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常用語大全
1. 日語常用語及電影
日語常用語:
1
おはようこざいます。(o
ha
you
ko
za
yi
ma
su)——早上好。
2
こんにちは。(ko
n
ni
qi
wa)——你好(日間用)。
3
こんばんは。(ko
n
ba
n
wa)——晚上好。
4
お休みなさい。(o
ya
su
mi
na
sa
i)——晚安。
5
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ha
ji
me
ma
shi
te、dou
zo
yo
ro
shi
ku
o
ne
ga
i
shi
ma
su)——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6
こちらこそ。(ko
qi
ra
ko
so)——哪裡哪裡,我才……
7
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o
se
wa
ni
na
ri
ma
shi
ta)——承蒙關照。
8
すみません。(su
mi
ma
se
n)——對不起。
9
ごめんなさい。(go
me
n
na
sa
i)——對不起。
10
かまいません。(ka
ma
i
ma
sen)——沒關系。
11
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a
li
ga
dou
go
za
i
ma
su)——謝謝。
12
どういたしまして。(dou
i
ta
shi
ma
shi
te)——不用謝。
13
じゃね。(jia
ne)——再見(口語化)。
14
ではまた。(de
wa
ma
ta)——再見(日常用語)。
15
さようなら。(sa
you
na
ra)——再見(用於長久分別或鄭重場合)。
16
御免ください。(go
me
n
ku
da
sa
i)有人嗎?我能進來嗎?
17
いらっしゃい。(i
ra
shi
ya
i)——歡迎。
18
しつれいします。(shi
tsu
re
i
shi
ma
su)——失禮了。
19
お邪魔します。(o
jia
ma
shi
ma
su)——打擾了。
20
お元気ですか。(o
gen
ki
de
su
ka)——你好嗎?(問候語)
21
おかげさまで。(o
ka
ge
sa
ma
te)——托您的福。
22
いただきます。(i
ta
da
ki
ma
su)——我開動了。
23
ごちそさま。(go
chi
so
sa
ma)——我吃飽了。
24
ただいま。(ta
da
yi
ma)——我回來了(向家人道別)。
25
お帰りなさい。(o
ka
e
ri
na
sa
i)——你回來啦(用於迎接家人回來)。
26
しばらくですね。(shi
ba
ra
ku
de
su
ne)——好久不見了。
27
お大事に。(o
dai
ji
ni)——請多保重(用於探望病人時)。
28
お願いします。(o
ne
ga
i
shi
ma
su)——拜託了。
29
もしもし。(mo
shi
mo
shi)——喂(用於打電話時)。
30
いくらですか。(i
ku
ra
de
su
ka)——多少錢?
31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i
ra
shi
ya
i
ma
se)——歡迎光臨。
32
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o
me
de
dou
ko
za
yi
ma
su)——恭喜。
33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a
ke
ma
shi
te
o
me
de
dou)——新年好。
34
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o
tan
jo
bi
o
me
de
dou
ko
za
yi
ma
su)——生日快樂。
35
お疲れ様。(o
tsu
ka
re
sa
ma)——您辛苦了(對象為長輩或上司)。
36
ご苦労様。(go
ku
ro
sa
ma)你辛苦了(對象為同輩或晚輩)。
37
いいお天気ですね。(ii
o
ten
ki
de
su
ne)——天氣真好啊!
38
暑いですね。(a
tsu
i
de
su
ne)——真熱啊!
39
寒いですね。(sa
mu
i
de
su
ne)——真冷啊!
40
よく降りますね。(yo
ku
no
ri
ma
su
ne)——老是下雨啊!
