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溝通的技巧
① 溝通方法和技巧
1、了解人和人性
人首先是對自己感興趣,而不是對其他事物感興趣,換句話說,一個人關注自己勝過關注別人或別的事物一萬倍。
2、巧妙的與別人交談
與別人交談時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他們自己。盡量使用這些詞——「您」或「您的」,而不是「我」「我自己」「我的」。
記住:要學會引導別人談論他們自己。
3、理智發言
一定要明白和清楚你所說的內容。(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就根本不必站起來,更不要開口。)
該說的話說完後,就馬上坐下。(沒有人會因為人講得少而批評你,廢話講的多的人,人人都討厭他,千萬記住,見好就收。)
4、令別人覺得重要
贊許和恭維他們,關心他們的家人。在回答他們的話之前,請稍加停頓。(表現出專注傾聽並認真思考他說話的樣子。)
肯定那些等待見你的人們。(「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5、贊同別人
學會贊同和認可。(培養成一個自然而然贊同別人和認可別人的人。)
當你贊同別人時,一定要說出來。(有力的點頭並說「是的」,「對」或注視著對方眼睛說:「我同意你的看法」「你的觀點很好」。)
當你不贊同別人時,請萬萬不可告訴他們,除非萬不得已。當你犯錯誤時,要敢於承認。避免與人爭論。(耶穌也基本不與人爭論。沒有人能從爭論中獲勝也沒人能從爭論中得到朋友。)正確的處理沖突。
② 會說話的「7個突破口」和「8個技巧」
「表達方式具有改變人生的力量」,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小題大做,但實際上一點也不誇張。不管是面試、銷售、匯報工作,還是與家人朋友聊天,跟另一半談情說愛,都需要你會說話。不會說話,可能分分鍾讓你錯失幾百萬的訂單,也可能讓你得罪重要的人,而恰當、巧妙的表達不但能幫你解圍,還能贏得人們的喝彩。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想讓家人幫你打掃衛生,很多人會這樣說:「你去扔一下垃圾!」可結果呢,面對這種命令的語氣,對方心情好的時候,也許會幫忙,如果碰巧對方情緒不佳,要麼你會被拒絕,要麼就有可能會爆發一場家庭戰爭。而這時,如果你換一種說辭:「扔垃圾和打掃衛生間,你選一樣來幫忙吧。」既給了對方選擇,語氣也更溫和,家人自然會去做更輕松的「扔垃圾」了。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是一本讓你掌握溝通技巧,提高說話水平的絕佳指南,它是日本最受歡迎的人際溝通書籍,也是許多世界知名企業指定的員工培訓教材。
這本書的作者是佐佐木圭一,他是日本頂級溝通專家、廣告鬼才和文案寫作大師,曾憑借自己發現的打動人心的語言奧秘,成為了首位獲得美國廣告大獎「金鉛筆獎」的日本人。他被視為亞洲最成功的廣告策劃人,前後共獲得日本國內外51項大獎。
在這本《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里,作者佐佐木圭一總結自己多年來掌握的溝通措辭技巧,詳細分享了會說話的「7個突破口」和「8個技巧」。他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手把手帶你提高說話水平,成為溝通高手,讓你感受到會說話帶來的巨大改變。
一、用三個步驟把NO變成 YES
第一步:不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個比較普遍的、卻很值得反思的現象是,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都能彬彬有禮、客客氣氣,提出要求時用詞會很委婉;但是面對和自己關系親密的人,比如父母、愛人或者孩子的時候,說出的話總是簡單、直接,甚至有些粗暴,請求往往變成了命令,趕上雙方火氣大的時候,說著說著就會發生爭吵。
比如,晚上做飯的時候,你炒了一大盤的青菜,分量比平時多出不少,吃不完倒掉又很可惜,於是你希望家人都能多吃一點。這個時候,如果你直接說:「多吃點青菜啊!大家一起把菜吃完!」家人的反應無非兩種,一種是聽你的話,稍微意思意思,多吃一點;另一種是根本不聽你的話,完全無動於衷,讓你非常無奈。
問題出在哪裡呢?先來分析一下你說出的話。一般來說,人們都容易不假思索地把腦中的想法直接說出來。而且,對於那些我們在心理上很有安全感的人,比如家人、愛人,我們覺得他們會答應所有要求,說起話來更是肆無忌憚。但其實,這樣直接的說話方式,不僅收效甚微,讓你事與願違,也會招致對方的反感,不願意接受你的請求。而且,如果這種簡單粗暴的說話方式,被用在了同事、領導,甚至客戶身上,那麼「不會說話」的標簽,甚至會影響你的職業生涯。
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你的話語中只體現了你個人的想法,完全和別人沒有關系,而且大家也都不喜歡被他人支配。所以,我們在要求別人做事的時候,想要得到YES的回答,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不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那要怎麼說呢?
