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韓國電影產量

韓國電影產量

發布時間: 2023-01-27 05:15:24

⑴ 哪個國家的電影產量最高

印度是世界是電影產量最高的國家,每年生產的電影有900——1000部之多。
印度的電影中心在孟買。像美國有個好萊塢一樣,印度有個寶萊塢。
他們的電影也分級,是為U、UA、A、S四級。有專門的審查機構。與我國不同的是,參與審查電影的人為非政府成員,人選從各行各業中選定,顧及有文化和沒有文化的人,以及家庭婦女。最後名單由政府決定。針對的審查內容大約也不外乎色情暴力宗教等等。製片人設若對等級審查的結果不滿意,可以上訴。所有的電影都是非政府性質,是純商業行為。印度的政府是小政府,它管不了那麼多,頂多是在等級上指導一下而已。

⑵ 韓國一年拍多少部電影啊

韓國電影上映數量2000年19部201。今年20部2002年33部

⑶ 韓國電影妻子和她的學生女主演是誰

尹素怡/飾演女武士燕素河
擁有當代最高武術實力的高手,她背負著救出渤海的最後命運「大正賢」的任務,是渤海武功最高的女武士。渤海的命運掌握在她的無影劍上。


1903年,電影以「活動寫真」的名稱進入朝鮮半島,相應的短片影院也隨之形成。1919年10月27日,由韓國人金陶山自編、自導並主演的「活動寫真連鎖劇」《義理的仇討》上映,被視為韓國本土電影的起源。

1923年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的盟誓》(尹白南導演)問世。在以後的幾年中以尹白南為代表的電影藝術家拍出一批電影。

如《海的泣訴》(1924,王必烈、李慶孫導演)、《沈清傳》(1925,李慶孫導演)、《雲英傳》(1925,尹白南導演)、《開拓者》(1925,李慶孫導演)、《雙玉淚》(1925,李龜永導演)等。這些影片多改編於朝鮮古典小說,是悲歡離合的情節劇。

1954年始,韓國當局對電影採取免稅等措施,電影創作漸趨活躍。到1959年電影製片公司達到了71家。影片年產量達到108部。題材也較為廣泛,如有社會片、歷史片、戰爭片、喜劇片、通俗片、武打片等等。


韓影發展:

韓國電影的發展也很迅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韓影

⑷ 誰能講講關於韓國喜劇電影發展

1919年10月27日,舞台劇影片《義理的仇斗》的公映,正式揭開了韓國電影的歷史。1923年,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的盟誓》(尹白南編導)問世,古典題材《春香傳》第一次被搬上銀幕。1935年,第一部有聲電影《春香傳》(李明雨導演)和其後的《阿里郎》(洪開明導演)成為了韓國有聲電影時代的開端。

1945年日本投降,韓國電影得到改觀,《自由萬歲》《解放的故鄉》等光復電影首當其沖,然後藝術電影也開始出現。到50年代中期,韓國電影迎來了第一次中興期,開端之作是1955年的《春香傳》(李圭煥導演)。此後歷史片、喜劇片、情節片等多樣題材並進。

60年代初,朴正熙軍事政權上台,嚴格的電檢制度和電影公司統一合並政策的實行使得很多電影被禁演。即便這樣,韓國電影的產量還在努力增長,情節片如鄭鎮宇《秋天來的女人》還是有所發展。

70年代初,電視的廣泛普及,給電影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韓國電影開始步入低谷,政府鼓勵本土電影的投資創作。商業因素開始介入國際藝術水準的創作目標中,金基英《花女》、夏吉宗《傻瓜們的行進》、金鎬善《冬天女子》等影片為韓國電影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

80年代的韓國政治動盪,韓國新電影直面社會的現實,揭露不合理的現象,這樣的潮流主要由李長鎬和裴昶浩引領,如李長鎬拍攝了直接批判社會貧富懸殊和階層矛盾的影片《風吹大好天》,成為現實主義電影誕生的標志;裴昶鎬沿襲了現實主義風格,以個體人生為核心,拍攝了《那年的冬天很溫暖》(1984)、《喜悅年少歲月》(1987)等現代人生系列作品。這個時期韓國電影最大的收獲,還要數林權澤、李斗鏞等老導演的新轉變。