2. 抗日電影上的常用日語詞
先行き!(さきいき) 沖鋒
敵部隊壊滅いたしました!(てきぶたいかいめついたしました) 已擊潰敵方部隊
敵將、捕らえたり!(てきしょうとらえたり)已俘虜敵將
打て打て!!(うてうて)開火
敵將、討ち取ったり!(てきしょう、うちとったり)已把敵將殺死
敵攻撃敗れたり!(てきこうげきやぶれたり)已瓦解敵方進攻
だめだ、逃げろ!!(にげろ)不行了,快逃阿~!!!(這個要多用哦)
3. 達咩是哪國語言
達咩是日本的語言。
達咩是一句日語的發音,音譯成中文的打咩。在日本中是一句比較生活化的日常用語。意思就是不行,不可以,救救我。一般使用在拒絕別人的時候,以此來表示自己不願意做或不想做某件事的明確態度。我們也經常在日本動漫或日本電影里聽到這句話。
其他日語常用語中文諧音:
1、你好:こんにちは(哭你一起挖)。
2、早上好: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哦還呦夠炸一瑪斯)。
3、再見:さようなら(撒呦那啦)。
4、明天見:じゃ(あ)あした(加,阿西大)。
5、晚安對長輩:お休みなさい(哦呀斯米那賽)。
6、我回來了:ただいま(他大一嘛)。
4. 抗日戰爭劇中 日本人說的日語台詞有哪些
知道的不多,用的最多的應該是這幾個:後退 諧音 灑給露。前進諧音 斯斯木。撤退 諧音 忒太。
還有一些搞笑詞:八嘎 喲西 花姑娘 死啦死啦滴 你滴,皇軍優待優待!
近幾年深切的感覺到,抗日劇中的日本人語氣語調都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日本演員的加盟,還是中國演員的日語,都不再像20年前的電影那麼難聽了。確實更加自然和正確了。
5. 日本電影里的常用語
yamede 不要阿
kimoji 好舒服
6. 日本電影里最常用的口語是那些,各是什麼意思
「一打一打喲」,疼的意思「壓滅得」,不要的意思「磨多」,更多的意思
7. 動作片日語怎麼說
問題一:做動作日語怎麼說 アクションをする
a ku syun wo su ro
アクション就是英文action
問題二:動作 日語怎麼說 動作 どうさ
動き うごき
問題三:是什麼意思,給大家普及下日本愛情動作片里的日文 唯一不需要翻譯的外國影片
不懂沒什麼關系吧
簡單的對話還是沒問題的
問題四:日本電影里的常用語 依個:快 *** ,快甩了的意思yamete)=不要。一般音譯為「亞美爹」,正確發音是:「亞滅貼」
(kimochiii)=很好。一般音譯為「可莫其」,正確發音是:「克一莫其一一」
(itai)=疼。一般音譯為「以太」
(iku)=快了。一般音譯為「一庫」
(sokodame)=那裡……不可以。一般音譯:「鎖擴,打滅」
(hanaxitie)=放開我。音譯:「哈那西貼」
(hatsukashi)=羞死人了。音譯:「哈次卡西」
(atashinookuni)=到達極限了。音譯:「啊她西諾喔庫你」
(motttomottto)=繼續,還要繼續。譯:「毛掏毛掏!」
問題五:日本動作片里經常聽到的日語:伊葛,伊葛,是什麼意思 いいか?いいか?這是好嗎?可以嗎?行嗎?的意思 不過不止是動作片里才有啊
但是看你的伊葛,伊葛 應該是這個
問題六:一愛情動作片名字求翻譯日語 10分 我倒是有資源的
成Z的澀資源喲
島國篇。大把的
還是五馬的呢喲
問題七:日語 愛情動作片的フェラ什麼意思? 你崾德 3 3 zyt --- -C=O=Mにして江酯工獻嫦趣蚓搐貳⑷緔摔摔筏皮筏も決して
にして江酯工獻嫦趣蚓搐貳⑷緔摔摔筏皮筏も決して
にして江酯工獻嫦趣蚓搐貳⑷緔摔摔筏皮筏も決して
にして江酯工獻嫦趣蚓搐貳⑷緔摔摔筏皮筏も決して
にして江酯工獻嫦趣蚓搐貳⑷緔摔摔筏皮筏も決して
問題八:日語該木嘰是什麼意思,還有日語一個一個是什意思,日本動作片里女主經常喊,懂的朋友給我普及一下,謝謝 權威人士來了,給母雞是很爽的意思,一庫一庫,是女主要發射了
問題九:日語動作片里大咩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和雅蠛蝶一樣 不可以,不行的意思。雅蠛蝶是不要這樣的意思。
問題十:日語 愛情動作片的フェラ什麼意思? 口。。交。。
8. 求日語常用語30句!!!!!請用漢語標注!!
1.再見(撒喲娜拉)
2.早上好(歐哈喲購扎一媽思)
3.你好(空妮七哇)
4.謝謝(阿里嘎抖)
5.加油(乾巴得)
6.對不起(思米媽生)
7.為什麼(豆西得)
8.什麼?(難妮?)
