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木瓜切了一半的美國電影
『壹』 《暮色大電影》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暮色大電影》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AflZMhX4wtQllsnToDENA
《暮色大電影》
導演: 賈森·弗萊德伯格、亞倫·賽爾策
編劇: 賈森·弗萊德伯格、亞倫·賽爾策
主演: 珍·普羅斯克、馬特·蘭特爾、戴德里克·巴德、克里斯·里吉、鄭肯、安納利斯·范德波爾、大衛·德路易斯、Kelsey Heart、大衛·弗利、傑夫·維特茲克、克莉斯塔·弗拉娜甘
類型: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0-08-18
片長: 82 分鍾
又名: 吸血鬼了沒、搞乜鬼吸啜大製作、暮光之城惡搞版、戲說吸血鬼、暮光夠了沒、吸啜新世紀、吸血鬼很爛、木瓜之城
17歲的少女貝卡(珍·普羅斯克 Jenn Proske 飾)隨著父親來到了一個無論怎麼看都十分詭異的小鎮上學,在這里,她和兒時的玩伴雅各布(克里斯·里吉 Chris Riggi 飾)重逢了,這個進入青春期的大男孩處處透露出一股奇怪的氣息。在學校,打扮老土的她成為了同學們欺負的對象。這時,面色蒼白瞳孔金黃的大帥哥愛德華(馬特·蘭特爾 Matt Lanter 飾)出現在了她的面前,兩人一見鍾情眉來眼去。慾火焚身的貝卡向愛德華求歡卻慘遭拒絕,原來愛德華是吸血鬼,歸屬於龐大的庫倫家族,一方面,愛德華對貝卡有著強烈的愛意,而另一方面,他還必須忍受著存在於他基因里的嗜血的慾望。
愛德華帶貝卡去見自己的家人,聚會卻被貝卡攪得一團糟。傷心的愛德華深知他只能帶給貝卡帶來災難而忍痛提出分手,而雅各布在成為吉娃娃人之後也終於向貝卡袒露了自己的愛意,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凡少女,突然間被兩大帥哥同時追求的她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貳』 如何評價電影《青木瓜之味》
《青木瓜之味》在唯美的境界中,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女梅的成長故事。影片涉及陳英雄孩提時候的記憶,有一部分是他對過去生命的回顧。柔和清澈的畫面、晶瑩清亮有時略帶詼諧的音樂,都過於精緻,以至於埋沒了苦難,平息了激情,唯美得好像一切都與現實無關。
這部在法國精心搭建的攝影棚里攝制的影片其實講述的並非現實中的越南,而是一個存留在導演心靈深處的溫暖的精神故鄉,一個被藝術純凈化了的詩意現實,源自於陳英雄內心深處對於越南這塊故土的美好記憶。(半島網評)
主要介紹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Hoa Hoi Vuong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以小女孩梅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她先後在兩個家庭環境中的生活境遇。
『叄』 電影封面是個剖開的大木瓜的是什麼電影
蓮香西欲
劇情 / 愛情 / 倫理
年代:2015
地區:大陸
演員: 周凱文 李妍 劉永奇 肖偉 孫永紅 鄧藝坤
導演: 尹軼
