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機長電影
⑴ 美國有哪些電影主要說在飛機上的,
美國主要說在飛機上的電影有:《空軍一號》、《空中監獄》、《迫降航班》、《戰栗航班93》、《空中危機》、《紅眼航班》等。
1、《空軍一號》
該片講述了美國總統馬歇爾乘坐的專機「空軍一號」遭到了恐怖主義分子的劫持,盡管他的妻兒都被綁架,但他仍然斷然拒絕妥協的建議,並決定與恐怖分子周旋到底的故事。
6、《紅眼航班》
是由夢工廠出品的恐怖片,該片由韋斯·克雷文執導,瑞秋·麥克亞當斯,希里安·墨菲,布萊恩·考克斯聯袂出演。該片於2005年8月1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麗莎趕到達拉斯參加祖母的葬禮不得不搭乘夜間的紅眼航班。遇到了一個陌生男子傑克遜,從而被威脅的故事。
⑵ 薩利機長電影講的什麼
《薩利機長》講述的是飛機迫降故事。薩利機長在飛機遭遇加拿大雁,失去兩個引擎的危急情況下把飛機迫降在了哈德遜河上,拯救了飛機上一百多位乘客的生命。民眾雖然把哈利當成英雄,他卻因為違規操作而接受檢查。
薩利是A320航班機長,原本他駕駛的民航飛機應該從紐約飛往北卡羅來納州,沒想到飛機升空之後失去了動力,雖然塔台給出了安全方案,這些方案卻沒辦法實施,最終薩利決定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駕駛飛機避開城市和人口眾多的地方,最終把飛機迫降在了河道上。
薩利的英雄之舉雖然收到了鮮花和掌聲,職業生涯卻面臨嚴峻的考驗,因為他沒聽從塔台指揮,違規操作。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如果飛機迫降過程出現意外,這份責任不是薩利能承擔得起的,也不是航空公司能接受得了的。
影片不僅展現了驚心動魄的迫降故事,更向大眾剖析了人性的心理,格調非常壓抑。官方的質疑動搖了薩利的內心,他也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做得到底對不對。黑暗的時光並沒有打到薩利,如果再給他一次重來的機會,他仍然會做相同的選擇。
真實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看點,因為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薩利機長原型在哈德遜迫降的事情被人稱為「哈德遜奇跡」。
⑶ 機長被指控的電影叫什麼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機長被指控的電影叫什麼?電影名字叫《薩利機長》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1]。
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2][3]。
⑷ 有哪些關於飛機的電影
1、《空軍一號》
《空軍一號》是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哈里森·福特、加里·奧德曼等主演的動作片,於1997年7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美國總統馬歇爾乘坐的專機「空軍一號」遭到了恐怖主義分子的劫持,盡管他的妻兒都被綁架,但他仍然斷然拒絕妥協的建議,並決定與恐怖分子周旋到底的故事
2、《緊急迫降》
《緊急迫降》是張建亞執導,邵兵、徐帆、尤勇等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架MD-11民航客機起飛時,發現起落架有故障,無法正常升降,機組人員起用各種緊急方式均無法放下起落架,
只好選擇緊急迫降。在突如其來的考驗面前,機組乘務員以她們的勇氣和愛心,幫助乘客做好迫降的一切安全准備。乘客從緊張驚慌中逐漸平靜下來。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努力,迫降成功,全體人員安全脫險,飛機也安然無恙。
3、《殲十齣擊》
《殲十齣擊》是由空軍政治部、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八一電影製片廠等聯合拍攝,寧海強執導,王斑、胡可、李光潔、黃奕等主演的空軍題材電影。該片講述了以岳天龍和印雙虎為代表的空軍新一代指揮員,在殲十新機裝備部隊後,勝利完成演習和保衛祖國領空的故事。
4、《薩利機長》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5、《壯志凌雲》
《壯志凌雲》是由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由托尼·斯科特執導、湯姆·克魯斯、凱莉·麥吉利斯、安東尼·愛德華茲、方·基默領銜主演的勵志電影。影片於1986年5月1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美國海軍飛行員麥德林以自己老飛行員父親為偶像,幾經沉淪,終於奮起,駕駛銀鷹,縱橫藍天,最終成為一名優秀飛行員的故事
⑸ 電影《迫降航班》中的機長到底是英雄還是罪人
以電影而論,既是英雄,也是罪人。
《迫降航班》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劇情片,由丹澤爾·華盛頓、唐·錢德爾、布萊恩·格拉格提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涉嫌酒駕和毒駕的國民英雄機長韋普·惠特克在被美國航空安全局調查過程中自我救贖的故事。該片於2012年10月14日在美國上映。
