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老男孩影評
Ⅰ 老男孩 電影 老男孩 筷子兄弟
《老男孩》能得到這么大的成功,得到這么多人的好評,很大程度是他關注了現實、幫助觀眾找尋逝去的回憶,讓觀眾在理想和現實中發生碰撞、撞擊,如何面對過去的夢想?雖然每天都面對,但卻不願意揭開傷疤去說,而《老男孩》則讓這些矛盾真實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位網友在看過《老男孩》的感受,「現實有能力讓你低下高昂的頭顱,把內心的小夢想擱淺,柴米油鹽變成『大夢想』。不過,青春凋零已成現實,生命存在一天,夢想就有機會紮根發芽。沒有人為我祝福的時候,自己也可以為自己喝彩。」 《老男孩》也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不一樣的是,這部43分鍾的網路短片自10月28日上線以來,以「病毒式」傳播速度席捲整個網路,「青春」、「夢想」引發80們懷舊情緒集體爆發,「淚流滿面」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觀影感受,截至11月15日凌晨,該片的在線播放量已經達到4700多萬(尚不包括下載離線收看以及其他方式轉發)。對於一部缺乏商業運作的網路短片,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的成功,唯一的理由就是誠意。 《老男孩》的故事並非驚世駭俗,中學同學肖大寶(肖央飾)和王小帥(王太利演)有著共同的苦悶,那就是被心儀的校花拒絕,後來兩人因為對邁克爾·傑克遜的喜愛,成為了好朋友。多年後他們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成了點頭哈腰的婚禮主持人,一個成了忍氣吞聲的理發師,蹉跎度日。邁克爾·傑克遜的死訊震動了肖大寶,他找到舊時搭檔王小帥,組成「筷子兄弟」,和一群90後一起參加了「歡樂男生」的選秀,激起了這兩個中年人心中殘存的那一點夢想。選秀的過程並不順利,最後也沒有拿到名次、收獲獎金,可是他們卻收獲了樂觀的人生態度,而且這次為理想而奮斗的記憶也將成為他們珍藏的記憶。 短片的前半部分充滿了懷舊和搞笑元素,唱《小芳》、跳MJ、泡班花這些校園段子;《花仙子》、《十六歲花季》、《水手》、《星星點燈》、《billie jean》這些老歌;磚頭似的老式收錄機、BP機、掌上游戲機這些老古董……無一不勾起80後一代人的集體追憶,幾乎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而到了後半段,伴著老男孩肖大寶「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愛著的人吶,到底我該如何表達,她會接受我嗎」的歌聲響起,王小帥揮動紅綢盡情起舞,鏡頭一幕幕回閃:肖大寶、王小帥一塊練琴唱歌;穿著校服的肖大寶在街角懷抱吉他等待女孩路過,傾盆大雨里撐著花傘的她回眸一笑……而當年同學各自過著的生活也在歌聲中被鏡頭一個個掠過,成了「金絲雀」的校花、得志的包子、街頭烤串的胖子、如願嫁給王小帥的胖媳婦、吃方便麵加班的眼鏡男、借酒澆愁的紅衣大哥、洗腳妹、建築工人……從男孩到老男孩、從夢想到現實,《老男孩》就像一把尖刀,徹底撕裂了80後的內心。
筷子兄弟來歷
《老男孩》中出現的「筷子兄弟」是一個現實中的組合,拍廣告的肖央和做音樂的王太利業余創作拍攝視頻短片為主,之前的作品《你在哪裡》等曾在網上獲得不錯反響。導演肖央也就是片中的肖大寶,生於1980年,河北承德人,自稱是夾在70後和80後中間,北京電影學院廣告專業畢業後一直接拍廣告,但總是處於飽一頓、飢一頓的狀態。2005年做音樂經紀的王太利介紹廣告拍攝任務給還沒畢業的肖央,兩人從此成為朋友。來自山東的王太利生於1969年,今年已41歲,1997年帶著父親給的1800塊錢到北京,600塊買了個呼機,300塊交房租,揣著剩下的900塊錢開始北漂,「那時天天吃刀削麵」。 今年初,「筷子組合」被「11度青春系列」看上,負責該項目的優酷副總裁潘沁告訴記者,當初選擇10位年輕導演考慮過多元化,尹麗川是剛拍電影的新人、張亞東是從未拍過電影、而肖央則是在網路上走紅,而且劇本也很符合時下的懷舊情緒,因此《老男孩》還沒拍完,投資方就充滿期待,成品出來後更是讓人驚喜,於是優酷便將《老男孩》安排壓軸上線。
