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美國有關金融經濟的電影

美國有關金融經濟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3-31 06:54:28

① 你看過哪些值得推薦有關於經濟和金融的紀錄片

1.《兆億賭注》(Trillion Dollar Bet)是一部由美國著名電視台PBS製作的紀錄片(下載鏈接見文章底部),主要講述了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由無限風光走向黯然破產的故事,反思了金融過度數學化的弊端和不足。

4.「貨幣崛起:金融如何影響世界歷史」(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The World)導演: Niall Ferguson 片長:4小時30分鍾

本片取材於美國公共政策智囊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Niall Ferguson2008年的作品「貨幣崛起:金融如何影響世界歷史」。讓我們隨著Ferguson教授的指引審視貨幣、信貸和銀行漫長的發展歷程。


② 十大金融電影排行榜最經典金融電影有哪些

金融商業戰爭電影尤其受歡迎,我們可以感受到無形的煙霧。一部好看的金融電影會讓我們玩得很開心,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十大金融電影。
十大金融電影排行榜
1.華爾街之狼
2.死亡錢
3.大短褲
4.商業最後通牒
5.國家破產的日期
6.甜心先生
7.恐慌:2008金融危機背後的未知故事
8.局外人
9.居家男人
10.大而不倒
1.華爾街之狼

由柯蒂斯漢森執導,故事的背景聚焦於2008年,當時全球經濟危機爆發,美國財長為重振經濟做出了大量努力。

③ 求一些涉及到金融知識的電影

《華爾街》《開水房》《美麗心靈》《影子大亨》等等等等等等.........很多!

這20部商業片都是英語國家孩子在學習商業知識方面必須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學院一直排第一位的《華爾街》,還有沃頓商學院排第一位的《Trading place》。斯坦福要求商科學生必須看的《boiler room》。

總之,一一看後,算是真正懂了一點西方商業的本質。

1、Wall Street (1987)

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夠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同時可以掩蓋。不看這個影片怎麼能夠隨便進入股市。

2、Glengarry Glenn Ross (1992)

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的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都在忙什麼?他們如何利用資料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對准投資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國房地產蕭條肯定不會是問題。

3、Trading Places (1983)

經濟是交易行為的代名詞。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學會評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視交易對方內心的秘密。交易中學到三個核心法則,在世界上任何國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適用的本質法則。

4、Boiler Room (2000)

難以想像的是違法交易幾乎與證券市場形影不離。一個19歲的年輕人如此近距離地目睹財富的操縱過程,讓誰富有,那不過是一個隨機的選擇。

5、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1999)

比爾·蓋茨與斯蒂夫·喬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觀點都是對立的。他們只有在一個事情上是絕對共同的,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封殺這個影片。矽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是怎麼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不到25歲的年輕人利用了什麼樣的市場規則,又是如何讓市場規則,讓客戶,讓競爭對手形成一個共同體的。陰謀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的點子籠罩在矽谷的上空。

6、The Coca-Cola Kid (1985)

不是地震中的可樂男孩,而是美國男孩的可樂生涯。作為一個碳酸飲料的營銷從業員,他不得不回答一個問題,在邊遠的澳大利亞小鎮,為什麼沒有一瓶可口可樂?營銷是生意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創業中不可缺少。一個男孩用可樂創造一個事業的故事。

7、The Secret of My Succe$s (1987)

任何年輕人的夢想中都至少包括兩個絕對共同的東西,一個是金錢,一個是美女。明天早晨醒來,發現你不過就是一個北漂的時候,不過就是陷入大上海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小小小小的水滴的時候,如何實現自己夢想中這兩個無法或缺的元素。且看美國堪薩斯的男孩在紐約飄盪的歷程。如果紐約可以代表近100年人類商業活動的中心,那麼,任何21世紀的年輕人,你不得不面對大城市的喧囂,躁動,美女可以讓你實現金錢的夢想,同樣,金錢也可以讓你品味美女的誘惑。去追求你夢想中的金錢,美女吧。

8、In Good Company (2004)

想成為全球級別的公司,怎麼能夠不看這個影片,至少5次以上呢。大公司都是通過收購來長大的。你會收購嗎?知道收購後銷售主管是怎麼想的嗎?知道銷售人員背後議論什麼嗎?聯想收購IBM失敗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沒有看懂這個影片。你看得懂嗎?當公司與公司之間發生買賣的時候,公司一元的你,位置在哪裡?

