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愚昧日本電影

愚昧日本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24 14:07:21

⑴ 《鬼子來了》中的「我」是誰

沒人知道「我」是誰,那個鬧得所有在場的人心惶惶的「我」,其特徵合計一下可以歸結為:

  1. 沒有誰見過「我」的真正面孔。馬大三沒見過,村長村民沒見過,被綁架的翻譯官和日本兵也沒見過,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不管你懂得多少種語言,在場的人沒有誰見過那個「我」。

  2. 「我」有槍。「我」是致命的,恐怖的,充滿危險的;「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出現的存在。「我」足以讓所有在場的人驚恐不安;「我」把某種巨大的危險帶到了眾人面前。

  3. 「我」只是一個聲音。而且這聲音是從黑暗中傳來,是隔著門、隔著牆傳來的,甚至這個發出聲音的「我」的肉身,都無人知道其究竟存在於什麼地方。

  4. 「我」是存在的,因為危險已經就在面前。

  5. 在場的人沒有誰知道「我」從何而來又向何而去。來無影,去無蹤,神龍首尾皆見,「我」在無里迷霧之中。總之「我」是神秘的,「我」是黑暗中的一個影子,看不見真實面孔,只有聲音,「我」又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充滿著恐怖。

(1)愚昧日本電影擴展閱讀: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是一部由華億影視娛樂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的喜劇戰爭劇情片。影片由姜文執導,姜文、姜鴻波、香川照之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於2000年5月上映。

該影片曾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戛納國際電影節Netpac獎、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⑵ 與其他抗日電影相比,老電影《鬼子來了》究竟好在哪裡

《鬼子來了》是姜文導演的戰爭電影,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里,有兩名日本戰俘被丟在了村莊里,一名是日本軍官,一名是翻譯官。但是送人來的人沒有按照固定時間把人帶走,於是兩名戰俘就生活在了村子裡。後來兩名戰俘和村子裡的人商量,如果把他們放了,送回日本憲兵隊,就給村子送兩車糧食。但是在日本軍隊給村子送糧食的時候,日本人得知了天皇投降的消息,就肆無忌憚地在村子裡進行殺戮,屠殺了整個村子裡的人,連馬大三最後也被殺了。