而片尾極富感染力的主題曲更是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將影片創造的懷舊氣氛推至高潮,感動無數人。 正如豆瓣網友「張摟摟」所說:「跟著歌聲一起淚流滿面。」很多70、80後將這個故事看作自己的人生縮影,在影片中追憶自己的青春和夢想,網友說「我們是被自己感動了」。 這部影片是由優酷、中影集團、雪佛蘭科魯茲三方聯手打造的「11度青春」電影行動中的壓軸大作。與以往的網路短片不同,《老男孩》並非惡搞性質,而是嚴肅探討人生話題。這部沒有明星沒有名導的短片,出品人的大名卻如雷貫耳——韓三平。盡管不是名導之作,但短片《老男孩》的製作水準不低,導演手法也相當成熟,並無山寨之感。影片的布景、元素的融合都細膩專業。主創同時又是主演,但是演技同時受到好評。網友評論:「這哪裡像在演戲?簡直就是在片子里生活。」雖然是小成本電影,《老男孩》精緻的手法是它所走的情感路線的最好依託。這也是它能在點擊率突升的同時,保持良好口碑的重要因素。 在感性的評論充斥之餘,「新媒體電影」這一全新概念也頗受關注。新媒體電影的形式更靈活,有利於年輕導演的發揮和才華展現。張亞東、李馮、沈嚴這些在其他領域都已功成名就的創作高手都在「11度青春」系列電影中以導演的身份牛刀小試,作品令人欣喜,格外引起網友和媒體的關注。走出院線而在網路上推行自己的新作品也成為很多導演的新選擇。
《老男孩》引發網路懷舊風 近日,優酷、中影、雪佛蘭科魯茲三方聯手打造的「11度青春」電影行動[1],以肖央的《老男孩》完美收官。在多個SNS社區及聊天群里成為最熱的討論話題,而該片的同名原創歌曲也迅速走紅網路,受到眾多網友追捧。記者昨日看到,《老男孩》在豆瓣電影口碑排行榜上,以9.1的推薦指數和近7成的五星評價一舉登上首位。 與以往社會性、公益性話題獲得廣泛關注和轉發不同的是,作為一部非惡搞類、長度達到42分鍾的網路劇視頻,青春、勵志主題的《老男孩》抓住觀眾的懷舊心理,深深打動人心。網路作家、知名編劇「寧財神」在微博中兩次推薦《老男孩》,贊其為「一首獻給70後的歌」。 記者昨日從優酷工作人員處獲悉,在帶給網友各種青春體驗的同時,「11度青春」電影行動還為視頻和傳統影視行業提供了全新的年輕導演、新人培育模式,以及新媒體發行渠道等。 《老男孩》引數百萬網友集體回憶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天如果網友們如果打開優酷、土豆等等這種大型的視頻網站可以發現一個名叫《老男孩》的42分鍾的網路短片位於各個網頁的顯著位置,網友們一致叫好聲可以說是席捲了整個網路,這個短片上傳了僅僅五天,點播量已經特破330萬次,大家紛紛都表示,短片引發了70後、80後網友們的集體青春回憶。 主持人:究竟是怎麼樣的一部影片能夠引起網友們如此追捧呢? 記者:這個網路短片《老男孩》講述的是一對中學時期的老朋友,人到了中年卻要搞一個「筷子兄弟」組合參加選秀節目,但是當兩個人站在選秀舞台上的時候,面對評委對年齡的質疑,以及覺得你們能紅嗎?這樣的提問都無言以對,短片是用倒敘的方式回顧了兩個人的青春時代,這個劇情雖然很簡單但是在回顧兩個人年輕歲月時,兩個人那種聽著小虎隊自以為很瀟灑的樣子,拿著木吉他唱《小芳》,唱鄭智化的《星星點燈》,苦練邁克爾·傑克遜的太空步,玩俄羅斯方塊、掌上游戲機、看錄像帶、用傳呼機等等這些細節才是最吸引網友的地方。 主持人:一個舉行如此簡單的網路短片竟然能夠引起數百萬網友的這種集體的回憶,廣大網友對此是怎麼評價的呢? 記者:短片的懷舊劇情可以說是感動了數百萬的網友,「淚流滿面」成為網友們留言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很多網友都表示,這是70後、80後一代的集體回憶,而影片的片尾曲其中一句歌詞「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已經成為了很多網友現在的個性簽名,網友的評價都充滿了感情,有一位網友就表示,和老同學一起看的《老男孩》,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在歡笑,結尾大家都沉默了,後來想到我們曾經的青蔥歲月,大家都哭了。還有一位網友表示,小虎隊、《小芳》、鄭智化這些遙遠的回憶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很久沒有什麼東西讓我像現在感動的淚流滿面了,大家一致認為,現實生活中正承擔著很大壓力的70後、80後們,在這部片子里得到了集中的發泄,日前這個影片的導演,也是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示《老男孩》就是要給70後、80後一個大方懷舊的機會。
Ⅱ 韓國版《老男孩》的獲獎情況是什麼
獲獎情況:
Ⅲ 影評我也寫——《老男孩》