9、Barcelona (1994)

美國人的銷售方式,銷售方法真的可以同行全球嗎?一個美國銷售在西班牙的銷售經歷讓我們學到銷售的價值觀,銷售對客戶文化的處理方式,銷售對客戶關系的把握。

10、Jerry Maguire (1996)

做生意要拿出誠意來。這個影片為美國文化提供了兩條經典的短語,風行美國經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讓我看到錢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麼才能看到錢,什麼情況下,你會忘記這一點,而且通常是客戶勸你忘記這一點。生意中沒有牢靠的友誼,這是你在創業前必須要牢記的教訓。做銷售,建立大客戶關系不容易。認真看上10遍吧。

11. office space 1999
公司縮減規模,預備裁員的時候,這個哥們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員開始的那天,他卻決定請假一天。他的兩個辦公室的好友已經處在被開掉的邊緣,無奈,哥們三個決定實施一個神秘計劃,將公司帳號上的錢陸續轉移,當然,通過木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於這個哥們本來對辦公室工作就沒有感覺,於是,對於裁員特別輕松,滿不在乎,公司高層偏偏就欣賞這樣的態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辦公室政治課實戰教材。市場經濟環境中公司遇到危機時,裁員的本質動機,員工對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義都是必須要學習的商業社會的基本規則。

12. the corporation 2003
18世紀美國法律正式通過了一個企業可以是一個個人的組織行為後,到21世紀,僅僅兩個多世紀,美國的這個公司法居然影響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國的公司法中也看到類似的描述。恰好是這樣的法律文本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組織形態,這個冠之以法人的稱號橫行全球,世界每一個角度都受到影響。個人的貪婪,個人的無度,個人的慾望沒有止境地擴張,膨脹。從最深刻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商業規則,並無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敗之的機會。
商業法,壟斷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課程。

13. the insider 1999
當商業秘密與巨額貨幣糾纏在一起的時候,阿爾8226;帕西諾主演的主持人面對了兩難的處境。在資本主義的商業社會,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金錢可以換來什麼?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交換什麼都可以,哪怕是交換對公眾危害嚴重的吸煙的秘密。科學家的良知能否用錢收購,中國古語說的有錢能是鬼推磨,真的在外國對於鬼來說有效嗎?
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商科學生必須要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

14. 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一個緩慢敘事風格的影片。一個票房不怎麼樣的影片,一個懂商業的人說好的影片,一個社會大眾看不懂的影片。一個公司的老闆自殺了,似乎特別符合現在的蕭條期的潮流。然而,老闆自殺了,其公司還蒸蒸日上呢,董事會的實權人物開始行動,行動的目的當然是私慾橫流,監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業董事會操作實戰等都是這個影片不可多得的實戰教案。學吧,從血淋淋中學到教訓,並用來治理好自己的大型企業。

15. antitrust 2001
商業社會信任容易建立嗎?誰值得信任、給錢的人值得信任嗎?給你一個錄用的機會就值得信任嗎?影片中的大型軟體公司暗指微軟,公司老闆也是用比爾蓋茨為原型的。從斯坦福錄用天才軟體工程師畢業生,然後應付已經嚴重推遲了的軟體發布日期,然而,信任卻突然成了一個問題,一個公司,法律,個人,專業性之間復雜的,糾纏不清的問題。
任何學科的學生都要看上五遍。畢業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鱷魚一樣盯著你,不是用鱷魚般的嘴,而是用誘人的薪酬,寬松的待遇包裝起來的網,你已經准備好投懷送抱了嗎?

16. rogue trader 1998
學習銀行業務,尤其是投資業務最好的教材。一個能夠將百年老字型大小銀行一夜之間弄垮的業務模式到底是什麼?其中伴隨著一個職員怎樣的人生輝煌?如何巧妙地利用廉價的不懂業務的員工?如何利用大銀行罕見的機會?
還記得里森在巴林銀行的所作所為嗎?應該不會忘記2008年華爾街橫行的杠桿吧。學習金融,學習投資,學習銀行業基本操作的實戰教案,怎麼能夠錯過?!

