俗,與世人的陰險狡詐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在主人公中年逃逸的一段最足以體現:殺妻後的主人公焦躁易怒心神不安,並帶有暴力和自虐傾向。而師傅給予他「雕刻般若心經」的療法,儼然把他由魔鬼變成了聖徒。晚年後的主人公再度返回寺院一心行善普度眾生,走上了真正意義的信奉之路,在佛的指引下不諳世事刻苦修行,是其靈魂上的覺悟,也是對其所做錯事的懺悔。
片尾棄嬰後的母親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對惡人的懲罰。顯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體現出儒家善惡有報的思想。
繼楊德洛維斯基和今村昌平之後,金基德是世界上第三個喜歡在人類和動物身上尋找共性的導演。本片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樣,動物依然出現在影片中的每個角落。金基德營造出一幅動物與人相共存的寧靜和諧畫面:春天寺廟里跑著歡快的小狗,夏天換成了大公雞,老僧借公雞之力把湖中央的木船拖於岸邊。秋天他背著小貓並用貓的尾巴寫字,冬天老僧自己化成了一條蛇。而小僧人與少女的愛情邂逅,魚和蟈蟈是重要的調情功臣。
Ⅳ 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要詮釋什麼道理
一部充滿禪意的韓國影片,無論是場景,畫面,故事……
處處都有佛教的痕跡,雖然我覺得太著露痕跡,但也許是導演本意
重山圍繞的平靜的湖,湖中央的漂浮木屋
讓我想起幾年前的《漂流欲室》的場景
沒想到原來同是金基德的作品
看來這是導演的偏好
不過這樣的地方的確讓我嚮往,在這樣的地方隱居不錯
是我很久以來的想法了,只是我總懷疑能否耐得住孤寂
只是片子那看似與世隔絕的木屋卻總與外界糾纏不清
春,夏,秋,冬,又逢春
小和尚…長大,老和尚死去,又來一小和尚
說的都是人的一生
春的無邪,夏的慾望,秋的憤怒,冬的超然
影片處處都能看到導演的細致用心
那形同虛設的門,四季不同的動物……
總之多不勝數的細節,都有著寓意,只是有明顯的,有隱諱的
告訴著我們關於殺生,罪孽,輪回,因果……
只是我覺得過於刻意的做法,並不是禪的本義
有人說佛教是出世,基督是入世
佛教人超度,無為,告訴人因果輪回
基督教人寬容,去愛和幫助需要的人
以前,我覺得我的無為心態跟佛家相象
後來卻覺得佛家的思想顯得自私
相比之下,基督反而顯得大度
有一段時期,我覺得自己好像需要宗教
才發覺,信仰原來並不如我之前的想像
以前因為我不相信上帝,我不理解為什麼需要信仰
現在覺得信仰和相信上帝存在,是兩回事
我依舊無法讓自己相信上帝的存在
可是我知道了,有時候人的信仰是一種需要
或者由於空虛,由於茫然,由於寂寞
信仰成了精神的寄託,填滿那空虛的一角
雖然有逃避的成分
但無論逃避還是寂寞,都是人的天性吧
春夏秋冬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Ⅳ 請介紹一下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片名:春夏秋冬又一春
英文片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國家/地區:韓國
區域:亞洲
類型:劇情
導演:金基德
編劇:金基德
主演:金永敏 何麗珍 金浩授
分級:美國R
上映時間:2003-
劇情:荷花池邊的寺廟里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小和尚把蛇、青蛙和魚綁在石頭上,看到這些動物痛苦扭曲的身體小和尚哈哈大笑,面對小和尚的殘酷老和尚並沒有制止,而是無奈地搖頭,這是發生在春天的故事。過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經長成17歲的大人,這個偏僻的寺廟忽然出現了一個少女,少女是到寺廟療養的,小和尚對少女產生了情愫,於是在少女離開後不久也離開了從小長大的寺廟。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10年之久,這時的小和尚已經變成了一個殺人犯,因為妻子的不忠與背叛,他親手結束了妻子的生命,從此他也背上了痛苦與折磨的包袱。回到寺廟的小和尚無法忍受良心的不安與折磨,他決定在佛像前自刎,就在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之際,老和尚解開了他的心結,他平靜的走下山,而他不知道的是老和尚已經圓寂在寺廟中。
過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經變成了一個中年男人,這時的他已經刑滿釋放,再次回到寺廟中潛心佛學。直到他看到了一個女子將自己的孩子放在寺廟門口……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多年,又是一個春天,這時的小和尚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就像當年的老和尚領著他一樣,他和當年的棄嬰在寺廟中生活,棄嬰如何當年的他一樣,把石頭塞入青蛙和蛇的身體里,像當年的他一樣笑得那麼開心……
看點:《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師金德基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廟為背景,將人生中應該經歷的痛苦、煩惱、解脫、愛與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復雜的影片。
影片名為《春夏秋冬又一春》,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在這部表現人生思考與意義的影片里,具有濃郁的佛學色彩,導演將人生凝結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環不息,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
影片主要表現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與中年,走後步入老年,這個僧人的人生軌跡與經歷,在金德基的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來,充滿安靜、祥和與寧靜,客觀真實,如同一幕幕美好的畫卷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理解與揣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金德基的電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調與黑暗的社會現象為表現對象,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電影,滲透了黑暗的人生經歷和對世界的憎惡,同時又是對世界慢慢理解的過程。」同樣,本片與金德基以往作品的風格一脈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滲透著對佛的認可與肯定,影片處處體現了「人性本惡」的事實與只有佛才能洗脫與拯救靈魂,同時也體現了佛學的思想——輪回。從開始中小和尚所製造的罪惡,到最後他為此進行的救贖與罪惡的結束,處處體現了輪回與救贖的主題。只有通過修行才能進行救贖,人來到世間就是為了受苦贖罪,同時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將來也會和老和尚一樣,這正是佛學的思想。
Ⅵ 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裡面的動物所指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春夏秋冬又一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X86auF8j1n-I_4FfvZFMUw
春天,貪玩的童僧拿著石頭,綁在魚、青蛙和蛇身上,捉弄著小生靈們。老僧(吳永洙飾)發現後,用同樣的手法懲罰他,告誡他不可胡來。
夏天,十七歲的少僧(徐在京飾)為久居深山的修行日子苦悶不已。有一天,一名患病少女(何麗珍飾)在母親陪同下,來到寺廟拜佛求平安,並留下療養。少年開 始忍受不住異性相吸所帶來的誘惑……
秋天,青年(金永敏飾)在外面殺人後重返寺廟,請求諒解。老僧命其刻寫心經,去掉罪孽,同時,追捕逃犯的警察也趕到寺廟……
冬天,服完刑期的中年男子(金基德飾)回到山中寺廟,重新開始修行苦練。一名婦女突然探訪寺廟,並留下了一個男嬰,希望能被收留。
之後,又一個春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