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關於抑鬱的
㈠ 《丈夫得了抑鬱症》,雅人叔和宮崎葵的溫情詮釋
這周要上六天班,源姐知道你們心情很不好。現在一起放鬆下,我們來聊聊一部很簡單治癒的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
雅人叔和小葵是源姐很喜歡的兩位日本演員,之前二人在大河劇《篤姬》中的合作就默契十足,而在這部電影里,雅人叔扮演的丈夫和小葵扮演的妻子用細膩而生活化的演技再度傳遞出脈脈的溫情。
工作和生活都很嚴謹細致的上班族丈夫干男患上了抑鬱症,並一度想要自殺。漫畫家妻子小晴為了丈夫恢復健康,甚至以離婚相逼威脅干男辭職休養。小晴一方面為了家庭生計,以兩人在此期間的點點滴滴為素材創作漫畫。一方面為了更好地照顧丈夫,大而化之地營造家庭氛圍,兩個人就這樣相互陪伴扶持,共同成長,最終走出陰霾。
細細想來,這是何其幸運的境遇,讓敏感的干男遇到神經大條卻又充滿智慧和愛意的小晴,才能這樣順利地渡過難關。
影片中干男哭過很多次,源姐截取了兩個片段,大家可以體會一下。(請忽視源姐的渣截圖,要體會精神!體會精神!體會精神!重說三!)
片段一:上班高峰,眾目睽睽之下,一個男人就這樣哭了。他甚至沒有什麼肢體動作,只是雙臂緊緊地貼著自己的身體,這是內心經受著多麼嚴重的不安和壓抑才會像被捆綁住一樣。而妻子的一句肯定,就可以輕易地讓他淚崩,可見他又是多麼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片段二:哥哥來到家裡做客,不理解他的病情,反而不斷地說自己因為努力賺了錢,讓家人過上了好生活。哥哥走後干男蜷縮在被子里,不斷地自責。他感到羞愧、恥辱,而內心又充滿了無力感。這些情緒,別人很難體會。
在這里,源姐只想說,對於抑鬱症,真的請不要輕描淡寫、不痛不癢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要堅強」「你只是心情不好」,更不要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眼神看著他們,好像在說「你就是矯情玻璃心,其實根本沒那麼嚴重」。如果一個人因為身體和精神同時存在才能稱作一個人,那麼為什麼我們只允許人的生理上出現疾病,而對心理上的病痛置之不理呢?
尤其是,當這個社會處處吶喊著「努力」時,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過那種即使拚命努力也仍在黑暗中摸索徘徊瀕臨絕望的心情?
壓力是不可承受之重,生命亦是。
我們要做的,是接受,是理解,是共情,是肯定。
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每個瓶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與自己相配的花兒啊。
其實影片把抑鬱症的黑暗艱難略過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倒像是歷盡千帆的淡然。對於現代社會的你我,是沒有辦法選擇「不努力」的一種生活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在荒蕪中記得櫻花一定會開,黎明也一定會來。
㈡ 丈夫得了抑鬱症電影是什麼
電影名字就叫《丈夫得了抑鬱症》。
《丈夫得了抑鬱症》是由日本朝日電視台、東映映畫聯合製作,東映映畫發行的121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佐佐部清導演,青島武編劇,宮崎葵、堺雅人、余貴美子、大杉漣、田村三郎等主演,於2011年10月8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根據細川貂貂根據和丈夫望月昭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妻子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
《丈夫得了抑鬱症》影片看點
電影最好的地方,正是在於它真實表現了一個人,面對熟悉卻一無所知的疾病時,所做出的反應。妻子買來一堆專業書籍,弄清楚抑鬱症是什麼病,有什麼病症,應該如何對待病人。妻子陪丈夫一起去公司辭職,體驗了一把丈夫每日乘坐火車上班的痛苦,「原來你每天上班要這么辛苦啊。
㈢ 適合抑鬱症看的電影
推薦一部日本電影《只有愛能讓我生存》。
津奈木抱住了寧子:其實,我真的很想,更加理解你。
寧子的OS:大概,我們真的相互理解,只有那麼一瞬間,但就是這一瞬間,讓我得以存活。
在夕陽般的霓虹燈影里,裸體的寧子,翩翩起舞,她臉上帶著笑。
《只有愛能讓我生存》是一部非常情緒化的電影,而情緒是很私人的體驗,這也決定著你是否喜歡這部電影。
我們都知道也都相信,愛在人生中的意義,但愛的重要性極致是什麼呢,不外乎就是片名說的,只有愛能讓我生存。
一方面,這世上誰離了誰都能活,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沒了愛,活著也無異於死去。
你琢磨下,這兩者並不矛盾。
㈣ 有哪些適合抑鬱症患者看的電影
治癒系的電影和書有幫助,千萬不要再看悲劇類現實類的,比如剖析人性和社會黑暗的作品,自己會陷入失望和悲傷中,很久出不來。我有時候會看動畫片,感覺也能緩解情緒,推薦幾個吧。電影:
《烏雲背後的一線幸福》,兩個因生活巨變導致精神障礙的兩個人互相取暖,終於找到惺惺相惜的同類。
