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失獨
① 失獨電影里大師最後一句話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了,緣滅。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
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過死過。每一個眾生,都做過你的父母。施主,多行善業。緣聚自能相見。
② 韓劇《甜蜜家園》明明是恐怖片,哪裡甜蜜了
甜蜜家園是這棟小區的名字,裡面的怪物是非常恐怖的,但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面對怪物,大家一起團結,為了保護對方,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這就很甜蜜。這樣看來,甜蜜家園就具有了雙重含義,這個地方叫甜蜜家園,這個地方的人們為了生存下來互相幫助,互相關愛的情感也符合“甜蜜家園”的主題。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部電影吧。
三、懷孕的女保安
大樓里的保安是一位女士,她有強壯的肌肉,高大的身材,令慌亂的居民們安心了許多。但是沒有人知道她已經懷孕了,她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勇敢的和妖怪戰斗。
電影的最後,大家在不斷戰斗中打敗了妖怪和一些作惡的人類,終於活了下來,也迎來了政府的援救。
③ 失獨老人之痛:白發人送黑發人,養老院都將他們拒之門外
對於還沒有做父母的人,可能完全無法理解失去子女的痛苦。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世界上最悲慘的事,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
而世界上所有苦難都有人在承受, 社會 上就是有這樣的一群父母,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子女,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帶著思念與悲傷。
他們沒有歸宿,他們老無所依,他們是連養老院都不願意接受的人,是正在被 社會 逐漸拋棄,所遺忘的人,他們便是失獨老人。
若是提起失獨老人,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能回憶起7年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被人大代表提起的潘妙良教授。
哪怕這個故事許多人都知道,哪怕這個故事已經聽過許多遍,但一提起這個名字,往往還是總伴隨著一陣心酸。
潘妙良曾經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年紀漸大於是從崗位上退休回家。但潘妙良教授並不因為退休而難過。因為他的兒子潘小宏要結婚了,兒媳婦文文靜靜,深得老兩口喜愛。等到婚後,小兩口再生個孩子,香火延續,其樂融融,正是時候共享天倫之樂。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意外卻正在此時光顧了這個家庭。
2007年2月13日,正在籌備婚禮的,潘妙良教授的獨子潘小宏心臟病突發,意外離世。當天最普通的一條簡訊,還是一條抱怨的簡訊: 「媽我心臟不舒服。」
哪知,這樣一句普通的話,竟成為了兒子最後的遺言。於是這個世界再也不是滿是光明的樣子;於是這個未來再也沒有了該有的希望。
潘妙良教授在采訪中說,自己的兒子潘小宏在生前是一名醫生,親手為他治好了頸椎病。雖未點明,但潘妙良教授的話語中透露著驕傲。
只是沒想到,潘教授自己身體在兒子的治療照顧下逐漸轉好,兒子卻先一步離開人世……
從兒子去世,潘妙良家裡的餐桌上就一直存放著兒子去世當天早上吃剩下的半塊饅頭。用保鮮膜規規矩矩地包起來,貼著便利貼上面寫著「這是小宏2007年2月13日早晨吃剩的最後一塊饅頭。」讀來讓人心碎至極。
而那塊饅頭,也隨著時光的流逝,靜靜躺在餐桌上,彷彿在等待著潘小宏再次打開。而那條遺言的簡訊,也被潘妙良教授轉發到自己的手機上,永遠地保存了下來。
死者長已矣!在無人關照,無人依靠的世界,活著的人能守著的,只有回憶。
斯人已逝,生者當堅強。 盡管這個世界對這二位老人如此殘酷,盡管二位老人對生死早已看淡,他們的日子也還要繼續過下去,否則也無法告慰兒子的在天之靈。
但年歲漸增,有心無力。老人做家務的動作不再麻利,互相交流也要重復好多遍,還常常忘東忘西。不得不承認,他們正在逐步喪失了照料自己的能力。
萬般無奈下,兩位老人選擇離開這所滿是回憶的房子,前往養老院,為自己的餘生找一個歸宿。然而到了養老院才發現,我國養老院的入住手續是,先需要子女簽字擔保,然後才能入住。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作為盈利性質的養老院,如果沒有子女保障只靠福利基金撥款,是無法繼續維持下去的。可兩位失去了自己獨子的老人,又哪裡有一個找兒子簽字的機會呢?
