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犯罪電影黑什麼時候出
⑴ 什麼是黑色電影[Film noir]
是指一個電影流派。
"黑色電影"名稱的由來:
1946年,兩位法國電影評論家注意到40年代在法國發行的許多美國犯罪片/強盜片和偵探片都具有"黑色或黑暗"的主題和情緒,他們給這種特製的影片命名為"黑色電影",可見是現有"黑色電影"很多年後,才有"黑色電影的稱謂.
"黑色電影"簡史:
1.萌芽:早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特別是許多德國表現主義影片就具有不少"黑色電影"的特點,象羅伯特.唯內<卡里加里博士>(1919)就可以看作"黑色電影"先驅或萌芽.
2.形成:雖然法國人認為"黑色電影"是從1941年約翰.赫斯頓的<馬耳它之鷹>(鮑加Humphrey Bogar主演,准確的說其應該是和色偵探片的開山之作)開始,但我還是認為在20世紀30年代初"黑色電影"就已經出現,象<疤面人>(1946),既是強盜片/犯罪片,同時也基本具備了"黑色電影"的主要特質,完全也可看作是"黑色電影".
3.興盛:20世紀40.50年代無疑是"黑色電影"的黃金時期,也有學者把1940-1960看成"黑色電影"的運動和潮流.在朗格,懷德,赫斯頓,霍德華.霍克斯等一大批導演的共同努力下,這期間"黑色電影"佳片不斷,例如:霍德華.霍克斯的<疤面人>與<the big sleep>(1946),懷德的<double indemnity>(1944),Micheal Curtiz的<casablance>(1942)(不要奇怪,這個是不是"黑色電影"很有爭議),朗格的<the big hear>(1953),赫斯頓的<馬耳它之鷹>(1941),奧遜.威而斯的<公民凱恩>(1941)與<touch of evil>(1958),Caro Ireed的<第三人>等,象西區科克的如<The wrong man>等早期黑白影片,庫布里克的<The Killing>(1956)也都可列入"黑色電影".此外<The Letter>(1940)中出現獨立甚至危險,放盪的女性形象後,類似的女性形象在"黑色電影"中大量出現,如<煤氣燈下>(1944)與<勞拉>(1944)"黑色電影"在這段時期達到鼎盛.
4.衰落:60年代後由於戰後資本主義社會開始逐漸復甦,進入黃金發展時期,雖然有冷戰但比戰前社會局勢大為好轉,在觀念上人們對那些徹底無政府主義由以前的嚮往,內心膨脹轉變為抵制,由徹底無政府主義到深受社會關系的制約,"黑色電影"逐步衰落.象<教夫>系列已全然無真正"黑色電影"的反秩序,而是極力想融入秩序中,所以其是"黑幫片.強盜片",而不是"黑色電影".而錦旗的所謂少數的幾部"黑色電影"與原先"黑色電影"已有一些不小的差別,應叫做實驗黑色電影與邊緣黑色電影.
代表作品:<殺手的肖像>片長130分鍾.個人感覺特別棒!!!這電影創造了電影史上最令人恐怖的一名殺手.本片1986年完成,由於過激成分太多,所以直到1990年才上映.
⑵ 國際公認的十部黑幫電影
1. 美國往事
《美國往事》,導演為瑟吉歐·萊昂,1984年2月上映,他所講述的並非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傳統故事,而是他本人對他一生所鍾愛的美國歷史、文化與精神的一次純粹自我的表達。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敘述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之間糾葛的恩怨情仇。《美國往事》是義大利導演瑟吉歐·萊昂 (Sergio Leone)拍攝的「美國三部曲」之一,是指以美國近百年歷史為背景拍攝的三部著名電影,其他兩部為《西部往事》、《革命往事》。
簡介義大利籍導演瑟吉歐·萊昂以拍攝義大利西部片成名,金像獎影帝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飾演面條,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與其夥伴的犯罪生涯為主軸,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時代背景跨越經濟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美國史上的重要大事。
美國往事
演技派演員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飾一角;本片當年曾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而曾為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堪稱義大利國寶級大師的埃尼奧·莫里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獲得金球獎的最佳原著音樂提名,埃尼奧·莫里康以憂傷懷舊的配樂,將觀眾帶回多年前紐約的猶太人區,重溫昔日風情。這是瑟吉歐·萊昂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義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劇情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面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若干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一步達到最後的目標,麥克斯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
海報(12張)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並把面條心愛的姑娘據為己有。面對多項指控無法脫身的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逃脫法律的審判,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2. 四海好傢伙——又名盜亦有盜
四海好傢伙全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插述美國黑幫名亨利希爾在江湖上縱橫三十多年的傳奇遭遇,逼真地表現出黑道人物獨特的生活型態和與眾不同價值觀。被譽為美國影壇社會學家的馬丁·斯科塞斯一直對紐約的黑幫生活有著深入的研究,並把他的研究成果拍成了一部又一部的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好傢伙》就是他這一系列作品中的一部。
內容簡介
「在我看來,當一名槍手比當美國總統更來勁!」隨著影片主人公亨利·希爾的畫外音,影片開始。1955年,美國紐約東布魯克林區。13歲的中學生亨利·希爾從小在紐約義大利居民區長大,一心想成為黑手黨黨徒。他厭惡學習,找到了一個在停車場為闊佬存車的工作。他的主顧是那些有卡迪拉克豪華車的富人,其中他最崇拜的是那些悠閑自在的黑手黨頭目。在亨利眼中,這些人有權有勢,似乎法律也莫奈其何。亨利的父親,一位愛爾蘭後裔,一心想讓亨利上學,但亨利決心要過輕松的生活。他開始接迎黑手黨分子,慢慢地從傳遞消息,到破壞汽車,亨利成了黑手黨的小嘍羅。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亨利出了名,一次販賣走私香煙時,亨利被警方逮住,送上法庭。他一口咬定是自己單個乾的,拒絕交代同夥。黑手黨教父保利·西塞諾看中了這個小夥子,當他了解到亨利的母親也是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時,他決定把亨利培養成黑手黨頭目。在保利的介紹下,亨利認識了吉米·康韋和托米·德維多。
劇情介紹
亨利、吉米和托米神出鬼沒地組織了紐約艾德維爾德機場搶劫。吉米也是愛爾蘭後裔,他冷靜、幽默,而且頗有風度,醉心於搶劫、綁架,而托米則是個嗜血之徒。亨利同他們成了鐵哥們兒,吉米也不時為亨利出些主意。經人介紹,亨利認識了出身於中產階級的猶太姑娘凱倫。凱倫很有個性,亨利不久就向她求婚。婚後的凱倫發現了亨利的秘密勾當,但由於她.....一天凱倫發現亨利在外面還與別的女人有來往時,終於按捺不住,與亨利吵了起來,亨利離開了自己的家。教父保利是他們的證婚人,他不同意兩人分手,於是亨利只好又回到家中。亨利與吉米因毆打欠債人而被捕——其實警察早就在盯著他們了,總想找個借口逮捕他們。黑手黨內無人出面救援。凱倫帶著兩個孩子來探監,她告訴亨利生活很艱難,平日的那些好夥伴現在已不來了。亨利十分氣憤,但又無可奈何。為了維持家計,亨利在獄中繼續干販賣毒品的勾當。四年之後,亨利被假釋出獄。牢獄生活使他認識了黑社會的無情無義,但他沒有別的出路,仍然去找保利。保利給了他一筆錢,於是亨利又同剛剛出獄不久的吉米、托米干起老行當。亨利來到匹茲堡,逐漸成為有權勢的黑社會頭子。1980年,亨利、吉米等人又策劃了一次大行動,通過綁架搶劫了六百萬美元,引起聯邦調查局的注意。聯邦調查局及警方四下張網捕獲了不少黑社會人物,從而掌握了亨利、吉米與托米等人的犯罪行徑。警方經過進一步調查,發現托米是幾年前.....因而決定犧牲亨利。同時吉米也不再接近亨利了。亨利發現警方正在跟蹤他,他告訴了凱倫並讓她做好准備:他決心向警方透露黑手黨內幕。在法庭上,亨利揭發了保利正是警方追尋的黑手黨頭子,也揭發吉米是個慣犯。為了保護亨利的安全,聯邦調查局根據證人保護權的規定,把亨利送到某個秘密地方。亨利改名換姓後開始了新的生活。
