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俯拍
1. 韓國恐怖片《薔花,紅蓮》拉片筆記(1)
1、精神病院
第一個鏡頭,一盆靜止不動的水,隨著門的打開,水微微盪起水紋;
注意,這是一個細節鏡頭。
精神病院,治療室,地面泛著亮光質感。牆,全白。極簡的陳設,顯示出病態的環境和環境中的人物。
注意此時的聲音,響亮的腳步聲,與空曠蒼白的環境形成對比。
醫生和病人。由全景切中近。
隨著醫生對病人的問題,鏡頭在緩慢的拉近。
由醫生特寫 到病人特寫。
音樂起。切入其他時空。
第一場戲結束。
此階段,鏡頭的運動很少。且很緩。
2、室外。
清爽美麗的秋日。
伴隨音樂,運動鏡頭。
車停下來。注意細節,車前鏡中可以隱約看到父親下車。
姐妹倆下車,由腿到身到面部,搖鏡頭。從腳出來,音樂起。
注意,姐姐的衣服顏色是鮮亮的紅色。妹妹裙子也是紅色的。
妹妹看到什麼,跑過去。姐姐的視點,俯,隔著籬笆看到妹妹跑動的身影。
鮮艷的紅色果子樹。妹妹品嘗果子的近景。
姐姐邊走邊打量著房子外圍。她看到的房子,鞦韆,畫面也是在運動的。運動的幅度與姐姐走路的速度相同。
姐姐叫妹妹。妹妹跑過來,手入畫,拉住姐姐的手。音樂起。然後,鏡頭搖到身,姐妹倆面部。
姐妹倆逆光,頂著太陽。俯拍,鏡頭起到空中。姐妹倆朝湖邊跑去,同一個鏡頭,可以看到湖邊的全景。
藍天白雲空鏡。
姐妹倆的腿在水中的近景。
姐妹倆並肩坐在甲板上的背影,中景。
俯拍。姐妹倆正面。中景。但姐妹倆都低頭。看不到面部。
姐姐抬頭,面部可看到。躺在甲板上,身體鋪開。
妹妹也抬頭,起身。
姐姐打量妹妹。
注意細節。太陽照在妹妹頭上,烏黑發亮的頭發,質感。
姐姐給妹妹看手相。
父親喊姐姐。
兩人起身前。水的特寫。然後,姐妹倆的腿從水中伸出。起身。
(細節的重要性。單獨給水一個鏡頭,增加了額外的意味。)
大遠景。妹妹發現忘了穿鞋,返回甲板,拿鞋。
細節的重要性。增加生活的質感。
整個過程,音樂有斷有續。
3、室內
室內戲正式開始。
姐妹進房間前,拖鞋,光腳的特寫。
注意,恐怖片中,對美好肉身的展示,能形成美與恐怖的對比。
房間局部環境。光線很暗。陰郁。但能看到院外顏色濃郁的綠色植物。
未見其人,先見其聲。繼母說著話,從黑暗中走來。
隨著繼母的腳步,鏡頭運動著逼近姐妹兩人。
注意這個鏡頭的運動。一般導演處理時,很可能不會有這個運動鏡頭。
運動鏡頭帶來的效果:展現出繼母對兩人形成的心理壓力。
繼母說了很多話。聲情並茂,似乎與兩人很熟稔。
但姐妹倆表情呆滯。
注意繼母的衣服面料,帶著光滑的表面。
姐妹倆不說話,只握緊手。手緊緊握住的特寫。
這是害怕、緊張的情緒的體現。
姐妹不理會繼母,走上二樓。
姐姐推開卧室。卧室的牆上,貼滿了布滿雅緻小花圖案的壁紙。
房間很暗。姐姐拉開窗簾。
發現牆上不動的鍾表。姐姐調到2點35分。
(注意時間的細節。這個時間一定含有信息。)
4、室內
二樓。
姐姐打開桌上一個牛皮袋子。裡面是一本書、一個筆記本和筆。筆記本有一個漂亮的的封面。
道具很漂亮。
姐姐走近衣櫃。衣櫃也有一個鮮紅的表面。姐姐猛拉開櫃子,裡面一堆藍色的衣服。
5、室內
一樓。
父親坐著打電話。鏡頭是運動的。
6、室內
吃飯的場景。
注意,地毯是紅色的。
紅色,是恐怖片經常用的顏色。
7、客廳
繼母逗鳥。
小遠景,是為了突出房間的氛圍。
在比較有藝術質感的恐怖片中,特寫接小遠景,是一種鏡頭處理手法。比如伯格曼的《呼喊與細語》。通過鏡頭的大反差,來增加詭異氛圍。
8、卧室
繼母卸妝。
鏡子的運用。
注意繼母的衣服面料。永遠是光滑的閃光的。
被子的顏色。發亮的深棕色。
父親入畫。
9、卧室
姐姐的床。
被子是藍色。
妹妹的被子是碎花色。
10、小客廳
鏡頭顯示,父親其實是睡在沙發上。音樂起。