於是老兩口只能從養老院中走出來,回到那個早已沒了溫度的家。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離開養老院的背影滿是滄桑與落寞。
在我國,這樣的失獨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還無法入住養老院的例子還有很多。早期不完整統計,我國15至30歲子女的數量大約有1.9億,這一年齡階段的年死亡率為萬分之四,也就是說,每年大概會有7.6萬的失獨家庭產生。
早在2010年,我國失獨老人就已經突破了100萬的大關,這著實是一個嚴重而龐大的問題,因為100萬不是一個數字,而是這樣的悲劇發生了100萬次。
這些失獨老人,他們大多懷著對子女的想念,甚至帶著一份沒照顧好孩子的自責而活著。 他們走得太慢,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甚至逐漸與 社會 脫節,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他們早在死之前,就成為了 社會 邊緣的遊魂。
大衛·伊格曼在《生命清單》中提到:
這個設定後來還被應用在迪士尼與皮克斯聯合出品的動畫長片《尋夢環游記》中。而失獨老人,早在經歷生物死亡與 社會 死亡之前,就已經失去了被人,被至親的人,記住的機會。
代代延續的思念就此終結,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漂泊無依,只待燃盡最後一絲氣力,墜入湖中。他們無力抗爭,只能順應命運的渦流。
去年上映了一部好片子,叫《地久天長》。和所有文藝片一樣,這部片子叫好不叫座,上映第一天就在豆瓣突破8.0,而一直到下映也沒突破4600萬。沒有外形靚麗的俊男美女,裡面的主角便是失獨父母。
電影中王麗雲和劉耀軍是一對平凡的夫妻,有一個普通的孩子,他叫星星,他平凡,老實,甚至有點兒怯懦,但很聽話。而不幸的是,獨子星星意外溺水身亡,王麗雲與劉耀軍成為了失獨父母。如片中所說,時間已經按下暫停,剩下的就只有變老了。
本來闔家團圓的過年,劉耀軍王麗雲對坐無言。一個失去孩子的家庭能過什麼樣的團圓年?是默默無語,是相顧淚流,哀莫大於心死。他們把自己的廠子命名為繁星,可是有什麼用呢,他們的繁星已經熄滅,留下的只有漫漫長夜。
我們需要知道,像這樣的悲劇,在我國,就至少發生了一百萬次。甚至有些家庭遠不如潘妙良教授與影片中的王麗雲劉耀軍夫婦。 許多家庭為了孩子的離去鬧得支離破碎,雞飛狗跳。人走茶涼,一地雞毛。他們當然知道孩子不是生命的全部。
可是,作為從原始 社會 家庭為生產單位走來的物種,尤其是我國這種小農經濟發達的國家,人類 社會 對於孩子的執念本就十分深厚。
血親凝結的緣分與 情感 紐帶,更是遠勝於其他 情感 。或許有些父母能看得開,接受得了。或許有些父母會像潘妙良教授一樣,在人生的最後,體面地找到歸宿。
然而更多的父母是像王麗雲劉耀軍一樣,因為失獨而心死,最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或是更慘,最後淪落至無依無靠,一個人孤苦伶仃,死在家裡都無人知曉。甚至因為無法照顧自己,最後在一片狼藉中,倒在腌臢的家裡。
有句話說: 「無論多麼體面的人,都無法逃脫死亡的桎梏。」 而在這里,這話這么說更為合適:「無論多麼體面的人,都無法逃脫衰老的輪回。」
老,是一個比死更緩慢,更折磨人,更加痛苦的過程。它更是死亡的延續時態,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流逝。若是平常家庭,也就被子女的瑣事所頂替抵消。只是在失獨家庭,這個過程被放得無比巨大,重到壓垮整個家庭。
但幸好,這件事情被看到了。於是政府下場參與了這件事,為了讓這些老人知道,他們沒有被國家拋棄。
北京市民政局專門成立英碩扶老基金會,用於失獨老人的信用擔保,即代理兒女的義務實施辦理養老機構入住的手續。
2016年,潘妙良教授與妻子來可宜辦理了入住北京第五福利院的手續,正式入住「五福」。多年漂泊,終是有了安家落戶之所。
在北京市第五福利院的首批公布名單中,共有十名符合條件的失獨老人。這樣的事不僅在北京,四年前,全國上下也都行動了起來。
而今天之所以舊事重提,是想告訴大家: 是 社會 發現了這群老人,是國家接納了這群老人 ,畢竟他們也為國家貢獻過這一生。這樣的好事,聽來總是讓人熱血沸騰。