韓國電影真的時常給人驚喜啊!今天翻出了《老男孩》,也叫《原罪者》。乍一聽以為是國產的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猛龍過江》呢!但是一看《原罪者》這名字,就很像那種深諳人性丑惡與本源的題材電影,深度了許多。
先做個簡短介紹吧:
◎譯名老男孩/原罪犯
◎片名Oldboy
◎年代2003
◎國家韓國
◎類別劇情/神秘/驚悚
◎語言韓語
◎IMDB評分 8.3/10 83,593 votes(個人給8.1)
◎片長120 min
◎導演朴贊旭 Park Chan-Wuk
◎主演崔岷植 Min-sik Choi ..Dae-su Oh
劉智太 Ji-tae Yu .....Woo-jin Lee
姜惠貞 Hye-jeong Kang ..Mi-do
池大韓 Dae-han Ji.No Joo-hwan
吳達庶 Dal-su Oh.Park Cheol-w
金秉玉 Byeong-ok Kim...Mr. Han
Seung-Shin Lee...Yoo Hyung-ja
尹珍熙 Jin-seo YunLee Soo-ah
李泰嚴 Dae-yeon Lee .....Beggar
吳光祿 Kwang-rok Oh.Suicidal Man
吳泰景 Tae-kyung OYoung Dae-su
Yeon-suk Ahn Young Woo-jin
Il-han Oo .....Young Joo-hwan
李承申 Seung-jin Lee
Su-kyeong Yun
Myung-shin Park
Dae-han Chi
龍伊 Yi Yong .....Delivery Boy
金洙憲 Su-hyeon Kim
◎簡介
影片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主人公吳大修(崔岷植飾)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牢中長達15年之久,在最終得以重見天日之後,他不顧一切的要找到自己遭到綁架的原因,並展開了瘋狂的復仇計劃。於是,鐵錘拔牙、剪刀割舌、穿破耳膜甚至活吞章魚等暴虐場面接踵而來,一次次沖擊著你已麻木的神經;於是,催眠大師、壽司店員、監獄看守、同窗密友甚至馬路行人等毫不相乾的角色陸續出現,令劇情更加緊湊、氣氛更加詭異。一部簡單的復仇片由此與生命、倫理、愛情以及心理發生了關系,帶給大家的思考卻越發變得深沉和厚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影片結尾向大家揭示了一個因為憤怒和仇恨而設下的套局,終於讓姐與弟、父與女的亂倫在人的真性情中得以釋放……
看完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1. 好奇害死貓(Curiositykills the cat) 。年輕時候吳大修若不是出於好奇一路跟蹤+偷窺,何以多年後遭到報復+一系列不幸?這是原罪所在。實際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本無可厚非,只是起碼的素質還是要有的——至少不能亂傳出去 (長舌) 吧!這點,估計比不好奇某事更加難以做到。吳大修還是傳給了他的好友住換,也最終因此被害死。雖然當年警告他不要外傳,否則宰了他。只不過這樣的警告是不是很熟悉?哈哈,分明就是我們在給別人講完秘密之後必加的黃金金句嘛! (不要對別人說哦/千萬不能對別人說哦/我只告訴你一個人了不能對其他人說哦/保證不能告訴其他人……) 只不過日常我們聽到的都是些芝麻綠豆小事或壓根算不上事的事,所以講完也未必造成後果,更不至於多年後仍被記起。但是,倘若聽到的真是驚人秘密或是極為隱私之事,那麼後果簡直不堪設想!這也是為什麼吳大修被關15年都猜不到招誰惹誰了,造謠一句話,搭進一條命!(當然,也有輿論壓力、社會環境等其他原因,包括死者主觀行為),無論如何,吳大修的一隻眼+一張嘴畢竟終歸是影響到了姐姐的死。
因此,對於好奇八卦這種習慣,還是要把握分寸。曾看過分析,說八卦是人的天性,教授的飯桌之上談論的也盡是八卦家長里短各類雜事而已。這點,完全沒必要也無法避免,只是好奇心不能過重!但是經常好奇八卦,是不是會導致質變呢?另一篇分析指出,好奇別人的秘密,往往是給自己加重負擔/招致災難!所以一句話警告的極為有理:「你知道的太多啦!」知道太多就容易對對方造成威脅,就容易被率先消滅除去。所以,還是不要主動八卦較好。換言之,像是住換之流,被分享了一個秘密,口實不嚴,也算是始作俑者。因此,不管有意無意聽到秘密,就只有一個辦法啦!爛在自己的肚子里,說起來還真是不如不去滿足一時的好奇和窺探欲往,代價太大了。所以,我一直在控制自己不要主動去八卦,另一邊是少說話,但還是往往做的不夠!
