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消失的
㈠ 日本海岸出現幽靈船,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2002年由史蒂夫·貝克曾經執導了一部叫做《幽靈船》的電影,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20世紀60年代初年5月的義大利豪華游輪安東尼亞格拉撒號行駛到白令海峽周邊時,船上數百名乘客和游輪一起憑空消失,這成為近代航海史著名的未解之謎之一。
那麼幽靈船是否真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日本近海處經常出現幽靈船。寂靜無人的夜裡,從海平線上駛來了一艘船,可海邊的人們登船一看,卻發現船上除了幾具陰森的白骨或者腐爛的屍體,其他空無一物,這就是傳櫻陵說中幽靈船。
這八艘木舟隨波逐流漂到日本海岸周邊,而船上的物品真的讓人瞠目結舌,一共有20具腐化的遺體。這些遺體全都嚴重腐化,個別的遺體已碼轎成白骨,而其中兩具具沒有頭顱,懷疑被海鷗等動物啃食。船上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看來是永遠也解不開的謎題了。
㈡ 找一部空難電影
《九霄驚魂》
本片根據此真實事件改編。1988年4月28日下午,美國阿洛哈褲擾塌航空公司243航班從夏威夷起飛前往檀香山。航班使用波音737機型,由副駕駛操縱機長監督。副駕駛女37歲,飛行8000小時,機長44歲,飛行胡圓8500小時。13點45分飛機剛剛爬升到巡航高度,機上人員忽然聽到頭頂上方一聲巨響,飛機李液客艙中段上方一大塊天花板眨眼間已經消失無蹤,飛機頓時變成「敞篷跑車」!所有的乘客和機組成員唯有依靠安全帶防止被...
㈢ 日本電影《無人知曉》的真實故事是什麼
《無人知曉》的故事原型,是發生於1988年的日本西巢鴨事件。一個被男人欺騙並且拋棄了的女人,帶著跟不同的男人生的五個孩子生活,這其中包括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由於當時五個孩子都沒有戶口,所以女人帶著他們偷偷的在東京西巢鴨租了個房子生活。女人向房東隱瞞了另外四個比較小的孩子的存在,所以房東對於她的情況,是並不知情的。
直到過了一段時間後,有鄰居發現了這一家子有點不對勁後,選擇了報警。警方從這個家中的櫃子里發現了一具早已經腐爛了的嬰兒的屍體,還有另外三個餓得皮包骨頭的小孩。
除此之外,警方在不遠處的山野中又發現了另外一具小女孩的屍體。據了解,這個小女孩,是因為偷吃泡麵,然後被年紀最大的哥哥跟他的幾個朋友活活毆打致死的。這便是轟動一時的西巢鴨棄嬰事件。
孩子的母親拋棄了孩子,跟情人私奔了。孩子的母親也因此被判處有期徒刑,但是念在她還要照顧另外幾個孩子的份兒上,緩期執行。十四歲的大兒子因為傷害致死罪,被送到少年機構進行看管。
(3)日本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消失的擴展閱讀:
影片伊始,公交車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哥哥明與少女紗希相視而座,他撫摩著裝有小妹屍首的衣篋,寫在臉上那與年齡不相稱的堅毅表情,已為影片定下了基調。待故事正式開始,先是一場貌似愉悅的搬遷。
小雪和小茂紛紛像物品一般蜷藏在箱篋中屏息靜氣,便宣告了她們無人知曉的生活,宣告了她們無人知曉的生命。無人知曉地來,悄無聲息地走。殘酷的現實,攫奪了小雪羸弱純潔的生命,那嬌小玲瓏的靈魂,毫無反抗地安詳離去了。
哥哥把她抱回昔日囿於她的衣篋,踏上了旅途。哥哥把她葬在每天都能望見飛機的戶外,回歸了清新的大自然。曾經宿命般的箱篋,成了她最終的棺柩。
是枝裕和曾說:未知死焉知生。小雪的夭折也許不是終結,她是哥哥姐姐餘生的開端。她使生者猝然感悟生的定義。年幼的哥哥沒有流淚,他牽著弟弟妹妹的手,勇敢地邁向明天。從此他們將不再渾渾噩噩,從此他們將迎接絢爛的人生。
㈣ 《無人知曉》電影可怕之處在於由真實事件改編
這部片子,看完,內心極度壓抑。
像被壓在水底,周圍靜的嚇人,空氣一點點從胸腔流逝,沒有一點喘息的可能。
這是一個從開始就註定悲劇的故事,盡管我做了近兩小時的心理鋪墊,可當悲劇降臨的剎那,還是難過的無以復加。
劇中那位無良的母親,讓我想起了一句話,「這個世界做什麼都需要考核檢測,唯獨做父母不用。」
那些憑著本能去生育,搞不定自己,更負責不了他人的人,有什麼資格為人父母?