音樂在這里有交代劇情的功能。
暗示,兩種不同情形的詭異。父親睡在床上的鏡頭是不真實的。
11、室內
三個室內空鏡。走廊、餐廳、客廳。
(注意導演的匠心。空鏡具有敘事和氛圍的雙重功能。)
12、妹妹卧室
妹妹聽到門響。
注意,這是本片出現的第一個所謂恐怖鏡頭。門被推開,鏡頭逼近妹妹。交叉運動剪輯。
門後伸出幾個手指。
妹妹猛睜眼。
房間里空如一人。只有牆。
注意牆上的道具。掛著一件裙子,雖然沒有深意,但掛一件裙子,增加了詭異氛圍,同時還更加真實。
13、姐姐卧室
妹妹鑽進姐姐的被窩。
白色的床單,藍色的被子。
顏色很純潔。
14、客廳
姐姐走下樓。
客廳里電視閃爍。
這屬於氛圍情節和鏡頭。不含實際敘事功能。
注意這段戲只要姐姐在動,鏡頭便一直在運動。拍恐怖片,導演不能懶。
2. 《消失的愛人》有什麼特點
如果說影評人有什麼固執的話,那就是,看到《消失的愛人》(Gone Girl)這樣的電影,一定會寫點什麼,包括我這個業余的不能再業余的影評人,好,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大衛·芬奇的這部神奇電影。聊聊他的鏡頭語言。
大衛·芬奇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其實不認識也不丟人,每天生活家長里短柴米油鹽,需要我們關心的東西太多了,一個和自己生活完全不相乾的老外導演,本就沒有義務記住,只是閑暇之餘,買些醬鴨脖,開瓶啤酒,才想起來,電腦里還有塵封了好久都快忘記的大片,掃一眼,《龍紋身女孩》,《返老還童》,《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稍微長點記性,才知道,都是這個老小子的作品,看來也是與張藝謀姜文起名的人物。
《消失的愛人》於2014年10月3日在北美,在台灣,韓國,香港上映,票房都連續數周奪冠,然後點燃了各種電影獎項提名的熱捧,獲得好萊塢電影大獎,電影有這么好嗎?我先說說自己看完的感受,電影好看吸引人但不夠驚艷,雖仍然是芬奇式的懸疑破案故事,情節預設稍微做作,電影前半部分情節稍微拖沓,節奏過緩,而後半部分又情節過於集中,後期的信息量又稍大,剪輯的節奏明顯加快,讓人有點難以適應。
電影女主人公艾米的大腦過於算計,尤其是最後殺死自己的備胎回到丈夫身邊這段情節,貌似懸疑但失去了現實生活正常的演化,也就是說,電影人物過於小說化戲劇化,對女主人公的性格反轉解釋缺乏,邏輯游離於現實之外,還有,電影幽默和設定是純美國化的,對中國的觀眾觸動也沒有在老外影院笑場那般明顯,就猶如我們看《絕望的主婦》,幾個女人說老公在過山車上做愛的笑場和說老公在床上做完愛哭了的冷場,中國主婦觀眾的感受絕對和美國觀眾不一樣,所以網上說,在美國,觀看此電影,沒幾分鍾就要一個笑料包袱的劇院的笑聲,但我只是看到的是後背發涼,一句也沒笑出來。
所以中國觀眾對電影裡面女主播,律師,「好鄰居」的心裡切入絕對沒有那麼強,但面對自己一天朝夕相對愛恨交加的愛人,感覺隨時會崩塌卻一直奇跡支撐的婚姻,面對愛是神奇卻又傷害,得之不覺失之劇痛的情感,這種情緒是共同的,看看這部電影在亞洲的票房就能說明一部美國婚姻片在亞洲的喜愛,說明了人類共同的部分,對婚姻的探討和絕望各占對半,芬奇導演,你這把黑色心裡雞湯的胡椒面也是灑的足足的。
還是說說這部電影神奇的地方,大衛·芬奇導演的認真,拍了500多小時的素材,粗剪得到3個多小時,「我們聽了不少意見,然後在音樂上下了不少功夫」,而電影的靈魂的剪輯是在電腦上完成的,也就是說,電影是用Adobe剪輯完成的(也不能再說仔細了,因為我也不懂),雖然中國觀眾悲催的只能看看藍光或者下載而無緣到影院去認真感受電影膠片的質感,但還是可以看出電影每一個畫面在數字效果上都得到了精心地修飾。