下面就來看看看第二步:努力揣摩對方的心理。
這個步驟很關鍵,在把NO變成YES的三大步驟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說來,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它要求你在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前,先認真、快速地思考一番,而且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首先,你要判斷一下,如果你直接說出自己的要求,對方答應的幾率有多大?如果幾率很大,那就直接說;如果不敢確定,那就停下來,先揣摩一下對方的心理。這個揣摩包括對方的想法、性格、喜惡、生活習慣等方面。我們還是拿吃青菜這個例子來看吧!你的想法是讓家人多吃點青菜,好避免浪費,但家人的想法是什麼呢?你要先試著去揣測,應該就是「我不想只吃青菜」我還想吃別的菜」之類的想法吧。
這個時候,你要先暫時忘記家人的這些想法,開始去思考他們喜歡或者害怕的事物,最好找一個能引起大家共鳴的點,比如健康。所有人都希望身體健康,沒有人想要生病,特別是在流感盛行的季節,大家都不想被傳染。
現在,通過揣摩,你已經找到改變家人行動的突破口了,那就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讓他人答應你的要求的第三步:說出的話要符合對方的利益。
當你向他人發出請求的時候,什麼情況下更容易獲得幫助呢?除了對方具有活雷鋒一樣的高尚品質,或者對你有深厚的感情之外,剩下的無非就是利益的驅使。通俗的說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對我有利,所以我願意答應你的請求。尤其在商業活動中,追求共贏的雙方更容易達成一致。一個推銷員,只有讓客戶覺得產品對自己非常有用,才能更快地把產品銷售出去。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說話表達。
咱們繼續看吃青菜的例子。你希望家人多吃青菜,家人不太想吃,同時,他們又都害怕生病,這時,你就可以把你的利益「吃青菜」和家人的利益「不想生病」聯系起來,通過話語,讓家人得出符合他們利益的想法。
你可以這樣說:「醫生說,多吃青菜能預防感冒哦!」這時,家人會想:如果多吃青菜能夠保持健康的話,那我就不妨多吃一點吧。如此,不僅解決了青菜可能會剩下的問題,還沒有引起家人的反感,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呢!可謂是「舉三得」,而做到這一點,只需要三步。
二、提高溝通成功率的「7個突破口」
在把NO變成YES的三個步驟中,第一步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你能控制住沖動,不脫口而出自己的想法就行。但是,第二步揣摩對方的心理、以及第三步找到對方的利益點,就需要一些技巧了。其中,又以揣摩對方的心理最為關鍵,要是能從這里突破的話,變得會說話、讓對方答應你的請求,就不再是難事。
作者佐佐木圭一在書中為我們總結了7個突破口,分別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惡、選擇的自由、被認可欲、非你不可、團隊化和感謝。下面我把這7個突破口分為三大類,來給你詳細講述。
投其所好」這個技巧。日本有一部叫《快樂飛行》的電影,講述了在飛機上發生的各種事。電影中,新人空姐在分配飛機餐時陷入苦惱,因為飛機餐只有牛肉飯和魚肉飯兩種選擇,而大多數乘客都更喜歡牛肉飯,所以,分發到一半的時候,就剩下了大量的魚肉飯,而牛肉飯卻大大不夠。這樣下去,到最後,肯定有許多想吃牛肉飯的乘客吃不到,到時候新人空姐就只能說:「對不起,只剩魚肉飯了。」會很容易引起乘客的不滿,甚至投
訴。正當新人空姐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經驗豐富的前輩空姐,用一句話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她用廣播告訴乘客:「現在機內供應以優質香草、富含礦物質的天然岩鹽,和粗製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魚,以及普通牛肉。」這句話一說完,許多乘客都愉快而且主動地選擇了魚肉飯。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就能看出「投其所好」這個技巧的威力,空姐抓住了大家都崇尚健康食材,喜歡精心料理的食物這一心理,將魚肉飯變成了大家當下的喜好,從而達到了讓乘客選擇魚肉飯的目的。