9.我知道了(哇卡里媽西達)
10.是(哈一)
11.當然(冒七龍)
12.快點(哈呀哭)
13.不可以(達妹)
14.我是小李(哇達西麗得思)
15.不是的(以一誒)
16.我開吃咯(一達達可媽思—)
17.我回來了(他達一媽)
18.你回來啦(噢咔誒麗)
19.我走啦(一得可馬斯)
20.你去哪?(豆口誒?)
21.你是哪位?(都齊啦薩瑪得死?)
22.喂?(莫西莫西?)
23.知道了(哇卡麗馬戲達)
24.你是日本人嗎?(阿娜達哇霓虹進的事嘎?)
25.太好了(尤卡塔)
26.請多關照(有咯西哭)
27.晚上好(空班哇)
28.晚安(歐亞斯密)
29.您走好(一的啦下一)
30.你好棒啊(思夠一)
9. 沒什麼卵用的術語——日本動畫常用術語翻譯
收集翻譯了一些常見的動畫專業術語,來跟動畫愛好者們分享一下。
Action cut (アクションカット)的簡稱,即動作卡或者打鬥卡。アクション作監就是專門負責動作卡的作畫監督,簡稱AC作監。有時動畫中動作的剪輯也被稱為A.C。
兼用卡。比如變身、絕招等等一部動畫里反復使用的鏡頭。一般這樣的鏡頭會專門拜託厲害的大手原畫。某些地方叫DN(Duplication Negativefilm)。
即背景。Background的簡稱。動畫作業中是layout的後一步,背景部門根據layout畫出要求的背景。然後攝影部分負責人物層和背景層的合成。
背景的具體工作: http://background-animation.com/background.html
只有背景或者只有背景和book,沒有人物的鏡頭。交待時間地點時較多。
前景。比如下圖右下角部分被模糊化的石頭,比人物層還靠前但是是背景負責的部分。聽說是早期攝影因為背景夾人物層的樣子像書一樣,於是叫書(book)。
演員表。即動畫中的聲優表。
即卡、鏡頭,電影中攝像機從開到關這個過程中拍攝到的片段為一卡,也可以叫一個鏡頭。動畫製作中通常以卡為單位作業,例如「某原畫師負責了某場景的10卡」、「還有3卡沒有完成」、「某作畫監督一天可以修20卡」。原畫一般也以卡為單價結算工資。
Diffusion Filter的縮寫。攝影用濾鏡使畫面略微泛白泛糊,可以模仿光照、霧靄等等的效果。具體效果如何可以網路谷歌。
Ending (エンディング)。正片結束後播放的音樂和影像,一般會載著聲優和staff的名單。劇場動畫一般是播放主題曲比較多。
Fade in 和Fade out的簡稱,前者是淡入,影像從屏幕上慢慢出現;後者是淡出,影像從屏幕上逐漸消失。
靜止鏡頭。非常普通常見的鏡頭,現在演出方式偏向於實拍的動畫中用得很多。
跟鏡頭。攝影機移動使運動中的人物不移出畫面外,可以靠拉動背景、不移動人物位置實現。
高光。動畫中用靠近白色的顏色來表現,比較常見的是頭發上的高光。作畫時用紅色的筆來描邊、用黃色來塗色的情況較多。相反陰影部分用藍色來描邊較多。
高反差、高對比。強調光影的反差度,露光部分亮度增加,背光部分暗度增加。
non-credit。參與了但是沒有在製作成員名單里記名,比如鈴木典光參與了原畫但是沒有記名,可以說是這集有NC典光。去掉製作成員名單的OP和ED,也被叫成NCOP和NCED。
疊化。從一個畫面逐漸變成另外一個畫面。在各種電視電影動畫中,作為轉場技巧較多。
Opening。相對ED一般放在正片之前,是一個作品的臉面,會投入較大的人力,一般能畫OP的都是大手原畫。
Panorama的簡稱,搖鏡。在電影拍攝中,攝影機位置不動,僅僅改變方向。但是在動畫中攝像機方向移動的概念比較模糊,畫面上下左右的簡單移動都能叫pan。比如展現角色時從腳部勻速移動到頭部,單純向上移動,具體一點可以叫pan up。
Sound effect。效果音。比如角色受打擊時,「ang」的一聲,就是典型的SE。
sliding的縮寫,滑動。背景層或者人物層相對的橫向移動等等。