(度娘的正確答案:普通電影的剪輯軟體如Avid的Media Composer以及蘋果的Final Cut。影片每天的拍攝都會產生幾TB的數據,這些數據需要先進行整理和選擇,才能加以創造性地剪輯處理。剪輯師需要比對每個場景的鏡頭素材,再大致將它們編剪以及組接。隨後調色師和特效師再進行粗略處理,這樣就產生了樣片。導演觀看樣片後,提出意見,再把樣片交還給剪輯師、調色師和特效師作進一步的優化處理。整個過程就是如此循環往復。)
其實這部電影痛失金球,估計也難在奧斯卡上有所斬獲,但導演在鏡頭上處理,堪稱經典。
鏡頭是攝像機一次撲捉一個特定動作或事件的視覺信息的最小單位。作為一部描寫家庭生活的《消失的愛人》。大衛芬奇導演在鏡頭的處理上,干凈、冷峻、爽利、緊湊而又鬆弛有度,一如他以前的作品,今天,我們就邊介紹情節,邊看看《消失的愛人》電影裡面,導演通過鏡頭的調度,畫面特寫的處理,構圖的技巧,看看,電影給我們傳遞了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這是《消失的愛人》真正的主角,艾米。開頭結尾,電影的鏡頭都是這樣一個面部特寫,「我真可憐你,因為每天早上醒來你都要努力扮演跟自己夢中完全不一樣的人。」電影的結尾也截止到早上兩人初醒的狀態,艾米在枕邊翻個身,一雙純潔無暇的神情,看著觀眾,卻傳遞著讓人恐懼的情愫。
這種簡潔,精確,冷峻的攝影在大銀幕上有著獨特的光芒,是在任何電腦屏幕無法體會的,所以這也是我們要去影院看電影最重要的原因。
尼克·鄧恩和艾米在一次派對上相遇,一見鍾情,拿啤酒的女孩就是傳說中的神奇的艾米,她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是如此成功,相識兩年後,他們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從來不想有一個平淡的,世俗的婚姻生活。她總是刻意去製造一些浪漫,包括每年結婚紀念日的尋寶活動。但漸漸的,他們的生活也不能像童話般美滿。
演Amy的Rosamund也為本片獻出了不能忽視的表演。艾米在婚後幸福的和尼克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個經典的過肩雙人鏡頭,讓取景更緊湊,是為了照顧鏡頭美麗的面容,襯托艾米的美麗。這是艾米最好的狀態,其他演員全部虛化,攝像機通過肩部平齊拍攝,艾米的陽光和燦爛,傳遞給觀眾,而對她心生喜愛。
父母和出版商還專門設計了婚禮酒會,而真實的並未嫁人的艾米卻要尷尬地去參加自己的婚禮酒會。父母將她偽裝成神奇艾米,而真實的艾米始終活在生活的謊言中。當她無法控制自己成為神奇艾米時,她便要控制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男人。
隱隱中的艾米透露著強勢和復雜。
艾米是一個典型的浪漫型女人,對婚姻的期望過於期待,當一個男人跟她玩浪漫時她基本沒有什麼抵抗力
本·阿弗萊克扮演的尼克實際是個渣男,追求艾米的溫暖和自信在婚後慢慢都消失了。
尼克佔中暗示尼克在這次追求中的主動地位。光線是暖色的,柔焦鏡頭和溫暖的自然背光,製造處特別浪漫抒情的味道。
Nick求婚那場戲,一亮出鑽戒,倆人剛親上就瞬間切回現實,一點也不讓你留戀他們的甜蜜,因為現實裡面正在發生的懸疑才是最重要的。很好的在交代情節的基礎上營造影片氛圍
和所有幸福的婚姻一樣,婚後,兩人矛盾重重,形同陌路。