回到劇情,吳大修絕對不算是個好人,但也罪不至死(受此極刑),但他是有惡的基因的,以致報仇慾望如此強烈,不是因為家人,更主要是自己橫遭囚禁,不明不白,一心想知道真相然後報仇。是的,從《基督山伯爵》一書就知道仇恨的力量有多大!僅次於愛!但是當年,這兩個八卦男卻沒有因為姐弟亂倫而遭到報復,雲淡風輕活了那麼多年,想想也還真是,不公正的體現。所以,若干年後吳大修被報復,實乃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又容易被觀眾寄予同情,主要還是因為以眼還眼的把戲實在令人驚訝,另外時間跨度之大、牽涉無辜之人之多。通篇沒有警察介入,多是黑幫(嚴格來說也算是生意人內部的交易)內部解決,人們同情弱者,而弱者是誰在變。當年,弟弟是輿論面前的弱者,只有屈服;多年後,吳大修是弱者,無力還手,被動入局。
2. 愛,無法躲避。 被釋放後,吳大修被做局遇上自己的女兒(當時不知),相愛,合力報仇,卻也註定保不了仇了。許多英雄/梟雄,倘若一心冷血,可以成功。一旦參雜情感,就有了弱點,就被動了。吳大修曾是不信任何人,最終在綁架事件後承認了愛的存在,從此復仇成了兩個人的事。縱然努力做到保護愛人,仍是杯水車薪,因為局本來就做得很大,大到唯有放棄復仇才能勉強僥幸殘存。美度和吳大修相似經歷(被催眠的效果+相似的孤獨經歷)導致兩人走近,愛是遲早的事,無法躲避。只是,看電影時腦海里的猜想也都一一落空,沒曾想居然是自己的女兒。同樣都是亂倫,姐弟是主動的,父女是被動的,但毫無疑問,都是因為愛,真愛。
所以,我在想:既然亂倫一說是世人構建的現實秩序,那麼既然真心相愛,那麼真的一定要向這種虛擬的秩序妥協嘛?無論是學生姐弟還是忘年父女之間,無論愛的如何特別,最終都是向世界屈服了。當父親吳大修率先知道真相後,拚命保護尚且不明真相的愛人女兒,這已經成為一種本能反應。試想,中年的自己,愛上了別人家年輕的女兒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而換做是自己的女兒就不行了!人還是自私的,愛自己,愛自己的聲譽勝過一切,甚至愛本身。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找人催眠沒忘記自己知道的真相,愉快地生活在一起?!真是令人諷刺啊!難道不知道真相就真的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生活在一起?在知情者眼裡看來,無疑都是笑話!
3. 愛恨對抗,愛必勝。 這是人類進化主旋律,當然你也是電影劇情的主旋律。即使知道結局大都如此,我們還是回去看電影,為何?因為愛的過程帶給我們的歡愉滿足和故事般的未知感,是我們有限的人生所無限追求的。那麼,為什麼愛必勝?為什麼愛情的力量更大呢?我也在思考,我覺得可能更輕松吧!愛和恨相比,可以笑著去做一切事,無論內心還是身體,都更可能被激發出綿長的力量。而恨,卻枯燥很多,為了一個執念,舍棄了很多,卻忽視了整片森林。復仇者,一旦大仇得報,也就沒有必要再活著了!而愛不一樣,它更綿長,即使那個她/他死去或是離開,依然可以繼續美好的活著,並且還會傳承下去。這個過程,總是相對輕松的。試看基督山伯爵的復仇,幾近是脫胎換骨般地重塑自身,為了報仇,毫無樂趣的活著。而遇上了那個女孩,遇上了愛,最終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復仇的念頭。因為得到的更多了,因為之前的不幸遭遇,實在無法忍受再次失去的痛苦,因此,愛,也可以具象到是一種放棄,放棄一切對愛的阻礙。而放棄比堅持來的容易得多、輕松得多!
但是,不得不承認仇恨的力量不容小覷,那背後是意志在支撐。且不聽過一句名言:「唯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是的,意志和愛,旗鼓相當!但從生命力的角度來講,恨是走向毀滅的,大仇得報便完成使命,生命終結;而愛,是走向新生的,走向希望的,是更多的無可預知。誠然,通常愛恨交織才是主旋律,懷揣多年的恨而報仇的人總是會遇到善良溫暖的愛的感召,實現變化。反之,沉浸多年的愛的搖籃也常會被邪惡自私貪婪等輕易摧毀,於是陷入愛恨反轉更迭的游戲,甚至在幾代人之間傳遞、傳染。但是我們相信,對於個人而言,總會有那個救世主、小天使出現,實現召喚。不用問問什麼,因為主旋律如此,大多數如此,這邊是人間的秩序。
4. 復仇/勵志,因為恨/愛。 姑且不問對錯,誰不是因愛而起?一切不都是人性本能?姐弟年少無知誤入禁區為現實所不容,於是弟弟苦心經營事業,最終有足夠的力量支撐他報仇的時候,這不就是因為對某人的愛而造就對另一些人的恨嗎?大家都是可憐人,為的是一些信念而頑強活著。單從小夥子的角度來講,他也是勵志的。年少之時,無力對抗社會,從此暗自發力,最終可以收買黑幫,找人做局,同時自己的心智計謀也步步提升,這不都是勵志向上的一面嗎?
換個角度來講,男主不知緣由被囚禁15年,甚至不是真正的政府監獄,他為何不一死了之?還不是因為頑強的恨嗎?於是苦練筋骨,積極看電視學習技能,以至於被釋放後依然毫無out的感覺,這一切不都是恨的驅使嗎?