我們的政府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人民。我們希望,並且一定會實現的是,我們的國家,在關注著這些 社會 邊緣人士,並且在想辦法改變當下的情境,並真正付出財力物力人力來辦好這件事情。
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都是絕無僅有的。
所以我們不必對當下情境陷入沮喪,因為這是一個向上的國家,她雖然有所不足,但總在為著國家中的人民著想,總在為了更加遙遠美好的未來而奮斗。
她總在反思,總在改進,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
④ 電影《地久天長》中存在哪些現實問題
繼風吹動她米白色的衣領,春天沉浸在香氣里之後,我又看了一遍《地久天長》。第二遍觀影,心裡的那份激動和快感消失全無,思想不自覺的開始去思考這部電影的社會意義,想導演王小帥通過這部電影討論了什麼問題?對社會有哪些影響?是積極正面的還是消極負面的。
假設電影由王源飾演的周永福一步一步展開,從這個時代的純潔靈魂刻畫30年的變遷,相信《地久天長》會給我們一些更有意義的思考,使電影有一個較高的層次。但願電影創作者們,能更多一些真誠,少一些欺騙。《地久天長》相比極度渴望賺錢的商業電影,不過是多用了一些心思和電影投資技巧罷了!細品,是缺乏誠意的。
⑤ 《地久天長》中每個人都躲不過歷史的變遷,電影中你發現了哪些時代大背景
橫跨三十年的中國社會變遷,刻意打亂的敘事結構,《地久天長》藉此透過發生在兩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為觀眾所展開的是一場帶有鮮明時代烙印,屬於普通人的史詩畫卷,而在這幅畫卷里所能打動人的不僅是那質朴的點滴所凝聚成的生活,更是在生活中負重前行的信心。
人生,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失去中成長,在看似過不去的生活中學會生活,如同《地久天長》里劉耀軍夫婦的喪子之痛,這樣的傷痛其實縱然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癒合,但也希望終有一日你能與它坦然相對,地久天長。文/夢里詩書
⑥ 失獨電影里大師最後一句話
《失獨》結尾,劉德華騎著摩托車繼續上路,畫外音是禪師開導他的話: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
回到電影和現實,有人早已放棄,有人卻依舊堅持,放棄的顯然放棄了自己,堅持的雖然看不到終點,但是依舊朝著希望進發,我認為他一定能看到希望。對於雷澤寬的人生就是不停地去尋找,只是這一找,已經找了十八年,只要活著,就一定還有時間。
⑦ 電影《失獨》導演是誰
是鍾海。
鍾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影視作品。現任中影動畫產業有限公司影視製作中心主任。多部作品獲得大獎。作品涉足的題材包含懸疑、情感、歷史、古裝、功夫、兒童、西部和社會問題等。
電影《失獨》目前正在新鄉進行緊張拍攝。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曾創作、參與了《龍武士》、《男生女生》、《夢》、《甄_傳》等大量優秀影視作品的導演鍾海告訴記者,正在拍攝的是由中宣部電影衛星製作中心出品,愛佳影影業製作公司承製的影片《失獨》,主要講述兩個失獨家庭痛失親人後在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周圍人的關懷下,逐漸走出陰影開始新生活的故事。
(7)韓國電影失獨擴展閱讀
由由力、李菁菁、宋春澤主演的溫情勵志片《失獨》於10月12日在河南新鄉舉行了開機儀式。目前,該片拍攝告一段落,影片通過反映現實生活,向觀眾傳遞溫暖並感受人生中的正能量。
該劇講述了一個藝術系的男孩樓一凡(宋春澤飾),在同學與他人發生沖突期間,意外被殺。作為父母的樓劍(由力飾)林娟(李菁菁飾)突然失去了孩子,他們如何繼續艱難的生活下去?要不要原諒失手殺人的同學以及他的家庭?此次拍攝,宋春澤本色出演,真實呈現了一個事件、兩個家庭的喜怒哀樂。
