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母親三觀電影圖片
『壹』 有哪些電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三觀
第一個想到的是韓國的《辯護人》與《熔爐》。
受到傷害的人要躲到角落舔舐傷口,行凶之人反而可以行走於光天化日之下。電影里,人們微弱的善意就像冬日內渺小跳動的燭火,不敵外面的冰天雪地。之所以影響三觀,是因為有時候現實並不是按照人們意願那樣發展,遵循的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最後一部是《海上鋼琴師》。是悲劇,還是既定的命運。每個人的人生沒有固定路線,也沒有唯一答案。以前不理解,現在也似懂非懂。平靜的接受看得到的死亡,旁人看來是折磨,在1900眼中是命運,是琴譜上最後一個結束的音符。
其他還有許多非常好的電影,如《死亡詩社》,《心靈捕手》等等。給我們的感受都是千差萬別的,但若是經典,必將難以被時光拂去。
『貳』 電影《母親》中表達母親心情所用的手法是什麼
空鏡頭。
畫面中沒有母親,導演利用這樣的空鏡頭闡明思想內容,即對母親的愛,是抒發感情的重要手段,該片講述了一位平凡的母親為幫助兒子洗脫殺人罪名而孤軍奮戰的故事。
守寡多年的母親惠子(金惠子飾),一直與獨子道俊(元斌飾)同住,兒子是個溫順不多話的人。一天,城裡發生了嚴重的謀殺案。最後兒子被放出,而頂替他兒子的是另一位沒有母親的弱智青年。母親的內心陷入巨大的折磨中,不得不用針灸的方式淡化痛苦的回憶。
劇情賞析:
奉俊昊的《母親》在題材上並不新鮮,不過他與羅伯特•贊米基斯在旨趣上則大相徑庭:贊米基斯將影片灌注進了滿腔的大美國主義精神,讓母親形象迅速的神聖化起來,並最終達致一個溫情良善的結局。
奉俊昊則毫無民族主義渴求,在他的導筒下,母親始終在天堂和地獄間徘徊(這就是所謂的「人間」,其實就是一個煉獄——當然東正教不承認),並最終選擇了自我放逐,從而使全片呈現出難以名狀的悲凄黑暗。
『叄』 哪些影視劇裡面的劇情尺度簡直震碎你的三觀
這是一部完全沒有人倫底線的西語劇,三觀是什麼?這部劇中完全不存在。
大女兒的兒子逐漸長大,老公突然手術變成女人了,於是大女兒開始叫他「老婆」,於是她又愛上了這個變為女人的「老公」。
弟弟Julian更是一會兒喜歡男的,一會喜歡女的,簡直是讓人三觀盡毀。
一家人的關系亂七八糟,用大尺度來形容都是高看了他們。
這就是號稱學英語神器的西語劇《花之屋》。全劇在西班牙拍攝,每一集三十分鍾短小精悍,毀三觀但是仍然讓人看得流連忘返。
我們根據幾個人物來看看這人發瘋的劇情吧。
結語:《花之屋》剛開始一家人其樂融融,表面上雍容華美。誰知道家庭內部掩蓋著這么多荒唐齷齪。好好的一個家庭慢慢地變得支離破碎。
人性的對慾望的貪婪可以毀掉一切,這是我看完這部劇最大的感受。
全劇中沒有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但是也沒有一個形象好大的偉人,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只是把很多家庭發生的毀三觀聚集到了一個家庭而已。這部劇有點像《無恥之徒》,但又不完全一樣。
整部劇透露出來的黑色幽默,看起來相當有趣,也非常有意思。
『肆』 你看過的最毀三觀的電影是哪一部
提到最毀三觀的電影我立刻想到的就是《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這是一部日本科幻電影,大概是2008年上映的,到現在將近十年了,然而某些情節記憶如新,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我被各類動漫帶歪的三觀碎成了渣渣,通盤推倒重建,那麼來讓我們看一下某些在十年後依然能打擊我的片段。
1、題材
這個戀愛故事超越了種族,當時的宣傳是「愛的奇跡——超越了生物人與機器人之間的隔閡」,雖然我能接受各類的愛情故事,這種跨越種族也不算什麼,但是這部電影不斷反復穿越,女主以各種身份穿越了不知三次還是四次,如果不整理時間線,實在讓很多智商不充電就待機的吃瓜群眾們看得雲登霧照,不知所雲。
如果這是恐怖片我認了,但是這宣傳時是唯美溫馨愛情科幻電影,我也是無話可說了。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很多人被他們的愛情感動的痛哭流涕,畢竟要支持到人們能夠堅強地看下去,這部作品在日本有曾創造首周末超2000萬元人民幣的高票房,但是在中國總票房竟僅有100多萬,因此可以證明並沒有多少中國人的三觀願意讓他們毀的。我認為如此之刷新人的三觀的電影,即使是十年後的今天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夠走進影院,勇敢的看完這部電影,萬般佩服十年前的我。
