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59年的是美國電影
『壹』 創造於1959年的什麼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創作於1959年的《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這首歌是《音樂之聲》(1965年初搬上銀幕)的插曲之一。
這首歌把edelweiss擬人化,使它具有人類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難怪男主人公在開始唱之前對觀眾說他要唱首情歌。不錯,他將自己的感情注入這一生長在高山的植物,更主要的是,他通過這「小而白、潔又亮」的小花兒保佑自己的祖國永遠平安、頑強。
這首歌歌詞不長,卻情深意遠。主人公贊揚雪絨花的美麗,實際在希望自己的祖國也不失這些品性。
這首歌的歌詞是一首優美的小詩,詩行有長有短,三、四行押韻,二、五行押韻,六、七行押韻,八、十行押韻,一、九行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唱起來也非常優美動聽。
創作背景
《雪絨花》(Edelweiss)是《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在影片中的相關內容:上校一家參加為德國軍官舉行的音樂會,他們決定當夜離開奧地利,前往瑞士。音樂會上,上校彈起吉他,唱起了這首奧地利民歌,之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瑪利亞和孩子們走上去與他一起唱,他們的深情感動了在場的奧地利觀眾,在上校 的示意下奧地利觀眾都激動地與他們合唱了起來。
還有一次出現是上校彈著吉他為孩子們唱的,上校唱了一段,大女兒也唱了一段。
『貳』 創造於1959年的什麼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創作於1959年的《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創作於1959年的《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雪絨花是美國電影和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著名歌曲,於1959年面世。理查德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
雪絨花這首歌的歌詞不長,卻情深意遠。主人公贊揚雪絨花的美麗,實際在希望自己的祖國也不失這些品性。而且這首歌的歌詞是一首優美的小詩,詩行有長有短,三四行押韻,二五行押韻,六七行押韻,八十行押韻,一九行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唱起來也非常優美動聽。
作品簡介: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麗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麗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該片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
『叄』 創作於1959年的什麼是美國電影
創作於1959年的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
『肆』 美國最早驚悚片蝙蝠是哪年的
《蝙蝠》是195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克萊恩·韋爾伯導演。 文森特·普萊斯 ,艾格尼絲·摩赫德主演。《蝙蝠》講述小小市鎮人心惶惶,原來既來了「蝙蝠」的殺人兇犯,又飛來了咬人致死的蝙蝠。偵探小說作家科妮莉亞小姐為了避暑來到了市鎮齊尼思,她租了屬於當地銀行董事長強·弗萊明的一所叫作「橡樹庄」的住宅,同女僕莉齊住了進去。當時,鎮上關於一個綽號「蝙蝠」的奇怪殺人兇犯的議論正傳得沸沸揚揚,雜志上又在介紹鎮上出現一種帶有病毒的真蝙蝠咬了人之後能傳染狂犬病。於是,蝙蝠弄得人心惶惶.....
『伍』 求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 網路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slYyiukB1cKgtFdSIJX_NQ
《睡美人》是美國迪斯尼於1959年出品的一部動畫電影,該片由克萊德·吉諾尼米執導拍攝,瑪麗·柯斯塔、比爾·雪利等配音。影片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於1959年1月29日在美國首映。影片改編自夏爾·佩羅和格林兄弟版本的童話故事《睡美人》,講述的是一位名叫愛洛的公主,一出生就受到了黑女巫的詛咒而被交給三位仙女撫養,後因中了詛咒而被王子用真愛之吻救醒的故事。