⑶ 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人道主義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羅生門》,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之一,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紀元。1950年出品 導演:黑澤明 主演: 三船敏郎 京町子 森雅之 ·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義大利電影評論獎 影片《羅生門》是由著名劇作家橋本忍根據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創作於1921年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的,是大導演黑澤明的驚世之作,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之一,歷經半個世紀的時光依舊光彩奪目。 故事發生在12世紀的日本,在平安京發生了一件轟動社會的新聞,武士金澤武弘被人殺害在叢林里。作為證人,樵夫、兇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來做證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糾察使署,但他們都懷著利己的目的,竭力維護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實真相各不相同的證詞。 這一天,大雨傾盆,煙霧迷濛,在平安京的正南門——羅生門下,行腳僧、樵夫、雜工3人一起在這里躲雨,談著談著,他們就聊到了這件事。 樵夫說,3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樹叢里發現了一具男人的屍體,他就近報了官,被傳到了糾察使署……實際上,他掩蓋了自己因貪圖小便宜而抽走了屍體胸口上的短刀的行為。 樵夫說兇手多襄丸是個有名的大盜,但他在事後很快就被抓到了。因為他恰巧喝了山溝里的泉水染了毒,所以抓來不費吹灰之力。 在審問中,多襄丸對自己的作案經過,是這樣述說的——那天,他在林子里看到金澤武弘牽著他妻子真砂的坐騎走了過來,便為真砂的美貌所傾倒。於是便用詭計將武弘騙到叢林深處,在同武弘的搏鬥中將其縛住,接著佔有了真砂。本來他不想殺害武弘,可真砂讓他們兩個人決斗,並說「哪個活下來,我就跟哪個」,多襄丸於是給武弘割斷繩子,和他決鬥起來,終於把他一刀砍倒。等他再尋找真砂時,她已經嚇得逃之夭夭了。 行腳僧卻補充說,當時在糾察使署里,真砂是這樣說的——她被多囊丸蹂躪之後,受到了丈夫的蔑視,這讓真砂感到受了極大的刺激。於是悲憤之中,真砂就晃晃悠悠地撲向了武弘……可等她醒過來一看,那把短刀已插在丈夫的胸口上,他已經死了。後來她想自殺,但終於怎麼也沒有死得成。 行腳僧又向雜工和樵夫說出死了的武弘借女巫之口說出來的話——多囊丸強奸真砂以後,就要真砂和他一起走。誰料真砂同意了,但卻讓多囊丸先殺了武弘,多囊丸也沒想到真砂竟是這樣的女人,就問武弘應該怎樣處理她,聽了這話,真砂跳起身向樹林深處逃走了,多襄丸向她追去。這時武弘拾起短刀,朝自己胸膛猛力一刺…… 三個人就這樣爭爭吵吵,紛紛慨嘆人心叵測,不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正在這時,隱約傳來嬰兒的哭聲。他們循聲找去,看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雜工上去把嬰兒的衣服剝了下來,樵夫罵他是惡鬼,雜工申辯說,生了孩子又把他丟掉的人那才是惡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屍體上的短刀的行為,說得樵夫啞口無言。 雜工走了,深受觸動的樵夫收養了嬰兒,行腳僧感動地說:「虧得你,我還是可以相信人了。」 雨停了,在夕陽的余暉中,行腳僧目送著樵夫抱著孩子漸漸走遠…… 《羅生門》對於日本電影登上世界影壇和進入國際市場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它是東方電影首次在國際電影節中獲獎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為東方電影敲開了國際影壇的大門。 影片以一宗案件為背景,描寫了人性中丑惡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賴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結尾的人性化轉折又將原有的對整個世界的絕望和對客觀真理的疑惑,一改成為最終強調人的可信,贊揚人道主義的勝利和道德的復興。積極的主題和新穎別致的結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傳奇色彩,使得《羅生門》獲得了普遍的贊譽。 《羅生門》上映後,先是在歐洲引起轟動,繼而又在美國掀起「黑澤明熱」,黑澤明也因而被譽為「世界的黑澤明」。 我第一次看到的黑澤明的電影是《羅生門》,我一下子被它迷住了。……在50年代,《羅生門》被批評為將日本的愚昧和倒退暴露給外國人看——這種指責今天看來是愚蠢可笑的。在中國,我也曾面對過同樣的怒斥,而我用黑澤明來作為我的盾牌。也許20或30年後,中國人將不會再用那種狹隘的眼光來看我的作品。 ——著名電影導演 張藝謀 《羅生門》是一部令人難忘而影像豐富的絕好影片。在片中,太陽的光線被假借為電影語言的一種被超乎想像地加以運用,可能這是過去日本電影中所表現的流動美的最光輝的範例。面對著太陽犯罪,面對著太陽達到從犯罪中獲得愉悅的極致,這樣的拍攝方式大概在以前的日本影片中是沒有的。罪也好,惡也好,一般都以為表現於微暗的黑夜最合適,而周圍的氣氛常常是陰森而郁悶的。可黑澤明的電影則非要把這一切都暴露在烈日之下,更有力地揭示了人的無可比擬的罪孽。黑澤明在這里使一種電影樣式純粹到結晶的程度,而這種樣式,對於人是可信賴的和人是不可信的這樣用言語來表達的觀念,可以說是一種重大的突破。 ——日本電影評論家 佐藤忠男

⑷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我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男人們的大和》

從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部讓我能落淚的電影,為那群真實的男人間的感情、男人堅韌的戰斗精神。以及他們與家人的感情、幸運活下來的人充滿勇氣的面對生活的精神。譴責別人是沒有用的,關鍵是我們再做什麼,看著最後15歲的少年堅毅的駕駛著小船,我們是否應該做得更多。戰爭從來沒有對錯,對錯只有在決定勝敗之後,日本不肯道歉不肯認錯,是因為他們所做的只是為自己的種族創建生活的空間,也許可以說侵略別人是不符合道德的,但為了國家利益的戰略決策,在種族生死存亡的時候,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我們應該同樣堅強的男人般的面對戰爭。片中有幾句話記憶比較深刻,一是,日本國需要戰敗才能認清狀況,才能新的崛起,犧牲為了更好的明白。另一句是,下達料全體撤退的命令就要棄艦。還有一句,打到這樣應該可以了。日本的中層軍官相當清楚二戰末期的情況,明白戰敗不可挽回,甚至明白自殺式攻擊微乎其微的意義,以及從容的結束戰斗,有勇氣的活下去。他們也是一樣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和感情。而且,他們那種堅韌的戰斗精神,為了國家利益視死如歸的精神,同樣值得敬重。

⑸ 姜文電影《鬼子來了》禁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姜文的《鬼子來了》沒能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審查,曾引起眾多電影界業內人士的關注。究其原因,是因為「立場有問題」。

當年電影局對這部影片的部分回復內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僅沒有表現出在抗日戰爭大背景下,中國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誇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5)愚昧日本電影擴展閱讀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是一部由華億影視娛樂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的喜劇戰爭劇情片。影片由姜文執導,姜文、姜鴻波、香川照之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於2000年5月上映。