90年代的韓國社會,政治民主化進程不斷推進,經濟持續發展,為電影創作營造了比較穩定的環境。1990年林權澤《將軍的兒子》在全國上座率高達300萬人次,創歷史之最;同年朴光洙《黑色共和國》、張善宇《市井小民》、鄭智泳《南部軍》也閃亮登場。1993年是林權澤的「《悲歌一曲》年」,該片創下了漢城100萬觀影人次的票房紀錄。

1995年到1998年,是韓國電影多元化新格局形成的重要階段。1994年,姜佑碩的《兩個警察》、金弘準的《玫瑰色人生》等獲得了高額票房的佳績,在好萊塢電影的霸權面前樹立了國產電影的魅力招牌,1995年,那一年隨著電影100周年的來臨,藝術電影院開始成立,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齊頭並進。1996年,洪翔秀《豬掉進水井的那一天》、姜齊奎的《銀杏樹床》、梁允浩的《流離》更加具有了年輕時尚的新近特徵。1997年,李正國「催淚性電影」《信》、張允賢《上網》的觀影人次都高達100萬人次以上;同時李昌東《綠魚》、宋能漢《No.3》、張善宇《壞電影》為代表的一批電影,既在類型探索上做出了努力,而且藝術獎項的收獲也不錯。1998年,許秦豪《八月聖誕節》、李貞香《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等少數影片繼續情感思路之外,恐怖電影作為新類型得到年輕導演的青睞,金知雲《安靜的家庭》、朴基勇《女校怪談》、朴光春《退魔錄》成為經濟不景氣的縮影,得到了觀眾的共鳴。

1998年也是韓國電影民族性突起、國片情結高漲的歷史性一年。1999年,「電影配額制度文化聯大」這一民間機構成立,為促進韓國電影進一步興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999年的韓國電影的旗幟作品是姜齊奎導演的《生死諜變》,首映當日影院爆滿,公映57日全國上座人數高達620萬,票房總額遠超美國影片《泰坦尼克號》,成為當年世界范圍內的唯一的民族電影商業奇跡。隨後參加康城影展的鄭志宇電影《快樂到死》,也獲得了藝術和商業的雙豐收。朴燦旭《共同警備區JSA》、李昌東《薄荷糖》、李玄升《飛越愛情海》等片也都不甘示弱。2001年時年輕導演郭景澤的《朋友》成為韓國電影史上最為賣座的影片;郭在勇《我的野蠻女友》、朴哲官《我的老婆是黑社會老大》、金尚真《狂戰殺手》等黑社會題材影片,也都狂掃市場,觀映人次都達400萬以上。此外許秦豪詩電影風格的《春逝》等青春愛情題材、《武士》為代表的新型動作片也都屢創藝術和商業佳績。

2002年,《綠洲》、《醉畫仙》、《雙重陰謀》等眾多影片再一次將韓國電影推向藝術和商業並進的輝煌未來,不僅本土市場佔有率已基本達到60%,而且橫掃香港、日本等東南亞國家與地區,《我的野蠻女友》《我的老婆是黑社會老大》等影片甚至還向好萊塢售出了再製作版權,韓國電影已經成為了亞洲影壇的生力軍。

⑸ 為什麼感覺近些年韓國電影質量越來越高

因為有韓版『巨石 強森』撐場面啊!

因為他我終於知道了什麼叫做一巴掌呼死你!

19年最火的動作電影應該就是這部《惡人傳》了。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就是馬東錫出演,《惡人傳》這部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馬東錫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的黑幫老大有情有義,馬東錫對上窮凶極惡的殺人狂是這部電影最主要的賣點,黑幫老大馬東錫不僅僅有肌肉,還擅長動腦子,最終跟警察合作,抓住殺人狂,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主動站出來指正罪犯。結尾,馬東錫更是不惜入獄去結束殺人犯性命。真的太帥了有沒有?