⑶ 黑色電影具體指的是什麼
黑色電影通常用作指代一種特殊風格的犯罪電影,往往關注於性與道德的腐化。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
⑷ 美國犯罪電影黑什麼
罪惡黑名單。
⑸ 老電影一部9幾年犯罪片,叫黑什麼來的
應當是黑獄斷腸歌系列,不知是哪一部,你上網查一下,比較好看的是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有梁朝偉扮演的記者被人陷害進監獄藤條,喝奶茶,徐錦江的三隻腳,等等。
⑹ 黑衣人電影有幾部
截止到2019年4月《黑衣人》系列電影共有三部。
《黑衣人1》是由巴里·索南菲爾德執導,湯米·李·瓊斯、威爾·史密斯主演的一部影片。本片根據羅威爾.坎寧漢的連環畫改編,故事發生在未來時代,由於宇宙戰亂不斷,大批外星人紛紛到地球避難。
這里所說的黑衣人專門對付外星人的特殊警察,他們的職責就是監視在地球上生活的外星人以及外星人對地球有什麼舉動。
《黑衣人2》是2002年巴里·索南菲爾德執導的科幻喜劇片,是《黑衣人》系列科幻電影的第二部,由威爾·史密斯、湯米·李·瓊斯主演。影片於2002年7月3日美國上映。
《黑衣人3》是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黑衣人》系列科幻電影的第三部,由巴里·索南菲爾德執導,威爾·史密斯、湯米·李·瓊斯、喬什·布洛林主演。影片於2012年5月25日北美上映。
巴里·索南菲爾德:
1953年4月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美國製作人、導演、編劇、演員、攝影師,畢業於紐約大學政治系及電影系(雙重學位)。
1984年,擔任犯罪驚悚電影《血迷宮》的攝影師。199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亞當斯一家》。1995年,執導驚悚犯罪電影《矮子當道》,該片入圍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97年,憑借動作科幻電影《黑衣人》入圍第24屆土星獎-最佳導演獎。
2002年,執導電影《黑衣人2》。2007年,執導奇幻劇《靈指神探第一季》,他憑借該劇獲得第60屆艾美獎喜劇類劇集-喜劇類劇集最佳導演獎、第60屆美國導演工會獎喜劇劇集導演貢獻獎。
2012年,由其執導的電影《黑衣人3》上映。2016年,執導奇幻喜劇電影《九條命》。2019年,執導電視劇《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第三季》。
⑺ 黑色電影的電影詳解
黑色電影(Film noir,noir在法語是黑色的意思)即好萊塢偵探片,特別是強調善惡劃分不明確的道德觀與來自於性的動機的題材。好萊塢經典黑色電影時期被廣泛認為從1940年代至1950年代末。這個時期的黑色電影帶有壓抑黑白片的視覺風格,源自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同時很多典型的情節以及對經典黑色電影普遍看法來自於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犯罪小說。Film noir這個詞來自法語,1946年第一次被法國評論家Nino Frank使用,但當時大部分美國電影業界人士並不了解這個概念。影史學家和評論界在事後才定義黑色電影;很多後來被認為是拍攝黑色電影的電影人聲稱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在製作一個新類型的影片。 最早經典黑色電影的五點定義包括夢幻般的,奇怪的,性慾的,愛恨或善惡交織發生予盾的,以及殘酷的,但是這種定義又被認為太簡化了,不能定義黑色電影。
城市背景、黑夜、低光源照明、陰影、尤其是經由百葉窗或是緩慢的電扇投射所造成的陰影、下雨、私家偵探、俱有致命吸引力的(美麗又危險)女主角、煙霧彌漫、攝影機的位置較低,男主角的獨白等等皆是古典黑色電影的特徵,這些手法產生一種虛無、悲觀、與頹廢的氣氛。
黑色電影中有許多電影類型,如黑幫電影,警察電影,社會問題電影等,並且運用許多傳統與非傳統的視覺效果。有許多影評人認為黑色電影本身是一種電影類型,也有許多人認為根本沒這回事。黑色電影常常是發生在都市裡的,但是有時黑色電影以小城、市郊、荒野、甚至公路為背景,就好像西部片不一定發生在西部一樣。同樣的,傳統上黑色電影以私家偵探為男主角,配上俱有致命吸引力(美麗又危險)的女主角,但大部分的黑色電影並沒有這兩個角色,所以黑色電影又不像黑道電影那樣可以用角色來定義。
黑色電影也不像有怪物或是靈異事件的恐怖片、時光飛進或倒流的科幻片、或是唱歌跳舞的歌舞片容易定義。 黑色電影比較像是已經被廣泛接受成為電影類型 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其定義只是一種概括的特質,但有一些組成的要素。這類型的電影中一定可以發現一些要素,但往往不是全部的要素都會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
但是比起脫線喜劇,黑色電影有更廣泛的題材與內容,因而更難定義。有一些電影學者,比如湯馬仕‧夏茲(Thomas Schatz),將黑色電影看作是一種風格,而不當作是一種類型。另一位黑色電影主題著作最多的亞連‧施爾佛(Alain Silver)雖然認為黑色電影像一般電影類型一樣,有一定的視覺效果與主題密碼,但他仍將黑色電影當作一種循環與現象。其他的影評家把黑色電影當作「情緒」,「運動」或「序列」,或將某一些電影歸入一個「時期」,至今尚無共同的定論。 黑色電影不只受到早期電影的影響,也受到巴羅克藝術與風格主義中一些具有黑白對比與「低光照明」的畫風(如 chiaroscuro與 tenebrism)的畫作的影響。在電影藝術中,黑色電影源自1910年代與19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黑色電影受到犯罪小說與推理小說文學的影響。早期達許·漢密特和詹姆士·肯恩的小說作品以及《黑面具》雜志領導這個潮流。1929年的《紅色收獲》(Red Harvest)推理小說是漢密特的第一部小說作品。黑色電影中1941年《梟巢喋血戰》與1942年《玻璃鑰匙》皆是是漢密特的作品。《雙重保險》、《郵差總按兩次鈴》則是改編自肯恩的小說。雷蒙·錢德勒以小說《大眠》快速成名,並成為最有名的冷硬派推理小說作家。他不但小說作品〈如《大眠》〉被改編為黑色電影,他也成為黑色電影〈如《雙重保險》〉的編劇。漢密特與錢德勒兩人皆以私家偵探為重心,肯恩則偏重探討不是那麼有英雄氣概的主人翁的心理,肯恩的這種風格被稱為黑色小說。 1、起源(1941-1945)大家通常認為從JOHN HUSTON的影片《馬爾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1941)開始
2、黃金時期(1946-1951)也有人認為是(1946-1956)
3、衰落時期(1951-1958) 下列僅為最有名的黑色電影。
經典黑色電影(1940年至1959年)
美國 《梟巢喋血戰》、《雙重保險》、《玻璃鑰匙》、《郵差總按兩次鈴》、《北非諜影》、《煤氣燈下》、《日落大道》、《尼加拉》、《迷魂記》、《死吻》等。
其他 日本黑澤明的《野良犬(走失的狗)》 等。
經典西部武打黑色電影
《日正當中》
後經典黑色電影
美國 《緊急追捕令》、《霹靂神探》、《唐人街(電影)》、《計程車司機》、《美國舞男》、《蠻牛》、《流氓警察(Internal Affairs)》、《郵差總按兩次鈴》、《鐵面特警隊》、《第六感追緝令》、《黑色追緝令》、《冷血悍將 (電影)》、《七宗罪(電影)》、《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斗陣俱樂部》、《吻兩下打兩槍》等
其他 《天國與地獄》、《旺角卡門》、《墮落天使》、《扁擔·姑娘》、《尋槍》、《無間道》、《盲井》、《色,戒》 等
後經典西部武打黑色電影
《殺無赦》
後經典心理黑色電影
《斗陣俱樂部》、《記憶拼圖》
後經典科幻黑色電影
《魔鬼終結者》、《妙想天開》、《銀翼殺手》、《駭客任務》、《少數派報告》、《未來總動員》
後經典混合黑色電影
《蝙蝠俠(1989 電影)》《蝙蝠俠歸來》《蝙蝠俠:開戰時刻》《V字仇殺隊》
後經典黑色電影風味電視影集
《法網恢恢》、《邁阿密風雲》、《警察故事(電視劇)》、《黑道家族》、《六尺風雲》、《盾牌 (電視劇)》、《星際大爭霸2005》
黑色電影回顧
黑色電影回顧 : 詭譎六十年