但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當事人/知情者)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是無辜者(年輕的美度,還有誰?都想不出還有誰了!包括那個催眠大師,也是有罪的)。因為無辜的人沒法選擇,通常都是悲痛遭遇的不幸;而當事人是可以選擇的,有選擇就會有不同,可以改變自己或是別人的命運,哪怕無法改變,也是自找的,自己承擔便是!
因此,離開了對無辜的人的影響這個評價因素,空談勵志還是復仇毫無意義。我們常可以看到諸如《誤殺瞞天記》一樣的劇情:正常的訴諸法律是途徑無法實現公平正義的聲張,只好藉助個人的力量來尋仇,那麼是否傷及無辜常會使我們對於復仇這個行為有著不同的定性。有的我們希望他勝利,有的我們希望他早入墳墓,便是這個道理。因為任何人無權左右他人生死,更不能忍受踐踏生命的行為。這是我對勵志復仇的看法。
總之,這部電影,依靠血腥的動作場面和大尺度床戲足以吸引眼球。對人性的揭露也足以達到足夠的深度。懸疑的設計也超乎眾人的想像邊界了。尤其最後,為愛犧牲後又被催眠抹除記憶,無疑是導演的看法,對於不為世事所容的因愛亂倫的態度——支持!我覺得,更加引人深思。是的,愛,真的要分血緣嗎?真愛發生是否一定要止步於世間既定的秩序?
我的看法是,如果談及秩序,那麼不在一個年齡段的人的結合,本身就是一種逾越輩分的超常行為。難道老牛吃嫩草或是小牛吃枯草是被提倡的嗎?當然不是,只不過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對此的包容越來越大而已。既然秩序本身就不是客觀的,是被普羅大眾心中公認而已,那麼只要主觀地過好自己的恩愛日子不久足以?恐怕很難不在別人的評價之下活著。人與環境,無時不刻如影隨形。
另一種情況是親人之間的愛,不出於生理學角度考慮,難道本質不是一樣的嗎?人是獨立的個體,大可有自己追求事物的權利。且不看在原始社會、封建社會,看似亂倫的事時有發生,甚至很正常,事情的本質沒變,只是文明在變,標准在變,評價在變而已。
所以,我和導演看法一致,管他眾人怎麼看,人只活一世,不影響無辜者就可以。當然,這樣的話,勢必會使無辜的下一代受牽連,因此,我贊成(他倆)不生孩子。
2017.05.28
Ⅳ 11度青春系列電影《老男孩》影評2000字。急!!!
最初的夢想 ,是沒有生活的壓力的,隨年華漸過,夢想摻進了雜質!有些未曾綻放便已枯萎;有些實現了也參差不齊。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面對生活的壓力,每天過著凡人的生活,一直下去。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就深深感染著每個曾經有著夢想和緊抱夢想而卻無奈的人!
《老男孩》是導演肖央的作品,這部作品以80後的青春是否還記得當初的夢想為主題,通過選秀節目切入,追憶兩位參賽者為夢想追逐的青春經歷。多年前,兩個穿校服的男生心懷音樂夢,彈著吉他,苦練邁克爾•傑克遜(MJ)的招牌霹靂舞,參加校園選秀卻最終碰壁;多年後MJ去世的消息,讓他們再拾青春夢,作為最大齡的草根筷子組合參加電視選秀大賽,歌聲和舞姿均受到肯定,雖然最終止步於50強,卻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結局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兩名老男孩終於在現實的黑幕中燃起夢想的璀璨煙火。筷子兄弟的短片應該是披著喜劇外衣的悲情劇,並期望傳遞給人們某種生活的道理,期望能讓每個觀眾找尋到短片中映射的那個自己。
第一,回憶校園時的事情,荒唐而又純真的年代
青春記憶
拿一把吉他等著暗戀的女生過來,彈一首小芳等著自己愛的她,站在雨里拚命地表演希望女生能夠停步漫步雨中,換來她的一回眸。瘋狂的學邁克,跳他的舞步,也是想換來女孩的駐足關注,可是心愛的女生卻是替朋友來遞情書,大家一起瘋狂,一起干壞事,一起欺負弱同學,一起為自己的 夢想奮斗,影片里學校那些干凈而又可笑的事情讓人想起很多很多我們自己以前的事,那些過往,那些純真的年代,那些花開的季節,那些夢開始歲月,一起在腦海里回盪,那些曾經好遠好遠,卻又那麼近,近得似乎就在昨天,昨天的一切都那麼清晰
第二,寫出80 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以及夢想的辛酸
壓力重重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是啊,轉眼間80後的該奔三了,社會的重擔漸漸都壓在了他們的身上,可是夢想總是遙不可及,工作壓力, 家庭壓力,社會壓力;房子,車子,妻子,孩子票子,面子,自己倒成了孫子。影片中有一段趙大寶在開車的時候,收音機里滾動的播出一些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的統計待業的本科畢業上達700多萬,房價在不停地增長等等。生活像一把一把無情刀,一刀一刀的刮在他們臉上,肩上,歲月的痕跡那麼明顯,曾經志在四方,曾經暢想前程,曾經擁抱未來,可是歲月風幹了里想。畢業後一年兩年過去了,剛開始得熱血激情都被現實剝奪的所剩無幾,可是他們卻無處可逃,正當是人生最美的時刻,可是他們卻要不停地奔波在人才市場,或者是網上投簡歷,或者是在做不盡人意的工作拿著不入眼的工資,可是那又能怎樣,還是得繼續下去,因為人得生活啊,無論如何都得活下去。 老男孩中,那些一同成長一起瘋狂的同伴們如今各散東西,理發師、婚慶主持、節目總監、燒烤檔老闆、加班一族、洗腳妹、建築工人,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活著,因為活著才有希望,活著才會有夢想。
