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消失的愛人超清海報
⑴ 如何評價電影《消失的愛人》
選角和表演
有很多導演表示過,「Directing is 80 percent casting.」 意思是製作一部電影(或舞台劇)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選角。我以前一直不信,覺得那攝影啊音樂啊什麼的都不算嗎,看了本片才知道厲害,最後回味的都是人物。
不可否認小本依然有點面癱,但是就是很合適Nick這個軟弱呆瓜的工薪階級花花公子。人家長的就是很帥啊,在人群點蠟燭祈福那場戲里台下有個女的輕聲說」He is so hot」的時候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在加上小本為了《蝙蝠俠大戰超人》變壯了不少,養眼指數瞬間爆表(拿gummy bear砸臉賣萌什麼的,你夠了)。這種獨特氣質讓後面人們恨他(出軌的花心大蘿卜),和人們喜歡他(真誠認錯的大帥哥)的兩個情節自然很多,更加強了社會批判性,因為這到底是個看臉的社會,隨便聽點故事,再來一張好臉,民眾就自娛自樂去了(我完全沒有在影射柯震東什麼的)。某種意義上小本的面癱也成就了Nick這個角色,因為這讓他「默哀」妻子的失蹤顯得很假,他說真話的時候亦是如此,更強調了婚姻里每個人的虛偽性,當真是人戲合一,可謂是利用面癱的最高境界。小本你欠芬奇叔太多了,順便吐槽你的短脖子。
演Amy的Rosamund也為本片獻出了不能忽視的表演。演員自己就是牛津文學系的高材生,符合Amy的高等教育背景。網上有人批判這位英國女演員高冷的氣質體現不出原著里Amy的美國甜心那一面,我倒覺得沒什麼。她身上那種獨特的恬靜的氣質以及稍微爺們點的嗓音讓她看起來很有力量和自信,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管她做的事有多麼扭曲。這種氣質也給後面她做兩面三刀綠茶婊的行為增添不少可看性,因為前後對比很強烈,同時又深不可測,令人心寒。讓我覺得不管計劃中途有多少變數,她總能找到對策(潛台詞:不要上哈佛,不然出來就這樣) 。不過她發音上有所有英國演員的通病,他們在說美音的時候聲音會變輕。參照《豪斯醫生》里的Hugh Laurie。我聽過他用自己英音接受的各種采訪,聲音很實,但是在《豪斯》里說美音的時候聲音變虛了一點,就好像唱歌用假聲一樣。本片女主也不例外,聲音變的飄渺,時間久了真有點枯燥,但是又有獨特的韻味,感覺像一個魂魄在你耳邊細語一樣,使旁白令人不安。到底是恨的不夠深,您當初要是真能下定決心自殺,Nick也真的不一定有活路,她的自負成就了自己最後也毀了自己。
網上有人吐槽Desi那一幕完全是沒必要的噱頭,因為書裡面根本沒有這樣暴力色情加血腥。然後主創人員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在監獄里如果想要幹掉一個人,往往都會在操場,因為劇烈運動後心跳加速,這時候傷到主要血管,掛掉只是幾秒鍾的事,等叫人來早就晚了。Amy深知這個道理,因此這個戲劇處理很符合她psychopath的性格。我聽了之後脊背發涼。這個情節改編也算是為人物服務的。
其他角色都選的很好,Neil的千年備胎,Tyler Perry的淡定律師,Margo這個真性情姐姐,Amy的強控制欲母親,胸大無腦的小三,客觀公正的警探,誇張虛偽的真人秀主持...... 沒有人刻意去搶戲 (如《美國騙局》里的Jennifer Lawrence),都是各司其職,為故事服務。
攝影和音樂
靠情節取勝的電影,你很少會重復看。你往往來回看的都是攝影音樂等其他方面也比較耐看的電影。本片攝影師和配曲家都是和芬奇多次合作的人,把芬奇這位陰冷大師的獨特風范表現的淋漓盡致。預告片里女主沉入水中那個鏡頭我直接就醉了,開頭結尾的那個頭發和面部特寫我也是跪了,這種獨特美學風格真的是深的我心,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就喜歡於媽的大紅大綠古裝片,都是不同偏好而已。這種簡潔,精確,冷峻的攝影在大銀幕上有著獨特的光芒,是在任何電腦屏幕iPad手機上代替不了的體驗。現在移動產品和網路搶佔了很多票房,也減少很多觀眾去影院的動力。只是電影不僅僅是看情節那麼簡單,有些質感是只能去影院才能感受到的。