『肆』 電影《青木瓜之味》影片解析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記敘了一個發生在1951年的越南西貢簡單而平凡的故事,這部影片是導演陳英雄繼《三輪車夫》之後的又一力作。一個伴著青木瓜的幽香忙碌的少女在瓜熟蒂落之際收獲了她的愛情。影片中那耀眼的綠和如泣如訴的琴聲是貫穿影片始終的兩種情緒,還有那終日不息的姥姥的木魚聲,使影片在自始至終的舒緩悠遠的節奏中為我們開啟屬於越南舊時的光陰。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展現了越南女子的美好形象。影片雖然是在法國拍攝,但取景相當優美,很有東南亞草木茂盛,「陰滿中庭」的意境。因為越南氣候濕熱,所以影片里角色多半赤著腳,穿著單布衣服,天天開著電風扇,還要掛蚊帳以防蚊蟲。這種近似於還原的描摹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絕佳的觀感體驗。看著影片中那些綠意森然的鏡頭,彷彿已經聞到了熱帶植物那些清新的香味,也感受到了熱帶那種濕熱難耐,看到了東南亞小姑娘瞳孔里的天真爛漫與純凈。
更能烘托出影片味道的是影片的中的聲音與配樂。這部影片里的人物很少說話,對白很少,於是出現大量配樂和自然界的聲音、人為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包括青蛙的叫聲、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蛐蛐的叫聲……這些自然界的聲音為影片營造了一種自然的美妙和一種身處自然的清新與舒心。除了聲音之外,自然元素還包括無處不在的昆蟲形象(被梅捉來養的蛐蛐、被二少爺碾死的螞蟻)以及三少爺捉弄梅時所捉的蜥蜴等等。動物的出現為這部影片添加了一種自然的風味和活潑的童趣,也從側面表現了主人公梅生活的純真美好。
影片中人為的聲音其實在片中也不太多,包括炒菜的聲音,敲木魚的聲音,各種樂器的聲音(老爺一家裡出現的古典音樂和浩仁彈奏的鋼琴)、電風扇的聲音等。這些聲音出現得越多,越感到這個家庭里的靜謐和寂寞。因為沒有人說話,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頗有古詩里「以聲襯靜」的寫法。配樂是這部影片最奇特的地方,導演大量利用了聲畫分離的手段,既增強了影視畫面的內涵和厚度,又給觀眾以自我思考的餘地。
影片題為「青木瓜之味」,那彌散在園子里的青木瓜香和那醉人的綠印的梅精緻的臉膀分外的清麗,忙碌的螞蟻,青苔上的青蛙,綠荷上的蜥蜴,還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鉤起梅的童心,只有天的頑皮給梅的乏味增添了少許的緊張,梅展現了她這個年齡少有的成熟和無可迴避的立場,生活就在這樣的簡單中平鋪直敘的展開。 全片一共三次出現青木瓜。一次是老傭人去摘青木瓜被阿梅看到,她似乎那時就對青木瓜被割下時那乳白的液體起了好奇心,之後還去觀察了,這個時候的的青木瓜就像阿梅一樣,生活並不是就是這樣的簡單,其中蘊涵的悲觀是無法避免的。
第二次是老爺卷錢跑了,傭人只好拿青木瓜燒菜,阿梅第一次剖開青木瓜,用手指去碰觸那些白白胖胖,晶瑩的子,在這塊導演刻意用了特寫鏡頭,光也給得特別足,梅也就在這樣的經歷中更加的早熟,富裕家庭也同樣有它無可避免的矛盾,少奶奶的深情期盼讓梅過早的讀懂了感情的脆弱和成人世界的悲傷,空空見底的米缸使生活的沉重是這樣直接的讓人來面對,姥姥的木魚聲中究竟是對逝去愛人的追憶還是對自己早逝的青春年華的緬懷?抑或是兩者都是?