轉眼之間已過多年,未來在哪裡,誰能給答案,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或許就連當初的願望也忘記了吧,70後是正宗的社會主心骨,對於他們漸漸麻木老去的心,這部影片無疑是喚起他們的回憶的,拭去那顆心上的塵埃,其實夢醒還在。而對於90後,多數是感動影片中的情節,回憶曾經的不羈,曾經讓人頭痛的歲月。而80 後,是在感慨成熟後的辛酸坎坷,幸福這個詞,有時是那麼遙不可及。
花開花落又是一季,我也是奔二的人了,是正宗的90後,雖然我還在校,可是也已經感受到了就業壓力對於未來我憧憬著,可是未來卻是那麼現實,未來到底會怎樣,其實我很害怕,我害怕畢業後我找不到工作,我害怕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到後來卻養不活自己,更不用說報養育之恩了。好多身邊的同學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對於未來很害怕,一點信心都沒有。我讀著二流的本科,學著不熱門的專業,很多人說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要努力就有收獲,可是未來真的掌握在自己手裡嗎?對於未來,期待,嚮往,害怕,恐懼,花開的季節真的會花開嗎?
第三,重新燃起心中的夢醒,不待祭奠
夢想不倒
片尾一首同名歌曲《老男孩》是一顆催淚彈,歌詞並無濃墨重彩的華麗點綴,但似有神來之筆,就像一次妙不可言的化學反應,影片與歌曲將每個人的酸甜苦辣激活起來,再經過老男孩那並不高雅卻極具張力的舞蹈的催化,難抑的淚水便奔涌而出,往昔歲月歷歷在目,不敢回首的曾經就這樣輕易地被喚起:理想、道路、徘徊、無奈、蒼桑、掙脫、愛情,青春、記憶、希望、奮斗、現實。 老男孩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我們想要在心靈麻木之前抓緊自己的夢想,永遠不要等到「未曾綻放就要枯萎」的無奈,這也不正是作為過來人的筷子兄弟想向每一個90後傳達的信念么?我們的青春正在奔流,我們的夢想不待祭奠。就像影片最後的字幕說的: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會更顯珍貴。
Ⅳ 2022年韓國必看電影豆瓣高分
2022年韓國必看電影豆瓣高分如下:
1、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是韓國高分懸疑電影中最傑出的代表作,豆瓣評分8.9,根據韓國的三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編而成,講述了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的故事。該片是導演奉俊昊的處女座,並憑借該片一舉獲得大鍾獎最佳導演、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新人導演獎,男主角宋康昊也憑借該片獲得大鍾影帝。
Ⅵ 韓國電影《老男孩》講的什麼沒看懂!
《老男孩》影片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主人公吳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牢中長達15年之久,在最終得以重見天日之後,他不顧一切的要找到自己遭到綁架的原因,並展開了瘋狂的復仇計劃。
《老男孩》是由朴贊郁執導,崔岷植、劉智泰、姜惠貞等主演的一部驚悚電影,影片於2003年11月21日在韓國上映。
影評
《老男孩》作為「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依然延續了前一部為摯愛的人而復仇的主題,但是在影像的處理上導演卻作了一個極大的變動。情節的曲折和沖突的刺激,加上大量的攝影機運動段落以及人物動作,配之以高亢激昂的交響樂,較之上一部作品《我要復仇》增添了更多的娛樂元素。這部影片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然而通過真實影像表現出來的影片,不僅從視覺上更從道德上挑戰著觀眾的心理極限。
Ⅶ 電影《老男孩》影評
當《老男孩》火遍網路,當「11度青春」成為網路的搜索熱詞,在這個悄然而至的11月,電影,用它最簡單的形式,給70後,給80後,給那些還在追尋著夢想的人們,一次青春的回顧,一次夢想的徜徉。
作為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第一部頂級專業製作的同主題系列短片,「11度青春」系列的11位新銳導演,雖然他們各自擁有著不同的奇妙構想,但他們都把關鍵詞聚焦在了一處,愛情、夢想。
是的,80後這一代人有無數的詞語可以描述,叛逆、個性、苦難、悲催……但是真正屬於這一代人的只有一個詞語——夢想,而愛情不過也只是他們給自己構建的完美夢想中的一部分。
夢想是輕盈的,但現實永遠是沉重的,尤其是80後,雖然他們不喜歡被用年代劃分,但是這個年代確實給這些千差萬別的個體太多共同的特點。
少年時代的自由,第一次可以讓他們開始幻想自己的人生。事業、愛情、家庭……
畢業後現實的殘酷,開始讓他們明白夢想很多時候只能作為夢想。房奴、車奴、孩奴、還有現在的菜奴。
於是在《江湖再見》中,導演試圖運用一個時空交錯的寓言來勸解,因為房子而分手的情侶並不需太過悲傷,「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李雷和韓梅梅》更是凸顯了兩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在城市中愛情的慘淡,最後一絲滿廣場的紫圍巾,是希望,還是迷茫?
