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大電影
❶ 坦克世界有劇情不會出電影嗎
劇情有,但是沒有什麼故事背景。至於拍成電影么,應該是不太可能,一群坦克拍成電影故事怎麼編?各個國家只排出坦克對戰?沒有其他部隊?不合理,所以不會拍成電影。不過也不能完全否定,可以進行改編,並附加一段歷史,硬說是坦克世界的電影,也沒什麼能爭辯的。
❷ 關於 坦克世界 的一個小微電影
是不是 狂怒,這部電影是坦克迷的最愛,也是坦克世界的一部史詩級的介紹片
❸ 一部電影,現代的坦克戰。兩支坦克部隊對戰最後死得只剩兩個人從坦克車里站起來,有誰知道叫什麼的
前面的不知道,但是最後一個是《蛇谷奇兵》,對越自衛反擊戰戰的,坦克營迂迴中有這一段。
❹ 坦克世界施瓦辛格傳奇是什麼
坦克世界施瓦辛格傳奇是一個任務。
《坦克世界》今年的聯動獎勵車長施瓦辛格,對於車長們的吸引力可以說是非常大了。不過對於一些時間並不是十分充裕的車長來說,如何用最短的時間高效完成任務,才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
任務攻略
好炮+鐵頭,T29可以算作是如今的版本之子。只要不是經常進9級房,T29在8級房以下基本可以呼風喚雨。這個車如果是進了自己當班長的房,那麼是可以用來完成傷害任務的。其餘情況下,一般以完成擊殺任務為主。畢竟105炮的口徑擺在那裡,收人頭還是比較實用的。
今年施瓦辛格任務當中的點亮任務,兔司機覺得普遍難度不低。但是對於目前隱蔽最好的輕坦ELC EVEN 90來說,只要位置選得好,沒有完不成的點亮任務。這里兔司機要給大家一個建議,那就是遇到實在完不成的點亮任務,可以直接用碎片進行簡化,這樣會大大降低任務的完成難度。
❺ 來看這是什麼坦克/俄羅斯電影里的
坦克世界」俄服官網放出的名為《TheWhiteTiger》的戰爭題材電影,影片講述二戰期間虎式坦克的傳奇故事,是俄羅斯電影史上首部以坦克傳奇為題材的電影.二戰眼看行將結束,激烈的持久戰使蘇軍和德軍日漸疲憊。隨著進攻力度逐漸猛烈,蘇軍驚恐地發現,敵方派出了一種勢不可擋的巨型坦克——「白虎」。「白虎」屢屢從戰場的硝煙中幽幽出現,將蘇軍的坦克轟炸得機毀人亡,然後轉瞬消失。最可怕的是,沒人能證實「白虎」確實存在,但也沒人敢否認。直到有一天,蘇軍指揮官決定建造一輛超級坦克——T-34坦克的變種。蘇軍坦克手中有一個神奇的人物——他曾在駕駛坦克時作戰,被一場轟炸燒得體無完膚。出人意料的是,他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幾乎完全痊癒,回到坦克駕駛室內。他不記得自己的名字,也不記得過去發生的一切,卻擁有了一種特異功能——理解「坦克的語言」。他堅信神秘的德軍坦克「白虎」確實存在,並下決心要摧毀它,因為它是戰爭、暴行和流血的象徵。獵捕奇獸的旅程就此開始……幕後製作《白虎》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名前蘇聯坦克兵決心摧毀德軍「白虎」坦克的故事。入圍2012年上海電影節金爵獎爭奪。影片導演卡倫·沙赫納扎羅夫的作品曾入圍戛納金棕櫚獎,幾次獲得卡洛維法里電影節大獎,也曾擔任過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國際評委。
❻ 坦克世界作戰最終之戰後墨菲去那了
戰後墨菲進入國民警衛隊服役。並且從1948年開始演電影,到1969年為止,墨菲一共拍攝了40多部故事片和一部電視劇。雖然墨菲一度在60年代生活拮據,但是考慮到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英雄形象,墨菲拒絕了所有的香煙和酒類廣告合作。
❼ 坦克世界閃電戰自行火炮怎麼玩
1、在坦克世界自行火炮使用方法很簡單,按SHIFT切換到鷹眼視野,然後看準心的圈縮小到最小就可以開炮了,熟練度越高越准坦克世界自行火炮。
2、瞄準敵人的時候,彈道的線如果是綠色,就表示沒有障礙物;彈道的線如果是紅色,就表示有障礙物;彈道的線如果是灰色,說明敵人所在的位置超出了射程范圍,這時候就應該把車往前開,直到是全綠線的時候才能擊中敵人。
3、在自己基地附近找個掩體,然後按Shift,進入鷹眼狀態,就像空中攝像那樣,可以在空中看到戰場情況,當然敵人的車輛也是自己或者自己人發現才能看到。
紅色代表有遮蔽物,灰色代表超出火炮射程,綠色線能到敵人車輛並且顯示出一個比較完整的圓才有可能命中,那個圓隨著炮管、車體和一次炮擊後的後坐力而變動,圓會慢慢變小,越小代表誤差越小。