17. other peoples』s money 1991
商業法,企業兼並,商業訴訟規范,商業流程,兼並重組流程等。也是一個基於美國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美國商業自由市場中到處充滿了利己行為與利他行為的沖突,矛盾。也恰好是這些沖突和矛盾中可以學到不同的人的心思,不同的人的動機,以及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手段。
商業法的學生,商科學生,法律學生必看。

18. disclosure 1994
邁克爾道格拉斯的影片總是讓人經久不忘。這個影片的主題是性騷擾,是公司辦公室性騷擾。一個高管面對提升的機會,提升的關鍵人是他大學的女友,女友的動機並不單純,在辦公室發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卻在法庭相見。
商業法,辦公室行為,公司群體人際關系行為准則,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難得的教材,生動的雷人的教案。
萬萬不能錯過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絕,振振有詞以及慷慨激昂。

19. what women want 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羨慕的帥哥自以為是,從事的又是廣告行業,居然沒有機會升遷,居然老闆還是女性。一個意外,就一個小小的車禍,讓他具備了能夠閱讀女性頭腦的能力,他居然真的發現了女性竟然是這么想的。
商業心理學,女性行為學,廣告學等都是這個影片中最需要學習的亮點。

20. barbarians at the gate 1993
當一個大師級的銷售高手銷售的產品是他的公司的時候,你要小心了,因為你面對著千載難逢的機會,那就是發大財的機會。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購買,無論多少錢都要買,因為眼看著他將這個公司的股票從40推到100,一個夜晚並不漫長,一個夜晚讓有錢的更加有錢,貪婪是商業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迴避的主題,當然也無法忘記,每次貪婪遇到正直,為什麼贏的總是貪婪。
——粒粒貸客服竭誠為您服務——

④ 有哪些講金融的美劇或者電影

諸多與金融相關的影視劇,都十分精彩。不過金融市場中的搏殺,往往要投身進去,才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凶險詭譎。看這些金融大佬們在市場中叱吒風雲,讓人心馳神往。當他們利慾熏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的時候,也讓人警醒。

我整理了七部值得推薦的關於金融的美劇和電影,都是深入展現金融界的真實「生活」:

⑤ 為什麼說《大空頭》是一部值得看N遍的金融電影

    如今全球經濟及金融行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金融題材的電影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這些電影通常以獨特的視角剖析社會經濟熱點,揭示金融活動中的個人際遇和社會百態,引發共鳴。

    面對慘無人道的市場,本來不想聊《大空頭》(The Big Short)這部電影,一是擔心會增大朋友們的心理陰影面積,以及輿論聲討索羅斯的戰斗檄文連篇累牘,推薦這樣的電影總給人一種在跪舔空頭,替「階級敵人」搖旗吶喊的意思。

    但是鑒於逆天做空、對賭華爾街這樣勁爆的影片內容,以及電影本身拍得也NB,既地道,又炫酷,100%金融范兒(沒有一點雜質),外加克里斯蒂安·貝爾、布拉德·皮特等超級大咖,所以必須隆重推薦給大家。

    周末不妨找來這部片子看看,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同時去找原著讀一讀,因為電影版《大空頭》能拍得如此成功,與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這位前債券交易員、金融暢銷書作家息息相關,正是他寫的這本同名紀實文學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電影奠定了成功基礎。

    《大空頭》的故事其實十分簡單,甚至算不上多麼驚心動魄,講的就是一幫華爾街大混子從2006年開始,利用不同方式收購有關次級抵押貸款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產品,之後在次貸危機中大賺特賺的故事。

    而在看電影前搞清楚這幫傢伙是誰比較重要,我把他們分成四組:

    他的三名同事:文森特·丹尼爾、丹尼爾·摩西、波特·柯林斯。

第二組:邁克爾·巴里(Michael Burry)——對沖基金經理,「子孫資本公司」創始人。片中是大名鼎鼎的「蜘蛛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出演。

第三組:加米·麥,在電影里化名Jamie Shipley(左);查理·萊德利,在電影里化名Charlie Geller(右);二人是一家叫康沃爾資產管理公司的合夥人。

    本·霍特克——在電影里化名Ben Rickert,前德意志銀行的交易員,片中由布拉德·皮特飾演。

第四組:格雷格·利普曼(Greg Lippmann)——德銀行次貸債券首席交易員,在電影里化名Jared Vennett,這個人作用十分關鍵。

    正是互相並不認識的前三組人,在次貸危機爆發三年前就洞悉到了整個信貸市場的危機,Michael Burry靠死磕高盛、摩根等大投行,Steve Eisman通過格雷格·利普曼的撮合,查理和加米則是在本的幫助下,獲得了用於做空抵押貸款證券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以及CDO(擔保債務憑證)的CDS,於是三者完成了足以載入史冊的這筆空頭交易。

    看這部片子過程中,我最關心的就是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市場上總會有人逆勢洞悉潛在的危機,但付出實踐則需要具體的辦法。