《犯罪都市》《憤怒的黃牛》還有《壞傢伙們》可以說馬東錫演的每一部電影都非常經典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的確最近幾年有這種感覺,覺得韓國的電影好像製作水平逐漸提升,無論是質量還是其中的含義都逐步上升。

我個人覺得呢,有以下幾點。

(一)韓國一些質量好的電影他所反映的是一些 社會 底層的現實以及現狀,對於一些觀看電影的人容易產生共鳴,加大了對此類電影的支持與熱衷。咱們國家一些比較現實比較殘酷的一些題材很不容易過審或者是片頭一再刪減,然後讓觀眾看得沒有頭緒。

(二)韓國也不斷的加大對優秀電影的扶持力度以及相關投入,一個良好的創作氛圍,對一個優秀電影的產生是非常的重要,韓國的電影呢,很會發掘現有的資源以及相關的題材。

(三)同時的演員的演技其相關素養也顯得十分的重要,在韓國也不乏缺少一些老牌的演技明星,以及相關演繹程度很好的一些新興明星!

(四)同時呢,咱們中國近年來一些比較優秀的,能夠稱得上質量非常好的電影,相比韓國少了許多,這也是一個很鮮明的對比。

為什麼感覺近些年韓國電影質量越來越高?

韓國影視水平普遍高於國產,這是大多數國人總體的客觀評價,特別是剛剛接觸韓國電影的觀眾,都會深深被韓國影視的內容、表現表演力所折服,這是共識,為什麼呢?仔細分析如下:

1國產影視產量高精品少。國產影視劇近年產量噴發,但粗製濫造而無約束,相對韓國電影腳踏實地穩步的精益求精,一個退步一個進步,差距就變巨大了。

2韓國影視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也就是專業化水準在穩定期。政策,制度,利益分配,作品定製等等細化分工合作都很好,韓國方面配合也已達到了非常科學合理性,這也是韓國經濟發達的表現,同時也是能製作高質量影視作品大環境前提。

3韓國影視的特點所致。韓國人與中國人同樣是東方面孔,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國人對他們的影視人物更有認同感,但因為是不同國度,又有異域的新鮮感。這也是韓國影視能吸引人大量國人關注的原因之一。

4韓國影視善長言情,人性方面的表演,國產電影也有這方面的但很少,這方面的精品就更少。他們能更大滿足了國人這方面的觀影心理需求。

5另外要說的是,韓國因為國家地理、 社會 環境等的限制,影視作品中表現的生活細節非常細膩豐滿自然,電影細節與現實生活非常貼近,真實感非常非常強,電影人物的一個日常舉動就會給人予震撼,而不是靠燒錢換視覺上的沖擊!韓國電影細膩到觀眾能同影視人物的內心一起波動,這是一個國產影視難以攀爬的高峰!

韓國電影確實在一個很高的水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喜歡看韓劇,韓國綜藝,韓國電影和韓國明星的韓粉。

1:韓國演員演技豐富,就算在綜藝、電視劇、等節目中表現依然出色,也成了我國模仿的對象。

2:韓國電影製作精良,畫面效果以及製作成本很好的展現在電影中,不想我國成本大部分都被演員分走了。

3:韓國電影角色主要選擇合適的演員而不是流量演員,而且每個演員把握的很好。

4:劇中道具特效很得當,精彩畫面很多,而不是單獨的兩個主角單調獨白。

5:韓國電影敢於拍攝別國不敢拍攝的劇情,敢於拍攝當下最真實的 社會 ,揭露黑暗一面。

不懂電影。不過感覺韓國電影精品意識強,表現在劇本好,演員好,服裝道具美術布景高度還原現實。反觀我們的一些電影,一切都和電影生產規則對著干,怎麼難看怎麼來

1.首先受惠於政策支持: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受好萊塢啟發,看到了電影產業帶來的巨大利潤,將電影定為政府一大重點文化發展方向,從立法、行政、資金等層面給予了巨大支持。

1995年制定《電影振興法》,將電影分級,分級制代替審查制,成立電影振興委員會,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電影產業。

同時,政府對電影產業減免稅收、行政撥款、引入 社會 基金,包括網路融資,助力電影產業成長。

2.再看人才培養方面:

截止至2014年,韓國電影學科專業的高校已經達到了80餘所,電影創作的高端人才不斷地流入到高校擔任教職,培養後備人才。

除高等教育體系之外,韓國又形成了國家公共文化系統下的電影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出現了一些基於電影教育的公共機構和民間機構,比起學校教育更重視實務。

韓國電影藝術學院培養了大量適合韓國主流電影製作的人才,實現了電影教育和電影工業之間的良好銜接,培養了許珍浩、任相秀、奉俊浩、金泰勇、崔東勛等5000多名人才。

3.離不開國際交流:

韓國受西方特別是好萊塢的電影文化沖擊,很多電影人才輸送到美國進修學習,技術方面也展開了與好萊塢特效團隊的密切合作,加速了韓國電影的工業化、商業化程度。九十年代韓流引領文化東亞地區,也是本國文化產業走向世界的強勢推動。

韓國電影我很喜歡看。

韓國的電影更多是揭露人性,人性比病毒更可怕。其中《流感》《釜山行》《新世紀》《小姐》《南山韓城》《恐怖直播》等,簡直是舉不勝數。

其中《恐怖直播》,我感覺國內目前還沒有一部電影與之披靡。全局就一個直播間就貫穿始終,目前國內同類型劇情的電影應該還沒出世。這可以看出韓國編劇的才能真的是強大到讓你目瞪口呆的地步。

中國呢不是沒有好電影,出名的也有《霸王別姬》《我不是葯神》《狗十三》都是優秀的電影,但是你在國內接觸中國爛片的概率遠比韓國的要高。在一個重要的就是我們國內電影審核的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電影劇本往多方面發展的一個道路。

最後呢,狹隘,局限小,演技爛,流量明星費用高,都制約著我們電影的發展道路。

為什麼韓國電影的質量越來越高?在我看來主要有四點原因:

(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2019年韓國的國家GDP為1.63萬億美元。同時期的俄羅斯為1.64萬億美元,但要說明一點韓國的人口為5100多萬,而俄羅斯的則為1.44億。韓國經濟的高度發展帶來了文化市場的高度繁榮,且為文化市場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二):韓國政府對於韓國文化市場實行高度的自由政策。

韓國取消了電影的政府審查制度,講審查交給民間委員會。由此電影的創作和經營受到的意識形態管製取消了,韓國電影的創造力受到極大的鼓舞。沒有了政府的監管各種深刻的反應政府貪污腐敗和 社會 底層人民生活狀況就如雨後春筍般的大量出現。

恐怖直播

寄生蟲

(三):韓國電影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保護政策。

韓國實行電影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這是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滿146天的國產電影;全國電視台播放的本土電影也必須達到一定時長比例。

(四):韓國電影人也在不斷的思索年輕人的喜好。

大多數年輕人都比較喜歡喪屍題材的電影。這幾年在國際上大火的韓國古裝喪屍片《王國》、《釜山行》就是典型的例子。

王國

你知道那些熱門的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近幾年確實很強勢 劇本好 演員的形象和實力也比較過硬 關鍵是敢拍一些敏感話題 而國內不行 推薦你看韓國電影《新世界》 個人覺得比《無間道》好看

個人感覺,韓國電影的質量一直都很高,除去男女主角的高顏值之外,其電影題材的選取真的很有水平,真正符合「電影源自生活,但高於生活」的境界,《辯護人》,《寄生蟲》,《釜山行》等一系列優秀電影,貼近生活,同時敢於把 社會 熱點問題直接通過電影的方式表達出來,十分敬佩。不吹不黑,就連韓國的愛情電影也是拍得很唯美的,可以建議看看[捂臉]

⑹ 現在韓國影視是不是已經超越日本影視了

隨著網路和電視製造業的發展,全球電視劇市場已經進入了「大航海時代」,隨意按動滑鼠就能看到世界另一端同樣在看的劇集。

美劇在全球電視劇市場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特別是在歐洲市場。其電影和電視節目的總出口額是143億美元(2011年),暢銷100多個國家。英國電視節目全球出口額達到約20.35億美元(2012年),市場主要在美國、澳大利亞、北歐。