第三次出現青木瓜,是在浩仁少爺的家裡,阿梅正在用青木瓜做菜,那時她已經收獲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於是青木瓜之味似乎成為一種甜美。那種飽滿的生命形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梅也就這樣的成熟了,命運安排在這樣的時間進度里讓她和浩仁相遇了,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撥動了梅那顆敏感的少女之心,也許是浩仁的成熟男人身上洋溢的干凈和安詳。梅在這樣的日子裡沉澱著屬於她的情感,一份沒有收獲時間的情感,也許對於她來說那隻是一個夢,就象那經日彌散在四周的青木瓜香味一樣,瓜瓤那種晶瑩踢透只是一個華麗而易碎的夢。當時間里的所有人都老去時,梅到了二十歲的年齡,歲月的變遷使人對現實有種茫茫然的悲傷,只有梅還在她即定的軌道上行走,但現實卻使一切都發生改變,連梅的單純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打擾,家庭已經不在需要她了,她帶著少奶奶的對桃的無限思念和寄託離開了她與之生活了十年的家庭,她的生活也因為這樣的改變而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完全成熟的梅開始走入依然年輕的浩仁的生活,走的是那樣的悄無聲息,這樣的改變連梅自己都沒有察覺。當鮮嫩的嘴唇塗抹上撩人的鮮艷時,浩仁才如夢初醒,他的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已經浸染了梅的痕跡。當所有的指歸都向同一個方向顯示時,生活中的任何因素也就顯得是那樣的順理成章了,當青木瓜再度被剖開時,那濃烈的晶瑩讓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幸福。
《青木瓜之味》與其說是在表現一種童年的美好回憶或對女性的贊美,不如說是在表現男權社會下女人的生活狀況。片中出現幾個女人,一是阿梅,二是老傭人,三是夫人,四是老夫人,五是浩仁的未婚妻。這幾個人似乎是不同的類型。對於阿梅來講,她的未來要麼變成老傭人,要麼變成「夫人」。那麼夫人又會如何變呢?夫人會變成「老夫人」。當老夫人去世後,夫人搬上樓去住,也像老夫人一樣,天天跪在佛像前祈福。不過十年,她已經變得過分衰老。這並不是一個豪門太太所該有的容貌。但夫人最終還是變成了「老夫人」,這更像是一種女人的宿命,更像是越南社會中女人的一個縮影。前半生操勞丈夫和孩子,後半生就在祈福中度過。這種生活模式限制了女性的自由。老夫人有一個愛她的情人,但她選擇閉門謝客,在家裡念經。夫人對於家庭無私付出,但錢款總被丈夫捲走跑路。就算如此,夫人還不能抱怨,只能接受老夫人的批評,她說「是你不懂得愛你的丈夫,他才會跟別人跑了。」在影片所表現的這個社會體系中,男性犯錯是不受責罰的。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這一點。三少爺有事沒事就去捉弄阿梅,但阿梅從來沒有理會,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二少爺總跟螞蟻過不去,在我看來是個性情陰郁看不懂猜不透的人,他甚至不去學堂,但照樣沒受到任何責難;老爺在家只管玩玩樂器,吟風弄月,對著家庭事務半分不關心,還時常離家出走,攜款潛逃,但有人責怪他嗎?沒有,甚至有人為他開脫,為他找一個「替罪羔羊」。離開了這戶人家的梅的境遇又怎樣呢?浩仁是個有未婚妻的人,在明知有婚約的情況下還是跟梅發生了關系,甚至讓梅去給未婚妻送信,導致梅被打,但這樣做有人說他過分了嗎?被拒絕的未婚妻也只是砸了東西,扇了阿梅一巴掌,但也並沒有去找浩仁理論。不論從哪個家庭看,男性,特別是成年男性,都是被整個社會寵壞了的群體。他們犯了錯自然有人幫他們頂,他們受到批評、責難的機會遠遠低於女性,但這僅僅因為他們是男的。這是很明顯的男權社會下所形成的思維定式。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影片是男性視角,但梅的純真可愛還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體驗。梅那水靈靈的眼睛,嬌俏靈動,很符合小女孩那種白紙一張的形象。