明明很憤怒,可終究沒有底氣去譴責,實在是棄嬰的事件,新聞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列。你能說這些未成年意外懷孕的少女們,真的就自私到人神共憤的地步了嗎?她們也不過是還未懂得承擔責任的時候,責任就意外降臨了。
可越是用這樣借口為她們的行為開脫辯解,也就越心疼男主。
同樣是未成年,以一己之力挑起所有苦難,為早已成年但思想和行為還是巨嬰的母親所犯下罪行買單。
苦難的孩子早當家。可這部片子不光是同情,它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你越是積極陽光,越是努力向上,事情卻朝著越崩壞的方向發展。
就像陷入泥潭,努力求生,反而陷的更快。
看著男主,嚮往與同齡人玩耍,渴望學校,又不得不拉扯其他三個小的孩子,我甚至有點希望男主不要努力了,放棄吧,讓孩子們去福利院,把他們交給警察。即便警察和福利院可能是個更糟的選擇,可你沒有那麼大的能耐,就不要奢望能夠保全所有人。
導演是枝欲和,是真的偏愛這個12歲的小男孩,給了他幾乎優秀的品質。抵禦了誘惑,沒有成為小偷;堅持了心中的純真,沒有接受援交得來的錢財;有自己擔當,努力讓四個人好好的。
導演也異常的殘忍,這些優秀的品質,在電影的後半段,隨著死亡來臨,又一個接一個當場撕碎給觀眾看。
那感覺如同精心雕塑的作品,在最後一刻,摔的稀巴爛。
影片結尾,死亡過去,除了男主抬頭仰望飛過的飛機,日子又恢復之前的日常,宛如那場觸目驚心的墜落,跟被剪切掉的鏡頭一樣,不復存在。
在此之前我都還對四人獲得救贖抱有希望。這一刻,就突然平靜如水,徹底死心,因為發生再多,生活都永遠在往前,他可能已經不會好了,但最壞也不過是那樣。
如果這部電影,告訴我不管你什麼年齡,是不是准備好,責任降臨時,勇敢承擔,別逃避,就算因此生活糟糕無比,也要倔強的,野蠻的,咬牙堅持下去。
那麼當我去了解這個故事背後的真實事件時,才知道導演還是太溫柔了。現實才是真正的深淵,連一點喘息的機會都不給你。
(以下涉嫌劇透)
這部電影源於日本的真實事件——西巢鴨棄嬰案。
現實中的媽媽,在跟大兒子,也就是男主的父親分開後,又先後跟其他男人生了四個小孩。
其中一個男孩死了,屍體被媽媽塞在衣櫃里,所以家裡才會有難聞的臭味。
劇中摔死的小女孩,是因偷吃了大兒子朋友的東西,被大兒子的朋友毆打致死(有說法是大兒子也有參與毆打)。
房東報警,媽媽是看了電視報道這件事,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出面。
最後,大兒子因傷害致死和棄屍判刑,媽媽判關三年,出獄後,媽媽恢復了對另外兩個孩子的監護權。
現實給了電影沒有的收尾,但這個收尾,蒼白無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電影只是壓抑,一種難言的情緒無從發泄,現實才是真正的「致郁」,如一把匕首直扎心裡。
㈤ 真實事件改編出來的電影
1、《戀之罪》迅肆
電影改編的是90年代震驚日本的駭人聽聞的兇殺案。導演是園子溫。電影故事的三個主要人物分別是神樂坂惠飾演的已婚婦女,富堅真飾演的大學助教,還有水野美紀飾演的刑警。
1990年的東京涉谷,在一個站街女的街道,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分shi兇殺案,電影開場就是分shi的現場,由人體和假人模特一起拼湊出來的人形,又詭異又殘忍。神樂坂惠扮演的已婚婦女在丈夫有極大的潔癖情節下,還是一個偏執狂,導致她的生活失衡,決定自己在30歲前要嘗試一些刺激的事情,先是去超市當了推銷員,之後接觸到了一個裸T模特公司,於是在連哄帶騙的模特經紀人的教唆下開始了兼職當模特的道路。之後遇到了富堅真扮演的神秘的大學助教,並且開始對她洗腦,徹底的喚醒了她內心的對情慾的渴望。帶她進入了愛的煉獄。電影讓人除了看到那些獵奇詭異的畫面外,還表達了女人內心的世界,事件背後順性而為本能反應鎖傳遞的精神。
2、《日本最壞的傢伙們》