「黑色電影」(film noir) 這個名詞作為電影類型的起源,最早出現於1946年坎城影展,敏銳的法國影評人看到一個新類型的冒現,並以心目中這個新類型的特色來命名。此後「黑色電影」 這個術語十分通行,被評論界廣泛採用。本文即是「黑色電影」六十周年的回顧。
「黑色電影」,主要指兩方面,其一是電影題材大多來自社會黑暗面;其二是電影的整體觀點較為灰暗,主角對人生悲觀。但最關鍵還是電影的形式,內容與形式要互相結合、而且都「黑色」,才可歸類為黑色電影,並非純由主題界定。黑色電影在形式方面的特點是攝影與燈光皆有鮮明的光暗對比,往往利用陰影切割畫面或演員的部份臉孔,也用光暗反差扭曲視覺效果,製造特殊,明顯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這些拍攝形式上的特點,再配合反映社會和道德黑暗面的主題,即所謂「黑色電影」。此外,黑色電影的置景和場地都經常是室內景和夜景,更為加強陰暗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淪陷,造成好萊塢電影有六、七年沒有在法國上映。直到戰後1946年,法國人才再次看到美國好萊塢電影。當時美國送了四套片往『坎』城影展參展,法國影評人Nino Frank發表文章,認為美國影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新的電影類型──「黑色電影」;這類電影有很多下雨、煙霧、陰影的場面,燈光灰暗,因而稱之為黑色電影,主要是指其陰暗的整體視覺效果。另一位法國影評人 Pierre Chertier隨之也撰文點明美國電影新片種「黑色電影」的出現。這兩篇文章同樣用了「黑色電影」(film noir)這個名詞,於是四套電影的共同印象便被固定下來。
這四部電影分別是:「馬爾他的鷹」(The Maltese Falcon)1941,導演約翰休士頓(John Huston)。「愛人.謀殺」(Murder, My Sweet)1944,導演艾德華狄耶屈克(Edward D my try k)。「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1944,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lder)。「綠窗艷影」(The Woman in the Window)1944,導演佛列茲朗(Fritz Lang)。
上述四部電影皆以夜景、內景為主,攝影燈光幽暗,電影所表現的人性及社會建制都陰沉腐敗,無論視覺效果或內容均灰暗深沉。當時好萊塢偵探片的主角大體有三類:警探、私家偵探及保險調查員。
黑色電影中的偵探形象也類似西部片的個人英雄,可視為繼承自西部片的新變奏。都市是文明地,經過長時期都市化的洗禮,黑色電影中的偵探不用再為「開拓蠻荒」而戰,大多隻為個人生活而與罪惡對抗;明知道不能力挽狂瀾,惟有勉力保持個人生存及個人榮譽,有濃重的挫折感和頹喪感。這些偵探往往表現出世故的消極,彌漫一股悲觀情緒,不無單槍匹馬的孤獨感。
先驅
黑色電影的先驅,是內容環繞美國幫派、三十年代初期的黑幫片(gangsters)。美國清教徒建國之初期立法禁酒,可是人們嗜酒如昔,生活中無酒不行。於是,地下經營釀酒、賣酒等非法生意應運而生,黑幫因厚利而經常策劃販賣私酒等有組織的嚴重罪行。黑幫片主要有兩套代表作,一是「全民公敵」(Public Enemy)1931,由威廉·惠曼(William Wellman)導演,其二是「疤冷麵煞星」(Scarface)1932,由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導演。
「Public Enemy」是黑幫片的經典和原型,主題接近美國自然主義小說,認為社會條件與人性有直接、有機的聯系,電影把罪犯犯罪心理動機的形成,與當時社會的貧窮狀況直接掛鉤,電影間接地譴責美國社會的不公義。「疤冷麵煞星」的題材頗為特別,主角黑幫頭子專營私酒生意,電影把私酒與罪惡結合,而且刻意把背景置於美國三十年代經濟大衰退時期。那時全美人民都幾乎都掙扎於貧窮與飢餓邊緣,遊民與乞丐大量涌現。電影背靠真實的歷史時代,再利用外景或類似紀錄片的內景營造實感。「疤冷麵煞星」的結局並沒有把主角黑幫頭子繩之於法,因而最初未能通過電影審查,不能上映。擾攘兩年,電影公司修改了影片結局,把黑幫頭子弔死,並在片頭片尾加上譴責罪惡的內容才獲批上映。現今的復修本則恢復原貌,可以清楚看到導演的原意。影評人Manny Farber早在三十年代已注意到這些電影,但當時只能看到修改後的版本,與現今的復修版並不相同;從這個例子可見,導演的原意很重要。
原意與電影文本(text)、文本實體(artifact)的關系十分密切,以往好萊塢片廠制時期,導演都沒有最後剪接權(final cut),有時電影的最後面貌可能與導演的藝術本意相去甚遠。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因為電影既是藝術,也是工業和商業產品,必須顧及觀眾和上映情況,不免多方妥協。(PS:想起《B社會》鳥~~~~~~~~~~~~~)
「全民公敵」與「疤冷麵煞星」的題材都集中反映社會的黑暗面,可視為黑色電影的先驅。黑色電影處理罪惡問題的方式不同於黑幫片,黑幫片內的犯罪份子都顯得「形勢比人強」,黑幫不但有組織有規模,而且所干犯的都是大型犯罪活動。黑色電影內的罪行則只屬小規模,多是偵探調查的小型案件,電影會在抽絲剝繭的偵查過程中觸及罪惡及人性的墮落。黑幫片及黑色電影雖然都以罪案為題材,但處理手法及態度上有分別,令黑色電影的故事往往最終都能突破電影審查處的禁忌及一般觀眾的預期。
硬漢派偵探推理小說的影響
硬漢派偵探推理小說(hard-boiled detective fiction)在美國的興起,既扭轉了整個英國偵探小說的傳統,也對黑色電影造成重大影響。以往偵探小說的主角,從愛倫坡開始,多出身優越,不通世務,憑一己好奇而查案,靠線索推理,並不需要深入社會搜索材料,也不依靠查案賺取生活費。其繼承者有柯南.道爾的 「福爾摩斯」系列,主角福爾摩斯出身英國上流社會。而較通俗的有『畢格斯』(Earl Derry Bingers)的『陳查理』探案,他也總是衣著光鮮、梳裝扮整齊。另一作家克麗絲蒂(Agatha Christie)筆下的偵探也大多出身上流社會,小說結構類近拼圖游戲,在追尋過程中一直賣關子,製造懸疑吸引讀者,直到最後才發現真凶。
到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硬漢派偵探小說在美國興起,徹底扭轉了英國偵探小說的傳統。代表作家是戴許·漢密特(Dash ell Hammett)和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他們的小說多以大都會為背景,以洛杉磯等大都會中的罪惡為題材,並非單純追查兇手的懸疑游戲,人物多屬被踐踏的低下階層,不同於以往英國偵探小說以上流社會為背景。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主角表面上大多性格冷酷,內心充滿挫折,沉鬱頹喪。他們對案件保持抽離,因看透世情而顯得犬儒、世故、無奈,總是過度抽煙,衣著絕不光鮮,辦公室一團糟。這些偵探某程度上近似地帶點存在主義色彩的英雄,他們洞悉建制中的罪惡,知道個人能力微渺茫有限,也無法改變或推翻整個建制。主角的人生觀相當悲觀消極,惟有依然良知未泯滅。不過,這類消極中仍帶良知的偵探,到最後總又再次發現人性的黑暗面,令他更受沖擊;然而為了生活,又不得不繼續偵探生涯。漢密特與錢德勒的作品把過往英國拼圖游戲式的偵探小說,轉化為描寫都市黑暗面的黑幕小說。
三十年代西方文壇推崇現代主義的內心化寫法,漸漸排除外在現實環境。『漢密特』寫「馬爾他的鷹」(1930),錢德勒寫「夜長夢多」(The Big Sleep)1939,卻繼承了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的傳統,以大都會為背景,觸及社會問題。漢密特一直堅持左翼自由立場,批判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因此曾經在五十年代初被極右派批判,甚至無法工作。漢密特三十年代的小說雖無強烈的左翼色彩,但取材多是社會黑暗面,主角大多憤世嫉俗但又無能為力,其實反映了作者個人的立場。
漢密特和錢德勒三十年代的作品幾乎全在三、四十年代拍成電影。如漢密特的「玻璃鑰匙」(The Glass Key)1931、「瘦男」(Thin Man)1932,錢德勒的「愛人.謀殺」(1940)、「湖中女子」(Lady in the Lake)1943、「永遠再見」(The Long Goodbye)1953。文首提及的1946年坎城影展的四套美國電影,三套即改編自硬漢派偵探小說。錢德勒在「Farewell, My Lovely」(電影名Murder, My Sweet)中塑造了美國二十世紀著名私家偵探Marlowe(菲力普·馬羅)的形象。漢密特在 「馬爾他的鷹」則塑造了私家偵探Sam Spade(山姆·史貝德);「Spade」是「鏟」的意思,表示私家偵探要「鏟」(挖掘)秘密。「雙重保險」的原著作者凱恩(James M. Cain)也是硬漢派偵探小說作家,編劇是錢德勒。凱恩最著名的作品是「郵差總按兩次鈴」1946,曾被三度改編成電影。可見當時有不少黑色電影改編自硬漢偵探小說,兩者關系密切。