這些讓人悲憫的故事之中也蘊藏了很多的希望。於是《哎》中兩個龍套的愛情,最終終於修成正果。《阿澤的夏天》最終對農村的回歸也許是這個群體的人最後的一個出路。
但是最終我們依舊難以逃脫的似乎永遠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拳擊手因為不想再看到這個世界,而選擇了失明。
《L.I》中最新科技達成的愛情契約最終的破滅,是不是開始在懷疑我們深信不疑的信仰?
《東奔西遊》最後用一句「神仙都在努力奮斗」,看似是對這一代人的激勵,更多也可以讀解出其中的苦難。
這些都只有十幾分鍾的小短片每一個都有這一代人心中的一個主題。而真正集大成者還是之後的《老男孩》。
30多歲的人還懷著自己的夢想,面對艱難的世界容顏已經老去,但是一旦點燃昔日的夢想,激情依舊如初。這就是一批老去的男孩。
沒有夢想,曾經對這一代人是多麼無法想像。而時過境遷,生活或以現實,夢想已經塵封,但一定只能是塵封,無論多厚的灰塵,在那之下,夢想一定能夠找到,一如床底下的那把吉他,無論多難找,一定能夠找到。
42分鍾的《老男孩》匯聚太多的元素,床頭的83版《射鵰》的貼畫、混亂的教室、整齊的校服、偷偷藏著的女生的照片……而不斷閃回的鏡頭不斷在提醒著現在:廣播中每年GDP的增長率、30多萬億的經濟總量,對應的是又攀升的房價,又一起因拆遷而死亡的事故……夾雜在這之間的是,是永遠沒有破滅的夢想,被隱藏但依舊存在的夢想。
無論70後、80後處在哪個階段,大多數青春都已然逝去,那個夢想的年代都再也難以出現。奮鬥成功的也罷,依舊在堅持的也罷,或者是開始最簡單的生活的,那個輕松的可以放飛夢想的青春已然不在。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沉重。
11度青春,是夢想之祭,是青春之殤。
Ⅷ 韓國電影《老男孩》的主要內容和觀後感
韓國導演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中的一部(2003年)。2013年美國翻拍了同名電影,情節大體類似。
(版本一)
影片開始,一個頭發蓬亂的男人,也就是吳大秀,發現了一個想跳樓的男人,就揪住他,沒讓他跳,還講了自己的故事:十五年前,吳大秀因為醉酒惹事警察局,他很不爽,因為那天是女兒的生日,他買了一對天使翅膀當女兒的禮物。朋友珠樺把他帶離離開警察局後,朋友電話解釋他為何遲到時,莫名其妙地被人綁架,關進一間屋子,看到電視報道:妻子被殺、自己是嫌疑犯,女兒也不知所終。這么一關就是十五年,每天只能看電視,食物只有煎餃。他痛不欲生,振作起來後天天鍛煉身體,在牆上挖洞,洞挖得差不多時,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在外面了,其實已經被人催眠了。他講了自己的故事後,沒聽那個想自殺的人訴說,揚長而去了,結果那個男人還是跳樓了。
吳大秀後來做的事就象是有人指引,有人給送錢和手機(李有真安排的),他去一家料理店,見到了年輕的女廚師美桃,美桃對他頗有好感。吳大秀住進美桃家,先調查了女兒的下落,得知女兒生活在國外,於是開始了自己的報復。他找了朋友珠樺,在美桃和朋友的幫助下,先設法找到了送煎餃的店,又找到了與此事有關的一個老闆(以前關押他的秘密監獄頭目),總之一路打打殺殺,後來找到了幕後的李有真。當然這個過程很復雜。李有真與他打賭,若是吳大秀能弄清為什麼會被關十五年,李有真就自殺。吳大秀後來訪問舊日同學,再加上自己的回憶,一點一點明白了上學時的一件事。
原來,李有真與自己的親姐姐有私情,正好被吳大秀看到,就隨口告訴了別人,這事越傳越過分,吳大秀轉學走了,而李有真的姐姐最終自殺了。知道了真相,美桃勸吳大秀放手,她覺得吳大秀有錯在先,這事就不要追究了吧。但吳大秀一心復仇,他把美桃託付給那位老闆。吳大秀來找李有真時,有這樣一個細節,他想用電梯,但電梯始終告訴他密碼是錯的,這暗示了他找李有真是錯誤的決定。果然,把吳大秀關十五年只是李有真報復的一部分,他是用這段時間等吳大秀的女兒長大。他給吳大秀看了一本相冊,吳大秀就這樣看到自己年幼的女兒一點點長成美桃。此時的美桃正在老闆那裡,打開一個禮物盒子,裡面是一對天使翅膀,正是十五年前父親給他的禮物。李有真說,那位老闆手裡有一本一樣的相冊,現在就可以給美桃看,吳大秀差點急瘋了,他用各種各樣糟蹋自己的方式懺悔,最後剪掉了自己的舌頭。李有真終於沒讓美桃看那本相冊,離開時在電梯里自殺了,對姐姐的死,他始終懷有愧疚,姐姐掉下水庫時,他放手了。吳大秀想讓催眠師幫他消除這部分記憶,但見到女兒時,他發現自己的記憶還在,所幸女兒不知道真相。