學院派出身的宋春澤外形乖順,但在演戲過程中他常常不走尋常路,在校時就參與創作多部影展短片,之後陸續參與了《天盛長歌》《尉官正年輕》等多部電視劇的拍攝,在任嘉倫、李曼、劉歡主演的電視劇《秋蟬》中,飾演正直善良的小齊。期待不久的將來,他給大家帶來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⑧ 如何評價斬獲銀熊雙獎的電影《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是一部反思計生橫跨30多年的時代史詩,影片有幾個大的時間背景:「1977/1978年知青返鄉」、「計s時期」、「跳舞被認為是聚眾淫亂的嚴打」、「90s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工廠大下崗」。個體悲劇在於人如浮萍,只得在不同形態的國家機器下不斷被消耗。很多人提到《活著》,或者莫言的《蛙》,然而如果你抱著這樣的期待去看《地久天長》的時候,你會喟嘆,如今的時代書寫終究還是隔靴搔癢,有著女店員式形而上學的憂愁。那些厚重的宏大敘事只是元素符號,整整三個多小時的編排鋪設,卻還是落到了兩戶人家的生死糾葛、虛無縹緲的大團圓。主題先行和人物先行,是創作者的常規思路,成敗都於此。
這部影片是存在硬傷的,即使導演被觀眾提問的時候,提到整個劇本都是經過精細打磨,前半程很有成熟之氣,而後半程的拖沓將前半段積累的情緒全部消散。
首先是人物的失真,耀軍這個人物足夠真實嗎?塑造人物的時候,為了體現出這個人物的復雜和立體,會設置「動力」「恐懼」「優缺點」「真實自我」「陰暗面」「性格弧線」等等,於是耀軍是個好人,他的好是在明線上的,因為在明線上的「好」太過強烈,這可能歸功於王景春的表演,而使得隱藏在暗線的「道德污點」不再是人物的復雜性,反而是分裂。他在計生時期,所有的慾望與憤怒都被結扎了,痛失愛子下卻被砍去了該有的憤怒與憎恨,而被硬加上不符合人物的「道德過失」。而在結局處這個過失也還是被隱藏了,於是這樣一個沒有自我認知和情緒釋放的人物,不斷地被劇情消解了其正向的形象。
另外,導演在他的陳述里在贊揚縱使遭遇一輩子顛沛流離也還是堅強活下去並滿懷善意的尋常人。如果一個人打了你,你忍下來了,再打一拳也還可以,然後他叫了一幫人來揍你,你還可以說沒關系我原諒你,這不是善意,這是縱容惡意。
那如何塑造一個真正立體的人物呢?影片其實有一個很好的主題,喪子之痛下的憎恨與原諒,自己的兩個孩子的死亡,是一個 社會 性的結果,對於這個結果,耀軍也存在一個自我反觀的空間,他是個好丈夫嗎?他又是個好父親嗎?甚至是個男人嗎?影片沒有往下深入,甚至都不再表現耀軍這個人物,他抽煙,他臉色鐵青,他愁苦,卻僅僅成為情緒片段,既不在人物選擇中,也不在人物轉變中。
而且對於人物台詞,導演太有表達欲了,他急於拋出金句,所以從耀軍和麗雲嘴裡,我們聽到不屬於他們的語言:
「用她(麗雲)的話來說,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變老」
「我跟麗雲現在是為了對方活著, 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都這樣了,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面對的呢?」
甚至隱在背景的關鍵人物浩浩有著一大段極度非口語的台詞:
「身體里有一棵樹,要撐破了……(大致意思)」
這幾段台詞,成為演員表演的阻礙,甚至成為阻礙整個情緒流動的結石。就像導演在點映的時候不斷拋出人生感悟,這些適合回憶錄而非電影的話語,不是生發自每個觀者的內心也必將走不進觀者的心。
另外,莫名引入的茉莉視角,使得本該是主角的麗雲處在尷尬的失語位置。詠梅雖然摘得了影後,然而卻驚訝地發現,影片似乎想要把麗雲推向背景人物,反而引入了茉莉的視角。不排斥視角轉換,茉莉是具有「見證人」作用的角色,類似觀眾視角,在「回憶」里是合理的,但在「現在」的敘事里就不該喧賓奪主。想必是因為耀軍和麗雲的對抗力量太弱,茉莉成為角色陣營較量的一個補充。但出國之前打一泡然後懷孕想把孩子生下來的設置,甚至在影片最後一刻還讓耀軍緊張了一下,簡直狗血到匪夷所思。讓人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基督徒二姐,她是全家最清楚最平靜的一個人,她不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她目擊了一切,並做出了自我的選擇。這是一個「見證人」作用的人物該有的位置。
其次是情節比重的失調。試做影片線索的整理:
耀軍:
1.現在的耀軍和假「星星」的父子線。
情節做得並不好,流量與角色的不適配讓這條線整段垮掉。
2.耀軍和茉莉的師徒出軌線。
使得耀軍的人設變味,如此呈現一個男人的慾望是否符合他的人設?