                    合成型CDO的交易結構

    在整個故事中,Michael Burry是最早通過研究次級貸款債券的說明書、利率浮動數據、還貸情況,發現了MBS的危機遲早會發生,但更重要的是他主動出擊,去找大投行游說,從其手裡購得了針對次級抵押貸的MBS違約掉期產品,並從龐大的CDO結構出,找到了用於針對CDO中特定資產的CDS交易對手,從而大量進行收購。

    而CDS本質上是一種保險,可以對沖信貸違約風險,但非資產持有人也能購買此保險。知乎里那個作者的例子蠻形象,就好比你給隔壁老王的汽車買了份保險,但車主不是你,車如果報廢了,你居然能拿著保單去領錢,但在華爾街竟然能做這件事。

    而Steve Eisman這個有點憤青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則早在90年代就嗅到了房地產信貸市場的泡沫,但他並沒有找到完整的交易地圖,直到Greg Lippmann這個德銀交易員以掮客身份出現,而他本人和Michael Burry其實並不認識,只是同樣發現了市場潛在的危機。

    至於查理·萊德利、加米·麥兩個毛頭小子,則是機敏地搭上了這班順風車,並靠好哥們兒本·霍特克的幫助下尋覓到交易通道。

    至於MBS、CDS、CDO這些衍生品術語,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一下,片中對這些關鍵信息都有比較形象化的描述,但對於衍生品小白,估計還是比較燒腦。所以推薦兩個文獻可以作為掃盲參考:

第一個是本叫《資產證券化與結構化金融:超越金融的極限》專著

第二個則是知乎上的一篇技術帖:https://www.hu.com/question/39012069/answer/79279442

不過,如果比較完整地讀過邁克爾·劉易斯的原著,其實這些衍生品的原理你大概都能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那麼好,我為什麼向大家推薦電影《大空頭》這部電影?

    首先必須說,作為一個閱片無數的影視業從業者,《大空頭》是我看過最最最純粹的金融電影,沒有之一。

    和《華爾街》系列、小李子的《華爾街之狼》這種沾滿慾望、荷爾蒙的片子相比,這部電影有一種酷酷的專業主義基調,除了影片最後Eisman的同事為了說服他,拋出的「美國夢」說辭有點陳詞濫調外,一直把這種酷勁貫徹到底。這部片子目前已經提名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如若獲獎就是拿到小金人的第一部華爾街類型電影。

    另外也就是在美國像《大空頭》這種典型的「反英雄主義」電影可以被搬上銀幕,並且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塑造劇中這些頗有魅力的人物,而同樣的人物如果換做在中國,估計早就被當成過街老鼠,或者直接就被輿論剮了,更甭提被拍成電影了。

    況且,故事背景又是影響力程度絕然不亞於珍珠港事件、911恐襲的次貸危機,美國人在自己傷口上撒鹽的領域也真是蠻拼的。

    雖然是一部專業性很強的金融電影,但片子拍得一點都不枯燥,有的地方甚至很好玩,比如Eisman為了調研個人信貸購房的情況,居然跑到脫衣舞俱樂部搞調研,而當他發現連脫衣舞女郎手裡都攥著好幾套房子,但其收入肯定無法完成還款時,他更堅定了為MBS建立空頭頭寸的決心。

    此外作為一個市場參與者,這部電影透露的信息其實以比較符合我一貫的思考,那就是在金融市場里,最好不要把博弈問題道義化。而這件事在中國卻屢試不爽,面對在市場里佔了自己便宜的人(在合法的前提下),從來不去檢討自己的問題,而是簡單粗暴地給別人貼上壞蛋的標簽,比如「惡意做空」一說。

    本質上說,《大空頭》的成功首先是因為市場本身存在致命弱點,畢竟蒼蠅不會叮無縫的雞蛋。當然做空本身也是一門技術活兒,不是光懷著滿滿「惡意」,喊一聲空就能大把賺錢的,工具、時機、膽量缺一不可,從眾的公知和小散絕對不會是做空的主角,真正的大空頭往往是一種孤獨的存在。

同時,看過這部電影後,我還產生了下面這些觀察和體會:

1、 不得不說,美國浩如煙海的金融衍生品帝國真的讓人震撼無比,市場化程度高得令人發指,同時其監管難度可想而知。08年的金融海嘯暴露了監管漏洞,以及金融機構自身的交易設計缺陷,比如巴里等人就是利用了交易環節上的Bug,搞到了針對MBS的「次貸CDS」,而在理論上講這其實挺可笑的。