《小森林》夏秋篇和冬春篇,一個姑娘離開都市回到鄉村的獨自生活,種植瓜果蔬菜,采山間野果製作美食,以及如何與母親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壽司之神》紀錄片,那麼多的平凡人固執的堅持初心只為做好一件事。初心永不老。
《水形物語》,一個無法開口的女孩與人魚的愛情。如果你與世界格格不入,有沒有想過是因本就不屬於這個世界。
《夏目友人帳》動畫片,今年已出劇場版。可以看見鬼怪的人類如何與鬼怪相處,很多感人的瞬間,會讓心變的柔軟起來。
㈤ 抑鬱期間 好電影推薦
片名叫做《丈夫得了抑鬱症》,來自日本。
日本電影什麼都敢拍,題材總是能出乎意料。至於日本的電影風格,大家都很清楚:永遠慢節奏、永遠小清新。在生活的日常中告訴觀眾道理,在每一個細枝末節的細節人讓人感同身受。
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男主角是一個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普通中年男子,名叫高野。
每一天,他都需要乘著擁擠的地鐵去公司,忍受這段過程中人擠人的糟糕狀態,聽地鐵上人群各種各樣對於生活的抱怨。
然後,再心急火燎的步入公司,聽同事的閑聊、承受領導不講道理的批評,開始日復一日枯燥的上班生活。
女主角小晴,則是個大大咧咧、毫無自我追求的漫畫家。
因為丈夫工作努力,她可以比較悠閑的畫畫,馬大哈的在生活中出各式各樣的小亂子,最後等丈夫溫柔的解決。
結婚這五年裡,他們一直相敬如賓的生活著,就算是吵架,也能很快的和好。
這是影片最主要的故事背景,來自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亦是日本社會中普普通通的兩個小人物。
一開始,他們以為:生活會一直這么幸運下去,順風順水,偶爾經濟上出現一些小瑕疵,那都不是問題。
但偏偏天有不幸風雲。
在安逸的生活狀態過後,丈夫高野出現了頭痛、失眠、沒有食慾、想要自殺的這些狀態。
『抑鬱症』這個嚴重的存在,就這樣毫無預兆出現在兩人幸福的生活中。
在這里,影片中有一個情節讓點點的印象非常深刻,發生在高野跟領導的對話之中。
領導特別淡定,甚至是有一點不屑:「這年頭,誰不憂郁啊?別發牢騷了,快打起精神來!」
剛好印證了點點在文章開頭說過的那段話。
在這個社會中,沒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抑鬱症的。面對得了抑鬱症的人群,大部分人覺得矯情、不可理喻,完全搞不清楚問題有多麼嚴重。
因為這個原因,導演選擇了拍這部片子,並且專門請來了抑鬱症精神病學家來擔任電影的顧問。
從而讓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情緒更加真實、更加溫暖。
就拿影片中高野盯著很多垃圾看的鏡頭來說吧。
那是一個很長的固定鏡頭,高野一個人站在家門口,眼神直勾勾的盯著垃圾桶,半天半天沒有動靜。
在這個鏡頭里,高野內心「我跟垃圾一樣沒用」的情緒撲面而來,沒有過多的情緒渲染,卻讓眾多抑鬱症患者感同身受。
這類疾病的症狀,向來是沒有什麼確切的呈現形態。
可能是不愛說話、可能是做一些奇怪的是事情、嚴重者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與此同時,患者人群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會對生活失去全部的希望,同時,特別渴望得到身邊親人朋友的理解和扶持。
在這個故事中,妻子小晴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最好。
贊同丈夫辭職,把生活的重擔全部放到了自己身上;陪丈夫做他想做的每一件事情,在清晨擁擠的地鐵上感同身受的安慰丈夫:「過去的你一直坐這么擁擠的地鐵,真的是辛苦你了。」
沒有什麼特別特殊的治癒方式,有的,僅僅是夫妻、親人、愛人之間永遠熾熱的愛和從不逃離的陪伴。
試圖用這樣笨拙的方法,找回丈夫的健康。
再之後劇情發展是什麼,點點不再以透露。唯一能夠告訴大家的是:這部電影足夠溫暖,也足夠治癒。
在這個故事中,你能深刻體會到抑鬱症患者殘酷的生活狀態,也會因為那些不放棄他們的人而感動得淚流滿面。
你得以了解這類疾病最真實的面貌,也會感嘆『相互扶持、以愛溫暖』的神奇力量。
畢竟,抑鬱症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沒有直面它的勇氣,沒有願意陪抑鬱症患者共度難關的人。
㈥ 丈夫得了抑鬱症電影
《丈夫得了抑鬱症》是由日本朝日電視台、東映映畫聯合製作,東映映畫發行的愛情影片。該片由佐佐部清執導,青島武編劇,宮崎葵、堺雅人、余貴美子、大杉漣、田村三郎等主演。
本片為細川貂貂根據和丈夫望月昭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原作改編,講述妻子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影片於2011年10月8日在日本上映。
劇情簡介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高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
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失去了生活來源,高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獲得了久違的快樂。
㈦ 關於抑鬱症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抑鬱症的電影有《丈夫得了抑鬱症》、《情歸新澤西》、《關於一個男孩》等。