3.耀軍不原諒海燕為了完成工作而打掉自己的孩子。
4.耀軍為了保護浩浩不讓他爸爸提起害死星星的事。
這是正常的人之 情感 嗎?煽情嫌疑嚴重。
5.耀軍和妻子麗雲的多年 情感 與陪伴。
最應該呈現的兩人 情感 卻缺乏濃度。
麗雲:
1.打掉孩子導致自己不能受孕,計劃生育在她身上產生的惡果。
2.耀軍的出軌,傳宗接代觀念對女性的壓迫。
其他人物:
1.茉莉對耀軍的好感,對他們家的遭遇憤懣不平,願意給耀軍生孩子。
2.浩浩一生背負害死星星的真相。
3.海燕一生背負為了工作打掉麗雲孩子害她不能受孕的事。
4.新建和美玉的愛情。
過去和現在的交織在前半段是密絲合縫的,增加了影片的閱讀性。但情節線也還是有冗餘的部分,如果不是群像戲,那宏大敘事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主線人物視角不能做偏移,圍繞著主線人物的支線要有相關性。新建和美玉這條支線,和主線幾乎沒有任何關系,而茉莉的愛慕和出軌甚至都有些喧賓奪主。特別是最後一個小時內,年老的耀軍和麗雲坐著飛機回到包頭,這段的內容在結構上沒有和前面做關聯,而顯得拖沓冗長,也看到了導演始終在找合適的結束點,找不大到,也就給個大團圓吧。
當然在《地久天長》里,前一個小時節奏和氣氛都是到位的,那兩段隧道戲也是最閃光時刻:耀軍抱著溺亡的星星,和抱著自殺的麗雲,喘氣聲成為語言,跑過人生的至暗時刻,火車呼嘯,視聽情境動情力都到位了,這成為耀軍最有力量的段落。讓人想起在達內兄弟的《他人之子》里,同樣有著喪子之痛的父親,沉默和呼吸成為一種語言,一種情緒的壓力疊加就在這安靜中完成。
拍全家福那段也是不錯的段落,曾經封存的舊照片從櫃子下漂出來,想起當年麗雲清白文靜,兩家人相處融洽,這一定格,就成了永遠的過去。地久天長,是講曾經的友誼,講時代洪流中彼此原諒的人間 情感 ,講一對夫妻的相濡以沫。
但影片在主題的拆解和層次的鋪陳有所欠缺。計劃生育的議題,也恐怕只有在「二胎政策」的當下才能被呈現,戴著鐐銬的影像作為大眾媒介產品反思和批判始終是蒼白無力的。現代國家的統治者將生命這一看似自然和本真的存在納入政治邏輯中,不再僅僅擁有「死」的權力,而是擁有「生命權力」。這一對中央權力的服從和恐懼,應該作為這些悲劇人物的內里。兩家人的生死結怨,就去貫徹那罪與罰,這其中便有力量,而不是靠一段曾經回憶里的倫巴和其樂融融的家庭聚會來軟化甚至消弭矛盾。
我們知道臨終時海燕會說些什麼,但沒想到是這么一句,「我們有錢了,可以生了」,讓人膈應。因為邏輯不通,歸其原因,「計劃」這一詞是對人的看法的錯誤,海燕始終沒有正視自己的錯誤而在 歷史 推責。過去有政策,當下有資本,夾縫中的人,從來都沒有真正幸福過。所以結尾是個虛假的結尾,因為當下人的 情感 體驗都是被虛假的幻象構築和欺騙,被情節性的煽情和無度的音樂所自我感動。這讓人討厭起片名,地久天長,從來都沒有過。
而另一邊的浩浩企圖用坦白來化解多年的負罪,僅僅因為自己承受不了了,所以祈求受害者的原諒,我認為這種動機是更為可惡的。影片企圖說,海燕和浩浩都受到懲罰了,他們一生都不得安寧。只有求得原諒的動作,卻沒有贖罪。耀軍和麗雲沒有義務原諒任何人,憎恨是合理的,因為那些人,不是為了工作 ,不是為了面子,而是那一刻,生而為人是真的起了惡意,這是本源,致死只是結果。
於是,回到繞不開的胡波,這部電影里也有孩子死了。死亡有很多原因, 社會 性的,個人的,言語的,未出生的孩子因為海燕「為了工作」(計劃生育)而胎死腹中,兒子星星被海燕的兒子浩浩「推了一把」而害死。有人會把這部電影和胡波的死亡作對照,「為了工作」和「推了一把」,創作者選擇的立場也就成為他對某些事件的態度,就算有負罪、也有原諒,但死亡是一個很嚴重的事。
長達3個小時的放映,或許只有獲獎的電影以及《復聯》這種超級大製作才能讓院線接受這么長的放映時間吧。而這3個小時,卻敘述了一個長達30年的故事,一個充斥著時代變遷對人生影響的故事。