機長韋普·惠特克(丹澤爾·華盛頓飾)剛剛度過了一個由酒精、毒品和性愛所充斥的夜晚,這天早上,他駕駛飛機從奧蘭多飛往亞特蘭大。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本是一次普通的日間飛行,卻接連遭遇惡劣天氣和引擎失靈的意外,導致機上一百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關鍵時刻,韋普·惠特克展示出驚人的冷靜和高超的駕駛技術,最終採取倒吊迫降的方式成功著陸,成功化解了一場飛行災難。一時間,韋普·惠特克成了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可此後美國聯邦航空局對飛行事故展開了調查,發現韋普體內含有超出安全范圍的酒精和毒品,為了避免自己由國民英雄變為階下囚,韋普想盡了各種辦法隱瞞事實真相。
⑹ 機長冷靜是什麼電影
機長冷靜是《薩利機長》,《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冷靜地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所以被稱為機長冷靜者。
⑺ 薩利機長真實事件結局
電影《薩利機長》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真實英雄事跡改編,原型切斯利·B·薩倫伯格.三世,2009年1月15日,薩倫伯格機長駕駛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起飛不久後發生鳥擊事件,雙發停車,無法返回機場。薩倫伯格機長冷靜處置,成功將飛機迫降在哈得孫河上,全機155人全部生還。
2010年3月3日,薩倫伯格機長駕駛全美航空1167次航班由佛羅里達州Fort Lauderdale 飛往北卡羅來納州首府夏洛特,完成了他最後一次飛行,從機長位置退休。機上副機長為和他一起將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迫降在哈得孫河上的Jeff Skiles. 六位曾經搭乘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的乘客也同機見證了薩倫伯格機長的退役儀式。機場空管,全美航空飛行員,機場地勤等均在行程中對機長退休送上祝福。
⑻ 影向標|《薩利機長》評分超高
《薩利機長》
7.3 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看得出一位80歲以上老男人的修養:東木導演深沉內斂,不動聲色卻處處抓人,讓人非常緊張。總共只有幾分鍾的事件,分幾次閃回,打破常規結構,一點點把整體面貌交待清楚,同時一步步呈現心理變化,做得非常有數,高明又謙遜,還不濫煽情,最後點到為止。看得非常舒服,敢放心哭到妝花。如今的漢克斯演這樣的角色太合適了。
2. 悉尼卡通:8分
影視劇編劇/影評人。
這部跟《美國狙擊手》之間實在有太多需要一一釐清的關聯了,只是這次東木先生選了個更小的切口,但扎得更深。影像層面,這部影片劃了三層:事後調查線是敘事主線,擔負著主體事件的時間軸和承擔影片主要立意的作用;慣常災難片在意的災難本身,穿插在調查其中,節奏上一點不拖,還省去了主線里復述事件的冗餘;主角過往線帶出幾樁小事,對主角性格進行補述——本質上講,這不是事件戲,而是人物戲。
東木先生最膽大的一手是,他敢在敘事主線的場景純以主角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反應方式塞事件回顧,這手其實非常冒險,玩得不好就成了國產電視劇里的低劣閃回。但東木達成的效果是既沒拖住節奏,又通過回顧後對主線場景的回歸,將事件對主角的影響強化。除了對東木先生的手藝表示由衷折服,其他沒的說。
然而,這部影片的價值是遠大過影像本身的,它里頭被東木賦予了太多內涵。最表層的就是九一一後遺症的繼續治癒,看這片你才能明白,9·11對美國人的傷害,到現在都未終止。而呼之欲出的是對英雄價值的回歸。不管NTSB在現實里是什麼,它就是東木樹起來的一個靶子,借著這個官僚主義和卸鍋專家的化身,告訴你什麼是對的。看明白了這部和美狙,你就能讀懂今年的大選——並不只是全面右轉那麼簡單,哼。
3. 吳李冰:8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虹膜》電影雜志編輯總監。
還是美國老炮兒牛逼純粹,跟約翰·福特、黑澤明一樣,不喜歡藏著掖著玩陰的。右派保守主義價值觀代表的是一種肯定性的思維習慣,肯定什麼,什麼需要肯定,肯定了之後就需要保住,守住。對伊斯特伍德來說,懲惡揚善、開拓進取、個人主義、經驗主義、家庭秩序、男性至上、職業倫理,都是他認為的人身在世最重要的價值觀,這套價值觀不論世情如何滄海桑田,都要保住,守住,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守則,這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立國精神。這套價值觀從根本上決定了《薩利機長》用形象大於敘事的方式構建影像文本。
4. 桃桃林林:8分
影視自媒體人/運營微信公眾號「桃桃淘電影」微博「桃桃淘電影」優酷視頻「桃淘好萊塢」和「本周院線新片」。
看到結尾想鼓掌的那種,你們需要英雄,我就打造一個英雄。東木頭的敘事很出色,有懸念有掙扎,然後還很熱血。主旋律拍成這樣也是厲害,一個成功的美國英雄,看完真是肅然起敬。主角分明是東木頭自己,一個人老不服輸的孤獨牛仔。