意外出現
黑色電影在四十年代興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片廠制的文化物質生產基礎(cultural-material base of studio system)。當時主要是大片廠以流水線生產方式拍攝黑色電影,片廠必須不斷生產電影來維持經營,有時需要製作一些規模較小、時間較短的二線電影填塞生產線的空隙。當時好萊塢由八大片廠壟斷,所有電影工作者都必須與片廠簽約,片廠之間可以互相交換演員或製作人員。片廠除了壟斷電影生產,更壟斷了全美電影發行,也經營電影院線播映自己製作的電影。直至美國聯邦government以「反壟斷法」要求好萊塢把生產和發行脫鉤,大片廠的壟斷局面才告打破,終於形成舊好萊塢片廠制在七十年代初全面沒落。在片廠制尚未沒落之前,無人能脫離片廠制的「天羅地網」。
電影院只播放自己片廠製作的電影實行起來有難度,而且一家影院只播放一套電影似乎並不足夠,於是便配映一套較短的劇情片。當時稱為 「一晚兩場」 或 「一晚兩套」(double feature or double bill),其中一套便屬於二線電影(second feature)。片廠老闆、監制、製片,甚至觀眾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片」,令二線片的導演或編劇享有更大的空間。由於干預較少,有時二線片更能表現導演的個人風格、編劇的個人觀點、甚至奇特的攝影藝術。它們大多成本便宜、內景為主、演員不多。
二線偵探推理片便全部在片廠完成。「殺人兇手」(The Killers)的導演羅勃·席歐麥(Robert Stomach)曾導演大量二線電影,但這並不表示所有黑色電影都是二線片,有些也屬於片廠的重點製作。以偵探小說為例,雖一向被視為流行通俗作品,難登大雅之堂,但片廠也購買一些偵探小說的版權改編成電影,當時漢密特與錢德勒的小說風行美國,片商認為流行作品能吸引觀眾。假如這些偵探小說落在優秀的導演手上,往往拍出黑色電影的特質,甚至滲入個人觀點和視野。霍克斯導演的「夜長夢多」便是一例,此片改編自錢德勒的原著,由 William Faulkner 編劇,亨佛利·鮑嘉(Humphrey Bogart) 飾演私家偵探Marlowe,他曾飾演「馬爾他的鷹」中的主角Sam Spade,也是私家偵探。其後人們更是往往把漢密特與錢德勒小說中的私家偵探與亨佛利.鮑嘉套模,他的演出方式與造型幾乎成為黑色電影中偵探的基本範式。
到五十年代,電視興起。電視屬免費娛樂,電影界面臨重大威脅,電影不再是唯一選擇。五十年代的電視未能播映電影,但能夠現場直播話劇或綜藝節目,於是觀眾情願留在家中看電視,令電影觀眾流失。仍然進場的,也只花時間看「正片」 而不看二線片。隨著上述歷史環境的遷變,電影經營者不再播放二線片,令二線電影漸趨式微。
電視興起以後,電影業者曾以「大銀幕」(big screen)力挽狂瀾,五十年代便出現了構圖相當奇特的新藝綜合體弧形闊銀幕。此外,又以大場面(spectacle)作號召,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甚至因為拍攝「埃及豔後」(Cleopatra)投資過『鉅』而破產。大銀幕大場面只能收一時之效,片廠難以恆常以此招徠。而黑色電影夜場內景多,人物少,以查案為主,銀幕所能展示的非常有限,加上又以黑白拍攝,沒有彩色吸引力,並不適合彩色「大銀幕」潮流。黑色電影無法配合當時的文化消費模式,於五十年代後期式微,最終以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導演的「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1958,標志一個類型的結束。
黑色電影與城市罪惡
美國早期是叢林資本主義制度,在弱肉強食的經濟模式下,對勞動力極度剝削,沒有任何社會福利可言。在完全放任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三十年代經濟大衰退,流民在都市大量涌現,失業人口暴漲,幾乎達到社會人口的一半。當時整體社會結構幾近崩潰,似乎每人都參與了貪污賄賂,城市彌漫著動盪不安的氣氛,充滿焦慮感。總統羅斯福上台後厲行新政,以government干預來挽救資本主義危機。新上台的government製造就業機會之餘,又廢除禁酒法律,一方面打擊私酒犯罪活動,另一方面又令government有販酒稅可抽。黑幫組織販賣私酒的犯罪率雖然因而降低,但犯罪組織向其他方面滲透,大都會的犯罪率依然高企,成為罪惡淵藪。大都市人口集中,而且是不同的族群的聚居地,雜處愛爾蘭、義大利、東歐、德國、北歐等地的移民。以「殺人兇手」為例,戲中主角來自北歐,police是義大利人,遺產繼承人則是歐洲移民;可見城市是不同的族群、階級、宗教信仰的混處地。
都市既是罪惡的集中點,同時也表現了美國大熔爐的特性。都市是大量、而且重要的生產活動的集中地;不少失業人口湧入都市;government也以大都市作為權力的核心。因此,都市最適宜作為偵探小說的背景,探討官商勾結、社會腐敗、利益交換,以及不同階層的復雜性。
與西部電影的淵源
西部拓荒開辟了新天地、新邊疆。其後開拓完畢,都市便儼然成為另一個新邊疆(urban landscape as the new frontier)。私家偵探把法律帶到這些「新邊疆」,就如西部片中白人與原住民對抗,被視為文明與野蠻的二元對立,私家偵探彷佛代表文明的一面,成為文明與野蠻的中介者,在城市這個「蠻荒」中,與「野蠻」的罪犯對抗。
黑色電影和西部片都出現個人英雄,西部片「原野奇俠」(Shane)1952,主角亞蘭.拉德(Alan Ladd)飾演單槍匹馬的英雄,「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1962,及「日落狂沙/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約翰.韋恩也飾演孤獨英雄,這些英雄最後都被家庭和社群排拒。
新派黑色電影
隨著歷史文化環境的轉變,黑色電影在1958年終於暫時告一段落。六十年代學運、民運、平權、反越戰、嬉皮士運動風起雲涌,對美國建製造成極大沖擊,七十年代初更爆發水門案,民眾發覺government並不可靠,對government懷疑及幻滅,形成黑色電影的復興。黑色電影本來就具有強烈的懷疑精神,主角偵探往往世故地洞悉世情,於是有導演想以彩色拍攝黑色電影。這類電影可稱為「新黑色電影」(neo-noir),使用彩色拍攝,卻不求亮麗,畫面燈光昏暗,以內景夜景為主,導演大多是外國人,如波蘭導演波蘭斯基的「唐人街」(Chinatown)1974,便成功令黑色電影復甦。
此片重新編排過往黑色電影的原素,發揮得相當成功。黑色電影的偵探主角作為個人英雄,往往要面對模糊的道德世界;而傳統西部片的個人英雄所面對的,卻是黑白分明、道德價值判斷清晰的世界,個人判斷與黑色電影截然而得多。以現代犯罪都市為背景的黑色電影,主角個人在倫理上的抉擇不但顯得模糊不清,模稜兩可,最後甚至未能真正解決問題。
八十年代的代表作是德國電影導演溫德斯的「漢密特」(Hammett)1982,故事寫硬漢派偵探小說作家漢密特如何被捲入自己創作的世界,是「新黑色電影」中的獨特之作,把四十年代黑色電影的重要原著作家作為電影主角,結合了小說作家的時代及黑色電影的世界加以探討。「漢密特」在歐洲頗受注意,反映了從四十至六十年代,法德電影評論界及學界對美國黑色電影的重視。法國電影評論界發現了黑色電影後,五十年代的電影筆記派的相當推崇,隨後則更傳入德國,溫德斯作為德國電影新浪潮的中堅份子,所導演的「漢密特」便很有代表性。
九十年代美國導演『寇特斯』·韓森(Curtis Hanson)終於拍出可與當年經典黑色電影媲美的「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1997。此片穿插了一些改編自漢密特小說的電影片段,舊片片段都以維洛妮卡·萊可(Veronica Lake)做女主角。Veronica Lake在那些電影中形象突出,幾乎成為美國電影的其中一個代表形象(icon)。「鐵面特警隊」刻意安排金貝辛格飾演一個近似萊蕪可的角色,甚至在香閨播放萊蕪可的電影片段,這種文本互涉的情況很有趣,兩人的角色也有呼應之處。金貝辛格的角色個性世故,到好萊塢尋夢卻落得做高級應召女郎的下場,當不再成像萊蕪可以般的電影明星,別人卻把她當作萊蕪可。「鐵面特警隊」可視作九十年代「新黑色電影」的代表作。
⑻ 求美國黑幫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03eJoGFKnDYcWSbpFQcTaw
作品相關簡介:
《美國黑幫》(AmericanGangster)是由環球影業發行的犯罪影片,該影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拉塞爾·克羅、丹澤爾·華盛頓領銜主演。
該影片改編自《紐約》雜志上的一篇關於70年代黑人毒梟弗蘭克-盧卡斯的真實故事,主要講述了1970年代海洛因毒梟弗蘭克·盧卡斯和一名紐約警察里奇·羅伯茨互相鬥智斗勇的故事。影片於2007年11月2日全美地區發行。影片2007年上映榮獲奧斯卡最佳影女配角及美國...