知青返鄉,是告別,也是重新開始,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友誼地久天長》的音樂響起,劉耀軍夫婦和沈英明夫婦都以為彼此之間的情分真的可以地久天長。他們一起在工廠里工作,同時生了孩子,兩家人一起拍照就像溫馨的全家福,兩個孩子如同兄弟般一起成長,那個時候的他們都以為這樣的生活真的可以地久天長。
耀軍和麗雲想要二胎,向身為計劃生育辦公室主任的海燕隱瞞了懷孕的事實,然而肚子一天天長大,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麗雲在一次下班的時候突然暈倒在地,懷孕的事情被海燕知道了。
因為職務的關系,海燕連勸帶拖的把麗雲帶到了手術台上,然而在手術過程中卻出現了狀況,麗雲 再也沒有辦法懷孕了 。
失去了懷孕的機會,卻得到了一個具有極大諷刺的「先進」稱號,而這個「先進」稱號又讓兩個人的名字出現在了下崗工人的名單中。
無奈、諷刺、又可笑。
星星死後,耀軍和麗雲再也沒有辦法開懷大笑,海燕和英明備受內心愧疚折磨,而亮亮成了所有人保護的對象,但是他卻一直無法原諒自己。
當所有人都在慶賀新年的時候,那個冰冷的屋子裡,暗的看不到對方的表情。茉莉送來了海燕包的餃子,三個人有一句每一句的聊著,誰都不敢提星星的事,但是話又都在彼此的嘴邊,最終只能一起沉默。
耀軍和麗雲選擇了離開這間黑暗的屋子,離開這個擁有自己所有痛苦回憶的地方,到了遙遠的南方,在那個方言堪比外語的地方生活著,領養了一個孩子,給了他星星的名字。
星星知道自己是替代品,所以 逃學、打架、離家出走 。
留下耀軍和麗雲獨自面對被雨水淹了的破舊房屋,兩個人吃飯、工作、找星星,沒有多餘的話,也沒有任何情緒上的起伏。
耀軍和麗雲是讓人同情的, 「失獨」 的人生只能靠著彼此才敢繼續活下去,生活沒有了任何的激情,時間彷彿停止了,兩個人可以做的,就只有 慢慢的等著變老 。
耀軍和麗雲需要面對「失獨」的殘酷事實,卻自私的讓星星成了自己孩子的替代品。英明和海燕要承受亮亮「害死」星星的事實,愧疚了一輩子,海燕直到最後,依然忘不了對耀軍和麗雲的虧欠。一句「我們現在有錢了,你可以生了」卻亮出了困了她一生的枷鎖。在亮亮的心裡,那個越長越高的大樹,何嘗不是他的悲傷。
英明的妹妹茉莉,成了這個事件中尷尬又真實的存在,在耀軍失去了所有激情和希望的時候,她的出現,又燃起了心頭那一點慾望,給一個如白紙般善良又令人同情的角色增加了一些污點,茉莉懷上了他的孩子。
麗雲看透了一切,卻從來沒有戳破,她知道如今兩個人都只是為了彼此活著而已,但是如果有機會,她希望可以少一個人承受痛苦,所以她選擇了放手。但是耀軍也深知麗雲內心的痛苦與絕望,也深知他和茉莉之間的鴻溝,如果麗雲沒了,他就真的一點希望都沒了。
還好,麗雲搶救回來了,耀軍也沒有接受茉莉的孩子,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的機會,這個時候,比起孩子,麗雲對於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人。
生活就是這樣,當我們以為自己是這個時代的寵兒的時候,卻會發現在這洪流中,我們不過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中的一個,時代在往前走,而我們,卻必須要承受各種變遷帶給自己的所有喜怒哀樂。
時間就像一個魔術師,他帶給每個人傷痛,又讓這些傷痛一點點結疤,最後只剩下一個傷痕。 星星帶著周永福的本名成為了最真實的自己,一個叩首,無言勝前言,一聲「爸」,讓耀軍和麗雲再次獲得了父母的身份。
亮亮的坦白,讓自己獲得了新生,也打開了耀軍和麗雲內心最後一道心結, 「說出來就好了」 和他們之前所說的 「只要活著,就不能說出來」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是這些年他們對生活,對現實的看透。茉莉的混血兒子,讓耀軍和她之間,再也沒有了牽絆,海燕的去世,似乎將所有的傷痛都一並帶走了,留下的是一群仍然在跟著時代在跑的人。最後耀軍和麗雲在星星的墳前,終於可以笑出來了。