芬奇這種美學也體現在字體上。作為一位7年的資深果粉,我對字體非常敏感。海報上的字體就是我喜歡的現代簡潔風,片中運用的字幕也都是同樣大氣簡潔的字體,這些細節也是風格的一部分。
當年《社交網路》拿最佳配樂的時候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這貨有配樂嗎?的確,它不像John Williams的管弦樂有那麼強的存在感,但對情緒和氛圍的渲染依然不可忽視。血浴情場那幕的配樂真是絕了,其他時候也都是默默的在背景里烘托氛圍,比如第一個小時後真相揭露時的音樂,沒有太過火,但也恰如其分,扣住你的心弦。顯著特點就是音樂往往是在後面備著,例如Amy給高富帥做早餐那場戲,一開始只是淡淡的渲染情緒,你可能都察覺不到有音樂,但是在她跑到窗邊攝像頭下假裝受害時配樂已經過渡到高潮,相當自然。配樂這個東西,很容易變得喧賓奪主讓人抵觸。反面典型《戰馬》,動不動就用煽情的音樂告訴你,來,這段要准備哭
⑵ 《消失的愛人》劇情很是撲朔迷離,到底怎樣才能看懂這部電影
《消失的愛人》由曾經導演過《搏擊俱樂部》《七宗罪》《十二宮》等懸疑電影的著名導演大衛芬奇執導。大衛芬奇特別擅長拍攝懸疑片,一流的營造氛圍大師。1995年的《七宗罪》讓他名聲大噪。2014年,芬奇將吉莉安·弗琳同名小說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裴春華的冷血式表演至今讓觀眾過目不忘不寒而慄。
⑶ 如何評價電影《消失的愛人》
電影《消失的愛人》算是為狗血劇立了正名。男女主演本·阿弗萊克和羅莎曼德·派克猶如神助,在這個充滿謊言、陰謀甚至殺戮的婚姻故事裡游刃有餘,把一個出軌、啤酒肚微凸的文藝中年與出身不凡、試圖征服所有男性的優雅腹黑女之間的斗爭表現得淋漓盡致,看的人當然過癮,深感婚姻是天堂地獄的雙面體。這樣的劇情倘若放在內地電視劇里肯定會被斥為一灘狗血,可到了大衛手底下卻炮製出一場只是重口味的盛宴。影片把婚姻中的某種不易被人覺察的狡黠或無奈推到了極致。但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在大多數身臨其中的人看來,兩個獨立的人生活在一起,虛實結合才是游戲規則。總之,電影值得每一個成年男女去看,流流冷汗,排排矯情之毒。
1、選角和表演
有很多導演表示過,「Directing is 80 percent casting.」 意思是製作一部電影(或舞台劇)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選角。我以前一直不信,覺得那攝影啊音樂啊什麼的都不算嗎,看了本片才知道厲害,最後回味的都是人物。
不可否認小本依然有點面癱,但是就是很合適Nick這個軟弱呆瓜的工薪階級花花公子。人家長的就是很帥啊,在人群點蠟燭祈福那場戲里台下有個女的輕聲說」He is so hot」的時候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在加上小本為了《蝙蝠俠大戰超人》變壯了不少,養眼指數瞬間爆表(拿gummy bear砸臉賣萌什麼的,你夠了)。這種獨特氣質讓後面人們恨他(出軌的花心大蘿卜),和人們喜歡他(真誠認錯的大帥哥)的兩個情節自然很多,更加強了社會批判性,因為這到底是個看臉的社會,隨便聽點故事,再來一張好臉,民眾就自娛自樂去了(我完全沒有在影射柯震東什麼的)。某種意義上小本的面癱也成就了Nick這個角色,因為這讓他「默哀」妻子的失蹤顯得很假,他說真話的時候亦是如此,更強調了婚姻里每個人的虛偽性,當真是人戲合一,可謂是利用面癱的最高境界。小本你欠芬奇叔太多了,順便吐槽你的短脖子。