⑼ 最新歐美犯罪電影,高智商犯罪的更好,推薦幾部啊,謝謝
之前經典的電影很多人都推薦過,所以我就只向你推薦2005年後的美國犯罪電影~
————————————————
1、《驚天魔盜團》(2013)
劇情介紹:
電影講述了傑西·艾森伯格、伍迪·哈里森、艾拉·菲舍爾、戴夫·弗蘭科 四人所扮演的四位魔術師組成了一個叫做「四騎士(The Four Horsemen)」的新晉魔術師團隊巡迴表演,途中,四人如同現代「羅賓漢」一般智勇雙全,高調作案,於巴黎、新奧爾良和紐約的現場觀眾眼皮下分別劫走了巨額資金劫富濟貧。
驚動了FBI派出最優秀的干員迪蘭(馬克·魯法洛飾)和國際刑警組織派來的美女警員阿爾瑪(梅拉尼·羅蘭飾)攜手一同緝盜,兩人屢屢受挫,無奈下只能請教以揭露魔術幻局揚名的薩迪厄斯(摩根·弗里曼飾)指點破案,薩迪厄斯在介入案件後,卻發現四人並不是僅僅以金錢為作案目標這么簡單,其背後還有更深層的謀劃。
2、《驚天危機》(2013)
劇情介紹:
擔任警察的約翰,夢想成為駐白宮特工直接保護總統。他為了不讓面試失敗的壞消息讓女兒失望,決定帶著女兒參加白宮導覽行程。沒想到在參觀過程中,白宮遭到一群配備重型軍械的神秘軍事組織佔領,總統陷入被劫持的危機。臨危受命的約翰,隻身前往解救總統與化解國家危機,同時也必須確保心愛的女兒平安脫身。約翰在行動過程中,除了與上司里外聯手,更與謀略十足的總統大人並肩作戰。
3、《被解救的姜戈》(2012)
劇情介紹:
1858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兩年。德國賞金獵人金·舒爾茨(克里斯托弗·瓦爾茲 飾)從販奴商人手中買下黑奴姜戈(傑米·福克斯 Jamie Foxx 飾),讓其重獲自由。舒爾茨實則是要把姜戈培養成無法無天的賞金獵人,為其緝拿各種通緝犯以換取報酬。姜戈的唯一條件是:從暴虐的糖果庄園主卡爾文·坎迪(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飾)手中解救出自己的妻子布魯姆希爾達(凱麗·華盛頓 飾)。
4、《盜夢空間》(2010)
劇情介紹:
多姆·柯布(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是一個經驗老到的竊賊。在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時候,他潛入別人夢中,竊取潛意識中有價值的信息和秘密。
在一次任務中,柯布和他的同伴亞瑟(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因柯布的潛意識——柯布的亡妻梅爾(瑪麗昂·歌迪亞飾)的阻撓,未能成功竊取僱主所需要的資料,從而面臨著兩天之內被殺的危險。為了保命,他們的另外一個同伴把他們出賣給了之前他們竊取夢境的對象——齋藤(渡邊謙飾),齋藤找到柯布和亞瑟,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服務,也就是找到全球壟斷巨頭的兒子費舍爾(希里安·墨菲飾 ),在費舍爾的頭腦中植入遣散公司的意念,從而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如果成功,將帶他回國。
由於柯布迫切地想回家見自己的孩子,他答應了齋藤的請求,找到了「偽裝者」埃姆斯、「葯劑師」尤斯福、「造夢師」阿里阿德涅。買下了整個航空公司,讓費舍爾的私人飛機故障檢修,然後在費舍爾飛往洛杉磯的途中實施了這個計劃。柯布等一行六人將費舍爾帶入了事先造好的夢境,對費舍爾進行意念的培養,然而費舍爾先前曾受過防止在夢中被襲擊的專業訓練,於是在第一層夢境中,他們受到費舍爾潛意識保衛隊的猛烈攻擊,齋藤受傷。
但最後,成功地將遣散公司的意念植入費舍爾腦中,化解了費舍爾與其父親的矛盾。在這中間,柯布又受到了愛妻梅爾的阻撓,但柯布最終戰勝了自己,擺脫了自己頭腦中亡妻幻影的迷惑,並找到了迷失的齋藤。[2]與齋藤成功回到了現實世界。電影結尾所轉的陀螺開始出現搖擺不定,並在最後一幕中從聲音(將聲音調至足夠大)及陀螺的晃動可以判斷出陀螺要停止轉動(完整影片中可看見)。
5、《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 》(2012)
劇情介紹:
檢察官哈維·登特死後的八年間,高譚市在警察局長戈登的努力下有效地遏制了犯罪活動。而蝙蝠俠則背負著謀殺登特的罪名,被警方通緝,在高譚市銷聲匿跡。
然而,這看似平靜的狀態卻因恐怖分子貝恩的出現而被打破,他利用貓女偷取布魯斯·韋恩的指紋,致使韋恩企業面臨破產,布魯斯被逐出董事會。為了保證韋恩企業投資的能源項目不被邪惡勢力用於製造核彈,布魯斯幫助米蘭達·泰特成為董事會主席。
貝恩利用一連串精密設計的計劃令高譚市陷入孤絕之境,毀滅之日即將來臨。蝙蝠俠必須再次肩負起拯救高譚的重任。然而至親的管家阿爾弗雷德辭職離開、貓女的背叛、貝恩的兇殘手段,愛人米蘭達的真實面目露出,都讓他拯救高譚市的行動變得不可能。
6、《生死狙擊》(2007)
劇情介紹:
在美國軍隊中服役多年,且在戰場上有過優異表現的狙擊手鮑勃·李· 斯瓦格(馬克·沃爾伯格),在某次完成任務後被所在部隊的軍官拋棄,導致其觀察員兼好友的隊友犧牲,這位前陸戰隊優秀的狙擊手(在復仇後)心灰意冷。於是,斯瓦格在堅持到退伍之後便帶著自己那條忠實的愛犬一同來到了偏僻的阿肯色州。開始過上自己嚮往已久的平靜日子。
然而,斯瓦格幸福的寧靜生活並未持續多久,便被無情地打破了。一個不明身份的上校帶著一隊人找上門來。希望,憑借他多年的狙擊經驗,在總統舉行街頭演講的時候出手相助,在暗處為總統擔任保鏢。因為,政府方面此前收到消息稱有恐怖分子或者殺手將會有所行動,對總統的人身安全不利。具有極強愛國主義精神的斯瓦格經不起這名上校地「真情」勸說,便應允接受了這一任務。到了總統演講那天,斯瓦格站在演講台對面的大樓里監視著。突然間,身後的警察突然對他開始攻擊,同時總統的身邊的衣索比亞大主教中槍倒地。可憐的斯瓦格就這樣稀里糊塗地被當作刺殺總統的疑犯通緝。還好斯瓦格身手敏捷,身中兩槍跌出窗外,憑借著之前自己在地形觀察時 得到的對當地(費城)街道的粗略了解,斯瓦格逃離現場。
仔細的思考過後,斯瓦格方才清醒,原來自己從一開始便被人陷害成替罪羊。於是,斯瓦格拚命展開調查,追逐真凶,親手為自己洗脫罪責。
7、《黑暗騎士》(2008)
劇情介紹:
從親眼目睹父母被人殺死的陰影中走出來的蝙蝠俠,經歷了成長之後,已經不再是那個桀驁不的孤單英雄了。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檢察官、被稱為」光明騎士「的哈維·丹特的通力幫助下,蝙蝠俠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滿世界的奔波,與日益增長起來的犯罪威脅做著永無休止的爭斗,而他所在的高譚市,也是進展最為明顯的地方,犯罪率以驚人的速度持續下降著。