『伍』 怎麼評價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
《北京遇上西雅圖》這部電影在伙哥心中一直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記得這部電影在2013年上映的時候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也收獲了來自廣大觀眾們的一致好評。電影在大陸公映的四十餘天里共計收獲了高達5.2億的票房,這個數字在五年前的電影圈裡著實是非常好的成績了,《北京遇上西雅圖》也因此刷新了國產愛情片的票房紀錄。
本來伙哥還在為佳佳沒有和弗蘭克在一起而遺憾,不過看到結尾處他們兩個人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帝國大廈樓頂相遇時才明白,原來這才是更加完美的結局啊!《北京遇上西雅圖》真的是一部很有寓意且非常溫暖的作品。
『陸』 母親節必看十大經典電影
母親節必看十大經典電影
母親節,有沒有想過帶媽媽去看去看一次電影,即使媽媽看不見屏幕上的字母,與我們一起看電影,相信會很開心的,那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的母親節之十大必看經典電影,希望你喜歡!
一、媽媽再愛我一次
應該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走來的觀眾,大抵都還記得記憶里的那一次集體揮淚——《媽媽再愛我一次》。幾乎每個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人,手裡都攥著哭濕的手帕。一部台灣苦情戲在內地獲得如此之廣的共鳴,這是當時發行這部影片的工作職員都沒有想到的。或許是由於母愛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題材,或許是由於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喧囂,或許是由於它給了善良的人們一個宣洩感情的埠。
談起《媽媽再愛我一次》中那個經典的“年輕媽媽”角色,楊貴媚曾經回憶說:“當時我才十八九歲,就讓我演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我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幸好有我媽媽在背後當智囊。最後電影拍出來後,我媽媽帶頭感動得直掉眼淚,直誇我體會到當母親的真髓了。”演完《媽媽再愛我一次》後,楊貴媚在內地擁有了極高的支持度——她去打車,司機不肯收錢;她去住店,服務生搶著要幫她買單。至今還有太多的觀眾對她這位“全中國最著名的媽媽”念念不忘。
二、母女情深
本片講述的是一對母女之間一生一世的友誼。原本作為一家之長的丈夫(父親)這個角色,自始至終都是缺失的,僅是開場序曲中的畫外音說了幾句話。
劇本寫得很高明,表現母女倆之間深厚感情,僅僅用了兩個場景,就刻畫得入木三分。女兒剛剛出世的時候,經常過分擔心的媽媽,半夜裡起來還要到嬰兒房看她,總是懷疑她已經停止了呼吸。女兒五六歲的時候,她們倆相依為命,晚上睡覺前,媽媽跑到女兒的房間,問女兒是否想去她的房間一起睡,女兒堅定地搖了搖頭,然後問媽媽是否想到她的床上睡,媽媽立即像個小姑娘一樣鑽到了女兒的床上。哦,這個時候,真不知道誰是小孩誰是大人了。劇本很緊湊,接著就往下演女兒成年以後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出嫁。開場就是一段不太愉快的對話,媽媽由於不喜歡未來的女婿而拒絕參加婚禮。兩個人都有著固執的性格,相互較著勁實在心裡始終是深愛著對方。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影片中的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缺陷,女兒為了報復丈夫的冷漠,和別人的丈夫(這個人由於妻子有題目,好幾年沒有與妻子同房)在酒店開房間。媽媽年逾五十,身邊還有不少追求者,她與宇航員的鄰居發生關系之後,可以像個小女孩一樣對女兒喊道性是多麼美妙的事情。不要說譴責,我們甚至能夠十分理解他們的一舉一動。人活著能讓自己快樂,而不是傷害別人,不是很好嗎?