演Amy的Rosamund也為本片獻出了不能忽視的表演。演員自己就是牛津文學系的高材生,符合Amy的高等教育背景。網上有人批判這位英國女演員高冷的氣質體現不出原著里Amy的美國甜心那一面,我倒覺得沒什麼。她身上那種獨特的恬靜的氣質以及稍微爺們點的嗓音讓她看起來很有力量和自信,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管她做的事有多麼扭曲。這種氣質也給後面她做兩面三刀綠茶婊的行為增添不少可看性,因為前後對比很強烈,同時又深不可測,令人心寒。讓我覺得不管計劃中途有多少變數,她總能找到對策(潛台詞:不要上哈佛,不然出來就這樣) 。不過她發音上有所有英國演員的通病,他們在說美音的時候聲音會變輕。參照《豪斯醫生》里的Hugh Laurie。我聽過他用自己英音接受的各種采訪,聲音很實,但是在《豪斯》里說美音的時候聲音變虛了一點,就好像唱歌用假聲一樣。本片女主也不例外,聲音變的飄渺,時間久了真有點枯燥,但是又有獨特的韻味,感覺像一個魂魄在你耳邊細語一樣,使旁白令人不安。到底是恨的不夠深,您當初要是真能下定決心自殺,Nick也真的不一定有活路,她的自負成就了自己最後也毀了自己。
網上有人吐槽Desi那一幕完全是沒必要的噱頭,因為書裡面根本沒有這樣暴力色情加血腥。然後主創人員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在監獄里如果想要幹掉一個人,往往都會在操場,因為劇烈運動後心跳加速,這時候傷到主要血管,掛掉只是幾秒鍾的事,等叫人來早就晚了。Amy深知這個道理,因此這個戲劇處理很符合她psychopath的性格。我聽了之後脊背發涼。這個情節改編也算是為人物服務的。
其他角色都選的很好,Neil的千年備胎,Tyler Perry的淡定律師,Margo這個真性情姐姐,Amy的強控制欲母親,胸大無腦的小三,客觀公正的警探,誇張虛偽的真人秀主持...... 沒有人刻意去搶戲 (如《美國騙局》里的Jennifer Lawrence),都是各司其職,為故事服務。
2、攝影和音樂
靠情節取勝的電影,你很少會重復看。你往往來回看的都是攝影音樂等其他方面也比較耐看的電影。本片攝影師和配曲家都是和芬奇多次合作的人,把芬奇這位陰冷大師的獨特風范表現的淋漓盡致。預告片里女主沉入水中那個鏡頭我直接就醉了,開頭結尾的那個頭發和面部特寫我也是跪了,這種獨特美學風格真的是深的我心,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就喜歡於媽的大紅大綠古裝片,都是不同偏好而已。這種簡潔,精確,冷峻的攝影在大銀幕上有著獨特的光芒,是在任何電腦屏幕iPad手機上代替不了的體驗。現在移動產品和網路搶佔了很多票房,也減少很多觀眾去影院的動力。只是電影不僅僅是看情節那麼簡單,有些質感是只能去影院才能感受到的。
芬奇這種美學也體現在字體上。作為一位7年的資深果粉,我對字體非常敏感。海報上的字體就是我喜歡的現代簡潔風,片中運用的字幕也都是同樣大氣簡潔的字體,這些細節也是風格的一部分。
當年《社交網路》拿最佳配樂的時候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這貨有配樂嗎?的確,它不像John Williams的管弦樂有那麼強的存在感,但對情緒和氛圍的渲染依然不可忽視。血浴情場那幕的配樂真是絕了,其他時候也都是默默的在背景里烘托氛圍,比如第一個小時後真相揭露時的音樂,沒有太過火,但也恰如其分,扣住你的心弦。顯著特點就是音樂往往是在後面備著,例如Amy給高富帥做早餐那場戲,一開始只是淡淡的渲染情緒,你可能都察覺不到有音樂,但是在她跑到窗邊攝像頭下假裝受害時配樂已經過渡到高潮,相當自然。配樂這個東西,很容易變得喧賓奪主讓人抵觸。反面典型《戰馬》,動不動就用煽情的音樂告訴你,來,這段要准備哭了哦,這就有點過。本片配樂是同樣獨特的現代風格,陰冷,無情,卻又抓人。最重要的是它沒有喧賓奪主,而是積極的為故事服務,實屬難得。
3、剪輯