『陸』 美國加州帝王國際電影節是什麼電影節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和中國上海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Festivai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簡稱IFB)和嘎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每年9月份在加拿大多亂多舉行。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做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柒』 給介紹一下世界各大電影節,電影獎項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捌』 希區柯克的經典作品有哪幾部
希區柯克的經典作品有以下十部:
1、蝴蝶夢(1940年)
《蝴蝶夢》是塞爾茲尼克國際影片公司出品的懸疑片,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勞倫斯·奧利弗、瓊·芳登等主演。該片根據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懸疑小說《麗貝卡》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子嫁入豪門後,發現丈夫的前妻麗貝卡的陰魂籠罩在豪宅中;之後,麗貝卡的遺體被發現,一樁命案由此被揭開的故事。1940年3月28日,該片在美國上映。1941年,該片獲得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最佳攝影獎。
《蝴蝶夢》是懸疑手法運用的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藝片,也是希區柯克電影中最典型、最傑出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氣氛詭異,懸疑味道十足。片中陰暗壓抑的曼德利庄園、荒寂的建築、幽靈般出沒的女管家,都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場景。
2、愛德華大夫(1945年)
《愛德華大夫》是1945年上映的美國好萊塢早期黑白影片、懸疑片,由希區柯克執導,英格麗·褒曼和格利高里·派克主演。影片講述了女心理醫生與一位假冒「愛德華大夫」的英俊精神障礙患者相愛了,而有關心理分析的驚險故事。該片是電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學為主題的影片之一,獲得了第十八屆奧斯卡最佳戲劇片和最佳原創音樂獎。
《愛德華大夫》是希區柯克在二戰後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也是電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學為主題的影片之一。該片多處運用了經典的心理分析與治療的方法和技術(如精神分析等),使觀眾無不跟隨主人公的心理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故事情節離奇、懸念徒生,是一部經典的心理分析片。
3、美人計(1946年)
《美人計》是雷電華影片公司出品的愛情片,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加里·格蘭特、英格麗·褒曼等主演。該片講述了莉亞與美國特工迪普相愛;然而莉亞卻因為工作的關系嫁給塞巴斯蒂安,並在婚後因為身份暴露而陷入危險的故事。1946年9月6日,該片在美國上映。
《美人計》以愛情與國家利益的矛盾沖突為基礎,以懸念驚險為形式,兩大特色相得益彰,堪稱最能體現希區柯克風格的佳作之一。影片的線索十分洗練,所有的懸念都圍繞鑰匙和裝有鈾的酒瓶展開,而關於愛情的設定同樣簡單不過——兩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女人。導演希區柯克用極少的場景取得了絕佳的銀幕效果。酒窖偷酒的場景以及從全景逐步推進,最後以莉亞手中鑰匙的特寫而結束的場景最為觀眾所津津樂道。
4、列車上的陌生人(1951年)
《火車怪客》是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法利·格蘭傑、羅伯特·沃克、魯思·羅曼主演的驚悚電影,於1951年6月30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安東尼向網球明星凱亨提出了一個交換謀殺的計劃,在遭到對方拒絕後,安東尼展開了一系列瘋狂的報復行動。
《火車怪客》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最殘暴驚悚的作品之一,講述了一個可能發生的恐怖故事。影片的經典場面比比皆是,如陌生人掐死網球明星妻子的場面是從眼鏡片的反射光顯示給觀眾的,這也是電影史上最精彩的謀殺場面之一。
5、後窗(1954年)