然而即便是這樣,美國的監管當局也並沒有因噎廢食,或者武斷推出措施,與某交易所因為防止「惡意做空」就自廢武功,不免形成鮮明對比。

2、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片中的空頭參與者都是所謂華爾街的邊緣人物,其代表的基本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機構,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參與逆勢交易,因為當時整個華爾街主流機構,沒有人會相信(至少沒有人願意相信)次貸危機會分分鍾產生,並且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成片倒下。

或許這就是體制的局限性,大投行需要靠次貸泡沫維系其在衍生品市場的高額利潤,必然不會挑戰自己的觀點。同時Burry、Eisman這樣「個性化」的基金經理,在大機構也很難容身,而他們對賭整個次貸體系的投資決策,如果換做在高盛、摩根肯定會被壓制下來。所以,在小機構打拚也是有其優越性的。

3、另外一點觀察是我在讀《大空頭》原著時發現的,就是故事中的這幾位華爾街梟雄基本都是草莽出身,半路出家,Burry是醫生,Eisman原來則是干律師的,前者是靠在醫院值夜班時的空閑時間研究股票投資,之後轉行成了資產管理人,後者則是在父輩的安排下進入金融領域。

換句話說二人都是半路出家,但憑借聰明、好學,且足夠的努力,才成為華爾街的一分子(他們身上也都有著鮮明的「反華爾街」基因),而他們的這種經歷對於每一個非專業出身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都是很好的榜樣;

4.最後我想說的是,投資的確是一門孤獨的藝術,而電影《大空頭》也展示了這一點,每一筆成功的交易都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精力和勇氣,以及充分的研究、調查、論證。而在叵測的市場中,參與者都有可能面臨重要的機會,但前提是必須積累足夠的智力、耐力,當然還包括本金。

好了,關於《大空頭》這部電影就推薦到這里。其實,對於我們A股投資者來說,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會嘗試利用系統性風險賺錢,但這部電影至少告訴我們,在行情最瘋狂的時候多些逆向思維,站在大空頭的角度思考風險問題絕對是十分必要的。

為什麼這是一部專業金融電影

《大空頭》選取了次貸危機發生前發現問題的洞察者為主角,他們通過做空在危機中大賺一票。克里斯蒂安·貝爾,一個靠重金屬搖滾把自己和笨蛋們隔絕的醫學博士;瑞恩·高斯林,一個巧舌如簧的推銷賭自己所屬銀行要垮的衍生品銷售者;史蒂夫·卡瑞爾,情緒激動待人極其無禮,但正義感十足,且腳踏實地的基金經理;布拉德·皮特,一個厭惡金融,但在背後支持兩個敏銳的年輕人的歸隱高人。有這些優秀的演員在,本片也很好地避免了一些電視電影的電視劇腔(比如too big to fail),讓角色個個精彩紛呈,閃耀可愛。當然,他們扮演的都是真實人物。四路人馬帶著自己的小弟們,以敏銳的數字洞察力,腳踏實地的研究考察,反大流的獨立思考能力,堅定不移的決心,在上自政府大銀行,下至混混脫衣舞女的這場愚蠢的狂歡中,逆流而上,狠狠的大賺一筆,給了那些自大固執的人們狠狠地一記耳光。

看了這個簡介是不是感覺很有個性和逼格啊,接下來我還要介紹更有逼格滴東西,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能夠看到美國華爾街哪些金融專業姿勢,生命不息,擺姿勢不止,做到金融姿勢界的NO.1。 這部電影在兩大方面非常專業:1、技術理論 2、業內監管制度。

技術理論

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抵押貸款證券化)

《華爾街之狼》里的那個很賤的解釋的還是很好的。MBS分為RMBS(住宅房貸)和CMBS(商業房貸),就是把不同貸款成捆打包然後分攤風險。比如說100個房貸你如果你一共只有一個,那一個正好還趕上破產了,那你的損失就是100%;但如果買了MBS100個房貸你的損失就是1%。MBS分為兩種:Agency MBS就是房利美房地美基尼美之類國企發的;Non Agency MBS(Private label MBS)就是私企發的。大部分Sub-prime MBS都是私企發的.

為什麼Michael Burry賭定MBS要暴跌?