剪輯師可以說是導演最親熱的夥伴。因為他們不像導演那樣天天在片場,對自己拍的素材有感情,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有足夠的客觀性。如果有華麗的tracking shot但是卻沒有給故事服務,他們都會勇敢的減掉,而導演就不一定了:老子拍那個鏡頭花了那麼長時間你咋說剪就剪了呢?所以導演要分清楚,最終呈現的素材的效果和自己為這個素材付出的精力是兩碼事。
前一個小時的剪輯的特點就是「秒切」,不會在某種情緒里讓你沉澱太久。諸如Nick求婚那場戲,一亮出鑽戒,倆人剛親上就瞬間切回現實,一點也不讓你留戀他們的甜蜜,因為現實裡面正在發生的懸疑才是最重要的。還有Nick推倒Amy的那場戲,他剛剛用充滿內疚的眼神靠近她的時候又是秒切回現實,都沒給觀眾回味的時間,直接把過去發生的不安延續到現在。這種「不留戀」的剪輯風格把注意力真正放在了失蹤案上,並且加重了倆人破朔迷離的關系,很好的在交代情節的基礎上營造影片氛圍。
畢竟是小說改編的電影,離不開用旁白來交代部分情節。前一個小時我們一直處於上帝視角來關注整個失蹤案的進展,Nick偷情都能看的到,本應該是很客觀的,但是又加入了Amy非常個人化的旁白。這種客觀主觀的來回切換可能才是讓我們欲罷不能的原因。Amy的旁白回憶部分未嘗不是一種扭曲的「新聞報道」,因為它也是在操縱我們的感情。
兩個情景交叉剪輯加速情節與懸疑的用法也很顯著,諸如Nick解出第三個線索和警察發現日記本的這個montage就運用了快速的交叉剪輯,可以說讓觀眾在期待中同時達到了兩個小高潮,緊接著就是Amy自述真相的大高潮,讓影片的前一個小時結束的汗徹淋漓。
我喜歡本片的剪輯因為它對節奏的掌控和各種variation。觀眾很敏感,意味著他們也很容易厭煩。前一個小時我們都已經熟悉了這種閃回+筆記本特寫+回歸現實的crosscutting模式,等真相揭露之後,這種剪輯模式又變了,這就比較有生命力。例如美劇《童話鎮》,永遠都是在現實和閃回倆方面來回切換,沒有任何變化,時間久了就真膩味了。另外一方面,本片中該切特寫的時候切特寫,該切中景的時候切中景,很流暢。最好的剪輯都是那種能讓你意識不到有cut的手藝。很多電影喜歡用establishing shot呈現人物關系卻忽略特寫,但只有特寫才能讓觀眾湊近人物內心,本片對特寫的各種合理運用大大增強了對人物的塑造。
4、故事
我沒有讀過小說,但是整體觀感總結為一句話: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以為結束了,但總是還有。我個人覺得真正的戲是在知道一切都是Amy自導自演這個事實時候之後才開始的,而那才在一個小時的位置,與以往的懸疑片都不一樣,不是靠一個在結尾的大反轉來滿足觀眾,因此對很多東西的挖掘都要深一點。如果你在結尾處展示反轉,觀眾忙著驚嘆呢,都沒有時間沉澱思緒。而Amy的計劃揭露之後還有一個半小時,給觀眾足夠時間去思考婚姻,媒體,並分析眾多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誠然結局部分可以再精簡一點,但是人編劇就是原書作者,你讓人刪豈不是和殺掉親生孩子似的。芬奇可以再大膽一點,多刪點東西,如果結尾能再精簡15分鍾左右的話真的可以成為年度神作。不過長一點的好處是觀眾會和片中的人物一樣身心俱疲,增加對他們無望感的認同。
這是一個讓人憋屈的電影,因為最後沒有給你一個正經的catharsis。她被繩之於法了嗎?沒有。他揭露她了嗎?沒有。最後這個婚姻像牢籠一樣緊緊的鎖住他們倆,比開頭的時候還難受。至少當時他倆雖然埋怨著對方,但依然有離婚的可能。現在卻要在恨的同時來裝和諧,演給別人看,真是比死罪還難受。這也是我看過的最讓人矛盾的結尾,因為從結構上導演用了前後呼應的手法像大括弧一樣優雅的把影片結束,觀眾得到了一種滿足感,但是從情節上卻讓人心寒,又是硬生生的把這個滿足感剝走。明知自己枕邊人是毒蛇,卻如牢籠般不能掙脫,更要在面上苟延歡笑,讓自己在虛偽和恐懼中度過餘生。芬奇不愧是冷峻大師,因為他知道死亡就是解脫,活著才是折磨。或許這才是吃軟飯又找小三的Nick應得的下場吧,比抓監獄直接槍斃要有意思,因為他陷入了婚姻的無期徒刑,真的和結婚誓言一樣,「唯有死亡才能讓他們分離」。