《後窗》是一部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詹姆斯·斯圖爾特、格蕾絲·凱利、瑟爾瑪·瑞特等主演的懸疑片。該片講述了攝影記者傑弗瑞為了消磨時間,於是監視自己的鄰居並且偷窺他們每天的生活,並由此識破一起殺妻分屍案的故事。1954年8月1日,該片在美國上映。
影片包含了希區柯克擅長的所有技巧和手法,也是「偷窺」主題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一部電影。該片不僅讓觀眾看到生活和人性隱秘的一面,也給後來的許多電影導演提供了一個可以模仿的範本。
6、電話謀殺案(1955年)
《電話謀殺案》是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格蕾絲·凱利、雷·米蘭德等主演的驚悚片,於1954年5月2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弗雷德里克·諾特的舞台劇改編,講述了湯尼發現妻子瑪戈有婚外情以後,決定以電話為信號殺害瑪戈的故事。1955年,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憑借該片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電影導演獎提名。
《電話謀殺案》是一部經典作品,並對3D電影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片可以定義為希區柯克的一個「U形轉彎」。在《電話謀殺案》中,設計與反設計、假定與反假定的巧妙布局和解局足以使這部電影留名史冊。
7、迷魂記(1958年)
《迷魂記》是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詹姆斯·斯圖爾特、金·諾瓦克主演的懸疑片,於1958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私家偵探斯考蒂受加文·艾斯特所託去跟蹤馬倫,並由此引出一樁命案的故事。2007年該片入選美國電影學會評出的「百年百佳影片」。2012年,英國雜志《視與聽》評選出「影史十大影片」,該片位列第一名。
《迷魂記》不僅是非常傑出的懸疑片,而且在情節設計和運鏡剪輯等方面都達到了希區柯克電影的巔峰,被評論界視為最偉大的影片之一。
8、西北偏北(1959年)
《西北偏北》(NorthbyNorthwest)是由米高梅公司出品,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的驚悚懸疑片,加里·格蘭特、詹姆斯·梅森、愛娃·瑪麗·森特等主演。影片講述了羅傑·索荷(加里·格蘭特飾)的一段冒險經歷,於1959年在美國首映。影片命名來源於《哈姆雷特》,隱喻難以把握的現實,同時雙關電影中提到的美國西北航空公司。
希區柯克有一種敏銳的幽默感,總能用意外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該片以恐懼、懸疑以及黑色幽默等強烈風格,展現了希區柯克的驚人天賦,也是希區柯克電影中最娛樂的一部。
9、驚魂記(1960年)
《驚魂記》是環球宇宙公司出品的驚悚片,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安東尼·博金斯、珍妮特·利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瑪莉蓮在浴室中被精神分裂的狂人殺死,之後瑪莉蓮的姐姐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調查,在逐步偵查下終於揭露狂人殺人真相的故事。1960年6月16日,該片在美國上映。
《驚魂記》是一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其中許多畫面都已經成為影史上的經典。《驚魂記》最讓觀眾記憶深刻的是那場經典的浴室殺人戲。這場戲不僅成為影史上最恐怖的場景之一,同時也被電影學院的教材作為經典範例收錄。
10、群鳥(1963年)
《群鳥》是UniversalHomeVideo發行的一部劇情片,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蒂比·赫德倫、蘇珊娜·普雷切特、傑西卡·坦迪等主演。該片講述了舊金山上流社會的淑女米蘭妮與律師米契在一家鳥店中一見鍾情,當他們的愛情遭米契的母親誤解時,不斷有海鷗和麻雀飛來米契家附近對人類發動攻擊,甚至在加油站引起了一場大火。米蘭妮奮勇地保護小妹妹免遭鳥群襲擊,終於蠃得米契之母的喜愛的故事,於1963年3月28日在美國上映。
《群鳥》在希區柯克的作品中佔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如果不是影片中營造緊張氣氛的精彩手法,恐怕很難看出這是一部希區柯克的作品。希區柯克作品中常見的謀殺、犯罪,在影片中都沒有出現,離奇的劇情根本沒有給渴望謎底的觀眾留下一點推理的線索。
拓展資料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他的電影是生與死、罪與罰、理性與瘋狂、純真與誘惑、壓制與抗爭的矛盾統一體,因此他也被譽為「電影界的弗洛伊德」。在他的導演生涯中,一共導演了50多部電影作品!