Truck back和Truck up的縮寫。即拉鏡頭和推鏡頭。前者畫面中的人物越來越小,後者越來越大。在動畫中和zoom back和zoom up區別不明顯,經常當一個處理。實際上T.B和T.U必然伴隨密著S.L,因為隨著鏡頭移動透視在變化,被拍攝物體在鏡頭中的相對位置會發生變化,zoom back和zoom up只是單純的縮小和放大,這個可以自己想像體會區別。
從下往上拍攝出來的構圖。比如湖川友謙的湖川あおり。
據說這個詞是從仰向く(あおむく)變化而來。
參考。可能是原畫給動畫的參考,比如怕動畫摸不準中割位置,於是自己畫了一個大致位置輪廓,這個大致的位置輪廓就是あたり。也可能是3D layout中人物建模給原畫作畫的位置參考。
指一集動畫中op前的部分。op後到中間eyecatch和廣告(國內一般都已經剪去廣告)部分為A-part,之後到ED部分為B-part,ed後到預告前為C-part。C-part和アバン不一定有。
After Recording的簡稱,簡寫成AR。聲優們參與錄音的步驟,一般監督腳本演出都會參與。這個步驟畫面大多數情況還沒全部完成,聲優可能對著分鏡或者未上色原畫(線攝)錄音。
分鏡。國內也可以叫台本。根據腳本把鏡頭的草圖一格格畫好,分配台詞演技,標上時間。
作畫要素之一,現在基本都用來指代「臉」。每個原畫師因為本身作畫的習慣,畫出來個臉都和標准有差異(人物設計),作畫監督的工作之一就是統一臉,把臉修過來,專業點來說就是統一繪柄。
其實繪柄不單單只是臉,過去也指代線、身形等等,因為原畫的個性也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一般接近人物設計評價越高,繪柄不統一直接會給觀眾造成崩的印象。
特效。用動畫表現的火、水、風、煙、爆炸、閃電等自然物,現在用3D來做的情況也有。和日語中攝影後期的「特殊效果」(特殊効果、特効)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請注意區別。在中文中好像是在通用,但是說的可能不是同一種的東西。
根據分鏡指揮各個部門做成連續的動畫片段,同時參加當集各個環節的會議,解決各個人員和部門的銜接問題,相當與單集的導演。打個比方,分鏡是樂譜、演出就是指揮、原畫就是樂隊。
作畫中的關鍵幀,也可以稱畫原畫的人。
厲害原畫師對時間、動作、變化的控制,或者說他們對於畫面本身的表達就有觀賞和研究的價值。
第一原畫的簡稱。即草原畫(ラフ原,rough 原畫),一般只有演技動作,人物的服裝、表情、細節等等都沒有細化。最近和layout一起作業的情況比較多,某些時候說的layout就包括了一原。一原也可以指畫第一原畫的人。
一原、二原、動畫、上色後成品的分別演示: http://weibo.com/2250332391/CELKhojzH (國內不同動畫公司之間標准不統一,可能會有差異。)
第二原畫的簡稱。把一原細化成可以用於動畫中割的原畫。二原也可以指畫第二原畫的人。
原畫攝影的簡稱。把原畫不經過上色背景合成直接按照律表做成動態效果。一般AR用。 視頻:《一拳超人》官網公布的原攝 。
直接用分鏡這樣做即是分鏡攝(絵コンテ撮),畫面基本不會動。分鏡攝和原攝可以統稱為線攝。另外經過動畫描線和上色再按律表時間做成動的畫面,但是還沒有和背景合成,叫作タイミング撮(timing攝): http://weibo.com/3802497414/D1h0jsgOC
由單獨一個原畫完成一個OP、ED或者整集,稱這個是一人原畫OP、一人原畫ED或者一人原畫回。因為靠一人完成一集的原畫任務是非常需要時間的,所以一人原畫一般是非常早期就是開始規劃、有預謀的一次行動,絕不是預算不足或者工期緊張。一般一人原畫的原畫師都是大手原畫師,作畫質量會比較高。比如排球第二季第四集的高橋英樹一人原畫。
bbing,簡稱DB。根據影像把AR時錄的音、效果音、背景音樂加上。
這里特指片尾製作人員表中的動畫。負責把原畫描成可以上色的線,因為原畫的線無法直接上色(所以原畫的畫都不是我們看到的畫)。此外動畫還需要根據原畫加中間幀(中割),使動作看起來更加流暢連貫。