⑹ 一部關於抗日的電影,講述的是在一農村人們比較愚昧,一村民娶媳婦時候,媳婦被日軍轟炸機炸死,

這個我知道-
電影名字-<啞巴女人啞巴彈 >

劇情:

電影劇情
抗日戰爭初期,河北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里,人們還不知道日本鬼子已經入侵中國。這個小村莊名叫千童庄,傳說是秦始皇時期從這里選了五百個童男送去蓬萊仙境,村莊由此得名。
一天,村民們正歡天喜地地為青年鐵漢張羅婚事,突然,山外飛來的日本飛機扔下了兩個炸彈,一個將新娘子炸得血肉橫飛,另一個卻沒有響,即所謂的「啞巴彈」。 此後一天,鐵漢在山中打柴時,看到一個漂亮的女人昏倒在山裡,便將她救回來,女人醒來後只會「啊啊啊」,不會說話,即所謂「啞巴女人」。
圍繞這「二啞」,村裡演繹出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使得朴實的原本不認識日寇的老百姓,對日寇侵略中國的惡劣行徑有了了解和認識。他們看透了日本鬼子利用「和平攻勢」掩蓋侵略的實質,大家團結一心,巧妙地炸毀了敵人的炮樓,全殲了進入村子的日寇。

⑺ 跪求一部日本電影名字

日文片名:フラガ-ル
中文片名:扶桑花女孩
英文片名:Hula Girls
導演:李相日
編劇:李相日
主演:松雪泰子
蒼井優
豐川悅司
富司純子
岸部一德
類型:劇情/勵志
片長:110分鍾
出品:Cine Quanon
上映日期:2006年9月23日(日本)

昭和40年,福島縣磐城市。這里的人們世代以挖煤為生,而如今石油代替煤成了主要能源,昔日鱗次櫛比的煤礦相繼關閉,無數的人失去了工作。為了重新讓磐城興旺起來,「常磐夏威夷娛樂中心」的籌建計劃出爐了。
紀美子(蒼井優 飾)是個普通高中生,母親千代(富司純子 飾)和哥哥洋二朗(豐川悅司 飾)都在煤礦工作,而父親則死於礦坑事故。娛樂中心募集草裙舞女郎,朋友早苗拉著紀美子一同前往應招。在草裙舞說明會上,女孩們第一次看到了這種露臍擺臀的舞蹈,嚇得紛紛逃走。只有紀美子、早苗、初子和小百合四個人留了下來。經管母親反對,紀美子仍然決定在娛樂中心學習舞蹈。
娛樂中心的吉本部長(岸部一德 飾)從東京請來了舞蹈老師平山真都香(松雪泰子 飾)。平山老師起初並不喜歡這個鄉下地方,要在幾個月內教會一群沒有半點基礎的學生跳舞這種離譜的安排更是讓她惱火。然而,紀美子等人的熱誠感染了平山,她開始全力以赴地授課,同時也漸漸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陰影。
正當大家的舞技漸漸走上正軌時,又發生了意外,娛樂中心真的能順利開業么?!曼妙的舞姿、充滿異國情調的音樂,少女們跟著老師努力學舞,卻被保守村民指責放棄了傳統和榮耀,只會穿著暴露草裙搖屁股。爭執與對立中,他們終究舞出了未來的出路。

⑻ 鬼子來了的電影在日本的影響

時隔19年,再去看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依然能夠感受到它震撼人心的力度。

不去說電影的拍攝手法,不去說它的攝影技巧,單說其內容,就足夠令人震撼。透過那些荒誕而幽默的畫面和對白,實際上姜文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深入骨髓的警醒。

命途多舛的經典力作
為了更好地將一部完美的《鬼子來了》,姜文的電影拍攝透支了,原本投資預算在2000萬元,可是,電影拍攝到最後,超出預支30%,也就是說,電影的拍攝成本在2600萬左右。

然而,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絞盡腦汁的姜文,拍攝好電影,卻卡在了送審的那一關——被總局「槍斃」了,理由很簡單:影片的立場有問題!

總局當年的回復是這樣的:影片一方面不僅沒有表現出在抗日戰爭大背景下,中國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誇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然而,是否真如總局所說,影片真的誇大了百姓的愚昧、麻木和奴性呢?顯然不是!

「褲襠藏雷」、「手撕鬼子」之類侮辱觀眾智商的電影都能平安過審,為何這樣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反而受盡波折,差點夭折?