韓劇市場以亞洲為核心,覆蓋亞洲、美洲、歐洲的33個國家和地區。2001年韓劇出口額僅為800萬美元,2011年則達到了1.58億美元。2011年日本輸出的電視內容總額為63.6億日元(約6200萬美元),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2013年日本文化內容輸出總量曾僅次於美國居第二,但從如今的數據來看已逐漸被韓國和歐洲趕超。

⑺ 中國電影如何更好地與國外電影競爭

談到電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好萊塢的大片,在電影院也是這類影片充滿了噱頭吸引觀眾,其次才是國產影片,但是卻不分大片什麼的檔次了。這是人們的一種潛意識,當然,這種潛意識的形成也是因為國產影片在早些年的時候無論是電影中的特技還是畫面的質量都及不上國外所謂的大片。但是,在近些年國產電影還是有著飛快的發展,無論是從影片內容還是畫面質量都有著質的飛躍,雖然在一些觀眾心中還是傾向於國外的大片,但是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掉過頭來以國產電影為主了。

有很多數據就可以充分證明著國產影片的飛速發展。首先是電影的產量,2006年1~8月的產量是330部,而在2007年同期就超出400部,2008年卻又比同期增長55部,每年連續的增長說明在國內,電影的發展勢頭很強勁。2007年的票房全年在34億左右,其中包括一級城市、二級城市和農村,而在2008年又同比增長了近百分之三十,票房總量佔全球第十一名。此外,還有很多國產的大片獲得國際獎項,使國產電影在世界影壇上聲名鵲起。如賈樟柯的紀錄片《無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獎,而他的《三峽好人》自威尼斯電影節之後又斬獲了7項大獎,創造了在歐、亞、拉美、非、大洋洲全部獲獎的記錄,此外還有很多國產大片得到世界的認同,是國產電影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這些都象徵著國產電影的崛起,可是在此同時國外影片也在飛速的成長,兩者在搶占市場的同時,也在進行激烈的博弈。

2007年的另一個重要現象是進口片票房的爆炸性增長。2006年進口片只有2部票房勉強過億,但2007年不僅共4部過億,其中《變形金剛》更是取得了27億元的超高票房,是自1998年《泰坦尼克號》之後近10年以來票房最高的進口片。《變形金剛》在周票房仍達到1000萬元時被撤下檔期,總票房才未能最終突破3億元。

2006年進口片前10名票房總計約6.6億元,2007年則達到10億元,增長了46%,而2007年度國產片前10名票房難以超過7億元。從票房產出能力上看,進口片遠遠超出國產片,以2007年度中國電影票房32億元計算,10部進口片的票房就約佔全部票房的30%。國產電影只能依賴年底的三部影片《色戒》、《投名狀》和《集結號》勉強抗衡進口電影。

自此就可看出,兩者之間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差距。不過,論增長幅度來說,國產影片還是遠遠高於好萊塢的,在今年甩掉了排名第11的巴西,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而且,據專家預計,中國有望在2010年趕超義大利和澳大利亞,躋身前十位,只是距離第一軍團好萊塢、韓國和日本還是會相差甚遠。

這兩者的差距頗多,如果從源頭開始,可以追溯到電影的投資上。國產電影的投資要比國外的許多電影的投資成本少很多,這里不僅僅是在電影拍攝時所需的資金和明星的費用,也包括電影製作後期的資金,比如設備。在國內現有的很多電影製片廠里仍沒有很及時的升級設備,使得兩者在和面的質量和特技的效果上存在著一定差距。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著人才的缺失,在國內,電影方面的人才還很稀少,甚至可以說是幾乎為0。個別的人才是無法建立起一個體系和一個項目的,需要許多此類的人才配合才能生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片,所以在設備的引進的同時還需要人才和技術的引進。當然這也是投資的一部分。其實,這種現象也是極其明顯,國產電影在產量飛速增長的同時質量卻跟不上,比如2004年韓國電影產量不過60部,收益卻是國產電影的6倍。而2007年中國電影產量近400部,可真正投資超過1000萬的電影不足50部。從票房角度來看,2007年的400部電影中,超過100部電影不足60部,僅占國產影片時長的百分之十五,而超過千萬的影片就更少,只有30部左右。觀眾的選擇其實也就代表了一部分影片的質量,這也是國產影片競爭中的不足之處。