而「儆其所惡」是中國的一句成語,它的意思是,使別人遠離他討厭的事物。具體來說,就是在話語中傳遞給對方這樣的信息:「因為這樣做有壞處,所以不要這樣做。」以此形成強大的強制力,讓對方聽從你的要求。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例子,如果你是餐廳的服務員,看到有客人的孩子在餐廳里跑來跑去,既影響了別的客人,也影響了服務員上菜,你會不會直接對孩子父母說:「請你照看好你的孩子,不要影響了旁邊的客人。」但是,這樣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僅很難引起孩子父母的重視,孩子照樣亂跑,還可能會招致客人反感。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孩子父母來說,其他客人只是陌生人,與他自身的利益無關,所以,這種請求沒辦法讓他真的有所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嘗試「儆其所惡」這個技巧,找一樣父母會擔心、害怕的事情。比如,孩子就是父母的軟肋,全天下的父母都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所以,你可以這樣
說:「請照看好您的孩子,服務員端著熱湯熱菜,如果端菜的時候被撞到了,很可能會燙傷孩子。要不,還是讓孩子坐在座位上吧。」相信這句話一出口,父母因為害怕孩子被燙傷,一定會趕緊讓孩子坐好。你看,找到了對方的軟肋之後,一句簡單的話,就能讓對方心甘情願地聽你的。
除了「投其所好」和「儆其所惡」之外,還有一個突破口是「選擇的自由」,意思是,在你提出請求的時候,給對方設置兩個選項,既給了對方選擇的自由,也能做到對方無論選擇哪一個,你都能達到目的。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吧—一對夫婦將家務進行了分配,在晚飯後,由丈夫負責清理飯桌和地板,妻子負責刷碗,因為丈夫討厭刷碗。但是實行了一段時間後,每次吃完晩飯,丈夫都喜歡先玩會兒手機,至少磨蹭半小時,才開始清理飯桌,不僅剩飯剩菜擺在桌上不美觀,而且還影響了妻子的後續安排,妻子經常看電視劇看到一半,剛剛進入劇情,就要起身去刷碗。為此,妻子經常對丈夫說「先收拾完飯桌,再看電視吧」,但是丈夫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託。時間久了,每次都要督促,讓妻子很不高興;總是被念叨,丈夫也覺得很煩。
這時,其實就可以運用「選擇的自由」這個方法。妻子可以對丈夫說:「親愛的,今天的家務咱倆分一下,你是想等一下洗碗呢,還是馬上清理飯桌呢?」相信丈夫聽完之後會趕緊回答:「當然是馬上清理飯桌啊!」然後從沙發上一躍而起,很快就把桌面和地板都打掃干凈了。
「選擇的自由」之所以能這么有效,是因為對方感覺這是自己做的決定,你雖然引導了他,但他不會有被命令和強制的感覺,所以,對方不僅會答應你的要求,而且主動性會更強,積極性也會更高。
從以上的講解可以看出,無論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惡還是給選擇的自由,這三個突破口的前提,都是了解對方的喜好,或者說知道對方想要什麼、討厭什麼、軟肋是什麼,從這些突破口入手,仔細揣摩對方的心理,就不難說動對方了。
第二類技巧是從尊重和認可對方出發,包
括「被認可欲」和「非你不可」這兩個突破口。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這篇論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指的是,人們都希望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和尊重,當尊重需求得到滿足,人們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接下來,我要給你講的「被認可欲」和「非你不可」這兩個說話技巧,就是以滿足「尊重需求」為前提的。
被認可欲,指的是當人們得到別人的認可後,就會想要回應別人的期待,即使是一些麻煩的事情,也願意去完成。這種說話技巧,其實特別適合用在職場上。比如,你的下屬小李最近工作頻繁失誤,今天,他給客戶發貨又搞錯了地址,客戶很生氣,等著要解釋,小李卻非常沮喪,希望由你代他去道歉。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說呢?如果你埋怨小李:「這點小事都辦不到嗎!」小李可能承受不了,分分鍾就辭職了。你要是揣摩一下小李的心理,就會知道他這時最需要的是被認可,那麼,你就利用「被認可欲」這個突破口來組織語言吧。你可以這樣說:「小李,沒關系,你一定能做到的!客戶也在期待聽你親自說明呢!」相信小李聽到後,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