這個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全片沒有一個「反派」,故事本身就是大反派。Amy是施害者的同時又是受害者,媒體總是關注受害者那一方,因此把關注和同情都給她。而我們知道真相後Nick又成了受害者,所以我們的感情又移到他身上去了。其實婚姻未嘗不是如此,沒有人是干凈的,每個人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
我沒有看小說,但是根據各種評價來看,小說好的地方是非常具體,對兩位主角的詳細心理描寫讓倆人顯得真實可信。有人覺得電影不夠真實,什麼警察為啥不徹查漏洞百出的Amy之類的,我反而覺得太認真你就輸了,因為這故事雖然發生在現實社會,但是明顯不是真正的「現實」,和《搏擊俱樂部》似的。為啥"The first rule of Fight Club is to not talk about Fight Club"?因為如果我們把自己的黑暗幻想暴露在陽光下,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合理性,並且意識到一切都始源於自己的自私與自戀。
其實我覺得本片和《搏擊俱樂部》蠻像的,女主Amy和愛德華諾頓的角色Tyler都看破了社會期待的「完美」生活背後的假象,企圖用破壞來恢復秩序。而且兩部片子都影射了男性對「閹割」的恐懼。其實Nick多軟蛋啊,出事了也總是和姐姐Margo窩在一起,在集會上和訪談秀上總是看她的臉色,結尾處決定和Amy繼續生活的時候又跑到Margo那裡求安慰求肯定。至少《搏擊俱樂部》里Tyler意識到自己逐漸消失的男子漢氣概,並企圖用暴力來恢復,Nick則稍顯被動。
不管怎樣,從這些角度看,Gone Girl也註定是「假」的,這也無妨,觀眾能體會到屬於自己的問題就好。
本片驚喜的喜劇元素也是不能忽視的。我看的午夜場,觀眾隔一會就會大笑一次,很多人物對話詼諧幽默,這種在懸疑中穿插喜劇的手法我比較喜歡,很好的調節氣氛,但也沒有過火的變成無厘頭,可是黑色喜劇的范的確是出來了。
我評價一部電影好不好經常是通過對潛台詞的展現。反面典型《紅磨坊》,雖然是部挺好看的電影,但是「Love」這個中心詞出現次數太多了,沒有任何潛台詞空間,全都幫你說出來了。本片的潛台詞有很多,但都是給你呈現出來的,不是靠台詞硬生生塞給你的。對媒體的諷刺,對真相的戲謔,對幸福假象的批判,對婚姻的絕望,這些感悟都是觀影結束後自然帶給觀眾的(雖說有個別關於婚姻的台詞還是有點過於明顯的把主題塞給你),所以逼格很高。有好主旨,但是把這些大道理赤裸裸的扔在你臉上的都是一般的電影。好的電影都是在有好主旨的前提下讓你自己領悟和體會。
⑷ 《消失的愛人》這部電影的哪方面吸引了你
靠情節取勝的電影,你很少會重復看。你往往來回看的都是攝影音樂等其他方面也比較耐看的電影。本片女主也不例外,聲音變的飄渺,時間久了真有點枯燥,但是又有獨特的韻味,感覺像一個魂魄在你耳邊細語一樣,使旁白令人不安。到底是恨的不夠深,您當初要是真能下定決心自殺,Nick也真的不一定有活路,她的自負成就了自己最後也毀了自己。 網上有人吐槽Desi那一幕完全是沒必要的噱頭,因為書裡面根本沒有這樣暴力色情加血腥。然後主創人員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在監獄里如果想要幹掉一個人,往往都會在操場,因為劇烈運動後心跳加速,這時候傷到主要血管,掛掉只是幾秒鍾的事,等叫人來早就晚了。Amy深知這個道理,因此這個戲劇處理很符合她psychopath的性格。我聽了之後脊背發涼。這個情節改編也算是為人物服務的。 其他角色都選的很好,Neil的千年備胎,Tyler Perry的淡定律師,Margo這個真性情姐姐,Amy的強控制欲母親,胸大無腦的小三,客觀公正的警探,誇張虛偽的真人秀主持...... 沒有人刻意去搶戲 (如《美國騙局》里的Jennifer Lawrence),都是各司其職,為故事服務。