然而像高譚這種科技與污穢並存的城市,平靜是不可能維持太久的,果不其然,新一輪的混亂很快就席捲了整個城市,人們再一被被恐慌所籠罩著,而聲稱願意為這一切負責的,就是所有混亂的源頭以及支配者——小丑。小丑炸死瑞秋,將哈維·丹特毀容,並令他變得喪心病狂,哈維·丹特殺死了5個人,其中有兩個是警察,並綁架了戈登的妻兒——這正是小丑的目的,正如他對蝙蝠俠說的那樣:「人們看你和看我差不多,都認為我們是怪物,只不過是他們現在需要你罷了。等到他們不需要你的時候,他們就會排擠你,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正人君子。看著我創造出來的罪犯犯罪比自己犯罪更刺激。」
最終,哈維·丹特墜樓而亡,這也意味著小丑的勝利——他徹底毀掉了高譚的希望、高譚最完美的人。為了不使高譚市失去希望,蝙蝠俠決心承擔下一切罪責。「I'm whatever Gotham needs me to be.(高譚需要我是什麼人,我就是什麼人。)」為此,高譚警方宣布追捕蝙蝠俠,他成為了聲名狼藉的逃犯。
當戈登的兒子追問:「為什麼要追捕蝙蝠俠?他並沒有做錯任何事呀」的時候,戈登回答:「Because he's the hero Gotham deserves, but not the one it needs right now. So we'll hunt him…because he can take it. Because he's not our hero. He's a silent guardian, a watchfuI protector. A dark knight."(因為他是高譚市真正應得的英雄,但是高譚現在不需要他。所以我們要追捕他。因為他能承受這些。因為他不是我們的英雄。他是一位沉默的守護者,一位警覺的保護者。他是黑暗騎士。)
8、《生死停留》(2005)
劇情介紹:
向上進的大學生亨利·拉薩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飾)突然揚言要自殺,心理醫生山姆·福斯特(伊萬·麥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飾)為了挽救亨利,開始對其進行治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醫生山姆發現亨利經常會說出一些 駭人聽聞的語言,更加令人不安的是,這些預言竟然一一應驗。究竟是什麼神秘的力量在操控著亨利?生死一線,中間真的能夠停留嗎?在女友麗拉·庫爾佩(娜奧米·沃茨 Naomi Watts 飾)的支持和幫助下,山姆能否找到答案,拯救一切?
9、《禁閉島》(2010)
劇情介紹:
1954年,聯邦警官泰迪(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 飾)和搭檔查克(馬克·魯弗洛Mark Ruffalo 飾)乘船來到波士頓附近的禁閉島精神病犯監獄調查一樁離奇失蹤案。手刃親生骨肉的女犯蕾切爾(艾米莉·莫迪默Emily Mortimer 飾)從戒備森嚴的牢室神秘逃脫,藏匿於孤島深處。泰迪懷疑監獄的主治精神病醫師約翰·考利(本·金斯利Ben Kingsley 飾)有意隱瞞內情,並向查克透露他上島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尋找當年縱火燒死他妻子德洛麗絲(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 飾)的管理員,並揭露美國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進行人體科學實驗的罪行。但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真相卻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10、《死亡幻覺2》(2009)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上集7年之後,主角也變成了唐尼·達科的妹妹薩曼莎·達科(唐尼在上一集已經死去)。S.Darko的故事就是建立在D.Darko的構架之上,主人公是Donnie的妹妹Sam,自從Donnie死了7年後,已經18歲的薩曼莎和她最好的朋友科利離開家鄉開車前往洛杉磯,因為汽車在猶他州的小鎮上拋錨,於是就停下來等車修好。
夜晚,奇異的隕星墜落在小鎮,曾困擾過她哥哥的噩夢再次找到薩曼莎:這時詭異的兔子再次出現,這次它化身到了sam的身體上,通過Sam告知該鎮的本來會被詭異的隕石砸死的青年Justin這個世界將要在4天17小時26分鍾31秒之後結束。
11、《通緝令》(2008)
劇情介紹:
「命運弄人」這四個字在25歲的韋斯利·吉布森(詹姆斯·麥卡沃伊飾)身上顯得格外「扎眼」。 苛刻的老闆,見異思遷的女友,無時無刻不在刺激和考驗著他的神經和忍耐力。
正當他沉浸在無比的無奈與痛苦之中時,父親的意外亡故而再度將其倒霉的命運變得離奇起來——他從一個綽號「狐狸」的神秘女子(安吉莉娜·朱莉飾)口中得知自己的父親竟然是一個殺手集團的頭號殺手。此番遭毒手則是他們組織的死對頭所為。而韋斯利則遺傳了父親優良的殺手基因,只是尚待高人開發提點。為了改變窘迫的生活現狀,為了替父報仇,韋斯利毅然踏上了先人之路。並在「狐狸」以及殺手集團老闆斯隆(摩根·弗里曼飾)的悉心栽培下,迅速歷練成為一名訓練有素的殺手。但接下來的一切似乎完全超乎了他原本的想像,一切都變得更加離奇……
12、《鷹眼》(2008)
劇情介紹:
鷹眼,美國為配合反恐行動製造的超級電腦(那個金色大廳是電腦的主體),通過各方匯集的海量信息,做出分析判斷,最後提出建議。
中東一次反恐行動中(影片開頭),鷹眼給出取消行動的建議(注意電腦屏幕上出現了recommenation:abort mission),但總統執意行動,戰機轟炸了一處葬禮,引發了新一輪恐怖襲擊。鷹眼判定總統危害了國家安全,總統及其幕僚應當被鏟除。
鷹眼的異動被管理的軍人(傑瑞的哥哥) 察覺,他用自己的許可權鎖住的鷹眼調動國家機器的許可權,並且留了張mini-SD卡在消防栓那兒,因為消防栓那個地方鷹眼無法監控。(注意聽原聲,)但不幸的是隨後他被鷹眼殺害了。
為了鏟除總統,鷹眼用一個個普通人為棋子,設計了一個精密的殺局。烈性晶體炸葯和引爆音控裝置從機密的軍事基地偷運出來,晶體被切割成鑽石項墜,引爆裝置被安到一個小男孩使用的的小號里,而男孩和學校樂隊的同學被送上了去首都的火車。等他們到達時,將有一個驚喜,他們的學校樂隊將在國會禮堂為總統和其他高級官員演奏國歌(國歌中的某一個音符是引爆音頻) 。
為了解開被鎖住的許可權,鷹眼找到了軍人的孿生兄弟傑瑞,用種種方法把他和男孩的母親弄到了自己的控制室,用傑瑞和他哥哥相似的臉型和聲軌解開了鎖定。然後依照鷹眼的計劃,男孩的母親應該殺掉傑瑞,但她下不了手,哪怕是為了救兒子。鷹眼只能匆匆把男孩的母親送去國會,無論如何她必須戴著晶體炸葯去看兒子的演出。只是層層相扣的完美計劃中出現了一個變數,本應死掉的傑瑞還活著。
就當引爆音符快到時,傑瑞沖出來對天花板開槍,人群四散,自己也被安保人員擊傷,樂隊也陷入混亂,最終炸彈沒有引爆。
13、《十二宮》(2007)
劇情介紹:
1969年7月4日,一聲槍擊驚破了舊金山的夜幕,本該為美國獨立日綻放的煙花,在此刻儼然顯露出血色。幾天後,一封潦草的信件被送往了舊金山的三家報社,在堆積成山的郵件裡面,這封寥寥數行還夾雜著神秘符號的信件卻讓整個新聞界為之震驚!