除了利用「被認可欲」之外,「非你不可」也是從尊重的角度出發的一種說話技巧。它的原理在於,人們天生就追求一種優越感,所以當人們聽到「非你不可」只有你才可以」之類的話時,特別容易動心,也更容易答應你的請求。
當聽到「非你不可」「只有你才可以」之類的話時,特別容易動心,也更容易答應你的請求。
書中就講了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年輕人負責組織部門的聚餐,領導要求他務必保證全員到齊。年輕人最後想到一個好辦法,他給每個人發了一條相同的微信:「小王,你不來聚餐都不完美了,聚餐沒你不行,你一定要來啊!」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把信息中的姓名,改成了部門中每個成員的姓名。結果,當天的聚餐果真全員到齊了。當然,你在發微信時,一定要改好名字,否則就弄巧成拙了。
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被認可,如果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能巧妙運用「被認可欲」和「非你不可」這兩個技巧的話,請求他人就不再是困難的事,獲得YES的回答也能更多一些。
第三類技巧是從維系良好關系出發,包括「團隊化」和「感謝」這兩個突破口。
所謂「維系良好關系」指的是,你的話要能讓對方覺得你倆關系很好、感情很融洽,由此讓他願意對你說YES。
先來說說「團隊化」。這個技巧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類天生就喜歡和別人一起做事,所以你在說話的時候,最好加上「一起」兩個字,這樣能讓對方產生夥伴的意識,即使你的請求挺麻煩的,對方也比較願意接受。
就拿職場上的工作來說吧,很多領導在下達任務的時候,都會利用「團隊化」這個說話技巧。領導會這么說:「小張,來,咱們一起做一個策劃案。」下屬聽了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還有大牛在背後支持他呢,馬上干勁十足。
而「感謝」這個技巧,就是要求你在說話的時候,表達出自己的謝意和感恩,瞬間拉近和對方的距離,建立互相信賴的關系,畢竟,「抬手不打笑臉人」嘛。另外,說「謝謝」的時機也很關鍵。你不要等到事成之後再說,而是要在提出請求之後,就立刻說「謝謝」,這樣對方就會難以拒絕。畢竟,你的「謝謝」都已經說出口了,只要不是太麻煩的事情,對方又怎麼好意思拒絕你呢?比如「請在周三之前給我答復,謝謝!」「請把快遞送到二樓,謝謝!」等等。「感謝」是最簡單的一種措辭技巧,它能夠用在任何人身上,拉近你和對方的距離,而對於平時不怎麼說「謝謝」的關系,效果則會更好。比如,家人或者好友之間,由於彼此之間太熟悉,已經很少說感謝的話,偶爾真摯地說一,聲「謝謝」,對方一定會很感動。
三、
本書作者佐佐木圭一,就是創造警句的高手。他根據自身十幾年的經驗,歸納總結出了創造警句的8個技巧,驚奇法、高潮法、赤裸裸
法、合體法、重復法、反差法、數字法和頂點法。下面,我從這些方法能達到的效果出發,把這8個技巧分為「吸引人注意力」和「令人印象深刻」兩類,給你——講解。
首先,來看看「吸引人注意力」的說話技巧,分別是驚奇法、高潮法、赤裸裸法、合體法。
所謂「驚奇法」,就是在你確定了想表達的內容之後,適當加入表示驚奇、震驚的詞語,來引起對方的注意。比如「哇」「嚇一跳哎呀媽
呀」「打死我也不信」等,如果是說話,語氣要誇張些,如果是寫作,加上一個或幾個感嘆號,效果就出來了。比如,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特別喜歡用「震驚!」「太恐怖了!」「不轉不是中國人!」這類表達驚奇的短語作為標題開頭,雖然很多都是標題黨,但確實就像鉤子一樣,讓人想點進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相聲演員岳雲鵬又賤又萌的口頭禪「天
哪!」,也是一種驚奇法。觀眾一聽到他說「天哪!」,就會好奇他接下來要怎麼吐槽搭檔。不過,你也要注意使用頻率,驚奇詞用得太多,別人很可能會覺得你「一驚一乍」,很不成熟,而且還可能會把這當成你的口頭禪和說話風格,這樣一來,你就再也不能用「驚奇法」引起他們的注意了。
接著來說說「高潮法」。這個方法和「驚奇法」有些類似,它要求你先用一些詞,引起別人注意,製造懸念,然後再說整段話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你真正想表達的關鍵內容。這樣做會讓對方覺得「嗯,接下來的話很重要,我必書籍簡介
×關閉會讓對方覺得「嗯,接下來的話很重要,我必須仔細聽」,如此,你就掌握了溝通的主動