『伍』 有部恐怖電影名字里有木瓜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恐怖的不能一概而論 個人推薦一些看過的認為很經典的恐怖片
歐美殺人恐怖片:獸宴 千屍屋 電鋸驚魂 德州殺人狂 沉默羔羊 黑色星期五 月光光心慌慌
歐美心裡的(本人很喜歡這類的 看過很多這類的):穆赫蘭道 蝴蝶效應 死亡幻覺 生死停留 恐怖殺人醫院 黑色地板 恐怖游輪 捉迷藏 心理游戲 記憶碎片 一級恐懼 致命ID(個人認為很不錯)1408幻影凶間 就推薦這些
歐美宗教的:七宗罪 萬能鑰匙 第九道門 殉道者(經典)這類看的不多
歐美鬼片:小島驚魂 孤兒怨 驅魔人 (這類看的不多)
至於亞洲的 個人認為只有韓國 日本 泰國的可以
韓國 :筆仙 突然有一天系列 女高怪談系列 紅色高跟鞋 考死
日本:買鬼回家 咒怨 午夜凶鈴 鬼來電 鬼鈴
泰國:求死不能 13駭人游戲 卡到陰 連體陰 送死 棺材 即將上映 惡魔的藝術 瘋魔美女(美女很多演的比中國所謂的美女好多了)驚慌夜談 鬼影 活鬼胎 鬼4虐 鬼5虐 嚇死鬼 鬼肢解 靈虐 鬼營 變鬼 (太多了)
『陸』 《青木瓜之味》觀影感
剖開青木瓜,一瓢潔白的瓜子,閃著珍珠樣的光彩。幸福註定是她的。
——陳英雄《青木瓜之味》
這是一部非常靜謐、舒緩、卻略帶憂傷的影片。《青木瓜之味》,陳英雄用自己特有的視角和拍攝手法拍出的一部細膩、靜謐的電影。
整部電影畫面唯美,大量運用的慢搖鏡頭的橫向拍攝,加上層次飽滿的深景深,彷彿讓觀影者化身成第三角度的窺探者,既感受到了東南亞熱帶夏季的火熱,同時也體會到故事裡各個人物命運的隱隱悲涼,讓你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體會並消化掉這份憂傷。
電影有極少的對白,只是再最初通過老女傭之口,簡潔有序的展開了小女孩梅所來幫佣家族裡的情況,至於你看過後對這部片子的理解和感受,則更需要通過對片子里每個人物的行為、心理的自我分析才能逐漸形成。
而簡短對話之外,則是用了大量被很多人評價為「極具恐怖」的背景音樂填充。說實話,我初聽這些音樂確實也覺得怪異跳脫。但是看完後分析這部片子後到覺得這些音樂和故事人物的心理極為和諧。梅在少爺家時的音樂,大多是用月琴,越過長笛此類具有民族特色的管弦樂器,音色比較傳統且伴有憂傷,但在三公子天惡搞小姑娘梅時,又是難得的詼諧明快而充滿喜感;後半部梅到浩仁家時候,則轉換為以浩仁自己彈奏鋼琴為主的音樂,這是不是導演在故事裡給梅這個人物命運的鋪墊的一個分水嶺。
每一部電影,都會暗藏著這個故事要轉達給觀者的主旨內涵。有人認為這是一篇講述小女孩梅的愛情故事,有人認為講述了小女孩梅、太太、和姥姥三個女人的情感命運。我通過對細節清潔的仔細琢磨,發現導演需要表述的不僅僅至此,還有更深層的寓意。電影里小女孩梅看似是整部電影的女主角,但是她的實際作用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以她為線索,連貫起少奶奶、姥姥、老女僕等女人的命運。最後以她和富家子弟浩仁的愛情結尾,做了故事想要的劇情升華。
首先從時代背景分析。我從網上查找關於越南的一些社會文化等信息,信息量非常少,並不能足夠支撐越南當時封建思想頑固,女人階級地位低下這一論點。但是,通過一些歷史信息表述,越南在古代有受到中國上千年的統治和文化影響,地理位置上越南北部和我國廣西福建接壤,並且具有自己文字之前一直使用漢字,加上電影里大量出現的中國瓷器這些信息(當然中國瓷器在絲綢之路影響下,在亞洲乃至歐洲都是身份的象徵),或多或少能說明越南當時社會形態可能會受到中國影響,女性社會地位不會很高,這個時代背景就奠定了故事的整體基調。
下面我們對劇情里每一位人物進行一下講述。
首先,講一下少奶奶。
之所以先講述她,是因為她可能算整部電影里比女主人公梅還要重要的一個角色。最主要的矛盾沖突都是圍繞她而起。