電影改編的是日本歷史上的《稻葉事件》,以黑警為原型,主人公是一位衫昌圓柔道冠軍,叫諸星要一。之後進了北海道的警察署,成為了北海道經擦本部的一個機動搜查隊的隊員。
主人公在警察署裡面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新人,大家都看不起他,擠壓他,有了案子留他一個人在辦公室寫報告不讓他現場。有一次在KTV裡面被金牌刑警村井「點撥」下,諸星開始瘋狂的發展「線人」,找各種機會為自己積攢升職的積分。之後他接觸到黑道大哥,毒品販子,還有黑道給他的女人們,最後他還誰上了警花。這些外表的東西讓他一點一點的走向深淵,慢慢的他自己開始販毒,用販毒的錢買槍,用買到的槍上繳警署,然後升職。人的慾望實在太大,大到自己都看不到就深深的陷在其中,諸星要一就是這樣的有一個人,之後自己也開始染上了毒品,最後的結果就是被逮捕,審判,定罪。
3、《冰冷熱帶魚》
它改編自日本駭人聽聞的「琦玉愛犬家連續殺人事件」。
電影講述的是一家三口老老實實的過著自己的小生活,而叛逆的女兒某一天在超市偷東西被抓了,信介(爸爸)不知所措,多虧了半路遇到的陌生人村田(熱帶魚店老闆)化解,慢慢的和村田來往多了起來,之後的日子也被村田牽著鼻子走著,某天村田在信介的面前殺了一個他不喜歡的人,就因為這個人質疑村田,膽或塌小怕事的信介也當上了幫助村田讓屍體銷聲匿跡的兇手。而之後,村田的暴行才剛剛開始,信介一家陷入到了恐怖的生活當中。
㈥ 鳥鳴嚶嚶電影為什麼不能上映
這些天,一則視頻在魚叔的朋友圈瘋轉。
田壯壯導演面對鏡頭,娓娓道來自己的電影人生。
其中一段提到了他的新片《鳥鳴嚶嚶》。
這部備受關注的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阿城的小說《樹王》。
電影早已於2020年1月殺青。
如今,兩年多過去了,卻沒有得到一點上映的消息。
田壯壯說:
再一次對電影,失望。
這段80分鍾的視頻,也讓魚叔感觸頗多。
回顧這些年,消失的電影又何止《鳥鳴嚶嚶》。
大致數一下,可能就有《不止不休》《英格力士》《堅如磐石》《封神三部曲》《涉過憤怒的海》……
曾經,我們對內地電影市場的高速膨脹,感到歡欣鼓舞;對中國電影的未來,感到信心滿滿。
如今,我們卻對國產二字,充滿了憂慮。
電影,似乎已經成了國內最高危的行業之一。
年輕一代,可能對田壯壯並不熟悉。
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的旗幟性人物。
曾與張藝謀、陳凱歌是同班同學。
相比於後兩位,他的起點要高得多。
田壯壯出身於電影世家。
父親田方,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首任廠長。
也是《英雄兒女》的主演, 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母親於藍,江姐的扮演者。
新中國二十二大影星之一。
影響一代觀眾的銀幕女神。
在第五代導演中,田壯壯是絕對的資源咖。
張藝謀就曾說過,「我們那時候都是田壯壯說了算」。
不過,他還有個最大的標簽——禁片導演。
年輕時的田壯壯躊躇滿志。
1986年,就拍出了一部極具爭議的《盜馬賊》。
將鏡頭對准了藏民,拍攝了盜馬為生的牧民的坎坷人生。
這部電影的命運非常坎坷。
上敗含尺映前,遭到了大量的刪減,變得七零八落。
甚至包括最重要的一場天葬戲。
即使田壯壯再三解釋,也無濟於事。
臨走前,田壯壯撂下了一句狠話。
「我怎麼覺得你這兒挺像天葬台的。」
「我這電影怎麼挺像被你肢解的一個東西。」
不僅被肢解,還不被理解。
電影正式上映後,電影院都不願意放映,無數觀眾表示看不懂。
面對質疑,田壯壯大放豪言:
「我的電影,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
事實證明,這並非田壯壯誇大。
在國內飽受爭議的《盜馬賊》,卻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其大膽的創造力和獨特的影像魅力,得到了無數國際影評人盛贊。