權。
能引起人注意的詞有哪些呢?給你歸納一下,比如「請保密」請注意」這里會考到」我只說一遍」「關鍵有兩點」「只告訴你一個人」等等。高潮法利用了人們擔心錯過重要信息的心理,這些能引起高潮的詞就像倒計時似的,當你聽
見「5、4、3、2、1」的時候,本能就想去關注,所以在這個時候說出想要表達的關鍵內容,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重視。
和使用驚奇法的注意事項一樣,你也要注意不要過度使用高潮法。
「吸引人注意力」的第三種說話技巧是,赤裸裸法。這個方法就是通過語言,毫無保留地直接描述自己的感覺,越是難為情,越是有效果。這樣的話充滿人情味兒,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情。
中國人在感情方面其實比較含蓄,無論是討厭還是喜歡,都會克制自己,不會輕易說出喜歡和愛。所以,如果你運用了赤裸裸法,收到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比如,你覺得媽媽做的菜很好吃,平時你可能不會說出口,或者只是說「這道菜不錯」,但如果你運用赤裸裸法,這樣對媽媽說:「老媽,你這道菜做的真棒,完全是米其林大廚的水平!」相信你媽媽聽了之後,一定會非常開
心,做起飯來也會特別帶勁兒。
最後一種「吸引人注意力」的技巧是,合體法。這個方法被作者稱為「潮流發明器」,很多網路流行語都是這樣創作出來的。它的秘訣具體說來,是先選擇主要核心詞,然後准備大量可以替換次要核心詞的候選詞,最後進行組合。這樣說,你可能聽不懂,我給你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吃瓜群眾」這個詞,其實就是保留了「圍觀、看熱鬧的群眾」中的主要核心詞「群眾」,用「吃瓜」替換了「圍觀、看熱鬧」這個次要核心詞。這樣一來,邊圍觀看熱鬧、邊嗑瓜子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這個合體新詞「吃瓜群眾」,不僅形象生動,而且還搞笑幽默,讓人想不注意都難。所以,合體法用好了,一不小心,你也可能創造出網路熱詞哦!
好,以上就是「吸引人注意力」的四種說話技巧,分別是驚奇法、高潮法、赤裸裸法、合體法。下面給你介紹「令人印象深刻」的說話技巧,也有四種,分別是重復法、反差法、數字法和頂點法。
首先,來看看重復法。顧名思義,這個方法就是把你想要表達的內容重復幾遍,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不是有這么一句話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是不是還記得當年《中國好聲音》中,導師楊坤說的那句「我今年要開32場演唱會」?每場比賽,楊坤都會提上不止一遍,讓觀眾和網友印象深刻,甚至送給楊坤一個「楊32郎」的稱號。不管最後楊坤是否兌現承諾,至少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那個唱《無所謂》的楊坤。
另外,在演講中,當人們需要表達強烈情緒時,也會用到重復法。比如美國著名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他震驚世界的演講《I have dream have dream開頭的句子,使得整場演講氣勢磅礴,給人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在這種不斷的重復中,聽眾的情緒也達到了高潮。
所以啊,重復法可以讓你的話語更深入人心,是打造警句最簡單的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你可以這樣用。比如,如果你想提醒老公,不要忘了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買水果,你就可以這樣說:「晚上下班回來的時候,別忘了買水果啊,買點水果!」如果你想提醒同事,不要忘了提交報表的截止日期是周三,你就可以這樣說:「千萬記得周三之前給我報表啊,周三之前,最晚周三!」
接著來說一說反差法。所謂反差法,就是把意思反差很大的詞或者句子,進行組合。心理學中有個理論叫「得失效應」,指的是在多種評價方式中,人們對欲揚先抑的方式最有好感。反差法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具體使用時可以分三步走:首先,確定最想傳達的內容;然後,在前半句加入與之反差大的詞;最後,通過連接詞把前後部分串聯起來。
喬布斯就有一句體現了「反差法」的名言。在蘋果電腦擁有了自己的團隊之後,年輕的喬布斯是這樣形容蘋果團隊打破常規的風格的,他說:「加入海軍還不如當海盜更有趣!」