「親愛的主編,我就是連環殺手!」這封手寫的信件竟然現出了僅有殺手和警方才熟知的兩樁謀殺案線索,並暗示自己正是那個猖狂的殺人狂魔! 整個舊金山陷入了恐慌,報社更不得不把信件中的密碼印在頭版頭條,希冀聯合破解密碼,找出殺手身份。
1969年9月27日,謀殺繼續,1969年10月11日,殺手更盯上了天真的孩童,他替自己封號「十二宮殺手」,不僅殺戮手段越漸殘忍,更膽大包天地在每犯下一樁殺人案件之後就給媒體和警方寄去另一封由字母、線索和符號組成的密碼信件,聲稱只要有人能破譯這些信件,他就甘心落入法網。
然而無辜的人們一次又一次成為獵物,愚鈍的警方卻應對乏力,倒是《舊金山紀事報》的記者羅伯特(傑克·吉倫哈爾)和保羅(小羅伯特·唐尼)看出了案件的端倪,在偵探大衛(馬克·拉法羅)和搭檔的協助下,他們與「十二宮殺手」展開了一場永無止境的鬥智鬥法,卻不知這只會將他們各自的生活引向更深的黑暗......
14、《V字仇殺隊》(2007)
劇情介紹:
伊薇·哈蒙德(娜塔麗·波特曼飾)是英國電視台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一晚因違反宵禁,被濫用職權的秘密警察扣留並差點被性侵犯,這時一個身披黑斗篷、帶著面具的人過來,制服了兩名秘密警察救下了伊薇,那個神秘怪人告訴伊薇他叫「V」(雨果·維文飾),以及他想要解放人民的志向。而後V帶她到了樓頂,在《1812序曲》的聲音中V將老貝里大樓炸毀(大樓上有正義女神像,炸樓以示諷刺當局),打破了沉默,警醒人民。
第二天,V到了伊薇所在的單位,那是英國唯一的電視台,他通過炸葯等武器控制了演播廳,將他自己刻錄的光碟在電視台的緊急頻道播放(這個頻道可以強制插播當局需要播放的內容),向人民揭露了當局對人民的欺騙,試圖激發人民的反抗勇氣,承諾明年的11月5日將炸毀英國國會大廈,並邀請所有嚮往自由的人和他同行。當V從電視台撤退時,被一個警察攔住,伊薇拿著噴霧將那個人引開,幫助V脫險但自己被警察打暈,V只好帶她回自己的家。經過這一事件,警察局長芬奇(斯蒂芬·瑞飾)開始關注V與伊薇……
15、《致命魔術》(2006)
劇情介紹:
19世紀末,人們對科學文明還不是認識得太過清楚,於是,安吉爾(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飾)和伯登(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飾)的魔術,成為了倫敦城內的神奇人物。安吉爾出身貴族,魔術手段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而伯登即使出身平平,爭強好勝的心智和充滿創造力的魔術技巧,卻也令他有了名氣。兩人自小本是要好的夥伴,然而,現在魔術界二人各有領地,並且都有野心想成為音樂大廳里的頂級魔術師,一番明爭暗鬥如箭在弦上。
伯登掌握了精彩的分身術,叫座又叫好。而安吉爾見情勢不妙,搬來科學家助陣——他發明的交流電有無窮魔力,保證讓觀眾目瞪口呆。二人出招接招,一來一往,爭斗在劇烈升級,友誼和道德都被拋諸腦後,一場血案在悄悄醞釀。
16、《恐怖游輪》(2009)
劇情介紹:
希瑟,莎莉,唐尼,格雷格,維克多和傑西,三男三女相約駕駛遊艇「三角洲號」出海遊玩,不久,他們便在海上遭遇一場強烈的風暴。遊艇翻船,眾人落海,幾經掙扎他們好不容易爬到遊艇殘骸上來。正當他們無計可施之時,一艘巨大的游輪向眾人緩緩駛來。這群男女欣喜過望,未加思索便登上這艘名為「艾俄洛斯」的游輪,結果發現這竟是一艘1932年便告失蹤的神秘之船,而船上更是空無一人……
17、《罪惡之城》(2005)
劇情介紹:
罪惡三段體
想在罪惡之城裡生存嗎?這里暴戾橫行,魚龍混雜,罪惡盤踞在黑暗的街區,幫派肆虐腐敗著整座城市,這里沒有法律的公平,有的只有勢力和卑鄙的較量,警察從不執行法律,他們反而是法律的破壞者和罪惡的根源。
想在罪惡之城裡生存嗎?那就要學會暴力,學會圓滑,學會對敵人決不手軟,學會對所有的侵犯睚眥必報,以牙還牙。能夠在這里生存下來的人都是狠角色,他們都擁有著冷酷的心腸和堅硬的拳頭,擁有著警惕的嗅覺和敏捷的身手。
18、《邊城小鎮》(2006)
劇情介紹:
在《邊城小鎮》(Bordertown)中,洛佩茲飾演一位新聞記者,從1993年以來,她一直在墨西哥邊境城市華雷斯市(Ciudad Juarez)及其周邊調查一宗尚未破獲的連環奸殺案,受害女性多達400名。其中有很多受害的年輕女性都在馬奎拉多納工廠做事,這起連環兇殺案也因這些靠近美墨邊界的工廠而被稱為「馬奎拉多納」兇殺案。
影片《邊城小鎮》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的,它講述的是發生在墨西哥邊境小城一系列撲朔迷離的謀殺案。芝加哥新聞記者勞倫·阿德里安(詹妮弗·洛佩茲扮演)被派往靠近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墨西哥邊境城市華雷斯市調查一宗女性連續受害的案件。
這是一宗尚未破獲的連環殺人案,其中有很多受害的年輕女性都在馬奎拉多納工廠做事。小城華雷斯有上百家工廠,僱傭的大都是來自墨西哥各地的打工妹。她們日夜加班,生產奢侈消費品銷往美國等地。過去數年裡,這里有400多名婦女被謀殺。
勞倫隻身來到華雷斯采訪,在那裡碰到一名遭強奸後死裡逃生的16歲打工女孩埃娃,她隨後冒著生命危險追查凌辱、謀害埃娃的兇手。在深入當地調查時,逐漸獲得工廠女工的信任,同時,她也越來越陷入危險之中。
19、《局內人》(2006)
劇情介紹:
繁華的曼哈頓鬧市區,4個相貌平平的油漆工人進入了一家信託銀行的華爾街分行,情勢陡變,不到一分鍾,整間銀行就處於他們的控制之下。原來,他們是偽裝的搶匪,由高智商的匪首達爾頓(克里夫·歐文)幕後指揮進行銀行搶劫,還扣押了近50個人質。
形勢緊急,紐約警局全員調動。剛升職的警長弗萊澤爾(丹澤爾·華盛頓),雖然處在腐敗丑聞的陰雲之下,也因為案件棘手和搭檔比爾一同迅速趕到現場。協助的還有緊急事務處理精英。為防情境失控,警方把銀行團團包圍。然而,他們這次應付的卻不是一般人物--匪首達爾頓不但狡猾、冷靜、控制力超強,且每一步發號施令都全權把持著局面,連弗萊澤爾也一籌莫展。
而對於銀行董事會的主席阿瑟·凱斯(克里斯托弗·普拉默)來說,他關心的卻不是人質安全,而是銀行金庫里的「重要」物件。因此,集律師和政治掮客雙重身份於一身的瑪德琳(朱迪·福斯特)被他僱用,與紐約市長、弗萊澤爾和達爾頓進行微妙周旋。本來就動盪不安的局勢被注入了更多不穩定元素,情況千鈞一發!