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甚至將其列為自己90年代看過的最愛電影。
然而,刪減僅僅是第一遭。
他很快受到了更嚴厲的處罰——封殺。
1993年,他拍攝了電影《藍風箏》,被禁拍十年。
原因是涉及特殊時期。
關於處罰,他早有預料。
但那段歲月,是他童年成長重要的一部分。
拍攝《藍風箏》的初衷,正是為了追溯自己的年少記憶,反思時代傷痕。
所以,他卯著勁,非要把這部關於他童年記憶的電影拍出來不可。
「哪怕今後不再拍電影了,我也一定要把這部電影拍出來。」
那年,田壯壯四十歲,正值創作巔峰期。
被禁之後,不得不放下導筒,暫停創作。
此後,他開始了轉型。
作為監制、製片、策劃,支持一些年輕人推出自己的作品。
有時,也當起了演員。
在別人電影里混個臉熟。
路學長的《長大成人》
他把姿態放得很察高低。
會陪著團隊跑路演,一臉忠厚地站在台上。
自我介紹也只說,我是演員田壯壯,我在電影里演的是某某某。
直到2002年解禁後,他才開始重新拍片。
製作了劇情片《小城之春》《吳清源》、紀錄片《德拉姆》等。
關於電影,他仍有自己的夢。
這個夢,就是阿城的小說《樹王》。
《樹王》講述了60年代下鄉知識青年與當地農民的「較量」。
田壯壯想拍了十幾年。
直到2019年,掌握成熟的特效技術後,他才在雲南開機。
電影依舊拍得辛苦。
勘了N多次景,然後去想一棵樹應該怎麼拍,如何不去砍樹來拍好樹。
各式各樣的方式,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備。
但,電影殺青後,面臨的卻是「已讀不回」。
《鳥鳴嚶嚶》並非孤例。
「被消失」的中國電影,實在太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導演們多多少少都有被處罰的經歷。
比如,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鬼子來了》等。
如今,相似題材的電影依舊受限。
最近,陳沖導演的《英格力士》,就踩了雷。
這是陳沖時隔17年再次指導長片,匯集了王志文、袁泉、霍思燕、王傳君等實力演員。
然而,本片自2017年末宣布殺青後,再無消息。
除了特殊年代,聚焦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同樣要謹小慎微。
比如,張藝謀的反腐大片《堅如磐石》,早在2019年就已殺青。
電影描繪了警方、官員、富商間暗流涌動的較量。
尺度頗大,涉及牆縫藏屍、扳手砸人、近一百億的貪污受賄。
電影首發的預告上寫著,「2020年等著上映」。
但,至今仍無消息。
還有《不止不休》。
王晶導演,賈樟老笑柯監制,演員陣容包括白客、張頌文、宋洋等。
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
以一名記者的視角,揭露了2003年「乙肝代檢」產業的真相。
他寫出的文章《中國1.2億人的反歧視主張》,於當年登上中國《新聞周刊》,改變了上億人的命運。
本片曾入圍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收獲不少好評。
被不少人稱贊,是另一版《我不是葯神》。
然而,在2020年釋出首款預告後,再無消息。
現實主義題材要謹慎,大尺度的犯罪題材更是幾近團滅。
有的臨上映了,也能突然被撤檔。
比如,聚焦黑社會題材的《東北往事之二十年》。
它本是2019年五一檔最受期待的電影。
然而,上映前的一句「市場原因」,讓這部電影從此蒸發。
曹保平的「灼心三部曲」,亦讓人惋惜。
唯一出頭的只有《烈日灼心》。
而其餘兩部,至今都杳無音信。
一部是《她殺》。
2018年殺青。
好巧不巧,遇上范冰冰逃稅丑聞。
時至今日,電影消失不見。
另一部是《涉過憤怒的海》,由黃渤與周迅領銜主演。
本片被評為2021年度最受期待電影。
目前,卻沒有更新消息。
翻拍之作,也是舉步維艱。
《彷徨之刃》,改編自東野圭吾同名小說。