關於具體作畫流程,推薦閱讀: listeningside sideA
動畫檢查,簡稱動檢。正如字面意思檢查動畫、保證動畫質量的職位。
設計。負責畫面中出現的各種人物道具、妖怪、服裝、武器等等的設計。在OP里會表記為各種各樣的某某某デザイン。比如人物角色設計: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character desige);機械設計:メカニックデザイン、メカデザイン或メカニカルデザイン(mechanical design);武器設計:武器デザイン;道具設計:プロップデザイン(prop design)等等。
初期設定,或者早期的故事大綱。漫改的漫畫師、輕小說改的插畫師一般會擔當人物設計原案(キャラクター原案),由動畫的人物設計(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改成適合動畫作畫的動畫用人物設計,這個過程可能會對原案人物設計進行大改。人物設計師也可能分為兩大類,還原系和風格系,前者會盡量還原原案風格,比如谷口淳一郎、佐野惠一、石野聰等等,後者會修改成自己風格的人物設計,比如足立慎吾、川上哲也、渡邊明夫等等。
描。一般指把原畫描成動畫這個過程。
同描,簡稱同T。就是把一張畫一模一樣描一遍,或者部分一模一樣描一遍。多張同描重疊會造成線條的抖動,所以如口型卡(口パク,人物不動光說話的鏡頭),多使用合成,即人物本身只描一張,嘴巴畫多張,後期合成上,這樣也能節省人力。
不動靜止的畫。主要指一連串打鬥動作中突然插進的一個不動的特寫鏡頭,大多是說話的鏡頭,口型卡。
相對與統包(元請)的外包。A動畫公司規模有限,無法承擔整季動畫的製作,於是分12集裡面的3集給B動畫公司,那麼B動畫公司必須負責這3集動畫的全部製作,那麼這3集可以叫グロス回(外包回),A公司是元請,B公司是下請。一般外包回在片尾可以看到協力、アニメーション製作協力、協力製作等等。(注意必須是在製作進行、製作desk的那頁。)
有單獨作畫部分全部包出去即作畫外包(作畫グロス)、單獨上色全部包出去即上色外包(仕上げグロス)等等的各種情況。
主要原畫師。一般是整個作畫團隊中除了總作監出力最大的原畫師,可能是負責重要集數的修正,或者負責重要場景的原畫,具體不一定。在某些作品中會叫キーアニメーター(key animator),偏向於畫重要部分、重要場景的原畫,比如bank,最終決戰,關鍵部分演技等等,但是key animator在英語中是原畫師的意思,注意區分。
中空、中無。一個pose到另一個pose之間不加中割,金田流作畫中用得很多。在躍動感較強的作畫中經常能看到。
nabiki。表現風吹頭發、旗、衣服等等的飄動,一般是幾張畫重復播放。算是特效中的一種。《K》第二季第一集開頭天台部分就有大量的なびき。
律表。作畫的時間表。確定每張畫的時間、鏡頭效果、台詞等等指示表。在作畫過程中非常重要。
每一行都是1/24秒,每一格都可以對應一張畫。
實際被填寫律表的一部分:
左邊是アクション欄是原畫填寫的,右邊セル欄是動畫填寫,一般都是動畫的セル欄填寫都是根據原畫的アクション欄。ABCDEF為分層,比如臉部為A層,嘴巴為B層,A層完全靜止,B層重復閉口、半開口、開口三張,就能做出人物說話的效果,口型卡中經常用到的合成手法。
每一格雖然都能對應一張畫,但是每格填滿的情況極少,上面示例的部分是三格一張畫,一張畫在畫面中停留3/24秒,就是一拍三,日語中叫三コマ(koma),同理兩格是一拍二,二コマ(koma),操作中有時簡稱成k,1k就是1コマ。
另外注意並不是作畫張數越多越好的,1k的作畫效果有時不如2k,大動作中的過高張數不會增加畫面的流暢度。同時當原畫師有較高技術,造型非常好得體現運動趨勢且關鍵幀的位置挑選准確的話,3k4k的效果都能比1k2k的效果更加流暢。高張數的效果不一定比低張數的效果好。
所以說畫面流暢不一定是幀數高,幀數高了也不一樣流暢,有時候會出現扭來扭去的不適感,低質量的中割更是會降低畫面質量。以幀數標榜畫面質量是非常典型的小白行為。