王小帥導演沒有使用過於煽情的情節和台詞,就平平淡淡的敘述者那個時代的故事,熟悉的工廠,熟悉的制服,熟悉的老式街道和員工宿舍樓,還有直到現在仍然帶有情懷的廣場舞,所有的時代色彩都那麼真實。所有的人物簡單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可是看著他們的日子,我們卻總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淚。
當耀軍抱著星星跑到醫院的時候,護士們習以為常的表情和病患們好奇的眼神,讓「 死亡 」變的舉足輕重。當麗雲被迫上了手術台要拿掉自己的孩子的時候,耀軍在接受自己孩子必須要被拿掉的事實的時候,身邊卻是正期待自己孩子降生的夫妻,當耀軍再一次抱著吃了安眠葯的麗雲奔向醫院的時候,耀軍的整個世界崩塌了,而觀眾們被壓抑的情緒也得到了最大的釋放。
我們會感嘆耀軍和麗雲這樣的家庭,可是最悲傷的是,這個時代的洪流中可能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王小帥導演由小及大,用3小時的影片描繪出了可以打動世界的故事。 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的加冕,讓這部影片有了更加沉重的時代意義。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在2月17日凌晨公布,中國影片《地久天長》獲得了最佳男演員與最佳女演員兩個銀熊大獎。該影片由王小帥執導,王景春和詠梅擔任男女主。在為該部影片頒獎時,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與其他評委都對其給予了極大的評價:「熒幕上幾乎沒有另外一對夫妻可以像王景春和詠梅一樣演的如此自然!」
《地久天長》是一部文藝片,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凝縮的中國 社會 變遷的三十年。還電影主要是講了兩個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生了間隙,其中一家從北南下,遠走他鄉,然而三十年後兩家又再次聚首。這其中發生了很多事,充分提現了當時 社會 的浪潮和人為的意外對一些平凡的人的打擊。當然,演員們的演技也都是可圈可點的。
《地久天長》這部影片是王小帥的「家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2016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期間,他說在未來十年要完成一系列偉大的時代敘事影片,就是剛剛提到的「家園三部曲」,如今他在第一步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相信接下來的兩部也不會差。
該部影片的男主角王景春,在獲得獎項後接受媒體的采訪時談到了這個角色,我們才知道影片中的「劉耀軍」與王景春簡直是太符合了。因為王景春也透露到,在他身上發生了很多與劇中相似的事情,總的來說,這個角色真的是選對了人。而且劇中的「劉耀軍」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對他來說都不會有太大的角色反差。而王景春就是通過細節來展現了一切,生活中的一切小細節都可以體現出很多,這也是他獲獎的一個重要原因。
女主角詠梅今年已經49歲了,但她1995年就出道了,不過一直在演配角,這次也是她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她獲獎時表示特別不敢相信,49的她還能斬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女主角。但激動之時,她也說到了以後不能再像從前那麼「懶」的生活了。
《地久天長》這部影片真的很棒,劇情以及演技都算是一流,而且這部影片除美國正在競價外,在全世界的版權都已經售空了!