Christian Bale登場,蝙蝠俠發現很多的Sub prime(次級房貸)都是ARM(Adjustable rate mortgage) 就是浮動利率的。(插一句:在2001年911之後格林斯潘把美聯儲的利率降的非常低到1%左右,導致房屋貸款利率急轉直下也變的非常低。)利率低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蜂擁去搞貸款買房,更奇葩的是北美還有"Teaser Rate"一說,就是前一兩年有的都超低或免利率,所以搞的脫衣舞小姐們都人手標配好幾套房。但是幾年後teaser rate 一結束,利率一漲,NINJA(所謂的沒房沒收入沒財產)的人群們就還不起了,就只能把房子還給銀行拍拍屁股走人了。所以Michael Burry就是看準了這個機會,賭幾年之後利率升高大眾還不起房貸然後集體出逃。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互換)

賭局已定,Michael Burry就穿上西服去找華爾街龍頭老大做空MBS去了。但是MBS不同於股票,不好採用借了再還這種做空模式,所以就搞了一個CDS(買方:每月給賣方一些Premium也就是保費,賣方:只要MBS沒事就一直收買方錢,假入MBS破產了就要一次性付給買方大筆索賠)。CDS主要都是像AIG這樣大的保險公司發行的,而且他bug的地方在於你可以在不擁有相關資產的情況下買保險。就相當於給隔壁老王的車買了個車險,他如果要是撞車了你就會很開心的拿到理賠,而且老王還不知情。

ISDA(International Swaps &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MBS,CDS之類的因為量大,特殊性強,每個的抵押資產都不一樣,所以一般都是OTC對手交易而不是在交易所交易的。Brat Pitt本來是德銀的交易員,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和資本,所以那兩個小哥藉助Brat pitt的關系才終於拿到買CDS的資格。

Ratings Agency(評級機構)

大哥急了去曼哈頓中城去找在標准普爾的墨鏡姐,姐給他說了實話。因為評級機構弄錢主要辦法兩種:

誰看誰掏錢subscription model

誰發誰掏錢issuer pay model 第二種也就是MBS的評級主要方法。所以她們一旦對MBS降級了,以後就基本上沒生意了。

Liquidity & Collateral(流動性)

MBS價格居高不下,這幫做空的人就火上澆油螞蟻亂竄了,主要大家手裡的現金流不夠,流動性不足,做空價格不跌反漲她們就得加Collateral 也就是"Margin Call"裡面的補Margin,不補就得被強行平倉了。

CDO^2

簡單的說就是每個CDO(除了房貸什麼車貸,信用卡貸,助學貸款都可以做CDO) 裡面抽出來一部分Tranche又做了個CDO。詳情請看圖。 這個講的還是很專業的,因為有一些Tranche實在是太小,用這些tranche組成的CDO只要是underlying asset(相關資產)一有破產整個CDO就立馬被抹平,所以風險及其大,也就是他們所謂的金融核武器。

The "Famous" Tranche Trade

電影臨近結尾,黑姐姐終於說了實話。交易策略 買的:低級別 tranche CDS 就是盼著最低級的tranche破產越多越好。 賣的:偏高級tranche CDS希望這些都不破產好能多收錢。這個策略一買一賣對沖了保費的現金流風險,賣了CDS拿到的每年的保費可以用去付買其他CDS需要交的保費。  這個策略在風平浪靜的情況下掙錢是很平穩的,但是大風大浪一來,金融海嘯一刮,tranche之間相關性(Correlation)大幅提高,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就全部都跪了。

業內監管:

電影剛開始的老頭Leiws Ranieri估計是第一個發明MBS的人。從此以後之前99塊錢買,等上兩年只能賺1塊錢的低風險低收益債券,逐漸被貌似低風險高收益的MBS搶去風頭。MBS Equity tranche之類的都是很賺錢的,有8%,9%的收益或者更高。