⑻ 有人說韓國電影總有一種誇張又蕭瑟的感覺,你如何理解

韓國電影史

但電影從另一角度來講,又受到諸多個體因素影響,一批導演被禁止參與海外的電影節,或是製作、放映、發行等各方面政策變動,即便只在短期內持續,但影響卻很可能持續許久。

從這一點上來看,韓國藝術電影的發展,在韓國電影政策的影響之下,一波三折。

韓國電影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歷史,基本與韓國電影的黃金年代同期。1945年日本投降,韓國解放,在短暫的過度和海外援助後,韓國電影開始恢復元氣。據數據顯示,在短短五年之間,韓國電影的產量從1954年的11部,達到了1959年的111部。

現在最牛的亞洲電影,應該就是韓國電影了!

我本人就特別喜歡看韓國德電影!只有一個原因,過癮!韓國大部分電影劇情故事跌宕起伏,結尾往往又是一個個大反轉!讓人大呼過癮!先來說韓國的動作片,韓國的動作片受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電影影響很大,動作戲打鬥精彩,追車戲也讓人看的熱血沸騰!我推薦幾個好看的動作片,大叔,被操控的城市,追蹤,向日葵!

還有韓國的懸疑電影也稱得上一絕,反轉再反轉,推薦幾個,我是殺人犯,殺人回憶,走到盡頭!不可饒恕,說句實話,看不可饒恕的結尾時,我是被深深的震驚到了!久久不能平靜!看殺人回憶德時候,兩個多小時德電影,愣是沒覺得長,很過癮,看到結局,久久不能釋懷!

⑼ 請告訴我一個可以查韓國最新票房的網站,非常謝謝

2006年,在《王的男人》、《怪物》和《老千》等本土影片的推動下,總票房很有可能一舉超過前一年,創造新的年票房紀錄。

可以說,2006年韓國放映業的總收入再創新高依靠的就是本土電影的良好表現。韓國電影在2004年出現兩部觀眾總數超過千萬的影片《太極旗飄揚》和《實尾島》之後,本來以為在2005年會有更好的表現,但被寄予厚望的影片如《台風》成績令人失望。上面提到的2006年的幾部賣座片,卻讓一劑神奇的止痛葯,一方面讓韓國電影界從疑慮中振奮起來,一方面也讓觀眾對本土電影恢復了信心。

總的說來,在2006年,韓國電影的產量在100部以上,比2005年多出20%。其中既有《怪物》這樣的超級製作,也有《王的男人》和《老千》這樣的黑馬影片,當然,也不乏被看好,但最終成績不如人意的《韓半島》和《雛菊》這樣的影片。

票房大戰

《老千》

把導演李俊益和主演李俊基一舉捧紅的《王的男人》公映於2005年12月29日,所以還是被當作2006年的影片,這部描述朝鮮古代著名暴君燕山君和他寵愛的民間藝人,以及復雜的宮廷斗爭和同性之愛的影片在公映的第一周便表現出良好的態勢,首映四天票房就超過了650萬美元,打敗了同期上映的《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櫥》,後者是2005年全球排名第三的賣座影片。實際上,這也代表了整個2006年韓國電影市場的態勢。

《大力士麥當娜》

在2006年的前17周里韓國的票房冠軍都是本國影片,除了《王的男人》,《頭師傅一體2》、《女教授的隱秘魅力》、《青春漫畫》和《甜蜜陰森的戀人》也都能夠達到預期成績。直到5月4日,《碟中諜3》上映,美國影片才第一次攀到榜首位置。雖然5月和6月是好萊塢大製作的天下,《達芬奇密碼(blog)》(blog)、《海神號》、《X戰警3:最後一戰》、《超人歸來》和《加勒比好盜2:聚魂棺》接連而至,然而隨著韓國大片《韓半島》在7月13日的上映,本土影片開始重新領跑。

