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銀輪部隊的電影
Ⅰ 加藤建夫的南洋
1941年12月7日,加藤建夫指揮飛行第64戰隊轉場越南富國島,掩護侵略馬來的25軍山下奉文的船隊,晉升為中佐。雖然有著在大陸的護衛經歷,不過,在寬廣的海面上夜間飛行,陸軍中無人有這種經驗。山下兵團的登陸地點是コタバル。在泰國和馬來亞的國境上,英軍已經構築了堅固的防衛,他們的空軍更是在クアンタン・ペラ地區配置了轟炸機,反擊日軍進攻,並且形成對日軍在法印的陣地渡洋轟炸的態勢。(開戰初期作戰的馬來亞登陸作戰成功與否,取決於加藤隼戰斗隊的活躍。然而單座戰斗機簡單的儀表器具,使導航變得困難。除此還要外加南國特有的疾風驟雨,所以護衛的成員選拔限定為飛行經驗4年以上的人。以加藤隊長為首的全體人員7名,飛向日暮的海上,去與山下船隊回合。第一編隊為加藤隊長和和田曹長,第二編隊是高橋中尉和中道准尉,第三編隊是國井中尉、都築曹長、細萱曹長。在基地方面,為了歸來時容易識別而放了照明燈,在附近的小島上也放了赤青、赤黃的標識燈。夜晚10點過後,在預定的返回時間,兩架飛機歸來了。燈光照下的機體,並不是隊長機。首先回來的是第三編隊的國井和細萱。船團護衛任務終了後,他們通過翼端燈確認編隊後隨即返回。船隊距離基地大約600公里,全體船隊平安。不過在海上飛行,視線十分惡劣,全隊做100米的超低空飛行。由於一片漆黑,他們不得不藉助海面上的閃電,來確認調整飛機的高度。10點40分,加藤隊長和和田二人在燈光照耀下漂亮的著陸。大家望向天空,等待未歸的高橋、中道、都築三人。基地的眾人在燃料可及的范圍內,搜索著附近海上。加藤隼首次執行任務,3人的犧牲,與其他部隊相比可能是最小把。陸軍的部隊進行海上飛行,經常發生全機失蹤的事故。加藤隊長是在努力做著導航法、夜間飛行的訓練,才把犧牲減到最小。次日的馬來半島コタバル敵前登陸,如史實所載大獲成功。作為海上掩護的實際成果,加藤隼的名字才為世人所知。也是在此情況下,根據陸軍上層的意向,他們的故事才被拍成電影的。
1942年的元旦,加藤隼戰斗隊在東馬來亞的コタバル設置基地。16年年末的12月25日,六十四戰隊全軍出動掩護在緬甸的仰光攻擊,與大約20多架的敵機交戰,取得擊落10架的戰果。至此,開戰以來的戰果,擊落18架,起火7架,嚴重毀壞14架,不確定8架。但在仰光的空戰中奧村中尉,若山曹長壯烈戰死。此後戰隊在コタバル基地致力於愛機的整備和保養,度過到下次作戰為止短暫的和平時期。地面部隊攻擊了吉隆坡,很快對新加坡英國遠東海軍基地的總攻便預定了。在日軍超乎意料的進攻速度前,英軍的防禦體系瞬間崩塌。從馬來半島的登陸起,自行車在運輸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鼓舞戰意的影片當中它們被稱為「銀輪部隊。」
數日後,五九戰隊和六十四戰隊從コタバル進入到イポー基地。新加坡大約是日本佐渡島的大小,英國把它作為進入東洋的基地,投入巨資,除海港外還建了4個機場,是英軍在遠東的重要據點。昭和17年1月12日,新加坡航空擊滅戰毅然實行。第一波在拂曉時分出發,夜間飛行大約1個小時左右。輕轟炸機1個支隊和重轟炸機3個支隊、九七式戰斗機全力(青木戰斗飛行團)、2式單座戰斗機『鍾馗』1個中隊(坂川部隊)、第六十四戰隊、五九支隊的2個中隊。海軍方面,曾經炸沉威爾士親王號的機隊也與之合流,南方作戰中最大的航空編隊出現了。在夜明前起飛,拂曉時刻匯合攻擊,各集團以新加坡為目標出發。
幾個小時過後,各機高度6500米飛臨新加坡機場上空。轟炸機編隊一齊投彈,加藤隼戰斗隊也致力於捕捉敵機,卻總是不見蹤影。地面炮火愈發猛烈,足有一百門的高射炮彈幕包圍全島上空。炮彈飛近的時候大約會被吹偏20度左右,不過機體仍然受損。據情報,敵機大約有150架。但卻從未出現。敵機的型號大致是ュースター・バッファロー,最近ホーカー・ハリケーン也開始大量登場。(バッファロー——BUFFLO——是美國等盟國供應的單發中翼戰斗機,當初主要是打算以此與日機相對抗) 可是,即便是最高速度勝過隼的ハリケーン(台風),也沒在格鬥戰中出現。昭和17年2月15日,在陸軍的猛攻之下,英國在遠東的最重要基地新加坡陷落,名稱也改為『昭南』。到終戰為止這一直成為日本陸海軍的據點,出於修理船塢等整備而變得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