動態模糊。為了表示物體的高速運動物體、動作、爆炸等等,適當添加動態模糊,現在大多數動畫里都能看到。畫麵糊了不一定是製作組想偷懶,只是為了效果更好故意把畫面做模糊。
這里需要區別一下殘影,視頻壓制處理不當容易出現殘影,和後期有意加上去的模糊是完全兩種東西。視頻網站在線觀看經常能看到殘影。這是非常不該犯的低級錯誤。
背景模糊,Depth of Field。這個更多表現看近處,遠處景物變糊的失焦模糊。同樣看遠處,近處也會失焦模糊。
此外上期說過的DF(Diffusion Filter)加過重也會出現模糊的效果,這種過糊在國產動畫中比較常見。原理比較接近於美顏軟體加過重丟失細節。和上面的ボケ不同。
抖。人物不做動作的小抖動、振動。一般同描兩張或者三張,反復播放就能表現出抖動效果,同トレブレ。另外還有手ブレ,模仿手持攝像機的鏡頭抖動,模仿實拍效果,需要攝影後期添加效果。
上色。和動畫合稱為動仕(動仕)。中國外包部分主要都是動仕,日本本土來說這些都是海外動仕,絕大多數時候質量是不如社內動仕的。
負責把上色完成後的作畫層和背景層合成在一起,按照律表排列時間,加上必要的後期效果。最早的需要在攝影台上做合成作業,所以叫攝影。
具體攝影詞彙可以看: Anitama-講道理的動漫媒體
返修。檢查不合格或者沒有達到要求,打回重做。可能是作畫的重做,也可能是顏色、背景、攝影等等。
流線背景的簡稱。一般是為了表現人物移動太快,背景跟不上人物效果;或者表現人物驚訝、開心時配合效果音出現的背景特效。
設計稿,簡稱L/O,也叫構圖。根據分鏡,配置一個鏡頭的人物和景物,決定鏡頭效果、光影等等,一般由原畫來負責。Layout完成之後才能進行原畫作業。因為分鏡一般非常草,場景都沒有細化,所以配製畫面的layout步驟非常重要,一般情況監督會檢查所有layout。
早期賽璐珞時代流傳下來的用語,指把攝影處理完的影像檢查一遍。細分為バラチェック(bara check)和オールラッシュ(All rush),前者是一卡一卡單獨分散著檢查,後者是把所有的卡都連接在一起檢查。以此來決定retake的內容。
劃變。一個畫面沿著一個輪廓變成另外一個畫面,像筆劃過去一樣。
軌目指示。原畫給動畫的指示,用來參考中割的位置,通過軌目可以實現加速減速的效果。
在用相機拍照時可以通過換不同的鏡頭來實現拍出望遠、廣角的效果。
杯子在畫面中同樣大小,左邊是廣角效果,右邊是望遠效果。廣角的背景范圍最大,杯口中心被放大;望遠背景范圍最小,但是還原了杯子最真實的情況。上圖並不是通過換鏡頭來實現的,如果知道原理的話,不需要換鏡頭就能實現部分效果。
廣角鏡頭是比標准焦距短的鏡頭,會造成背景的范圍更大,但是影像中的物體更加有疏離感。
廣角特寫就經常用於表現人物的不安緊張的情緒:
當廣角鏡頭焦距短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似乎扭曲空間的超廣角鏡頭,甚至魚眼鏡頭:
望遠又可以叫做長焦、遠攝。我們通過望遠鏡裡面看到的畫面就是望遠鏡頭,望遠鏡頭和廣角鏡頭相反,中心物體靠得更加緊密,一般電影出現這類鏡頭都是強調客觀,或者窺視感。在動畫中單純出現的情況比較少,對layout的要求非常高,不靠參考單純畫出物體在遠處的感覺是非常困難的。
下面是一組望遠鏡頭的運用,《一拳超人》第三集阿修羅獨角蟲被嚇到退到牆壁旁,上一張是一個大廣角,下一張就是望遠了,在下一張中大家應該能感受到拍攝阿修羅獨角蟲的機位是離阿修羅獨角蟲較遠的,有點像琦玉老師在遠處望過去的感覺。這卡用望遠是強調阿修羅獨角蟲後退的距離感,表現害怕。
下面這個圖就是利用前景地面遮擋做出望遠感,讓觀眾意識到機位較阿修羅獨角蟲較遠。這個望遠是從視覺上放大阿修羅獨角蟲,強調阿修羅獨角蟲的強大。
對於這兩種鏡頭效果的分辨,需要結合機位與目標物的距離以及攝像機拍攝到的范圍。單獨一項是無法判斷是廣角還是望遠的。
60: 監督