泳池趴的女的之前是SEC然後要跳槽到幾大投行,這種監管跳槽行業內的行為作者覺得是十分不應該的。

作者覺得投行一手大張旗鼓的賣這些MBS並吹捧他們有多好,另一手私下買進大量CDS用來做空MBS是很不道德的。

做空團三害怕

買了一手CDS 發現相關資產都違約了 CDS價格一直不動,以為整個系統勾結做假,怕了。

好不容易手裡的CDS漲價了,做空團又開始擔心他們的對手投行破產讓他們的CDS變成廢紙,又怕了。

最後終於倉清空了,錢拿到了,但又發現自己有可能被FBI查或者被「佔領華爾街」佔領,輿論壓力太大所以關門洗手,還是怕了。

⑥ 有什麼好的資金融危機的美國電影推薦呢

1:《大空頭》,評分:8.5
有人在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但也有人在金融危機中獲利頗豐。
這部劇講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
把枯燥和專業的金融題材,用各種花哨的方式給你講明白,幫助你理解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怎麼產生的。
2:《商海通牒》,評分:7.9
這是一部很真實的電影。用很冷靜的方式展現了這個行業的冷酷啟卜和,慘烈和欺詐。
沒有太多的你儂我儂,沒有太多的情感糾葛,更沒有俗氣的男女溫情故事悄盯。有人認為搞金融的,都是騙子,但影片中大boss的一句話說得很准確:我們只是在此時此刻的公允價值下出售給那些願意買的買家罷了。世界上所有的正常交易的完成都依賴於買賣雙方的估值不同。
一部電影說盡了資本市場的浮世繪
3:《億萬》,評分:8.9
對沖基金高手億萬富豪艾克斯羅德被懷疑存在欺詐交易行為,在政界的擁有野心與道德心的羅茲,與艾克斯羅德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與摩擦。
經典的雙雄對戰,但是背後人性的糾葛,利益的誘惑
想要大致地了解了弊歷解「交易員的日常」,又需要足夠的趣味性,那這部劇絕對值得一看。
4:《跨國並購》,評分:8.2
這是一部中央電視台的紀錄片。
《跨國並購》特別節目內容覆蓋了跨國並購的大部分領域。
從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礙到如何降低並購風險,
從如何面對文化差異到如何實施人事整合,
從如何制定並購戰略到如何運用中介機構,再到如何抓住中國經濟的機遇,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國內外跨國並購領域的基本面貌。
節目還采訪了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美國副財長沃林、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並走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第一次向觀眾全面展示這家神秘部門,究竟如何掌握美國跨國並購的生死大權;
第一次系統介紹美國律師事務所、公關機構、媒體、私募基金如何在跨國並購中發揮出看不見的力量;第一次報道企業在贏得並購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商業謀略。

⑦ 金融界人士必看十大經典金融電影

金融界人士必看十大經典金融電影

金融行業總是拒人千里之外,那些高深的概念也常常讓人摸不清頭腦,而看電影學金融是一種登堂入室的好方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十部經典金融電影。

1. 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簡介:

1987年,22歲的喬丹進入羅斯柴爾德公司,從接線員做起,在高級經紀人馬克指點下,進入股票經紀人充滿毒品和慾望的世界,半年後因「黑色星期一」,喬丹轉投靠販賣「便士股票」的小公司,憑借巧舌如簧獲得成功,遊走在灰色地帶獲利頗豐,獲稱「華爾街之狼」……

推薦理由:

本片根據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個人自傳《華爾街之狼》改編。狼性是本片的重點,華爾街人對金錢的狂熱,亦如對毒品的依賴,而對毒品的依賴,又比肩於美色的誘惑,這算不上遞進關系的一層又一層,構築了華爾街人紙醉金迷的腐化生活,也凸顯了他們骨子裡的狼性。

2. 華爾街Wall Street

簡介:

巴德·福克斯為紐約大學的畢業生,華爾街的失意經濟人。在一次和大老闆戈登·蓋柯的面談之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為戈登尋找內幕消息,幫助戈登賺了一大筆錢,因此成為了他的合夥人之一。巴德從戈登那裡學了很多操縱股市的知識和技巧。最後在收購他父親工作一輩子的航空公司 Blue Star Airline一筆生意中,巴德和戈登產生了沖突。巴德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用戈登教的知識反擊了他,並挽救了父親的一輩子的心血,但也因為幕後操縱股市而入獄。

推薦理由:

本片是哈佛商學院列出的必看電影,MBA 學生的理想教材。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在金錢掛帥時代毫不掩飾地為人類的貪婪辯護的一部主流電影。「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夠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同時可以掩蓋。有人說過,不看這個影片,怎麼能夠隨便進入股市。

3.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Money Never Sleeps

簡介:

《華爾街》續集,戈登·蓋柯(邁克爾·道格拉斯)從監獄出來了,准備重新投身到華爾街商戰中,但他很快就無奈的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這個華爾街比他當年更加貪婪和凶險。他警告人們危機隨時都有可能降臨,但沒人把他當回事。戈登只好轉向自己的家庭,試圖修補與女兒破裂的關系。戈登女兒與一個年輕的華爾街股票交易員雅各布·摩爾訂婚了,後者希望戈登能幫他對付一個操縱全球股市的投資銀行老闆,因為這個人導致了他導師的自殺,並間接毀掉了他的前程。戈登與這個年輕人做了個交易,他幫助傑克復仇,而傑克也要幫他和女兒和好巨鯊洗心革面卷土重來逐浪金融危機……