《丈夫得了抑鬱症》根據細川貂貂根據和丈夫望月昭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妻子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
《丈夫得了抑鬱症》劇情簡介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高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
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失去了生活來源,高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獲得了久違的快樂。
㈧ 從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看抑鬱症
網路公司上班的髙野干夫和漫畫家妻子小晴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小晴生性懶散,隨遇而安。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主要依靠丈夫干夫。干夫是一個做事認真、苛求完美的人,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干夫最終被確診為抑鬱症。面對疾病小晴不離不棄,積極鼓勵丈夫辭職休養,並主動承擔起生活的重擔,最終兩人相互扶持、勇敢帶病生存、找回了久違的快樂...
以上是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的劇情,它於2011年上映於日本,是一部以抑鬱症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電影。其實,在心身醫學科門診每天都會看到很多干夫和小晴的身影,疾病雖相似,但每個人面對疾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結果更是千差萬別...看到這部電影時非常有感觸,感觸會有人如此細膩、真實地去拍這個題材,會有人關注抑鬱症患者這個群體。為了不讓這部電影淪為一碗心靈的雞湯,我們也可以從疾病的角度多一些思考:
思考一:抑鬱症像心靈的感冒,是誰都可能得的病?
影片中醫生為了安慰干夫說「抑鬱症也被稱為心靈的感冒」,為什麼說是心靈的感冒呢?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更有預計說到2020年抑鬱症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所以,抑鬱症已經成為精神疾病中和感冒發病率相差無幾的病症。你覺得它離你很遠,其實它離你很近,當我們心理的免疫力下降時也會來一場心靈的感冒。
思考二:抑鬱症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抑鬱症典型特徵:簡單來說就是「三低三無三自」,「三低」是指: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減退,「三無」:無助、無望、無用,「三自」:自責、自罪、自殺。電影也用十分細膩的情節為我們呈現了一些症狀:
1.心境低落情:抑鬱悲觀,感覺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喜歡獨處,有時候會莫名的傷感。
2.意志活動減退: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卧床。
3.思維遲緩,行動緩慢,認知功能損害,不能勝任工作和生活。
4.軀體症狀: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等。
5.有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感到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生活本身都沒有意義,以為死是最好的歸宿,但同時又想到自己的家庭離不開自己,或自己的離開會使親人感到傷心、難受或覺得世上還有值得留戀的東西,下不了死的的決心。
思考三:背痛、頭疼也是抑鬱症的表現?
影片中主人公幹夫就「背痛」專門詢問了醫生,在心身醫學科也有不少患者問過這個問題。說到抑鬱症,人們往首先往想到的是情緒低落、患得患失等精神症狀,其實軀體上的不適在抑鬱發作時也很常見。流行病學研究指出,疼痛與抑鬱有著高達30%~50%的共病率,且二者呈互相加重的關系。例如,臨床上觀察到,許多抑鬱病人在主訴中經常抱怨身體疼痛,部分抑鬱病人不會報告悲傷情緒,反而強調其軀體症狀[1] 。軀體不適的主訴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尿頻、尿急、便秘、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這些疼痛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遊走的,有的疼痛較輕,有的難以忍受。比較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疼痛而就診於綜合醫院,並且被診斷為各種自主神經功能紊亂[2] 。
思考四:你會怎樣對待身邊的抑鬱症患者?