本來「當海盜更有趣」這句話就已經很獨特了,但是加入了無拘無束的「海盜」的反義詞重視記錄的「海軍」之後,這句話更令人印象深刻。
下屬們聽到這句話之後,也頓時干勁沖天。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蘋果公司從一個小團隊,變成了風格明顯、引領潮流的超一流企業。
好,說完了反差法和重復法,我們來說說另外兩個方法,它們除了能讓你說出的話令對方印象深刻之外,還能增加你的有說服力,這兩個方法是數字法和頂點法。
先來說說數字法。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據說,95%的人都不知道「數字法」這個說話技巧!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又驚又喜,有種搶佔了先機的感覺?因為這句話本身就用了數字法!你看,這個方法就是這么神,
奇!當你在語句中加入「數字」之後,會大大增強這句話的說服力。秘密就在於,比起漢字或英文,數字傳達信息的速度更快。所以,「95%°,
的人都不知道數字法這個說話技巧」,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數字法這個說話技巧」,更能打動人。
使用「數字法」的步驟是,首先確定你想說的話,然後用合適的數字進行置換。有一點需要你記住的是,用數字法的時候,在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用奇數,因為偶數給人的感覺比較柔和,而奇數比較凌厲,所以效果更好。比如「7個小矮人」比「6個小矮人」好,「101次求
婚」比「100次求婚」更引人注意。
在具體的實踐中,「數字法」對上班族做方案、匯報工作很有幫助,因為老闆都是數據控。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幾乎一切決策都要以數據為前提,所以下次你在匯報工作或者做方案的時候,多使用一些數據吧!比如,從前上司問你「為什麼這樣設計方案的時候」,你可能會說「我們的客戶大多是已婚女性」,而學會了數字法你就可以說「我們的客戶大多為30~45歲的已婚女性,購買我公司產品月平均消費300元,其中App端消費人數佔85%。」這些數字能體現你的專業性,說明你的方案是有依據的,大大增強了你的說服力和方案通過的幾率。
再來說說頂點法。這是向人們傳達「最好」概念的一種措辭技巧,因為人們都喜歡比較,傾向於選擇相比之下最好的東西。比如,我們都知道全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但你知道世界第二高的山峰是什麼嗎?是喬戈里峰。大多數人肯定都不知道,因為人們只會對第一、或位於頂點的東西產生強烈興趣。所以,企業在行業競爭中,拼了命也要做第一,因為只有第一才能被用戶記住。正因為如此,很多企業在對外宣傳時,都在尋找自己的第一。比
如,「全網銷量第一」「好評最多」「最受90後女生歡迎的海淘App」等等。
不管是物品,還是事情,用頂點法修飾一番後,不但更引人注意,也更容易讓對方萌發喜愛之情。
到這里,8種創造警句的技巧就都講完了。你可能會問:「這些技巧,我能不能結合在一起用啊?」當然可以!
比如360老總周鴻禕說過的一段警句:「所有的顛覆式創新都不是敲鑼打鼓來的,而是隱藏在一片雜訊里。它是代表未來趨勢的一個信號,但你卻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你看啊,周鴻禕在這段話中,就運用了多個創造警句的技巧:「敲鑼打鼓」和「隱藏在雜訊里」,運用的是對比法,目的是強調後半句;而「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則運用的是「重復法」,讓聽眾覺得自己怎麼就這么後知後覺,不能提前窺探未來趨勢呢?整個句子顯得非常醒目,當你聽到的時候,彷彿醍醐灌頂,一下就緊張起來。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其實,情商的修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人情練達」的境界,任何技巧都是只能一個工具,關鍵在於實踐,在行動中積累經驗、提高情商。
③ 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1、多讀
所謂多讀就是要博覽群書,無論什麼方面的書可以看,通過讀書來獲取沒有經歷過的經驗並不斷積累使你掌握各種知識點,為溝通打下堅實的語言和文字基礎。
2、多看
所謂多看就是通過經常上互聯網看資訊以及通過看電視、看電影、看報紙、看雜志來獲取當今社會的熱點信息,為溝通冷場時找話茬,從而找到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而引導至要表達的主題上去;