攜手布拉德·皮特
2014 E3展中,Wargaming宣布旗下《坦克世界》、《坦克世界閃電戰》、《坦克世界XBOX》系列游戲,與索尼影視娛樂合作,共同宣傳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戰爭電影:《FURY》。
Wargaming長久以來不斷支持歷史教育相關領域,尤其是關於二戰的歷史,舉凡歷史文物、博物館合作、戰斗器械的修復等。電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也是Wargaming與《FURY》合作的原因。
《坦克世界》系列游戲與《FURY》的合作觸及許多領域,包括以電影為主的獨家游戲內容(「FURY」號戰車、布拉德·皮特形象車組乘員等),以及社群媒體、社群活動、跨市場宣傳等等。
《FURY》的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身經百戰的陸軍中士「Wardaddy」(布拉德·皮特飾演)指揮「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以及二等兵「Norman」(羅根·勒曼飾演),與德國納粹進行血腥較量。
❽ 柏林戰役電影觀後感
個人英雄主義是最佳電影題材,不過呢,雖然戰爭中所有人都很努力,並不是所有部門都能出個人英雄主義。
戰斗機駕駛員和狙擊手是最容易出孤膽英雄的,坦克就不容易。除非你駕駛一隻虎式。但你們最後敗了,無論駕駛什麼都不會拍成英雄電影,真不好意思。(不過仍然有《泥濘中的老虎》)
在勝者陣營,最常規的坦克謝爾曼和T34都無法單獨作戰。作為集團軍的一部分,就不好拍電影了。除非你拍成《狂怒》這樣,設計出一種不可能存在的情況,英雄主義才能出來。
雖然德國定義了坦克,美國定義了電影,但最終定義坦克電影的是網游《坦克世界》。
這部電影剛上映,贊助方《坦克世界》就推出一款「狂怒」謝爾曼。就是普通的T4A2炮管上刷「FURY」字樣。普通謝爾曼是免費的,「狂怒」賣30美元。
當得知《坦克世界》是贊助商以後,我對這部電影的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對它的評價從3分上升到5分。
這根本就不是裝甲戰電影!是坦克電影!
最正統、最純粹的坦克電影,像《坦克世界》一樣純粹。
僅舉一例,這部電影里主要坦克都是真的。用的虎式是英國當年繳獲的,用的謝爾曼都是從博物館里開出來的。但是,反坦克炮只是拖著走了一圈,根本沒用上。
這個故事設定在1945年4月——這句話就交代清楚了一切,只要別做傻事,美國坦克在德國不會出現以少敵多的悲壯情況。這和設定在1944年夏的《拯救大兵瑞恩》不一樣。
這時,盟軍已渡過萊茵河,蘇軍在東邊籌備柏林戰役。希特勒已搬進地堡,正在為斯坦因那籌集不到部隊發火(元首的憤怒),他將在月底自殺。美軍在心理上想趕在蘇聯以前攻進柏林,但隱約知道趕不上了。
主角們所屬的第二裝甲師屬於第12軍,是先鋒中的先鋒,所以有很多孤軍深入的描寫。這時他們在漢諾威(Hannover——皮特車長的喝醉笑話),往易北河方向走。大任務是與蘇聯會師,把德軍切斷。
小任務是清掃戰場,消滅殘兵,鞏固陣地。
作為指揮官,當然還有個更大的任務,他們從非洲打到義大利、諾曼底,最後打到德國本土,都到這個時候了,其實唯一的任務是把手下人安全帶回家。
——皮特車長一開始說出這個目標的時候,是很有說服力的。為此他逼小機槍手殺戰俘也能被原諒,觀眾也都希望他快鍛煉出來,別影響大家活命回家。最後車長出爾反爾,是這個結局,真想掀桌。
電影一開始皮特殺了納粹,放走一匹馬。從此馬和女人和人性,就是電影中不可分割的符號。
然後湊齊成員,坦克上路。電影前半部分是非常靠譜、非常精彩的。一輛坦克出門就被炸了,這是德國步兵針對坦克發動的唯一一次有效攻擊,也是任何游擊隊在這種情況下的理性選擇。
這可惜這是電影中德國人唯一一次展示智商。
剩下的四輛坦克佔了三種謝爾曼型號,還有一輛裝備了當時應該已經不用的M3短炮筒。這明顯是放殺必死,小分隊每一輛車型號都不一樣,也太不方便了。
第一個任務開始,這些車突突突地在戰場上收集散兵,很真實也很好玩。這是唯一一次展示坦克支援作戰,也是最真實的一場戲。
這時我還想,開場半小時就出這么場大戲,後面的壓軸得拍成什麼樣啊?難道今天將看到改變我人生觀的那部電影嗎?——結果,呵呵。
然後進入城鎮,觸發劇情,隊伍道德值降3。
再上路,繼續往前推進,遭遇一輛虎式!