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出境下,他們總是很樂觀,可以大笑著面對現實。當他們意識到對方對於自己而言,十分重要的時候,他們敢於表達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覺。所以,Lets have a talk!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多麼地重要。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誤解、矛盾、摩擦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理解、了解、原諒對方,這就是愛的真諦。
女兒成家之後,生了三個孩子,她在家當全職太太照顧著三個孩子,當她最後得惡性腫瘤,留在人世的時間所剩未幾的時候,心裡唯一掛念的是,該怎麼向自己的孩子們解釋自己的離去。在心理康復的party上,她是唯逐一個身患絕症的媽媽,可是心理卻要比其他任何媽媽健全。女兒已經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世上還有誰比一個平凡的母親更偉大呢?喝著一瓶啤酒,看完了83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母女情深》(Terms ofEndearment),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左右,看到最後,平淡的結局讓我流淚。
類似Driving MissDaisy般慢慢悠悠的調調,講述著被重復太多次的母女感情。沒有大場面,沒有震撼音效,母女的感情,在影片中歲月的慢慢流逝中,激發出你心底的`真情。多久沒有好好和母親聊聊了?你還記得她嗎?記得你小時那曾年輕的她嗎?相比現在的快餐片,我寧可花上三個小時來看這種情節漫長的感情片。由於,我以為,漫長的歲月,留到最後的,只有真感情。
三、漂亮媽媽
一個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堅強精神。面對困境,從沒放棄的母親!
孫周的故事講得不動聲色,鞏俐的表演也不見斧鑿之痕,中國電影許久不見的平和自然平淡地如行雲流水。有紀錄電影"現實漸近線"的朴實,摒棄張藝謀電影《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中超乎現實的張揚幽默,原生態的東西挖掘得比較深入。
下崗女工孫麗英(鞏俐扮演)離婚後與七歲的聾啞兒子相依為命。她夢想兒子能進正常孩子的學校,雪窖冰天的大街小巷裡,她帶著兒子蹬著三輪車一邊送報一邊教兒子發音。兒子將5000多元的助聽器摔壞了,丈夫拒付這筆錢,她只好為了這天文數字晝夜奔波。在地下通道賣書被沒收,由於她的朴實善良已不為世所容。
後來丈夫死了,後來她遇見一小學男老師,這段萌芽狀態的好感留給我們想像的空間。最後她買了助聽器,與兒子(或許還有那位老師)掙扎著、希望著樸素的倫理親情,非口號的表述方式,很易引起觀眾的認同。
《漂亮媽媽》不是一出悲劇,盡管它也煽情。在片中如孫麗英用煮熟的蝦來告訴兒子死亡的殘酷和兒子在天橋上對母親大聲念出那首貫串全劇的童謠這幾個片斷中,
編者的匠心清楚可辨,但感動我的不是靠影像編織出來的廉價悲情,而是這些被提煉過的生活背後很多人都會有的相同遭遇: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韌性。
四、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少女時代的愛情,可以說是一代人的愛情方式。一顰一笑,一抬手一回眸,鬢角飄飛的一絲亂發,對父親的無窮凝望。純美有些壯烈。這是獻給母親節的最好禮物。秋天,田野上蜿蜒的道路。丘陵地帶的牧場。湛藍的天空下金黃的白樺林。父親和母親的故事就在這樣一個單純的場景中展開。
張藝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純凈的故事,這純凈來自於人物的氣質、故事的線索、環境的簡化以及表現手法的樸素無痕。從母親招娣美麗純真的眼神,特別是父親那齊嶄的蓋分頭和年輕的淳樸而喜氣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人物風采近乎完美的還原。
章子怡飾演的招娣不僅是村裡的美人,還是一個善良手巧的賢惠女子,一個情感豐富的姑娘。對讀書人和文化的仰慕,生發了她對新來的教書先生的敬意和暗戀。
母親挎著籃子在樹林中邊跑邊遠望著這是影片中讓人難忘的一組鏡頭,我們從最初就感受到了來自內心的震顫。懷著忐忑的心情和模糊的美夢,暗安閑路邊久久期待著的,並不只是招娣,可能也是張藝謀或者我們:每一個曾經戀愛的人。