首先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最初覺得飾演海燕的艾莉婭,表演過於拿腔拿調,但轉念一想,海燕作為工廠領導,深受體制影響,她的「官腔」是與人物契合的。而這個角色在懺悔和自責中痛苦了近20年,艾莉婭在僅有的兩場老年戲中發揮驚艷,將背負一生無法解脫的命運枷鎖都表現出來了。 美玉的扮演者李菁菁和英明的扮演者徐程,在一場醫院重逢戲中,流著淚抱緊耀軍夫婦,沉默無言卻藏滿了千言萬語。更難得的是,李菁菁還在青年戲份中,透露出超越年齡的少女感。 杜江和王源在老戲骨們面前,也並沒有拖後腿。尤其是前者在片中最高潮的一場「訴罪」中,「我就推了他一下」的「推」字出口之前,數度哽咽,對台詞的拿捏十分到位。 整體而言,王小帥的《地久天長》無關乎販賣時代的凄苦,它只是記錄下一段長長的生活,還有 歷史 對生活印刻下的悲和穿過悲傷後的一點光亮。以下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同時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只要你喜歡這部電影,無論別人如何評價,你喜歡就是喜歡,不必改變,也不必解釋。反之,你不喜歡也是如此。 以上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里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同時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在這里,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還有美好的生活,還有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還有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這部已經獲獎的電影獲得了兩個獎項,這部電影獲得了獎項的背後是《地久天長》久違的製作時間,從2015年就開始製作,並且該電影是王小帥家園系列中的一部。相信這樣接地氣的東方電影能更多的在熒幕上展現,畢竟中國人的生活是最接地氣的。
我文章中就有介紹《地久天長》的。
⑨ 巍子:希望《安魂》能夠給失獨家庭帶來一些慰藉,你期待這部劇嗎
我非常期待《安魂》這部劇,這是一部中日合拍的電影作品,由巍子和陳瑾領銜主演,這部電影作品的內容是根據周大新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這本原著,這部劇講述的是父親因為自己的固執和偏見,間接使得兒子一直活在陰影之下,終日郁結最後病發離世的故事,面對兒子的突然離開,作為父親的他幡然悔悟,他一直自認為對孩子的所有好都是一種錯付,他或許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是根據作者的真實經歷改寫的故事,作者和導演希望可以通過這部作品給很多失獨家庭帶來一些慰藉,雖然沒有太多的宣傳工作,但是電影《安魂》真的值得一看。
演員巍子覺得有些傷痛是無法彌補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減輕他們的痛苦,通過這部電影不僅可以給失獨家庭帶來一絲安慰,也可以給很多父母一些教育啟發,有些事錯過就是失去,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個瞬間,希望所有人都不會有任何遺憾。
⑩ 巍子說希望《安魂》能夠給失獨家庭帶來一些慰藉,這部電影有哪些溫情場面
在這部電影當中有很多的溫情場面,尤其是父親看到了孩子的骨灰盒之後並沒有流露出來心的表情。這個時候父親把自己的外套脫了下來,蓋在了骨灰盒上面。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之後,讓很多人覺得非常的觸動。因為做出了這樣的動作時,父親嘴裡還說了一句話,怕雨淋到了孩子。所以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是非常精彩的,導演和演員也希望這部電影可以給很多家庭帶來慰藉感。
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對於演員們來說也是比較痛苦的。因為拍攝了這部影片之後,他們可以理解失獨家庭的痛苦。同時他們也希望這些家長能夠走出心理的陰影,大家也希望這些家長能夠勇敢的面對生活。在劇情當中的主角,失去了兒子之後也非常的痛苦。後來得病去世了,看到了這樣的劇情之後,讓大家覺得非常的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