《韓半島》

到7月27日,封俊昊導演的超級製作《怪物》上映,這部影片在617家電影院全面上映,創造了上映規模的新紀錄,而它的第一周票房也達到了《王的男人》的兩倍。對比2005年,也是在同一時期,朴贊郁的《親切的錦子》也是從好萊塢影片《世界大戰》中奪回票房冠軍,隨後上映的《歡迎來到東莫村》以黑馬的姿態成為2005年度的賣座冠軍。但《歡迎來到東莫村》只在周票房冠軍的位置上坐了3周,而《怪物》則達到了驚人的5周,要知道,這可是競爭激烈的暑期。

9月的第一周,日本影片《日本沉沒》有些出人意料地接過《怪物》的接力棒,但僅僅一周之後,《輕浮的愛》、《我們的幸福時光》、《我老婆是大佬3》這些韓國本土影片就接踵而至,其中《我老婆是大佬3》的成績比前兩集,略有遜色,但這一遺憾隨後就被稱霸3周的《老千》彌補,這部懸念不斷的影片為韓國黑幫犯罪片注入了急需的新鮮血液。

從8月到12月,好萊塢影片只有《時尚女魔頭》登上過榜首位置。

也許多年以後,韓國電影界仍會懷念2006年,因為在2006年的前50周里,美國電影成為周票房第一的,只有可憐的12次,雖然這個數字比2005年還多了5次。以月份來說,美國電影只在5月、6月和11月市場份額超過韓國電影,然而在某些月份,比如2月和3月,韓國電影的市場份額竟然高達80%,在全世界范圍內,這個成績也許只有日本可以媲美。

題材和導演人才的新舊交替

韓國電影在上個世紀90年代崛起時憑借的就是在題材和表現形式上的創新。2006年韓國本土電影依然能夠保持上升態勢,憑借的也是創新能力。以創新吸引了大量觀眾的不止是《王的男人》、《怪物》和《老千》這樣的超級賣座片,《毆打誘發者》和《大力士麥當娜》也證明了韓國電影人頭腦仍舊清醒,仍舊把求新當作是生存的基本之道。

因為韓國的類型片沒有好萊塢那麼豐富,對於某些類型片,比如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黑幫喜劇和當代歷史題材上,還有不斷拍攝續集,會產生涸澤而漁的狀況。從來沒有哪個年份像2006年這樣,涌現出如此之多的續集片,《頭師傅一體2》、《我老婆是大佬3》、《家族的榮譽3》,這些影片雖然成績不錯,但這樣高密度地開發,實際上是在透支製片廠的品牌資產和觀眾的熱情。

韓國現代歷史是出產韓國超級賣座片的富礦,從姜帝圭的《生死諜變》,到朴贊郁的《共同警備區》、郭景澤的《朋友》,這一類的影片不斷刷新韓國票房的各項紀錄,直到康佑碩的《實尾島》和姜帝圭的《太極旗飄揚》觀眾先後突破千萬大關,使韓式大片成為一個神話。然而2005年郭景澤的《台風》隨即宣布了這個神話的破滅,說明這個類型的影片已經老化,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如前,如果說《台風》的失敗只是偶然的話,那麼今年康佑碩的《韓半島》剛剛超過400萬的觀眾人數則徹底證明,現代歷史題材的影片已經不能撐起韓國電影的大旗,補充新鮮血液成為必然。

2006年還向韓國電影揭示了一個事實,就是韓國電影不能像好萊塢那樣出口到全世界,即便已經以明星牌打開了日本市場,但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的市場上,韓國電影的份額還是非常可憐。此外,韓國電影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拿獎的勢頭也似乎突然停止了,這當然也不利於韓國電影界向全世界推廣韓國電影。

在這種情況下,以創新保住本國市場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王的男人》和《怪物》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王的男人》瞄準了韓國古代的宮廷生活,為韓國電影界打開了又一扇大門,《怪物》則綜合了家庭劇、驚悚、科幻和駐韓美軍歷史問題這些題材,令韓國觀眾眼界大開。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8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4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