田野和白樺林是那樣美,似乎俄羅斯展覽畫派筆下的風景,這唯美情調的場景是影片國際性的元素;而音樂在這畫面之外加入了又一國際元素,由電聲音色襯出的宛若《泰坦尼克號》中羅斯主題的招娣主題這種奇異的聯系在影片開始時家中的牆上已有暗示三寶引用它的部分動機作了一次成功的東方變奏,抒懷哀怨的管子可以媲美蘇格蘭風笛的悠長傾訴。
捧著蘭花瓷碗的手,還會織布和擔水,招娣的性格之美已然從中顯現出來。我們不由跟隨她的心跳,在一次次張望和惶亂中,重歷初戀的冒險與甜蜜。當先生終於出現在院子前,這個期待已久的晴朗的中午,招娣懷著無比喜悅慢慢走出家門的時刻,那一見傾心、將許終身的眼神已令我眼花,頓時擊中了我的心。忽然間我淚流滿面。
這樣的審美體驗是異乎平常的。我說不清為什麼會在這時如此感動既非悲傷也無劇情高潮的渲染。此前我們認同於她的視角,此刻卻轉為小學老師的視角而面對招娣姑娘純美的形象。她的美如此光輝,如此珍貴,喚起了我們心底深深的舊夢。
再後來,是母親愛的等待和守望,那是傷痛無望與希望交織的日子,所有愛情絕唱共同的詠嘆。
五、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單身母親瑪努埃拉和兒子埃斯特班生活在馬德里。埃斯特班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甚至連他叫什麼也不知道。在埃斯特班17歲生日的那天,瑪努埃拉帶他去看烏瑪▪羅霍主演的經典戲劇《慾望號街車》。埃斯特班被烏瑪▪羅霍的演技所感動,散場後為了得到她的簽名而拚命追趕。但這時不幸發生了,一場意外的車禍奪走了埃斯特班年輕的生命。為了滿足兒子最後的願望,瑪努埃拉前往巴塞羅那,去尋找埃斯特班的父親。從一個故人阿格拉多處得知,埃斯特班的父親洛拉已經成為身著女裝的變性人,在染上愛滋病後,已經杳無音信。
通過阿格拉多,瑪努埃拉熟悉了羅薩修女。然而羅薩修女已經懷上了洛拉的孩子,並且從洛拉那裡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羅薩懷孕期間,瑪努埃拉一直留在她身邊護理她,直至羅薩因難產死去為止。瑪努埃拉為羅薩的兒子起名為埃斯特班。即將去世的洛拉出現了,瑪努埃拉將羅薩的兒子抱給他看,並且告訴了他關於他們死去的兒子埃斯特班的事情。最後,一件奇跡似乎發生了,剛剛出生的埃斯特班天生下來就具有對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而幸運地生存下去。
瑪努埃拉為了達成兒子的心願,也為了找到孩子的父親,那個不知所終沉痾纏身的“男人”,來到了巴塞羅那,碰到了數個女人,每個女人都有獨特的故事,每個女人都在情感的沼澤中沉湎,不知歸路,迷茫的心情傳染著每個人。直到瑪努埃拉的出現,故事總算出現了轉機。
《慾望號街車》作為其中的經典道具,出現了數次之多。難道慾望對於人類來說真的不可抗拒?每個人都有慾望,有人在慾望中沉淪,有人在不斷追求慾望,卻忽視了身邊的真情和親情,直到最後發現所有的慾望成為了泡影,生存的困境不在於物質的匱乏,更在於精神的貧窮。瑪努埃拉和羅薩都懷了洛拉的孩子,他們都堅持要生下孩子,由於她們尊重生命,她們要活得有尊嚴,她們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感情,勇敢的保衛了高尚的親情,甚至在死亡眼前都無所畏懼。她們堅強的活著,由於天使般的孩子時刻在注視她們,一個生命從無到有都拜她們所賜!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戲劇,她們不願由於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而退出,她們可能剛開始還怨恨那個男人,可是時間會使人忘記一些事情,包括怨恨。影片最後的結局是暖和的,盡管死神已經帶走了那些可憐的人。
六、法內情三部曲
《法外情》講述是一名低級老年妓女劉慧蘭(葉德嫻)被污衊殺害一名年輕富商,此案一出,律師無人肯為妓女申冤,惟有剛出校門的青年律師劉志鵬(劉德華)願伸張正義,他苦心搜集資料,在法庭上依靠大量證據和出色的辯護令案情真相大白,但就在即將結案一刻,有人卻宣稱被告妓女與他原本是母子關系....。。即便本日看來,本片亦能賺人眼淚,震撼人心,一如幾十年前的經典影片《神女》,葉德嫻扮演的妓女也和阮玲玉一樣,為了兒子肯犧牲一切,即便賴以謀生的臉被弄花亦無怨無悔,母愛之偉大顯露無疑。兒子律師對此固然一無所知,卻鐵肩擔道義,挑戰權貴為窮人打官司,尤其片末他在法庭上對社會貧富不均導致人與人不能同等的有力控訴,當能讓觀眾產生震撼共鳴!