(版本二)
《老男孩》是朴贊郁導演的「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它的故事十分有戲劇性。接下來我把時間線弄順來講一下,因為電影不是順序講述的。
它講了男主(吳大秀)因為在讀書時看到了另一個學生(李有真)和他的姐姐(李素兒)在做親熱的事情,但其實並沒做,而男主看到這個事情後本來想保密的,結果告訴了他的基友(珠樺),然後基友又去告訴別人,一傳十,十傳百,而且越來越離譜,越來越嚴重,最後姐姐忍受不那個學生的姐姐忍受不了這樣的羞恥自殺了。
長大後,男主有了妻子女兒,女兒三歲那天,他被陌生人綁架了在一個秘密監獄關起來,這一關就是十五年,從電視里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經被殺,自己是嫌疑人,他先是消沉,之後又振奮精神鍛煉身體,用鋼筷子挖牆打算逃走,15年過去時,幕後黑手放過了他,他出去第一件事就是想到去復仇,他來到曾經被綁架的那個地方,遇到了一個年輕女子(壽司店女廚師,美桃),美桃得知了這件事,就想要去幫助他,而男主不願意,但後來看到她跟一個網友聊天發現那網友竟然知道自己的事情,於是就以為這女子也是他們的一夥,但女子說自己不是,後來男主通過調查確定了那網友就是那幕後黑手,而女子也是無辜的,就在要去報仇的時候,幕後黑手卻又抓住了他,並問他:「如果你知道了我為什麼要綁你,我就自殺。」
原來這幕後黑手就是讀書時候的那個學生李有真,他也因為內心的復仇心理而找到了男主,但男主此時也十分憤怒,當他想要殺了他時,幕後黑手丟出了自己的大招:
其實他被綁架的地方是故意安排的,就是為了讓男主和那女子相遇,而也是特意讓男主發現那女子聊天的網友就是他,讓他找到自己發現真相,然後錄下了男主和那女子做愛的音頻,並記錄在一個盒子裡面,裡面還有一個可怕的證據,那女孩原來是男主的女兒。男主此時羞恥和痛苦縈繞於心,而且幕後黑手告訴他此時他的女兒也收到了這樣的盒子,男主於是上去哀求他不要把盒子給她,甚至剪掉了自己的舌頭。原來的復仇竟變成了現在這樣子,跟之前幕後黑手的姐姐的狀況如出一轍。而那幕後黑手告訴他你現在知道原因了嗎?而男主此時也想起了前因後果(電影里男主是最後才知道了真相),痛哭了起來,幕後黑手看到了男主已被「毀」得不成樣子,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自殺了。這一場復仇的戰役,幕後黑手全勝。
最後,男主請求催眠師去消除自己對於那件事的記憶,催眠師告訴他這不能保證能百分百成功,後來他女兒找到了他,很明顯,幕後黑手並未把盒子給她,當他女兒抱住了他時,女兒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面容,而男主卻是百味雜稱,他並未被消除記憶,他的一生,都將被籠罩在羞恥和黑暗之中,他也不能告訴他女兒真相,因為這也會毀掉她。
長話短說——
長話短說:——影片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主人公吳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牢中長達15年之久,在得以重見天日之後,他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在復仇的過程中,他遇見了年輕的壽司女店員,並藉助同窗老友追尋仇人,成功懲罰了監獄看守一番。與此同時,幕後仇人李有真也浮出水面。
故事的最後所有理由得以解釋:囚禁主使者也是為了自己的復仇,他與姐姐當年的不倫之戀被男主無意發現,姐姐自殺,於是主使者經過周密的計劃,讓男主愛上了自己的女兒(女店員)並發生了關系,這一切在他看來,就是自己最好的報復。
男主與女兒已經相愛,因為一些原因,他用催眠讓自己忘記這一切,依舊和女兒生活在了一起。——編劇導演居然這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