希區柯克經典語錄
1.「演員都是牲口。更正一下,我不是說他們都是牲口,而是他們應該被看作為牲口。」
2.有演員不理解劇本的內容,就問:「我演這角色有什麼動機啊?」希區柯克說:「動機就是我會付給你薪水。」
3.「我不如迪斯尼公司那麼認真,他們對不滿意的演員一律都是撕了重畫。」
4.「觀眾看我的電影能減少心裡的罪惡念頭。如果你本來就一點罪惡念頭都沒有,看了我的電影會給你一點兒。」
5.「我的電影不能太長,否則觀眾又擔心會錯過關鍵情節又擔心膀胱。」
6.「看謀殺電影不如看謀殺電視,因為電視得坐在家裡看,而謀殺本來就是家裡的事。」
7.「電影藝術就是人生有意思的那部分。」
8.「我覺得拍失敗了的片子竟然成了經典,而且很賺錢。」
9.「觀眾能預料到的恐怖不嚇人,完全預料不到的也不嚇人。」
10.有記者問希區柯克多少歲時會不再拍片,干點什麼別的愛好。回答是:「我喜歡文學,但不會寫;我喜歡美術,但不會畫。我只會當導演,別的不會。」
11.「如果我拍攝《泰坦尼克號》,開頭會給一個鉚釘的特寫,然後鏡頭向後拉,直到整條泰坦尼克號都拉得進入鏡頭了為止。」
12.「有人說電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的電影則是蛋糕的一部分。」
『玖』 尋求經典的電影名字以及介紹
1.影片:《造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1994)
其實我們所有的人都可能會有路易斯那樣的遭遇—一個好人身處不好的環境之中。布拉德·皮特在片中扮演了一個英俊的法國人路易斯,當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扮演的邪惡的吸血鬼萊斯塔特(Lestat)把他變成自己的同僚的時候,他並沒意識到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命運。大家也許還記得,當時路易斯必須迅速地在生和死之間作出抉擇,原諒他選擇了永恆的青春因為萊斯塔特並沒為他預備更好的選擇。心地善良的路易斯不願為吸食人血而殺害人命,它抑制自己對人血的慾望,在它成為吸血鬼的頭二十年裡只靠吸食動物血液為生。與萊斯塔特比起來,路易斯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殺手。
2.電視劇:《明斯特一家》(The Munsters)(1964-1966)
說起埃爾·萊維斯(Al Lewis)扮演的明斯特爺爺,我們實在找不出比他還要好的吸血鬼了。我們並不是暗示所有的政治家都嗜血,不過起碼明斯特爺爺是的。不過與以往的吸血鬼不同的是,明斯特爺爺似乎更願意在干凈清爽的熟食店周圍轉悠而不是游盪在陰森晦暗的城堡里。
片中赫爾曼(Herman)和莉莉(Lily)的爺爺都是吸血鬼,我們確信他們對五香牛肉乾並不感冒。如果不把他列入10大吸血鬼之一的話,我們擔心容易沖動的88歲高齡的老萊維斯沒准會咬我們一口呢。
3.影片:《迷路的男孩》(The Lost Boys)(1987)
該片講述是一位離婚的母親帶著兩個兒子搬到了離孩子外祖父較近的的一個小鎮上。兩個孩子中較大的一個受到鎮上一幫吸血鬼的誘惑而成為其中一員,小的一個為了救哥哥與自稱是捉鬼者的新朋友聯合起來對付吸血鬼的故事。
迷路的男孩塑造的是一群長著漂亮的頭發騎著臟兮兮的自行車的吸血鬼。基弗·蘇澤蘭扮演了群鬼之首—戴維。讓我們暫且忘記那些風格上滯重沉悶的東歐的吸血鬼,該片才是典型的給人強烈感官刺激的此類片中的佼佼者。片中的群鬼住在一個虛構的加利福尼亞名叫桑塔·卡拉的小鎮的懸崖邊一所廢棄的旅館里,身裹黑色皮衣的戴維和他的手下每天晚上都出去「打獵」。至於嚇人的噱頭無非是在狂歡節上偷走嬰兒,吸食他們對手的血液和吸收長頭發的新成員等等。
4.影片:《吸血伯爵達丘拉 A. D.》(Dracula A. D.)
話說1872年的勞倫斯·萬·赫爾森(Lawrence Van Helsing)和達丘拉(Dracula)伯爵的正義—邪惡之戰以兩人的死為終結。達丘拉的一個僕人把使達丘拉致死的木樁埋在了墳墓的旁邊並且留了一小瓶德卡拉的骨灰和他的指環。一百年後,也就是到了1972年,僕人的曾外孫約翰尼和當時的捉鬼專家亞伯拉罕·萬·赫爾森的曾外孫女傑西卡等幾個人因無知而使德古拉得以復活。復活後的達丘拉決心要毀掉萬·赫爾森的房子,但誰會相信達丘拉會復活並出現在20世紀的倫敦呢?