決定作品總體方向和構成的人,是製作現場最重要的人。現在經常是擔任第一集的分鏡演出,作為其他分鏡演出的標桿。理論上啥都得管,但是由於時間問題往往只能掐一些關鍵點。比如LO檢查、All rush提出retake等等。
61: 作畫監督
簡稱作監。動畫作畫部分的負責人。單集的作畫監督負責當集,總作畫監督需要負責整個作品。
作監的基本任務是修正原畫,提高整體作畫水平,雖說是修正但不是橡皮擦,而是蓋上修正用紙把需要修改的線重新畫一遍。因為作畫流程是layout→原畫,所以細分可以分為layout作監和原畫作監。
現在由於工期壓縮、原畫質量普遍下降,作監全修的情況原來越多,作監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出現很多一集有大量作監的情況。
也因為不同的作畫監督本身的個性和擅長方面不同,很多動畫有特別設置比如人物作監(キャラクター作監)、機械作監(メカニック作監)、特效作監(エフェクト作監)、道具作監(プロップ作監)等等,來管理具體部分的作畫。
62: 作畫崩壊
一般來說是難看的、不忍直視的的作畫。由作畫失誤、作畫者水平低或者工期太趕,作業時間不夠造成各種畫面問題,比如整個片繪柄不統一、脫離原人物設計、人物身形不統一、構圖透視錯誤等等。遠景簡化人設不能算作畫崩壞。
現在普遍大眾用崩來指代畫面難看的情況比較多了。
63: 製作進行
製作進行,執行製作。動畫中做各個部門之間的傳達、交接、聯系等等苦力。統籌管理製作進行們的就是製作デスク(製作desk)。
64: 製作、製作
日文里的製作和製作有不同的含義。製作為動詞,相當於英文里的「make」,比如動畫製作、製作協力;「製作」是英文里的「proction」,包含企劃、負責和資金調配,比如製作委員會,製作委員會是不直接參與動畫製作的。請注意區別。
65: 製作、製作編集
編集,又可以叫カッティング(cutting),簡稱CT。按照分鏡把每個鏡頭串聯起來,根據需要的演出效果調整鏡頭和時間,並做成符合電視台播放的時間長度。理論上編集應該放在鏡頭全部完成之後,但是現在因為工期越來越緊,分鏡直接進行編集確定長度的情況並不少見,分鏡的內容都是非常粗糙,這樣提前編集的效果肯定不會好,每個鏡頭之間的銜接多多少少會出現無法避免的問題,只能在後期慢慢磨合解決。
所以現在多把編集分為オフライン編集(offline編集)和オンライン編集(online編集),前者就是直接做分鏡攝,提前於作畫的編集;後者就是上色攝影完成之後的成片編集。
推薦閱讀: https://www.imagica.com/column/cat21/post-27.php
66: V編
video編集的簡稱,加上片尾製作人員表,做成能直接在電視上播放的視頻,是流程的最後一步。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10. 日語電影中常用詞的中文翻譯
日文:こんにちは。諧音:空你七哇,中文意思:你好。
日文:こんばんは。諧音:空搬哇,中文意思:晚上好。
日文:お久しぶりです。諧音:哦黑薩西不離德死,中文意思:好久不見。
日文: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諧音:啊離嘎多郭雜一嘛死,中文意思:謝謝。
日文:どういたしまして。諧音:多一他西嗎西特,中文意思:不用謝。
日文:お帰りなさい。諧音:哦卡厄里、
日語
中的動詞變格不能反映出人稱和單復數。在現代語中,所有動詞在現代日語字典中的形式都是以一部分う段假名結尾(う、く、ぐ、す、む、つ、ぬ、ぶ、ふ、ぷ、る)。
這樣,動詞「食べる」(taberu)就像英語中"吃"的動詞原形「eat」,盡管它本身實際上是一般現在時,意思是「eat(吃的動詞原形)/ eats(吃的第三人稱單數)」或者「will eat」(將吃,吃的將來時)。其它的一些變格形式是「食べな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