5. 妖靈妖:8分
抽絲剝繭的迫降細節拼湊,是否誤判的懸念保持到最終,這樣的主旋律劇本才是示範級的。
6. magasa:8分
《虹膜》電影雜志主編,「虹膜」微信公眾號(IrisMagazine)運營者。
導演手法爐火純青,表演無聲中有驚雷。
7. 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
伊斯特伍德的又一部個人英雄主義贊歌電影,整體流程和《父輩的旗幟》如出一轍,講述的都是成為英雄後的自我懷疑和迷茫,甚至不惜狠狠黑一下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電影真正的懸念其實在於真人模擬是否會成功,權威是否能被個人打敗,最終我們期待的高潮其實並非拯救,而是兩次徹徹底底的墜機。
8. 迷影蘭波:7分
電影從業人員。
主旋律示範片,基本就是一則真實新聞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報道,順帶鼓舞下美國人因9·11和伊戰、金融危機而消沉的士氣,技法嫻熟,角度巧妙,表演扎實,但我對老牛仔的期許遠不止這些。伊斯特伍德最近十年急於將一顆顆定心丸喂給敬仰自己的美國人民,卻忘了自己曾展開翅膀翱翔在天空的孤傲。
9. 徐元:7分
電影媒體人,曾任《電影世界》主編、時光網及《大眾電影》副主編,現為《人間電影大炮》製作人。
還是伊斯特伍德爺爺一貫的洗練醇厚,其實歌頌的是非常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當然,這當然是值得歌頌的),而如今在新一代電影里時髦的對英雄的質疑或曰反思,本片基本就是虛晃一槍——而且,有誰在本片里看到黑人了嗎?
10. 汽車大師:7分
電影撰稿人。
很聰明的敘事方式,讓電影遠離災難片俗套;以調查為線索串聯,將高潮轉移、嵌入聽證會,更深入到這個平民英雄的內心世界。但將調查局過猶不及的「惡人」化處理反使得對峙戲難讓我真正信服。
11. 大奇特:7分
歐美老電影愛好者/DVD收藏發燒友。
把卡普拉式美國良心和福特極右西部片合二為一,審查機構就是「麥卡錫主義」的再現。
12. 賽人:6分
影評人/CCTV6《電影報道》(前身為《中國電影報道》)策劃。
作為2016中國電影市場引進片的掩卷之作,也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引進片。沉著、干練。對白很密,但沒一句廢話。跟很多災難片最大不同,它沒有展示機組與乘客的群像。美國電影最核心的家庭因素在這部影片里並不彰顯,但卻有著更為沉重的家國夢。一個受到質疑的英雄,與一個企圖重新建立信任的國度,在老東木的這部影片里,合二為一。這不是簡單的理解萬歲,而是對人心和真相的,二者缺一不可的依賴。我私人很喜歡那些上了歲數的女空乘,跟這部電影,不是特別養眼,但很舒心。
13. 獨孤島主:6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平穩扎實,是伊斯特伍德一貫的平民英雄,沉默中爆發,充滿了對機長處事應變的全方位細致描寫,不過結局太像九零年代末的主旋律電影,矛盾轉化太順風順水,對整個人物的豐滿其實是弱化了。
14. 風間隼:6分
影評人。
老伊斯特伍德還是在一如既往地宣揚美國硬漢精神。敘事上下足了功夫,但還是嫌略悶。
⑼ 《薩利機長》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很有幸,在紐約過夜的時候,和我的機組成員去電影院觀看了《薩利機長》,這部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
影片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但對他在這次事故中的質疑卻遠沒有結束,電影一開始就是從(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他幾乎嚴苛的調查開始。委員會的成員懷疑開飛機的駕駛員們其實是做出了一個不僅錯誤而且危險的判斷,也許飛機並沒有飛行員想像的那麼危急,他們或許有足夠的可能返回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到底真相是什麼呢?不過多劇透,此部優秀的電影將在1月29日在中國公映,非常希望我們所有的空勤人員都去看看。
《薩利機長》電影有導演優秀的編導才能,也有演員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難逼真的情景再現,但我更希望我們民航人去看卻是電影中一直強調的以薩利機長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他們在工作中全神貫注的專業精神,對安全對旅客高度的責任感,一種應該被我們所有民航人學習的最高職責:我們民航人最高責任和義務就是保證安全。
電影中的幾處情節讓人動容,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沉沒,冰涼刺骨的河水淹沒了半個飛機後還要再次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乘客,才最後一個撤離。在離開飛機的時候,連錢包都沒有拿,但專門回駕駛艙拿了旅客名單,回到岸上不肯換下濕衣服或去醫院,只想第一時間證實所有乘客都已生還。