為了讓電影能夠面世,當年姜文耍了個「小滑頭」,在未通過審核的情況下,姜文在2000年4月份,私自將影片樣片送往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參賽,一舉引起世界的矚目,還獲得了當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但同時也引起了總局的反感,發文要求《鬼子來了》的3家製作公司從戛納電影節上撤回該影片。

到了2002年,影片在日本正式公映,公映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日本五大暴力集團曾發傳真到影片的發行公司,警告發行公司,說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參與該片拍攝的日本演員將不能保證安全。事實也是如此,《鬼子來了》在日本上映之後,一度讓電影院陷入混亂。

觀影者不同的情緒碰撞,恰好證明其偉大性,一位日本影評家說:鑒賞後的混亂正是名作的證明!

事實也證明,《鬼子來了》的經典,截止目前,豆瓣接近40萬人參與打分,評分9.2分,一直就沒有跌出豆瓣TOP前50。姜文在2001年還憑藉此片獲得法國文化獎。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好的電影也是如此,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標准,大浪淘沙之後,《鬼子來了》依然屹立不倒。

藏在鏡頭下的荒誕與冷幽默
電影取材於作家尤鳳偉的小說《生存》,但經過改編之後,融入了大量姜文的風格。在拍攝過程中,姜文的確拋棄了原小說「軍民奮勇抵 抗侵略」的主題,更加註重提煉和鞭撻「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一面。

電影台詞幽默而充滿節奏感和爆發力,荒誕的畫面在電影里俯拾即是:

譬如說開始被抓的日本軍人花屋小三郎一心求死,自詡為日本武士衛道者,實際上弄到最後卻只是個種莊稼的農民,大義凜然慷慨赴死,最後卻膽小如鼠,為了活下來,不惜卑躬屈膝。

再譬如說,花屋小三郎讓翻譯官董漢臣教自己罵人的話,意圖刺激俘虜自己的村民,從而殺掉自己,「捨身成仁」,而漢奸董漢臣卻教給了他討好的話,話語的不對稱形成了強烈的反諷意味。

當花屋小三郎一臉兇相說著「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觀眾笑了,但是,更多的卻是一種荒誕的感覺。

諷刺農民愚昧的畫面也比比皆是,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後姜文飾演的馬大三砍殺日本俘虜後即將被槍斃的畫面。

圍觀群眾的笑聲里透著的麻木、冰冷讓人感到窒息。恰如此前談及劊子手砍頭的橋段時,民眾的看戲心理。看到同胞被殺頭,他們的反應是什麼?是「歡聲一片,看劉爺使刀,如飲美酒!」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這種民眾的愚昧與麻木,被稱之為「看客心理」。

為什麼姜文要撿民眾的「軟肋」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還有可能背負罵名的事兒?

在接受采訪時,姜文曾有一段話很令人深思,他說,魯迅對自己民族與文化中某些問題進行諷刺與挖苦,這也是充滿了愛的。他為什麼不挖苦日本去呀?因為他是想讓中國這「脖沒了,比日本強了,這是最大的愛國。反過來個別人為了自己的私慾違心地故作贊揚歌頌狀,而不讓人們看到問題的實質,那就像我們片子中的翻譯官董漢臣一樣了。

時代在進步,但有些傷疤不能忘
人是容易健忘的動物,「好了傷疤忘了疼」就是這個道理。

姜文在談及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時也曾提到過,其實他對日本人的印象不錯。1982年姜文在上中戲的時候,班上也有不少日本同學,並且和他們的關系都不錯。他們紳士、健談,還和中國同學談起了戀愛,這和姜文印象里的日本人大相徑庭。

他們不該是小時候電影里的松井之類奸詐狡猾的丑惡嘴臉嗎?他們怎麼能夠這么溫文爾雅,讓人依依惜別,戀戀不舍?

可是,隨著對日本文化的不斷深入了解和學習,姜文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也想通過影片告訴觀眾一個事實: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恰如電影里的馬大三,他以為自己好吃好喝對待花屋小三郎,他理應講道理,給自己糧食,即使不給糧食,也應該講道理,不應該對自己拔刀相向。但現實很快就甩了他一大耳光。

花屋小三郎的上司確實履行了諾言,給了他們糧食,但其動機卻不在於此,而是要通過押送糧食,將村民聚集在一起,狂歡之後一舉殲滅,用心何其險惡歹毒。那些表面上的和平,那些藏在音樂背後的陰暗如同潮水,瞬間湮滅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日本已經投降了,可是日本軍官還是對掛甲台的村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

戰爭已經結束了,沒有人不痛恨戰爭。二戰中被屠殺的600萬猶太民族,南京大屠殺中慘死的中國同胞……戰爭的無情人人都知曉,但是,誰又能保證不會再有戰爭?

至今依然有許多人本人不願意正視歷史,直面真相,否認歷史,依然在狡辯,這大概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7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