發生了一虎戰四謝的電影史奇跡。奇跡的點在於五輛車都是真實的,那輛可能是世界上唯一還能動的真實虎。
具體戰斗過程是這樣的:咚咚咚、突突突、英文通信、德文通信、突突突、突突突……
這里就比較網遊了,雙方都是光桿坦克,為了畫面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沖出掩體,在平原上對峙。美軍的設計思路是,8-10輛謝爾曼可以對抗一輛虎。三輛謝爾曼排成一排,直線往前沖的精神,除了服務觀眾也沒什麼更好的理由。
虎式正面刀槍不入,沒有主角光環的A1、A4三輛車秒斃。主角車超人化,在極近的距離繞到虎式後面,連開兩炮滅了虎。
做人要知道好歹,這段坦克戰設計得很卡通,是為了讓你看個爽的,挑毛病就沒意思了。
唯一一輛坦克繼續完成任務,給後續部隊清理一條路。
還沒提到,這輛車上沒有通信兵。是不是因此叫不到支援,不清楚。
坦克踩到地雷,炸壞了履帶——這部電影也沒出現過機械師,小毛病由裝填手隨便修一修。真的是充滿孤膽英雄氣息的一輛坦克。
現在履帶斷了,他們也要自己修。相信觀眾也想看看,他們五個人打算怎麼空手修履帶,可惜沒有這個機會,遠處來了300多個希特勒青年團。
神一樣的壓軸大戲開始了,車長出於對納粹的憎恨,拒絕躲進叢林,決定用一輛坦克戰300步兵。
當然,他們面對的不是普通的300個步兵,是缺乏戰斗經驗的、不知道往坦克下面扔炸彈的、喜歡在坦克狹窄的視角里走來走的,最不可理喻的那種步兵。
那些少年兵打開坦克蓋子一定要往裡看一眼,然後被爆頭。沒人遵守標准作業程序扔個手雷什麼的(除了最後)。而且都是面對機槍也不匍匐的好漢。
一輛虎守住一個陣地並非神話,不過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而且一定有支援步兵和維修人員。謝爾曼的設計不是用來防守的,在不能動的情況下,就是一個鐵棺材。加上這時美軍占絕對優勢,死守一輛坦克孤軍奮戰真是莫名其妙。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個地方必須死守。條件是五個人、輕重兩挺機槍、一門炮、其他武器若干,除了都蹲在不能動的坦克里,你能想出個別的戰術嗎?
不過那就不是拜坦克教了,這部電影就沒意義了。
最後還有一個殺必死,是在少年兵中間有個資深狙擊手。各種福利元素目不暇接,令人激動不已。
在這部崇拜聖坦克的電影中,演技絕對拯救了劇情。劇情線很弱,但是利用細節增加了人性深度。
故事基調是《大兵瑞恩》以後長盛不衰的「戰爭把人變成鬼」。閃耀人性光芒的三個年輕人:小機槍手、德國少女、最後打手電筒的年輕德國士兵,都是因涉世不深而單純。在三個人在即將墮入戰爭煉獄的邊緣,戰爭結束了,或者是人死了,三個人免於喪失人性,是這部電影最動人的地方。
而其他人已經變成鬼了,延續了布拉德.皮特在《無恥混蛋》里,沒有好人壞人之分的戰爭觀,也算是最近戰爭電影的風氣。
變成鬼的人死在戰場上,不見得是壞事。
另有兩件小事,布拉德.皮特已經老到可以演導師形象了,稍微有點意外。
還有這片子的煙火師,不知道在想什麼,做些火樹銀花的爆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