3、多寫
所謂多寫就是通過多練寫鋼筆(毛)字、寫文章來提高自己的書法和文筆表達能力,增強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文化品位,從而為溝通打下印象基礎。

4、多動
所謂多動就是要多走出去參加一些活動,如聚會、講座、瑜伽、游泳、球類活動等方式來增加交友面從而為溝通帶來鋪墊。
5、多思
所謂多思就是勤思考,通過思考模擬對方的心理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使自己在溝通過程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處驚不亂,妙語連珠。
④ 與人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與人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我們很多人都面臨溝通困難的窘境。因此提高溝通技能,與他人進行舒心的交流尤為重要。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與人溝通的技巧,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與人溝通的技巧
第一:提些開放性的問題
為使談話內容充實,提些開放性的問題是很重要的,比如以「如何」,「什麼時候」,「為什麼」等詞語開頭的句子。以開放性的問題開始聊天,比如: 「你平時空餘時間都做些什麼?」這種問題會引出更多話題。切忌提出那些用是或不是就可回答的封閉式的問題,如:「你喜歡看電影么?」封閉式問題會使雙方陷入沒話說的窘境。
第二:做個積極的傾聽者
人們每分鍾只能說100到175個字,但是卻可以准確地聽辨出300個字。但因為在傾聽時大腦中只有一部分在運轉,所以很容易走神—聽對方講話的同時卻想著其他的.東西。積極傾聽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有效方法—有目的的去傾聽。比如為了聽取信息,得到指令,理解他人,解決問題,分享趣事,感受他人,提供幫助而傾聽。傾聽後的回復也很重要,這能讓對方知道到你理解了他們所說的話。可以通過總結和重復聽到的話來回復他人。
第三:營造自己的聊 天「密室」
如果你感到無法集中精神關注他人所說,試著營造一間「小密室」,裡面有你和你聊天的對象。想像著這間密室是與世隔絕的,沒有那些讓你分心的事物,你就可以專心於聊天的內容了。在心裡默念對方所說的詞語—從而強化信息,避免走神。
第四:注意社交禮儀,專心與他人交談
當別人想引起你的注意,或有興趣與你長談,不要迴避,也不要轉著頭回答。相反的,你應該轉過身去,面對他們進行交談。只有專心於交流,才能更好的溝通理解。講話時注意肢體語言和聲調,以堅定自信的姿態,直視對方,除非是在抱怨投訴,記得要面帶微笑。
第五:不要想當然
不要自以為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要學會通過交流去證實。很多事情我們常常找不到足夠的事實去證明自己的猜想,所以要向對方核實他們所說的話的真實含義。
第六:避免敵對性語句
如果你需要同對方探討一些敏感問題,切忌使用敵對性語句,比如:「你該更好地了解我啊」,「為什麼要讓我傷心」,「你從不理解我」,「我原以為我們會開心的」。這些敵對攻擊的語句對談話沒有推進作用,只會引起沖突。
;⑤ 日本溝通禮儀
日本人見面時多以鞠躬作為寒暄的表達方式。根據場合的不同,鞠躬的角度也有從輕微點頭到九十度鞠躬的很大區別。在有設有榻榻米(日式草席)的房間進行寒暄時,日本人多是跪坐在榻榻米上以鞠躬問候開始的。關於鞠躬的角度,當對方是比你社會地位高的人時,鞠躬的角度應該比對方更低、行禮的時間更久一些。不過,初來日本的觀光客,能夠親切的進行通常的點頭寒暄就ok了。另外,鞠躬也是用來表達謝意或者歉意的一種方式。比如在請別人幫忙或者要求別人做事的時候。日本人之間沒有見面握手的傳統習慣,不過國際交往頻繁的現代社會,日本人有時也會呼應外國人的握手問候習慣。去日本人家的時候,應該在主人家的門口脫掉鞋,換上主人家的拖鞋。進日式榻榻米(日式草席)房間時,拖鞋也應該脫掉。另外,在使用衛生間時,經常會看到衛生間內有放著專用拖鞋,這時應該將自己的拖鞋脫在衛生間的門外,換上衛生間專用的拖鞋。在日本,日式餐館和傳統日本家庭內設置的是日式矮桌和坐墊。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請訪問我們關於入坐的技巧與規則頁面以了解更多信息。有傳統矮桌的餐館 "我要開始用餐了"和"承蒙款待了" 在日本,開始用餐之前會很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