2009年拍了日本第一版,2014年韓國拍了第二版。
國產改編版,由王千源,王景春主演。
於2020年8月,至今沒有上映消息。
靈異題材「被消失」,更是心知肚明。
僅不能有鬼一條,就打倒一片。
《中邪》,被稱為大陸近十年來最嚇人的恐怖片。
電影於2016年First電影節首映,一度定檔2018年清明檔。
最終,還是因為「技術原因」被撤檔,再無消息。
以上列舉的,還不是全貌。
此外還有,經歷改名與撤檔的《平原上的火焰》,陳凱歌的《我的少年時代》,陸川的《749局》,張猛的《槍炮腰花》……
在這些電影的豆瓣討論區里,隔三差五便會有影迷詢問上映檔期。
年復一年,直到被人們忘記。
或許有人說,不過是少數的幾部電影消失了。
對中國電影整體的影響並不大。
事實上,並非如此。
首先,一些電影的消失,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網傳投資30億。
具體數額有待考察,但投入是實打實的。
劇組在青島搭建了500畝外景地,相當於47個標准足球場。
其中,囊括了朝歌城、酒池肉林、聚賢閣等重要場景。
而這些,僅僅是前期的拍攝素材。
大量畫面細節都要靠後期加入到場景中,又是龐大的開銷。
在《封神三部曲》上,烏爾善導演前前後後花了八年時間。
5年籌備拍攝,3年製作。
一個人的一生,又有幾個八年呢?
這八年的資源,又該如何彌補呢?
沒人知道,也沒人敢問。
其次,國產電影同質化嚴重。
電影上映的艱難,導致的是後面製片方的畏手畏腳,愈發保守。
因為一旦電影被禁,就沒有回報,意味著白忙活一場。
所以,投資不再光臨創新者們,不敢再探索新鮮的題材與類型。
只能踏著已有的成功之路,不斷跟風復制。
最終,電影創作變得越來越狹窄,越來越老套。
導致整個電影內容,多樣化的嚴重缺失。
最後,國產電影創作熱情逐漸被熄滅。
其實,即使讓《鳥鳴嚶嚶》這樣的電影上映,也未必能票房大賣。
它太文藝,也很小眾。
上述其他電影,也未必能叫好叫座。
但,電影好壞的評判,應該交給觀眾,交給市場,也留給歷史。
可如今,觀眾不再擁有這項權利,歷史也無從查看。
讓一部電影消失,不只是少了一部電影。
更是摧毀了無數中國電影人的探索精神與熱情。
相較於二三十年前,中國電影業的規模空前擴張。
市場翻了幾番,穩居全球第二大票倉。
可電影內容方面,卻變得越來越單一,越來越淺薄。
同質化的電影爭先恐後,具有突破性的佳作卻無法面世。
長此以往,電影也會在自我仿製中衰亡。
中國電影總想在規模與體量上「對標」歐美。
但卻忽視了,真正驅動電影產業進步的核心,是更多元化、更富野心的電影創作。
正如戴錦華教授所說。
「我們不光沒有野心,還相反。」
與我們相反,亞洲友鄰的電影產業都在不斷地與時俱進。
韓國電影的崛起,已經無需再多說。
他們本不是以國際奪獎、獲得好萊塢肯定為出發點。
但在鼓勵創新、保證配額等一系列的舉措下,韓國電影早已形成了非常成熟、包容且探索性極強的工業體系。
既可以讓大眾從中享受到各種富於商業噱頭的娛樂大片。
也能讓極具藝術探索的李滄東、私人化表達的洪常秀,從影迷視野中脫穎而出。
同時,還有兼具娛樂元素、現實關照及藝術追求的奉俊昊和朴贊郁,得到兩方的完美平衡。
同樣崛起的,還有印度電影。
僅今年,就出現了針對司法程序的《宿敵》(豆瓣8.6)《傑伊·比姆》(豆瓣8.7),聚焦同性話題的《祝福》等優秀作品。
敢拍,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
《宿敵》
與此同時,日本電影也在新時代的探索中,形成了特色。
以濱口龍介(《駕駛我的車》導演)為代表的新浪潮,正在潤物細無聲地改變日本電影的格局。
也讓全球看到一個嶄新的日本電影。
《駕駛我的車》
電影,並不可怕。
電影,無需畏懼。
消滅幾部電影,並不會殺死電影。
但,消滅電影的方式,絕不會有益於電影的進步。
只會讓電影變得更加羸弱不堪,半死不活。