5.影片:《吸血鬼諾司法拉圖》(Nosferatu the Vampire)(1994)
這是由沃納·赫左格(Werner Herzog)翻拍的20年代的經典默片。克勞斯·金斯基在片中扮演的吸血鬼諾斯法拉圖形容猥褻:外翻的老鼠般的門牙,椰花菜般的耳朵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手。他的演技也絲毫不遜色於他那邪惡的外表。當那個房地產經紀人在切麵包時不慎把手指割破時,諾斯法拉圖沖過去象饞腥的貓一樣想舔前者手指上的血,而他在控制住自己並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後,他解釋說這是因為刀子很臟而這是為傷口消毒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方法」。
不過這個對血腥充滿慾望的吸血鬼智力上卻有些缺陷,他最後墜入了片中看上去孤立無助的伊莎貝爾·阿佳尼的圈套,和她上演了一場貓捉老鼠的好戲,當然最後是「老鼠」勝利了。
6.:《慾望》(The Hunger)(1983)
凱瑟琳·德納芙扮演的米麗亞姆有著吸血鬼王國里最漂亮的臉蛋兒,靠吸食情人的血生存。她每天晚上到俱樂部去勾引那些無辜的小夥子然後帶回家美餐一頓。作為回報,她的情人會青春永駐直到米麗亞姆吸夠了他/她的血為止。當這樣的不幸發生到約翰(由當時還很年輕英俊的著名搖滾樂歌手戴維·鮑伊扮演)身上時,他的生命只有不到24小時了,看著自己的容顏迅速地老去,絕望中的他去找薩拉·羅伯特(Sarah Robert)博士尋求幫助。後者是個研究早衰的專家,她對約翰的話將信將疑。因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誘惑她和米麗亞姆取得了聯系,然而最後她也將難逃魔掌……
關於這部新歌特式風格的電影的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恐怕是片中米麗亞姆和蘇珊·薩蘭登扮演的薩拉之間的同性戀情了。
7.影片:《吸血鬼之吻》(Vampire』s Kiss)(1989)
在搞笑逗樂方面,還沒有哪個吸血鬼能比得過尼古拉斯·凱奇在1989年的「吸血鬼之吻」中的表演的。凱奇扮演的一家出版社的總經理在被吸血鬼光顧並被吸了血後,行為開始變得古里古怪。他的怪癖包括:嗜食信鴿,整晚不睡,戴著墨鏡並且沖著秘書大嚷……對紐約這個光怪陸離的大都市來說,他的這些行為在他開始隨便和陌生人搭訕後就更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了。那個吸血鬼還是不斷的來吸他的血而他的諸如此類症狀也不斷地加重直到當他覺得自己的沙發在他眼裡變成了一個棺材時,他才意識到不是自己瘋了就是他變成了吸血鬼……
現在推薦一部經典作品!!! 影片:《達丘拉》(Dracula)(1931)
在眾多的以吸血鬼為題材的影片中,沒有一部能超越其始祖《達丘拉》的。該片造就了此類片子中最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他的扮演者貝拉·路高西的表演也實在可圈可點。從他那邪惡的眼光到他那光溜溜的大背頭,路高西的吸血鬼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謠傳說路高西本人非常沉迷於這個角色以至於接受媒體采訪時都躺在那個臭名昭著的棺材裡,並且他在1956年去世後更是和那件達丘拉招牌似的大斗篷埋在了一起。該片能躋身於經典影片之列,路高西功不可沒。片中使人過目難忘的還有達丘拉伯爵那座引人注目的城堡,特別是裡面的情景:隨處可見的蛛網,大段的樓梯,可疑的窗戶和陰森的房間無不給人毛骨悚然的感覺。雖然以當今的標准來衡量該片未免會覺得它節奏過慢,但沒人能否認它在恐怖電影世界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牢固的地位。《達丘拉》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其它有關吸血鬼的影片樹立了標准。
『拾』 急求這是哪部電影的。。。求名字,謝謝
電影 賓虛
1959 年 ‧ 戲劇/動作片 ‧ 3 小時 44 分鍾
《賓虛》,副標題基督故事,1959年美國電影,由影史大師威廉·惠勒導演執導,查爾頓·赫斯頓主演,榮獲AFI百年百大電影第72名。此片是第一部大受欣賞,獲得11項奧斯卡獎的電影。《賓虛》是1907年及1925年黑白片同名電影的重拍版。
上映日期: 1959 年 11 月 18 日 (紐約)
導演: 威廉·惠勒
電影配樂作曲者: 羅饒·米克羅斯
預算: 1500 萬美元
所獲獎項: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