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要水上迫降,高度只有500英尺的時候,用旅客廣播系統向自己的機組和旅客宣布「抱緊防撞」,本來毫無准備的乘務員開始用最響亮的聲音嘶喊:「抱緊防撞「,當飛機因為兩個發動機停車,原本落地前喧囂噪音的駕駛艙在整個落地過程中都充斥著乘務員響亮的口令。飛機接水,一個乘務員腿部嚴重受傷,但依然指揮旅客撤離,打開撤離滑梯。
當年輕的管制員竭盡全力的幫助機組,當看見飛機的應答機信號在雷達屏幕消失的時候,口裡雖然堅持說著沒有回復的飛機也不一定會墜落,但一顆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在他的臉上。他離開工作崗位,卻一直為自己不能為機組提供更多的幫助而深深的自責。
電影中,當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委員感謝薩利機長為這次飛行奇跡做出的貢獻時,他謙遜的說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這次水上迫降的成功,首先要感謝自己的機組配合默契的精誠協作,還有那些自發第一時間趕到的哈德遜河上的渡輪水手,從直升機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員和醫務人員,感謝和這次空難有關的人都果斷、有力、毫無猶豫的投入營救。
電影中讓人感到的人物還有那些迫降後剛開始慌亂但後面一直有序互助的旅客,擁抱機長英雄的酒店員工,幫助媽媽親吻機長的化妝師,和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酒吧酒保。導演伊斯特伍德在處理這些人物拿捏的相當好,他讓那些飛行員機長,飛行機組,管制員參與救援的人以及圍觀的民眾都那麼有個性、充滿自信,溫和而體貼,在一次空難中處處展現出人性的溫暖。一次飛機因為意外原因嚴重故障但全部旅客生還的飛行奇跡,保證飛行安全是所有感情的基石。
因為自己是一名飛行員,又非常認真的看過薩倫伯格機長的自傳小說《最高職責》,
電影看得非常有感觸,。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和台詞幾乎都能從《最高職責》中找到出處,在書中薩倫伯格機長在整個飛行職業生涯中,他認真對待他的職業,認真進行每一次飛行准備、飛行過程中,精確掌控他已經很熟悉的飛機性能,他「把駕駛飛機當做一門藝術,精雕細琢」。薩倫伯格機長的高尚,來自其他時候所做出的那些選擇——在履行職業操守時,是一絲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許多選擇,幫助他做好了准備,來應對發動機發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我的一生讓我把飛機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孫河上。」
在電影中薩利機長在電影中說:過去的42年中,我飛過成千上萬個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現卻決定了人們如何對我整個飛行生涯做出評價。在一萬九千小說中,只有這短短的兩百秒決定別人對你一生的看法。
薩利機長是個幸運者,他和他的機組盡了最大努力,運用了平時積累訓練中學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確的決策;沒有放棄,珍視飛機上的每一個生命——於是最終他們有了一個好的結局。作為和飛行安全相關的民航人,我們必須每時每刻盡力做對,還要努力做好,因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個瞬間會決定對我們一生的評價。
我們民航人對待安全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履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也許平安飛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揮了數萬架飛機,但決定你的不是你的「一貫」,而只是你的「一次」,偶爾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這樣認識和存在雖然嚴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這就是我們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無法重來。安全永遠是民航人最高職責。
如薩利機長一直在電影中強調: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個做了本職工作的普通人。這就是我們民航人對安全對工作最真誠的表白,也才是我們這個民航群鮮活民航安全工作中的真正體現。《薩利機長》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也正在於此。
⑽ 電影"薩利機長"是根據哪一年的真實事件改編
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故事原型,是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機A320正從紐約飛往北卡羅納州,但飛機爬升過程中,遭到了鳥群撞擊,導致兩個引擎同時熄火。
失去動力的飛機,緊急迫降在曼哈頓的哈德遜河河面上。在機長薩倫伯格(昵稱「薩利」)和機組人員、救援隊的努力下,機上155人全數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