尼克在這里顯然是作為弱者出現的,事業上,經濟上都不如妻子,也許找情人正是想在外面尋得一點男人的剛性和自尊吧。結果他還是個弱者,整個事件一直到最後都表現的毫無建樹和陽剛之氣。艾米起初是受害者,飽受丈夫的冷戰和出軌的折磨,所以才苦心積慮的玩起了消失。消失的最終目的是要致尼克於死地的,這里的恨可想而知。她設置的一個又一個陷阱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構思精巧,步步為營,真正毒辣的時候毫不手軟,面對媒體又表現得柔弱之極。
心靈的交戰,艾米佔在正中間,尼克被擠到畫面的右側,這是畫面「調度」表意最好的例子。
注意女主人公頭頂的留白和圖像的構架,這是經典的一幅人物表情圖,注意艾米強烈的不滿情緒,其他人物就會失焦,用鏡頭景深控制圖像,是攝影者最基本的素質。
結婚五周年紀念日的早上,尼克·鄧恩來到妹妹瑪戈的酒吧,和妹妹一起吐槽他們的婚姻生活。「我想像著打破妻子那可愛的頭顱,梳理她的大腦,試圖找到答案。任何婚姻中首要問題的答案:你在想什麼,你感覺怎樣,我們對彼此做了什麼」。
光線陰暗,尼克的雙胞胎姐姐一點都不美麗,為最後電影情節反轉做鋪墊。
當他返回家中時,卻發現客廳留下了暴行的痕跡,而妻子竟不見了蹤影。女探員朗達·邦妮接到報案後趕來調查。女探員朗達·邦妮(金·迪肯斯Kim Dickens飾),(這個女警察也於是成為全部電影中唯一正常的人物)。接到報案後趕來調查,而現場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似乎昭示著這並非是一件尋常的失蹤案,其背後或許隱藏著裂變於夫妻之情的謀殺罪行……
尼克在媒體里懸賞尋找自己愛人的線索。
某種意義上尼克面無表情的面癱也成就了這個角色,因為這讓他「默哀」妻子的失蹤顯得很假,他說真話的時候亦是如此,更強調了婚姻里每個人的虛偽性。圖片里更醒目還是艾米天真無邪的笑容,讓人們一直疑惑著這個懸念。
尼克是一個善於表演的人,他一直扮演一個艾米所期望的好丈夫,甚至在妻子失蹤他在警局報案時,都說自己正在扮演,但她從沒有真正關心自己的妻子,
尼克和艾米的父母在記者招待會上。
導演讓尼克佔中但虛化了正面,反而艾米的父母在亮光處,按時艾米父母在他們兩個婚姻的強勢地位。
導演用遠鏡拍攝,房屋人員擁擠,男主人公公尼克的受困感增加。
暖色處理人們紛紛尋找艾米的忙碌,人物繁瑣,背景很亂,讓人心生煩躁,總覺得那裡不對勁。
艾米的失蹤通過媒體大肆渲染和妄加揣測很快聞名全國,品行不端的尼克被推上風口浪尖,至今不見蹤影的愛人對他進行無情審判,你儂我儂的甜言蜜語早已化作以血洗血的復仇與折磨。
攝影機機位稍高,強化尼克受困之惑。
困境中的尼克,讓人心生同情後,又無比厭惡。
由於艾米身份的特殊,失蹤事件被大肆報道,猜測。失蹤延續,一個個事件出現。被丈夫說成沒有朋友的艾米竟然在小區內有一個孕婦閨蜜,並且說艾米還有懷孕經歷。妻子失蹤後的幾天,尼克竟在妹妹家與情人偷情。這一切似乎指示出尼克的謀殺罪行。
看主光在尼克臉上的陰影,就知道尼克在婚姻中困境,暗示尼克並不是殺害艾米的兇手,更像是一個受害者。
Amy自導自演這個事實,她偽造罪案現場。在丈夫不在意的情況下讓他簽署提高了保額的保險單。用丈夫的名字大量網購各種奢侈品。她精心偽造一本日記,記錄婚後的點點滴滴,開始的美滿,後來家暴,對丈夫的懼怕,擔心他會殺了她。並將日記部分燒毀後藏在棕色小屋,並修改了棕色小屋的報警密碼,以引起警方的注意。接下來的步驟,染頭發,隱姓埋名,上網發匿名信討伐尼克,讓所有人認可尼克的謀殺行為,然後自殺,之後尼克將被控謀殺。
獨自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艾米忿忿不平的抱怨著對丈夫的不滿,丈夫的平庸和出軌打破了她對美滿婚姻的幻想,這一切都出於她的策劃。
強光下,其他細節就被忽視了,產生強烈的光線對比,來隱射艾米激動復雜的心緒。
尼克坐飛機去尋找律師擺脫困境,這時候全國的輿論都是對他的聲討。他在候機樓看他的專題節目。