20、《破綻》(2007)
劇情介紹:
一個心思縝密且小心謹慎的建築工程師(安東尼·霍普金斯)因為涉嫌謀殺她的妻子而遭到指控,但他卻憑借各種精心策劃的手段推翻了身負的謀殺未遂罪名。為了揭開事情的真相,為了將罪犯繩之以法,雄心勃勃的年輕地方檢察官(瑞恩·高斯林)最終陷入一場勢不兩立的心理大戰之中。但面對如此狡猾和老道的對手,他能在這場貓捉老鼠的較量中取得成功嗎……
21、《88分鍾》(2007)
劇情介紹:
住在西雅圖的大學教授傑克·格拉姆(艾爾·帕西諾飾)同時還是個聲望很高的精神病鑒定專家,經常出庭作證。在喬·福斯特被控為連環殺人事件的主凶的案件上,格拉姆成為關鍵人物,他的意見對於喬·福斯特最終是否被判死刑至關重要。法庭上,福斯特譴責格拉姆對幾個證人——其中就有一個受害者的姐姐——的證詞認定上並不公正。
在福斯特被判死刑的當晚,格拉姆接到一個以自己死去妹妹注冊的匿名電話,對方聲稱88分鍾後,他就將被幹掉。與此同時,西雅圖又出現一個翻版喬·福斯特的連環殺手,同樣以殘殺女性為樂,他的一名學生慘死。在朋友弗蘭克·帕克斯、前妻、FBI特工雪莉·伯恩斯和助手金姆·卡明斯(阿萊西婭·維特飾)的幫助下,格拉姆最終把目光鎖定在三個人身上,一個是他的學生的男朋友,一個是大學露營區的保安,還有一個是曾與他有過一夜情的女人。但是學生的男朋友在他的房門前被槍殺,保安被證實沒有嫌疑,與他有過一夜情的女人被殘殺。事件再一次撲朔迷離。卻在這時他接到了死亡通知電話,直到最後十分鍾,揭曉謎底的時刻。
22、《達芬奇密碼》(2006)
劇情介紹:
哈佛大學宗教符號學教授羅伯特·蘭登(湯姆·漢克斯飾演)到巴黎公幹期間突然接到通知盧浮宮館長遭人謀殺,而在博物館內,屍體旁邊留下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密碼。蘭頓教授與法國美女密碼專家蘇菲(柯德莉·塔圖飾演)在整理分析謎團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在達芬奇的作品中藏有一連串令人震驚的線索。這些線索人人可見,卻被畫家巧妙地偽裝,加以隱藏。
蘭頓教授發現這一連串的線索原來有著令人震驚的關聯:已故的館長是錫安隱修會的成員 -錫安隱修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秘密組織,其中成員包括牛頓、波提切利(Botticelli, Sandro)、雨果和達芬奇等人。至此蘭頓才發現自己正在追蹤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大秘密,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個世紀、既富啟發性又危險的秘密。在這場遍及巴黎、倫敦和蘇格蘭的追逐中,蘭頓和蘇菲發現自己正在跟一個從來不肯露面的幕後主腦鬥智鬥力,這個人似乎總是知道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除非他們可以解開這個錯縱復雜的謎團,否則一個埋藏了二千年的秘密、一個極爆炸性的古老真相,將永遠消失,而他倆的性命亦會危在旦夕……
23、《守法公民 》(2009)
劇情介紹:
影片的主人公曾是一名治安警員(傑拉德·巴特勒飾),他認為由於有黑幕的交易,使得殺害他的妻子和女兒的其中一名謀殺者將被釋放,所以他准備策劃一次復仇,懲治那些謀殺者和幕後審判交易人;而負責這起案件的地方法院檢察官(傑米·福克斯飾)也捲入這次復仇陰謀的漩渦之中,他察覺秘密復仇的計劃後,試圖捍衛法律體制。
克萊德·謝爾頓(傑拉德·巴特勒飾)是費城一名正直不阿的警員,擁有美滿家庭的他卻不想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擊:妻子和女兒在家裡被歹徒入侵,隨後殘酷的被殺害。兇手很快被抓捕歸案,風頭正盛的主控官尼克·賴斯(傑米·福克斯飾)接下了這起案件,然而他的上司卻要尼克按照他的意思處理這起案件,所有罪名都扛在了一個小角色身上,明擺著的真凶卻得意的逍遙法外。
面對這個事實,謝爾頓明白腐敗的司法系統已經無法為他伸張正義,深知幕後存在骯臟交易的謝爾頓決定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處理警察無法做的事。在費城,一起又一起暗殺發生了,所有的線索都指向謝爾頓,尼克明白,現在只有他才能阻止謝爾頓的瘋狂行為,同時將真正的幕後黑手揪出來……
——————————
等等~還有很多……我沒辦法逐一介紹了~
望採納~
⑽ 美國越獄電影
六大必看越獄系列電影
6、《金蟬脫殼》
電影簡介:這是一部由米凱爾·哈弗斯特羅姆導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主演的美國懸疑動作片。電影的主角是以為監獄設計師,然而他卻被關進自己設計犯人堅不可摧的監獄里,命懸一線,他該如何逃出生天?
評價:所謂的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這部電影給出了一個很好的闡釋。影片繼承好萊塢影片的一貫的優秀風格。故事節奏緊湊,劇情令人跌宕起伏。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動作片,是非常值得推薦的越獄題材經典之作。
導演: 米凱爾·哈弗斯特羅姆
主演: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阿諾·施瓦辛格 / 吉姆·卡維澤 / 法蘭·塔希爾 / 艾米·萊安
國家: 美國
上映日期: 2013-11-04
5、《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簡介:這部電影是根據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導演拍攝的犯罪題材電影。電影主要圍繞男主四十年來在監獄里想方設法來重獲自由來展開鋪展描述。
評價:監獄意味著說毀滅,然而對某些人來說卻是一種救贖。這部電影旨在告訴我們在我們的一生中很多事情往往結果已經註定了,然而重要的是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做,,導演以他高超的技術使得電影比原著小說更有深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是我們一生中最不可錯過的經典電影。
導演: 弗蘭克·德拉邦特
主演: 蒂姆·羅賓斯 / 摩根·弗里曼 / 鮑勃·岡頓 / 威廉姆·賽德勒 / 克蘭西·布朗
國家: 美國
上映日期: 1994-09-10
4、《逃出亞卡拉》
電影簡介:這是一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保羅·本傑明共同主演的犯罪劇情電影。影片改編自一則真實的事件。主要講述了智商超群的男主因盜竊被關進監獄而他又想方設法逃出去的故事。
評價:這部經典的越獄片被認為是《肖申克的救贖》的雛形。故事很沉默,視覺效果也很不錯,救贖故事的劇情有點過於拖沓。
導演: 唐·希格爾
主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帕特里克·麥高漢 / 羅伯茨·布洛瑟姆 / 傑克·唐蒂博 / 弗萊德·沃德
國家: 美國
上映日期: 1979-09-20(美國)
3、《守法公民》
電影簡介:這是一部由F·加里·格雷導演的美國犯罪片。故事的主角本來又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卻因一次搶劫案而永遠的失去了他的妻子與女兒,為了懲罰那個因為黑幕交易而即將逃過牢獄之災的劫犯,他策劃了一個報復計劃。
評價:這部影片的緊張刺激來自兩個主演之間的較量。《守法公民》最獨到之處不是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而是兩個主角對峙時無聲的較量。影片結尾雖然不夠精彩。卻依然是一部值得推薦的越獄電影。
導演: F·加里·格雷
主演: 傑米·福克斯 / 傑拉德·巴特勒 / 科爾姆·米尼 / 布魯斯·麥克吉爾 / 萊絲莉·比伯
國家: 美國
上映日期: 2009-10-16
2、《沉睡者》
電影簡介:這是一部貝瑞·里文森 導演拍攝的驚悚電影作品。故事有三個部分組成。分別講述了幾個主角的童年生活,再狡猾所得遭遇以及他們成年後的報復故事。
評價:這部電影是1996年最為轟動的好萊塢電影之一。除去參演的超級巨星來說,這部電影本身所關注的社會問題以及對社會的無情的嘲諷同樣令人矚目。這個電影的主題與《基督山伯爵》一樣。同樣講的是復仇。
導演: 巴瑞·萊文森
主演: 凱文·貝肯 / 比利·克魯德普 / 布拉德·皮特 / 羅伯特·德尼羅 / 朗·埃達德
國家: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6-10-18
1、《洞》
電影簡介:這是一部由雅克·貝克導演拍攝的犯罪電影。故事圍繞著一群被關押的犯人策劃的越獄行動展開敘述。
評價:這部電影被評為法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越獄題材電影。是法國最著名的黑色電影之一也是導演雅克·貝克的遺作。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越獄片之一。可以說是不看會後悔系列電影之一。