少奶奶在家裡是一個勤勞賢惠、溫柔善良,任勞任怨的角色。整個家族的花銷靠她打理的臨街的布店所得支撐,但這些收入也僅能維持生計,並不能挽回家道沒落的敗相,需要少奶奶精打細算和勤勞不間斷的工作才能維持。平時也會參與到下人的勞務之中,並且經常像傭人一樣打赤腳幹活。可見其家庭地位也僅高於傭人之上。
少奶奶每天早上起來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和丈夫並無溝通,唯有的一次溝通則是講述了家裡來了新的女傭梅,母親大人吃了飯等這些閑碎信息。並且只是自己單方自言自語,期間少爺無應承之聲,只顧得彈奏自己的月琴。
而在婆婆的眼裡,這位少奶奶更是一個不懂得如何疼愛自己丈夫的人,理由是如果她把自己丈夫照顧有加,他也不會三番五次的「離家出走」。面對自己內心不可提及之傷,便是剛三歲便夭折的小女兒桃。少爺總認為桃的夭折和他的出走有關,為了減少丈夫的自責,自己也只能盡量的少些提及桃的事情。梅的長相和桃有幾分相似,所以少奶便把母親的慈愛微妙的轉移到梅的身上。在這個家裡,梅應該是和她心裡貼的很近的人之一。
男主人少爺,是家裡的核心地位。
兩耳不聞窗外事,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名副其實的少爺。每天主要做的事兒就是坐在屋子裡彈月琴,彈累了就睡覺休息。
大概從不過問家裡收支問題,在經歷以前三次不聲不響「攜全部家款潛逃」之後,又一次趁著晚上出去納涼的功夫,捲走了布店裡的所有收入和少奶奶的首飾出走了。
影片里並沒有細節能解釋的通少爺出走的原由,是作為音樂家的「放盪不羈愛自由」?還是對無聊透頂生活的無言抵抗?還是外面有了新歡?都猜不透,只是他作為一家之主,有權利拿走家當說走就走,花完積蓄再回來繼續「苟延殘喘」。
第四次離家不久帶著剩餘的首飾回來了,身纏惡病,少奶奶變賣家當為他治病,未果。
姥姥這個角色,算是封建思想的「正統」。
丈夫年輕時候去世,一直守寡到老,終身青燈木魚為伴,孫女桃夭折後,七年未曾下過閣樓,受到家人的尊敬和愛戴。
她有一位鍾情不渝的追求者,唐先生。從唐先生和梅的對話中可知,姥姥其實是知道唐先生的對自己的情誼的,否則憑空如何讓這個老頭如此痴迷幾十年還默默守望?大概是礙於傳統世俗觀念,才讓姥姥堅定自己是愛著死去的丈夫的,剋制住任何不道德的想法。
獨守閣樓,隔斷與外界聯系,大概是她能想到最好的剋制方法了。
老女傭,是梅去之前已經在主人家做工多年的老人。她經驗豐富,熟練教梅如何做菜炒菜,如何安排家務。電影里對主人家的背景介紹全是通過她之嘴轉述給梅的。
她生命的全部就是每天起來生火、做飯、幫少奶奶打理店鋪。有一天清晨,她說羨慕梅還可以做夢,說她好多年沒做過夢了。洗臉的時候,說她曾經夢到過一個年邁的老女人,沒有臉,不知道是她的媽媽還是她自己。洗完臉後又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這應該是越南大部分底層人物的代表,對生活對人生不曾有過想法,麻木生活的一群人。
家裡的三個兒子。
大兒子,忠,已經成年,繼承了父親一輩的一切。吃喝玩樂,擺弄樂器,結婚後繼承了家業,最終到了變賣家產地步,想必無力僱傭女傭,由其妻子提議把梅轉讓到朋友浩仁家做工。其餘,電影在沒有過多的講述。
二兒子,叫藍。他是少奶奶在這個家裡最貼心的的另外一個人,他也是除了少奶奶之外,另外一個鬱郁寡歡之人,他的痛苦來自於母親的痛苦。
通過他房間里被捕獲的知了、用蠟燭燙死窗下螞蟻這些行為可以感受到他心裡的憤恨。他用蠟燭滴液滴到螞蟻身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憤恨的發泄,也可以理解為因看了太多母親在家裡的卑微和痛苦,正如這些弱小的螻蟻一樣苟活,還不如早早結束他們的生命。然後對於母親,他是不能這么做的,他能做的只是在父親又一次離家出走之後,和母親並排而坐,掩面而哭,用自己的小手撫摸著母親粗糙赤裸的雙腳表示慰藉。他痛恨父親,或者是痛恨這個時代。