這是一個仰拍,和人的視線比例平齊,電視居中,暗示媒體對人們情緒的誤導。
隨著事態的發展,尼克逐漸被媒體妖魔化,也找到了艾米以他的名義購買的物品,他意識問題的嚴重,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圈套,他找到專門處理這類案子的律師應對。
並按照專業律師的提醒,慢慢反轉劇情,讓大家從討厭他變成同情他,他從一個施害者變成一個受害者,這是他參加電視節目,他接受了某電視欄目的采訪,坦誠認錯,呼喚妻子原諒,扭轉了自己的不利,博得大眾的同情。艾米也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
同時傳導的壓力讓艾米發現自己的報復計劃正面臨失敗的危險,她這么聰明,她會怎麼辦?
以上兩幅圖都是側面雙人鏡頭,這是電影敘述里最經典常用的鏡頭,第一幅圖,黑人律師佔主導,尼克被動,而第二幅圖,雙方平齊站位暗示各個心懷鬼胎,這場對局剛好是棋逢對手。
身無分文的艾米,聯繫到他的高中時的男友,編造了一個被虐待的謊言,男友欣然同意保護艾米,將其帶到自己的公寓。
構圖短暫的詮釋了影像的心裡空間,人物在圖中擁擠,背景繁雜,連洗手間都可以看得清楚,能傳遞出人物的焦慮和急躁。
保護人的控制欲也讓艾米無法忍受,房間里的監控又一次成為艾米製造騙局的工具,一切就緒,艾米在床上殺死了對方。帶著滿身的血跡回到丈夫的身邊,講述自己被綁架的故事。雖然故事有很多漏洞,但媒體更加關注艾米的神奇回歸,更喜歡這樣的完美結局,似乎也沒人關注案情的漏洞。
背面朝觀眾表示心裡的復雜和不確定性,也製造出一種做愛前恐懼的氣氛。暖色和性相聯系,為後面情節的反轉做鋪墊。
這是電影的高潮,如此血腥如此恐怖,但艾米卻很享受,可見這個女人的可怕。(這也是這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在中國影院上映的一個鏡頭。)
這是非常經典的俯拍,傳遞恐懼和震驚,電影高潮一幕的配樂甚為精彩,視覺沖擊力十足。情節編排上出人意料,這個經典俯拍鏡頭我們在國外的電影中比比皆是。
兩個人又幸福的在一起了。
到了結尾,動了殺機的妻子最終決定用陰謀套牢丈夫,而動了恨意的丈夫又不得不因血脈的延續而留在妻子身邊。藍色濾鏡,冷光處理,色彩壓抑,兩人人貌合神離的躺在一起,看來只有死亡才能讓他們分離。
其實婚姻還有一種折磨比離婚和殺人更厲害,就是永遠和他(她)在一起。
3. 找些好的電影看```誰來幫住下!!!!!!!!
The Pianist,鋼琴師。《鋼琴家》在200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一舉奪得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本片是世界影壇傳奇人物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力作。講述二戰期間一個鋼琴師死裡逃生的故事,見證了人類精神的勝利與藝術力量改變人生之間不可分割的信念。
Shine,閃亮的風采。講述一個鋼琴天才的人生故事,傳記電影,貌似歷史上真的有這么一個鋼琴家。主角傑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本人就是一個天才,他還演過薩德的故事。片中他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幾近瘋狂,嘆為觀止。
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你看過了。演奏部分拍得很絕,令人傾倒!