《法內情》的故事框架大體未變,但增加了母子情深的情節,吳思遠原作中律師兒子到最後亦不知被告妓女竟是自己母親,母子終是異路!
《法內情》卻對此做了重大修改,兒子不僅早已得知真相,更在法庭坦言與被告關系,盡管引起嘩然,但法內依然有情,冤情依舊大白!如此一來,影片戲味更濃,劇力更激,更輕易賺取觀眾眼淚!
麥當雄見此,居然又拍了《法內情大結局》!講述劉律師因救母親,不惜妨礙司法公正,被革職。他之後倍受白眼,更被誣陷殺人,啷鐺入獄。於是便換成母親四處奔走,終極為救兒子受傷離世。無可否認,大講母子情的兩集《法內情》比吳思遠的《法外情》恐怕更感人些,但同樣無可否認的是,《法外情》跳脫情感之外,依然有對社會不同等現象和金錢畸形價值觀的揭露拷問,現實氣力更強!
人間真的有一種情,無私卻是最偉大的,往往我們總是忽略了,回頭才知,傷害原來是那麼的深。
真的很感動,當我看到《法內情》的最後,華與他母親擁抱在一起時,淚流滿面!
七、黑暗中的舞者
冰島歌後比約克在電影里扮演一位從捷克來美國為子治病的母親薩瑪,其子所患的是家族遺傳的眼疾,視力由逐步惡化到終極失明。薩瑪自己的視力也非常弱了,為了能夠正常的工作她只好背熟視力檢測表以對付醫生的檢查。
然而命運對她過於殘酷,她失明了。一直友好的鄰居警察彼爾,偷了她為兒子看病攢下的錢。薩瑪去拿回自己的錢。在爭奪中,她殺死了他。在法庭上,她不肯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被判了死刑。又由於不願意用兒子的手術費請律師,失去了減刑的機會。
我不知道,過去的童話家安徒生筆下的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從聖誕街頭到天堂有多遠但我從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中知道,從塞爾瑪單人死囚女牢到絞刑台場,一共有107步,人們把這107步叫做通向天國的小路。
執行絞刑這一天,六男一女總共七個獄警押解一個塞爾瑪。這一天,塞爾瑪沒有咽下最後一頓專備的食品,她以淚水洗面。為了小兒子吉恩,她一點都不想死,她害怕自巳小小的兒子成為一個孤兒。她確是一個睜眼的瞎子,但她確實摸索著庇護孩子,關愛生活,尋找光明。
在執刑的時候,塞爾瑪唱完了自巳的倒數第二首歌,自巳的生命輓歌。女獄警拌攙塞爾瑪出了死囚室,一步,三步,五步,九步,二十七步,六十三步,九十九步,一零七步,塞爾瑪終於站到了絞刑台上。卻不能支撐癱倒下去了。塞爾瑪痛哭著嘶聲叫啜。
我幻想著:塞爾瑪經過107步進入的天堂,是不是可能如同安徒生童話世界裡,那一個賣火柴小女孩,到達那個暖和光明的地方。
八、九香
坐在開往城裡的車上,農村老太太九香的思緒回到了幾十年前:一天,雪暴壓塌了她家的草房,她從廢墟里救出了五個年幼的孩子,沒有多久磚窯倒塌,九香的丈夫被奪走了生命。
萬分悲痛的九香獨自挑起生活的重擔。她丈夫生前的好友關振良給了九香一家很多的幫助,他真心實意的提出和九香共同承擔疾苦,九香也為之感動,但為了不讓孩子受丁點委屈,她沒有答應關的求婚。
從此,九香的日子更加難熬了。小女兒在看人殺豬時不幸被撞成折骨,九香把自己的血輸在她的身上。為了活命,九香忍痛將兒子天星賣給飯庄老闆,但終極無法忍受骨肉之痛,又退了錢把兒子領了回來。
九香含辛茹苦地供養五個孩子讀書,孩子們一個個爭氣地考上了大學。隨著孩子們的一個個成家立業,九香老了,小山村的草房裡只剩下孤寂的她。為了五個孩子,她錯過了老關的愛,並患了絕症。臨終前,五個孩子趕到她身邊,九香把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分別送給孩子們一張。依照她的心願,孩子們護送母親返回生養他們的小山村。