推薦理由:進一步理解經濟學的原理。

4. 利益風暴Margin Call

簡介: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華爾街一家投資銀行的分析師皮特·蘇利文發現公司的財產評估有著巨大的漏洞,即將導致銀行的破產。公司高層連夜開會希望挽救公司。會議決定,銀行要以極低的價格拋售債權和股票。但此一舉雖能使銀行能得到暫時的安穩,但卻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推薦理由:

作為非專業的投資者,本片是極好的風險提示教材。它告訴你:不要輕信那些看似高端、自信的投資專家,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們可能會不惜悄悄送你「下地獄」!

5.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ll

簡介:

影片講述了於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美國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為主要線索,記錄了在幾周之內決定全球最大經濟體命運的權力人物的決策與行動。

推薦理由:

根據《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及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的暢銷書《大而不倒》改編而成,次貸危機中的華爾街與美國政治的關系。

6. 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簡介:

現在,溫斯頓沙蘭市變成前所未有的百萬富翁市。所有與 RJR 公司有關的華爾街大亨都想從中分到一點好處,於是羅斯找來財務專家亨利和彼得來為他效力。接下來上演的便是一出充滿貪婪、背叛、爾虞我詐和高風險賭注的華爾街風雲。

推薦理由:

根據布萊恩·巴勒和約翰·海勒撰寫的《門口的野蠻人:RJR 納貝斯克的隕落》改編。該書被《福布斯》雜志評選為20年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0本商業書籍之一。

7. 魔鬼營業員Rogue Trader

簡介:

尼克雖然身為銀行的小小職員,但他從未放棄過升職發財的夢想。在一次外派工作中,尼克結識了漂亮迷人的莉莎,墜入情網的兩人很快就結為夫妻,開始了幸福的生活。一次偶然中,尼克發現了銀行系統的漏洞,而這個漏洞使得他能夠從中牟利,在利用這個漏洞度過一次經濟危機後,莉莎發現了他的不軌行為……

推薦理由:

看倫家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銀行業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案,為題材喝彩。主要講了風險管理與控制的重要性,不要把寶壓在一個人身上,要對金融存有敬畏。

8. 搶錢大作戰Boiler Room

簡介:

在這個號稱「鍋爐房」的核心辦公室里,多少個一夜間成為百萬富翁的故事深深誘惑著賽維斯。很快,野心勃勃的賽維斯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股票經濟人認證考試,開始了他的「成功之路」。他把那些永遠都沒有前途的股票賣給利慾熏心的投資者。

推薦理由:

本片號稱哈佛大學生必看的20部影片之一。難以想像的是違法交易幾乎與證券市場形影不離。一個19歲的年輕人如此近距離地目睹財富的操縱過程,讓誰富有,那不過是一個隨機的選擇。

9. 顛倒乾坤Trading Places

簡介:

溫索普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大資本家杜克兄弟的股肱之臣,替杜克兄弟掌管公司,從事期貨交易,日進斗金,美女相伴,是上流社會的寵兒,瓦倫丁是個假冒殘疾人在街頭乞討的黑人小混混。杜克兄弟是標準的吸血資本家,有一天他們突發奇想,以一美元做賭注,賭溫索普和瓦倫丁交換身份後會如何表現。於是溫索普的厄運來臨了:被誣陷偷竊、被逐出富人俱樂部、被栽贓毒品而坐牢、又有人收買妓女氣走了他的未婚妻、工作丟了、房子也沒了。而瓦倫丁卻平步青雲,住上了大房子、有傭人服侍、大把零花錢、杜克兄弟的期貨交易任他玩。

推薦理由:

本片被沃頓商學院名列金融電影必看第一位。經濟是交易行為的代名詞,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學會評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視交易對方內心的秘密。交易中學到的核心法則,在世界上任何國家和任何地方,都能夠適用。

10. 驚爆內幕The Insider

簡介:

影片改編自美國歷史上司法和解金額最高的煙草訴訟案的真實故事,講述了兩個平凡人合作對抗龐大的媒體與企業官僚組成的惡勢力,試圖揭露煙草公司和新聞機構間驚人黑幕的故事。

推薦理由:

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似乎交換什麼都可以。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商科學生必須要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4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6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6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8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4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4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0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