The Piano,鋼琴別戀,又名鋼琴課。也是獲得戛納大獎的好片。將的是19世紀中葉,在遙遠空曠的紐西蘭海岸,美國少婦愛達的故事。震憾人心的音樂,與愛欲情仇交織在一起。
la pianiste,《鋼琴教師》。第54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女主角獎。女教師和他的未成年的男學生的出軌故事,影片中曾有兩次罕見的90度俯拍女主角彈鋼琴的中近景,所營造的感覺極其壓抑,這強烈地烘托出鋼琴在主人公艾麗卡的心靈上投射的濃重陰影。有許多人稱片子是變態之作。編劇就是獲得上屆諾貝爾文學獎的那個女人。
不過你的孩子如果年紀很小,估計不適合看哦。不是兒童不宜,就是他太小而不能領悟 人生的道理。
給你推薦最後一部,兒童電影 《小刺蝟奏鳴曲》,老片子了,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得到,講三個不同膚色的小朋友和一隻小刺蝟的故事。片中金發小女孩彈鋼琴的鏡頭,很美,我小時候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
參考資料:http://ent.tom.com/Archive/1002/1353/2003/4/23-90796.html
鋼琴戰曲》
《鋼琴》(韓國)
《鋼琴課》
《鋼琴師》
《鋼琴女教師》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貝多芬傳》也是很不錯的,裡面的背景配樂全部是貝多芬的作品,而且電影有好多像油畫一樣的畫面,很美,你不妨下載看看。另外描寫鋼琴家肖邦的電影《一曲難忘》也不錯。還有一個日本的老電影,《砂器》,也與鋼琴有點關系。
《海上鋼琴師》 《鋼琴家》 《鋼琴課》《鋼琴師》《鋼琴別戀》
。《沒有終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這部電影講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戀情,並戲劇性地講述了他想放棄演奏而從事作曲的企圖。
2。《愛情之歌》(Song of love)1947年電影,描寫克拉拉舒曼和她丈夫羅伯特舒曼以及和她未結婚的密友勃拉姆斯的關系。凱瑟林·赫本扮演克拉拉。
3。《閃亮的風采》(Shine)戲劇化了鋼琴家大衛·海爾夫戈特真實的一生,以及最後以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的演奏而獲得勝利。
4。《音樂戀人》(Music Lovers)講的是柴可夫斯基,
5。《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當然是最經典的肖邦傳奇。
6。《鋼琴課》(Piano Lesson)
7.《鋼琴師》(Pianist)
8。《不朽的戀人》(Immortal Beloved)回憶了貝多芬,當然裡面有他的鋼琴曲。
4. 推薦幾部懸疑推理的電影,主要是案件推理的那種!
十部經典懸疑推理的電影:
1、《死路》美國/法國
2003年,導演讓·巴普蒂斯特·安德烈/法布里斯·坎內帕,主演雷·懷斯等。一家人在聖誕前夕經歷了一場恐怖遭遇。一條無法抵達的生還之路,一群心懷秘密的遊魂。
5. 人人都叫好的韓國電影《隧道》到底怎麼樣值得一看嗎
最近韓國的幾部電影被炒得很熱:喪屍片《釜山行》確實比較驚艷,韓國人居然能把西方那一套模仿得這么像模像樣,並且還有所創新(喪屍行動敏捷,奔跑速度跟正常人類比肩),覺得不過癮的又翻出《釜山行》的所謂前傳《首爾站》,又炒了一遍,如今還有個災難片《隧道》評價也頗高。
《釜山行》和《首爾站》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也都有共同的缺陷:節奏不行,尤其是《首爾站》,眼看著吃人不眨眼的喪屍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自己奔來,主角們先原地擺出個驚恐的表情,停頓一個節拍,然後才轉身跑,仗著自己是主角不容易死也不用這么任性吧。這種剪輯和銜接,觀眾不僅看著捉急,恨不得跳起來跑,關鍵還非常跳戲啊。感覺他們都不是那麼怕喪屍,逃命也不太拼,讓人揪心的緊迫感和焦慮感少了很多。
男主遭遇災難回過神來的反應出奇地淡定,這可是差點就死掉了啊,九死一生啊,在這種情況下都不怎麼慌張,打開車燈,然後慢條斯理找出手機打電話報警,心理素質強大到暴,佩服!接下來,男主想都不想就把救命用的礦泉水一口氣喝了大半瓶,這絕壁是故意的,Come on,你不知道這是隧道坍塌,是一座大山壓在頭頂上啊?你平時不看新聞,不知道挖隧道救人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嗎?喝口水壓壓驚也不是這么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