讓我們的生命,少了一片夢的領域。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㈦ 有哪些根據真實人物或事件改編的電影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33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
㈧ 世界十大災難電影
第一部,《日本沉沒》。這是2006年日本人翻拍1973年版本的《日本沉沒》、電影。也許我們無法抵抗大自然所帶來的災難,但我們可以將這個災難的傷害程度降到最低點,而這恰恰是我們日積月累所要做的事情。
第二部,《2012》。地震、海嘯、火山噴發、親人的生離死別,這就是瑪雅人曾預言的世界末日,只有登上中國製造的諾亞方舟才能逃過一劫,它將人們半信半疑的傳說還原成了真實的影像。
劇中虛構的超級地震、百米海嘯和超級火山噴發讓人如同身臨其境,緊張、無助、恐懼,人類在災難面前是多麼的脆弱,也是警示世人愛護地球,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第三部,《後天》。這是一部被譽為21世紀10年代最震撼的災難片,這部影片給我就只有兩個字「震撼」,劇中的故事情節、場景和特效,無時無刻的感觸到故事的逼真性,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一場災難,更是給每一位觀眾敲響一個警鍾。
第四部,《天地大沖撞》。這是一部關乎人類存亡的科幻災難大片,劇中不僅有災難和特效,還展現出了人們面臨災難時的不同表現,親情、友情、人物形象都塑造的很真實,很生動。
本片可以說是人性善與惡、勇敢與怯懦、真愛與虛情、堅貞與背叛、奉獻與索取的一面明鏡,是一部令人若有所思若有所感的好電影。
第五部,《絕世天劫》。這是一部被很多人都忽略的經典科幻災難片,劇中地球遭遇流星雨,整座城市被瞬間摧毀。酷炫的特效,接連拋出的緊張矛盾,讓人看著酣暢淋漓。
第六部,《龐貝末日》。這是一部嚴重被低估的影片,它是由真實事件改編,全景展示龐貝城被超級火山摧毀,一座城一夜之間傾然崩塌。
它展現了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脆弱,電影中奴隸們尤其是角鬥士的悲慘命運則暴露了人類野蠻、殘忍、血腥的一面。這部片子會覺得壓抑,看慣了中國大團圓式的劇,對於這種世界末日式的愛情悲劇結局也真的好難接受。
第七部,《末日崩塌》。這部劇從技術層面上特效逼真、劇情節奏感強、音效震撼,又有人文關懷、親情紐帶、大美利堅精神不滅等等,是屬於非常純正范兒的美式災難片。
第八部,《獨立日》。這部劇是當年全球票房冠軍,雖說這部片子好像在宣揚大美國主義,但不能否認這是部好片子,讓人看著很輕松,配樂也很經典!
第九部,《全球風暴》。全程爆燃,人類對自然毫無忌憚的破壞終於引發全球氣候劇烈的變化,導致全球環境不斷惡化,各種災害愈演愈烈。不可否認的是它基本打卡了世界的所有地標。
第十部,《不懼風暴》。這是一部關於超大龍卷風襲擊美國的災難劇,當龍卷風消失後,一片狼藉的背後還有活下來的幸運者,沒有被災難打敗,反而賦予人生活的力量與勇氣,這也是這部劇給人最大的鼓舞與力量。
㈨ 日本有哪些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
《感官世界》《戀之罪》《英雄秀》《冰冷熱帶魚》《·初戀》《無水之池》《青春的殺人犯》
㈩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優秀電影有哪些
真事改編的影片有很多:《素媛》《共謀者》《辯護人》《液消讓回家的路》《國家代表》都很出色,而且有的影片受影響而被國家重視了。
《忠犬八公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Consolidated Pictures Group發行的家庭劇情類電影,改編自日本1923-1935年間以東京澀谷車站為主要發生地的真實事件。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