是否還記得那首感人肺腑的《懂你》: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這首歌正是電影《九香》中的插曲。
母愛這一人世間最崇高最偉大的感情足以讓一切在她眼前潸然淚下。
銀幕中的母親形象,依舊是很平凡,或是很傑出,可能目不識丁,可能知識淵博,但每個母親都是那樣無私,那樣寬容的愛著他的孩子。母親在藝術中的概念與生活中的概念實在是一樣的,她們是愛和犧牲的代名詞,即使在另一個空間,仍會把不滅的愛灑向我們。
九、兩個人的芭蕾
電影拍的很美很美:天、雪花、古鎮、西塘、閣樓、長巷、穿著紅衣服扎著紅頭繩的女兒的芭蕾、年老的媽媽在追光燈下沉醉的舞蹈……
數不清的讓人感動的美麗畫面,展現了中國徽派建築風格和古樸民風的小鎮。這部電影就是一首詩,一首讓人始終流著淚讀完的甜蜜的詩!
“誰家的姑娘喲,都有兩朵彩雲喲,我家的那一朵,你看得清喲,掛在山坡上的,是外家的那一朵,婆家的那一朵,你看不清喲……”這是片中反復出現得一段民歌,旋律優美感傷,給全片營造了一種唯美的意境。
十、心火
說的也是一個有關母親的故事,任性的小女孩遇見美麗的家庭女教師,沒想到就是自己的生身母親。小女孩被寵壞了,母親專心靈撫慰她,教導她,固然我不太明白那個“停頓時間”的意義,但是每當那個時間來臨的時候,整個房間彌漫著熒光屏上悠悠的昏黃燭光,竟給人如墜夢境的感覺。
母親和女兒之間的聯系,點點滴滴的庇護和關愛,並不顯眼,也不張揚,她抱著她,就像抱著最珍貴的寶物;她救她,也義無反顧,就算會死去也固執的朝她的方向奔去。電影看了太久,實在場景早已模糊,唯一記得的就是蘇菲瑪索臉上淡淡的光,淡淡的憂傷,籠罩著身旁的小女孩,靜謐並且如此和諧。
結局是大團圓的,幸福也彌補了曾經的殘缺。馬車離開被白雪覆蓋的冰冷城堡,下一站會是暖和的家園。
;『柒』 2013電影媽媽講的是什麼 看到前面就不敢看了太恐怖了 後來結局是什麼一點一點講出來 大概就可以了
2013電影媽媽結局為:
維多利亞為了拯救自己的叔叔和照顧她們的安妮向「媽媽」乞求,這實際上表明,維多利亞已然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治療與照顧之後,獲得了人最真的的本性——善良與愛,與她的妹妹不同,在她們被「鬼魅」撫養長大前,維多利亞至少還有人的意識與交際能力。
而她的妹妹莉莉因為太小以至於根本無法適應人類的生活。而最後鬼媽媽放棄了維多利亞,將她的妹妹莉莉「帶」走了。
(7)美國母親三觀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過程
該片根據2008年一部只有3分鍾時長的同名短片改編,由一個鏡頭拍攝而成的獨具匠心的電影,在短片的《媽媽》中,一共只出現了三個人物,分別是女兒莉莉和維多利亞,以及她們的那個已經變成喪屍的媽媽。
她們的媽媽不期而遇地出現在了兩個女兒居住的房子里,於是便展開了一場令人驚恐的追殺。長片版本的《媽媽》延續了這個母親追殺孩子的故事,不過卻把故事的主題挪到了另一戶人家之中,而倍受驚嚇的也不僅僅是兩個孩子,還有收養她們的親人。長片的空間和容量,給了很大的創作的自由度。
短片中,只使用了一個場景,但是在長片中,這種場景的轉換,故事的編排以及恐怖情節的設置。
參考資料:
媽媽(2013年安德斯·穆斯切蒂導演電影)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