對於他和梅的唯一互動,就是在三少爺又一次欺負擦地的梅時候,對弟弟的大聲呵斥,他厭惡對弱小群體的欺侮。
在梅要離開少奶家時候,少奶奶說,她希望梅能和藍再一起(這是她心裡最重要的兩個人),但是藍不肯,要了一個可以寫作的地方走了。藍,和父兄輩劃開了界限。
三兒子,叫天。他是一個搞笑的存在,也是不同於藍的一種存在。整個電影,通過天一次次對梅的欺負而不那麼沉悶。
他在梅擦地時候,用腳撼動水桶弄濕了了一地;他用蜥蜴嚇走梅,然後把梅洗干凈的白毛巾甩到地上;他還把梅要擦的陶瓷瓶子里撒尿放蜥蜴;在院子里撒尿劃出一連串曲線。每次搗亂之後,都要揚起一隻腿硬生生擠出一串屁後溜走,樂此不疲。
從他和梅的眼光對峙里能看出,天的搗亂並不是出於對弱者的欺凌,而是對於家裡這唯一一位和他年齡相差很近的女孩的好奇,想要獲取梅的注意。從這一層面分析的話,在天的心裡,階級觀念已經淡漠了,藍的心裡還有階級存在,所以他會對弱者心存憐憫,天的心裡沒有了階級或者說弱化了階級,才會把梅放到一個平等的位置對待。
最後他真正的做到了他的父親一直想做又沒有勇氣去做的事兒,成為一位真正的流浪音樂家,這是對封建觀念真正意義上的打破。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主人公梅。
縱觀整部電影,梅依舊是當時社會底層的一位普通的女性,溫柔、善良、勤勞、低眉順眼。但是,她也有她獨有的特質,這種特質讓她不同於少奶奶、姥姥、和女傭這些同樣活在底層的女性。
一、她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眼裡總是那麼純凈,心存美好,木瓜藤低落的乳白色的汁液,青木瓜切開後裡面晶瑩剔透的木瓜自,雨後池塘里跳出的蟾蜍、灶火旁搬食的螞蟻,都能讓她從心裡發笑,老女傭喋喋不休的嘮叨大概從未過過她的耳朵,現實未能讓她過的不堪。
二、她很勇敢,敢於表達自己內心。她第一眼看到忠的好朋友浩仁時候,心裡便是埋下愛的種子。有一次,浩仁來家裡做客,她向老女傭提出今天由她炒菜,上菜時候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鞋子和襪子,頭發梳理整齊,又因為和浩仁的四目相對而竊喜,這是主人公自我覺醒而做的努力。
三、梅是一個樂觀的人,看完整部電影你會發現,她從始至終都是嘴角上揚的不存在悲傷的。唯有的兩次落淚,一次是因為不小心打破了少奶奶喜愛的瓷器花瓶,另外一次是去浩仁家之前,與少奶奶離別的時候,足矣見得梅的內心美好和善良。
四、梅懂得愛。對浩仁的愛,是從小就埋下的種子。長大後到浩仁家做工,卻沒有因這份愛而過分的執著。她默默的為浩仁掌燈、為他做的飯精心的拼盤,為他釘扣子……她的安靜,就如案桌旁擺放的花瓶一樣容易被忽視,所以,浩仁從來沒有在意過身旁這位每天為他忙前忙後的女子。梅對愛的守護,或許是受到了唐先生對姥姥的愛的影響,我愛你,只是在旁邊默默看著就好。
五,梅對新事物心存嚮往。她對浩仁的摩登未婚妻的高跟鞋的試探,趁浩仁不在偷偷抹了未來女主人的口紅,這些行為都是對傳統思想的挑戰。
最終,浩仁還是發現了一直生活在身邊的梅的美好,發現自己一直研究不好的佛頭像正好就是梅的模樣。梅如那雖澀卻清淡的木瓜之味,讓人難以拒絕。於是,在梅和家底殷實、思想摩登的未婚妻之間選擇了梅。
接受西方教育的浩仁,想到的是教梅讀書、認字,其中有一個鏡頭,梅在案前寫字,浩仁做在旁邊讀書,浩仁時而用手太高梅的下巴,提示她坐姿擺正,這是非常平等的,沒有階級之分的愛。
結局裡梅已有身孕,靠坐在神像的光影里讀詩,她穿著精緻地黃緞面衣服,臉上露著幸福而平和的微笑,眼裡充滿了自信和從容。這是不是陳英雄心裡對完美女性的一種標准呢?既有越南傳統女性的勤勞、賢惠、溫柔、樂觀、堅韌,同時又有現代女性獨立、自信和自我意識,真正實現女性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