⑸ 哪位有消失的愛人GoneGirl(2014)大衛·芬奇導演的高清百度雲在線觀看視頻鏈接
《消失的愛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YBs5M_5j8kXCZZ___dENg
導演:大衛·芬奇
編劇:吉莉恩·弗林
主演:本·阿弗萊克/裴淳華/尼爾·帕特里克·哈里斯/凱莉·庫恩/泰勒·派瑞/金·迪肯斯/米西·派勒/波伊德·霍布魯克/艾米麗·拉塔科斯基/雪拉·渥德/派屈克·福吉特/斯科特·麥克納里/凱西·威爾遜/李·諾里斯
類型:劇情/懸疑/驚悚/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4-09-26(紐約電影節)/2014-10-03(美國)
片長:149分鍾
又名:失蹤的女孩/失蹤女孩/失蹤罪(港)/控制(台)
該片講述了結婚五周年紀念日的早上,尼克·鄧恩(本·阿弗萊克BenAffleck飾)來到妹妹瑪戈(凱莉·庫恩CarrieCoon飾)的酒吧,咒罵抱怨那個曾經彼此恩愛纏綿的妻子艾米(羅莎蒙德·派克RosamundPike飾)以及全然看不見希望的婚姻。當他返回家中時,卻發現客廳留下了暴行的痕跡,而妻子竟不見了蹤影。女探員朗達·邦妮(金·迪肯斯KimDickens飾)接到報案後趕來調查,而現場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似乎昭示著這並非是一件尋常的失蹤案,其背後或許隱藏著裂變於夫妻之情的謀殺罪行。艾米的失蹤通過媒體大肆渲染和妄加揣測很快聞名全國,品行不端的尼克被推上風口浪尖,至今不見蹤影的愛人對他進行無情審判,你儂我儂的甜言蜜語早已化作以血洗血的復仇與折磨。
⑹ 有消失的愛人海報人氣網盤資源嘛,高清免費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KvtDXPIejb?from=zdXSDARHB
點擊鏈接-查看所有圖片-打開一刻相冊-可批量下載/無限存儲
我整理了一批內容,樓主康康~求採納求採納!喜歡的話可以加入相冊嗷!
⑺ 美國電影《消失的愛人》百度雲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B3qgUvVoAtS1qubGamPJ9w
該片講述了主人公因一次雪崩意外痛失愛妻,憑借強烈的愛意與思念,召喚回消失愛人的靈魂,從而演繹的一段懸疑愛情故事。
⑻ 求美國版消失的愛人資源
《消失的情人節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72Sm6zTPD2-IuHEbcM_LWw
《消失的情人節》是由陳玉勛執導,李霈瑜、劉冠廷主演的奇幻愛情電影,該片於2020年9月18日在中國台灣上映。該片講述了凡事搶拍的楊曉淇正打算與男友劉文森共度情人節,但在她一覺醒來後,劉文森和情人節都消失不見,她決定尋找真相的故事。
⑼ 消失的愛人尼克情人扮演者那個大學女生是求詳細資料!
Emily Ratajkowski
《消失的愛人》(Gone Girl)是改編自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說,由大衛·芬奇執導,本·阿弗萊克、裴淳華、尼爾·帕特里克·哈里斯、泰勒·派瑞等主演的懸疑驚悚電影。該片講述了平凡又恩愛的一對夫妻,突然有一天妻子卻消失不見,丈夫通過各種方式瘋狂尋找,然而在妻子留下的一本日記中卻發現,種種線索都表明是丈夫將妻子殺害。該片於2014年10月3日在美國上映。
《消失的愛人》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0KXejdCvTTuxEa_CdAVk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