有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調查對象認為應該避免與抑鬱症患者接觸;有57.5%調查對象認為,抑鬱症是個人軟弱的表現;有41.1%的調查對象認同大多數人認為抑鬱症不是真正的疾病[3] 。
你會怎樣看待抑鬱症患者呢?下面我們結合影片看看不同的態度對抑鬱症患者的影響,也許會讓你思考很多。
1.抑鬱症不是病:
干夫得知自己確診抑鬱症後,鼓起勇氣向主管請假,主管說:「工作那麼忙,大家差不多都抑鬱了」並進一步給他施加了更多的工作壓力。隨後干夫走到天台,絕望地說「我做不到啊...」我想,這個「做不到」有兩層意思:一是對超負荷的工作做不到,二是對結束生命就此一躍而下做不到。如果在你身邊有人因抑鬱症而有求於你,請不要敷衍他們,也許這就是他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2.抑鬱症是軟弱的表現:
哥哥專程來探望干夫,他自帶優越感地述說了自己為家人所做的不懈努力,鼓勵干夫要為了家人努力康復,畢竟男人是一家的頂樑柱...結果哥哥的話像大山一樣壓下來,干夫躲在被子里瑟瑟發抖...其實,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講道理帶來更多的是傷害而不是幫助。我們總是道理講的太多,傾聽的太少。我們都渴望表達自己,向別人展示自己,而忘記了對面也是一個想表達、想獲得關注和理解的人,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抑鬱症患者啊!
3.你可以不努力:
妻子小晴在干夫得了抑鬱症後認真學習抑鬱症知識,從生活上、精神上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陪伴與寬容。她以「不辭職就離婚」為由果斷讓干夫在家休養,告訴干夫「如果不想動就不要動,不想努力就不要努力」。她自己也一改往日的懶散,主動出去掙錢維持家用。在最困難的時候她會大聲懇求:「我的老公得了抑鬱症,請給我工作」...最終,在小晴的耐心陪伴與鼓勵下,干夫的抑鬱症慢慢的好轉,雖然有時候會復發,但他已漸漸的恢復了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影片最後干夫表示坦然接受自己並沒有痊癒的現狀,他認為生病並不是羞恥的事,任何時候能用最真實的狀態去生存都該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是啊,真正能完全治癒的疾病有多少呢?有多少人是帶病生存呢?同理,一生中真正能解決的問題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人是與問題同行呢?疾病、問題的本身並不是問題,如何看待疾病、問題才是問題。很多時候,帶病生存、與問題同行才是對生命最大的積極。
㈨ 有哪些以抑鬱症為主題的好電影
講述抑鬱症的電影不少,我最喜歡的推薦給您!
這部日本電影,有日式一貫的小清新和細膩。
女主角小晴,平時大大咧咧、毫無自我追求的漫畫家。丈夫是個很溫柔的上班族,在安逸的生活狀態過後,丈夫高野出現頭痛、失眠、沒有食慾、想自殺的這些狀態。
經過檢查,原來得了抑鬱症。
電影是根據真實經歷撰寫的漫畫改編的 ,講述了丈夫高崎患抑鬱症後,太太晴子陪伴他漸漸走出低谷的故事。影片畫面干凈而溫暖,沒有跌宕起伏的催淚情節,但全程讓人沉浸在角色的每個時光里倍受觸動,看完後,更 讓人正確的認識和接受: 抑鬱症,發生在別人或自己身上的可能性。
妻子在這個過程中也成長了,首先贊同丈夫辭職,把生活的重擔全部放到了自己身上;再陪丈夫做他想做的每一件事情,還在清晨最擁擠的地鐵上感同身受的安慰丈夫:「過去的你一直坐這么擁擠的地鐵,真的是辛苦你了。」
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特殊的治癒方式,可能有的,僅僅是夫妻、親人、愛人之間永遠熾熱的愛和從來沒有逃離的陪伴。
晴子就試圖用這樣笨拙的方法,一步步的找回丈夫的 健康 。
㈩ 十大治癒抑鬱症的電影
治癒抑鬱症的電影:《莫娣》、《海蒂和爺爺》、《幸福的麵包》、《我愛你》、《白兔糖》、《歲月神偷》、《初戀五十次》、《菊次郎的夏天》、《天堂電影院》、《哪啊哪啊神去村》等等。
1、《莫娣》莫娣·劉易斯(莎莉·霍金斯飾)是一名外貌有明顯缺陷的婦女,因為這個原因,她經常找不到工作,直到一位隱居的男士艾弗雷特·劉易斯(伊桑·霍克飾)聘請她做管家,她的生活就此發生了改變。
閑暇之餘的她喜歡畫畫,並且筆下的作品極其富有生命力,慢慢地她會畫畫這件事被居民傳開,並成為了當地知名的畫家。而莫娣和艾弗雷特也互生好感,成為了甜蜜的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